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02
  • 172
  • 30
  • Tagged with
  • 202
  • 202
  • 62
  • 57
  • 57
  • 48
  • 44
  • 43
  • 36
  • 34
  • 34
  • 32
  • 32
  • 32
  • 30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51

可轉換公司債之發行對公司財務績效之影響:CB與ECB有差異嗎?

李佳玲, Lee, Chia-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資本市場的多元發展,近年來台灣企業發行可轉換公司債之件數倍增,可轉換公司債之所以受到企業青睞,成為愈來愈受歡迎的籌資工具,必有它的獨特之處,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也是公司擴張海外市場的一大助力。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即在了解台灣上市上櫃公司以國內可轉換公司債(Convertible Bond;簡稱CB)或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uro Convertible Bond;簡稱ECB)進行融資對其財務績效之影響,並驗證台灣企業發行ECB是否支持Merton(1987)之投資者認可假說。 本論文以1999至2003年間,96家僅發行國內可轉換公司債、70家僅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11家同時發行國內與海外可轉換公司債的公司為樣本,實證研究之主要結論如下: 1.公司發行CB或ECB後財務槓桿顯著上升,尤以CB為甚,顯示其財務 風險增加,降低公司財務彈性。若以市值衡量負債比率,則ECB發 行公司在發行前的負債比率較CB發行公司略高,但發行後二年顯著 下降較快。 2.僅發行CB或ECB之樣本公司發行後系統風險皆顯著上升,但同時發 行CB與ECB之樣本,在發行CB後系統風險顯著上升,發行ECB後系統 風險則無顯著變化。 3.在發行公司的績效表現方面,本論文以可轉換公司債發行後的α係 數變化情形為超額報酬之衡量指標,發現三組樣本結果皆顯示CB與 ECB發行後其股價績效表現不佳,前兩組樣本較為顯著。 4.以僅發行ECB組別的70家公司為樣本進行實證,結果顯示發行ECB確 實能增進公司之能見度;但在投資者認可假說方面,台灣市場ECB 的發行並不支持投資者認可假說。故雖然ECB的發行增加公司的能 見度,但財務彈性降低與系統風險增加可能使投資者對公司之未來 前景產生更高之不確定性。 / With diverse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integration among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s, more and more companies in Taiwan tend to issue convertible bond for financing in the past few years. In addition, Euro Convertible Bond (ECB) also facilitates firms to expand overseas markets and becomes popular. This study not only focuses on risk and stock price performance changes around convertible bond offerings, but also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B and ECB on research topics. It takes issuing companies that listed in Taiwan Stock Exchange or OTC as objects of study. Moreover, the study tests firm visibility as well as Merton’s investor recognition hypothesis of ECB. Picking 177 samples from Taiwan companies during 1999 and 2003, and I divide them into three groups. 96 firms in the first group only issue CB, 70 firms in the second group only issue ECB, and 11 firms in the final group issue both CB and ECB. 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results, this study points out several conclusions as follows. First, financial leverage increases after issuing CB or ECB, especially CB firms show more significant increase, and it reduces financial flexibility. Second, systematic risk of companies which only issuing CB or ECB reveal significant increase. However, the 11 firms in the third group show systematic risk that measured with beta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following CB issuances, but doesn’t change evidently following ECB issuances. Third, I would like to view stock price performance of CB and ECB issuers. The finding shows that relative long-term excess return of three groups all decrease, and the former two groups appear significant drop. Finally, Merton’s investor recognition hypothesis isn’t supported by 70 ECB samples even though issuing ECB could promote firm visibility. This outcome is probably attributed to decrease of financial flexibility and increase of systematic risk.
52

社群網站轉換行為模式初探 / The Model of Switching Behavior o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n Exploratory Research

賴冠陵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網路使用者對社群網站的依賴日漸加深,同時,使用者卻在不同社群服務供應商之間不斷轉換,綜觀過去研究,多著眼於服務供應商與使用者的關係,有鑑於此,本研究欲探討影響社群網站消長的主要因素,進而修正既有轉換行為模式,發展社群網站轉換行為模式。本研究收集667份有效問卷,以鎖定效應(包括轉換態度、主觀規範、轉換成本、過去轉換行為、多方尋找傾向)、品質、易用度、個人化、網站形象、滿意度、涉入度、使用頻率、互動頻率為自變項,轉換意圖為中介變項,轉換行為為應變項,研究結果發現鎖定效應能有效預測社群網站轉換意圖與轉換行為,轉換意圖正向影響轉換行為,進一步發現個人化、網站形象、涉入度、網站使用頻率會直接影響轉換行為,並根據社群網站的特性,將轉換成本重新分類,以供未來社群相關研究參考。 / This research was done to study the switching behaviors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users. Data was obtained via an empirical survey of 667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user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mooring effects(including attitudes toward switching, subjective norms, switching costs, and variety-seeking tendencies) appears to have a stronger influence both on user’s switching intentions and switching behaviors, and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witching intentions and switching behaviors. Furthermore, the personalization, website image, involvement and frequency of use have direct influence on switching behavior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this study classifies the categories of switching costs for further research.
53

以轉換成本執行探討企業顧客忠誠度-以台灣服務業為例 / An Investigation of Switching Costs Execution on Customer Loyalty - The Case of Service Industry in Taiwan

梁輝政, New, Hui C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服務業佔據台灣的 GDP 比例已超過一半以上,成為支撐台灣經濟的重要支柱。隨著服務業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企業尋求提高顧客忠誠度以創造並維持其競爭優勢。 從 20 世紀末開始,許多針對轉換成本的研究都證明了轉換成本是影響顧客忠誠度的重要原因之一,轉換成本可分為主構陎和次構陎,主構陎分別是程序性轉換成本、財務類轉換成本與關係類轉換成本,而主構陎之下又可分為八個次構陎。在提高顧客忠誠度上,此八個次構陎可歸納為正向轉換成本與負向轉向成本,而這兩種轉換成本又分別影響著組成顧客忠誠度中不同的因子。本研究運用轉換成本與顧客忠誠度作為研究框架,並選定台灣服務業中具有代表性的企業作為研究對象,透過文獻、深度訪談、線上資料收集等方式收集資料,整理出個案公司執行轉換成本的方式後,透過檢視其執行方法提出參考建議以提高顧客忠誠度。 本研究訪談來自零售業與餐飲業的三家台灣本土龍頭企業,透過訪談了解企業在轉換成本上的實務做法,並經由受訪者了解受訪企業顧客在再購意願、主動推薦和價格容忍度上相較於競爭對手的比較。 在分析企業的轉換成本執行與其顧客忠誠度以後,本研究發現,個案企業在顧客忠誠度上皆有進步的空間。而在影響顧客忠誠度的正負向轉換成本中,個案企業都應以正向轉換成本的執行作為提高顧客忠誠度的方法,因此本研究在給予個案企業的建議上以正向轉換成本為主軸。 最後,本研究也歸納出以下研究發現:1.個案研究企業著重於經濟風險成本的建置 2.個案研究企業認為評估成本非首要考量 3.個案研究企業皆未使用金錢性損失 成本 4.個案研究企業皆認為流動率影響個人關係損失成本的建立 5.關係類轉換成本 與服務-產品連續性有關 6.個案研究企業在三大類轉換成本上皆有著墨。
54

境外融資對公司營運績效之影響 - 以 ECB 為案例

陳韋霖, Chen Wei-L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海外可轉換債券提供台灣企業能在台灣境外融資的管道,其正面的影響主要為能擴充企業融資管道、發行金額較大、資金成本較低、可增進發行企業海外的知名度與能見度,以及分散企業資金風險的好處。但另一方面,由於海外可轉換債券是以外國貨幣為計價單位,將會增加發行企業的外匯風險,而且海外可轉換債券的發行金額龐大,企業使用財務槓桿的程度大大提升,使得發行企業的財務風險大幅增加,此外,海外可轉換債券的發行成本亦是相對較高的。因此,以海外可轉換債券融資是否對所有的企業均有利、海外可轉換債券發行市場是否有著一個區隔性、對於可使用海外融資市場的企業是否相對產生了一種優勢,這是一項值得探討的議題,而這是本文研究的動機所在。而本研究之實證結果如下: 1. 海外可轉換債券與國內可轉換債券發行公司其發行動機有顯著的不同,特別是在公司預期未來國外依存度較高、資產擴充程度較大、公司規模較大、成長力較小與發行金額較大的情況下,相較發行國內可轉換債券而言,公司將會傾向選擇發行海外可轉換債券。 2. 相較於國內可轉換債券的宣告,在公司宣告發行海外可轉換債券時並無超額報酬,此顯示了使用海外可轉換債券融資有相對好處的企業,在公司宣告前已充分的使用了此一優勢。 3. 相較於國內可轉換債券發行公司的營運績效而言,在發行後海外可轉換 債券發行公司的營運績效顯著較佳,但此一結果並不能由發行企業的特性來解釋,反而是因融資來源的擴充使公司流動性增加所造成的。
55

大學實驗室特性、組織平台與情境及知識創造--以OLED材料合成相關實驗室為例

徐千惠, Chien-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近七成博士級以上的研究人員存在於大學中,加上目前政府研發投入佔我國研發總支出36%左右,佔約64%為企業研發支出,在大學內部有如此豐富的人力資源若能妥善利用,將有助於產業界獲取前瞻技術並促使未來有更好的生存利基。本研究旨在從創新管理的觀點,並採用個案研究法,描述各大學實驗室特質的形成、組織平台的運作以及其知識創造過程,以了解在設計富於創造力的實驗室時,各項知識轉換機制,並找出其相互對應因素強,以供經營實驗室之參考,以及藉由組織設計等選擇如何強化之中的內容。 為了聚焦在特定知識範圍的探討,本論文選擇,一是因為近年來台灣光電顯市場產業產業發展十分迅速,2000年,光電顯示器即有2210億台幣的市場規模最大,而OLED技術為下世代影像顯示器技術之一,目前國內錸寶、東元、奇美、友達等顯示器大廠均已投資到位,目前已從新興萌芽期技術轉向量產期,在研發初期,學界和工研院等機構扮演重要角色,開發技術不但建立材料與製程技術自主性,建構完整 OLED產業架構,亦足與世界水準技術同步。截至2002年10月止促進有機發光二極體投資在40億以上,預估 2002年以後投資額將達100億以上,年產值200億。 OLED材料合成相關的大學實驗室,其實驗室組織平台與情境,對於實驗室創新的影響 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實驗室特性之組成 大學實驗室的領導者之人格特質、學研歷程(工業界經驗)會影響帶領實驗室之價值觀氛圍,而其累積之知識以及產學研界資產亦支持其對實驗室之從事之研究範疇定位和方向發展,形成各實驗室之不同特性。 二.大學實驗室特性對於實驗室組織平台與情境塑造之影響: 2-1.研究發現,當實驗室定位越朝向解決跨領域問題時,需要與各領域團體作越界溝通,除了專業能力外甄選新進成員越注重符合實驗室團隊精神。當實驗室研究定位越偏向基礎研究時,越需要在特定知識範圍之深耕,甄選新進成員越注重其工作態度及專業能力。 另外,本研究發現,若實驗室研究所定義的範疇越廣,越需要整合各異質性知識範疇,亦即技術知識的複雜度越高,因此越需要引入知識背景不同之成員,對外擔任知識吸守門人角色吸收知識,對內擔任教學擴散角色,並且能夠作為跨越疆界者,協調不同功能別的人員互相合作並全心投入跨領域研究。而若實驗室所定義的範疇越專精,則實驗室傾向引入擁有共同背景的成員,在知識分享的初期,共同的語言與思考模式,可以減少彼此溝通的障礙,組成團隊後,再以團隊內小組輪調的方式,指派資深實驗室成員從事不同目標導向的團隊,以激盪團隊內創新氣氛。 2-2領導者的背景,以及其大價值觀會影響實驗室訓練制度 本研究發現,實驗室領導者之人格特質,過去的經驗學研經驗(過去的實驗室老師帶領風格),在環境中所領受之管理系統氛圍,對研究投入之價值觀,會影響其對實驗的領導行為以及規範設計。比方說:領導者擁有業界背景資歷的實驗室,重視專利和實用導向,在管理和分組上也多引用業界標準,純學術路線的研究者傾向學術知識之深化,管理和分組上重視工作態度而非實際規定,重視研究精神。 三.大學實驗室特性對於組織知識創造的塑造之影響: 3-1 訪談實驗室之知識領域,其知識內隱化程度高,大部分的技術是鑲嵌在人的身上的,人流動到那裡技術就帶到那裡。所以知識蓄積形式多以人才保留及師徒制傳承的方式進行,實驗室新人培育時間長,資深成員在實驗室為重要的知識蓄積者,而外顯知識蓄積之情形較不明顯,多停留在實驗室規章,管理標準程序及報告文件規格之層次。 3-2大學實驗室對於研究投入之價值觀以及研究的範疇、方向與定位越強調特定知識範圍的前瞻性研究,實驗室對外跨層次知識擴展傾向採取技術移轉。大學實驗室對於研究投入之價值觀以及研究的範疇、方向與定位越強調解決跨領域實際問題,實驗室跨層次知識擴展傾向採取合作開發。 四.大學實驗室組織平台與情境對於組織創新活動之影響 在OLED材料合成相關實驗室內,尤其從事合成實驗方面,知識內隱性的程度是很高的,實做印證記載於書本論文上的知識和吸收源自其他成員身上的經驗,在OLED材料合成相關實驗室裡都是很重要的。做合成實驗的時候由於環境變因多,操作過程裡的控制變因複雜,有時候同一個實驗,不同的人按照一樣的實驗步驟做出來的結果很可能不同的。主要原因可歸納為(1)實驗室成員本身的基本功夫(2)個人化學知識豐富度(3)對實驗的敏感度(4)援用外在資料的能力,也因此訓練一個新進人員到位,需要透過長時間實做養成;為了養成化學合成技巧,一個新進的碩士級成員往往要透過最少三個月的時間,投入實做,透過觀察,如此經過密集且需要勤奮投入一年後,才開始可以操作一些較具原創性的實驗。 以下敘述實驗室組織與平台之於知識轉化創造概念的過程: u 實驗室經由新生實做實驗,共同實驗,內隱知識共同化模式有助於知識概念的生成 u 實驗室經由透過共同實驗,結構和非結構化知識分享,透過成員之間隱喻、類比,曖昧和重複等方式將知識從個人內部移轉到組織之中,有助於內隱性知識外化,促進知識的轉換 u 實驗室經由透過結構化知識分享,異質團隊知識的轉換,有助於內隱性知識外化,促進知識的轉換將外外顯知識加以結合,有助於將觀念加以系統化而形成知識體系。 u 實驗室經由透過實驗操將外顯知識轉化為內隱知識的過程,將知識進一步內化到個人的內隱知識基礎,將觀念加以系統化而形成知識體系。 5.其他發現 目前大學實驗室研究在資源上多停留在系所層次,研究規模有限,許多系所裡齊頭式的資源分配,以及對於實驗室新進成員招募數目限制(quota制,規定一年只能收入一定名額的博碩士生),學位資格考的限制對於引入異質領域成員造成進入障礙,以及大學教育和研究領域的斷層,都造成實驗室團隊組成之規模及素質問題。另外,在環境上空間分配不足,在研究環境上沒有優良的技術幕僚挹注實驗環境,在行政上亦亟需優良的專案及庶務管理者,國內實驗室並沒有助教授或資深博士後研究員的體系,亦是目前研究能量無法有效蓄積激盪之原因。
56

台灣高科技產業產品上市行銷溝通訊息策略與績效之研究

邱婉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不同產業具有不同特性,導致各產業的行銷溝通方式與所釋放的訊息屬性有所差異,鑑於以往的研究鮮少著墨高科技產業的行銷溝通作法,本研究針對高科技產業,探討新產品上市時,行銷溝通活動訊息策略之效果。 本研究將高科技產業新產品上市之行銷溝通訊息策略分為以下幾種:第一種是依照訊息本質而將訊息而分為「資訊性(Informational)」與「轉換性(Transformational)」訊息;第二種是依照公司延伸品牌時所採取的策略而將訊息分為「推敲性(Elaborational)」與「關係性(Relational)」訊息。並根據國內高科技廠商所回覆之問卷分析的結果,找出較適合高科技產業所採用的行銷溝通訊息策略,另外,在訊息策略影響溝通與銷售績效的過程中亦會受到訊息操弄的影響,分為訊息一致性、訊息清晰程度以及行銷溝通整合程度的調節影響。因此本研究同時探究高科技產業最佳之訊息策略,以及在訊息特性的操弄下,訊息如何影響新產品上市之溝通與銷售績效。實證結果如下: 1.高科技廠商使用資訊性訊息比使用轉換性訊息有較高的溝通與銷售績效。 2.高科技廠商使用關係性訊息比使用推敲性訊息有較高的溝通與銷售績效。 3.訊息清晰度顯著增強資訊性訊息與關係性訊息對溝通及銷售績效的影響。 4.訊息一致性顯著增強資訊性訊息及關係性訊息對銷售績效的影響,但對溝通績效之調節影響並不顯著。 5.行銷溝通整合程度顯著增強資訊性與關係性訊息對溝通與銷售績效的影響。
57

海外可轉換公司債發行實務- 以金控旗下子公司個案為例

張義動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國內企,業透過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CB) 之發行自國際資本市場募集資金以漸成風氣。國內金融機構藉由ECB之發行籌資則集中於近二年,尤其自金控公司核准設立以來,受金控法之規範,金控公司因合併而產生之母子公司交叉持股問題,限期於三年內須處理完成,否則屆期須辦理註銷股本。本文即以復華金控旗下子公司復華證金為求於法定期限內解決交叉持股問題,以其持有母公司復華金控股票為轉換標的,發行一億美元之海外可交換公司債(EEB)為例,探討整個債券發行過程中及比較截至2004年底,相關金控公司所發行ECB之債券持有人執行轉換比率,發現以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方式為樣本且須面臨限期處分交叉持股壓力之大小與其有效完成債券轉換總金額之達成率呈現高度正相關。而以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方式為樣本但毋須面臨限期處分交叉持股之債券轉換情形,其有效完成債券轉換總金額之達成率呈偏低狀況。且以發行海外可交換公司債方式為樣本之債券轉換情形亦同受債券發行公司有否須面臨限期處分交叉持股壓力之影響。
58

廣告消費者洞察量表初探 / An Exploratory study on the consumer insight scale for advertising

曾明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消費者洞察(consumer insight)」於廣告操作角度而言,是一種藉由情感反應促進認同的『說服工具』,是將「廣告訊息」轉換為「更有說服效果」的一種策略(how to say)。而從廣告閱聽者角度來說:是以其主觀角度認為「廣告能夠轉換出自己與品牌(產品)之間的互動經驗(認同價值),且具有啟發性與移情作用,覺得廣告真正”了解我”,會讓自己感動與共鳴」。本研究以學術研究的角度,歸納出「操作型定義」,並建立一個初探性的評量工具:「廣告消費者洞察量表(題庫)」。透過「修正德菲法調查」,藉由廣告界實務專家的檢視與討論,確認相關輔助理論的支持,與量表問項。再以因素分析,歸納出「消費者洞察(consumer insight)」的內涵構面因素,以及因素與研究理論的回應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對於以「情感」、「廣告轉換性」、「動機」、「價值觀」、「生活型態」、「自我概念」論點,來輔助定義「廣告消費者洞察」,參與調查的專家群,達一致性同意。而在量表題項方面:依據文獻理論,編列出的基礎題項,經過「修正德菲法」,3回合同意程度調查,建構出本研究初探型之「廣告消費者洞察量表」。 因素分析部分,可歸納出16個因素, 以第一個因素(心聲)為最主要(佔35.27%),前6個因素可解釋原有變數之變異,達72.24%。主要6個因素,命名為:「心聲」、「好感」、「渴望」、「個性」、「創意」、「驅力」。而主要因素間,以及因素與研究理論間,都得以與相關文獻理論做回應。 歸納文獻論點與本研究結果:「廣告消費者洞察」可說是:「消費者自我經驗(認同價值)」與「創意」的整合;一方面要能與消費者本身經驗(認同價值)能夠結合,建立情感與說服的基礎,另一方面又需要創意性整合溝通,提升注意度。另外,Consumer insight與以往相關廣告理論,是一種「交集」的關係;有如:涉入(involvement)、定位(position)…,這些論點是能協助廣告效果達成的策略外,同時也是探索「消費者洞察」的來源。「消費者洞察」可說是上述相關論點思考後的交集點,是一個除了考量上述論述思維外,還能激起情感反應,感動人的敘事角度(廣告主張)。其操作過程為:在上述論述分析、歸納後,再從中找出一個能激發最大情感反應的主張,能讓廣告人(team members)有共識,也能讓閱聽者認同鼓舞叫好,最後輔以創意的張力(impact),提升注意度。而問題就在於這個insight點,往往藏於消費者心裏深處,不容易為人知,需要廣告人找出來。而此研究的量表,就要協助檢視我們找出的insight,是不是也真的獲得消費者(廣告閱聽者)的認同。 關鍵詞:消費者洞察(consumer insight)、量表( scale)、情感反應(affectivity)、轉換性(transformation) / From the adman’s point of view,「Consumer insight」is the strategy to persuade consumers with the move power (affectivity). On the other hand,「Consumer insight」from the consumers angle is a advertising can transform his(her) experiences or values of the product (brand) and lets he(she) to feels the ad is understand me so much and arouses affectivity.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construct the scale to measurement consumer insight, through the Modified Delphi Method, moreover, to analysis the consumer insight inside factors through Factor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all the specialists agreed that through the theories: Affectivity, Transformation, Motivation, Values, Life-style, and Self-concept to support consumer insight definition. (2) The consumer insight scale was constructed to establish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in this field for the future. (3) Facto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ain factors of consumer insight are “heartfelt wishes”, “favorable impression”, “aspirations”, “creativity”, “personality”, “motivate”. In conclusion, almost the marketing and advertising theories can help us to find the consumer insight, moreover, consumer insight is the converge point of those strategically thinking (for advertising) and what’s more it can arouses the affective, and to make persuasion easily. Moreover, the consumer insight scale of this study can check those “insight” we found whether the consumers to think it are insight too. Key words: consumer insight, scale, affectivity, transformation.
59

店內行銷對於消費者品牌轉換決策之影響 / The Influence of In-Store Marketing on Consumer Brand Switching

張世婷, Chang, Shih 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根據李郁文(2002)研究,有66%的購買決策是在店內形成,代表店內行銷活動會對消費者購買決策造成影響,進而導致品牌轉換的行為。因此,本研究將以製造商角度出發,專注探討店內行銷活動對消費者品牌轉換決策的影響。 本研究採用便利抽樣方式,抽樣對象為大台北地區在個人用品店購買臉部護膚品的20-49歲女性消費者。選擇屈臣氏及康是美,於2014年5月2日至5月18日展開問卷調查,由訪員先觀察消費者購買行為,當購物完畢後立即上前詢問其受訪意願,篩選條件為本次購買品牌與目前使用品牌不一致。經過三週訪問,總計接觸335位受訪者,回收105份有效問卷。問卷分析採用交叉分析及皮爾森卡方檢定,來瞭解兩個和兩個以上類別或等級變相之間的關係,判定變數之間是否有顯著差異。研究結果發現: 一、根據受訪者購買行為,分為非計畫購買(32%)、計畫購買品類(22%)、變更計畫品牌(37%)、購買計畫品牌(9%)。消費者有極高的比例(91%)是在店內形成購買決定,因此,店內行活動對於消費者品牌轉換決策有很大的影響。 二、店內行銷因素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前五名分別為:產品訴求符合需要(80%)、正在有折扣及促銷(76%)、試用後,覺得質地適合自己(59%)、是新品上市,所以想嘗試(36%)、店員、藥師或促銷小姐主動推薦(30%)。 三、消費者購買行為對品牌轉換決策之影響:原使用不同品牌的消費者因產品使用經驗的不同,導致其轉換理由會有所差異。品牌轉換因素的前五名是喜歡嘗試不同的產品(70%)、目前沒有促銷折扣(55%)及產品效用不如預期(50%)、產品質地不適合自己(29%)及銷售人員推薦(18%)。 四、消費者特性對品牌轉換決策之影響:年齡與收入對不同購買行為有顯著差異,而到店時間間隔則沒有顯著差別。非計畫購買者及變更購買計畫者,其年齡與收入較低;購買計畫品牌者,年齡與收入較高。
60

馬可夫轉換模型在投資策略上的應用

馬毓駿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馬可夫轉換模型是Hamilton(1989)所提出,他應用此模型的非線性特性研究美國的景氣循環。本文將此模型應用到財務領域當中,希望能從財務報表所揭露的某些訊息來掌握該公司在不同期間的報酬率變化,本文選用價值資產效果及公司規模效果,這兩各種效果對資產報酬率的解釋能力最為顯著,假使運用的得宜,模型的預測能力高,則投資者根據不同的資產特性轉換投資策略,長期間能獲得較佳的投資報酬率。同時,應用平滑過程使模型對狀態的認定更為精確,但在公司規模效果得到的成效明顯優於價值型資產效果,離群值的影響明顯對模型的推論造成嚴重的影響,最後,本文也就補救方法的可行性與否做為結論。

Page generated in 0.028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