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37
  • 130
  • 23
  • 9
  • 7
  • 6
  • 1
  • 1
  • Tagged with
  • 167
  • 64
  • 61
  • 49
  • 46
  • 32
  • 30
  • 29
  • 28
  • 27
  • 24
  • 22
  • 22
  • 22
  • 2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31

中共”懲”越戰爭的決策

彭慕仁, PENG, MU-R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此篇論文共計一冊、八章、十五節(僅第三章分節)、共八萬五千字左右。 主要討論一九七九年二月發生的中越衝突。作者利用歷史研究法撰寫此文,分別敘述 了戰爭之前中越兩國的歷史背景,戰爭發生的情況,以及中共領導方面對發動此次戰 爭的爭論。此外,作者也要分析戰爭對其它國家的影響,中共自越南撤退的決策,以 及中共發動此次戰爭的真正企圖和目的。 在最後一章,作者討論了戰爭之後,中共外交政策上的變化,特別是與美、蘇兩國的 關係。作者最重要的結論與意見,是說明中越戰爭發生的主要原因,並不是華僑問題 或邊界衝突,而是印度支那國家本身的權力鬥爭,而這個鬥爭與中、蘇、美三角關係 有密切的關連。
32

赫魯曉夫時期黨的政策之研究

劉淑華, LIU, SHU-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雖定名為「赫魯曉夫時期黨的政策之研究」,但由於蘇聯是一個「一黨專政」 的國家,表現典型的「以黨領政」政治型態。因此,本文論述範圍,實包括此一時期 蘇聯一切重大黨政改革措施在內。 本論文主要就赫魯曉夫統治蘇聯時期(一九五三∼六四)之黨政、內政、外交及經濟 改革作一全面之探討與深入評析。 本論文之要點如下: 一、黨政改革 (一)設立工、農業黨部之獨立組織 (二)通過「新綱領」─提出「全民國家」、「全民黨」口號 二、清算史達林及其影響 (一)反史鄉達林個人崇拜 (二)匈牙利革命事件 (三)中共鳴放運動 三、外交 (一)和平共存政策 (二)與中共關係之惡化 四、經濟─通過「七年計劃」,蘇聯進入「全面展開共產主義社會建設的時期」。
33

外蒙與中共關係之研究(一九五二∼一九八四)

藍美華, LAN, MEI-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旨在探討一九五二至一九八四年期間外蒙與中共關係的演變情形.論文共一冊 ,計八萬字,分成六章十二節.第一章為緒論,概述一九二一至一九五二年外蒙本身 的發展,以期對外蒙有一概略的認識.第二章探討一九五二至一九六0年外蒙與中共 的關係,在此期間雙方關係進展迅速.第三章探討一九六0至一九六六年期間二者的 關係,在此期間由於蘇聯重新強化對外蒙的關係,加上中蘇共的爭執日益加深,外蒙 與中共關係大幅降低.第四章探討一九六六至一九七九年間二者的關係,在此期間雙 方關係仍然不好,文革期間更形惡化.第五章探討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四年間二者關係 ,雙方「國」與「國」的接觸增加,但「黨」與「黨」的關係依舊不好.第六章結論 .
34

蘇聯黨精英對其政治發展之衝激--論工業化與意識型態問題

趙相明, ZHAO, XIANG-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共近八萬字,全一冊,分為五章十三節,以研究蘇聯政治發展為主題,大致內容 如左: 第一章:導論,主在澄釋相關概念,並提出研究構想係以蘇聯黨精英為主要焦點以觀 其工業化與意識型態間的可能關聯。 第二章:陳述蘇聯工業化過程中,有關背景及重要政策轉變。 第三章:探討工業化與黨精英之互動關係。 第四章:由工業化和黨精英相互關係來看蘇聯意識型態在不同時期中,是否內容上有 所轉變。 第五章:結論,對前面各章內容作整體性的探討,並提出未來研究中有待解決的疑問 。
35

江蘇省農村金融之調劑( 民國六年∼廿六年)

劉河北, LIU, HE-B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本論文計一冊,約十七萬字,分為六章,加上前言、結論,共有八部份。 二、論文內容大要: 首論江蘇省農村經濟概況,作為背景的敘述,次述農家負債之原因,及其必然性。再 分別介紹新式與傳統式的農村金融機構。傳統式的金融調劑方式有合會、典當、錢莊 、私人與商店借貸,對這些金融流通方式一一加以探討,以了解當時刀利貸的狀況。 新式農業機構有江蘇省農民銀行、各商業銀行等。這些銀行對農村合作社、農業倉庫 、農民團體給予貸款,其對農村金融助益如何,尤為重點所在。 最後對新舊式金融機構業務逐一加以比較,以期了解新式抑是舊式的農業金融機構對 本省農村經濟貢獻較大,而針對新式農業金融機構之成敗因素提出深入的檢討,並探 求民國二十年代中國農村復興之原因。
36

蘇聯經濟制度之研究

余彩蓮, Yu, Cai-L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蘇聯經濟制度之理論基礎。第一節:共產主義下之經濟制度。第二節:共 產主義下之經濟決策。第三節:社會主義下之經濟制度。第四節:社會主義下之經 濟決策。 第二章 蘇聯經濟制度之涗革。第一節:計劃經濟制度之創立。第二節:計劃經濟 制度之定型。第三節:計劃經濟制度之本質。第四節:計劃經濟制度之改革。 第三章 蘇聯官僚體系與經濟制度之關係。第一節:國家對計劃經濟之強制性權威 。第二節:俄共對經濟活動之積極掌握。第三節:行政與管理之密切配合。第四節 :政治制度與經濟控制。 第四章 蘇聯經濟制度之運作。第一節:物資平衡計劃之措施。第二節:企業計劃 和財政控制。第三節:銀行制度。第四節:價格制度。 第五章 蘇聯經濟發展之途徑。第一節:蘇聯發展模式。第二節:蘇聯發展模式與 西方發展趨勢之比較。第三節:集體農場制度與蘇聯經濟發的關係。第四節:蘇聯 行政管理模式。 第六章 結論。第一節:蘇聯社會主義之評估。第二節:蘇聯經濟制度之評估。第 三節:蘇聯發展模式之評估。第四節:蘇聯經濟未來發展之趨勢。 #2810461 #2810461
37

從「人民日報」分析共匪的新聞路線

潘健行, Pan, Jian-X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共匪宣傳的基本論點 第一節蘇俄報業略論 第二節「三條路線大結合」 第三節共匪對報紙之控制 第三章「人民日報」之分析 第一節「人民日報」之簡介 第二節「人民日報」內容分析 第四章共匪報紙內部的「肅整運動」 第一節一九五七年的「整風」運動 第二節「文匯報」首當其衝 第三節「光明日報」「篡改路線」 第四節「百花」中「毒草處處」 第五章「文革」期間新聞陣地之爭 第一節「文革」初期之「人民日報」 第二節「毛林派」排除異已 第三節十大匪報封門 第四節報權爭奪醜劇高潮 第六章新聞路線的鬥爭 第一節「新聞自由」之爭 第二節「新聞處理」之爭 第三節「全黨辦報」之爭 第四節「專家辦報」之爭 第七章結論
38

晚明傅一臣《蘇門嘯》劇作之研究

梁瓊方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中國戲曲史上,明雜劇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它不僅上承元代的北曲雜劇,而且創造性的變出了「南雜劇」,下開清人雜劇的新路。由研究資料可知,明雜劇的作品數量超過了元代雜劇和南戲的總和。 由此可知雜劇入明後並未消沉,而是繼續沿著自己的道路向前發展。徐子方先生指出雜劇入明後經歷了兩次根本性的轉變,即由平民化而貴族化、由貴族化而文人化,這就形成了明雜劇歷來兩種分期之說:明初的宮廷北雜劇與明中後期的文人南雜劇。 在眾多的晚明雜劇作品中,有一人創作了十二本雜劇,而且這十二本雜劇都是由凌濛初所著的《二拍》話本小說改編的,但歷來卻鮮少為人注意,只有一些零散的研究和評論,此人是傅一臣。傅一臣,字青眉,號無技,別署西泠野史。浙江杭縣人。他的雜劇作品共十二種,總題曰「蘇門嘯」。《蘇門嘯》十二本劇作均由話本小說改編,中國古代的小說和戲曲是有著親密血緣關係的兩大文類,它們在題材內容、文體形態、敘事技巧與審美特徵等方面,都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關係。在題材內容方面,一方面,戲曲靠小說為其劇本提供敘事內容,另一方面,小說除了坊間刻書出售,其內容絕大多數是通過戲曲和說唱得以傳播,所以二者可說是關係密切;在文體型態方面,小說使用的是書面文字,書面文字告訴人們的是意義,讀者的思考通過這些文字概念而轉化為所能理解的事物意義,但小說中冗長的描繪在戲曲藝術中則轉換為演員的直觀展示,這就帶出小說與戲曲藝術型態最大的不同在於:戲曲具有「劇場性」。 不同的文體型態進一步造就了二者各自的敘事技巧和審美特徵,即使是相同的題材,在小說家和劇作家的筆下,將可能引出兩種完全不同的讀者感受和文學傳播效應。 綜上所述,《蘇門嘯》的創作態度是感於現實而抒發心志的,這比起單純娛樂觀眾而創作的戲曲作品,又轉出了另一層次,但歷來卻無人注意,故筆者希望能對《蘇門嘯》劇作進行研究。再者,傅一臣的《蘇門嘯》劇作皆是從凌濛初《拍案驚奇》初二刻中抽取十二則故事敷演而出,當戲曲意圖改編自同題材的話本小說時,帶給讀者的文學感受想必與閱讀話本小說不同,筆者希冀將更動後的戲曲作品作為研究主體,藉以觀察《蘇門嘯》在戲曲藝術上的獨特性。
39

Study of the pacification commission system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in the 1930s =1930 年代國民政府綏靖公署制度研究

Li, Hang January 2018 (has links)
University of Macau / 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 / Department of History
40

蘇軾詞時空意識之硏究. / Su Shi ci shi kong yi shi zhi yan jiu.

January 1995 (has links)
袁漢基. / 論文(碩士) -- 香港中文大學硏究院中國語言及文學學部, 1995. / 參考文獻: leaves 175-183. / Yuan Hanji. / Chapter 第一章 --- 引言 --- p.1 - 8 / Chapter 甲. --- 時空意識之探討對中國古典詩歌研究之意義 --- p.1 - 3 / Chapter 乙. --- 本文之研究對象、目的、方向與大綱 --- p.3 / Chapter 丙. --- 蘇軾詞時空意識之特色提要及探討之意義 --- p.3 - 6 / Chapter 第一章 --- 註釋 --- p.7 - 8 / Chapter 第二章 --- 有關時間 --- p.9 - 96 / Chapter 甲. --- 蘇軾詞所體現之時間意識 --- p.9 - 49 / Chapter (一) --- 時間與時間意識的含義 --- p.9 - 11 / Chapter (二) --- 有關時序一過去、現在、將來 --- p.11 - 23 / Chapter (1) --- 蘇軾對「過去」的觀感、看法 / Chapter (2) --- 蘇試對「未來」的觀感、看法 / Chapter (三) --- 有關睹値與時差一-人生須臾與無限時間之嚮往 --- p.23 - 31 / Chapter (四) --- 有關紀時一-題序之時間因素與詞中紀時之準確性 --- p.32 - 45 / 第二章甲部註釋 --- p.46 - 49 / Chapter 乙. --- 蘇軾詞所體現之季節意識 --- p.50 - 67 / Chapter (一) --- 物候、時間與文學 --- p.50 - 52 / Chapter (二) --- 傷春、悲秋的詩歌抒情傳統 --- p.52 - 57 / Chapter (三) --- 有關秋天 --- p.57 - 62 / Chapter (四) --- 有關春天 --- p.62 - 65 / 第二章乙部註釋 --- p.66 - 67 / Chapter 丙. --- 蘇軾詞所體現之生命意識 --- p.68 - 84 / Chapter (一) --- 生命、時間與不朽 --- p.68 - 69 / Chapter (二) --- 歎老與生命意識 --- p.69 - 78 / Chapter (三) --- 建功立業的人生要求與解脫 --- p.78 - 82 / 第二章丙部註釋 --- p.83 - 84 / Chapter 丁. --- 蘇軾詞所體現之歷史意識 --- p.85 - 96 / Chapter (一) --- 歷史、時間與感傷 --- p.85 - 88 / Chapter (二) --- 感傷歷史與回憶前人 --- p.88 - 91 / Chapter (三) --- 歷史共感的追求與對歷史的超脫 --- p.91 - 94 / 第二章丁部註釋 --- p.95 - 96 / Chapter 第三章 --- 有關空間 --- p.97 - 170 / Chapter 甲. --- 蘇軾詞所體現之空間意識 --- p.97 - 117 / Chapter (一) --- 空間與空間意識的含義 --- p.97 - 99 / Chapter (二) --- 空間之寄寓與飄泊 --- p.99 - 104 / Chapter (三) --- 開闊的景觀與空間意識 --- p.104 - 114 / 第三章甲部註禱 --- p.115 - 117 / Chapter 乙. --- 蘇軾詞中之地域觀與移居情 --- p.118 - 138 / Chapter (一) --- 離ˇёإ與思ˇёإ --- p.118 - 119 / Chapter (二) --- 對故ˇёإ的懷念 --- p.119 - 126 / Chapter (三) --- 對異ˇёإ、絶域之歸屬 --- p.126 - 136 / 第三章乙部註釋 --- p.137 - 138 / Chapter 丙. --- 蘇拭詞中之自然山水 --- p.139 - 150 / Chapter (一) --- 自然爲安頓與昇華生命之空間 --- p.139 - 141 / Chapter (二) --- 自然空間對蘇軾生命的滋養與安慰 --- p.141 - 149 / 第三章丙部註釋 --- p.150 / Chapter 丁. --- 蘇軾詞中之歸隱世界 --- p.151 - 170 / Chapter (一) --- 田園世界 --- p.151 - 157 / Chapter (二) --- 漁父世界 --- p.157 - 160 / Chapter (三) --- 仙界 --- p.160 - 168 / 第三章丁部註釋 --- p.169 - 170 / Chapter 第四章 --- 總結 --- p.171 - 174 / 第四章註釋 --- p.174 / 引用書籍及論文目錄 --- p.175 - 183 / 圖表 / Chapter 表1 --- 天界時間與凡間時間之假設時差 --- p.27 / Chapter 表2 --- 蘇軾詞序有關日期、節日、季節、時日時辰等之紀錄 --- p.32 - 40 / Chapter 表3 --- 包含「春」、「秋」之詞牌 --- p.55 - 57 / Chapter 表4 --- 《全宋詞》中綠軾及前人作品包含春、夏、秋、冬之小題者槪算 --- p.57 - 58 / Chapter 表5 --- 蘇軾詞述老、寫衰容之詞句 --- p.71 - 74 / Chapter 表6 --- 蘇軾詞中懷ˇёإ之詞作 --- p.121 - 122 / Chapter 表7 ---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1/40〕與〈念奴嬌〉「憑高眺遠」〔2/11) 之比較 --- p.164

Page generated in 0.022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