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55
  • 47
  • 9
  • 8
  • Tagged with
  • 64
  • 64
  • 33
  • 33
  • 22
  • 17
  • 17
  • 17
  • 15
  • 13
  • 13
  • 13
  • 12
  • 11
  • 1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標註系統輔助不同模糊容忍度國小學童英語閱讀之研究 / A study on different tolerance of ambiguity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English reading with annotation system

林秀芩, Lin, Hsiu Ch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針對澎湖縣馬公市三十四位國小五年級學童,進行五週標註系統輔助不同模糊容忍度學童進行英語閱讀學習的課程,旨在透過標註系統探討不同模糊容忍度之國小學童,在標註系統使用表現上的差異,以及使用標註後標註行為與閱讀成效的改變。 本研究蒐集了量化與質性的資料,量化的資料方面,以第二語言模糊容忍度量表、全國兒童暨青少年英語分級檢定之文章與測驗,與政大圖資所「數位圖書館暨數位學習實驗室」所開發的Glias閱讀標註系統為工具,獲得教學實驗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質性資料方面,係透過課堂討論學習單與半結構式訪談,獲得資料並進行分析。茲將主要研究發現分述如下: 一、標註系統有助於提升學習者的英語閱讀成績,特別有助於模糊容忍度低的學習者。 二、透過開放式標註,不同模糊容忍度學習者在部分類型標註與總標註數量上都顯著地減少,尤其是模糊容忍度中與低的學習者。 三、透過開放式標註,整體學生在個人意見的標註數量上顯著地增加。 四、不同模糊容忍度的學習者在開放式標註系統的標註字數與被投票數的表現上有所差異,但經過兩次開放式標註系統的使用後則無顯著差異。 五、不同模糊容忍度的學習者最喜歡建立也覺得最有用的都是解釋類型的標註,但不同模糊容忍度的學習者喜歡的理由各異。 六、模糊容忍度不同的學習者瀏覽時最喜愛的標註類型不同。 七、在兩次開放式標註下,不再是標註數量或標註字數多,分數才高。 八、重點提醒的標註寫得越好的學習者,其英語閱讀測驗成績越高。 九、模糊容忍度各組中進步最多者都善加應用標註系統的優勢。 十、多數學生對開放式標註系統輔助英語閱讀持肯定態度。 基於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亦針對實務教學者與後續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 This research focused on studying 34 elementary grade 5 students at Magong City, Penghu County and proceed five weeks of classes on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tolerance of ambiguity in English reading study through the assistance of annotation system. The purpose is to learn the differences on the students studying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assistance of annotation system on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tolerance of ambiguity and the changes of reading result and annotating behavior after using the annotation system. This research collected a lot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in terms of quantitative data, there are second language tolerance of ambiguity scale chart, the general English proficiency tests’ articles and tests for children and teenagers, and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gathered using the Glias reading annotation system tool developed by NCCU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al Studies’ “digital library and digital learning laboratory.”; in terms of qualitative data are data and statistics gathered through class discussion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 summary of the key findings are: 1. Annotation system effectively increases the English reading scores for students especially with low tolerance of ambiguity. 2. Through open annotation labeling, different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tolerance of ambiguity effectively reduced some types and the total numbers of annotation labeling, especially for students with medium and low tolerance of ambiguity. 3. Through open annotation labeling, the number of labeling in students personal opinion have increased. 4.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level of tolerance of ambiguity have different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open annotation labeling system and the number of system that were voted, but after using open annotation system for two times, there were little differences. 5.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level of tolerance of ambiguity like to establish and also think the most useful annotation labeling is the explanation types, but their reason for liking the system varies. 6. The favrorite browsing type of annotation labeling for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level of tolerance of ambiguity varies. 7. After two open annotation labeling, the score doesn’t increase when there are more annotation labeling. 8. The better annotation labeling for the main point is related to the higher score on the English reading test. 9. In different groups of students of different level of tolerance of ambiguity, the students that improve the most are students who know how to use the annotation system to its advantage. 10. Most students agreed that open annotation system is effective in assisting reading English articles. In conclusion, this research will also propose related suggestions to practice educators and the follow-up studies.
12

小老師制度在國小英語補救教學上之個案研究 / A remedial peer tutoring case study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張順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以往傳統研究探討同儕相互幫助的機制多在於量化性的陳述其有效結果,然而,在小老師的教學與被幫助者的學習動機上卻較少提出在兩位小朋友的言談互動中,何以促使此同儕相互幫助的機制有正面的效果。本個案研究旨在探討英語為外語的學習環境中,在國小階段的英語補救教學裡,同儕相互幫助的動機與影響。本文採用維高斯基 (Vygotsky) 社會文化學習理論來探討在台灣的國小補救教學環境中,教室兩人一組的同儕學習中,小老師如何使被幫助者語言知識建構起。 本研究對象針對30位五年級學生,分為兩人一組,共15組,實施為期20週小老師制度教學,並且針對其中一組的互動方式,作深入的研究。 研究方法採用質化的言談分析及晤談訪問。資料分析重於探討被幫助者如何藉由小老師的協助,完成該年級應學會的字母、單字認讀與基礎閱讀的過程。目的是希望呈現小老師在與被幫助者言談互動之中,小老師如何一步一步地提供合適的協助以建立被幫助者的語言知識概念。 本研究主要的發現有: 1. 這一名受過小老師制度訓練的小學生能夠很快掌握學習者的學習困難處並提供協助。 2. 這一名小老師用程度分級的協助方式來探測學習者的能力,且能夠發揮創意,給予適當的協助。學習者也表示小老師用多種問答的方式來幫助自己釐清學習盲點,這樣有助於了解自己的學習潛力。 3. 這一名小老師與學習者之間的朋友關係在學習過程中扮演重要的媒介角色。 本研究根據以上議題討論結果,在文末進一步提供建議,作為教育學者們參考。
13

國小男女教師性別角色與學生學校適應、學業成就之研究 /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of Teacher's Gender Role to Student'''' s School Adaptation and Achievement

何秀珠, Ho, Hsiu-Ch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國小女性教師日益增加以社會上生理和心理性別的一致性日漸分歧的趨勢下,教師在生理與心理性別上的差異,是否影響學生成長與學習?如何在現況中了解教師性別角色與性別對學的影響,如何輪換不同性別教師以減少對學生可能產生的影響,值得吾人重視。因此,本研究乃從男女教師在教學效能、教學態度的差異上著手,而以性別角色理論為基礎,探討男女教師性別角色與學生學校適應、學業成就之關係。以期做為師範院校師資養成教育以及國小安排及輪換教師之主要參考。 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採二部份進行,第一部份採問卷調查法,以分層叢集取樣,選取桃竹苗四縣市國小男女教師256人(男119;女137),以探討教師性別角色、性別與教學態度、教學效能之關係;第二部份以問卷調查為主,兼及實驗法優點,以分層立意取樣選取第一部份樣本中,新竹縣市四至六年級七十九個班級的師生為研究對象,計男學生1245人,女學生1187人,以探討男女教師性別角色與學生學校適應、學業成就之關係。 根據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討論,歸納如下結論: 一、教師性別與性別化特質對學生學校適應與學業成就均有直接影響,唯影響不大,重要的教師在學生心目中角色與形象。 二、學生學業成就主要受其學校適應之影響,而學校適應良窳又取決於學生對教師形象的評定。學生認為級任教師是其心目中的好老師,則其學校生活愉快,適應良好,學業表現亦優異。反言之,學生學業成就上的差異來自其不同的學校適應,以及對老師形象不同評價。 建議: 一、小學教育方面 (一)擴展教師的性別化角色 (二)加強學校輔導工作,協助學生適應學校以能全心向學 (三)教師應重視學生需求與感受,並扮演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 (四)教師多關心智商、社經地位較低之學生,並予以適切輔導 (五)輪換不同性別級任教師時,宜對學生多加關懷並予以定向輔導 (六)宜縮小學校規模為中小型學校以利學生適應學校 二、師範教育方面 (一)教導學生扮演兩性化角色 (二)增進師範生的輔導知能
14

國小兒童年齡、認知發展及語言能力相關之研究

林淑慧, Lin, Shu-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在敘述本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並對研究問題、研究假設及有 關名詞加以界定。 第二章 有關文獻探討 本章在敘述兒童語言之發展情形,並探討有關認知發展與語 言能力、年齡與語言能力,及三者間相關的文獻。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論文以七十八名國小兒童為研究對象,運用「皮亞傑具體運作 期認知發展診斷實驗」及「圖形指認作業」兩項測驗為研究工具。 第四章 結果 資料分析之結果發現:兒童之語言能力與認知發展幾無相關,而與年 齡有多項相關。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本章根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兩項建議以供教育行政當 局及學校方面實施語文教育之參考。
15

國小教師聘任制度之研究

鄭淑嬌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教育工作是百年樹人大業,一連串教育改革的行動方興未艾持續進行著,師資培育方式的改弦更張,國小教師聘任制度的推動,都是教育改革的一環,擔負基礎教育責任之國民小學教師師資之培育、進用方式等攸關教改的成敗。聘任制的精神在於賦與學校自主人事權,由學校任用符合需要的老師,與以往派任制方式大相逕庭。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國國小教師聘任制度的現況及實施成效,藉以提出具體建議,作為研議改進現行國小教師聘任制度的參考。 本研究首先對聘任制度的理論與實務進行文獻探討,再進行深度訪談,並佐以參與觀察等研究方法,依據文獻探討與深度訪談意見及參與觀察所得,作為研究架構及依據。 綜合深度訪談及參與觀察結果,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聘任制度人事權由學校自主之立意仍受肯定,有其積極正面功能。 二、終止聘任的規範未完全發揮效果 三、學校放棄人事自主權跡象 四、現行聘任制兼具有派任制時代精神。 五、教評委員欠缺法學素養,讓身為教評委員者對於聘任案的處理都戒慎恐懼。 六、教評會組織設計之各類代表比例應趨於均衡。 七、教師會是教師團體,會影響教評委員決定,干預教評會運作。 八、甄選之紅包文化並未完全杜絕,紅包文化因地區特質差異存在部分地區及學校。 九、不適任教師終止聘期的難題未解決前,無法真正落實淘汰機制,聘期審查流於形式。 十、校長係教評會當然委員且是主席,應掌握聘任最後決定權。 十一、教評會的團體合議方式,確能減輕人事任用上的壓力。 十二、省市介聘審查之「不同意聘任」,適用規範不適任教師之教師法第十四條,介聘審查流於形式。 十三、.家長會代表參與學校人事任用決策之成熟度,應加強。 十四、多元師資素質較以往提升,更彈性、多元、活潑,個人自主性較高,缺乏校園倫理觀念。 十五、聘任制度之實施,學校自主程度並非完整,聘任經費之支應及人力資源投入程度較之派任制時代耗費更多。 依據上述研究發現提出下列具體建議: 一、修正整合教評會設置相關規定暨教師成績考核辦法 二、統一訂定教師甄選相關標準,輔導學校辦理甄選事宜 三、統一訂定學校超額介聘準則,刪除教師法中各類代表比例限制。 四、辦理聘任相關法令及實務運作研習,提升教評委員法令知能 五、設置學校教評會及教育局教評會二級教評會並實施教師分級。 六、應重視甄選過程與結果公平性 七、強化教評會的組織 八、激發教師參與學校事務 九、師培機構師資養成教育中,應加強學生品德教育的陶冶。
16

國民小學學校學習文化與教師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Learning Culture and Teacher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in Taiwan Elementary School

謝紫菱, Hsueh, Tzu 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之目的主要為探討國民小學學校學習文化與教師專業承諾二者之間的關係,主要採用文獻分析法與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在問卷調查方面,以臺北市24所公立國民小學211位教師與台北縣34所公立國民小學291位教師共計502位為調查對象,問卷回收後以描述統計分析、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分析、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期能透過上述的設計,了解國民小學學校學習文化與教師專業承諾二者關係的具體看法與建議。 本研究之結論歸納如下: 一、國民小學學習文化與教師專業承諾之內涵可分為六大向度 二、國民小學學校學習文化的現況尚佳,其中以「有利學習的核心價值」、「推動學習的知識分享」與「方便學習的結構管道」三向度得分最高,最低則為「鼓勵學習的合作社群」 三、國民小學學校教師專業承諾的現況佳,其中以「專業倫理」向度得分最高,最低則為「留業傾向」 四、在背景變項中,性別為男性、年齡較高、服務年資較長、現任職務為校長或主任、學校規模為12班以下及學校歷史介於21∼30年者其在知覺學校學習文化得分上顯著優於其他組別之教師 五、在背景變項中,最高學歷為研究所、年齡較長、服務年資較長、現任職務為校長或主任、學校歷史介於21∼30年者其在教師專業承諾得分上顯著優於其他組別之教師 六、教師知覺學校不同程度之學習文化在教師服專業承諾上有顯著差 異 七、學校學習文化與教師專業承諾兩者之間具有正向的關連 八、學校學習文化對教師專業承諾具有預測力 本研究依據結論,於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經營、教師本身以及未來研究,提出以下具體建議: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建議教育行政機關定期舉辦營造學校學習文化相關知能研習活動,增進國民小學行政經營與教師本身對學習文化的瞭解與實際執行。 (二)建議教育行政機關加強對教師學習的相關評鑑,鼓勵學校營造利於教師學習的環境,促進教師主動學習。 (三)建議教育行政機關鼓勵教師進修,以提升教師的學習態度、方法與整體教育專業承諾。 (四)建議教育行政機關適度調整學校的班級規模,以提昇學校的學習文化。 二、對國民小學行政經營的建議 (一)在學校制度上,建議國民小學行政單位能有效建立與提供方便教師學習的結構管道。 (二)在行政運作上,建議國民小學行政單位能採取以教師學習為中心的經營模式。 (三)在團隊事務上,建議國民小學行政單位能鼓勵學校教師組成緊密的合作社群。 三、對國民小學教師的建議 (一)建議教師本身應隨時省思教學,以促進知識的內化。 (二)建議教師本身應建立良好的同儕關係,以促進彼此的合作分享。 (三)建議教師本身應與學校成員建立良好的溝通對談,以促進彼此的瞭解與學習。 四、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架構方面:除本研究所探討的學校學習文化外,亦可探討其他的前因變項,如校長領導、校務參與、環境知覺等對教師專業承諾的影響;或探討後果變項與教師專業承諾的關係,如教師專業承諾對教學效能與學校效能等的關係影響。 (二)研究對象方面:除台北縣市公立國小外,可再將研究對象擴大至私立國小與其他縣市之國小。 (三)研究方法方面:除量化的問卷調查外,亦可以質化之深度訪談、觀察與個案研究進行調查。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qui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learning culture and teacher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in elementary schools. The study methods were adopted literature review and questionnaire. In questionnaire aspect, the subjects included 502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ipei City and Taipei County.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through the method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It is hoping that through this design to collect and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learning culture and teacher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as well as real life phenomenon of the researched subject. Conclusions were made as followings: 1. School learning culture is above average. The best dimension is the structure and system of promoting teacher learning. 2. Teacher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is above average. The best dimension is the professional moral. 3. Teachers among diverse background variables take a different view on school learning culture, except the highest academic background and school location. 4. Teachers among diverse background variables take a different view on teacher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except the sex, school location and school history. 5. Teachers who get higher scores on school learning culture would get higher scores on teacher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too. 6. There is positive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the learning culture and teacher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7. Among all dimensions of school learning culture, the highest prediction to total teacher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is the structure and system of promoting teacher learning. In the last part, the researcher, based on the findings,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education authorities, school administration, and teachers, hoping to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learning culture and promote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the future.
17

國小學生數學學科知識結構評量之研究

蔡佳燕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國小學生數學學科的知識結構評量情形,透過比較不同學習成就組別學生的知識結構,探究出知識結構與學習表現間的關係,以及採用知識結構評量和傳統總分評量對學生數學科學習成就的預測效度之比較,來展現知識結構評量在教育上的應用效能。 本研究以隨機抽樣的方式,取得景興國小的二個六年級班級學生為研究樣本,有效樣本共74人。利用教師自編成就測驗和數學認知診斷成就測驗,蒐集受試者的成就測驗結果,透過路徑探測網路分析的KNOT統計應用軟體、曼-惠特尼U考驗法、多元迴歸分析法等量化分析的方法,探討不同學習成就組別知識結構的表現情形、以及比較傳統總分測驗與知識結構評量二者對預測學習成就的差異情形。 依據統計結果分析,本研究歸納出下列八點結論。 一.不同學生的數學知識結構具有個別差異。 二.知識結構評量結果可推論出學生在該學科領域的心理認知模式。 三.知識結構評量結果可明顯區別出數學學習成就差異。 四.整體而言,傳統總分評量對學習成就之預測效力略勝知識結構評量。 五.就高分組而言,以知識結構評量中的PFC指數最具預測力。 六.就低分組而言,以傳統總分評量最具預測力。 七.就普通組而言,以知識結構評量中的PRX指數最具預測力。 八.知識結構評量的意義與應用價值。 依據本研究發現和結論,研究者提出有關教師評量觀、教學設計、學力測驗、研究變項、研究工具、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相關建議,以供教育相關人員有關教育評量實務以及未來繼續研究之參考。
18

臺北市國小兒童遊戲與優良遊戲場規畫之研究

吳旭專, Wu, Hsu-Ch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優良國小遊戲場的現況、優良遊戲場維護管理的情形、分析國小兒童遊戲行為與遊戲場類別的關連性、探討國小兒童遊戲興趣、國小兒童使用遊戲場情形及對遊戲場的看法與期望,最後並作出國小遊戲場規畫的相關建議事項。為達此研究目的,本研究選取臺北市12行政區之12所國小的優良遊戲場、其學生和遊戲場相關行政人員為研究對象,觀察記錄12所小學遊戲場現況,並分別抽取12所小學國小學生931人(有效樣本919人:男生494人、女生425人;二年級兒童296人、四年級兒童318人、六年級兒童305人)進行問卷調查,觀察紀錄12所小學兒童下課時間在遊戲場的遊戲行為,並分別訪談各校二年級、四年級、六年級兒童男、女生各2名,12校共144名兒童,最後並針對國小遊戲場規畫與維護管理的問題,與各校遊戲場相關行政人員進行訪談。蒐集資料的工具包括:問卷、觀察表、訪談表、照相機(幻燈片)等,在資料分析上,觀察與訪談主要以描述性的方式紀錄,問卷調查的結果主要以次數百分比統計和卡方考驗進行分析。經研究結果與分析發現: (一)臺北市國小優良遊戲場的規畫現況:1. 遊戲場的區位與配置多能符合「統整性」、「近便性」與「創造性」的原則,但並沒有無障礙遊戲環境的規畫;2. 遊戲設施內容包含範圍多樣而廣泛,頗能符合遊戲場「多樣性」、「創造性」與「發展性」的規畫原則,但遊戲設施的多功能性、遊戲設施的學校特色及可提供移動性活動的遊戲設施等方面,可以再加強;3. 各校遊戲設施的「安全性」普遍不錯,然遊戲場的鋪面以及安全距離須再改進;4. 能從各個面向的考量來規畫遊戲場地,但往往受到經費及空間不足的限制。 (二)臺北市國小優良遊戲場維護管理情形:1. 遊戲場依不同年齡的兒童分區,但使用管理不易落實;2. 遊戲設施維護情形良好,行政單位會定期檢修遊戲場,但學校缺乏一更明確的維修標準;3. 校園開放後,遊戲場面臨維護管理的問題。 (三)臺北市國小兒童遊戲行為與遊戲場類型的關連性:1. 現代遊戲場比傳統遊戲場能引發更多種類、更高層的認知性遊戲行為;2. 現代遊戲場比傳統遊戲場能引發更多種類、高層的社會性遊戲行為;3. 現代遊戲場比傳統遊戲場能使遊戲行為發展成社交性遊戲行為。 (四)臺北市國小兒童遊戲興趣:1. 兒童下課時間最喜歡去的地方為「教室」、「遊戲場」和「運動場」;2. 兒童下課時間最喜歡的活動是「和同學聊天」、「打躲避球」和「追逐遊戲」;3.「組合遊具」最受兒童歡迎,兒童喜歡某遊戲設施的理由以其好玩與否、能否滿足各種體能與遊戲需求為主;4. 男、女生的遊戲興趣差別不大;5. 低、中、高年級兒童遊戲興趣有明顯的差異。 (五)臺北市國小兒童使用遊戲場情形及理由:1. 有約四分之一的兒童「幾乎每天」去遊戲場玩,但有半數以上的兒童「幾乎很少去」遊戲場玩;2. 兒童在遊戲場中以團體一起活動為主;3. 影響兒童去遊戲場的理由以遊戲場本身的條件為主;4. 男、女生遊戲場使用情形有顯著的差異,使用理由則大致相同;5. 低、中、高年級兒童使用遊戲場情形及理由有差異。 (六)臺北市國小兒童對遊戲場的看法與期望:1. 兒童認為遊戲場位置「合適」,但遊戲設施有點「不夠多」;2. 兒童期望一個有更多遊戲設施、更具複雜度及刺激性的遊戲場;3. 男、女生對遊戲場的看法有顯著的差異,對遊戲場的期望大致相同;4. 低、中、高年級兒童對遊戲場看法與期望有明顯的差異。 研究者根據文獻與研究結果發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對於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1. 重視兒童遊戲環境,適度調整學校遊戲場的經費;2. 訂定更明確的遊戲設施維修標準;3. 整合遊戲場規畫相關資料,以提供各校規畫時的參考。 (二)對於學校的建議:1. 在遊戲場規畫方面:(1)遊戲場規畫應充分考量兒童身體、智能與社會的發展;(2)遊戲場規畫應能配合兒童的遊戲興趣;(3)遊戲場規畫應能配合不同年級、不同性別兒童的需求;(4)調整遊戲設施的配置方式,以符合設施間安全距離的規定;(5)學校應擬定長期的校園及遊戲場規畫計畫。2. 在遊戲場維護管理方面:(1)強調遊戲場的重要性並積極爭取遊戲場改善經費;(2)設立遊戲設施使用說明牌,落實遊戲場使用的管理;(3)建立學校與社區對校園開放的共識。3. 其他:提供樓層中的室內遊戲空間或調整下課時間長度。 (三) 未來研究的建議:1. 在研究對象方面:可以擴大範圍到各年級兒童及社區的遊戲場地;2. 在研究方法方面:可以考慮採個案研究法、可用攝影機拍攝、紀錄兒童遊戲行為;3. 在研究內容方面:可考量探討如何合理畫分國小兒童活動空間、不同性別兒童遊戲行為隨年齡發展的改變、兒童對遊戲場的安全認知、無障礙遊戲環境規畫等議題。
19

國小一年級兒童家長教育期望、休閒參與與學習壓力之相關性研究─以臺北市為例 / 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s among Parents' Educational Expectation,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Learning Stress of the first grad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i city

莫碧華, Mok, Pek W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探討臺北市國小一年級兒童家長教育期望、休閒參與與學習壓力之關係。本研究會先了解家長教育期望、兒童休閒參與及學習壓力之現況,並進一步分析背景變項在家長教育期望、兒童休閒參與及學習壓力之差異情形:而後分別探討家長教育期望、兒童休閒參與對與學習壓力之相關情形,並分析不同的家長教育期望與兒童休閒參與對兒童學習壓力之預測情形。 本研究係使用侯世昌所編製之「家長教育期望問卷」及吳明隆所編製之「兒童學習壓力量表」,並改編Ragheb(1980)與張文禎(2003)的「休閒參與量表」作為研究工具,利用問卷調查法來蒐集相關資料。本研究主要以臺北市公立國小一年級學童為研究母群體,並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抽取886位國小一年級學童及其家長為主要研究對象;共發出886份問卷,整體回收率有效問卷為71%。問卷回收後,使用SPSS18.0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信度估計、項目分析、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以及階層迴歸等,研究結果如下: 壹、 家長教育期望普遍偏高,且在品德及人際之得分最高;兒童休閒參與程度普遍中等,且在戶外活動上之得分最高;兒童學習壓力現況普遍偏低。 貳、 家長社經地位在家長教育期望的得分上無顯著差異,然而父親為中社經地位的孩子,其品格及人際較低社經地位者佳。子女性別在家長教育期望的得分上無顯著差異,然而女童的品格及人際方面的期望顯著高於男生。子女數與子女序在家長教育期望上無顯著差異。 參、 家長不同社經地位在兒童休閒參與得分上達顯著差異,父母親社經地位愈高,孩子的休閒參與程度也較高。不同子女性別在兒童休閒參與得分上無顯著差異,然而男生參與大眾媒體活動的程度較女生高,女生參與個人嗜好活動的程度則比男生高。不同子女數與子女序在兒童休閒參與得分上無顯著差異。 肆、 家長不同社經地位在兒童學習壓力得分上達顯著差異,且低社經地位父母親的孩子在兒童學習壓力上承受的壓力也較高。而子女性別、子女數與子女序在兒童學習壓力上無顯著差異。 伍、 家長教育期望與兒童學習壓力呈現負相關。而兒童休閒參與與兒童學習壓力也呈負相關。 陸、 家長教育期望對兒童學習壓具有預測力;而兒童休閒參與對兒童學習壓力則無預測力。
20

新北市國小校長工作壓力、復原力與憂鬱行為表現之研究 / The study of New Taipei City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work pressure, recover ability, and melancholia behaviors

周佩姿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國小校長的工作壓力、復原力及憂鬱行為表現間的關係,乃以新北市203所國小校長為研究對象,經運用國小校長工作壓力量表、成人復原力量表及柯氏憂鬱量表等研究工具,獲得所需資料,再以描述統計、t檢定、皮爾遜積差相關、多元逐步迴歸分析以及階層迴歸分析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新北市國小校長工作壓力屬中下程度,其中以「角色期許」工作壓力的感受最低。 2、新北市國小校長復原力屬中上程度,其中以「家庭團結」復原力的表現最好。 3、將近1/5新北市國小校長有輕度以上憂鬱行為表現。 4、不同背景變項之新北市國小校長,其「整體工作壓力」與憂鬱行為表現間呈現顯著低度正相關的關係,其中以「角色期許」工作壓力與憂鬱行為表現的相關最高。 5、不同背景變項之新北市國小校長,其「整體復原力」與憂鬱行為表現間,呈現顯著中度負相關的關係,其中以「社會資源」復原力與憂鬱行為表現間的相關最高。 6、「角色期許」工作壓力可以有效預測新北市國小校長的憂鬱行為表現。 7、「社會資源」及「個人強度」復原力可以有效預測新北市國小校長的憂鬱行為表現。 8、「家庭團結」復原力最能有效預測男性、學校地區為板橋三重分區之新北市國小校長其 憂鬱行為表現。 9、「內部壓力」工作壓力最能有效預測女性、校長年資13年以上之新北市國小校長的憂鬱行為表現。 10、「社會資源」復原力最能有效預測45歲以下、51歲以下、校長年資4年以下、學校規模12班以下之新北市國小校長的憂鬱行為表現。 11、「社交能力」復原力最能有效預測46至50歲、校長年資5至8年、學校地區為新莊雙和分區之新北市國小校長的憂鬱行為表現。 12、「未來組織風格」復原力最能有效預測新北市國小校長年資9至12年、學校地區為七星淡水瑞芳分區之新北市國小校長其憂鬱行為表現。 13、「上級壓力」工作壓力最能有效預測學校規模13至24班之新北市國小校長的憂鬱行為表現。 14、「個人強度」復原力最能有效預測學校規模25班以上、學校地區為三鶯文山分區之新北市國小校長的憂鬱行為表現。 15、新北市國小校長的復原力,能在其工作壓力與憂鬱行為表現間帶來調節作用。

Page generated in 0.019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