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177
  • 1085
  • 149
  • 85
  • 7
  • 5
  • 4
  • 3
  • 1
  • 1
  • Tagged with
  • 1340
  • 355
  • 316
  • 265
  • 236
  • 225
  • 197
  • 183
  • 182
  • 180
  • 169
  • 169
  • 165
  • 160
  • 156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71

俄漢語顏色詞之對比研究

張淑琦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母語的使用上,人們並不會去深究詞的形式(форма)與其內容(содержание)是否相符。但當學習母語之外的第二外語時,在學了該語言的語音、語法及詞彙之後,並不表示就能夠暢行無阻的與其語言使用者溝通無礙,特別是以其為母語的民族。因為此時隱藏在語言背後的社會、歷史、風俗、文化等等多種特殊因素造成了不同民族間溝通的障礙。此時光是靠字面上的意思,已經沒辦法理解其代表的實際意義為何。   儘管人類對於顏色的感知差別並不會太大。但是由於受到不同文化因素的影響,相同顏色詞的象徵意義在不同的民族會有其相似性及相異性。若忽略掉此一特徵,在理解與溝通上便會產生困難。因此俄漢語中的顏色詞是很值得探討的課題。本論文將進行六種顏色詞(黑、白、紅、黃、綠、藍)的分析研究,找出在俄、漢人民心中顏色象徵意義的普遍性與差異性。   在本論文的研究中使用了三種不同的研究方法: (一)語料分析法從俄、漢語字典及成語字典和網路上中挑選出帶有顏色詞的詞組與例句,約有六百多項,以便本論文進行對比分析研究工作。(二)對比研究方法先就顏色詞在俄、漢語中所代表的文化意涵進行對比研究;再根據不同主題,比較俄漢語中帶有顏色詞的詞組所表現出來的普遍性與差異性進行分析研究。由於作者為俄語研究者,本論文將從俄語著手,進行單向的對比。 (三)國情語言學研究法國情語言學是經由文化來研究語言的一門科學,不論是從文化到語言,探討相同的顏色在俄漢語中的文化意涵;還是由語言到文化,探討俄漢帶顏色詞之詞組在各項不同主題表達之異同,都必須藉由國情語言學研究法,方能達到所期待之效果。   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俄漢顏色詞的文化意涵有時候相似,有時候卻完全不同。例如:在俄國文化中,“красный”(紅色的)會和火產生聯想,如“пустить красного петуха”(字面意義為放出紅色公雞,意為火災)。早在一百多年前,在伏爾加河流域就流傳著關於“пустить красного петуха”(字面意義為放出紅色公雞,意為縱火)的故事。據說,俄國農民起義首領斯捷潘.拉辛(Разин Степан Тимофеевич 1630-1671)年幼時,曾放火焚燒地主的莊園。他在一隻大公雞的尾巴綁了一束亞麻杆,並且點火,亞麻杆馬上就燃燒起來。由於受到驚嚇,著火的公雞到處亂跑亂飛,飛到哪裡,火也就跟著燒到哪裡。事後,有人問小斯捷潘是誰放的火,他回答說:「是紅公雞。」之後,俄語“красный петух”(字面意義為紅公雞)、“пустить красного петуха”(字面意義為放出紅色公雞)的形象就被用來形容「火災」、「縱火」。「紅」是中國人最喜愛的顏色之一。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紅色會這麼受到重視有許多原因,其中之一便是來自於祖先對炎帝(炎帝又稱為赤帝,是因為火德得名)的崇拜。此外,火常被人們當作是火神和太陽神的化身,崇拜火是原始人類的信仰,因為火為赤(紅)色,人們常以紅色作為火的代表。對於火的崇拜,後來便慢慢地轉變成為對「紅」的崇拜。這裡俄語“красный”和漢語「紅」的文化意涵是相同的。   俄語“зелёный”和漢語「綠」在生命、春天、環保的文化意涵上是相同的。不過,有時候其文化意涵也存在著差異性。當說到「綠軍」、「綠營」台灣人首先會和黨派產生聯想,不過在俄語“зелёный”中則無此種文化意涵。漢語「綠」有時還帶有負面的文化意涵,如「戴綠帽」、「綠林好漢」等。俄語“зелёный”也有和漢語「綠」不同的文化意涵,如“зелёное вино”(伏特加),“до зелёного змия”(喝醉,爛醉如泥),在這裡俄語“зелёный”帶有「酒」的文化意涵。   札爾克別克娃(Жаркынбекова)認為:顏色是文化的概念之一,不僅能反映出一般文化從開始形成到最終固定的發展過程,更可以反映出在民族文化中所獨有的特殊文化概念。俄漢顏色詞文化意涵之對比分析有助於理解顏色詞的民族文化內涵意義,也幫助俄語學習者更加深入的掌握語言。   就人類的生理層面而言,每個民族對於基本顏色的感知,並不會有太大的差距,如俄國人認為是白色的東西,在中國人眼中並不會變成黑色。不過,受到不同文化因素的影響,不同民族對於顏色的認知,便產生了差異性。俄國學者拉顏卡(Л. В. Лаенко)認為:「在所有語言中,大部分顏色詞都有使用在人類個性以及不同生活現象的轉義」。根據語言學家和人類學家的調查研究指出,不同民族的語言對於顏色的分類往往不盡相同,某民族語言對於顏色的分類,常與該民族的自然生態、文化環境脫不了關係。也就是在跨文化交際時,相同的顏色所代表的意義已不是絕對相同。此時,如何理解顏色詞在跨文化交際時正確意涵是一項相當重要的課題。因此,本節將參考學者包惠南在《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裡〈色彩的文化內涵與翻譯〉一文中對顏色詞的分類,加以歸納整理,比較俄漢語中顏色詞的對應關係。 根據〈色彩的文化內涵與翻譯〉一文中的分類,顏色詞被分成三大類: 1.俄漢語顏色詞的基本語義:俄語чёрный(黑色的)在《俄語詳解辭典》中的解釋為“цвета сажи, угля”(煙、煤的顏色),而漢語「黑」的解釋為「煤或墨一般的顏色」。俄語чёрный與漢語「黑」的基本語義相似,因此可以得到“чёрное брюки”(黑色褲子)、“чёрная ручка”(黑筆)的意義是相同的。不過,儘管基本語義相同,顏色詞組有時也會產生不同的意義,如俄語“чёрный чай”在漢語中會翻譯成「紅茶」;再如俄語“красный ковёр”只是用來形容紅色的地毯,但在漢語中「紅毯」還有婚禮的聯想意義。 2.俄漢語顏色詞的民族心理:俄語чёрный可以用來表示“плохой”(如чёрное слово, чёрная неблагодареость и т.д.),“нелегальный”(如чёрное дело, чёрный рынок),“тяжёлый”(如чёрный час, чёрный год, сидеть на чёрном хлебе),“болезнь” (如чёрная ножка, чёрная оспа, чёрная немочь),“низкий слой”(如чёрная кость, чёрный народ), “без трубы”(如чёрная печь, чёрная изба, чёрная баня)等等。在漢語「黑」中也有相同的聯想意義,如「不好的-黑心,天下烏鴉一般黑」、「非法的-黑市,黑貨」、「不幸、艱難的-黑色星期五,黑暗期」、「疾病-烏腳病,黑眼圈」;不過也存在著不同的聯想意義,如「看不透的-黑馬,黑鍋,黑幕」等。 3.俄漢語顏色詞的社會屬性:在顏色詞的社會屬性中將顏色詞再細分成歷史範疇,禮儀習俗範疇,政治範疇,經濟範疇來進行討論。 (1)歷史範疇:(顏色詞的歷史範疇分別是1.以服飾顏色表示王位;2.以建築、服飾顏色表示官品等級;3.以服飾顏色表示身分;4.以服飾顏色表示職業等來加以分類。)俄語中的“люди в белых халатах”和漢語的「白衣天使」,俄語“белые веротничики”和漢語「白領階級」等都屬於歷史範疇。 (2)禮儀習俗範疇:俄語中的“белая магия”(善良的魔法),“белая ведьма”(使用善良魔法的女巫)和漢語「白包」都是屬於此類範疇。 (3)政治範疇:俄語“белая армия”和漢語「白軍」,“белый террор”和「白色恐怖」等。 (4)經濟範疇:俄語中有用“белый рынок”(合法的市場)“белый бизнес”(合法的經濟)來形容「合法的」。在漢語「白」中我們找不到相似的用法,但漢語「黑」則和俄語“чёрный”相同,帶有「違法的」聯想意涵。   本論文以語言、文化為基礎進行帶有顏色詞之比較,希望本項研究對學術能有以下貢獻: (一)作為教學的參考。不管是在俄文的教學或者是學習上,帶有文化背景的詞匯常會造成理解上的困難,希望藉由本論文的研究結果,能夠較輕易掌握具有特殊涵意的顏色詞。 (二)作為翻譯的參考。當翻譯作品遇到特殊文化詞匯時,常會遇到不求甚解的譯者,直接按照字面意義翻譯,但往往失去了原意,且沒有理解作者欲表達的正確思維。本論文中將顏色詞做了詳盡的分析整理,以供譯者及讀者參考。 (三)提供未來相關主題進一步的研究方向。語言和文化是分不開的,國情語言學是一門很有趣的科學,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如果有其文化背景當強而有力的後盾,學習起來會更有心得且更為有趣。不過,國情語言學的範圍太為廣大,尚有許多地方值得進行探討,希望本文研究成果能提供未來相關研究新的發展方向。
72

學校本位課程創意教學之研究-以新竹縣一所國民小學為例

郭蒨樺, Kuo,Chian-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的方法,深入了解新竹縣雲雲國民小學(化名)學校本位課程創意教學實際呈現的樣貌、發展的歷程以及影響機制,藉由個別訪談、焦點團體座談之內容及資料蒐集與分析,瞭解學校實施學校本位課程創意教學之現況。本研究內容共分為三大項: 一、學校本位課程創意教學實際樣貌 (一)觀念創新 (二)環境創新 (三)技術創新 (四)流程創新 (五)社區、民間團體交流創新 (六)產品創新 (七)活動創新 (八)特色創新。 二、學校本位課程創意教學發展歷程 (一)發展背景的SWOT分析 (二)發展的契機 學校發展需求、教師要自我成長、培養學生認識家鄉、校長辦學理念、 時代潮流趨勢以及社區家長期盼。 (三)教學團隊的發展階段 形成期、溝通期、調整期、表現期以及轉換期。 三、學校本位課程創意教學影響機制 (一)助力因素 學生方面、教師方面、學校行政方面、校園環境方面、家庭方面、 教育行政機關方面以及外界資源提供方面。 (二)阻力因素 學生方面、教師方面以及學校行政方面。 根據研究內容之論證,可知,雲雲國小學校本位課程創意教學是「新奇的」並且「有價值的」。
73

文化創意商品如何跨越創新採用的鴻溝-以創意市集品牌為例

洪佳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這兩年來在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最熱門的關鍵字之一「創意市集」,集合了眾多台灣年輕創作者獨立創辦的小型創意品牌,以及文化創意商品愛好者的創意市集聚落,構成了一個文化創意產業早期市場的縮影。   在創意市集中販售原創商品的獨立創作者,一旦希望擴大經營範圍、朝品牌之路發展,便得面臨脫離早期市場、邁向主流市場的課題。由於目前尚無針對文化創意產業之創新採用為題的學術文獻,因此本研究援引Geoffrey A. Moore(2000)之跨越鴻溝理論為架構,探討市場對於創意品牌的創新採用狀況。   本研究結論為,在早期市場中獲得採用的文化創意商品,在發展的路徑上,其一是在遭遇鴻溝前轉向,不走向以量產方式獲利的大眾主流市場,例如藝術市場;其二則是進入以早期大眾為主要消費族群的主流市場,並會面臨「跨越鴻溝」的問題。鴻溝的主要成因來自於:早期採用者較主流市場消費者具備理解文化創意產品核心價值之文化符號意涵及其利益之能力;此外,早期採用者較願意對文創商品在產品品質或實用性上的缺陷,抱持較為寬容友善的態度,而注重商品實用性的主流市場消費者,則對完整商品的需求較高。   文化創意商品跨越創新採用鴻溝的關鍵因素包括: 1.文化創意產品核心價值所提供的文化符號或圖像內涵,能被主流市場消費者理解與認同。 2.產品的產能與利潤結構,必須能因應主流市場分銷管道的制度。因此,手工程度高、不具量產可能的商品,較難跨越鴻溝。 3.必須克服主流市場消費者對品質以及服務可靠度的疑慮,並且能與屬性相近的一般性商品進行競爭。 4.創作者必須具備跨越鴻溝的主觀意願,並將品牌的經營目標設定為「獲利」。
74

在中學實行創意教學:兩位英語教師之個案研究 / Implementing cre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n high schools: a case study of two EFL teachers

張憶欣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旨在探討台灣中學英語教師的創意教學,並且進一步探究社會文化情境因素如何影響老師的創意教學。本研究的個案為兩位資深且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創意教師,分別任教於國中以及高中。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藉由教室觀察、訪談以及文件分析收集資料。 本研究顯示兩位創意教師的教學創意主要展現在:(1) 採用多樣化的教材以及教具,(2) 語言教學結合真實語言使用,(3) 採用學習者中心的教學法,(4) 採用多元性的評量以及 (5) 展現純熟的教室管理技巧。此外本研究也發現社會文化情境因素的確對教師發展教學創意有影響,特別是學門的守門人。而兩位創意教師的教學經歷也顯示出發展創意教學可能遇到的困境。即便創意教學的本質被認可,但是在沒有滿足社會期待的狀況下,並不一定會被學門或是領域所認同。有鑑於兩位個案教師所曾經歷的困境,本研究提出教學上的建議:實行創意教學應當先從教學上做小規模的改變,從小規模的改變開始慢慢發展,以期達到發展創意教學以及減少無法滿足社會期待的衝突。 / The preset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eacher’s creativity in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s, with emphasis o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in Taiwan, and further investigated how sociocultural contexts influence the teachers’ creativity. The participants are two acknowledged creative English teachers,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and senior high school respectively. The data collection instruments include classroom observations, interviews and document collection. The data was analyzed qualitatively to see how two creative teachers employ their creativity in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everyday classroom practice and how the sociocultural contexts influence the teachers’ creativity. Through analyzing the data, the two teachers’ teaching creativity was found to be demonstrated in (1) adopting a variety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aids; (2) making connections between language learning and real life; (3) giving ample space for learner-centered instruction; (4) creating multiple ways of assessment; and (5) exhibiting sophisticated classroom management strategies. Besid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ociocultural contexts have indeed had impacts on the teachers’ development, especially from school authority and students’ parents. Difficulties that the two teachers encountered suggest that not all the creative teaching efforts would be accepted with appreciation, although the efforts might be recognized as creative. With regard to challenges that the language teachers faced, the result suggested that implementation of creative language teaching should start with rather smaller-scale changes in teaching and progress gradually in order to maintain a balance between creative teaching and social expectations.
75

守一與守意--六朝佛道思想交流初探

宋隆斐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守一與守意--六朝佛道思想交流初探》,基本上是以守一與守意這組對舉互成的概念,作為論文思考的切入點,試圖探討六朝佛道思想交流的可能性;並將論述的重點置於兩漢之際至東晉中期之間,稱之為六朝佛道二教「宗教創發期」的前期,因為這一階段的「安般守意」禪法與「存神守一」道法,在修煉原理、過程與境界體驗,彼此有可以對照交流之處。並且將思考的角度放在下層社會群眾的信仰實態上,嘗試抉發出一般探討六朝思想史或宗教史的著作所未關注之處。   為了兼顧論文的定位與章節的安排,考慮到佛道二教在時空發展上的不共時性與非連續性,筆者將於第一章<緒論>中介紹研究動機與定位,研究範圍與方法,整理學界前輩對於漢魏兩晉時期「守一」與「守意」思想的研究成果,並提出進行此項研究時的條件限制;   第二章則探討東漢中晚期道教的存神守一思想。以《太平經》(包括《太平經聖君秘旨》)的內容為主,重新思考當時太平道的宗教實態,奉道者是否曾普遍的修持「守一」之法;   第三章探討中國佛教初期的禪觀守意思想,以安世高所譯的《佛說大安般守意經》與《陰持入經》的內容為主;至於支婁迦讖所譯的《道行般若經》、《般舟三昧經》、《首楞嚴三昧經》等三部與大乘禪法有關的佛典,在當時可能尚未造成立即的影響,所以將其置於下文,與「兩晉之際禪觀思想的演變」一併討論。   第四章為存神守一、禪觀守意這兩種教法的中期演變。道教方面探討《老子道德經想爾注》與葛洪《抱朴子》的「守一」思想,佛教方面則以竺法護所譯之《修行道地經》七卷為主;不論佛教或道教,側重點在於從當時社會中下階層民眾對於存神守一與禪觀守意兩種修法的接受度,作為思考的切入點,重新思考由魏初到東晉中葉之間的宗教活動實態。   第五章是守一、守意思想的後期發展。綜述六朝前期「守一」與「守意」思想的關係,並且舉出六朝後期佛道二教在修行理論與方法上的轉變做為對照,以照應整體思想發展上的連續性。   第六章為結論。   平心而論,從兩漢之際到桓靈之時,將近一百六七十年,當時佛道二教的接觸是隨機的、粗淺的,無論在深度與廣度上都不夠,宗教用語的相似,可能只是隨手借用而已,不太可能經過仔細的考慮斟酌,這是因為當時佛道二教都處於草創的階段,方自顧之不暇,遑恤其他哉?況且兩種文化相遇時,語彙的借用實屬平常,往往只是反映了人們追求新鮮、標新立異以自炫耀的心理而已,需要深入研究的是這些語彙是否被正確的借用,或是被賦予新的意義與用法,進而探討二者的宗教修行理論與終極關懷理念的異同,如此方能正確深入的判斷此一共通的語彙在不同宗教體系所處的地位與作用。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三節 研究態度取向 第四節 文獻探討與觀念釐清 第二章 道教初期的存神守一思想 第一節 《太平經》概說 第二節 「一」的元氣論宇宙圖式與「三合相通」說 第三節 氣化的身體觀與身神 第四節 存思原理與相關條件 第五節 守一的境界與效果 第六節 結語 第三章 佛教初期的禪觀守意思想 第一節 漢魏之際佛教傳播的概況 第二節 安般禪法內容分析 第三節 〈三十七菩提分〉內容分析 第四節 結語 第四章 守一、守意思想的中期演變 第一節 《老子道德經想爾注》的奉道誡守一思想 第二節 《抱朴子》的守一思想 第三節 竺法護《修行道地經》之禪觀思想 第四節 結語 第五章 守一、守意思想的後期發展 第一節 上清經派的存思法 第二節 六朝後期禪觀思想的發展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書目
76

設計產業之創意與委外關係研究- 以環隆電器工業設計與怡東廣告設計為例 / 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vity and outsourcing in design industry: base on Universal Scientific Industrial Design Company and Easthink Advertising Design Company

葉思妤, Yeh, Szu 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全球的經濟型態逐漸將重心由知識經濟轉向創意經濟的背景下,台灣政府也開始正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並於2010年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另外,文化創意產業中的商業運作過程與價值網絡的建構,也從如何自個別企業「點」的效應,擴散成完整產業的「面」效益。因此,使文化創意產業持續擴張,是現階段台灣所面臨的關鍵。 在專業分工的策略、知識與創意工作者的高度流動的考量下,委外成為企業可取得資源的方式之一,過去在製造業以成本為考量的委外思維的下,創意該如何委外,可以複製過去經驗或是開創新局是本論文之研究動機。 個案選擇上,由於文化創意產業類別差異極大,本研究選取設計產業的代表:廣告設計與工業設計產業進行個案交叉比對,期望能夠透過創意與委外流程的關係(包含動機、決策點與執行)欲探討在文化創意產業中:(1)在廣告設計與工業設計中,其委外的動機與創意的關係是什麼?在此兩產業中有何異同? (2)在廣告設計與工業設計中,委外的執行與創意的關係是什麼?其關鍵成功因素是什麼? (3)在廣告設計業與工業設計中創意能被持續委外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本論文的研究結論包含:(1)企業欲將創意委外的動機來自於內部認定之創意價值低、專業能力缺乏,或與所占產業位置有關,視產業別不同而有所差異。此外,創意需可於市場取得且具成本效益時,企業才有將創意委外的可能(2)委外創意的動機在於其委外利益與組織目標能相符合(3)創意能被持續委外的關鍵在於廠商認知創意本質具收斂性,透過委外雙方的有形與無形的契約與信任,為終端市場客戶提供完整的服務。 / Under the type of global economics transferred from knowledge economics into creativity economics, Taiwan government has begun to take serious and to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y, and also passed the law of crea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as well in 2010. At the mean while, the business model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value network of creative industry, has expanded from individual enterprise to whole industry. Therefore, how to enlarge the boundary of creative industry is the key issue that Taiwan is facing right now. Considering the strategy of specialization and the highly transferring of knowledge and creativity human resource, outsourcing has become one way of getting resources in the enterprise. Cost down is the major cause of outsourcing in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 so the motivation of this thesis is how to outsourcing the creativity? Is it possible to copy the past successful experience? Or it should be done by another brand new way? Due to the category of creative industry is very different, so in this thesis, it chose the most two representative design industries belong to creative industry, which are advertising design and industrial design, to compare cross over each other. Expecting through the relationship (including motivation, strategy and execution) between creativity and outsourcing, to discuss in creative industry and find out: (1)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ivation of outsourcing and creativity in both advertising design industry and industrial design industry. And what is the difference in these two industries. (2)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ecution of outsourcing and creativity in both advertising design industry and industrial design industry? And what is the key successful point? (3) What is the key reason of creativity outsourcing continuously in advertising design industry and industrial design industry?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thesis are: (1) The motivation of creativity outsourcing is relevant in valueless creativity inside the enterprise, poor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different positions in the value network in the creative industry. (2) The motivation of creativity outsourcing is that the benefit of outsourcing can match the goal of organization. (3) The key point that creativity can be outsourced continuously is because it is realized in the enterprise that creativity has the convergence nature. So by the trust of tangible or intangible contracts, it will supply complete service to the end customer in the market.
77

中醫診所醫療服務品質與回診意願之研究 / A study on service quality and retreatment intention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linics

張庭嘉, Chang, Ting Chi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目前台灣中醫以門診為主,雖有部分醫院經營住院部門,但由於現階段全民健保尚未將「中醫住院」納入為給付範圍,導致中醫住院的病患必須全部自費,所以利用率偏低,因此中醫的主要業務仍在診所部分。1995年至2010年的統計數據發現,中醫診所有急遽增加的趨勢,加上中醫師人口成長幅度過快及中藥材成本上升,使中醫診所面臨激烈競爭,而如何有效提升醫療服務品質與病患回診意願,將是診所經營者當務之急。   本研究參考蔡文正等人(2008)運用PZB(Parasuraman, Zeithaml and Berry)SVERQUAL量表所建立之中醫醫療服務品質評估指標,衡量模式的五個構面,分別是有形性、可靠性、回應性、保證性及關懷性,並根據回診意願之相關文獻,發展出病患回診意願之評估指標,藉由問卷調查,以新北市五家中醫診所病患為研究對象,探討病患對於中醫診所提供之醫療服務品質的重視情形、實際接受服務後的滿度程度及回診意願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中醫診所病患對於醫療服務品質的實際感受較本身所期望之服務有落差,不同特性之病患對於醫療服務品質的重視程度與滿意程度、回診意願也有差異情形;由相關分析與迴歸分析得知,醫療服務品質重視程度和滿意程度,與回診意願皆有顯著的正相關存在,且以醫療服務品質的「回應性」、「保證性」及「關懷性」三個層面的滿意程度,對「回診意願」有較高預測力。故未來中醫診所針對回診意願之提升,應以此為主要策略目標;同時,對於滿意程度較高之指標應強化、保持,在增進病患回診意願上必有所助益,俾使民眾擁有更優質之醫療環境。
78

部落客傳遞價值對社群意識與品牌購買意願之影響 / The influence of blogger value on sense of community and brand purchase intention

劉乃嘉, Liu, Nai Chi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Web 2.0的興起,使得過去由網站產生、發送內容給使用者的單向模式,轉變成為雙向互動的方式,並帶動許多內容網站的生成,其中一項便是部落格。部落格興起於1990年代,而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部落格服務提供商為2003年成立的無名小站,其部落格、相簿等功能捧紅不少素人、造就許多意見領袖,也帶動了商機。除了企業與廠商找部落客撰寫試用文,使部落客成為新興的口碑行銷媒介外,近年來也有些許部落客開創自有品牌,販售自己設計或與國內外廠商合作的服飾、鞋子、飾品等,吸引大批粉絲朝聖,也創造了不少話題。 本研究以深度訪談加上問卷調查的形式,針對定期瀏覽部落格的讀者進行一對一深度訪談,初步了解其對部落客自創品牌之看法,及影響其購買部落客品牌之產品的主要因素。彙整關鍵因素並參考相關文獻擬定問卷架構,透過量化數據分析,了解部落格讀者對部落客品牌之購買傾向,並就相關議題進行延伸、探討。研究結果顯示:(1) 部落客傳遞之價值對部落格讀者之部落客品牌購買意願有顯著的影響,(2) 社群意識對部落客傳遞之價值與部落客品牌購買意願並不具中介效果。
79

擬態語動詞「あっさりする」の意味分析

陳, 帥 25 February 2014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80

旅遊目的地意象、口碑與滿意度之關係研究-以宜蘭旅遊為例 / Relationship among Destination Image, Word of Mouth, and Satisfaction - A Case Study of Yilan

吳凱霆, NG HOI 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探討「旅遊目的地意象」、「口碑」與「滿意度」之關係。 「旅遊目的地意象」主要分為3種狀況:期待之旅遊目的地意象(體驗前之旅遊目的地意象)、實際體驗後之旅遊目的地意象,以及旅遊目的地意象之落差。 本研究也探討旅客對旅遊目的地之資訊收集方式及其可靠度,與體驗前之旅遊目的地意象、旅遊目的地意象之落差,和旅遊滿度的相關性。旅客資訊收集的方式,共分為:(1)傳統口碑傳播、(2)傳統媒體傳播、(3)電子口碑傳播、(4)電子媒體傳播四種。 旅遊目的地意象量表的內容由兩大部份組成,第一部份借用Florida(2012) 所提出的創意城市4T條件,發展出創意城市量表,本研究不在討論創意城市,而是借用4T的條件來衡量旅客對目的地的意象。第二部份則根據Pine II & Gilmore(1998) 體驗經濟的4大領域,作為另一個測量旅客對旅遊目的地意象的體驗知覺量表。分別跑出創意城市意象和體驗知覺意象兩個因素,前者的Cronbach’ s α值為.658,後者的Cronbach’ s α值為.881。 旅遊滿意度量表,包括整體滿意度、重遊意願、推薦意願和移居意願的內容,共7個題目,得出一個因素,Cronbach’ s α值為.790。 所有量表評分之方式皆採用 Likert 5點量表,從「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普通」、「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別給予1至5分。 本研究的對象為宜蘭的旅客,於2013年6月2日,及6月9日,下午5時至晚上11時,在宜蘭縣羅東鎮之火車站及客運站發放問卷。總共收集208個有效樣本,25歲以下占74%;學生占73.6%;台北人占55%、宜蘭人占11%、台北及宜蘭以外地區占34%。 在旅客旅遊現況方面: 旅遊資訊收集方式之採用狀況(複選題),「電子媒體傳播」(96.2%)為最多,「傳統口碑傳播」(90.4%)第2多, 「傳統媒體傳播」(88.5%)為第三, 「電子口碑傳播」(81.7%)人數最少。採用百分比均超過81.7%,表示大部份旅客會同時採用多種旅遊資訊收集方式。 旅遊資訊收集方式之可靠程度,由高至低之排序為「傳統口碑傳播」(4.02)、 「電子口碑傳播」(3.35)「電子媒體傳播」(3.41)、「傳統媒體傳播」(3.18)。 實際體驗前,旅客期待之旅遊目的地意象,創意城市意象為3.426,旅客體驗意象為3.7139。 實際體驗後之旅遊目的地意象,創意城市整體印象為3.4875,旅客整體體驗為3.90064。 旅遊目的地意象之落差雖然很小(旅遊目的地意象之落差 = 體驗後之旅遊目的地意象-期待之旅遊目的地意象),但各項數值基本都有所提升,創意城市整體印象之落差為0.0615,旅客整體體驗之落差為0.1867,可見旅客實際體驗後之旅遊目的地意象皆比期待稍為好。 旅遊滿意度由7個題目構成整個量表,分數為3.8482,接近同意。細部分為三個構面來看,平衡分數依序為:(1)包括重遊意願的整體滿意度(4.1995),(2)推薦意願(平均分為3.881),(3)移居意願(3.0144)。從各構面的狀況,可見旅客對宜蘭的整體滿意度及重遊意願很高,也願意透過各種資料收集方式推薦宜蘭,但是移居宜蘭的意願只有普通。 在假設驗證方面: 1. 旅客對各類已收集之旅遊資訊的信任度與期待之旅遊目的地意象具有顯著的正相關,大部份假設成立。 2. 旅客期待之旅遊目的地意象與實際體驗後之旅遊目的地意象具有顯著的正相關,假設皆成立。 3. 旅客實際體驗後之旅遊目的地意象與旅遊滿意度具有顯著正相關,假設皆成立。 4. 旅客期待之旅遊目的地意象與旅遊滿意度具有顯著的正相關,假設皆成立。 5. 旅客對各類已收集之旅遊資訊的信任度與目的地意象之落差具有顯著的負相關,只有旅客對以電子媒體傳播方式收集之旅遊資訊信任度與目的地意象之落差(以旅客體驗角度) 具有顯著的負相關,假設成立。 6. 目的地意象之落差與旅遊滿意度具有顯著的相關,假設皆不成立。 7. 旅客對各類已收集之旅遊資訊的信任度與旅遊滿意度具有顯著的正相關,結果大部份假設成立。 / The major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Destination Image, Word-of-Mouth, and Satisfaction. Destination Image includes 3 situations: Expected Destination Image (期待之旅遊目的地意象), Destination Image After Visiting (實際之旅遊目的地意象), and Gap between Expected and Actual Destination Image (旅遊目的地意象之落差). This research also explored how travelers collect tourist information, including: (1) traditional word-of-mouth dissemination (傳統口碑傳播), (2) traditional advertising dissemination (傳統媒體傳播), (3) electronic word-of-mouth dissemination (電子口碑傳播), and (4) electronic advertising dissemination (電子媒體傳播). The Destination Image Scale is composed of two parts, which include the Traveler Experience Scale from Pine II & Gilmore (1998), and the concepts of Creative City Scale from Florida (2012).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cales are .658 and .881. The Satisfaction Scale includes three parts: Total Satisfaction (including willingness to revisit) (整體滿意度和重遊意願), Willingness to Recommend (推薦意願) and Willingness to Migrate (移居意願).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cales is .790. All measurement used a 5-point Likert-scale, from 5 (strongly agree) to 1 (strongly disagree). The subjects of this research were travelers to Yilan on June 2 and June 9, 2013, from 5pm to 11pm. 208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at bus stations and the train station in Luodong Township of Yilan County. 74% of respondents were under 25 years old; 73.6% were students; 55% were from Taipei, 11% from Yilan, and 34% from other cities. The current traveler information gathering situation: Regarding travelers collecting tourist information, most travelers use electronic advertising dissemination (96.2%), followed by traditional word-of-mouth dissemination (90.4%), traditional advertising dissemination, and finally electronic word-of-mouth dissemination (81.7%). With all four information collection rates above 80%, it is clear that travelers use more than one way to the gather tourist information. The degree of dependence for the methods of collecting information (旅遊資訊收集方式之可靠程度) from high to low is traditional word-of-mouth dissemination, (4.02), electronic word-of-mouth dissemination (3.35), electronic advertising dissemination (3.41), and finally traditional advertising dissemination (3.18). Before visiting the destination (Expected Destination Image) the overall image of a creative city (創意城市整體印象) was 3.426, and overall traveler experience (旅客整體體驗) was 3.7139. Regarding Destination Image After Visiting, the overall creative city image was 3.4875, and overall traveler experience was 3.90064. The Gap between Expected and Actual Destination Image (旅遊目的地意象之落差) was very low, but all evaluations showed an increase from pre- to post-visit. The same method of comparison showed that the gap between the overall image of creative city was 0.0615, and the gap between overall traveler experience is 0.1867. From this, we can see that for the se travelers, the reality was better than the expectation. The Satisfaction Scale included 3 items, from high to low, and Total Satisfaction included willingness to revisit (4.1995), willingness to recommend (3.881), and willingness to migrate (3.0144). Hypothesis testing: 1. Most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trustworthiness of collected information (旅客對各類已收集之旅遊資訊的信任度) and Expected Destination Image (期待之旅遊目的地意象) were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2. All correlations between Expected Destination Image (期待之旅遊目的地意象) and Destination Image After Visiting (實際之旅遊目的地意象) were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3. All correlations between Destination Image After Visiting (實際之旅遊目的地意象) and Satisfaction (旅遊滿意度) were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4. All correlations between Expected Destination Image (期待之旅遊目的地意象) and Satisfaction (旅遊滿意度) were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5. Only one hypothesis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rustworthiness of collected information (旅客對各類已收集之旅遊資訊的信任度) and Gap between Expected and Actual Destination Image (旅遊目的地意象之落差). 6.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Gap between Expected and Actual Destination Image (旅遊目的地意象之落差) and Satisfaction (旅遊滿意度). 7. Most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trustworthiness of collected information (旅客對各類已收集之旅遊資訊的信任度) and Satisfaction (旅遊滿意度) were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Page generated in 0.018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