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03
  • 101
  • 3
  • 2
  • 1
  • Tagged with
  • 107
  • 107
  • 39
  • 36
  • 29
  • 26
  • 24
  • 21
  • 20
  • 19
  • 19
  • 17
  • 17
  • 16
  • 1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31

執政時期民進黨「台灣主權論」之分析

林德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0年3月18日,台灣人民用選票共同創造了中華民國史上首度的政黨輪替,終結了兩岸「國共內鬥」之格局。民進黨長期以來的台獨主張是否落實為政策作為,成了國內外各界對民進黨新政府關注的焦點。 從民進黨創黨脈絡、在野闡述及執政實踐來觀察,其「台灣主權論」乃是一脈相承、與時俱進,其最主要的內涵就是維持「台灣與中國是兩個主體」的一個狀態,但是其包裝及闡釋的手法則隨著時空環境演變與政治態勢變化而有所調整。尤其是對「中華民國體制」之態度,從不承認、排斥、接受、承認,甚而內化揉合為「中華民國是台灣、台灣是中華民國」的過程演變,就是民進黨在確保台灣主體的基礎上,一種「審時度勢、借力使力」的作法。 本文認為,在野時期民進黨對於「台灣主權論」主張論述有著「台灣住民自決」、「台灣獨立建國」、「台灣主權獨立」與「台灣(中華民國)主權獨立」之論述焦點,而在執政時期民進黨「台灣主權論」主張論述則有「穩定和平現狀」、「探詢發展新機」、「彰顯台灣主體」、「建構國家內涵」與「實踐兩岸和平」之論述焦點。 台灣政黨間最大差異表現於其對台灣的「國家定位」與「主權論述」主張之不同,而前後執政的國民黨、民進黨對此之主張正分列於光譜兩端。為探究民進黨執政與國民黨執政對台灣主權論之異同,本文從「對台灣的定位」、「對中華民國的定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定位」及「終局選擇」等四個面向檢視。 如果「保台灣」是民進黨在握有執政機會時對台灣主權論的終極價值,那麼民進黨在做與不做是如何衡量,在兌現理想與兼顧現實間是如何取捨,本文則從「政黨理念」、「執政機會」、「執政責任」、「國家前途」等四項變數進行分析。 本文對執政時期民進黨的「台灣主權論」研究,提出下列看法: 一、民進黨在野至執政時期「台灣主權論」演變特徵:「一個不變、兩個堅持、三個轉向」。 二、執政時期民進黨與國民黨「台灣主權論」的差異:「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之別,「選項之一」與「唯一選項」之別。 三、執政時期民進黨「台灣主權論」闡述與作為之平衡:法理闡述—籌碼運用,政策作為—紮根台灣。
32

日治時期臺灣歌仔冊的現代性-以《最新烏貓烏狗歌》、《婚姻制度改良歌》、《自由戀愛勸世歌》、《最新愛情與黃金歌》為考察對象

何宜珊, Ho, Yi S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日治時期是一個新舊並行,現代性與封建性的衝突時期。此時期引進西方文化與現代性。不論是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制度上都對臺灣島民產生了強烈的衝擊。其中文明思想、自由戀愛更是討論的焦點。更有許多接受新式教育的青年男女,亟欲衝破傳統父權體制,堅持追求自由戀愛的自由。類似的事件在報刊與媒體批露後,更成為小說與戲劇的題材。有鑑於諸多討論多集中於菁英知識分子,本文思考以歌仔冊為討論載體,考察歌仔冊中所敘述的現代性,看自由戀愛與現代文明如何在歌仔冊中被書寫、記錄與傳播。更能貼近常民生活,了解常民的娛樂文化,尋找更貼近臺灣主體社會的「現代性」及其多元樣貌。
33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的水利建設(1937-1945)─以甘、川、滇三省為中心的研究

陳一銘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34

趙紫陽崛起之研究

胡國君, Hu, Guo-J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導論,包括研究的動機、方法、資料的搜集及運用,研究的經過和遭遇的困 難等。 第二章:趙紫陽的政治經歷,包括河南時期、廣東時期和文革時期的主要政治活動, 並兼論各時期的政治環境與主要政策,以期了解趙紫陽的政治態度與行為。 第三章:趙紫陽的四川經濟改革,包括改革的背景,改革構想的形成和改革的具體內 容等。 第四章:趙紫陽崛起分析:包括華、鄧權力門爭,鄧小平的權力部署及四川改革的全 國推廣等。 第五章:結論,包括趙紫陽的施政得失,現階段中共經濟政策,及未來的可能發展。
35

兩岸談判的利益考量與策略選擇-國民黨與民進黨執政時期之比較(1986-2006)

廖冠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 要 2000年總統大選,在野的民主進步黨得了勝選,完成我國民主發展史上首次的政黨輪替。政黨的輪替,不僅彰顯出台灣民主化以來內部政治結構的轉變,也意味著兩岸關係將投入一個新的變數。本文將藉由歷史研究途徑,以國民黨執政時期之「辜汪會談」與民進黨執政時期之「兩岸春節包機協商」兩代表性案例為基礎進行比較,探究位在統獨光譜兩端的國民黨與民進黨,其執政時期在兩岸談判問題上之作為,是否因其統獨意識型態之差異,而有不同的考量與策略,並觀察環境因素對兩岸談判產生什麼樣影響。 在分配型談判堅持己身談判「支撐點」,並試圖獲取最大化利益的分析架構下,本文認為國、民兩黨在談判過程中所欲追求的利益與所欲維護的利益,並不因統獨意識型態的差異而有所不同。統獨意識型態之差異,主要只是顯現在與北京之談判基礎、談判的策略操作以及談判利益內涵之認知與表述的不同而已。同時本文也發現,兩岸是否具備共識基礎與能否達成兩岸談判成果之間,並非具有必然的連帶關係。從而認為兩岸應該建立的,其實是彼此「互信」的態度。另一方面,客觀環境因素在兩岸談判中不僅扮演著推動催化的角色,同時也影響了兩岸談判達成協議的可能。
36

戒嚴時期台灣地區的民主化與政治發展:國民黨與反對團體之互動

何振盛, HE, ZHEN-S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目的,藉探索戒嚴時期台灣地區的政治發展,以瞭解國民黨與反對團體的互 動關係,以及台灣民主化的情形。希望透過檢討以前的經驗,為當前缺乏共識的政治 衝突,提供合理管制與避免極化的參考意見。 本研究所採方法,係以政治發展理論之結構功能與社會過程綜合研究途徑為主;藉文 獻分析檢視歷史「事實」的前因後果。 本研究的資料來源,以本校圖書館,社會科學資料中心,本所圖書室,以及坊間書店 的圖書、雜誌、報章為主。 本研究共分五章: 第一章:導論。包括研究目的,文獻探討,理論基礎與分析架構。 第二章:歷史背景與生態環境。包括台灣的地緣特性,歷史沿革,經濟型態,社會結 構,意識型態與政治文化。 第三章:牢固型的權威統治與非組織化的政治反對。探討蔣介石時期台灣的政治體系 內外環境,對於國民黨及其反對團體之互動的影響,藉以反映此時期民主化的程度。 第四章:溫和型的權威統治與組織化的政治反對。探討蔣經國時期台灣的政治體系內 外環境,對於國民黨及其反對團體之互動的影響,藉以反映此時期民主化的程度。 第五章:結論。探討雛型多元政體的形成,政治衝突的昇高與失控,以柔解決台灣政 治發展危機的應循之道。
37

五四時期之中國知識婦女

喻蓉蓉, YU, RONG-R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計一冊,十二萬字,分五章申論。首論五四時期中國知識婦女奮鬥簡史,再分 別就知識婦女在教育方面、職業方面、及家庭方面所獲得之成就與面臨之困難加以探 討。 由於戊戍變法到五四運動時期短短廾十年之間,正是中國歷史上變遷最大的時代,也 是知識分子變遷最大的時代,知識婦女不可避免地受到整體性反傳統思想之影響,要 求從各種權威之中解脫出來。然而解脫之後,有得有失,得失之際,究竟如何權衡取 捨,值得吾人深思。
38

辛亥革命時期的社會主義思潮( 一八九五- 一九一三)

萬麗鵑, WAN, LI-J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約十萬字,分為六章十六節。旨在研究辛亥革命時期,各派社會主義 在中國的理論發展和活動情形,說明社會主義思潮對當代中國的政治、社會及文化各 方面的影響。 第一章、「緒論」,指出本論文研究的目的、範圍及所運用資料,及其時代背景。 第二章、「社會主義思想的由來與變遷」,分別敘述中、西方理想社會的思想淵源與 發展趨向,以及清季社會主義思潮的輸入情形。 第三章、「民生主義的形成與內涵」及第四章、「其他各派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理想與 實際」,主要在分析各派理論內容和實際運動情形。 第五章、「社會改良派及其主張」,在討論對資本主義的修正和對社會主義的批判。 第六章、「結論」,總結社會主義思潮對當代中國的衝擊。
39

中據時期台灣知識分子的意義形態與角色之研究一九二O-一九二七

黃樹仁, Huang, Shu-R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一九二○年代前期台灣知識份子的非武力抗日運動為研究主題。日據時期 的台灣,在日本殖民政府高壓統治下,被治的漢民族雖深懷不滿,但武力反抗均告 失敗。到一九二○年代,受新式教育的知識份子逐漸崛起,在歐戰後民族主義、民 主政治、社會主義等思潮刺激下,改以合法手段展開了非武力的反抗運動。這運動 由東京留學生肇始,在島內得到廣泛的響應。以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台灣文化 協會、台灣民報等三者為中心,形成一個全面性的改革運動,對台灣社會發生了強 大的衝擊。隨著運動的發展,意識形態與利益相殊的知識份子之間也逐漸發生了歧 見與衝突,終而公開分裂。 #2810305 #2810305
40

中共少數民族幹部政策研究(「十大」以前時期)

李榮奎, Li, Rong-K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研究在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以前中共有關少數民族出身幹部的 政策,其重點在於探討少數民族地區民族幹部問題,內容共分為六章: 第一章 共分兩節,論述中共幹部本身的概念,以及目前世界一些國家所面臨的國 內民族問題與中國大陸少數民族分佈情形。 第二章 共分三節,論述中共政權所標榜「民族區域自治」的實質內容,以及在武 裝叛亂時期對少數民族的措施。 第三章 共分兩節,論述少數民族幹部在本民族地方的領導地位問題,以及少數民 族幹部培養政策。 第四章 共分兩節,論述中共政權初期針對廣大邊疆地區進行的統戰工作,以及當 時民族幹部的出身成分,並敘述由於左傾盲進政策失敗和中(共)蘇關係 惡化所引起的民族自治地方幹部問題的複雜情形。 第五章 共分兩節,論述「文章」在少數民族地區的進行,以及「文革」後所謂「 社會主義民族」化步驟的具體表現。 第六章 結論。

Page generated in 0.077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