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99
  • 470
  • 29
  • 27
  • 5
  • 2
  • 1
  • Tagged with
  • 535
  • 535
  • 175
  • 140
  • 134
  • 111
  • 106
  • 105
  • 100
  • 82
  • 80
  • 80
  • 79
  • 78
  • 77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81

台灣農貸之分析

李育志, Li, Yu-Z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首章緒論,扼要說明研究之目的與方法,並詳述農貸之意義,特性與原則,在基本上,可以了解農貸的目的,功能與特性: 在理論上,得以確知農貸方式應遵循的原則。 第二章就目前台灣農業經濟情勢予以探討,並分析農家經濟能力。從分析中可以發現,台灣農家所得低,淨利少,尤其對於資金的需要,極為迫切。在負債方面,農家借款情況日趨普遍,借款金額亦逐漸增加,農民除了生產費用需借款外心生活費及清償舊債亦需告貸,從而推知,農家資金是非常缺乏的。在償債能力方面,本省農家的償債能力,無論長期或短期的都很小,尤其在耕地一公頃以下的小農,其債務負擔能力更為薄弱。目前台灣農家以小農為多,問題嚴重,自不待言。 第三章簡介農貸機構與其業務概況,主要在於分析本省農貸機構資金的供給,經營及其業務概況。台灣農貸機構可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為農業金融機構,第二類為政府機關及公營事業機構,第三類為其他金融機構。五十九年七月中央正式成立「農業金融策劃委員會」,統籌策劃全國農業金融事宜。是年年底,全體農貨機構貨款餘額為一七○億元,其中第一類機構貨款餘額佔七九。五七% ,第二類佔一六。七一% 。第三類佔三.七一% 。農貨機構貨款資金以吸收存款為主,資金籌措不易,中長期資金尤感缺乏,再以農貨成本偏高,農貨機構經營較為困難,這些問題必須設法解決,則農貨業務始能順利推展。 第四章分析本省農貨方式,對貨款之程序、用途、利率、限限、擔保又償還方式、借款人違約之處置等問題逐一的探討。貨款乃屬契約行為,在法律上有必須遵循之規定,本省的農貸方式,尚稱簡便,惟農貨利率,極須降低,貨款期限與擔保方式,有待放寬,期能符合農民的經濟負擔能力。 第五章論農業現代化與農貨政策,旨在闡釋農業發展與農貨在政日本政府的「制度金融」,農業近代化資金制度及新資金制度等,在農業金融發展史上。大放異彩,實值得吾人效法者。再者農貸欲促使農業生產增加,及解決農家資金的問題。則農貸制度必須與產銷制度密切的配合。並建立農場經營計劃貸款制度,徹底實施輔導農貸、預算貸款及根抵押等方法。 第六章對於農貸制度提出若干的建議,這些建議乃針對分析的結果,提出最主要的意見。農貸應做通盤性的計劃貸放,故與其有關的問題,必須一併考慮。如建立有系統的農貸組織與制度,設立固定性農貸基金,發行債券、廣籌財源,再輔以農貸服務。使成為適合農民需要之農貸制度。 第七章結論: 說明農業發展的問題,極為複雜,農業金融是不可忽視的一環,政府應負起策劃之責,並作大量的投資或貼補利息。農貸機構應善盡扶助農業生產之使命,以求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
82

金融機構地理擴張與財務績效指標之實證研究

吳建輝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大型金融機構在四個大內金融中心建立的據點來分析金融中心之間彼此互相交流的程度,以及金融中心的銀行家數來衡量金融中心對各家大型金融機構的吸引力,並試圖運用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與財務績效指標找出對大型金融機構到海外建立據點的決定因素。 首先,針對金融機構的地理擴張進行研究,整理全球銀行的產業特性、業務、組織型態與其在海外建立據點的動機之相關文獻。其次並研究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的成因與衡量金融中心的相關條件,並選擇亞洲、美洲、歐洲等地的區域金融中心作分析,並依所得高低分為已開發國家城市、開發中國家城市及新興市場,結果發現據點個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尤其是歐美系的銀行對於亞洲新興市場的據點增加最為快速。 最後本研究以世界排名前三百大之銀行分為美洲、歐洲、日本與亞洲大洋洲等四大區域,並以其財務資料對各區域金融中心的據點數進行簡單迴歸;從資料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日本地區銀行的績效最差,但對於亞洲開發中國家的金融中心投資最為積極,較偏好勞力成本低廉的地區進行投資;歐洲地區銀行資產規模龐大,較重視據點對股東權益的保障與獲利性,國內存放款愈少,將增加往海外設立據點的動機;美洲銀行的績效指標最佳,獲利對據點的設立有顯著的吸引力,能降低成本,增加收益;亞洲與大洋洲其他地區銀行較重視對已開發國家金融中心的投資,在這些地區較能增加獲利,減少產生備抵呆帳的風險。但最能解釋大型金融機構的因素,為資產的大小,資產排名在前一百名者,對於進行地理擴張的策略佈局最明顯,尤其是上海和倫敦。引力模型對金融業的對外投資獲得良好的結果,能清楚地解釋金融機構在金融中心設立據點的個體財務因素為何。
83

台灣金融改革的政治經濟分析 /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Financial Reform in Taiwan

薛健吾, Hsieh, Chien W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的金融體制從戰後國民政府接收建立之後,隨著政治與經濟的發展而開始逐漸自由化。雖然經過80年代末期的第一波金融自由化,一直到2000年政黨輪替後民進黨政府的第二波自由化與兩次金改,但事實上過去由政府完全抓牢的金融體系一直未改變政府影響力持續介入的現狀。國民黨的改革與民進黨的金融改革,都是在金融體制在面對因為經濟發展與政治變遷的結果所產生的新問題極需改善的壓力之下,政府一邊改革、一邊換一種新的方式去想辦法抓住金融利益的結果而已。金融改革在表面上是為了要解決所浮現的金融問題,但實際上卻是政府換個掌控方式去攫取金融利益的表現,而民進黨政府一連串金融改革所引發的爭議也是由於民進黨政府太過於想要藉改革之名來接收過去國民黨所享有的金融利益而引發。雖然經濟發展確實帶給金融體系必須配合經濟環境演進的改革壓力,但是政治上的鬆動對金融資源的引用才是決定金融改革方向的關鍵因素。國民黨的金融改革與民進黨的金融改革,都是在金融體制因為經濟發展的局勢不得不進一步改革的壓力下,政府一邊改革、一邊換一種新的方式去想辦法抓住金融利益的結果而已。金融改革在表面上是順應經濟發展與金融問題之所需的結果,但實際上卻是政府換個掌控方式去攫取金融利益的表現。 在本研究的發現與結果中,我們可以預見到,將來的金融改革不論執政黨是國民黨或是民進黨,改革的政策不論是偏向效率或是偏向公平,只要政府依然在金融改革的幕後扮演著掌握全局的角色,那麼台灣的金改永遠都將是持續引發爭議與弊端的。在這樣一個正式監督機制缺乏的情形下,唯有仰賴台灣的「民主政治」能夠進步成熟、茁壯發展,來對政府的改革作為提供強力的監督,讓政府在做出對的事情之後能夠得到肯定、做出錯的事情之後能夠得到懲罰,才是將未來台灣金改弊端減至最低的一個可行的方向。
84

我國問題金融機構退場處理規範相關法律問題研究 / A Study of the legal issues of exit of faill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aiwan

施仁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回顧我國對於問題金融機構之處理經驗,自一九八○年代之第十信用合作社及多家信託投資公司倒閉事件、一九九○年代信用合作社及中小型銀行倒閉、二○○○年代起由金融重建基金介入處理四十八家經營不善金融機構,及至近日主管機關對台東企銀、花蓮企銀、中華銀行、中聯信託、亞洲信託及寶華銀行所進行之接管及標售,已累積豐富的實務處理經驗,而法制架構亦因經驗的累積而逐步建立。惟在歷次問題金融機構之處理過程中,法制上似仍存有若干不明確、有爭議或有待解決之問題,且行政院金融重建基金已經退場,未來有發生金融機構經營不善情形,將回歸存款保險條例及銀行法清理程序處理。則我國目前實務運作模式是否合理,相關法令制度是否已臻完備,均有加以探討之必要。 為使經營不善之金融機構平和順利退出市場,以消弭金融風暴於無形,政府除陸續修正銀行法增訂問題金融機構之處理規定外,並於九十年七月公布施行行政院金融重建基金設置及管理條例,及於九十四年六月修正通過本條例,以擴大基金財源,提高基金運作效能。此外,為強化中央存款保險公司風險控管機制及履行保險責任能力,以加速處理問題金融機構,已於九十六年一月公布施行存款保險條例修正案。同時,為使主管機關於金融機構財務、業務惡化時,得以及早介入干預,並建立以資本適足率為指標之財務標準,主管機關已著手修正銀行法建置立即糾正措施。因此我國對於問題金融機構之相關退場處理機制已漸次完備,惟其中仍涉及相關法律上疑義有深入探討之必要。 本論文以我國目前處理問題金融機構退場之主要法律規範,即銀行法、行政院金融重建基金設置及管理條例、及存款保險條例之退場處理規範為基礎,先從制度面說明各項制度之運作方式及處理流程,再進一步分析其中所涉及之相關法律面之疑義,及實務運作所引發之問題。以近距離之觀察結果,對目前法制上及實務運作上之盲點加以檢討剖析,以供日後修法及制度設計之參考。
85

金融危機迴歸模型之建構:論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的衝擊 / Constructing the Regression Model of the Financial Crises : The Impact of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in U.S.

盧孟吟, Lu,Meng Y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過去三、四十年來世界各地發生金融危機的頻率較從前高出許多,探究原因後可以發現,與各國陸續開放金融自由化以及國際金融市場快速成長有極大的關係。除此之外,在各國中,金融危機的發生通常具備一些共同特徵,諸如危機發生時會導致資金外流、匯率大幅貶值、股市重挫、產出減少、進出口減少…等影響。因此,面對這一波次級房貸風暴,本研究也即將檢視美國在總體經濟數據上各方面的表現,希望能利用1970年以來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歷年來所發生的貨幣、銀行危機下所代表的各種總體經濟數據,經過轉化整理後,透過Logistic迴歸模型建立一個迴歸方程式,以了解金融危機的發生與實質匯率、進出口…等其他解釋變數之間的關聯,並利用此模型探測現階段次級房貸風暴對美國可能引發金融危機的機率值,以探討其合理性。 / We find that the frequencies of the financial crises are higher for the past forty years in the world. It is due to the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which grow rapidly. Besides, financial crises usually company with som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capital outflow, the depreciation of the foreign exchange, the shock of the stock market, the decreasing of the production and so on. Therefor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is financial crisis of the subprime mortgage, this thesis surveys the economic data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from 1970s and figures out the performances of these countries under balance-of -payments crises or banking crisis. We use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and transform the data to construct a regression model. Afte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laining variables, we use this model to predict the probability of possible financial crisis in U.S. under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and then discuss the rationality of those predicted values.
86

中小企業台商融資管道與台灣銀行業者關係

黃建銘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透過文獻研究法,利用文獻、理論、法令及實務見解,進行對中國、越南及台灣間的總體經濟、銀行及中小企業之台商比較分析後瞭解。中小企業是台灣經濟發展中之重大關键要素。然受國際品牌廠商要求、或因生產成本提高,不再具有國際比較利益、或為就近需求市場、或因衛星生產體系的遷移而外移。 企業經營五要素─產、銷、人、發、財等五項中,資金是企業經營重大原素,一如血液之於人體般的不可或缺;研究顯示,中小企業經營多以家族型態經營,會計制度偏向規避稅賦,財務依賴少數股東。當其向銀行舉借資金時,則受限1.經營規模不大2.擔保不足、欠缺被認可之保證人3.資訊不透明(會計制度不健全,報表為節稅而粉飾)等因素;銀行在評估授信案件,本質上必須把資產安全列為第一優先考量。近年來,受國際金融監理規範日趨嚴格、國內監管法令、及銀行內部風控要求影響,銀行經營授信業務成本是日益增高。台灣銀行業朝大型、金控化發展、業務轉向是趨勢。原照顧中小企業為主的中小企業銀行,也紛紛改制成商業銀行,使中小企業授信管道更形縮減。銀行有其金融中介角色的使命,但中小企業者經營管理上必須透明,否則在金融環境巨幅變遷下,未來企業向銀行舉借資金,勢必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87

普欽重新定位俄羅斯民營化政策之研究,2000-2007 / A Study on the Reoriention of Russia’s privatization under Putin, 2000-2007

侯明蓉, Hou, Ming-J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採取改革-反改革循環研究途徑與克里姆林政治研究途徑,闡釋俄羅斯總統普欽重新定位民營化政策的驅動因素。 2000年,普欽當選總統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霹靂手段,徹底解構金融工業集團,並將業已民營化的大型企業,特別是能源企業,收歸國有;同時,以漸進的方式,逐步推動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民營化。 本論文認為,普欽重新定位俄羅斯民營化走向的主要目的在於,解構葉里欽勢力集團、拓展國際戰略空間、以及創造經濟改革條件;而這三項努力的終極目標,則在於掃除異己、改善經濟、攏絡民心、提升大國地位、從而鞏固個人政治權位。 / Applying reforms/counter-reforms cycle approach and kremlinological politics approach,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aimed at exploring driving forces behind Russian president Putin’s efforts to reorient Russia’s privatization policy line. Immediately after his inauguration in 2000,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Vladimirovich Putin, took quick and decisive steps to thoroughly undermine the financial industrial groups and renationalize those privatized big enterprises, especially, energy enterprises. At the same time, step by step, he pushed forward a new privatization policy line, concentrate o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is author argues in this study that main driving forces behind Putin’s efforts to reorient Russia’s privatization policy line are identified as attempts to undermine the pro-Yel’tsin group, to develop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maneuvering room, and, to creat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economic reforms. This author contends that the ultimate aim of these efforts is to wipe out political rivals, to improve economic life in order to win support from the populace, to promote Russia’s status as a great power, and, eventually, to consolidate Putin’s personal power. Key wods: Putin, Yel’tsin, Russia’s privatization, financial oligarchs, FIG.
88

國際金融干擾與匯率制度崩潰

曾瑞乾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89

論保險業與其他金融行業組織上結合之監理 / A study on the conglomerating among the insurance companies and other financial businesses

張冠群, Chang, Kuan-C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乃鑑於金融服務業跨業經營係大勢所趨,且以組織上結合之方式達跨業經營之目的廣為金融行業所採而撰著。金融行業,含銀行、保險與證券業,藉組織上結合方式建立金融集團,縱於消費者及規模經濟與範圍經濟之達成皆屬有益,惟亦衍生諸多個別行業未見或未臻嚴重之監理問題。而睽諸國內關斯等問題論述之文獻,乃如汗牛充棟,緣此,筆者乃不耑拙陋,自組織結合之基本內涵為始,並覓得金融行業組織結合之監理問題及監理之基礎。其後,以演繹法就各該衍生之監理問題,如集團資本適足性、風險集中、風險蔓延、利益輸送、利益衝突、集團內交易與暴險及其他問題如競爭法上問題之內涵、可能影響及其可行之監理之道一一鋪陳,試於國際組織之報告及外國立法例之比較辨正過程中,為吾國金融行業組織上結合監理制度之建構,覓一足茲參酌之思索方向。茲就本文之結構與各章之要旨,摘述如后: 第一章:就本文應金融服務業整合之潮流與吾國相關監理法制之不備而亟待調整之需而為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為述,並陳明本文之研究方法及研究範圍之限制。 第二章:就組織上結合之內涵、要件、型態及達組織上結合之方法兼參吾國及外國立法例為論述,並就金融行業組織上結合於消費者及金融集團自身之實益為敘明。 第三章:就金融行業監理之理論基礎為論述,並就各金融行業及金融集團組織上結合之監理目標為闡明。最末,藉金融行業組織上結合衍生之監裡問題之提出,確認金融行業組織上結合之監理必要性。 第四章:本章以下乃以問題導向為經,結合前後之時間分野為緯,試就金融行業組織上結合監理所生之諸問題為釐清。其間,主以「金融集團聯合論壇」、「三方監理關組織」、「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之相關研究報告及歐體與美國之相關指令與立法為並陳比較,復以比較研究之結果檢視吾國法至之現狀並就其尚具進步空間處,略抒拙見。凡此,均以賦吾國金融集團監理法制一較清晰完整之體系與輪廓為終局目的。本章首論金融行業結合前之監理。 第五章:就金融行業組織上結合後之資本適足性監理及相關問題為論述。 第六章:就金融行業組織上結合後之風險監理及相關問題為論述。 第七章:就金融行業組織上結合後之行為妥當性與組織及業務監理之相關問題為論述。 第八章:鑑於現行政府組織架構,仍依法定之金融行業區隔而設監理官之階段,於監理機關組織調整完成前,監理官間合作與資訊交換機制之建立乃成功、有效對金融集團為整體監理之捷徑。緣此,本章乃參酌相關國際組織之研究報告,試就金融監理官間合作機制之架構為一介紹。另,因跨國性金融集團之勃興,跨國金融監理官關跨國金融集團監理之協力亦不可免,故本章亦納之於論述之列。又,本監理之需求,金融監理官組織似應朝一元化方向調整,本章亦就此為原則性之略述。 第九章:本章綜合上開八章之論述,就吾國現行關金融行業組織結合監理度之應興應革事項為提出,其中內容,皆係作者之拙見。
90

外匯期貨暨選擇權之研究─金融商品開放與金融規範析論

黃志松, HUANG, Chih-s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分七章二十七節。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撰寫本論文之動機和目的、研究方法、範圍暨限制以及論文架構。 第二章為金融創新之本質與金融商品開放之理由。介紹金融創新的定義、種類、源起及發展,並探討外匯期貨暨選擇權在金融創新中之歸類、定位,以及金融商品應開放之理由。 第三章為我國現行的外匯管理制度及避險工具。首先說明我國目前外匯管理制度的特色,其次就外匯風險之類型加以分類,並介紹我國現有之主要匯率避險工具-遠期外匯暨其它匯率避險工具,最後則針對我國遠期外匯市場交易清淡之原因進行探討。 第四章為外匯期貨契約。除了介紹外匯期貨契約的起源、經濟功能及法律概念與規範意義外,並對保證金之制度及法律性質加以說明。另外,則對美、日、新加坡之外匯期貨交易制度進行比較,並特別介紹互相結轉沖銷系統(MOS)及全球交易系統 (Globex)。最後,則針對外匯期貨交易中之避險及投機操作,逐一舉例說明分析。 第五章為外匯選擇權契約。本章首先介紹外匯選擇權之起源、定義及種類;接著說明其法律性質、規範意義與實務操作,並綜合比較遠期外匯、外匯期貨暨選擇權;最後則對我國國外期貨交易法加以評釋。 第六章為金融規範分析-Laffer Curve 於政府修法時之應用。本章為法律之經濟分析,筆者嘗試將成本效益分析、博弈理論(Game Theory)及諮商(Negotiation)策略應用到政府之立法上面。探討法令規範之最適規模及其與時間函數之關係,並檢討「立法從嚴、執法從寬」暨「惡法亦法」之不當。 第七章為結論與建議。本章以摘要方式將前述章節內容做一總結,並對正草擬中之國內期貨交易法提出筆者淺見,俾供參考。 / GATT is the most important organization which governedrld trade since it was founded in 1948. since China15th trader in the world,so it certainly cannotutside of GATT.China's special case has given rise to certain legalonomic problems,which have made its participation intill remain unsolved.legal issues come from China's request for "resumptioninal membership".This request will cause difficult whens to som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under GATT such asion ticket,grandfather clause and non-application clause.ms GATT will "acknowledge" China's orginal seat,butneeds to negotiate is terms and obligations as a newant.economic problems are caused by China's non-marketic system and its claim for developing country status.hough China has carried out many reforms on economicure,major GATT contracting parties still think China'sy and trade regime are not liberlized enough to fit GATT.ina's great potential export power makes other countriesant to give China special treatment which other developingies enjoy.to China's reform of its trade system,China only has toake tariff concession without undertaking other importments which some East European countries have made. Chinareally like to avoid discriminatory quantity restriction special safeguard clauses,but other contracting partiest likely to permit this.use of changes in international circumstances, theation of China's participation has made no progress during991.After 1992,the negotiation begin to accelerate,butcan' t reach a certain conclusion.

Page generated in 0.038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