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
有機食品的媒體再現—以《中國時報》、《聯合報》以及《民生報》的報導為例(1995-2006年)陳琪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有機食品現今已成為全球的新興飲食風潮。消費者獲取有機相關資訊的管道之一便是媒體,然卻少有研究討論之。本研究作為一初探研究,欲得知媒體在有機風潮時興的過程中扮演了何種角色。研究問題包括:文本如何再現有機食品樣貌?主要的型態為何?除此之外,本研究亦想進一步得知不同媒體文本的詮釋手法是否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又為何?最後,由於有機食品從引進至今歷經了長約十年的時間,這期間無論是新聞形式或內容都可能有所變化,本研究亦想探知在這十年間新聞的形式或內容是否有所變化?
為了回答上述問題,本研究使用內容分析輔以框架分析的方式,分析了《聯合報》、《中國時報》以及《民生報》約11年間(1995-2006)的相關新聞。本研究結果顯示,有機食品新聞多為「純淨新聞」,且主要出現於「地方/都會」版面,各報及各時期的分佈皆同;「活動或商品優惠」則為有機新聞最主要之主題;新聞消息來源部分,無論是三家報紙或有機食品發展各時期,消息來源引用比例最高的皆為「食品業者」,且遠超過其他消息來源的發言比例。
新聞框架方面,「個人身心價值」則佔了絕大多數的新聞比例,各報及各時期的新聞框架排序則略有不同;最後,在新聞語氣的運用部分,「有機市場概況」、「有機食品資訊」、「活動或商品優惠」以及「個案抗病經驗」等主題的報導多使用正面語氣,其他語氣偏低;然「有機品制度」及「食品安全」等主題的報導語氣較為平均,雖然以中立/混合語氣為主、但肯定及否定語氣亦皆佔了不少比重。
整體而言,有機新聞在這十年間持續增加,反映出有機食品受到社會重視的現象,有機新聞呈現出與地方經濟生活難以分割的特性,則或可成為促進社區發展的推手。然有機食品新聞因處理了較多消費性議題,文本呈現較為一般新聞鬆散而可能有廣告化的疑慮,新聞從業人員則可能更需小心謹慎地處理這類議題。
|
42 |
微網誌使用行為研究:以PLURK使用者為例方盈潔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微網誌是目前炙手可熱的新興網路應用之一,配合手機使用而發展出的140字字元限制,就字面定義上是小型的網誌,它即時性強、參與者多、互動性強,整合網際網路與行動網路,是具備web3.0概念之先趨應用。微網誌兼具了廣播與人際傳播的能力,提供個別使用者向世界發聲的簡便管道,是個人媒體、我群媒體的一類,同時也具備與他人聯繫情感、交換意見等社交功能。
為了解使用者如何認知微網誌,其使用動機、行為與相關影響因素為何,本研究以使用與滿足理論出發,援引部落格、網路相簿、網路影音分享等相關研究結果與討論,分就個人使用和社交使用兩方面對理論面上進行補充。
本研究採取質化取徑,獲得使用行為的細部輪廓與背後思維,針對廣受亞洲使用者歡迎、也是台灣最多人使用的微網誌服務Plurk,進行使用者深度訪談和參與觀察。本研究並訪問Plurk共同創辦人雲惟彬(Alvin Woon),了解Plurk發展的相關理念。
研究結果發現,使用Plurk的動機,包括自我層面的──情緒抒發、自我記錄、自我展演,以及社交層面的──尋求陪伴、期待互動、拓展人脈,另包括社會面的──獲取新知/樂趣。研究結果也發現,無論一開始使用的動機為何,人際關係是多數受訪者持續使用Plurk的理由。
Plurk的成功在於重視對話的特色,並專注在這部分的相關功能開發,歸結它受歡迎的六項因素是1. 提供即時更新與回應的彈性;2. 使用型態輕鬆;3. 滿足對於互動(資訊交換與情感陪伴)的期待;4. 易於拓展人脈、維繫以及經營友誼;5. 對隱私權機制的重視:6. 介面特殊、語言可親。
|
43 |
基於內容管理系統的資訊安全標準導入輔助系統 / A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Assistant for Implementing ISO Information Security Standard彭應武, Peng, Ying-W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資訊科技日益普及,近年來資安事件仍層出不窮。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於94年5月,訂定「政府機關(構)資訊安全責任等級分級作業實施計畫」,針對各種資訊安全的潛在威脅,提出以建立管理機制並配合技術支援服務的方式,期能有效防護資訊資產,提昇資訊安全。其中管理面的具體措施為建構「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並規範列屬資安責任等級為A或B級之機關,應在規定之期限內通過由第三方(third party)公正機構驗證符合資訊安全國際標準。根據行政院科技顧問組針對A、B級機關在2008年進行資安責任等級應辦事項調查顯示,B級機關在資安認證達成率只有43%,可見通過資安認證有其困難性。
本研究依據已通過資安認證的機關的經驗分享文獻,分析歸納導入ISMS所可能遭遇的主要問題,從而主張可以採用內容管理系統(CMS,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的平台來協助組織導入ISMS。Drupal是一套結構簡單且具高擴展性模組化的開放源碼內容管理系統,不僅容易在其平台上建立客製化的應用系統,且有大量的社群可提供技術支援,故本研採用Drupal建置輔助系統,方便組織在導入符合國際標準的ISMS(如ISO 27001)時,可以集中管理各類相關資訊,評定資產價值,計算風險值,並提供組織申請ISO驗證時作為部份佐證資料的集中管理。 / 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our daily work and life, incident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also occurs from time to time. In May of 2005, 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Security Taskforce of R.O.C. instituted “The operational plan for classifying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duty grade of the government agencies”. The plan demands government agencies to establish technological support services along with management mechanisms for all potential security threats to provide effective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In addition, all agencies whose security grade belongs to the A or B levels must pass the third party certification for ISO Information Security Standard within a specific deadline. However, as shown in the investigation report released by the government technology advisors in 2008, the achievement rate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certification on grade B government agencies is only 43%. Therefore, it is perceived that there are some difficulties in passing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certification
This thesis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main difficulties that organizations may encounter when establishing an ISMS by following the international IS standard ISO 27001.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document management is a key issue. Therefore, we claim that a content management platform is a good foundation to build an assistant for an organization to establish its ISMS. To demonstrate our proposal, we choose the open source content management platform, Drupal, to set up such an assistant. By fully utilizing the simpler yet extensible structures provided Drupal, we build up an assistant system that facilitates an organization to manage all related documents centrally, to assess asset values and calculate risk values by following the ISO 27001 information security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hese facilities will give the organization a very strong evidence of employing a centralized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when applying for ISO certification
|
44 |
台灣地區主要商業雜誌之經濟性內容初探:經濟報導模式之檢驗 / Economic content brief analysis of major business magazines in Taiwan area ─ modeling of economic event reporting劉德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從過去對於經濟新聞與閱聽人的研究,得知一般人對於經濟論題認知不足
,而且對於經濟知識的了解,也多來自於傳播媒介的報導,可見媒介是閱
聽大眾經濟消息的重要來源,同時在長期下,也模塑了閱聽大眾對於經濟
情勢的觀點。既然媒介常成為一般人對經濟事務的了解來源,商業雜誌─
─專門針對經濟事項報導而設計的媒介──則具有重要地位。由於雜誌的
深入報導的特性:不僅呈現事件發生的原因,同時加以分析,使雜誌成為
了解一事件全貌的重要傳播通路;以經濟題材為主要報導的專業商業雜誌
,更是傳達經濟見解到其他對同類問題有興趣者之最佳工具。商業雜誌究
竟如何塑造帶有政治色彩的兩岸經貿互動關係?此一議題在本文之前尚未
有人探討。根據本文的研究,商業雜誌的報導內容如對照客觀真實(發展
背景、兩岸貿易額與台商大陸投資額變動數據),大致反映真實的情況;
換言之,商業雜誌對於兩岸經貿的發展過程的描述並未失真,商業雜誌在
該項議題報導上是扮演著「鏡子」的角色。至於「塑造者」角色,本研究
由於僅針對商業雜誌的內容分析,並未對其閱聽眾進行調查,無法得知商
業雜誌對受眾的認知影響情形,僅能依據該報導內容與真實之間差異情形
進行推估。按本文的推論,商業雜誌在報導兩岸經貿互動關係之各項論題
時,與客觀之社會資料在時間序列上相似,並且不易區分兩者在時間變動
上的先後次序。以Rosengren(1981)提出的「文化與社會結構關係類型
」模式解釋,商業雜誌與社會結構之間的關係,可能彼此「相互依賴」,
商業雜誌對於兩岸經貿議題的報導,應是同時也扮演著「塑造者」的角色
。從本文的分析結果,印證媒介內容在長期之下對於閱聽人認知極可能有
一定程度的影響,尤其當受眾對於兩岸經貿議題缺乏親身經歷時。同時本
文也證實經濟性的專業雜誌對於經濟議題的報導上,充分發揮雜誌的特殊
個性。正因為商業雜誌「敘述兼評論」──深入報導風格,對於兩岸經貿
報導角度更需格外謹慎。
|
45 |
小孩敘說過去事件能力之發展 / Children’s narrative performance about past events across time廖冠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的目的在於探討母親在親子對話中談論過去事件的方式對於小孩自行敘說過去事件能力的影響。研究語料來自於兩名以漢語為母語的三歲小孩與她們母親的對話,以及這兩名小孩與研究者之間的對話。研究結果顯示,根據Reese, Haden, & Fivush (1993)的研究,這兩位母親都展現出高度詳述的風格(high-elaborative style),不過這兩位媽媽所注重的敘說內容(narrative information)是不同的,其中一位媽媽注重事件的過程(complicating action),另一位媽媽則注重事件發生的背景(orientation)。至於小孩自行敘說過去事件的能力,研究結果發現這兩位小孩會受到她們母親的影響,亦即這兩位小孩在與研究者對話時,常常詳述(elaborate)正在討論的過去事件,較少重複(repeat)已提過的資訊,不過有關於敘說的內容(narrative information),這兩位小孩到了後期所注重的內容並不相同,她們所強調的內容會與她們母親類似,而這個結果與維高斯基(Vygotsky)的理論是一致的。 /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mothers’ ways of co-constructing narratives about the past in mother-child conversations when the children were 3;6 and the children’s narrative performance in researcher-child conversations at three time points when the children were 3;6, 3;9, and 4;0. The effect of mothers’ ways of co-constructing narratives with children on children’s narrative performance was also investigated. Mothers’ ways of co-constructing narratives with children were examined in terms of the conversational styles and the narrative information types, and children’s narrative performance was examined in terms of the conversational contributions and the narrative information types. Subjects in this study are two female children (D and Z) and their moth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wo mothers displayed the same conversational style, namely, high-elaborative style termed by Reese, Haden, & Fivush (1993). But, they differed in the type of narrative information that they placed more emphasis on. One of the mothers was particularly concerned about orientation information, while the other mother placed more emphasis on complicating actions.
As for children’s narrative performance, the two children were very similar about the type of utterances that they contributed in the narratives when having conversations with the researcher. More specifically, they both frequently produced the type of elaborations, which was much higher than repetitions at each time point. In terms of narrative information types, at Time 1 (3;6) and Time 2 (3;9), D and Z were similar in that complicating action was higher than orientation. However, at Time 3 (4;0), Z’s orientation was higher than complicating action, while D’s complicating action was still higher than orienta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effect of mothers’ ways of co-constructing narratives with children on children’s narrative performance, it was found that the difference that D’s mother provided or requested for complicating actions much more often than Z’s mother did at Time 1 (3;6) was reflected in the two children’s percentage of this narrative information type at Time 3 (4;0). This is in line with Vygotskian theory that early scaffolds provided by mothers would be reflected in children’s performance at a later time.
|
46 |
網路廣告類型與內容網站型態之廣告效果研究 / The Investigation of Web Advertisement Type and Content Site Type on Advertisement Effectiveness王思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對於網路廣告的探討,以往的研究偏向於橫幅式的廣告類型,但是隨著網路上的應用越來越多,其餘的廣告類型如e-mail、插播式、贊助式等也越來越普及,加上當前網路上五花八門的網站內容,與不同的網路廣告類型之間,兩者是否可以相互搭配,形成較好的廣告效果?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且被實務界所關心的議題。
本研究採用實驗室實驗法,探討在網際網路上,不同的內容網站型態(包括娛樂導向和資訊導向)與網路廣告類型(包括橫幅廣告、電子郵件式廣告、贊助式廣告),在三個干擾變數(網頁內容涉入度、品牌熟悉度、個人背景及網路使用經驗)的交互影響下,對廣告效果(品牌態度、再認效果、廣告態度、購買意願)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內容網站型態及網路廣告類型對廣告效果有顯著影響,並且在「品牌態度」、「購買意願」、「廣告態度」等廣告效果會產生交互作用;在干擾變數方面,網頁內容涉入度、品牌熟悉度及個人背景與網路使用經驗也對網路廣告效果有顯著影響,並對內容網站及廣告效果間關係有干擾效果。最後,以資料分析結果為基礎,本研究並提出實務上的建議以及後續研究的方向。
|
47 |
媒體組織的危機處理 以TVBS主播形象危機為例胡永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電視新聞主播形象危機中,擁有獨特身分和資源的媒體組織會使用何種危機處理策略?擁有豐富的媒體資源對危機處理之組織形象報導(指報紙報導中呈現的組織形象評價)有何影響?本研究以報紙報導內容分析為主,企業訪談為輔,從「形象修復策略」、「對外回應形式」、「關係策略」、與「危機學習」四面向探討其與形象報導之關連,研究結果簡述如下:
在形象修復策略方面,媒體組織主要採取「提供資訊」與「進行修正行動」策略,主播則以「否認」為主要策略,不過「證據真實性」會影響組織與主播,使其選取的形象修復策略改變。此外張恆芝事件中,組織提供的資訊越多,組織整體形象越佳,合乎Stewart and Cash(1977)等人的說法。
在對外回應形式方面,媒體組織TVBS前後三次對外回應的「迅速」、「積極」表現均不斷提升,且對外回應越迅速、越積極,媒體組織獲得的形象報導評價越高。在關係策略部份,TVBS表示,雖然都會嘗試使用關係策略,但事實上其他媒體仍會報導,頂多要求其他媒體做到平衡報導,且關係策略的效益必須看事件與情況而定。最後在危機學習的部份,TVBS的確將累積的危機處理經驗運用在下次危機事件中,且在公司組織及人事制度上亦因此做了改變。
整體而言,媒體組織自身豐富的媒體資源的確有助危機處理,但必須謹慎選取危機處理方式,避免發生潘彥妃事件中外界抨擊公器私用、過渡揭露隱私權等問題。
|
48 |
報紙報導的國民黨與民進黨形象變化研究-以2000年2004年總統選舉為例張嘉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黨與民進黨近期的政黨形象及其變化,以2000年及2004年兩次總統選舉期間為研究範圍,觀察聯合報、中國時報及自由時報三家報紙報導中所呈現的國民黨與民進黨形象。另外,本文同時也分析選舉前的媒體民調資料,藉以了解選民對政黨形象的認知。
|
49 |
網路社群行銷內容分析- 以服飾業粉絲專頁為例 / Social Networking Marketing Analysis: the Fan Pages of Apparel Industry張予睿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有鑑於現在社群行銷日趨重要,消費者開始愈來愈容易在社群平台上接觸到各樣的資訊,企業也開始重視社群的經營;在台灣目前社群媒體中最受到消費者青睞的,就屬於Facebook平台,而Facebook也順勢推出了粉絲專頁來提供企業做經營管理,但是許多企業並不懂得如何妥善經營其粉絲專頁,使粉絲專頁成為企業獲利的工具之一,反而淪為形式上的經營而已。
本研究將針對女性服飾業的粉絲專頁,以線上四間粉絲人數、參與度都達到前十名的企業:衣芙日系、EYESCREAM、PAZZO、QUEEN FASHION SHOP來做個案分析,以粉絲專頁定義的重要KPI指標,透過數據的量化分析,來探討四間個案公司的經營狀況以及粉絲參與情形。本研究在定義其圖片內容變數,將其個案公司的四個月期間內的所有貼文做分類,以及觀察其文字出現內容以及發文頻率等變數,分析其發文內容與粉絲參與度的相關聯性。最後在特別針對各間的粉絲專頁中最高參與度前三名文章最討論,並以參與度中的按讚數及分享數前100名的高參與度貼文,與定義之圖文內容去做比對,了解其不同圖文性質對於粉絲按讚及分享的關聯性。
本研究在透過四間個案公司的粉絲專頁的數據分析後,會針對不同的個案內容做出不同的討論,並給予綜合的比對與建議,最後提出其內容行銷的建議,可以有效地提供粉絲專頁的經營效率,並使其提高商業價值。因此本研究可以提供未來相關公司在經營粉絲專頁進行行銷之參考所用,其分析架構也可以運用到不同類型的粉絲專頁中,未來做後續研究也可以加入不同變數或是消費者的資訊來做討論,將會對企業在做社群行銷上有很大的幫助。
|
50 |
公共行政個案方法品質指標之研究-以TASPAA的研究論文為例,2003~2012 / The study of Research Quality Indicators for Case stud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Symposiums of TASPAA in 2003-2012.游雅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共行政是一門應用學科,同時被賦予知識累積與解決實務問題的期待。其中,個案方法是常被運用的一種研究方法,但關於研究設計的討論尚不成熟。因此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於對個案進行類型的分類並設計一套評估個案方法品質的指標,進一步以此指標評估10年TASPAA文章的品質。
研究結果發現,個案品質與信效度品質大部分文章皆有達到中度品質的水準。在個案類型方面,大部分文章都是描述一般、典型的狀況的「一般型個案」;在個案的理論性特色方面,以代表性個案、實務型關鍵個案與本質型個案佔有的比例最高;在個案使用的抽樣策略方面,運用最廣泛的是立意抽樣,但也有相當高比例的文章因為樣本特殊性等因素並未使用任何抽樣策略。在理論意圖方面,大部分文章皆是運用理論對特定的社會現象作出解釋,相較之下,測試理論和建構理論的文章較少。觀察個案研究設計與個案品質的關係,個案的時序、個案的理論性特色與個案的理論意圖對個案的品質皆有明顯的影響。
依此研究成果,本研究分別由個案方法的基本特徵、個案類型的挑選以及個案方法品質等面向進行反省,檢視現存個案方法使用上的問題,提出公共行政使用個案方法時,如何做一個好的個案研究。此外,本研究為初探研究,提供一個宏觀的品質狀況,實際情況仍需視不同研究者的研究需求而定,本研究已嘗試客觀化與系統化所有指標,但期待研究成果能夠經由後續研究不斷的修正,更加精緻化個案方法的指標體系。
|
Page generated in 0.014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