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23
  • 117
  • 6
  • 2
  • 1
  • Tagged with
  • 126
  • 126
  • 61
  • 44
  • 31
  • 30
  • 26
  • 24
  • 22
  • 22
  • 22
  • 20
  • 20
  • 19
  • 18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51

從親子三角關係、情緒安全感探討兒童知覺父母衝突與其適應之關係

許惠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父母衝突、親子三角關係、情緒安全感與兒童適應間的關係,具體目的如下三點說明:(1)兒童在父母衝突、情緒安全感、親子三角關係與其適應之現況;(2)性別在父母衝突、情緒安全感、親子三角關係與其適應之差異情形;(3)父母衝突、情緒安全感、親子三角關係與而其適應等變項間之相關情形;(4)父母衝突、情緒安全感、親子三角關係等變項與兒童適應之間的預測關係。 本研究透問卷調查法,以便利取樣方式,抽取台北縣市共七所國小五、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共計抽取435人,得有效問卷356份,使用『個人背景變項調查』、『兒童知覺父母衝突量表』、『兒童情緒安全感量表』、『親子三角關係運作量表』與『兒童適應量表』為研究工具,並將所得之調查資料進行描述統計、積差相關分析、t檢定、典型相關分析與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分析方法,以瞭解兒童知覺父母衝突、親子三角關係、情緒安全感與兒童適應間之關係。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不同性別之兒童在知覺父母衝突之『破壞性衝突』、『建設性衝突』與『衝突內容』、親子三角關係上無顯著差異。 二、不同性別之兒童在兒童情緒安全感與兒童適應上有顯著差異。 三、父母衝突、親子三角關係、情緒安全感與兒童適應間有典型相關。 四、父母衝突親子三角關係、情緒安全感對兒童適應有顯著之預測力。 綜合各變項之間的典型相關分析與迴歸分析結果,本研究發現,父母衝突內容與兒童涉入父母衝突行為會影響其外化行為問題;兒童憂慮不安與情緒失調等情緒不安全感受會影響兒童內化問題;而兒童與父母形成代罪羔羊的親子三角關係則對兒童內、外化行為問題都有很大的影響性。 最後根據本研究發現與綜合討論提出對諮商實務工作與未來研究建議。
52

探討移民輔導政策的政策執行網絡 -以新北市新住民關懷服務為例 / Exploring the care service policy for new immigrants in New Taipei City: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network

陳品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的婚姻移民現象自1980年代興起後,政府為了減少初來台的新住民因語言、文化的不同而產生生活困難之現象,特別制定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希望能夠藉此幫助新住民盡快融入台灣社會。內政部頒布之生活適應輔導措施中,其中一項強調輔導措施應強化社區性的服務功能,因此,內政部始於各縣市成立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由各地方政府依照各縣市的狀況執行新住民相關輔導措施。 在政策執行的層面上,新北市內提供新住民關懷服務的主要有三大行動者,分別為移民署新北市服務站、新北市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與新住民家庭關懷服務站,三者間因具有資源交換與依賴的關係而將其視為一政策網絡。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與深度訪談之方式,先了解目前政策的執行現況,並闡述三大行動者之間的互動關係與各自在網絡內扮演的角色;除此之外,因採取Rhodes中觀層次的網絡概念,以組織的角度理解關懷站的承辦動機與提供服務之情況,並比較公、私部門的家庭關懷服務站提供服務的區別。 結果發現,新住民關懷服務的政策執行網絡行動者間,雖因同意政策理念而聚合,但行動者之間的互動關係並不緊密,致使成員流動性高,可能影響服務品質。就組織的層面來說,公、私部門的關懷服務站因為組織性質不同、具有不同的承辦動機,會影響執行關懷服務的態度與後續繼續辦理的意願;對非營利組織來說,政府提供的經費不足不僅影響到組織提供服務的內容,更是造成其考慮退出網絡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綜言之,新北市新住民關懷服務的政策理念雖然受到肯定,但缺乏第一線執行者意見反饋的情形。
53

「海洋自由」原則與「人類共同資產」概念之比較研究

王珮玲, WANG,PEI-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傳統國家管轄範圍以外,國家主權或主權權力所不能及之處,存在著一帶人類活動鮮 少能及之地區,如:南極洲:深海海床洋底,及外空。 過去受限于科學技術水準,人類對上述區域既無意亦無法主張或實施管轄,因而形成 該等區域法律地位不明確之國際法律真空狀態。本論文藉由討論國家管轄範圍以外之 公海海床及其資源所應適用法律制度問題,嘗試比較「海洋自由」原則與「人類共同 資源」概念之內涵與此二原則及概念對國家管轄範圍以外「區域」之適用性如何。 海洋自由原則為幾世紀以來規範海洋秩序之主要觀念,「領海」概念出現后,相對方 產生「公海」觀念,亦方有公海開放予全世界國家作非排他性利用之公海自由原則。 「人類共同資產」則為一項嶄新的國際法概念,其構想意在適用于傳統國家管轄範圍 以外之區域,并以照顧全人類福祉-特別是照顧開發中國家之利益為目的。一九八二 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所試圖建立之深海海床法律制度即為「人類共同資產」概念之具 體化,本論文爰擬以前項公約作為分析之主要依據。 隨著科技水準之提升與國際政治生態平衡之改變,開發利用深海海床礦產資源已屬必 然之趨勢,且科技因素使得對海洋之任何利用均可能造成無遠弗屆之影響,海洋法之 整體發展因而必須朝向以全人類「公益」為重要考量,自然將予「人類共同資產」概 念絕佳之發展空間,「公海自由」原則亦深受此潮流之影響而展現新貌。
54

單親家庭親子關係、性別角色與青少年生活適應

蔡松珍, CAI,SONG-Z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配偶死亡』原為最自然的婚姻解組方式,但近年來『離婚』因素已逐漸取代之,而 為主要的婚姻解組方式。離婚率如此急遽上升,一方面由於社會結構的迅速變遷,傳 統價值觀面臨瓦解,婚姻不再束縛個人的感情;一方面更因為個人主義盛行,女權意 議抬頭;因而以離婚方式解決婚捈不適應問題,成為一種普遍且益趨增加的方式。在 離婚之前通常會有一段時期的分居,或者根本是遣棄性的分居; 加上各地區天災、人 禍、傳梁疾病的頻頻發生,父母離婚╱分居與一方死亡已使得無數家庭瀕臨破碎。這 類單親家庭比例的不斷揚升,對於家庭及社會的影響自是鉅大且長久。 家庭是兒童與青少年成長與生活的重要場所,一旦家庭遭逢分裂,子女失親之痛必然 對其心理和行為產生重大衝擊。這一領域的研究在國外已頗可觀,但在國內並不多見 ;且過去研究結果仍分岐不一,各國因文化、民情的不同,研究結論更是不能任意引 用,遂促使本研究的產生: 據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有三: 1 .探討單親家庭之單親背景各因素與親子關系、性別角色、青少年生活適應的關系 2. 探討單親家庭青少年與正常家庭青少年親子關系、性別角色、生活適應的差異 3.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作為學校教師與單親父母輔導青少年的參考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樣本:抽取台北市五所國中二年級之單親家庭學生(N=118 )與正常家庭學 生(N=141 ),總共為259 人作為施測對象。
55

施惠語言(patronizing speech)在新聞訪談中的運用 - 再論記者與消息來源之互動

蘇惠君, su, Hui-C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係延伸過去記者與消息來源互動關係模式,將老人研究中的「施惠語言」概念納入,探究記者在與年長消息來源互動時是否使用「施惠語言」,其主要形式為何?運用目的為何?與此種語言形式有關的「個人變項」及「情境變項」又是為何? 本研究以四個新聞訪問個案進行分析,個案之選擇兼顧記者性別與年齡差異,並以語域分析法分析「施惠語言」形式,其後輔以深度訪談法探究記者對消息來源的外表生理特質刻板印象、對彼此互動關係及互動目標等情境認知,以進一步分析記者的個人變項及情境感知變項與「施惠語言」之關聯性。 資料分析結果顯示,「施惠語言」是新聞訪問中常見的語言形式,包括「娃娃腔式談話」、「屈就或過份私密談話」、「命令或直接談話」及「膚淺或無關痛癢談話」等四類「施惠語言」主要形式均可在新聞訪問中出現,其中又以「屈就或過份私密談話」最被普遍運用。此外,記者的個人變項與新聞訪問的情境感知變項均會影響記者的「施惠語言」運用形式,亦即記者依據情境變化不斷調整語言形式以適應消息來源,使得一段新聞訪問中可能同時出現多種「施惠語言」形式。
56

泰國勞工輸出及勞工適應問題之研究---以泰國勞工在台為例

譚華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在了解泰國勞工起朔背景歷史至發展過程與變化,之後進而進一步深入探討泰國勞工在外勞輸入國工作時工作與生活狀況與泰國勞工個人心境狀況以及有關工作與生活適應方面之問題產生等問題與狀況。關於泰國勞工工作與生活適應方面問題研究,本論文主要以在台灣工作之泰國勞工為詳細加以探討對象。 為達成上述研究目的,本文特將研究目標細分成下列四點: 一、探討學者專家發表的外籍勞工之所以為他國勞工之相關文獻及理論,提供後學者作為進一步研究的基礎。 二、探討泰國政府輸出泰國勞工之形成背景、發展之過程、現況與特色所在,主要在提供泰國之所以輸出勞工至國外之背景原因。 三、探討泰國勞工在他國(主以台灣為主)工作之工作與生活之真實狀況、心境問題等,以及所遭遇到之適應問題之形成原因與影響,俾提供泰國與台灣政府與民間單位作為管理泰國勞工和解決泰國勞工適應問題之參考。 四、探討泰國勞工在台工作與生活適應問題之解決根本,經由泰國勞工在台之實際形況的問卷調查、深度訪談以及申訴案件調查後,再取得實際證明發現泰國與台灣政府與有關民間單位之政策、方針與管理方式、解決勞工問題方式與方法等有多方面的缺失與處理瑕疵等,造成泰國勞工問題一直遲遲地無法獲得正確、公平、合理的處理方式。故將所收集到之諸多有關資料作為提供泰國與台灣政府和有關民間單位對於處理泰國勞工適應問題之因應政策與方針之建議與方針參考。
57

遠距教學系統滿意度與接受度之研究:以適應性結構化理論為基礎

廖莉芬, Li-Fen, Li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 要 系統滿意度與接受度一直是資管學者所探討的研究主題之一,過去有許多學者是從許多不同的角度來進行研究,有些學者是從使用者態度與信念的角度來探討系統接受度,有些學者是從任務/科技配合的角度來探討系統的接受度與任務績效的關係,也有些學者發現群體之間的互動以及群體與系統間的互動才是影響系統成效的重要因素。 資訊系統的人機互動一直是資管領域重要的研究議題,雖然過去已經有許多的研究在於資訊系統的人機互動上,然而對於遠距教學系統的互動卻較為缺乏。由於過去的研究很少以遠距學習的群體特性對系統運作所產生的影響進行深度探討,故本研究是以群體互動的觀點,來探討群體使用者對於系統的運用過程,以及對於系統的接受度與滿意度的研究。 本研究是以適應性結構化理論的觀點,來探討群體使用者對於遠距教學系統運用的影響。適應性結構化理論指出了群體的成果並不是直接從科技或任務而來的,而是反映到這個群體是如何運用科技與相關資源後的結果。本研究以政大以及交大的遠距教學系統為其研究標的,並以參與遠距學習的學生作為問卷發放之對象,共有398份問卷資料以為分析與驗證本研究之模型。研究結果發現,除了老師的教學技巧對於遠距教學系統運用並沒有顯示出正面的影響關係之外,本研究的其他構面如科技、老師、學生以及課程等構面的相關因素都有正面的影響關係。 關鍵字:遠距教學系統、系統滿意度、適應性結構化理論、系統運用過程 / Abstract System acceptance and satisfaction is one of important issues in MIS field. Many researchers us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o study system acceptance and satisfaction. Some researchers use user’s attitude and belief to discuss system acceptance, others use task/technology perspective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stem acceptance and task performance. Some scholars found system appropriation processes between users and technology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Man machine interaction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MIS field. Though many researches have done in information system interaction, the interaction in distance learning system still lack of study. Few researches focus on the impact of learning group’s characteristics to system appropriations. Our research use the perspective of group interaction to depicts system appropriation and system outcomes. In the research, we based on Adaptive Structuration Theory to form our research model. Adaptive Structuration Theory points out that the system outcomes does not come directly from task or technology, it reflects how group users appropriate the system. The target systems in our research are the distance learning systems in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and National Chiao-Tung University. Survey data gathered from 398 students were used to test our model. The results shows that except teacher’s teaching skill, all other dimensions include technology, learner, and course are all positively affect system appropriation. Results provided substantial support for the propositions that technology and group structure will affect system use and system satisfaction. Keywords: distance learning system, system satisfaction, adaptive structuration theory, system appropriation processes
58

國中生樂觀/悲觀傾向、課業壓力評估、課業壓力因應方式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丁明潔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樂觀/悲觀傾向、課業壓力評估、課業壓力因應方式與學校生活適應間之關係,以及個人背景變項在這幾個變項間之差異情形,最後並藉由結構方程模式的建立,試圖找出各變項間之相互影響關係。 為達成本研究之目的,首先蒐集相關文獻,加以研覽與分析,據之作為本研究架構的理論基礎。在實徵研究方面,以桃園縣公立國中一至三年級1224名男女學生為受試者,以修訂之「樂觀/悲觀量表」、「壓力評估量表」、「學校生活適應量表」及自編之「課業壓力因應量表」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因素分析、信度分析、描述統計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SEM結構方程模式等統計方法加以處理。依分析結果發現:一、國中生之樂觀傾向偏低,悲觀傾向偏高;二、國中生之初級評估結果高而次級評估結果普通;三、國中生最常採取的課業壓力因應方式為「積極情緒焦點因應」,其次為「消極情緒焦點因應」、「積極問題焦點因應」,而最少使用的是「消極問題焦點因應」;四、國中生之學校生活適應情形普通,而在各向度的適應上,以同儕關係適應最佳,學習適應最差;五、國中生之性別在壓力評估、各種壓力因應方式、及多數學校生活適應(學習、同儕關係、師生關係及整體)有顯著差異存在;六、國中生之年級在樂觀/悲觀傾向、次級評估、多數因應方式(積極問題、消極問題、積極情緒)及多數學校生活適應(學習、師生關係、心理適應及整體)有顯著差異存在;七、在各變項間之影響關係上,根據研究者所建構之因果路徑模式圖得知,國中生之樂觀傾向與積極壓力因應方式會導致較佳的學校生活適應情形;國中生之悲觀傾向會透過消極壓力因應方式導致較差的學校生活適應情形;國中生之次級評估結果及樂觀傾向可以預測積極壓力因應方式的使用情形;國中生之次級評估結果及悲觀傾向可以預測消極壓力因應方式的使用情形;若進一步進行影響強弱之分析,則會發現悲觀對學校生活適應不具有預測力存在,而樂觀則對學校生活適應具有高度預測力;積極因應方式對學校生活適應的預測力大於消極因應方式;次級評估對選擇使用積極因應方式的預測力大於樂觀;但次級評估對選擇使用消極因應方式之預測力則小於悲觀。 /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ptimism/pessimism tendency, academic appraisal ways, academic coping ways, and school-life adjustment;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gender and grade differences in these four variables; at last, to find out the influence relation between these variables by establishing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he subjects of this research are 1224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o-Yuan. The measures used in this research include: OPI, appraisal scale, academic coping scale, and school-life adjustment scale. And, the statistic methods used in this research include: factor analysis, item analysis, descriptive analysi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SEM etc.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 1.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have median-low optimism tendency, median-high pessimism tendency, high primary appraisal, and median secondary appraisal. 2.The frequency of each coping way that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use most is “positive emotional-focused coping”, then “negative emotional-focused coping”, “positive problem-focused coping”, and “negative problem-focused coping”. 3.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have median school-life adjustment, and in all parts of school-life adjustment,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have the greatest adjustment in “peer-relation” and the worst adjustment in “learning adjustment”. 4.“Age” and “gender”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ost of the variables. 5.High optimism tendency and positive coping strategy can affect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greater school-life adjustment, and pessimism tendency can only affect their school-life adjustment through negative coping ways; secondary appraisal and optimism tendency can be used to predict positive coping ways; secondary appraisal and pessimism tendency can be used to predict negative coping ways. 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positive coping ways have greater affection on school-life adjustment than negative coping ways; secondary appraisal has greater affection on positive coping ways than optimism and lower affection on negative coping ways than pessimism.
59

越南籍跨國婚姻女性配偶在台媒體使用行為與文化適應研究 / A Study on the Behavior of Media-using and Cultural Adaption toward Interracial Marriage among Vietnamese Women in Taiwan

柳紹鈞, Liu, Shao-C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透過質化研究深度訪談法,描繪越南籍女性配偶在台生活使用媒體行為與對本地文化適應情況。訪談結果歸納整理出以下若干:第一、受訪者使用媒體的時間與平日所持家務的繁重程度及與夫家的態度有關。第二、受訪者夫家對其媒體使用並未加以過份干涉。第三、受訪者使用屬於母國媒體產品主要為舒緩思鄉情緒,消除對環境的不確定疑慮。第四、受訪者期望台灣媒體對母國之報導多採正面態度。 / The study mainly described the behavior of mass-media-using and cultural adaption among Vietnamese women living in Taiwan through interracial marriage. In-depth interview was conducted in this study. The findings of research were showed as follows: 1.There are relationship among mass-media-using time and daily household tasks and the allowing from husband’s family toward the interviewers. 2.It was not overly to interfere with interviewers using mass media by husband’s family. 3.The interviewers used mass-media products at husband’s family to ease homesickness and reduce uncertainty on environment about their living. 4.The interviewers wish that Taiwan’s media reported positive things about Vietnam as could as possible.
60

從日本到台灣-新北投溫泉的在地化

陳佳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新北投地區擁有溫泉,平埔族已知道溫泉的存在,明清時期的史料文獻中,已有平埔族與漢人交易硫磺的紀錄,但除了開採硫磺之用,溫泉被視為是「毒水」,直到日本殖民台灣,發現新北投豐富的溫泉資源,開始對北投的溫泉進行改造建設,才促進北投溫泉文化的發展。  新北投溫泉的文化景觀,是日本人將日本溫泉鄉的溫泉旅館等特色,引入新北投產生的變化;加上戰爭需要,溫泉被運用於包括療養傷兵及慰安軍人等,影響新北投當地人接納溫泉醫療及保養的功能。   日本人將溫泉廣泛使用於保養、醫療及慰安功能,與當初漢人及平埔族將溫泉視為毒水的觀念,產生極大的差別,一種「從無到有」、「從害怕到接受」、「毒水變益水」的觀念變化,形成極端卻特殊的文化變遷及涵化現象。   國民政府來台,日本於戰時使用溫泉進行慰安,卻被台籍人士吸收發揚光大,新北投溫泉、供男性浴客們「鴛鴦戲水」的侍應生與旅社間結下不解之緣,形成無法各自獨立存在的整體,並發展出有那卡西、限時專送等在地化溫泉文化的產物,渲染新北投的溫泉味,來台美軍趨之若鶩,日本人更回流享受。   民國68年廢娼,從溫泉旅館的數目變化即可強烈感受到新北投漸為蕭條,民國83年後,北投溫泉文化在鄉土文史研究與社區互動的密切結合下,藉由北投溫泉博物館重建等,為北投區重新打造發展的新方向,加上周休二日制度及《溫泉法》的推行,政府主導及民間爭取下,新北投再現榮景。   本論文旨在研究日本殖民台灣後引入的泡湯文化,對新北投區溫泉文化的在地化影響,透過筆者自身的文獻研究與田野觀察,對新北投溫泉文化的在地化過程,作民族學的解讀,作為日後進一步相關研究的基礎。

Page generated in 0.019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