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00
  • 98
  • 11
  • 1
  • 1
  • 1
  • 1
  • Tagged with
  • 113
  • 113
  • 45
  • 37
  • 33
  • 29
  • 28
  • 28
  • 26
  • 26
  • 24
  • 24
  • 23
  • 19
  • 18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31

解析中共軍方對軍事事務革命的認知與觀點 / A Study of the Concepts of RMA as Perceived by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陳律甫, Chen, Iv-F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當代對於「軍事事務革命」(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RMA)之探索源於1970年代的前蘇聯,嗣由美國發揚光大,再於1991年波灣戰後在中共國內掀起討論熱潮。本研究以中共軍方的軍事事務革命論述為客體,首先回顧「軍事事務革命」相關研究之緣起與發展,再從中共軍方公開的論述資料當中,歸納其對於軍事事務革命的認知與觀點,並進而比較評析。   本研究發現,中共軍方對軍事事務革命的基本認知與美方相似,惟與美方相較,中共軍方概念中的軍事事務革命顯得包羅寬泛,其對於軍事事務革命之詮釋亦常擴至非軍事層面。此外,中共軍方的相關論述存在著一些弱點,蓋其對軍務革命所需的科技條件過於樂觀與忽略軍事發展的動態性,使之對於軍務革命之發展與未來戰爭型態的研判顯得有欠周延。 / The origin of contemporary research on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RMA)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in the 1970's. Later on, it blossomed into a thriving studies in the U.S.. After the Gulf war in 1991, it drew an upsurge of interest in RMA in China. With a focus on the PLA’s researches on RMA, this study firstly reviews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RMA research, and then will be followed by an analysis of the concepts of RMA as perceived by the PLA. This thesis argues that, the PLA’s RMA concept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U.S.; nevertheles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American, the PLA’s seem more comprehensive and some even fall beyond the scope of military affairs. Furthermore, there exist flaws in PLA’s RMA concepts, such as the lack of sufficient evidence to support their forecast on the development of RMA and the future warfare.
32

工業革命興起之比較研究 - 以 Big Push 模型分析 / A Comparative Analysis in the Rise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 Take "Big Push" as a Model

黃靖翰, Huang Jing-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嘗試以 Bug Push 模型解釋英國工業革命成功之原因,首先分析英國工業革命前的歷史背景,再說明英國產生工業革命的條件因素,同時敘述工業革命對英國帶來的正面與負面影響,進而闡述中國可以產生工業革命的有利條件與阻礙條件。 由於宋代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可能發生工業化的朝代,本文嘗試剖析宋朝的政治經濟社會背景情況,解析宋朝不能工業化的原因,進而論述在現代的經濟體系下,一個國家可以產生工業化的條件。
33

アレントの悲劇的政治観

和田, 隆之介 23 March 2015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法学) / 甲第18750号 / 法博第181号 / 新制||法||151(附属図書館) / 31701 / 京都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法政理論専攻 / (主査)教授 唐渡 晃弘, 教授 小野 紀明, 教授 森川 輝一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aws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34

Lessons from the revolution of smiles : popularity, civism & pacifism in the Algerian Hirak / 微笑みの革命からの教訓 : アルジェリアのヒラクにおける大衆性、市民性、平和主義 / ホホエミ ノ カクメイ カラノ キョウクン : アルジェリア ノ ヒラク ニオケル タイシュウセイ シミンセイ ヘイワ シュギ

Ouadie Adimi 21 March 2022 (has links)
2019年2月22日、ブテフリカが5年連続出馬を決めたことを受け、アルジェリア人は不在の大統領の退陣を求め、街頭に立った。この革命は、運動と訳されるヒラクとして知られるようになった。2019年のアルジェリアのヒラクは、この国の歴史と対照的なだけでなく、この地域の中でもユニークである。実際、この運動は文献やジャーナリストによって、新奇なものであると評されている。その主な特徴は、その人気、平和主義、市民主義であり、正式な代表を持たず、第三セクターが存在しない中で達成されたものである。ヒラクは地域的な傾向とどのように対比されるのか、そして最も重要なことは、アルジェリア自身の社会的・政治的運動や革命の歴史とどのように対比されるのかということである。どのようにして暴力に対抗することができたのか。また、なぜチュニジアのように市民社会が、エジプトのように政党が代表するのではなかったのだろうか。 / In February 22, 2019, following Bouteflika's decision to run for a fifth consecutive mandate, Algerians took to the streets demanding their absent president to step down. This revolution became known as the hirak which translates to movement. Via an ext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on this topic a recurring element has been highlighted; the 2019 Algerian hirak is unique not only in contrast to the country's history but also within the region. Indeed, the movement has been described by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ts as a novelty. Its main characteristics are its popularity, pacifism and civism, which was achieved without formal representation and in the absence of a third sector. This research's main center of interest are these particularities: how does the Hirak contrasts with regional trends and most importantly how does it contrast with Algeria's own history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movements and revolutions? How did it remain resilient to violence? How did it build such a magnitude and why wasn't it represented by civil society as was the case in Tunisia nor by a political party as was the case for Egypt? / 博士(グローバル社会研究) / Doctor of Philosophy in Global Society Studies / 同志社大学 / Doshisha University
35

凱因斯革命的評價

石敏文, SHI, MIN-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凱因斯經濟學乃二十世紀經濟學的主流,對於這一個影響深遠的學術思潮,存在著各 種不同面向、不同立場的觀點;本文則試圖由「發生的」(GENETIC) 角度對此學術 思潮的源流進行分析。 克萊恩(L.R.KLEIN) 以為,1936年出版的「一般理論」(THE GENERAL THEORY )乃是凱因斯經濟學的濫殤,而視之為經濟思想史上的重要分水嶺,稱之為「凱因斯 革命」,依克萊恩之意,在前「一般理論」時代的凱因斯,乃是從屬於古典學派的陣 營,而其作品亦不脫離古典學派的路數,特別是1930年出版的重要著作「貨幣論 」(A TREATESE ON MONEY) ,是一部古典學派的作品;此已成為主流的看法。 梅它(G.MEHTA) 並不同意此種觀點,他在「凱因斯革命的構」(THE STRUCTURE OF THE KEYNESIAN REVOLUTION) 一書中以孔恩(THOMAS KUHN) 的「期範」(PARADI GM)理論對「凱因斯革命」進行分析,指出凱因斯「決定性地與古典學派傳統的決裂 ,乃發生在1930年『貨幣論』出版時」;他認為「貨幣論」的出版乃是一個新的 典範的出現。 本文分別以「克萊恩命題」(KLEIN'S THESIS)及「梅它命題」(MEHTA'S THESIS) 代表兩人對「凱因斯革命」的不同觀點: 克萊恩命題:「凱因斯革命」產生自「一般理論」。 梅它命題:「凱因斯革命」產生自「貨幣論」。 本文所謂「發生的」角度即是再度以孔恩的「典範」理論對「克萊恩命題」與「梅它 命是」進行檢討,而提出我們的看法。
36

論托洛斯基的革命理論

林賢治, Lin, Xian-Z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落後國家的社會主義革命--不斷革命論,論述「不斷革命論」的形成背景 及其理論本身。第二章:世界革命,論述俄國革命為世界革命的一部份,俄國社會主 義建設仰賴於西歐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功。第三章:共產國際與世界革命問題,論述共 產國際指導世界革命的錯誤政策,而導致德國法西斯主義的崛起和中國共產主義運動 的失敗。第四章:史大林主義批判,論述史大林的背叛二月革命以及造成史大林獨裁 統治和官僚統治的根本原因。第五章:無產階級革命政黨,論述托洛斯基和「布爾什 維主義」之關係以及他對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的觀點。第六章:第四國際,論述第四國 際成立的背景和原因,第四國際的主要革命理論。第七章:結論,對「不斷革命論」 的革命實踐問題,以及對托洛斯基在他的革命生涯里所發生的關鍵性事件,提出筆者 的一些觀點和總的評價。
37

文學研究會與新文學運動

王玉, WANG,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的宗旨,是研究我國第一個新文學團體的活動情形,看其在由「文學革命」到 「革命文學」背景中所扮演的歷史角色。全文共分六章十二節,約十五萬字。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新文學運動的產生。探討新文學運動由文學革命的思想萌芽、運動開展,到 白話文學初奠基礎的經過。 第三章:文學研究會的興起。敘述文學研究會的成立與「小說月報」的密切關係,文 學研究會的宗旨與創作理論,以及文學研究會的組織與會員。 第四章:文學研究會的前期活動與新文學運動的發展。敘述文學研究會在革命背景下 的擴大與分散,對外論戰,和「小說月報」大本營的活動情形。 第五章:新文學運動的步入歧途與文學研究會的後期活動。敘述文學研究會在新文學 運動的逆流革命文學出現後的活動與星散情形。 第六章:結論。
38

陳果夫的革命事業之研究

吳松薰, Wu, Song-X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一冊,共計十二萬字左右,內容分為六章十六節。前言。第一章陳果夫的家世 與早年,說明其家世背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革命思想的萌芽、及參與革命活動 的經過。第二章協助黃埔建軍,說明基在上海以經商為名以利掩護革命工作,並且為 軍校採辦軍品及募兵招生的情形。第三章整理黨務恢復黨權,說明其赴奧參與黨務工 作,並改組中央黨部與整理全國黨務的經過。第四章參與中央黨務學校的創辦,說明 其參與創辦的經過。第五章創立中央廣播無線電台,說明其創辦中央廣播電台的經過 ,及其對教育文化的貢獻。結論。
39

辛亥革命時期的社會主義思潮( 一八九五- 一九一三)

萬麗鵑, WAN, LI-J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約十萬字,分為六章十六節。旨在研究辛亥革命時期,各派社會主義 在中國的理論發展和活動情形,說明社會主義思潮對當代中國的政治、社會及文化各 方面的影響。 第一章、「緒論」,指出本論文研究的目的、範圍及所運用資料,及其時代背景。 第二章、「社會主義思想的由來與變遷」,分別敘述中、西方理想社會的思想淵源與 發展趨向,以及清季社會主義思潮的輸入情形。 第三章、「民生主義的形成與內涵」及第四章、「其他各派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理想與 實際」,主要在分析各派理論內容和實際運動情形。 第五章、「社會改良派及其主張」,在討論對資本主義的修正和對社會主義的批判。 第六章、「結論」,總結社會主義思潮對當代中國的衝擊。
40

中共整黨之研究( 一九七八 -一九八三)

孫仁燮, SUN, REN-XI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是從中共整黨的歷史,研究中共革命的本質與整黨之功能,並希望 解釋中共政權未來的發展趨向。 前言:介紹研究動機與目的、方法和範圍。 第一章:共產革命的本質與黨的作用。透過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與中共的政黨觀念 ,提要的描出黨組織在共產革命中的作用。 第二章:歷次整黨之比較及當前整黨的背景。 第三章:「三中全會」以來中共整黨之經過。介紹一九七八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 來中共組織改革、黨員生活準則與毛澤東錯誤的批判情形。 第四章:當前整當之問題。介紹中共整黨之任務、對象、步驟、方法及擴張情形與其 面對的種種問題。 第五章:當前整黨運動之趨勢及其影響。 第六章:結論。對當前中共整黨經過作一評估,並提出檢討意見。

Page generated in 0.014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