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0
  • 9
  • 1
  • Tagged with
  • 10
  • 10
  • 10
  • 10
  • 10
  • 6
  • 6
  • 5
  • 4
  • 4
  • 4
  • 4
  • 4
  • 4
  • 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液晶顯示器銷售模型之研究-以C公司為例 / A Study on Contract Disputes of Public Projects and the Outcome of Litigation in Railways Administration

黃昱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由於液晶顯示器市場中的企業,目前正進入「最適經營模式」之關鍵時刻,也就是企業均處於一個最佳的營運模式,據以維持或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然而,國內在此產業中之相關企業大多數係以降低成本為提昇競爭力的主要策略之一,但如此經營策略並非完全適合國內企業的經營模式。因此,為能進一步瞭解C公司經營績效的良窳,且探究經營績效之影響因素。   有鑑於此,本研究擬針對C公司之銷售數量與額度的影響因素,進行探究,藉以瞭解該公司之銷售地區、產品等級、產品種類等因素的影響關係。其研究結果顯示: 1. 地區對產品等級與產品種類的選擇有顯著影響; 2. 台灣地區的銷售額度顯著較其他地區為高; 3. A產品銷售額度顯著較其他種類產品為高; 4. 平均每月銷售額度會受前一期的影響。
2

我國產業政策與大陸政策之矛盾-以薄膜液晶顯示器為例

王綺年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商投資中國大陸不僅代表兩岸關係發展之微妙,亦凸顯出在台灣政經轉型過程中,一貫的國家介入經濟行為的難題,進而反映國家產業政策與兩岸政策的矛盾與衝突。基本上,政府產業政策的決策邏輯被侷限在一國之經濟發展,係藉由大量產能的產出及創造鉅量的國民生產總額的思考模式,因此政府鼓勵產業發展的途徑即為鼓勵企業進行大量的製造,進而導致台灣企業本身對於研發的企圖心相對缺乏,在如此政策邏輯的左右下,當微利時代的來臨時,反而促成企業為求成本的控制與降低,加速赴大陸進行投資。其中,資訊電子產業受限於自身發展的技術層次,因此多以硬體製造、或為歐美日電子大廠代工為主,較少專研在技術研發或品牌創新,此種以接單為主的製造業傾向,加上以電子產業低階產品為主要的生產項目,同樣受到台灣本土勞力成本逐漸增加、台幣升值以及投資環境轉變的影響下,也在短時間內步上了傳統產業赴大陸投資的腳步,逐步開展並加大幅度地進入中國大陸設廠生產,加之中國大陸在政策上對台商刻意的招商動作,相較於台灣的投資環境無法承受台灣經濟體的生產模式,也強化產業外移的槓桿效應。 因此,本文所著重的兩個分析層面分別為台灣的產業政策與兩岸經貿政策,透過前者可以理解國家在經濟領域中所扮演的角色與介入的程度,在台灣以出口製造導向的經濟型態上,國家無疑扮演的是一種“推手”的角色;而對於後者的評述則可突顯國家對於產業向外發展的“拉力”。分析的視點則以發展型國家理論為主,並藉由國家的產業政策作為國家能力的展現,來理解不同性質的政策之間的互動關係。
3

智慧資本影響企業經營績效模式之探討─我國液晶顯示器(LCD)製造產業之實證研究

吳俊輝, Wu,Chun-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智慧資本的觀念近幾年為產學界熱門探討的主題,其原因主要來自無形資產對企業經營影響的比例越來越加重,而有形資產的多寡不再是決定企業成功的關鍵,知識將取代機器設備、資金、原料或土地,成為最重要的關鍵因素,這種轉變對於科技產業影響更是深遠。 在政府「2兆雙星計畫」的政策性激勵下,LCD產業儼然成為台灣之明星產業,但是在關鍵技術仍然未能突破的情形下,相關產業成功與失敗的案例不斷上演,到底如何維持這個產業的競爭優勢?LCD相關製造產業重要的無形資產是什麼?這些資產如何為企業創造利潤?這些都是產業界與學術界關注的課題,本文提出智慧資本影響LCD製造產業經營價值的模式,並以實證方式探討並提出建議。
4

韓台半導體與液晶顯示器對中國出口競爭力及貿易型態比較 / The comparison of export competitiveness and trade pattern between Korea and Taiwan's semiconductor and liquid-crystal display in China

金慧媛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韓國與台灣分別在1960年代初和1950年代末採取外向型出口導向型發展戰略,迄今依然以出口帶動經濟發展為主要策略。1990年代以來,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對外貿易量快速增加,中國佔韓台整體對外貿易的比重日益升高,2004年更取代美國成為韓台兩國第一大出口夥伴。   根據韓台對中國出口產業結構,韓台兩國對中國的出口明顯以生產高附加價值的高技術產業(High-Tech Industries)為主。其中,在雁行模式為主的東亞分工結構下,半導體與液晶顯示器分別為韓台兩國輸往中國的第一、第二大產品,為兩國對中國出口貢獻最大的共同產品。對於這兩種產品,韓台兩國一直以來形成你追我趕的競爭關係。尤其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大背景下,中國政府採取家電下鄉及依舊換新等擴大內需政策,使得韓台兩國對中國半導體及液晶顯示器出口依賴度進一步增加,兩國在中國市場競爭更為加深。   國家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戰後東亞國家發展的主要動力,韓國與台灣為發展型國家的典範之一。尤其就半導體及液晶顯示器等高技術產品發展而言,政府的支持與推動絕對是影響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此外,目前各國的廠商跨越國家疆界而成為重要貿易平台。政府產業政策及廠商競爭策略對於產業出口競爭力及貿易型態的形成,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以此為基礎,本論文利用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RCA)及產業內貿易指數(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IIT)與貿易專業化指數(Trade Specialization Index, TSI)等三個指標來衡量2005-2010年期間韓台對中國半導體與液晶顯示器出口競爭力與貿易型態及其變化,進而比較分析韓台兩國政府政策及主要廠商競爭策略對該些產業出口競爭力及貿易型態有何影響。
5

產業矩陣之應用-以液晶顯示器模組產業為例

黎雅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 要 台灣的液晶顯示器產業能在全球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台灣液晶顯示器產業發展過程,應該具有許多值得探討研究的策略。 本研究乃由檢視液晶顯示器模組產業環境開始,透過產業發展沿革、歷程、階段及發展現況的期刊資料及相關文獻,對產業的歷史與經營內容作基本的闡述。 其次,藉由液晶顯示器模組產業價值鏈的展開及探討,了解產業中作業流程的策略觀念,並藉由專家意見及相關資料的整理,配合產業矩陣中司徒達賢所發展之策略形態六構面和產業策略形態六構面,及產業價值鏈整理交叉分析歸納所得的內容,來進行產業的策略點及策略要素的分析。主要對產業內所有產業策略活動及特性,作細密周延的探討。並根據產業分析所得的策略點及策略要素,配合個別公司的發展,來檢視個別公司所採取的策略作為。研究者希望能透過產業矩陣分析整個液晶顯示器產業沿革,並能歸納整理出整個產業環境及結構特性,有助於政府與廠商瞭解其發展中軌跡脈絡與趨勢,以擬定具有效果和效率的產業政策與技術策略,並提供業界策略思考,以期未來幫助台灣液晶顯示器產業與企業的發展。 本研究的目的有二:一為,以六項產業策略形態構面:價值單元間的關連,產品/要素市場結構與區隔、整合之利弊與廠商、規模經濟/範疇經濟/經驗曲線、地區特性與介面、競爭優勢之成因/結果/及SKF,和產業價值鏈的投入部份價值單元為研究架構,統整液晶顯示器產業相關資訊。並且以六項策略形態構面:產品線的廣度與特色、目標市場區隔與選擇、垂直整合程度、相對規模與規模經濟、地理涵蓋範圍、競爭優勢,和產業價值鏈的產出部份價值單元為研究架構,統整液晶顯示器產業中企業相關資訊,即運用產業矩陣描述台灣液晶顯示器產業的策略形貌;二為運用產業矩陣描述過去台灣液晶顯示器產業的產業形貌和策略點,並將發展過程的策略系統化,以提供未來策略決策者細緻周延思考的共同平台。
6

以五力分析為基探討Value Analysis Tear-Down 對光電產業競爭優勢之影響-以Z公司為例 / A Study on the Impact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s using Value Analysis Tear-Down Method – A Case Study on Company Z

賴威光, Lai,William Unknown Date (has links)
Even though TFT-LCD is a high-tech industry, it is a highly competitive business and the average selling price has been dropping year over year. The high technology no longer guarantees high profit margin due to intensive direct competitions among overflowing TFT-LCD makers. Every TFT-LCD maker is aggressively migrating to next generation fabrication and working rapidly to vertically integrate component suppliers to lower the cost. It is believed that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uch as TFT-LCD is facing the toughest competition ever and all TFT-LCD companies are thinking of possible ways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ness regardless of their scale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industry situation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to current players in the field, this research proceeds with the approach of case study. Using 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 as competitive advantage measuring factors, we apply Value Analysis Tear-down method to see how it can influence each force. Based on the case analysis, the author has reach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1.Creating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s very difficult by using cost reduction strategy only 2.Top management’s involvement of a new method or strategy can expedite the execution process and stimulate more innovative ideas 3.Future improvements derived from Value Analysis Tear-Down process must be constantly monitored and implemented to create sustainable advantages
7

國家科技政策與產業發展: 中國TFT-LCD產業個案研究(2000-2010) / National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develop : China TFT-LCD case studies(2000-2010)

黃聖琳, Huand, Sheng L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國TFT-LCD產業在十五計畫至十一五規劃期間(2001-2010年),相對於東亞先進者出現產能快速的產能擴張與技術追趕現象。本研究認為:在此現象背後,政府所提供的科技產業政策扮演主要促成因素。 本研究藉由整理中國TFT-LCD產業在2000-2010年間的發展歷程,歸納各時期TFT-LCD產業的發展模式與政府產業關係。本研究發現:中國政府部門持續對TFT-LCD產業所推出優惠政策手段,為促成本土TFT-LCD產業大量投資與技術進步主要因素;與中國政府部門具有產權聯繫的大型TFT-LCD面板廠,為科技產業政策主要執行者與受益者;地方政府基於地方經濟發展需求,以提供基礎建設與股權投資方式,積極執行科技產業政策,與當地投資設廠的TFT-LCD面板廠藉由股權關係進行結盟,同時擔任企業所有者與保護者角色;中國TFT-LCD產業與外資間關係,則從九五計畫時期單純設備購買輸入,至十五計畫時期,轉為與二線外資共同投資設廠與技術開發,至十一五規劃時期,隨一線主要外資獲准直接設廠,與本土企業轉為競合關係。 本研究認為:中國TFT-LCD產業的國家產業關係,主要企業受產業景氣循環制約,須持續進行先進製程設備投資保持經濟規模,因此對政府部門政策優惠與資本挹注維持依賴,因此兩者間在國家與產業關係上,維持一管制/扈從及挹注/接受模式。此一依賴關係,並未因主要企業製程進步與規模擴大而出現改變,反而更形鞏固。
8

企業經營策略與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 以顯示器個案公司為例 / A study of the business strategy and key success factors for enterprises:the case study of LCD company

陳冠宏, Chen, Kuan H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液晶顯示器(LCD)產業是二十一世紀最令人矚目的產業,不僅因為液晶顯示器是一項融合了高科技與大量經濟投資的產業,更因為液晶顯示器的各種應用與消費者的日常生活習習相關,因此具有無限潛力的特色。 近年來,液晶顯示器隨著面板價格的快速滑落,使得液晶顯示器的售價越來越能讓消費者接受,也吸引了眾多的廠商投入,包含原日、韓及其他國家顯示器及電視大廠,歐美之資訊品牌或通路,台灣廠商也積極切入液晶顯示器和電視廠商之OEM及ODM代工,少數台商也切入自有品牌,也由於液晶顯示器價格的大幅滑落,新技術的興起,及眾多廠商的競逐其中,造成當前液晶顯示器產業之異常激烈競爭環境,而LCD 產業為台灣兩兆雙星產業之一,故其競爭力之提升不僅攸關該產業各相關企業存亡,對台灣維繫其日益流失之競爭優勢亦具樞紐地位,所以如何加強競爭力,並結合政府及民間之力量,從容面對日本、韓國之威脅,是國內目前產官學界所必須共同努力之目標。 經研究結果發現,個案公司之主要競爭優勢在於掌握關鍵零組件之生產、彈性之製造管理能力及全球通路行銷,積極進行策略聯盟以尋求與供應商上中下游及行銷通路間的垂直整合,以強化企業之競爭優勢。因此業者必須掌握企業核心競爭力、認清液晶循環趨勢及擬定企業競爭策略;進而尋求企業合併,並且建議政府提供穩定的投資環境與提昇廠商研發能力,藉以在液晶顯示器產業中取得持續性的競爭優勢。 本研究運用包含「五力分析」、「鑽石模型」、「競爭策略」及「SWOT」等產業分析理論,來研究企業如何建立核心能力,進一步歸納出液晶顯示器廠商競爭優勢的經營策略,並從中萃取出產業關鍵成功因素,以期望能提供作為業界參考及學習之用,並作為公司擬定其未來策略方針之用。
9

光電產業競爭優勢之研究--以國內LCD產業為例

江雅文, Jiang, Yea-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研究生:江雅文(1999) 論文題目:光電產業競爭優勢之研究--以國內LCD產業為例 研究所名稱: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 論文摘要: 光電產業中的「光電顯示元件」在未來高度資訊化的時代中將扮演著重要的人機界面媒介,除了筆記型電腦及LCD監視器的應用之外,在「後PC時代」中,消費性電子產品及多媒體產品的應用範圍將擴大,對顯示元件之需求量將大增。現在的消費大眾對電子產品的要求傾向輕薄、省電、低輻射、環保性。傳統的CRT(Cathode Ray Tube, 陰極射線管)顯示器已無法滿足這方面的訴求,因而各類的平面顯示器正不斷地被研發中。包括液晶顯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電漿顯示器(PDP,Plasma Display Panel)、電激發光顯示器(ELD,Electron Luminescent Display)、真空螢光顯示器(VFD,Vacuum Fluorescent Display)、發光二極體(LED,Light Emitting Diode)、場發射顯示器(FED,Field Emission Display)等。 液晶顯示器(以下簡稱LCD)則因技術已趨成熟,其需求隨著全球筆記型電腦及LCD監視器市場的成長而迅速擴增,此外,液晶顯示技術的發展也刺激了其他電子產品的創新,其範圍涵蓋了資訊、通訊及消費性電子商品等。因此,LCD產業的發展被資訊界喻為本世紀末的產業革命之一,因為其具有輕薄、省電、無輻射、不佔空間及可攜性等優勢,隨著多元化應用的推廣及技術的發展,LCD的整體市場規模將急遽成長。 由於液晶顯示器產業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高科技產業,對於國內相關產業的關鍵零組件自主性與促進產業升級都有重大的影響。尤其是這個產業在技術與市場上的變化仍相當快速。目前以日本及韓國對我國之威脅最大,我國廠商要如何在這個光電市場領域中建立競爭優勢,找到適當定位,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此外,自1997年開始,國內各大廠商及集團紛紛集資興建大尺寸TFT-LCD廠,預計在1999年至2001年間投產。究竟這個產業有何吸引力,為何能夠讓各種不同型態的廠商爭相投入,是個有趣的問題。而在一陣投資熱潮之後,業者是否會因產能過剩,面臨殺價競爭的慘烈局面,投入的業者應如何在這樣不確定的環境前題之下建立競爭優勢,則是個應認真思考的嚴肅議題。 本研究希望透過研究的過程,廣泛地探討競爭優勢的觀念,從競爭優勢形成的條件、競爭優勢的來源,到競爭優勢最後表現出的市場競爭效果,做一觀念上的釐清,以便對競爭優勢的分析有一深入的認知。進而找出一套適用於光電顯示元件LCD產業之有系統的競爭優勢分析架構。在實務上則希望能夠作為業者擬定企業競爭策略及政府擬定產業政策的基礎。 研究首先確立研究背景。在釐清研究問題與目的之後,著手蒐集相關產業資訊,並據以界定研究範圍;並根據文獻探討擬定研究架構作為LCD產業分析之基本架構。競爭優勢分析之理論基礎主要係按照Porter(1980)的五力分析架構,於初步了解台灣LCD產業的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之後,再根據Porter(1990)國家優勢競爭之鑽石模型概念分析我國發展LCD產業之競爭優勢形成條件,最後,再針對台灣LCD產業的未來發展提出策略建議。 本研究為一探索性研究,為釐清LCD產業的環境及條件前提,必須建立產業分析的基本資料。首先廣泛地蒐集國內外相關的文獻、報告、期刊、雜誌、報紙及新聞等次級資料,採用Porter(1980)五力分析架構及Porter(1990)國家優勢競爭之鑽石模型概念將之整理、歸納。本著資訊收集網路化的原則,透過網際網路瀏覽器廣泛地蒐集相關網站資訊。接著,對國內廠商與相關專家進行訪談,以了解國內產業最新發展動態及其對產業競爭優勢之看法,期能提出我國LCD產業之競爭優勢狀況及可行策略,作為業者之參考。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競爭優勢的觀念 7 第二節 競爭優勢及其來源 8 第三節 價值鏈模型 22 第四節 鑽石模型 24 第五節 動態競爭理論 26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流程及架構 30 第二節 分析方法及資料來源 31 第三節 研究限制 32 第四章 光電產業概述 第一節 世界光電產業概述 34 第二節 我國光電產業概述 36 第三節 結論 47 第五章 LCD產業之發展概述 第一節 LCD產業概述 50 第二節 整體LCD產業發展趨勢 71 第三節 我國LCD產業發展概況 83 第四節 LCD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105 第六章 我國LCD產業之競爭優勢分析 第一節 我國LCD產業結構分析 117 第二節 我國LCD產業之競爭優勢分析 121 第三節 LCD產業之鑽石模型分析模式 126 第四節 我國LCD產業未來發展策略建議 130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35 第二節 建議 138 參考文獻 141 附錄一 145
10

台灣TFT-LCD產業生產力與效率分析

孫松增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台灣,未來很有可能帶領台灣高科技產業向上突破的新英雄---薄晶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LCD),已逐漸為人所重視,近來,TFT-LCD產業的更是利多頻傳,不但在股票成交量創下新高,股價更是一再突破新高。本文則是希望以資料包絡分析法(DEA)來比較分析台灣各家廠商(友達、華映、奇美電、廣輝、彩晶)的相對經營績效,研究範圍從2001年第四季一直到2004年的第一季,所採用的投入變數即為資產總額、營業成本、營業費用和員工人數,產出變數我們則採用營業收入和營業淨利。 總結來看,廠商在CCR和BCC模式下,雖然在平均排名上,兩個模式並不盡相同,但由時間趨勢來看,五家廠商在趨勢變動上,大致是一樣的;效率值表現較好的時期為2002Q1、和2002Q2和2004Q1,較差的則為2002Q4和2003Q1,推測其原因,一部分當然是和景氣的波動有關,但也和面板的價格波動有一定程度的相關。 藉由Tobit 迴歸分析,意味著廠商可藉由提高每人配備率、總資產週轉率、流動比率、研發費用率及經營年限等變數,可提昇廠商的整體技術效率,提供了一些政策方向供廠商參考。 以Malmquist生產力指數來看,總要素生產力的變動(Tfpch)大部分的因素,是來自於生產技術的變動(Tech);彩晶在總要素生產力的變動上,平均有16.8%的成長,是第1名,其他的廠商則呈現不大的差別;但若以時間趨勢來看,2001Q4到2002Q1和2003Q1到2003Q2兩各階段都有滿大的成長,但在2002Q2到2002Q3和2002Q3到2002Q4兩個階段卻呈現衰退的表現。 / In Taiwan, TFT-LCD, which is likely to lead high-tech to strive upward in the future, has been receiv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Recently, TFT-LCD industry has come into great blossom. Not only does the stock transaction amount achieve a record-breaking peak, but the stock price also makes breakthroughs at all times. This research is to us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relative operating efficiency of chief leaders in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cluding AUO, CPT, CMO, QDI to HannStar. The research ranges from the 4th quarter in 2001 to the 1st quarter in 2004. The researcher adopts input variables, which include total assets, business costs, business expenses and employees, and output variables, business revenues and business net profits, as well. On the whole, in spite of CCR and BCC model, the average order is different, but approximately similar. The quarters, which perform well, are the 1st quarter in 2002 and the 1st quarter in 2004; the bad quarters are the 4th quarter in 2002 and the 1st quarter in 2003. To speculate reasons, it has to do with the business cycle and panel board price fluctuation. Under the frame, by use of Tobit analysis, factories can strengthen total technology efficiency by raising equipment per employee, total asserts turnover, current ratio, R & D ratio, and the period of operating. It provides these factories a referential direction. In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Malmquist index analysis, the Tfpch is the better part from the tech. HannStar, with 16.8% average growth in Tfpch, is the top one. The other factories are nearly close. In the time period, from the 4th quarter in 2001 to the 1st quarter in 2002, and from the 1st quarter in 2003 to the 2nd quarter in 2003, the other factories has a high growth, but from the 2nd quarter in 2002 to the 3rd quarter in 2002 and from the 3rd quarter in 2002 to the 4th quarter in 2002, there is a decline in growth.

Page generated in 0.016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