•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66
  • 140
  • 26
  • Tagged with
  • 166
  • 166
  • 79
  • 62
  • 60
  • 57
  • 54
  • 52
  • 47
  • 45
  • 41
  • 41
  • 37
  • 33
  • 3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41

隨機應答取樣之研究

陳綉真, Chen, Z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隨機應答的技巧之中,自華納(Warner,1965) 提出華納模式後,即有多位學者以華納的觀點為籃圖,展開一系列的縱橫發展,並插枝分葉出各式技巧來(Chandhuri & Makerjee,1988)。 本文在第一、二章內,將分別介紹其中最典型的兩種方式:華納模式(Warner Model)與不相關問題模式(Unrelated-Question Model)。在第一章中並圖示固定的參數設計p 之下,比較華納模式的隨機應答方式與一般的直接應答方式效率之優劣,隨受訪者的誠實度變化之情形。在第二章中,除介紹不相關問題模式的技巧與方法外,也圖示比較華納模式與不相關問題模式取樣結果的估計值有效性之優劣。在第三章中,則闡述保護受訪者隱私的立場與獲得有效估計的目的如何互相衝突、矛盾,而定下參數設計的準則,以求取二者之間的平衡。最後一章則因Greenberg(1977) 所定義的冒險函數未能由所給的數學式完全描述,故在此章提出一些較合理的修正。
42

GFSR亂數產生器的研究

范雅燕, FAN,YA-Y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無論是在社會科學或是自然科學的研究中, 經常會面對復雜難解的問題, 需要利用電 腦模擬一些自然狀態, 此時亂數就會被應用來增加其可靠性, 減少人為主觀的控制因 素。 1973年Lewis & Payne 提出GFSR方法使用M 序列:a =c a +----c a (mod 2)所有 的c =0或1;c =1且其特徵多項為f(D)=1+C D+-----+C P ,C =1為在GF(2) 中的原始多 項式來產生; 利用上述關系, 首先給定任意非零的初始值, 可以產生一個{a }周期為 2-1 的序列。采用一個固定的delay,使其每個位元行間的關系確定, 即y =0.a a -- ---,t=1,2,----- 。這個方法所產生的擬隨機序列可以得到較線性除模法更長周期的 序列, 且可以改善在除模法中變數個數愈多, 效果愈差的缺點。有定理可以證明它有 m=[p/l] distributed,1=位元數, 的優良性質。 在如何產生一個GFSR序列的演算法中, 除了早期Lewis & Payne(1973) 曾利用FORTRA N 程式發展了一套程式;Collings & Hembree(1986) 也針對他們的演算式加以改進修 正, 利用S (D) 表示D mod f(D)使得{S (D)} 滿足與{a }相同的基本周期關系來做轉 換, 使得演算法更有效率。另外,Fushimi & Tezuka(1983) 年曾提出一個簡便的生成 法。 最后本文將探討有關此產生器的應用, 如在判別分析及在K-S 統計量的修正上。
43

在缺失資料隨機散失的情形下, 各種插補法效用之研究

翁彰佑, WENG,ZHANG-YO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吾人在抽樣調查訪問中, 經常會遇到資料缺失的情形。一般分析者常僅用有反應的部 分資料, 或使用各種不同的插補法先將資料補齊之后( 若資料分析者具有此統計專業 知識的話 )來進行分析, 因此可能造成使用相同的估計式(estimator) 卻獲得不一致 的結果。 在本文之中, 吾人討論: 當母體里的兩個變數, 具有簡單線性回歸之關系時, 其中一 個變數有缺失值, 并且資料的缺失是隨機散失的情形下, 今以七種不同之插補法( 平 均插補法(MO), 隨機插補法(RI), 分層平均插補法(MC), 分層隨機插補法(RC), 簡單 回歸插補法(RG), 隨機回歸插補法(RRS及RRN)) 將資料補齊后, 對於吾人所熟悉之一 些統計量( 例如:E(β ),E(β ),E(σ ),Var(β ),… 等),會有什么影響。同時也討 論了比較這些插補法之優劣的一些依據。最后我們利用其理論結果, 配合1986年美國 零售交易普查資料作實證分析, 并且以電腦來模擬資料缺失的情形, 使用插補法補齊 資料后予以分析研究, 比較其與理論結果之差異。 本文共分五部分, 其架構如下: 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 并回顧以往文獻在插補法之探討。 第二章 各種插補法及相關符號之簡介與定義。 第三章 各種插補方法之綜合比較。 第四章 實證分析。 第五章 緒論。
44

以無母數方法處理二因子實驗之研究

莊明達, ZHUAN, MING-D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共一冊,約二萬餘字,分為四章。 第一章為緒言,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及本文摘要。 第二章為ηRanking Method在隨機化區集法中的應用。第一節簡述隨機化區集法之實 驗程序及觀察值的構造模型;第二章說明ηRanking Method的理論基礎,包括假設形 式的轉換及次序數與Score 的求法;第三節為檢定統計量的理論及性質,包括其在虛 無及對立假設下的分配形式、與F 統計量的近似相對有效性(Asynrptotically Relative Efficievcy,A•R•E•);第四節則計算在幾個不同的分配下,其近似相 對有效性的比值。 第三章說明ηRanking Method在二因子要因實驗中的應用。第一節敘述二因子要因實 驗之實驗方式及模式構造;第二節介紹檢定統計量之分配及其近似相對有效性的求法 ;第三節則分別在幾個不同分配下,計算其近似相對有效性的比值;第四節則考慮當 每個cell中的觀察值個數趨近無限大時,其檢定統計量的分配及近似相對有效性的求 去與幾個分配下的比值。 第四章為結論。
45

自身迴歸模型最佳子集之選擇

吳佩芳, WU, PEI-F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部論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緒論,指出研究範圍及方法;第二章分析對線性迴歸式中 最佳子集之Mallows 方法;第三章探討時間數列資料之自身迴歸模型;第四章以目前 台灣實例作研究;第五章為結論。 對於一組隨機樣本,其自變數之最佳子集之選擇問題,首要乃在兩個相對子集中選擇 準則的發展,其二是降低計量的效果。本論文即著重降低計量之效果,用Mallows 的 CP 統計量做為比較兩迴歸式之基本準據,發展出一套程序,能以最少的計算過程判 斷出好的迴歸。 在本文中吾且將研究時間數列資料之自身迴歸模型,由Hocking 和Leslie的迴歸模型 之子集選擇方法改編,適用在自身迴歸模型,再發展一演算法,由事先固定之最大落 後期數k 而有最小殘差變異中,發現k 期落後之自身迴歸模型。此種演算法達到最小 計算效果,幾乎不必再檢核此(kκ)個可能子集,吾將再利用Akaike ′的抉擇函數 ,由2K -1個可能子集中選出最後模型。
46

混合線性模式的估計

于國欽, YU, GUO-G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般說來,我們所遇到的線性模式都是 Y=Xβ+ι Y 是一N ×1的向量,其元素為應變數的觀測值 X 是一N ×P 的矩陣,其中的元素為已知數 β是一P ×1的向量,其中的元素為母體的參數(parameters) ι是一N ×1的向量,其中的元素為隨機誤差(random errors) 我們可以用幾何求得參數的估計式 β=(X′X)-X′Y 同理,我們可求得有關β的標準差,建立βi ′s 的信賴區間,及作各種有關的假設 檢定。一旦我們將模式改成 Y=Xα+ZU (ii) Y 是一N ×1的向量,其元素為應變數的觀測值 X 是一N ×P 的已知常數矩陣 Z 是N × 的已知常數矩陣 α是P ×1未知的參數向量(固定效應) U是γ×1的向量,其中包括隨機效應和隨機誤差兩項 因為(ii)式中的隨機向量U包括隨機效應和隨機誤差兩項,倘若我們把(ii)式中 兩部分予以分解,則(ii)式可以改寫如下: (圖表省略) 本文所討論的是運用已知的原理去估計β和U,其中將討論如何運用極限的原理去估 計β和U的向量
47

間斷型時間數列控制分析之研究

吳莉芬, Wu, Li-F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研究間斷時間系統中時間數列分析在控制上之應用。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 簡述時間數列應用之範圍, 研究之限制及方法。 第二章 探討動態隨機模式之結構, 分轉換函數及時間數列二部分, 並研究其性質。 第三章 藉各種控制方法如前饋控制, 回饋控制未知因素之干擾, 並研究在各種情況 如抽樣間隔, 附加干擾因素等之控制效果。 第四章 建立並分析動態隨機模式, 所選用之資料可分為開環資料與閉環資料二類 , 並加以比較。 第五章 結論。
48

跨期國際投資組合之模型建構 / International Portfolio Management for Long Term Investors: Models and Illustrations

宣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此篇論文中我們考慮連續時間架構下, 加入匯差風險與利率風險之跨國投資組合問題. 延續 Lioui, Poncet (2003) 的研究架構, 我們考慮 國內外債券股票與現金的投資組合, 以martingale方法求解避險操作與最佳投資策略. /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 the hedge demands in international portfolio management under a general continuous time framework for constant relative risk averse investors where, in particular, exchange rate risk and the interest rate risk are incorporated. Within this international economy, the changes of real exchange rates, real interest rates and stock prices are assumed to follow the Markovian processes whose drifts and diffusion parameters are driven by certain state variables. Our approach is through the use of the martingale methodology developed by Cox and Huang (1989, 1991) as proposed in the work of Lioui and Poncet (2003). Following their framework, we consider the economy of the investors that consists of one foreign currency and the domestic one, together with their bond portfolios and stock indices. Adding to the previous works, we have compared the obtained optimal strategies with some prevailing ad hoc one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hedge effects in financial decision from the long term perspective.
49

比較東西歐銀行體系之動態經濟效率

許玟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各國銀行業可能由於法規限制、經營管理能力與文化傳統上的差異,修正前期成本的調整速度未必完全一致。因此,本研究將Ahn et al.(2000)的生產函數模型延伸為成本函數,利用Translog成本函數衡量東西歐銀行生產成本的調整速度與長期成本效率,比較其成本效率之動態過程。採用一般動差法,分別估計1994到2005年歐洲29個國家,合計262家銀行之成本函數與技術效率。 實證結果得知,在西歐具有成熟的資本市場以及健全金融環境、管理經驗下,生產成本的調整速度,確較東歐各國銀行為快。在技術效率方面,不論在長短期,西歐各國銀行的相對效率值皆高於東歐。此外,東西歐銀行體系皆具有規模經濟與多元經濟之特性。
50

加油站經營績效之影響因素分析—以台灣中油加盟站為例 /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of Taiwan CPC Franchised Gas Stations

張芷榕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的加油站市場自從1987年7月開放民間經營後,打破原本台灣中油公司一家獨大的局面,吸引了大量的民間業者爭食這塊大餅,競爭十分激烈。尤其台灣油品市場在全球性自由化浪潮之下,自由化、民營化已是擋不住的市場趨勢。隨著油品自由化的來臨,產生結構性的改變,不論是在油品的價格制定方式、加油站經營方式、供油廠商數的增加、促銷方式的多樣化等,都使得國內油品市場的競爭愈來愈激烈。 有鑑於此,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討影響加油站經營績效的決定因素。因此,本研究以某台灣中油加盟連鎖加油站的經營資料為對象,採用2004年8月開始到2007年3月的月追蹤資料作為估計期間。而在回顧有關經營績效估計的理論與加油站研究的實證文獻,並逐一檢討各項可能影響加油站經營績效的因素後,本文利用隨機邊界生產函數以及技術無效率模型,來衡量加油站的經營績效。並且分析資本勞動比、平均規模、廣告費用、促銷費用、油外收入、靠近交流道與否、加油站區位等因素,是否會影響加油站的經營績效。 實證估計結果發現,資本要素的投入相較於勞動要素的投入,對於產出的貢獻度較大。然而,目前加油站的生產規模報酬小於1,意即呈現規模報酬遞減的情形。但這也表示加油站的經營績效仍然有大幅提昇的空間。再就技術無效率模型的估計結果,研究結果發現,資本勞動比與技術無效率之間呈現正向關係。這樣的結果隱含,目前加油站似乎有過度使用資本的情況,致使其經營效率隨著資本密集度的增加而下降。其次,加油站規模與技術無效率之間呈現反向關係。這個結果顯示,加油站的規模越大,其經營績效越高,越能達到規模經濟。 另外,促銷費用與技術無效率之的關係卻不顯著,顯示現階段的促銷手法並未對經營績效產生影響。而油外收入與技術無效率之間呈現負向影響,其結果同樣的並未顯著地異於零。這樣的結果表示加油站的油外收入或許有增加經營績效的可能,但從本研究效果來看並不顯著。建議加油站業者應多朝向拓展多角化業務。 接著從加油站區位來看,可發現北部地區加油站的平均效率,相較於南部地區加油站的平均效率來的高。若從加油站是否靠近交流道來看,則可發現加油站靠近交流道與否,與技術無效率間呈現負向影響並顯著地異於零,顯示加油站靠近交流道可以增加經營績效。從時間趨勢變數來看,隨著時間變動,加油站的經營績效有顯著提升的情形。 最後,分析各站的技術效率值。普遍來說,北部加油站的經營績效比南部加油站來的高,也證明了因為南部加油站的競爭家數比北部多,因此壓縮了獲利空間,競爭程度較北部地區加油站來的激烈。

Page generated in 0.035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