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時尚雜誌中的性別角色區隔---男性雜誌與女性雜誌之比較白育珮, Pai, Yu-P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以性別作為主要分眾依據的時尚雜誌中,男性與女性時尚雜誌對於不同性別的人物報導呈現方式有何差異?本研究引用角色理論、刻板印象概念相關之論述,對時尚雜誌中的封面,以及人物報導文章中的標題、圖片與文字描述等作量化式的內容分析,以探究時尚雜誌中性別角色描繪的區隔方式。
結果顯示男性雜誌中的男性人物通常被賦予嚴謹、理性印象,並且透過與女性化關聯意涵的隔離,刻畫一具「絕對的男子氣概」角色形象;男性雜誌中的女性角色則以表面化、簡單化、帶性意涵的方式呈現,職業角色極微,以符合刻板化典範的策略呈現之。
女性雜誌中的男性性別角色呈現,能允許部分非慣俗刻板印象,但僅限於外顯行為,大部分內容仍為刻板印象的複製;女性雜誌中的女性角色則相對能夠包容最多非刻板印象的角色呈現,內在部分刻畫具嚴謹性,職業形象鮮明,然外在描述則仍著重服裝、外貌身材部分,強調女性氣質,兩造形象的結合實為回應時尚雜誌商業訴求下的女性角色呈現模式。
研究建議後續相關的研究方向應可納入雜誌編輯的意見,以利更加明確的瞭解時尚雜誌行文編輯中運用以描繪性別角色之策略;另外,對閱聽人解讀效果的研究也利綜覽整個時尚雜誌性別角色呈現的傳播過程及其影響。 / To realize the differences of sex roles displayed between men's and women's fashion magazine,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headlines, pictures and contents in the interview articles of famous persons in both men's and women's magazines by quant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Based on the role theory, concepts of stereotype, and theories of communication, the study investigated how fashion magazines try to make distinction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character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4 conclusions. 1) In men's magazines, male character is often described as serious and rational. Besides, by segregating from any feminine inference, men's magazines portray male character as "absolute masculinity". 2) In men's magazines, female character is simplified, and implied with sexual meaning. Moreover, female's occupational role is rarely mentioned, which is a strategy following stereotyped paradigm.
3) In women's magazines, male character is allowed to show part of unaccustomed image, but only limited to outward behaviors. Most contents still reproduce stereotyped sex roles. 4) Compared with men's magazines, women's magazines tend to grant the female character most non-stereotyped images in their displays. Internally, the female character is often described as staid and professional, while the external focus still centers on dressing, appearances and body shape. In effect, combining these two dimensions above is the strategy adopted by women's fashion magazines in order to fulfill commercial requests.
This study also points out some potential issues for following researches. For example, the opinions of magazine editors could be involved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ex-role displaying strategies. Moreover, 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audience's interpretation also helps to overview the whole communicating process of sex-role concepts between readers and fashion magazines, and its upcoming influence.
|
12 |
我國社會企業協助街友就業問題之因應--以The Big Issue為例劉慧貞, Liu, Hui 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貧富差距日益惡化所造成的貧窮及失業問題,對各國政府而言都是嚴峻且艱難的挑戰,街友問題更是存在於各國的普遍現象,街友的成因複雜,解決其貧窮問題,才是癥結所在。而近年來在台灣蔚為風潮的「社會企業」概念即是以尋求創新的商業模式,整合社會資源以協助解決社會問題。而大誌雜誌作為一個社會企業,正是以商業模式,提供街友一份穩定販售雜誌的工作機會,協助解決其失業所造成的社會問題。
本研究運用質性研究,並藉由文獻回顧及深度訪談方式,希望透過受訪者訪談問題回饋探討大誌雜誌營運模式,瞭解大誌雜誌對協助街友就業問題之成效及對街友產生之影響,並進一步瞭解大誌雜誌作為已經在台灣營運六年的社會企業,是否發揮如當時設立時所預期的目標,逐步協助街友自立,解決街友就業問題。
研究發現,大誌雜誌除協助街友就業外,在營運上仍為一個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司,然近幾年因雜誌銷量無法有效成長,而影響公司營收及後續販售員召募,這與雜誌社未能適時調整目標讀者群及加強行銷策略不無關連,而受限資金及人力,雙週刊及成立基金會目標暫無具體進展。此外,大誌雜誌目前只解決街友就業問題,部分販售員若無政府補助,販售所得仍不足以租屋。但其正向影響為:販售員多將販售雜誌視為長久工作,有助街友重拾信心及回歸正常生活;販售雜誌工作亦有助年長及身體狀況不佳之街友就業。
|
13 |
報禁解除後,我國大眾傳播媒介公信力比較--以報報紙、電視、政論雜誌政治新聞為研究對象張明賢, ZHANG, MING-X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民國七十六年七月國內報禁解除後,報業市場頓時進入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然而傳
播媒介的公信力是否因而提升,卻有待進一步檢證。
本文擬從關聽人(AUDIENCE)角度,以爭議較多的政治新聞為研究對象,採問卷調查
,探討報紙、電視、政論雜誌的公信力高低,並進行相互之間的比較研究,以及可能
影響個人對媒介公信力評價的因素。
研究共分二部份。
第一部份整理國外歷年來媒介公信力研究,並參考國內相關論文,編製一份公信力量
表。經初試(PRETEST) 後,信度與效度均達顯著水準。
第二部份為主要研究內容。基於研究興趣,並考慮研究限制,本研究以全國大學教師
為調查樣本。經等距抽樣後,一共寄出二千五百份問卷。回收之後,再進行電腦統計
分析。
調查結果除分別統計出受試者對報紙、電視及政論雜誌報導政治新聞的公信力評分外
,也進行不同媒介之間的公信力比較分析。同時,並將受試者接觸傳播媒介的頻率(
傳播行為)、及性別、年齡、籍貫、專長、職位、黨籍等個人變項,與各媒介公信力
,進行統計上的交叉分析,藉以探討可能影響公信力評價的變數。
|
14 |
美麗化身---流行時尚雜誌讀者對美的接收與詮釋徐孟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媒體環境充斥著為女性量身打造的專屬文本,電視有專門的美妝節目,網路有專屬的女性網站,而平面媒體的女性時尚雜誌更是種類繁雜數量龐大,根據過往研究,女性讀者往往視女性雜誌為意見領袖,或像個朋友甚至專家,給予女性讀者日常生活的許多建議,無論是在感情、工作、性或是服裝打扮等領域。流行時尚雜誌一方面除了形塑其自我認同,另一方面也藉由廣告和雜誌內容推銷某些符合這些認同的商品,使女性期待使用這些商品或接收其中的訊息打造自我風格。
本研究以接收分析作為研究理論,深度訪談法作為研究方法,尋找具有代表性的女性流行時尚雜誌讀者作為研究對象,瞭解他們與流行時尚雜誌文本的互動,在閱讀、接收、詮釋與生活實踐中,如何受到流行時尚雜誌文本的影響,對美的認知又有何關連。
|
15 |
媒體建構的中產階級形象之研究:以《天下》雜誌為例(1981-1994) / The Image of The Middle Classes Constructed by the Media王菲菲, Wang, Fei F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研究起點在於觀察到八○年代二現象之相近發生。其一,台灣學界漸興對中產階級之討論;其二,台灣雜誌工業較以往殊異發展。西方理論中對中產階級定義及其諸多問題莫衷一是,本文以如下方式討論階級:由生產關係的二元位置,至Wright加入三項資財,再至Bourdieu在實踐的經濟將社會空間中類似或接近位置的行動者視為相同階級的行為;相對地,中產階級的定義從據生產方式中的矛盾位置,而在多維度空間下場域、習癖、資本之不同位於不同位置。以此而觀八○年代雜誌工業之發展則具意義。此時已非教育之普及使印刷媒體有突破性的發展,而是特定消費型態及社會趨勢使印刷媒體受益,如八○年代財經、政論、女性雜誌的興起,九○年代國際中文版雜誌紛紛搶灘。其中,作者選定1981年創刊之《天下》雜誌為研究對象,其正為中產階級文化善意彰顯之例。在台灣,《天下》在象徵意義上常被標舉如社會良知,此卻易使人忽略其作為一份商品的存在;但《天下》不只是商品而已。在資本主義商業機制中,必須維持並擴充其自身的再生產;促使讀者消費《天下》,藉由對讀者的召喚以獲回應,對象為:以專技知識換取生產位置的中產階級為主,在其自薦廣告中,以時間壓力升遷壓力頻頻催促、完全繫於文化資本之有無,而《天下》正提供八○年代的管理與經濟學知識,對於企圖將文化資本轉化為組織科層升遷或經濟資本者,《天下》即為所需;就此而言,《天下》所傳散的正是生產力再生產的知識。
|
16 |
雜誌讀者之背景因素、生活型態、自我監控與雜誌閱讀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大臺北地區為例羅添耀, Luo, Tian-Y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行銷方式日益趨向目標行銷之際,市場區隔已成為企業應完成之基本動作。未減少過去以背景因素作為區隔變數所發現的缺失,生活型態與自我監控已隱隱然有取而代之的姿態,成為有效區隔市場之變項。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雜誌讀者的生活型態與自我監控,與其閱讀雜誌之習慣、行為、動機以及對改進廣告所抱持態度等等之間的關係,同時與十年前粘榮發的類似研究作一對照。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有效樣本計478份。
經過分析討論後,本研究所獲結論大致如下:
一、本研究樣本之生活型態共分15個因素,自我監控可分成兩個因素,閱讀動機則分為四個因素。
二、生活型態與閱讀動機有顯著相關,與部份閱讀習慣與閱讀行為有顯著差異。
三、自我監控與閱讀動機及廣告改進態度有顯著相關,與部份閱讀習慣與閱讀行為有顯著差異。
四、雜誌讀者依其生活型態及閱讀行為,可分為「中庸傳統」、「活立十足」與「年輕自主」三群,各群之閱讀習慣、動機與背景因素各有特色。
五、與粘榮發研究相比較,本研究樣本之生活型態、閱讀動機較為分歧。
|
17 |
黨外運動時期的文化論述-以黨外雜誌為中心的探討(1975-1986) / The Cultural Discourses of Tang-wai Movement(1975-1986)-The Research Centers on Tang-Wai Magazine林威君, Lin, Wei-C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70年代,成長於戰後台灣的新一代年輕知識分子,為了扭轉台灣所面臨的困境,開始積極批判時政,要求政府進行各項改革。並以參與選舉的實際行動,以及辦雜誌的形式,來表達他們對台灣前途的熱切關懷,這股政治力量,後來匯聚合流成所謂的黨外運動。黨外人士為了在非選舉的期間也能維持民眾對時局的關心,以及使自身擁有發表言論的平台,遂以辦雜誌的形式來宣揚其理念。於是,黨外運動時期的政論性雜誌以《台灣政論》為起點,貫串整個黨外運動時期,各個黨外雜誌前後紛紛創立,成為黨外人士的主要發言管道。
本文所探討的,則為黨外雜誌中關於文化思想方面的討論如何被編入與呈現。黨外雜誌一個鮮明的特色,即為其具有以台灣為本位的色彩。在本文所選取並分析的黨外雜誌之中,可以看出編輯群有意識地將台灣本土文化的介紹編入雜誌之中,企圖以台灣為主體的角度,塑造與官方有別的文化論述。本文以美麗島事件作為分水嶺,探討事件前後的黨外雜誌,先是在「重視現實」與「鄉土回歸」的潮流之下,黨外人士如何編寫自身的、有別於官方的文化思想論述,進而在美麗島事件後,原本就對鄉土具有熱切關懷的黨外人士,如何進而呈現具有明確政治意涵的「台灣意識」書寫於雜誌之中,期以此明瞭黨外人士在該時期的文化觀。
|
18 |
財經雜誌新聞置入性行銷報導對記者專業表現的影響楊倩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已經進入投資理財的時代,大眾對於投資理財的興趣與參與度也漸形升高,由於財經雜誌的專業性質對於有意藉投資來理財的讀者影響頗鉅,財經媒體作為金融資訊發聲的重要管道之一,在報導的確實性與議題的設定上應該要負起極大的責任;財經雜誌記者對於財經議題的消息來源掌握與專業態度,反映在議題的呈現上也關乎一般大眾在投資理財的方向,和雜誌本身的可信度,其重要性非同小可。
此外,財經雜誌銷售率仍佔所有雜誌銷售量的十分之一以上,一旦專業性雜誌屈服於市場導向新聞的壓力時,將會直接影響記者的專業表現,無論是在議題設定、採訪報導與採訪人物選擇上,與傳統對專業新聞的認知都將造成極大衝突,衝擊新聞倫理。
本文研究以深度訪問的方式,首度訪問到目前台灣財經雜誌市場在書店及便利商店銷售量排行榜的前十名財經雜誌資深記者,透過他們在財經雜誌第一線的採訪經驗,深入了解財經雜誌在新聞產製過程中,對置入性行銷報導的處理態度與編輯室原則,以及財經雜誌記者接觸置入性行銷報導的程度。
本文研究發現,置入性行銷確實已經成為許多財經雜誌在追求廣告營收上重要的收入管道,同時也發現置入性行銷報導對財經雜誌記者在專業表現上確實產生諸多影響,這些影響所導致的結果不僅是記者對新聞工作的意義產生懷疑,也影響到財經雜誌在新聞報導上的公信力;同時也進一步呈現置入性行銷報導如何改變了目前財經雜誌的新聞產製生態。
大部分的新聞記者對於新聞工作還是充滿了憧憬與對新聞的理想,但是大部分的記者也表達對新聞工作的失望,認為財經雜誌有愈來愈商業化的傾向,所以離職或是換跑道的意願都頗高。本文研究建議,財經雜誌作為投資大眾在理財上的參考之一,應該更為謹慎維持新聞報導中立與價值,重新再思考新聞置入性行銷報導對新聞專業與記者可能造成的長遠影響,同時正視資深記者的價值與加強記者的新聞專業素養。
關鍵詞:財經雜誌、新聞置入性行銷、財經雜誌記者、專業自主權、專業表現
、新聞倫理
|
19 |
自由中國半月刊內容演變與政治主張魏誠, WEI, C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說明研究方法、動機及「問題意識」;第二章說明「自由中國」半月刊的內容
概要,創辦經過,並以若干統計資料做為佐證;第三章敘述前後期言論的轉變,並試
剖原因;第四章,綜合說明該判物的政治思想與主張,並著重與當時政治情勢的印證
;第五章試圖解釋這份判物及繼起的組黨運動何以失敗,知識份子與政治權威的歷史
關係。全文的主要意義在說明政論雜誌的社會性與時代性,及「自由中國」在台灣三
十年民主運動中的歷史地位。
|
20 |
價值觀與生活型態在印刷媒體選擇策略與廣告訴求策略之應用--雜誌讀者群調查粘榮發, ZHAN, RONG-F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分六章二十七節,共計拾萬字。
第一章 緒論: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研究假設,研究範圍與名詞操作定義。
第二章 理論及文獻探討:價值觀理論,生活型態理論、廣告態度理論、閱讀動機理
論。
第三章 研究方法:樣本選取與實測程序,測量工具、資料分析步驟和方法。
第四章 研究結果─因素分析。
第五章 研究結果─假設檢定。
第六章 結論:研究限制、結論、建議。
|
Page generated in 0.027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