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58
  • 149
  • 47
  • 8
  • 5
  • 1
  • Tagged with
  • 210
  • 210
  • 85
  • 81
  • 80
  • 52
  • 39
  • 39
  • 38
  • 36
  • 35
  • 35
  • 33
  • 28
  • 26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41

例外狀態:阿岡本(Giorgio Agamben)思想中的法與生命 / State of Exception: Law and Life in Giorgio Agamben's Thought

薛熙平, Schive,Hsi-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的研究主題是探討當代義大利哲學家阿岡本(Giorgio Agamben)關於法律與生命之關係的思想,而其中的關鍵概念則為「例外狀態」(state of exception)。延續著由傅柯(Michel Foucault)所鋪展的生命政治(biopolitics)分析,當代政治確實面對著如下困徑(aporia):其所欲展演人類幸福與自由之處─神聖的生命本身─同時正是政治權力所試圖全面掌控的對象。政治如此,作為其運作綱要的法律亦然。這可由大法官釋字603號關於換身份證需按指紋的爭議透露出來:為了保障「身家性命」的基本人權,國家要求介入該權利的核心領域,將每個人的生物性特徵─指紋─強制建檔以進行更全面的人口治理。 這個法與生命的弔詭關係,在阿岡本的思想中,乃是透過一個特殊的法權裝置─例外狀態─而產生。相對於一般所認為的,法與生命的關係在於以法律規範生命,或由生命創造法律,阿岡本認為法與生命的關係首先在於法與生命的區分(distinction)本身,而例外狀態便是建立這個區分的裝置。所謂的例外狀態,就是透過懸置法律(憲法),用不受法律限制的措施進行治理的狀態。例外狀態彷彿是一個無法狀態(anomie),而生命彷彿被棄置於法律之外成為赤裸的生命(bare life)。然而,根據史密特(Carl Schmitt)的名言:「主權者就是決斷例外狀態之人」,例外狀態並非與法律無關,相反地,其作用在於創造或回復一個讓法律能夠適用於生命的正常情境。因此,正是透過將生命排除於法律之外,例外狀態試圖建構一個能將生命包含進來的法秩序。這個透過排除而包含的關係,就是阿岡本所定義的例外關係,也就是法律與生命的根本關係。而阿岡本認為現代生命政治的特性,便在於例外狀態已非例外,而逐漸成為常態,也因此法與生命的關係本身也日益成為對抗爭議的焦點所在。 因此,本文的工作便在於探討阿岡本的思想中,法與生命間如何透過例外狀態而建立關係,其形式、力道、所構作之生命形象與可能的出路。本文的作法主要在於理論的耙梳與思辨;然而,例外狀態並非僅是一個抽象概念。放在台灣的歷史脈絡中,伴隨著現代化的殖民統治、戒嚴統治,甚至直到今天的「事實上國家」,無一不是例外狀態的常態體現。911之後由美國所主導的全球化反恐活動亦是此結構的更新部署。甚而,在日常實踐上,例外的潛在揭示著每一個「依法行政」、「依法裁判」背後所無可避免的決斷,以及賦予此決斷以法的效力(force of law)的國家暴力。阿岡本《例外狀態》一書的第一句話因此問道:「你們法律人為何對那與你切身相關之事保持沈默?」
42

国際理解と平和の教育について(第5報) : 中三選択科目を中心にした取り組み(共同研究)

丸山, 豊, 大口, 悦子, 加藤, 容子, 持山, 育央 15 September 1994 (has links)
国立情報学研究所で電子化したコンテンツを使用している。
43

重大創傷事件在個人生命歷程中意義化的形成與影響

陳盈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個人對事物的認識將影響著後續的情緒及行為反應—個人依此認識作出判斷,並進而產生情緒及行動。此認識佔據的位置是如此重要,以至於讓個人憤怒、痛苦、悲傷、或者喜悅;讓個人決意地選擇這個、撇棄那個,讓個人有所堅持、有所排拒。 然而雖則個人深刻地相信著,是外在的事物讓他們這樣做、是外在的事物讓他們痛苦悲傷、因著外在事物的有別,故而讓他們堅守著非如何不可,他們卻很少能夠反省到是什麼讓他們認為外在事物如此這般。 在本篇論文中,討論到個人對事物的理解與解釋,與真正事物之間所存在的差距,從而讓我們了解個人對事物的認識,總是只能以片面性的方式來把握,而讓人容易忽略其中存在的許多可能性。然而,又是哪些因素影響著個人對事物的認識? 本篇論文認為,個人自出生後開始辨識事物以來,即積累了各種概念或刺激對自身的特定意含,因而個人即靠著此意含的繼續拓展而能夠更加詳備的認識事物與預測事物。因此個人對事物的認識,既表示著個人對於對象本身所辨識出的元素,以及那些元素在個人舊有的概念中意味的總合。若非那些元素在個人的認知系統中具有其意含,個人將無法辨識出它們,因而對象物本身也將不具備那些特殊意味。 人自渾沌而來,在朦朧中發展出對事物的認識,也構築著自身的認知建構系統。此系統在最初時總是具彈性及開放性,然而或者由於社會文化的固定化解釋、或者由於個人太習慣的使用認知建構系統的某種解釋,而使得它越穩固而不易動搖、或者由於創傷性事件造成個人的固著性解釋;凡此種種,都將使得個人越來越用窄化、僵固的方式來形成對事物的認知,因而容易跳入循環性的情緒或行為反應,此時個人將再難以看清外界事物的原貌,而易於落入個人對類似刺激的相同解釋。 因而,什麼樣的解釋系統屬於成熟的認知型態,在本篇論文中再次肯定對變異的開放,以及具彈性的認知系統,唯有如此,個人才能不受限於自身大腦中的框架、不自我束縛,而在更能夠認清外界事物的同時,也才能讓自己獲得更多的自由。
44

家管與主管--一位國中女校長的生命經驗

童鳳嬌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女校長家庭生活與學校生活中的角色扮演,及其在這兩種生活所面臨的壓力與因應壓力的策略,最後並對於女校長因應壓力的策略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 本研究以一位新竹縣國中女性校長為對象,研究結果發現: 一、女校長面臨的家庭生活壓力為:(一)金錢的壓力;(二)家庭圖像無法建構的壓力;(三)害怕失去依靠的壓力;(四)遭人品頭論足的壓力;(五)弱勢女人的壓力;(六)親子溝通的壓力;(七)「愛情紅綠燈」-婚姻生變的壓力。 二、女校長面臨的學校生活壓力為:(一)初任校長時的壓力:1.交際應酬的壓力;2.與屬下認知落差的壓力;(二)校內人際相處的壓力:1.被要求滿足眾人需求的壓力;2.「人很難搞」的壓力;3.不知道如何安置「不屑之人」的壓力;(三)自我實現的壓力:1.實現教育理想的壓力;2.專業進修的壓力。 三、女校長因應家庭生活壓力的策略為:(一)學習放下自己;(二)和先生溝通,尋求協助;(三)倚靠宗教信仰的力量;(四)做好親子溝通,經營親子關係;(五)動態減壓-培養運動習慣;(六)靜態減壓-音樂與書籍。 四、女校長因應學校生活壓力的策略為:(一)視輕重緩急安排工作順序;(二)定風波-八風吹不動;(三)堅持品質,不畏艱難;(四)處難處之人以耐心相待;(五)善待屬下,給予正向加強;(六)遠離是非,避免閒聊;(七)冷眼旁觀,留下緩衝空間;(八)給別人機會和空間;(九)請教跨縣市的校長。
45

B公司數位相機事業部門創業過程研究

張敏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有鑑於從類比往數位化科技的演變已成為新的趨勢,以及其創造出的影響力十分龐大,不僅改變人類的生活型態且深深影響著使用行為。傳統相機的數位化過程,提供了最好的例案。近年來台灣也開始從原本Wintel的IT 產業往消費性產業(Consumer Electronics)移動。想快速複製在IT產業所累積的經驗,運用到消費性電子業上,再一次創造主導生產端的全球優勢。雖然IT產業的成功,提供廠商極佳的參考價值,但二者有著極大的不同。IT產業有Wintel的共通平台,標準一致性高,這對有大量複製能力的台灣廠商,提供了絕佳的發展機會與空間,而事實也証明是成功的。但在消費電子業上,因沒有共同平台可用,就沒有如此方便的架構可供參考。各家都必需有其特色,產品才會有其吸引力,也唯有貼近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才是價值所在。而所有令人眼睛一亮的創新產品背後,都是建構在嚴格的技術與管理的體系上,且無一例外。產業是企業的組合,企業的成長與否正是驅動產業生態變化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主要探討集團內部創業過程中,有效的應用產品生命週期演化中所決定的市場關鍵性變數,以集中資源,重點突破的管理模式,達成組織目標。希望透過研究成果對台灣公司往消費性電子的發展有所貢獻。僅透過單一公司內的事業部做深入分析。研究架構以Timmons Model做為主軸,以機會、資源、團隊做為主要的基礎研究構面,配合龍捲風暴(Inside The Tornado)競爭優勢的三個關鍵性變數之互動中,做進一步的檢驗,並對此一模型提出建議並供業界參考。 / In light of the paradigm shift from the analog to digital in people’s life and the trend in this way which not adjusted the living style of mankind but varied behaviors of manipulation has a huge impact. The sample that traditional cameras were substituted for digital cameras could be a valid evidence. Taiwan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 successful story of major hardware providers for the IT industry. The main reason behind it is a platform defined by Wintel (Windows and Intel) and that makes the development easier for Taiwanese companies to have a quick move. Because of more than 20 years booming IT industry, the opportunity which is open so wider and Taiwan has performed as a great model during the time period. The good result turns out that Taiwan can explore the same DNA which is embedded from IT industry to make another successfully story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fields. Obviously, that is not the same game rule as history of IT industry due to no common platform for quick “copy and paste” mechanism defined by Wintel. Whoever wants to be the key figure in the market of consumer electronics, therefore, should provide excellent products as well as solid management skills for himself and whole market in the realm. The permanent rule is only the products which really touch the wants of consumers can enjoy the great success and the different way of thought or action based on what has been learned from IT mode.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ry to explain the inner incubator system to a newly establishment BU (business unit) for how to utilize the opportunity and to allocate the resources no matter inner or out source, then organize a great team work to make the BU successful. The concept adopted here, is based on “Timmons” model and combines the way with “Inside the Tornado” for developing new management scope and business model. The structure of this thesis is imitated with depending upon the theory of “Timmons” & “Inside the Tornado” and provides the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after solely case study, then.
46

外派大陸台籍經理人領導行為轉變歷程之研究

鄭瀛川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1978年大陸改革開放後,台資企業陸續西進大陸投資設廠,大量台籍經理人也隨之外派中國大陸,由於兩岸文化環境的差異等因素導致外派適應與領導工作陷於窘境。本研究旨在藉著個案生命史的研究,探討外派大陸台籍經理人之生命歷程中領導行為之形成與轉變脈絡,並釐清其中自我生命經驗與外在環境(如家庭、人際、企業組織、社會文化等)之影響。 本研究對象係三位外派大陸台籍經理人,分別為林SIR(35歲,外派5年);祥老大(51歲,外派8年)及阿華(40歲,外派7年),三個個案在組織中的職位皆自基層員工逐級晉升,目前皆擔任廠長職務。 本研究以個案及其關係人進行半結構深度訪談及檔案資料蒐集,並將所得資料逐層分析,研究者首先依據訪談文本內容重新建構一個個案之生命故事,然後針對三個故事內容與相關文本資料進行個案分析,最後再以三個個案分析內容為基礎作綜合分析,以回應本研究關心之議題。 本研究依據三個個案的外派生命故事內容分析發現,外派經理人領導行為之轉變型態各有不同,如個案一從魔鬼式領導到人性化管理;個案二從關懷如親到依法行事;個案三從軍事化管理到恩威並濟等。其中文化環境、組織、人際與領導者個人等因素各有其影響脈絡,彼此也有著複雜的交互作用而影響其領導行為的轉變,本研究發現大陸正面臨經濟發展與社會轉型之際,一般工作者對經濟條件與學習成長有強烈需求,外派經理人只要能滿足這些需求,則其領導行為轉變的歷程中,領導效能也隨之提升。此外,本研究發現領導者的早期經驗,如學校、家庭與軍中生活,也會影響其領導行為,而未來規劃,如追求權力的企圖心、深耕大陸的決心等,同樣會影響其領導行為。換言之,領導行為應當是受到過去背景、當下情境與未來規劃等多種因素影響而逐漸演變與成型的。   本研究除回應最初關心的議題外,研究歷程中發現幾項過去領導研究中甚少被提及的議題,如導師式領導、兄弟式領導以及恩威並濟領導行為的動態性運用,同時探討過去大陸盛行軍事化管理的可能成因,並分別提出說明與討論。 最後,研究者以本研究的結果與發現加以總結,並提出本研究於學術與實務的意涵,及研究限制等,對此也提出幾項未來研究方向之建議。
47

使用產品生命週期管理方法建構設計服務平台的探討—以IC設計業為例 / Using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method to architect the design service platform – case study of IC design industry

廖柏陽 Unknown Date (has links)
IC產業在過去20年間隨著市場環境的變遷,形成ㄧ個專業分工的產業供應鏈,大部分的公司不再是垂直整合各個環節進行設計與製造,而是充分利用外包與代工進行產品的開發。台灣的IC設計產業因而在這樣的環境下,逐漸茁壯成為大型的公司,並發展出自己獨特的運作模式,提供客戶高品質、快速以及彈性的服務。而隨著公司的成長,過去習以為常的管理方式逐漸不再適合,尤其在因應彈性作業而開發出的資訊系統更讓資訊分散於各處,開發過程中必須投注大量的人力以應付層出不窮的工程變更,以及因資訊內容不一致所造成的錯誤,進而影響公司過去賴以成長的低成本、高品質、快速與彈性基礎。因此,如何整合現有產品開發環境讓整個IC設計過程更為順暢,是台灣IC設計產業目前的一大重點投資。 本研究針對這樣的發展趨勢,從整個IC產品生命週期的角度思考,提出使用生命週期管理方法建構設計服務平台的探討,藉由設計製造上下游流程之串連,建立純淨的資訊流與透明的工作流,並從人員的角度探討如何進行組織變革,提供業界一個使用生命週期管理方法整合產品開發流程的IC設計服務平台作為參考。 本研究提出的設計服務平台,主要重點在於透過角色定義的方式,透過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系統的控制、連結與協同作業功能,讓開發團隊的各個成員可以在平台上充分的使用系統中正確無誤的資訊;並透過組態的功能,將IC產品內容加以結構化,以建立各項功能的關聯性,讓提供IP的創意者的貢獻與績效可以快速的衡量,簡化IP價值的計算方式,提高成員提供創意分享與共用的意願。PLM達到企業希望借助IP的綜效取得市場領先地位的目的,打破過去台灣IC設計公司因部門獨立管理IP、機密之考量,使資訊過於封閉導致無法直接與其他單位分享。 同時,本研究也對實施IC設計服務平台時,提出使用PLM系統而必須考慮的資訊系統導入、人員行為模式以及企業經營及作業面的管理之實施方法,以提高設計服務平台建置的成功率。
48

台灣地區製造業廠商工廠停工屬性及空間分佈之研究

胡曉嵐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台灣地區製造業廠商工廠停工家數極速增加,已有步入西方先進國家產業衰退之現象,探究影響工廠停工之因素相當多,本研究以台灣地區製造業廠商為研究對象,分析影響工廠停工之屬性及其空間分佈。首先,本研究整理相關理論及文獻,再者分析台灣地區已辦竣工廠登記廠商之基本屬性,以此為基礎設計Logit模型進行測試,同時因產業所屬產業生命週期階段之不同,影響其工廠停工之屬性及空間分佈理論上亦相異,故本研究採用二項主要判別指標及一項參考指標,進行產業所屬生命週期之劃分,再以不同產業生命週期廠商為樣本分別進行模型測試。本研究試圖找出影響台灣地區製造業廠商工廠停工屬性及其空間分佈。獲致結論如下:   一、在屬性方面,「廠商年齡」變數在所有模型測試結果皆得到顯著負向結果;「工廠登記年代」變數與「廠商年齡」變數得到相同之結果;「工廠廠房總面積」變數僅在多位置廠商工廠停工模型測試中得到顯著結果,其影響為負向,意即,對於多位置廠商而言,其工廠廠房總面積愈大者,停工機率愈低。以上所得結論皆與理論相符。   二、在空間分佈方面,對於全體製造業廠商而言,「都會區」、「都市計畫工業區」、以及「編定工業區」三項變數對工廠停工之影響皆為正向顯著,影響程度由高至低依序為:「都會區」、「編定工業區」、「都市計畫工業區」。對多位置廠商而言,「都會區」以及「編定工業區」二項變數對停工之影響皆為正向顯著,而影響程度「編定工業區」高於「都會區」。對於產業生命週期各階段廠商而言,「都會區」及「編定工業區」變數影響最大者皆為成長期產業,「都市計畫工業區」變數影響最大者為成熟期產業。對於電子產業生命週期各階段廠商而言,有顯著結果之「都會區」及「編定工業區」二項變數,影響最大者皆為電子產業成長期廠商。
49

動能投資策略績效與其報酬來源之探討

藍淑臻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是探討動能投資策略在台灣股市長、短期的獲利情況,及動能投資策略之適用時機,最後再從行為理論面來探討前述動能投資策略正向報酬之來源為何。首先,本文探討買進前期贏家投資組合且同時賣出前期輸家投資組合的動能投資策略在長、短期之獲利性,發現在台灣股市中,動能投資策略確實可以產生獲利。然而在考慮交易成本之後,動能投資策略的持有期間應不宜太短,以避免因過於頻繁的買賣,使得交易成本過高,而抵銷了原動能效果所產生的微薄獲利。   接著,本文使用週轉率來判別動能投資策略之適用時機,發現台灣股市亦適用Lee and Swaminathan(2000)所提出的動能生命週期假說,低週轉率贏家投資組合將會延續前期的強勢走勢,而高週轉率輸家投資組合則將延續前期的弱勢走勢。因此買進低週轉率贏家投資組合並同時賣出高週轉率輸家投資組合的早期動能投資策略,會產生較佳的投資報酬。最後,本文利用調整後投資組合相對買賣壓值,進一步地從行為理論面來探討造成上述動能投資策略產生獲利的原因,結果發現動能投資組合在持有期初期的正報酬率是來自於投資人的初始反應不足。
50

永不止助!五位老人醫院志工 之生命故事 / Keep helping! Life stories of five elder hospital volunteers

蔡旻真, Tsai, Min 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藉由生命歷程觀點的特殊性,同時從鉅視層面的社會結構與歷史脈絡,以及微視層面的個人經驗,檢視老人志願服務的動態參與過程。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針對五位老人醫院志願服務者,以生命史的方式呈現其志願服務參與的過程是如何隨著生命歷程的發展而持續或變動,並陳述其變動的因素,同時以生命歷程的五個觀點(1)生命幅度發展原則、(2)行動力的原則、(3)時間與空間的原則、(4)時機原則,以及(5)連結關係原則,作為檢視每個位受訪者是如何受到鉅觀層次¬-社會脈絡、歷史事件以及用人單位的制度變革;微觀層次-個人的生命幅度、生命事件衍生的各種角色之間的競合關係;中介層次¬-志工與其他志工、工作者所產生的互動等等,此三個面向的交互作用而持續的參與志願服務。研究結果發現: 一、老人志願服務參與經驗: 首先在投入時數與服務類型部分,五位受訪者中有三位志願服務者曾參與過其他類型的志願服務,但目前僅一位受訪者持續參與其他類型的志願服務,其他兩位受訪者則僅參與醫院志願服務。其志願服務工作類型的選擇,往往受到參與動機與參與契機的影響;參與時數則受到參與單位對於時數的要求,至少每位一週都參與3個小時。其次,在參與動機部分,發現五位受訪者參與志願服務的動機主要為自我取向與人際取向的因素,且其參與動機是多元且異質的,隨著經歷不同的生命經驗,而影響其持續參與的動力。第三,在參與獲益部分,與過去研究相似,包括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肯定自我價值、替代性的社會角色等。最後,在而參與條件部分,本研究的受訪者不論是個人能力條件、經濟狀況或時間運用條件皆有所差異,但他們卻皆在志願服務的服務經驗中,找到展現自我價值的地方,並且獲得持續參與的動力。 二、生命歷程觀點看志願服務參與經驗: 從老人在志願服務參與經驗中,可以發現他們的參與經驗是同時受到微觀層面、鉅觀層面、人際層面三個層面的影響。且發現無論在生命中的哪個階段,都是一直持續處於動態的過程,志工會調和每個不同生活場域中的角色,讓自己在經歷生命階段的改變、角色競合的衝突時,利用各種資源與自己的能力,在自主安排之下,持續的參與至今。 / This study aims at looking for the dynamic process of the experiences of elder volunteers, and is from both macro levels: social structure and historical context, and micro level: self-experience. This study adopts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presents life histories of five elder hospital volunteers. The author tried to figure out what happened within the developing of their life courses and the reasons of keeping or transforming their volunteer works. The author discusses how five principles interact with interviewees in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them and their volunteer works. The five principles are: (1) the principle of life-span development, (2) the principle of agency, (3) the principle of time and place, (4) the principle of timing, and (5) the principle of linked lives, as the view of each interviewees’ volunteer experience, Following is the discussion: 1. Participation experience of elder volunteers: Three of the five interviewees had participated in more that one type of volunteer works. However, only one of the three continues to participate in more than one volunteer works, and the other two interviewees involved in hospital volunteer work only. The author also found that there exists basic requirement for the volunteer working hours. The basic working hours, which are defined by the working units, are at least three hours a week. Secondly, the motivations of all the interviewee can be divided into self-oriented factors and interpersonal orientation factors. The motivations are diverging and continually affect the interviewees with different life experiences. Third, benefits of participation, similar to previous studies, are including the make like-minded friends, certainly self-value, and alternative social role. Although the ability, economic status, and free time of all interviewees are different from one another. All interviewees can still find their self-value and be motivated form their volunteer works. 2. The life course perspective in volunteering experience: From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volunteer experiences, the readers can find that their experiences are the composed of micro level, macro level, interpersonal level, and the impact of three levels. The readers can also found that no matter what stage in life, are continued in a dynamic process, volunteers will reconcile each of the different role of the field of life, and continue to participate until now.

Page generated in 0.017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