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40
  • 206
  • 34
  • Tagged with
  • 240
  • 240
  • 81
  • 41
  • 40
  • 40
  • 39
  • 39
  • 38
  • 36
  • 33
  • 32
  • 32
  • 32
  • 30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01

廣告遊戲中的互動性與食物類別對兒童飲食攝取的影響 / The effects of interactivity and food categories of an advergame on actual food intake among children

張景婷, Chang, Ching 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兒童的肥胖問題日漸嚴重,專家學者開始紛紛探究問題的根源為何,文獻指出「垃圾食物的廣告」是重要原因,當中又以廣告遊戲(Advergame)的娛樂、互動與接觸時間長等特質更讓人擔心。 本研究以實際測量食物攝取量的方式來檢驗兒童在接觸不同食物商品(健康食物、非健康食物、無食物)的廣告遊戲後,是否會受到遊戲中該食物種類的影響,進而攝取較多遊戲中出現的食物。另外,本研究加入重要的遊戲特質「互動性」與「角色代入感」(Identification),進一步來檢驗其對食物攝取量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相較於接觸「無食物廣告遊戲」的兒童,接觸「健康食物廣告遊戲」的兒童顯著攝取了更多健康食物。另外,互動性的存在與否雖無法直接影響兒童食物攝取量的多寡,但卻可以增強兒童對遊戲角色的代入感,進一步增加食物攝取量。
102

多軸飛行器用於自拍情境之互動模式研究 / Exploring Interaction Modalities for a Selfie Drone

陳建方, Chen, Chien F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拍」是時下特有的社群文化,使用手持相機或自拍棒輔助拍照多有限制。然而搭載相機鏡頭的多軸飛行器(Camera-equipped drone)日漸普及,未來將有機會成為新的攝影器材。 本研究由初步訪談並分類「日常生活中操作相機」之心智模型:(1)以自身為中心,指揮攝影師移動之操控者模式(User Mode),適合近距操作,如自拍;(2)使用者透過相機視角,取得觀測角度之觀景窗模式(Viewfinder Mode),適合取得遠距影像,如災區探勘;(3)以第三人稱同時控制攝影者與被攝者的導演模式(Director Mode),擅於處理人與鏡頭相對空間關係,適合已預想好全局構圖與分鏡腳本。本研究依上述分類討論文獻與商品之優勢與限制,探索「操作空間中任務擺放之相機(多軸飛行器)」的理想互動方法後,將「操作空間中的相機」互動切分為兩階段流程設計:(1)Positioning階段:以User Mode直視飛行器,指揮相機位置;(2)Fine Tuning階段:以Viewfinder Mode透過觀景窗取得影像並微調拍攝參數。 本研究將著重於Positioning階段之飛行器控制互動方法,透過探討使用者的空間認知,提出三種符合使用者心智模型之飛行器運動座標系(球狀、柱狀與修正之三維座標),結合智慧型手機操作的類指向輸入方法(Semi-Direct Pointing),並實作沉浸式VR多軸飛行器體驗模擬器「Skyfie」,並進行兩次使用者測試,模擬使用者在3D空間中指揮飛行器移動至指定位置進行拍攝,實驗結果證明本研究提出之三種座標系統皆比傳統三維座標容易操作,並於最後討論各運動座標系適用之情境。 / Taking Selfie is a brand new type of photographic behavior and has become a phenomenon on social medias. In Asia, many people love taking and sharing selfies in their daily life and have create several tools to take good selfies suck as a selfie stick or a portable tripod. In the meantime, camera-equipped drones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today. We can envision a future where personal flying selfie bots are always with us. Among the previous works and commercial products, the interaction techniques for controlling drone are mostly designed in drone-centric mode that require a longer training and are not easy for taking an anticipated shot. We investigate the user needs in taking selfies and propose an interaction technique that contains Positioning state and Fine Tuning state which are designed with user and viewfinder mode. Users can place a drone in a specified coordinate system by our semi-direct pointing technique and then compose the framing on the smartphone screen. We propose 3 coordinate systems for positioning stage and conduct two user studies in a simulated VR environment to validate the performance and user acceptances. In conclusion, we find that all three coordinate systems are more user friendly compare to traditional Cartesian coordinate system considering the test results and implementation cost.
103

國內廠商品牌授權與代理之決策研究 / A Study on the Foreign-Brand Licensing and Agencing Decisions of the Domestic Firms

陳昭穎, Chen, Chao-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係採個案研究的方式,企圖從國內廠商品牌授權與代理之實務決策過程,探討策略背後可能的因素與理由。包括品牌授權與代理的動機與考量因素、合作模式的分類與取決、與國外品牌擁有者之間的互動以及可能面臨的經營風險等。希望藉由實務上的訪談,對授權與代理市場做一系統性的整理,提供國內企業在相關議題上決策的建議。 經過資料蒐集與實務訪談,本研究將國內品牌授權與代理可能的合作模式,分為八種類型:(1)代理商型(如嘉裕西服代理Ninna Ricci)(2)中間商型(如潤泰紡織代理Nautica)(3)製造商型(如東雲紡織取得Malboro授權)(4)直屬分公司型(如台灣華特迪士尼)(5)分公司接洽型(如麗嬰國際與台灣三麗鷗)(6)授權總代理型(如特敏代理天線寶寶)(7)授權總代理兼轉包型(如海馬實業代理Roberta di Camerino)(8)總代理接洽型(如亞富取得路易費侯授權)。 本研究選擇授權與代理現象最普遍的服飾業與玩具業為受訪對象,並依據不同合作類型,分別選擇代表性的業者進行深入訪談,訪談對象包括麗嬰國際、潤泰紡織、亞富、台灣華特迪士尼、特敏、海馬實業、東雲訪織、麗嬰房、嘉裕等九個個案。並據此發展出相關命題,內容如下: 命題1:企業進入市場的考量不同,會影響授權或代理的品牌策略選擇。 命題2:企業會基於品牌附加價值的考量,而選擇授權或代理的品牌策略。 命題2-1:企業會基於品牌權益的考量,而選擇授權或代理的品牌策略。 命題2-2:企業會基於品牌支援的考量,而選擇授權或代理的品牌策略。 命題2-3:企業會基於品牌經營知識的考量,選擇授權或代理的品牌策略。 命題3:企業選擇授權或代理的品牌策略,是基於本身整體策略的運用及對資源的依賴,同時受限於自身能力的差異。 命題3-1:企業會基於本身整體策略的運用及對資源的依賴,而選擇授權或代理的品牌策略。 命題3-2:企業選擇授權或代理的品牌策略,會受限自身能力的差異,如製造能力有無。 命題4:企業選擇不同的合作類型,與自身的能力與長期規劃的目標有關。 命題4-1:企業會受到自身能力的差異,在品牌合作的接洽上,選擇不同的合作類型。 命題4-2:企業會基於長期規劃目標不同的考量,而導致合作類型不同。 命題5:合作類型不同,會導致國內業者面臨不同經營風險。 命題6:授權者控管方式的差異,會影響互動型態。 命題6-1:授權者的控管方式,受到文化差異的影響,部分傾向於理性層面,重視數字;部分傾向於感性層面,重視情感;其他的則落於兩者之間。 命題6-2:授權者的控管方式,受到兩地地域遠近的影響,會有親自設立分公司或是授權總代理的差異。 命題7:合作關係的建立與維持,是授權者與被授權者之間,一種雙向的互動過程。 命題7-1:國內業者自身條件的差異,會影響授權者在合作關係的建立與維持上意願的強弱。 命題7-2:授權者對於合作關係維持的控管,會由於雙方業者經營心態不同而受到影響。 命題7-3:授權者長期目標的不同,會導致國內業者在合作關係的維持上,面臨不同經營風險。 經由上述命題,本研究歸納出下列幾點結論: 1. 國內廠商會基於市場的需求、產品的特性、通路的開發與變化等因素,以授權或代理的品牌策略進入市場。 2. 國內廠商可藉由品牌授權與代理的方式,獲取品牌附加價值,包括品牌權益、品牌支援與品牌經營知識的取得。 3. 企業選擇不同的合作類型,是著眼於自身能力與未來策略規劃的不同。 4. 授權者的控管方式會受到本身文化、兩地地域遠近,與合作雙方經營心態等因素影響。 5. 業者自身的能力越強,授權者提供合作機會與維持合作關係的意願越高。 6. 國內廠商面臨到的經營風險,會受到雙方對於未來規劃的差異與合作類型而不同,如何加強合作關係的維繫是一項重要的議題。
104

企業網站使用者介面與互動模式之研究

徐安良, Hsu, An-L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探討企業網站的使用者介面與互動模式之設計與應用情形。本研究屬於實徵性研究,經由文獻的探討整理出網站的網頁調查分析表以及建立問卷調查的架構,研究樣本的選擇皆根據數位週刊中對於台灣500大網站調查報告中,有關企業網站之部份。  在網站調查分析方面,本研究針對金融業、通訊業、電子業、軟體業及服務業等五大類型的企業網站,挑選各類別排行前十名的企業網站進行實際調查,共計50家企業網站。調查結果發現:(1)企業網站的版面整體的編排上較偏向平面、靜態的設計。(2)有豐富的色彩使用。(3)企業網站對於活潑動態資訊內容的提供上不足。(4)網頁與使用者間的的互動功能仍有待加強。  在問卷調查方面,本研究採Email寄發問卷,共寄出152份問卷,有效回收31份,有效回收率24.03%。經由資料分析發現:(1) 不同類型的企業網站使用者其對於網頁構成要素重要性的認定都是一致的,並不會因為企業網站類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 使用者對其本身公司網站設計的滿意程度由高至低依次為金融業、電子業、軟體業、服務業、通訊業。(3) 不同類型的企業網站使用者其對於網頁互動模式重要性的認定都是一致的,並不會因為企業網站類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4)女性對於網頁構成要素及互動模式的重要性偏好在某些項目上較男性為高。(5)不同教育背景的使用者對於網頁的構成要素及互動模式在某些項目上有顯著的差異。(6) 不同年齡層的使用者對於網頁構成要素及互動模式的重要性認知上並無顯著差異。 隨著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企業網站顯然已成為掌握市場動脈與提昇競爭優勢的一項重要工具。網站是本小利大的投資,企業網站除了要提升網頁介面的吸引力及親和度,增進與使用者的互動外,企業網站應提供更豐富、實用的資訊內容以強化本身的競爭優勢。
105

超媒體文件運算結構之設計與建置研究

張聖武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目前以HTML所編輯出的超媒體文件對於多媒體資料在時空關係上缺少提供給文件設計者的精確性及相依性描述,提供給讀者的互動效果也有不足處。為了彌補上述的缺憾,本研究提出超媒體文件的運算結構來處理多媒體物件在時空關係上的描述以及與使用者互動的議題,以物件導向設計方法設計出運算環境類別、一元運算功能類別與多元運算功能類別,並利用Java語言建置出一套腳本描述語言工具來輔助HTML的展現效果。
106

研發/製造間互動對技術成功之影響-從TQM觀點的研究 / The Impac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R&D and Manufacturing on Technical Success -- From the Viewpoint of TQM

林培文, Lin, Pei 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實際從事研發/製造的公司為對象,採取個案研究的方式,從全面品質管理的觀點來探討研發/製造間互動對技術成功之影響。分別從研發人製造間互動,所須注意的工作重點為何?技術成功的績效衡量指標為何?上述之互動所須注意的工作重點與技術成功績效衡量指標的關係等三方面加以探討。並經個案公司綜合分析後,得到下列發現:   一、研發人製造間互動,所須注意的工作重點:   1. 領導統御:高階主管參與程度、專案經理經驗程度及人際關係   2. 資訊收集分析:資訊的管理、資訊約有效性、資訊的分析與運用   3. 策略品質規劃:方針展開、策略品質規劃、品質改善全員參與   4. 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的規劃與管理、員工參與、教育訓練、績效獎賞、員工的福利與滿足   5. 程序品質管理:設計導入、開發程序管理、支援系統的貢獻度   二、技術成功的績效衡量指標:   1. 在數量方面:如技術文件數;專利數目;設計變更數目等   2. 在時效性方面:如進度控制;設備停機時間;技術移轉時間   3. 在成本方面:例如成本降低;預算控制   4. 在品質方面:例如品質的確認;可製造性;與競爭者比較   三、互動所須注意的工作重點與技術成功績效衡量指標的關係:   1. 欲得到較佳的數量績效,可由下列工作著手:易裂性設計的導入、試製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高階主管的參與程度、績效評估與獎賞系統。   2. 想得到較好的時效性績效,可由下列工作著手:高階主管的參與程度、專案經理的經驗程度與人際關係、資訊的管理、分析與運用、人力資源的規劃與管理、員工參與、績效評估與獎賞系統、易裂性設計與同步工程、程序管制、支援系統的貢獻度。   3. 想得到較好的成本績效,可由下列工作著手:資訊的管理、分析與運用、易裂性設計與同步工程、模組化設計、程序管制、績效評估與獎賞系統。   4. 想得到較好的品質績效,可由下列工作著手:品質方針展開能力、策略品質規劃程序管理、品質改善全員參與、資訊管理、分析與運用、教育訓練、易裂性設計及試製前準備工作、程序管制、績效評估與獎賞系統。
107

記者與消息來源互動關係與新聞處理方式關聯性之研究 / Effec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ws reports and Source upon the news treatment

喻靖媛, Yu, Chen Y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探討的研究問題有三:(一)記者與消息來源的關係類型有哪些?(二)影響記者與消息來源人際關係發展的因素有哪些?(三)記者與消息來源之互動關係如何影響記者處理消息來源人物的方式?   本研究以參與觀察法、深度訪談法及內容分析法,針對四位個案記者進行研究。研究結果如下:   一、記者與消息來源互動關係類型   個案記者與消息來源的互動關係可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同化關係,記者較容易被主跑線上經常提供新聞線索的消息來源同化。   第二類是利益合作關係,記者通常與職級較高或主管級的消息來源維持利益合作的關係。   第三類是對立關係,因為記者與消息來源互動時以各自的利益為重,故當記者與消息來源因對方的舉動無法達成各自的目的時,便容易演變為對立關係。   第四類是表面接觸關係記者經常與非預定新聞事件的主角或發起人維繫此種關係。   二、影響記者與消息來源之人際關係發展因素   四位個案記者傾向於與專業性及可信度高的消息來源互動頻繁。而對於經常協助記者取得新聞資訊的消息來源,記者容易產生高度的情感認同。另外,記者通常較依賴職級較高的消息來源取得新聞詮釋。   三、記者與消息來源互動關係與記者處理消息來源方式之關聯性   四位個案記者在新聞內容中賦予消息來源的顯著程度,不會因記者與消息來源的關係親密程度而受到影響。而記者在新聞內容中對消息來源的態度呈現上,則傾向於對表面接觸關係的消息來源做有利的處理。
108

民主轉型過程中政策參與者互動關係之研究 / A Research for Policy Actors Interactional Relation in a Process of the Transition to Demacracy.

李玉崑, Li, Yu K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地區自從一九八○年代以來,產生了一連串的社會運動與自力救濟事件,而其中有甚多是與公共政策的運作有關,這些頻繁發生的運動和事件,常使得民眾感覺似乎社會變得無秩序,亂象叢生。進而對國民黨政府的施政能力產生了質疑,也引發了「信心危機」。因此,為求瞭解其發生原因、影響以及思考如何減少類似事件發生,故從威權政體民主轉型過程中參與者互動情形來探討。並進而透過歷史性觀察,找出國民黨維繫政權的基本理念,以及運作的方法。在本論文亦經由反核四環保自力救濟事件個案分析,以明瞭在國內外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的影響下,政策參與者呈現出何種的互動情形和結果,和引用的理論與分析,作一對照。從論文分析中,吾人看到了一種內戰態勢下的互動。在中共軍事上、外交上、政治上及近年年來經濟上的威脅,使得國民黨政府為維繫其政權,戮力追求國家安全與生存,如加強國防戰備、維持外交關係、採行威權統治以及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而其中,經濟發展隨著國內外環境的變遷,更成為國民黨政權生存維繫的核心政策。在研究發現中,吾人看到了政策參與者互動關係的轉變,如:(1)失去絕對權威的總統。(2)感受立委壓力的行政院。(3)泛政治化的政黨競爭。(4)突破言論管制的大眾傳播媒介。(5)遊說活躍的利益團體。(6)權力意識高漲的民眾。而對於政策建議方面,由於經濟發展是國民黨決策階層的核心施政理念,但此種理念容易導致泛經濟化的決策模式,呈現出由上而下的菁英取向的政策制訂模式。為彌補其不足,有必要採取以由下而上的諮商系統,贏得多數民眾的政治支持。另外,從核四個案分析中,得知反核乃是由於不信任國民黨政府的行政決策。因此,國營事業單位在推動重大早邀集社區居民參與議題的決策過程,以減低民眾的疑慮慮、恐懼及被剝奪感。
109

空間模式與追求圖案:維珍妮亞‧吳爾芙《燈塔行》中時空互動關係 / Spatial Form and Search Patterns: The Spatio-temporal Interdependence in Virginia Woolf's <u>To the Lighthouse</u>

李秋虹, Li, Ch'iu H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維珍妮亞‧吳爾芙《燈塔行》揉合小說與繪畫,在作者創新的手法、精湛的技巧背後藏有模仿人物情緒、情感最纖細的體味。《燈塔行》不論筆觸、內容或意境在在表現出吳爾芙追尋主題、濃厚的繪畫知性與感性傾向,對吳爾芙而言,生命與藝術的追求便是唯善至美的永久追求。本論文第一章試就作品“空間模式”的技巧運用檢視其分裂斷折的文字敘述,框化的造形藝術,視覺官能的虛擬情境。第二章說明“空間模式”中不可或缺的時間因素,進而將時空互動關係演至“空”這觀念,說明吳爾芙的生命觀與追尋的價值。在作者形象語言中,追尋具有圖案或圖畫,不管是藍姆西先生的線條邏列、藍姆西太太的靜態平面、或第三章中討論的莉莉‧柏斯蔻的畫作,都可以感受到這些人物對世間萬事萬物的企圖和努力。 / This study examines Virginia Woolf's innovative form and style in <u>To the Lighthouse</u> designed to imitate the confusion of thoughts, emotions, and views of life and to reveal man's search for life's meaning and his struggle to give shape to his experiences. Chapter One of this thesis investigates the spatial form of the text, particularly the disrupted narrative, the use of frames and the focus on virtual reality. In this chapter, I try to show that the spatial writing in fact produces simultaneity and that simultaneity often makes the thoughts and emotions arise all at once. Chapter Two discusses the notion of the spatio-temporal interdependence with demonstrations of the Ramsays' search patterns, the line and the surface, the facing and the fusing. This chapter explains the idea of man's searching for order through time and the empty space as exemplified by the novel's middle part, "Time Passes." In using the similar plastic language of colors and shapes, Mr and Mrs. Ramsay suggest their common destiny, a quest for order and unity that is extended to the final chapter. Chapter Three follows and develops the search motif in Lily Briscoe's painting process, a process that combines visual actualities and memories.
110

台灣社會運動與另類影帶之研究:1986-1992 / Social movement and alternative media in Taiwan:1986-1992

廖素霞, Liaw, Su Shi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面對八○年代中期大量出現於台灣的社會運動與另類影帶,本文透過對社會運動與另類運動的歷史分析,來觀照近年來二者的種種問題。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有四:一、分析台灣社會運動與另類運動發展的情境關係;二、釐清社會運動與另類媒體的關係;三、瞭解新興社運與另類影帶的互動關係;四、解讀另類影帶建構社會真實的過程。根據研究結果,本文發現社會運動與另類媒體雖然都是多重因素造成的現象,然其最重要的生成關鍵卻在於反擊國民黨的威權體制,因此,二者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至於,在運動者與記錄者的互動關係中,由於二者理念的接近性、及大眾媒體對社運的輿論打壓,運動者靠記錄者為其宣傳理念;記錄者以運動事件為記錄焦點,故二者是相依相生的。在另類影帶文本分析方面,本研究發現其影像觀點的意識形態一致具有反國民黨特質,且其性別意識是構築於父權思想之上,因此,雖然另類影帶在本質上是極具批判性的,但在性別觀念上,仍無法以平權待之。

Page generated in 0.028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