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00
  • 98
  • 11
  • 1
  • 1
  • 1
  • 1
  • Tagged with
  • 113
  • 113
  • 45
  • 37
  • 33
  • 29
  • 28
  • 28
  • 26
  • 26
  • 24
  • 24
  • 23
  • 19
  • 18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論文化大革命中的社會衝突

舒中興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2

中共革命輸出--緬甸個案分析

陳美玲, CHEN, MEI-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計約五萬字,分五章十四節。 中共的對外政策,絕不僅限於意識型態的功能運用而已。本論文討論「中共革命輸出 」,不專從意識型態著手,也考慮中共對外政策的實踐作法。 本文各章擬述如下: 第一章導論,闡述研究主題的重要性和選取 甸為個案研究的原因,並對研究重點、 論文架構、研究限制加以說明。 第二章,敘述中共對緬甸輸出本身革命經驗的意識型態基礎。 第三章,探討國際環境的變化;特別是中蘇共對緬甸的爭奪以及美國對東南亞政策, 對中共與緬甸關係所造成的影響鄉。 第四章,由緬共的成立與發展、緬甸的種類政策與種族回題、緬甸中立政策的形成與 轉變等幾點因素,討論緬甸的國內因素如何影響中共對緬甸的關係。 第五章結論,對中共與緬甸、緬共關係的消長作一番鳥瞰,嘗試找出其和中共外交政 策發展趨勢的關聯性。
13

國民革命中的農民運動-以武漢政權為中心的探討

鄭建生, Cheng, chien-s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24年至1927年的農民運動,是現代中國歷史上政黨動員農民群眾最初的階段。此期間的農民運動,約略可以1926年年中左右北伐運動的開始分為兩個階段。北伐之前,以廣東地區為主要的活動範圍,農民運動主要的訴求在農民經濟生活的改良,以減租運動為其最重要的議題,旁及廢除各種苛捐雜稅以及預徵錢糧等事項;到了1926年年底,國民黨的勢力涵蓋長江流域大部分的區域,農民協會的擴張與軍事的勝利幾乎同步快速的膨脹起來,尤其以兩湖及江西地區,農民運動更呈現出會員數量的急速增長與運動本質的根本變化。 在農運經濟的議題上,左派國民黨的政策繼承廣東農運的成果,把減租運動的訴求具體化,定出「二五減租」的政綱;更具有時代進步的意義為提出了土地重新分配的問題,讓土地革命成為兩湖地區農運的重要進程。武漢國民黨中央在對農民宣言中出現極左的論調,幾乎與共產黨的主張一致。宣稱:中國的農民問題,即是一個貧農問題,而貧農問題的中心問題,就是一個土地問題,國民黨本著幫助解決農民問題、扶持農運進行之理念,「決計擁護農民獲得土地之鬥爭,至於使土地問題完全解決而後止。」這種宣示,已經偏離國民黨總理孫文「耕者有其田」之想法-用和平的政治和法律手段解決土地分配不均的現象的堅持,反倒提出以「鬥爭」「封建地主階級」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隱約迎合了共產黨的理論基礎,將農民運動的進程推向土地革命的階段。 除了土地革命的議題外,兩湖和江西地區的農運的最重要特色是在政治鬥爭方面,亦即激進地進行打倒土豪劣紳的運動。在法律的操作層面,執政當局的國民黨黨部,開始組織所謂的「審判土豪劣紳特別法庭」,跳開一般正常法庭的審理程序,而以這種特殊的法庭機關專門辦理有關土豪劣紳的案件;而為了配合此種特殊法庭的運作與辦案,懲治土豪劣紳的專門法律也就應運而生。兩湖地區和江西省國民黨省黨部分別都制定了<懲治土豪劣紳暫行條例>的特殊法條。這樣的特別法律是為特定的政治立場服務的,專以政黨的利益與意識型態為考量論刑的唯一依據,完全以黨派之私操控法庭扭曲法律的常規運作,用嚴刑峻罰打擊、壓迫、控制所有的反對者,並潛在性地恐嚇全體公民;它如同當時另一種政黨惡法-「反革命罪條例」一般,對清末以來法界人士所提倡的司法西化或現代化的歷程是一種嚴重的斲傷與斷裂,但對近代中國黨國威權體制的形成起了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 司法之外,在實際的打擊土豪劣紳的行動之中,又興起一種意識型態的鬥爭方式,類似「文化大革命」的攻擊手法。這種新的文化鬥爭,就是要全面性地把鄉村原有的當權派和富貴階級完全抹黑醜化為土豪劣紳,成為道德和法律上的潛在罪犯,這樣一來,任何攻擊土豪劣紳的恐怖暴力的行動也就取得適法性與道德性。毛澤東就從此民間流行的話題中凝聚為「有土皆豪無紳不劣」一句簡單的標語口號,透過他的文章定型化並加速擴大宣傳和滲透,更進一步擴散了這種文化鬥爭的理念,把以往鄉野村民尊崇的紳士與地主階級,全部予以妖魔化、污名化,以摧毀它們在社會中的道德基礎,顛覆翻轉了傳統道德觀念上既定的尊卑貴賤的僵固想法,讓傳統上社會的底層大眾取得文化道德上的優越地位,敢於大膽進攻這些卑劣的「土豪劣紳」。 武漢國民黨政府激烈過火的群眾路線引起內部革命軍官的強烈反彈,最後爆發兩起嚴重的軍人兵變:一為駐守鄂西宜昌夏斗寅獨立第十四師的兵變,一為留守湖南長沙三十五軍三十三團團長許克祥所發動的長沙事變(亦稱馬日事變)。這兩起兵變都以反共為旗幟,並與當地的農工團體發生軍事衝突,造成大量的死傷。軍人的叛變迫使武漢國民黨中央改弦更張,放棄原本的聯共和群眾路線,採取了分共政策與管制群眾組織團體的新措施,武漢國民黨所支持的農民運動也就劃下句點逐漸消退了。
14

革命群眾報刊視野下的地方文革:以重慶、武漢為例(1966—1968) / Local Cultural Revolution of Masses Newspepers:Taking Chongqing and Wuhan for Example(1966—1968)

許陳品, Hsu, Chen P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66年,中國現代史上爆發一場名為「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政治運動,由中共最高領導人所發動,數千萬青年響應,做出許多難以理解的瘋狂行徑,例如「破四舊」、使用熱兵器的大武鬥,嚴重衝擊當時的黨政機關與社會秩序,甚至徹底洗滌了中國人的內心。官方宣稱的文革已經結束了近40年,卻仍有許多老人挺身而出,對著媒體述說著往日的故事,懺悔昔日的罪過。 是什麼原因讓這些老人願意在遲暮之年揭開傷疤悔過?甚至開記者會或登報道歉?儘管有個人的回憶錄紛紛問世,中國大陸媒體也在2013年的夏秋之際密集報導紅衛兵懺悔的種種故事,但那都屬於個人的故事,過於瑣碎。要重建歷史現場,除了高層政治活動以及底層群眾的回憶,筆者試圖使用基層革命群眾組織報刊(又稱文革小報、紅衛兵小報),去揭示一個廣泛具有群眾基礎,卻又代表地方基層觀點的「文革」。 筆者希冀能用「文革」研究去釐清一些歷史真相,還原本來面貌,也為了療癒廣大曾受這場政治運動迫害的民眾,達成生命、心靈上的救贖。因為歷史可以原諒,但不能被遺忘。
15

中俄革命理論與策略之比較研究:孫中山先生對俄國革命之評析

唐玉禮, Tang, Yu-L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山先生嘗言俄國革命就是一種三民主義的革命。本文乃從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 義之觀點探討中山先生有關俄國革命之言論及其背後真正意涵。文分五章九節,約七 萬字。 第一章及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態度。 第二章從民族主義著重反抗帝國主義的觀點評析。其不同於俄國革命之以世革命為目 標的反帝,在求民族平等。 第三章從民權主義特提出的訓政的觀點評析,其不同於蘇俄無產階級專政的階級獨裁 ,在求全民政治。 第四章從民生主義著重社會經濟平等的觀點評析,其不同於共黨的階級鬥爭,在求全 民共享。 第五章為結論。中山先生鑒於革命情勢與環境的惡劣,且少一敵不如多一友,堅持應 以俄為師,贊許俄國命的成就,實是為達革命目標下策略的一種運用。
16

從階級觀點論共產主義世界革命觀

楊瑞宗, YANG, RUI-Z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各盡所能,各取所需」,是共產黨人宣稱經由世界革命手段,所想要達到的社會。 但廿世紀以來,共產主義實踐的結果卻是和馬克思的理想大相逕庭。 本論文的重點在分析:共產黨人一貫的信念,是世界革命的手段建立一個紅色「天堂 」,但其完成目的的手段都是彈性多變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不因手段的變化 ,影響目的的達成」,這就是共產黨人不變的宗旨。 本論文全文約十二萬字,除導論和結論外,共分七章二十四節,討論範圍以蘇共為主 中共為輔,並及於其他共產主義運動。 第一章討論馬克思的階級理論。 第二章分別敘述馬克思、列寧、斯大林的革命思想。 第三章分析十分之一主義世界革命的真正本質,由此明白馬克思的理想在共產黨實踐 下,已成為一遙不可及的烏托邦。 第四章從實際政策層次上,討論共產主義世界革命觀的演變。 第五章敘述共產帝國的形成及其擴張,並論述共產帝國成長的原因。 第六章分析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由一元領導中心蛻化為多元中心的現象。 第七章針對全文做一總結。
17

俄羅斯政治文化與蘇聯政治合法性之研究

李建立, LI, JIAN-L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研究目的,乃應用「歷史研究法」及政治文化研究途徑,參酌現代政治社會學 等理論,嘗試由俄羅斯革命(一九一七年)前政治傳統與政治文化,探索今日蘇聯政 治社會諸般現象,是否存在歷史傳承情形。旁及今日蘇聯政治所謂「合法性」(Legi timacy)來源在於蘇聯政治「合法化」(Legitimation)過程中,融合俄羅斯歷史傳 統及馬列意識型態二者,透過「政治教化」(Political Indoctrination)過程,形 成有利於蘇聯現今政台體制維繫的政治文化。並試圖指出蘇聯此種建立統治合法性過 程及理論根據之謬誤,由此質疑蘇共政權之「合怯性」。 全文分五章十節,約六萬字,全一冊。
18

袁世凱與辛亥南北議和

甘麗珍, GAN, LI-Z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約十萬字,除前言、結論外,分四章十二節,旨在探討一九一一年武 昌革命爆發後,袁世凱重握政權,主持南北議和的全盤經過與內容,並分析議和達成 的內外在因素。 第一章袁世凱在清末的地位,以軍事、政治、外交三方面論述。第二章議和的醞釀, 首述革命爆發後袁氏的再崛起及應付局勢的肩略安排,次述袁派員赴武昌召撫,末述 袁利用朱芾煌、汪精衛與武昌再度交涉。第三章上海議和,首述袁的君主、民主兩面 討好策略之安排,次述公開議和,最後述祕密談判。第四章議和的達成,先論議和的 頓挫、次言袁的贊成民主,末述清帝退位。最後作結論。
19

晚清章太炎、陳天華、秋瑾革命文學之研究

孫嘉鴻, SUN, JIA-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約九萬字,分為七章二十節,內容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名稱與範圍。第二章為背景說明,追溯民 族思想的由來,探索西方文化的影響,並敘述晚清文學的變遷。第三章探討革明文學 產生的緣起,由革命的涵義、性質,革命思潮的激璗,革命文藝的勃興三方面來加以 考察。四、五、六章為作家分論,以章太炎、陳天華、秋瑾三家為對象,首先考辨他 們的生平,獻身革命的經過,與革命的淵源,及對革命的貢獻;中則探究其革命思想 、主張與理想,最後分析歸納其文學作品之特色與風格。第七章為結論,檢討革命文 學的貢獻、特色、影響。本論文以歷史人物與文學作品並重,探討其思想與貢獻,反 映其人格與風格。希望瞭解晚清革命文學之實況,並補文學史之不足。
20

戴季陶早年的革命言論與活動 (1910-1915)

陳立台, Chen, Li-Ta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介紹戴季陶家世與早年,分早年身世、幼年教育、革命思想的萌芽三節討論 。第二章是留學,敘及留日動機、留學生活、回國前後方面。第三章為革命與開國 ,敘述戴季陶參與同盟會、東北革命、開國之經過。第四章是論文的核心,為天仇 時代的言論。首論他如何由從政到新聞界,並分析其所辦之天鐸,民權兩獎之革命 言論。第五章為從國民黨成立到中華革命黨,即國民黨的成立與其言論鼓吹之關係 ,二次革命之貢獻及參加中華革命黨之事蹟。第六章介紹其民國雜誌時期的言論, 分為三節,一、主編民國雜誌。二、地方分權論思想。三、中國革命觀。最後,第 七章為結論,評價革命報人不朽一生。 #2810107 #2810107

Page generated in 0.100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