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00
  • 98
  • 11
  • 1
  • 1
  • 1
  • 1
  • Tagged with
  • 113
  • 113
  • 45
  • 37
  • 33
  • 29
  • 28
  • 28
  • 26
  • 26
  • 24
  • 24
  • 23
  • 19
  • 18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51

生存権の困難 -フランス革命における近代国家の形成と公的な扶助

波多野, 敏 23 March 2017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論文博士 / 博士(法学) / 乙第13081号 / 論法博第195号 / 新制||法||160(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基礎法学専攻 / (主査)教授 亀本 洋, 教授 服部 高宏, 教授 曽我部 真裕 / 学位規則第4条第2項該当 / Doctor of Law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52

辛亥革命期における杜亜泉の言論活動-減政主義を中心として-

李, ハンキョル 23 March 2022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文学) / 甲第23633号 / 文博第890号 / 新制||文||715(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歴史文化学専攻 / (主査)教授 髙嶋 航, 教授 吉本 道雅, 准教授 小野寺 史郎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etter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53

中國國民黨發展過程之研究(1912∼1924)

劉源森, LIU, YUAN-S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十七節,約計八萬餘言,主要探討中國國民黨自同盟會後至改組中 國國民黨期間,由內外環境輸入種種需求(demands)、期望(expectations )支持 (supports),導玫政黨組織出現了一些問題與困難,而亟須加以調適的整個運作過 程。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論文之研究動機、研究方法與架構、研究範圍和理論之界定。第 二章中國現代化的經驗與困難:中國國民黨所處之外環境作一說明,分就中國政治現 代化的背景、政治認同的分合、政治權威的危機和政治權力的分配等四節予以陳述。 第三章政治現代化對中國國民黨的影響:以政治發展之五個危機變項一認同、合法性 、貫徹、參與、分配,來分析中國國民黨發展所遭遇的困難。第四章中國國民黨調適 危機的三個發展階段:將中國國民黨在民初時期之發展,分為三個階段來探討一同盟 會成為公開政黨和改組為國民黨;成立中華革命黨;改組中國國民黨。第五章結論: 說明改組在中國現代史的價值及其影響,並認為改組是持續發展的中間過程概念,惟 有不斷調適,方能維持政黨之適應性和成長。
54

蘇聯婦女地位之研究

茅慧青, MAO, HUI-G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蘇聯自謂在「十月革命」後不久,已將其婦女從傳統舊社會的束縛下解放出來,並使 她們在政治、經濟、法律等各生活層面,享有與男性完全平等的權。利今天蘇聯婦女 地位的實際情況如何,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 本論文計一冊,共約七萬五千字,分為五章十六節,以蘇婦女的地位為研究對象,其 內容大致如下: 第一章:導論,說明「地位」的意義,婦女地位的改變,及研究主題、方法與目的。 第二章:從俄國「婦女問題」的產生談起,說明俄國婦女解放的理論及策略。 第三章:將俄國分為革命後十年、斯大林時及斯大林以後三個時期,看其婦女政策及 婦女地位之演變情形。 第四章:分別由教育、政治、經濟和家庭四個方面,來看蘇聯婦女的地位實況。 第五章:結論,從理論與實際的角度,來看蘇聯婦女解放的成果和限制,以及蘇聯婦 女地位未來的展望。
55

文革後中共經濟改革相關因變數之研究

施銀河, SHI, YIN-H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研究中共經濟改革的理論分析,由文革後至當今的這一時段內探討其相關變 數的因果影響。 第一章導論 敘述中共經濟改革概況及本文研究目的、研究範圍、研究方法。第二章 有關主會變遷理論層面 敘述中共經濟改革的意識價值因素、政治體系因素、經濟體 制因素。第三章有關政治發展理論面面 敘述中共經濟改革的政治意識宣化因素、政 治派系鬥爭因素、政治現代化因素。第四章有關經濟發展理論層面 敘述中共經濟改 革的技術資本因素、社會文化因素、經濟績效因素。第五章結論 敘述中共經濟改革 的評估及影響。
56

馬克斯主義階級論的研究

胡麗玲, HU, LI-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約八萬字,計分五章十四節,各章大要如下: 第一章(含緒論):本章重點在於闡釋筆者的研究動機、研究方法,並為本論文的研 究主題做一界定。 第二章:在本章中,筆者開宗明義的闡釋階段的社會語源,馬克思的階級分類及階級 概念,並對馬克思的階級論做番概要論述。 第三章:此章筆者申論的重點在於無產階級革命的社會背景,階級意識與階級鬥爭, 及無產階級的革命進程等三大部份。 第四章:在本章中筆者對馬克思階級論的三大歷史預言進行評估,同時也對往後馬克 思主義者對階級論的態待做番論述。 第五章:於本章中,筆者見討論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的關連,再從這個發展脈絡中, 筆者得出「以民主代替極權」做為本論文的終結。
57

晚清革命文學研究

孫嘉鴻, Sun, Jia-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約九萬字,分為七章二十節,內容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名稱與範圍。第二章為背景說明,追溯民 族思想的由來,探索西方文化的影響,並敘述晚清文學的變遷。第三章探討革明文學 產生的緣起,由革命的涵義、性質,革命思潮的激璗,革命文藝的勃興三方面來加以 考察。四、五、六章為作家分論,以章太炎、陳天華、秋瑾三家為對象,首先考辨他 們的生平,獻身革命的經過,與革命的淵源,及對革命的貢獻;中則探究其革命思想 、主張與理想,最後分析歸納其文學作品之特色與風格。第七章為結論,檢討革命文 學的貢獻、特色、影響。本論文以歷史人物與文學作品並重,探討其思想與貢獻,反 映其人格與風格。希望瞭解晚清革命文學之實況,並補文學史之不足。
58

中共黨內訓練工作之研究

張秋豹, Zhang, Qiu-B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導言,說明政治訓練的意義,中國共產黨黨內訓練的理論依據,及本文研究的 幾個方向。 第二章說明黨內訓練的功能,在塑造標準的共產黨員、及布爾什維克化的黨幹部,以 完成其所謂的﹁革命目標﹂。 第三章探討中共黨內訓練的場所,由黨校述起,再論及共黨的各級組織,尤其支部在 訓練中所佔的地位。 第四章說明中共黨內訓練的內容,包括共產主義意識型態、革命理論─民主集中制原 則、群眾工作、秘密工作、武裝鬥爭方法,及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之方法的灌輸。 第五章說明中共黨內訓練的方式:有一般的學習,實踐工作,批評與自我批評,及整 風的幾項方法。 第六章結論,對中共黨內訓練工作作一評估。
59

俄國革命知識階級: 赫爾岑研究

譚桂戀, Tan, Gui-L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現代俄國的形成,原係奠基於十九世紀,而十九世紀的俄國,是俄國史上劇變的時代 ,在這個劇變的時代中,扮演著中流砥柱的角色者,則是一群「知識階級」,他們懷 抱著狂熱的理想,無私無我的精神,獻身於國家民族的前途,處於落後的俄國,在西 方文化的衝擊下,他們如何覺醒?如何使俄國的歷史發展,走向革命的道路呢?赫爾 岑 (Alexander Herzen,1812--1870)身為「知識階級」的成員之一,透過他的研究, 至少可以瞭解一個思想家、知識份子,他如何尋求俄國的前途,處在保守落後的俄國 ,與自由進步的西方文化之間,他如何調適自己,這是本論文的重心。全書共分五章 ,第一章介紹「知識階級」在近代俄國史上的地位,分析其產生的背景,係源自彼得 大帝以來的西化運動,近百年來西化的結果,並未使俄國成為西方文明圈內的一份子 ,西化運動僅止於生活習俗學術思想的引進,政治社會制度並未因西化而改變,逐形 成整個西化運動的神貌分離現象,而且西化運動的推廣,局限於上層階級,佔總人口 百分之九十左右的農民,無視於西化的潮流,仍生活在傳統的俄國中。因上述的因素 ,乃有「知識階級」的出現。至於「知識階級」的成長,依其出身、思想和時代背景 ,可分為三代,即父子孫三代。第二章開始進入主題,赫爾岑的一生,可以一八四八 年作為分水嶺,在此之前,他視西方為俄國的希望。早熟的童年在十二月黨革命的啟 蒙下,而有政治意識的覺醒,在大學時代,組織革命小組--「赫爾岑小組」 (Herzen ,s circle) ,研讀禁書與討論政治社會問題,因尼古拉一世的專制保守,「1834-- 1842」。近八年的放逐生涯,實貴的青春耗費在無意義的案牘中 (事實上,除了精神 的苦悶外,赫爾岑在放逐地並未喪失自由,擔任文職工作 ),令其思想僧趨急進,反對 專制的心志益加堅定。一八四二年,回到莫斯科後,投入西北派與斯拉夫派的論戰中 ,在其中,他採取中立的態度,不過基本上來說,西方的一切是他所嚮往的,俄國的 希望在西方,這是他離開俄國之前的信念,因此而有一八四七年初,自我放逐時代的 開始,奔向西方找尋樂土。第三章即是敘述赫爾岑的自我放逐時代。當他親身投入西 方社會後,目睹一八四八年二月革命風潮,慘烈的屠殺流血,頹廢與罪惡的現象,赫 爾岑的西方樂土為之破減,他開始加歸俄國,從傳統中找尋未來的藍圖,農村式的社 會主義即在這種背景下孕育誕生。為喚醒他的同胞,宣揚其革命的思想,他在倫敦創 辨「北極星」(Polar Star,1855--69)和「鐘聲」(The Bell,1857--67)等雜誌,秘密 運入俄國,在文化思想界造成轟動(「鐘聲」雜誌),尤其廣受年輕人歡迎,至一八六 一年農奴解放法令頒布,「鐘聲」雜誌支持農奴解放,且頌揚之,立場亦轉趨溫和和 ,引起急進派青年不滿,又因支持波蘭的革命,觸怒了俄國人的民族主義,「鐘聲」 雜誌銷路驟降,赫爾岑的影響力亦漸消失。第四章介紹赫爾岑的農村式社會主義,他 的農村式社會主義源自斯拉夫派的理論--村社制度(mir),他認為唯有採取農村式的社 會主義,方能避免西方資本主義的弊端,超越資本主義,直接進入社會主義世界。第 五章結論,評述赫爾岑一生及思想。
60

中國傳統文化與文化大革命

熊鈺錚, Xiong, Yu-Z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中共對中國傳統文化所持的態度 第一節「文化」的界說 第二節馬、恩、列、史的「文化觀」 壹、馬克斯與恩格斯的觀點 貳、列寧約「文化觀」 參、史達林的「文化觀」 第三節毛澤東對出國傳統文化所持的態度 第四節由其的文化政策與中共學術界對傳統文化所持的態度 壹、由其的文化政策 貳、中共對梁漱溟思想的批判 -三棵「大毒草」之研究 參、由共學者在「關於中國哲學遺產的繼承問題」上的看法 肆、馮友蘭的「抽象繼承論」 伍、張岱年、吳含、王煦華的「道德繼承論」 陸、其他學者的觀點 第五節本章總結 第三章由其的文藝態度 第一節馬、恩、列、史的「文藝觀」及蘇俄的文藝政策 壹、馬克斯與恩格斯的「文藝觀」 貳、列寧與史達林的「文藝觀」 參、蘇俄的文藝政策 第二節毛澤東的文藝方針 第三節中共約文藝政策與文藝整風 壹、中共的文藝政策 貳、中共的文藝整風 ( 一 )、延安的「文藝整風」 ( 二 )、對電影「武訓傳」的批判 ( 三 )、對「紅樓夢研究」與「胡適思想」的批判 ( 四 )、鬥爭「胡風」的「文藝整風」 ( 五 )、「反右派鬥爭」-第五次「文藝整風」 ( 六 )、「反修正主義運動-第六次「文藝整風」 第四節本章總結 第四章中共「文化大革命」本質之分析 第一節「文化大革命」產生的遠因與近因 壹、「文化大革命」的遠因 貳、「文化大革命」的近因 第二節「文化大革命」的演變概況 第三節「文化大革命」文化鬥爭中的個案研究 壹、中共批判-「海瑞罷官」、「謝瑤環」、「李慧娘」-三棵「大毒草」之研究 貳、由其批判「三家村」之研究 參、由其批判「孔子」及批判劉少奇與周揚的「尊孔思想」之研究 第四節本章總結-「文化大革命」的綜合分析 第五章結論 第一節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質 第二節從「文化大革命」看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的再肯定與中共政權的前途 參考書目

Page generated in 0.02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