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37
  • 130
  • 23
  • 9
  • 7
  • 6
  • 1
  • 1
  • Tagged with
  • 167
  • 64
  • 61
  • 49
  • 46
  • 32
  • 30
  • 29
  • 28
  • 27
  • 24
  • 22
  • 22
  • 22
  • 2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1

蘇軾詩歌神話運用研究 / The Research of Su Shih's Poems in Mythology

江佳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已有不少學者研究文學中的神話意象,而詩歌本是文學中最精煉的語言,詩中的神話亦有不少研究作品,不過多以唐代居多,但思及宋代詩歌產量不輸唐代,而其中宋代大文豪蘇軾為不按傳統格調作詩的詩人,思想兼容了儒、釋、道三家,詩風常具道教色彩,道教與神話中的仙人神話有所關聯,如西王母、蓬萊仙人、黃帝、赤松子等,歷來研究者卻對蘇軾的研究,多以討論其作品與生平和思想的關係為主,因此筆者以為「蘇軾詩歌的神話運用」也應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本文先以蘇詩中運用神話意象為題的詩作為研究起點,希望能發掘並歸納詩作中以神話意象為題或為內容的詩作,初步的剖析探討,以了解詩人蘇軾對於神話的運用或轉化,並希冀此研究論題能在宋詩中的神話研究領域中呈現出宋詩具哲理、議論的一面之外,亦有以神話抒發情感、超越困頓失意的一面。 原則上將致力於對詩歌做文本的深入閱讀,即以文本細讀法為主,掌握詩意,並再以歸納統計法,進行文本的歸納分析,擬依神話特質與類型為詩歌作品分類再解讀,而社會文化、政治環境、詩人的生平、創作背景等亦會納入考量之中,藉此突顯出蘇軾在神話運用、創作上的闡釋,並反映其本身的生活和心靈,也解讀出神話運用在蘇軾詩中的重要地位,及隱藏於作品中的重要思維。
22

江蘇諮議局之研究

蔡禮槙, CAI, LI-D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計一冊約十一萬字,分為五章。首章敘述清末立憲乃因應時局刺激下的一種反映 ,並分析清廷對憲政之認知。次章詳敘清廷立憲政策之本章。分就改革官制、清理財 政、普及教育、司法獨立設置巡警、地方向治說明其改革措施與優缺點。第三章則描 述江蘇省如何執行上述各項政策,其所面臨的困難及民間參與推動情形。第四章敘述 江蘇諮議局之成立及其與督撫之互動關係。包括選舉過程,第一年、第二年常會在財 政教育巡警及糾動行政機關各項議案上,與督撫所產生之衝突。第五章檢討與結論。 檢視清末從中央到省級行政機構與諮議局,貫徹立憲政策之情形,及江蘇諮議局在此 一過程中所探演的角色地位。
23

一九六○年後外蒙與蘇聯關係之研究

王珮瑛, WANG,PEI-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一九二四年「蒙古人民共和國」宣布成立以來,即與蘇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 政治方面,雙方往來密切,外蒙並深受蘇聯的影響;在經濟方面,其一切建設和發展 ,更是在蘇聯的援助下進行。因此要探討外蒙的問題,便不可忽略蒙蘇之間的關係。 本論文即針對一九六○年以後,外蒙和蘇聯間的政、經關係,做一分析介紹。全文共 分為六章: 第一章: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研究範圍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為外蒙的簡介,除對外蒙本身做一介紹外,並敘述其獨立經過,藉此可看出 蒙蘇關係產生的背景。 第三章:分為政、經兩部份,說明一九六○年以前的蒙蘇關係。 第四章:探討一九六○年以後的蒙蘇政治關係,依黨政關係,與中共之關係、條約、 駐軍問題和對外關系五部份進行。 第五章:探討一九六○年以後的蒙蘇經濟關係,就援助與合作、貿易關係、外蒙與經 互會的關係和其經濟成果四個方面加以分析。 第六章:為本論文的結論,將對外蒙未來的發展狀況和國際地位做一評估。 本論文寫作期間,外蒙隨覂東歐的民主浪潮,亦產生了前所未有的遽變。希望透過本 論文的撰寫,能喚起大眾對外蒙的重視,並投以如對東歐,甚至中國大陸般相同的關 懷。
24

尼克森總統時期美國對蘇聯之政策(一九六九 一九七四)

謝敏捷, Xie, Min-Ji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綜論二次大戰以後的美國對蘇政策,蘇聯對美政策及美蘇關係。 第二章尼克森總統對蘇聯政策的形成:闡述尼克森總統上任後美國所處的國內外環境 及美國對蘇聯新政策--和解政策的形成。 第三章和解政策的推行 (一) :闡述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四年的美蘇外交關係,經濟 關係及和解政策對越南、柏林、中東的影響。 第四章和解政策的推行 (二) :闡述美蘇三次高峰會議的情形。 第五章和解政策的推行 (三) :闡述美蘇間的核子管制。 第六章結論
25

歐陽修、蘇軾辭賦之比較研究

陳韻竹, CHEN, YUN-ZHO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旨在比較歐陽修、蘇軾二家辭賦之風格,考其藝術成就,形式特色,並觀照宋 代古文運動,與其古文理論相互印證。分為七章,約十二萬言。 第一章:緒論。乃概述辭賦的流變,並釐定研究範圍,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以及研 究重點與方法。 第二章:歐陽修辭賦之評介。先研析歐陽修生平,再對歐陽修辭賦逐篇評介,考其著 作年代,稽鉤其事實,探究其動機,並略述其大意。 第三章:歐陽修辭賦之分析。將歐陽修辭賦略分為古賦、駢賦、律賦、文賦四類,逐 項分析之,而由當時之文學背景、文學風尚,以見其形式特色和時代意義。 第四章:蘇軾辭賦之評介。循第二章之規模,研討蘇軾生平,再就諸篇辭賦之著作年 代、背景、動機、內容大要,加以分析。 第五章:蘇軾辭賦之分析。乃將蘇軾辭賦略分為辭、古賦、駢賦、律賦、文賦五類, 由歐、蘇承傳之脈絡,以見二者之異同,探討蘇軾卓然不群之風格。 第六章:歐、蘇辭賦之綜合比較。本章由組織結構、修辭技巧、情志內涵三端,探討 歐、蘇辭賦之內質與外象,全面的觀照並比較之。 第七章:結論:乃將歐、蘇之古文理論,與其辭賦表現相互印證,並述其文學成就與 影響。
26

論蘇軾之歸思 =Discussion about Su Shi's life destination / Discussion about Su Shi's life destination

梁婉喬 January 2018 (has links)
University of Macau / Faculty of Arts and Humanities. / Department of Chinese
27

新加坡經驗與中國現代化 : 蘇州工業園區個案硏究. / Xinjiapo jing yan yu Zhongguo xian dai hua : Suzhou gong ye yuan qu ge an yan jiu.

January 1997 (has links)
朱穎. / 論文(哲學碩士) -- 香港中文大學硏究院政治與行政學部, 1997. / 參考文獻: leaves 129-135. / Zhu Ying. / Chapter 第一章: --- 導論 --- p.7 / Chapter 一、 --- 現化化:世界性的潮流 --- p.7 / Chapter 二、 --- 東亞「四小龍」工業化戰略和措施 --- p.10 / Chapter 三、 --- 現代化:中國幾代人的探索 --- p.13 / Chapter 四、 --- 蘇州工業園區的嘗試 --- p.17 / Chapter 五、 --- 硏究焦點 --- p.22 / Chapter 六、 --- 硏究方法 --- p.23 / Chapter 七、 --- 章節安排 --- p.23 / Chapter 八、 --- 本硏究的意義 --- p.24 / Chapter 第二章: --- 改革開放的十字路口和經濟性特區的第二次創業 --- p.26 / Chapter 一、 --- 改革開放的十字路口和鄧小平南巡 --- p.26 / Chapter 二、 --- 經濟性特區區誕生背景 --- p.28 / Chapter 三、 --- 經濟性特區地位和作用 --- p.30 / Chapter 四、 --- 開發區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方向 --- p.33 / Chapter 五、 --- 小結 --- p.37 / Chapter 第三章: --- 新加坡經驗的啓示和裕廊工業區模式 --- p.39 / Chapter 一、 --- 新加坡經驗的啓示 --- p.39 / Chapter 二、 --- 新加坡工業化槪況和特點 --- p.41 / Chapter 三、 --- 設立裕廊工業區的背景和目的 --- p.47 / Chapter 四、 --- 裕廊工業區白勺發展槪況和成 效 --- p.50 / Chapter 五、 --- 裕廊工業區的條件和特點 --- p.52 / Chapter 六、 --- 小結 --- p.61 / Chapter 第四章: --- 蘇州工業園區的決策過程和發展槪況 --- p.63 / Chapter ´ؤ、 --- 雙方合作動機 --- p.63 / Chapter 二、 --- 園區產生的決策過程 --- p.67 / Chapter 三、 --- 蘇州工業園區的區位 --- p.71 / Chapter 四、 --- 發展目標和規劃設想 --- p.75 / Chapter 五、 --- 目前的進展和開發前景 --- p.76 / Chapter 六、 --- 政策環境 --- p.77 / Chapter 七、 --- 中新雙方合作的制度機制 --- p.79 / Chapter 八、 --- 小結 --- p.79 / Chapter 第五章: --- 蘇州工業園區的開發和管理體制 --- p.81 / Chapter 一、 --- 蘇州工業園區的開發體制 --- p.81 / Chapter 二、 --- 蘇州工業園區的管理體制 --- p.90 / Chapter 三、 --- 小結 --- p.100 / Chapter 第六章: --- 蘇州工業園區的激勵和制約機制 --- p.101 / Chapter 一、 --- 蘇州工業園區的激勵機制 --- p.101 / Chapter 二、 --- 蘇州工業園區的制約機制 --- p.106 / Chapter 三、 --- 小結 --- p.112 / Chapter 第七章: --- 結論 --- p.113 / 附圖 --- p.120 / 附錄 --- p.125 / 參考文獻 --- p.129
28

蘇俄對華政策與中國共產黨的早期發展 1917-1923 / The Soviet Russia's China Policy and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1917-1923

徐相文, Suh, Sang-M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前人學者對於早期中國共產黨的研究,大多從第三國際輸出共產主義到中國的角度進行,自然強調了中蘇兩個共產之間在意識形態的影響及其作用,而忽略蘇俄對華政策如何影響中國共產黨(以下簡稱「中共」)的成立活動及其黨內路線變化的層面,包括蘇俄對中共的支援,本文集中探討此一過去學界所忽略的問題側面--蘇俄對中共含有現實政治的動機與目的。 因此,本文主旨在於論析1917年10月革命後至1923年 1月為止,蘇俄的對華政策及蘇俄與中共間的互動關係。透過此論析,吾人欲加以論證者有以下兩點: 第一,中共的創立包括其主要路線的變化及大部分的活動,皆是在蘇俄的亞洲戰略以及對華政策的影響下進行。 第二,蘇俄接觸並支援中共,只是其亞洲戰略及對華政策的一個環節,並非只在於擴散共產主義理念的單一目的而已。 本文除導言及結論外,主體為參章。第壹章,闡明蘇俄於10月革命後,列寧政權如何從對外政策轉為現實路線,並闡述蘇俄對華政策的動機與其過程:第貳章,探討中共的創立及其活動與蘇俄在華工作的對應關係(functional relation):第參章,論析中共自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1年7月)後開始至1923年1月「孫中山與越飛聯合宣言」為止的期間,中共政治路線及其發展因受到蘇俄對華政策影響的演變過程。
29

從藏戲「蘇吉尼瑪」及「囊薩雯波」探討藏族傳統文化理念

鄭夙芬, ZHEN, SU-F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西藏問題已經不僅是中國內政之事務,並且已逐漸為國際所矚目。而所謂“ 西藏問題”之發生,實肇因彼此之溝通不夠,尤其是內地對於藏人文化及習俗之不了 解,造成對藏人之傷害與誤解,而使藏人產生排漢意識,並非真正的仇恨。有鑑於此 ,本論文希望直接透過藏文典籍,來探討藏族的文化,以增加對藏族之了解。因而選 擇能夠充分表現民族文化的戲劇做為研究的對象,並以藏戲中相當深入人心且具代表 性的「蘇吉尼瑪」與「囊薩雯波」作為研究主體。首先將劇本逐字翻譯,做為研究之 素材,再以人類學的角度,配合社會學、歷史學、政治學及佛學的觀點,來探討藏族 的文化理念。 本論文內容分為六章: 第一章前言。內容主要為闡述研究之動機、範圍、方法、限制及目的。 第二章藏戲的起源與發展。內容以藏戲的源流、派別、表演的特色及及演出劇目為研 究主題,並探討戲劇與其文化的關係。 第三章「蘇」劇與「囊」劇的背景與內容。主要經由對這二個劇本的來源與背景之探 討,以了解藏族本土文學的發展梗概,以及所涵化的外來文化;同時也將這二個劇本 的譯文,縮錄於本章中。 第四章整理由劇本中所反映出來的藏族習俗,主要在探討藏族的社會階級、婚姻與家 庭、道德與法律及其死亡與葬喪這幾方面的風俗習慣,並與田野工作報告及其他著作 中的記載比較對應。 第五章從劇本中探討藏族的人生觀、宗教觀、倫理觀及生物觀等有關之思想觀念,以 作為了解藏族文之依據,並試圖澄清一些造成誤解之觀念。 第六章結論。總結研究所得之藏人文化理念。
30

從第二階段美蘇戰略武器限制談坢判看美

胡祖慶, HU, ZU-G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凡一冊,正文約六萬字:共分九章廿九節。 本文主要在於探討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七九年間美國最重要外交決策--限武談判的醞 釀,進行和落幕。前四章測重事實的敘述,包括決策過程的研究,歷史背景的敘述和 實際談判的分析。後四章測重爭議性問題的剖析,包括美國國內對核子戰略及武器發 展的爭辯;美蘇和解關係的惡化和美國國內信心和共識的動搖,最後則在結論當中分 析美蘇限武談判失敗的真正原因,和對未來的展望。 除了文字性敘述之外,為使讀者便於了解起見,本文尚附有決策流程圖、談判大事記 和重要協定內容等圖表。

Page generated in 0.044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