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838
  • 774
  • 63
  • 22
  • 3
  • 1
  • Tagged with
  • 863
  • 863
  • 330
  • 220
  • 217
  • 205
  • 196
  • 147
  • 137
  • 135
  • 128
  • 126
  • 118
  • 117
  • 11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1

我國金控公司子公司組合與雙引擎策略對金控績效與風險影響之分析 / The Impact of Subsidiary Combination and Dual-Engine Strategies on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Performance and Risk

徐士閎, Hsu, Shi 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探討我國金控公司在不同子公司組合以及考量雙引擎策略下,對各種績效指標以及風險指標影響。資料取樣我國2002年至2013年間15家金控公司之季度資料,在考量過去關於金融機構及金控公司多角化經營與子公司組合有關文獻後,選取適當控制變數搭配「以銀行搭配壽險為主」之虛擬變數進行分析,並以虛擬變數及三種集中率進行穩健度測試及並觀察不同面向影響;接著於雙引擎分析當中,試圖發展用於測量雙引擎策略程度之兩種平衡率變數,並且考量交叉項的效果,分別加入模型中進行分析分析。研究結果分為複迴歸、追蹤資料模型,以及關於落後一期自變數對當期應變數之延伸分析。   在複迴歸及追蹤資料模型進行橫斷面及縱斷面之實證研究結果指出,金控投入的資源越分散(資產多角化程度越高)或是越集中(集中率越高)皆未能顯著提昇金控績效或降低風險;然而若考慮雙引擎策略時,則能顯著提昇EPS、P/B Ratio或RBC,同時,不論資產面或營收面建立的平衡率變數,皆可觀察出金控旗下兩大子公司在收益傾向越相等的情況下,具顯著改善金控整體獲利能力、投資人評價或是降低破產風險的情況。   本研究對於各個金控公司前一期的自變數對當期應變數進行延伸分析,實證結果支持了本研究對於投入到產出存在時間落差的假設,亦即以資產平衡率而言,較屬於以資源「投入」概念觀察雙引擎策略程度,因此需要隔一段時間才能展現對於績效與風險的影響;而收益平衡率則偏向以當期「產出」的概念觀察雙引擎變數,此時用於衡量下一期之績效指標將會傾向不顯著,但對於風險方面則傾向能夠顯著降低破產風險。 /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of different subsidiary combination and dual-engine strategies on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performance and risk. Using quarterly data for 15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FHCs)in the R.O.C for the period 2002Q1–2013Q4 and controlling for the size, size growth, equity ratio and diversification. In order to analysis the issue, we choose “the top-two subsidiaries are bank and life insurance” as a dummy variables, asset and revenue balance ratio as dual-engine variables. Also, the paper introduces several relevant variables to implement the robust tests. These relevant variables are “the FHC has subsidiary of life insurance”, three concentration ratios and two interaction variables. Our empirical finding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multiple regression, panel data and one-period lagged data analysis.   In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panel data, we find evidence that both higher diversification and concentration in subsidiary resource have an ambiguities relation for the performance and risk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However, considering dual-engine strategie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PS, P/B Ratio and RBC in empirical results. Also, both asset and revenue balance ratio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to improve the earning power, the valuation of investors and the insolvency risk.   This paper also use the one time lagged data to conduct the extension study. The findings support the assumption of ours that FHCs exist time-lag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The asset balance ratio is more like the input concept and the revenue balance ratio is rather more like the output concept when we discuss the dual-engine strategies. In other words, there need more time to show the impact of performance and risk indicators when we use the asset balance ratio. However, output variable has insignificant relation to the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nd significant effect to the risk indicator when we use the revenue balance ratio.
112

員工分紅政策與公司特性及績效關連性之研究--以台灣上市資訊電子業為例

許琇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員工分紅制度用以激勵員工,卻對股東權益有『稀釋效果』,其對股東財富之關係如何?本研究將探討員工分紅制度是否能提高公司的市場績效與財務績效,進而彌補因為稀釋效果所造成股東報酬的減少。此外,本研究認為企業在制訂員工分紅政策時,必定會受到公司特性的影響,故本研究亦探討公司特性與員工分紅政策之間是否具有關連性。實證結果發現,員工分紅制度與公司績效之關連性方面,現金紅利與會計績效間呈現正向相互影響,與市場績效呈現負向相互影響,而股票紅利與市場績效間存有負向相互影響,且無法顯著提升會計績效。員工分紅政策與公司特性之關連性方面,公司規模、人力資源重要性、成長機會與員工紅利成現正相關,唯成長機會與現金紅利無顯著相關。 / The employee bonus policy in Taiwan makes manifest contribution to the upgrade of local high-tech firms. Such policy attracts eminent employees while causing direct losses to the equity of stockholders. Is it definitely a good policy?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if this policy improves firms’ accounting performance and market performance and if there exists an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employee bonus policy and firms’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mployee bonus and accounting performance, but accounting performance doesn’t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stock bonus. Nega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employee bonus and accounting performance exists, but the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sh bonus and market performance is not significant. The firm size, importance of human resource and opportunity of growth all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employee bonus, but opportunity of growth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cash bonus.
113

兩岸員工獎酬制度之比較研究 / A comparative study on cross-strait employee incentive system

謝晴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全球化深化發展,人才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其價值不斷提升。不論在公開發行公司還是非公開發行公司中,員工獎酬制度對於提高公司績效之作用愈來愈明顯。而員工獎酬制度是否能夠發揮激勵員工,並促進公司經營之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仰賴於良善的公司治理制度。同時,當員工獎酬制度是以股票形式向員工發行時,其可能對原股東、員工、債權人等產生一定影響,本文將進一步就其對各主體之影響分析發行員工獎酬制度之利弊。 本文將論述之重點放在台灣現行公司法中的四種員工獎酬制度,包括員工酬勞、員工新股認股權、員工認股權憑證及限制員工權利新股。其中員工酬勞與員工新股認股權制度為對員工事前之獎勵,為公司法法定強制要求;員工認股權憑證與限制員工權利新股制度為對員工事後之獎勵,公司自主選擇是否發行該股票。本文著重從四種制度之決定機關、發行價格、發行對象等角度進一步說明其合理性及產生之理論與實務之問題。 此外,本文亦著重分析大陸2016年出台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亦從其對決定機關、發行價格、股票來源及發行對象等角度說明制度之設計原因,並對「管理辦法」之修正內容進行進一步分析,包括強化資訊揭露與擴大律師等專業人士之參與程度。 本文亦通過對非公開發行公司所運用之契約條文條款與實務中,分析員工認股權憑證制度在實務運用之作用,同時進一步比較兩岸在員工獎酬制度之異同點。通過上述之分析,本文結合台灣公司法全盤修正委員會所提出之建議,強調公司自治之重要性,對台灣與大陸現行員工獎酬制度就決定機關、發行價格、發行對象提出具體之意見。
114

公司特性對董監事責任險需求之影響 / The Impact of Company on the Demand of the D&O Liability Insurance

涂凱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研究目的是以 2008 年至 2013 年台灣上市櫃公司為研究對象,分析上市櫃公司特性對於董監事責任險需求之影響。本研究為了探討公司購買董監事責任險之意圖,除了參考過去文獻,以當年度分析公司特性對董監事責任險需求影響外,並加入隔年度變化分析,以公司的特性預估公司隔年保額的變化,探討公司特性與需求之關係。此外,由於台灣董監事責任險市場不同於歐美,購買率約六成,本研究進一步分群探討已購買公司及未購買公司兩者間特性對需求影響之差異。最後,考量公司規模及帳面市值比對於公司行為的重要性,本研究以兩變數加以分群,探討分群後特性對需求之影響。而研究結果為公司財務表現好或重視公司治理的公司,其對於董監事責任險需求較高。因此,本研究認為台灣上市櫃公司購買董監事責任險的道德風險相對低。且不同的特性的公司對於董監事責任險之需求亦存在差異,透過了解此差異將有利於董監事責任險之銷售。
115

香港上市公司股權結構、 董事會組成與公司績效之關聯性 / Corporate Owne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Hong Kong

王宗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2014年底上市之1058家香港上市公司為樣本,利用公開資訊自行建置資料庫,追蹤最終控制者並分析公司之股權結構、董事會席次以及控制型態。統計結果為91%以上企業之最終控制者擁有20%以上之股份控制權,且多數控制者持有約60至80%之控制權。同時,有近八成企業之最終控制者或其家族成員在董事會中列有席位,顯示香港上市公司之控制型態主要為個人或家族掌權式型態,且所有權與經營權合一。本研究以OLS探討最終控制者持股、外部董事席次比率,以及家族型態持股與公司經營績效之關聯性,實證結果顯示,最終控制者持股比率與公司經營績呈正相關;外部董事席次比率與公司經營績效呈負相關;而屬於家族或個人控制型態經營者,與公司營運績效呈正相關。
116

追求下一波成長的動力─以A公司的併購、上市與公司重組之抉擇為例 / Preparing for the next wave of growth-A case study on the M&A,IPO and corporate restructuring of company A

簡招全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這20~30年來產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動,此變動是巨大的,且關係到整個台灣的走向及下一代的未來,我有幸能經歷整個過程,但無法預測將來台灣會走向哪條路,在經歷的過程中,我有義務的作一些經驗的分享,讓下一代接手的人能夠縮短學習的過程,減少不必要的錯誤。此外,台灣於產業間經歷下列幾個重要的時程,每個時程環環相扣、互相影響,從台灣、中國一直發酵到整個世界。   ˙1985年~1990年 台灣產業第一次南向遷移,當時台灣為亞洲4小龍之一,台灣經濟急速發展,但受到缺工之苦,而A公司也於此時隨著大環境的變化轉向南移之路。   ˙1988年~1992年 鄧小平深圳發表談話,開始開放外資進入,政治改革開放,台商再度外移到同文同種的中國。案例中的B公司從台灣遷入大陸設廠。   ˙2010年~2015年 大陸本土企業開始興起,對台商已形成巨大威脅,大陸以強大的內需市場換取技術及管理能力,並開始併購全世界知名產業,累積能力,開始與美國正面競爭,這是目前案例中A、B公司所處的時期。   下一步,台灣在哪裡呢?我知道很多台商開始告老返鄉,很多台灣年輕人已開始到北京、深圳、上海上班,已變成實實在在的台勞了,因為台灣資源少、機會也少。   本論文從A公司產業的五力分析到A公司的SWOT分析,之後再結合B公司的資源整合調配,再經過IPO、M&A及公司重組的策略導入,而形成一個競爭優勢,成為下一次繼續成長的動力,如果每位台商都能像A公司的案例中去面對紅色供應鏈的夾擊,作一些更積極的動作,必能擊敗紅色供應鏈的威脅。   建議台商於目前內憂外患的時刻,把自己跳出來好好審視一下自己的產業,以及公司的實力,然後再檢視外部是否有其他可用資源,然後大膽的建立方向,細心去規劃詳細的步驟,排除目前的困難並建立下一波成長的動力,這是所有台商必須去規劃的長遠方向。
117

台灣不良債權市場之探討

劉宏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政府為推動金融自由化,於1991年開放民營銀行之設立,另輔導信用投資公司及信用合作社轉制為商業銀行,公營銀行釋股轉為民營銀行,期待台灣金融業與國際接軌,提高全球的競爭力。因短時間內大量銀行的設立,相互競爭激烈,導致獲利下降,而競爭衍生不當放款,及財團惡意掏空銀行,種下未來之惡果,銀行逾期放款大幅增加,資本適足率不足,政府提出金融改革,展開台灣不良債權市場新的一頁。 台灣不良債權市場自2001年開始至今已邁入第13年,共出售新台幣1兆5,513億元,而不良債權市場高峰於2002年有2,500億,到2013年僅有新台幣93億,何種原因造成市場萎縮,經本研究蒐集彙整不良債權發展過程、相關資訊及法規,從不良債權相關法令與管制、金融機構授信品質提高及台灣經濟景氣與不動產景氣趨勢三項來探討,驗證不良債權市場的波動與金融機構授信品質及台灣總體經濟與不動產景氣呈反向關係,是造成台灣不良債權市場改變之原因,而相關法令之制訂與修改,促使不良債權市場成為健全台灣金融體系重要的一環。
118

上市價差與股權結構關係之研究

林勝欽, LIN, SHENG-Q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首先由文獻人得知新上市股票具有短期超額報酬之現象,亦獲知此現象之成因 可能為承銷價低估所致。一般而言,股票之價格即為公司價值之代表變數(Proxy) ; 而於承銷價可能低估之情形下,應以那一個價格為公司價值,此為另外之研究課題, 本研究於是使用多個價格來為公司價值之代表變變(Proxy) 。 於「公司價值與股權結構」相關之文獻中,與依據代理理論,得知股權結構會影響公 司價值,據此,建立研究假說。以民國75年至81年6 月15日,115 家新上市公司為研 究樣本,採用橫斷面實驗設計(Cross Sectonal),針對研究假說以複迴歸分析予以測 試、分析,達成下列結論: 1.在以財務績效指標為公司價值變數時,股權結構、負債╱權益比例、公司成長機會 皆與假設符合。股權結構,負債╱權益比例皆支持代理理論,即股權結構集中,代理 成本低,公司價值高;負債╱權益比例高,代理成本高,公司價值愈低。 2.在以股票市場表現方面,以承銷價及蜜月終價格為公司價值之代表變數。此時,負 價╱權益比例,公司成長機會,公司規模大致上皆與假設相符。而股權結構與假設相 左。即股權愈集中,公司價值愈低。其原因可能為代理理論在此非適當的理論,亦即 代理或監督成本並不重要。臺灣地區之公司其經理人員即為股東,因此代理成本非為 重要理論依據。究為何因,仍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119

新上市公司盈餘管理之研究

連靜仙, LIAN, JING-X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上市公司為裨益於新股上市承銷價格之計算,是否涉及藉由選擇 會計方法及(或)調整應計項目進行上市前報導盈餘之管理。台灣股市在數年前好 轉後形成的新股「蜜月期」現象,一直是近年來學者研究的焦點。在蜜月期價格形 成的過程中,承銷價是基底,而此基底的形成係由發行公司與承銷商共同協議而成 ,協議的基礎乃參考證券管理委員會制定之承銷價格計算公式。由於此公式之主要 變數皆由會計資訊決定,而承銷價格之制定又與上市公司舊股東的財富息息相關, 因此本研究推論新上市公司將操縱上市前報導損益俾影響制定承銷價格之協議基礎 ,藉以提高承銷價格之計算、增加發行者之財富。 茲採實證研究設計之方法驗證是等推論。此中以民國70年至民國79年首度於台灣證 券交易所公開發行上市的公司為研究對象,援用統計測試比較其上市前後的會計變 動現象暨應計項目尺度是否呈現顯著差異,俾瞭解公司上市之前係屬異常之盈餘管 理行為。實證研究結果顯示:(一)公司在上市前變動會計方法之現象並不顯著, 是則推論其並不偏好以變動會計方法之手段遂行盈餘管理;(二)公司上市前後應 計項目呈顯著變動,故推論其傾向以調整應計項目之方式操縱上市前損益。針對研 究結果(二)進一步分析尚發現:公司上市前後〝與營業有關之應計項目〞呈顯著 變動,而〝營業外收益(費用)項目〞、〝非常項目〞則無此等現象。職是,公司 〝與營業有關之應計項目〞管理盈餘。另外,為控制產業別、市場景氣差異等因素 ,尚針對多頭或空頭市場中上市之公司間、不同產業之公司間其盈餘管理行為進行 比較,實證結果並未發現此二因素對於公司之盈餘管理有重大影響。
120

人壽保險公司投資策略形成與影響因素之研究

陳仁傑, CHEN, REN-JI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制定正確適當的投資策略,引導公司的投資方向,以提高績效,是國內現有壽險公司面臨新壽險公司即將競爭的因應之道。本研究的目的在於,研究國內壽險公司投資策略的制定程序,以及受到那些因素影響,希望能根據研究結果,針對現有壽險公司、將設立的新壽險公司、以及政府主管壽險業務機關,提供建議,使壽險業資金的投資更公平合理,以及有效率。 本研究乃一探索性研究,因為過去並沒有針對此主題的研究,而且由於國內壽險公司家數不超過二十家,再加上策略制定的過程,不易以問卷調查而有所了解,因此本研究不採取問卷調查的方式來進行,而採用人員訪問的方式,針對國內四家壽險公司投資部門的主管訪問,以了解其公司背景、投資目標、投資活動組織及人員編制、投資活動概述、投資策略形成程序、投資策略形成所依賴的資訊、投資策略之更改,以及投資策略影響因素等,與投資策略相關的資訊。 本研究經實地訪問發現,可投資資金規模的大小,會影響壽險公司投資部門組織的分化精細程度以及人力編制,進而影響其投資組合的組成。本研究亦發現,壽險公司制定投資策略時,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依序為1.法令規章限制. 2.投資安全性; 3. 投資變現性及預期投資報酬率; 4.目前公司投資項目分佈情形及保單責任到期分佈情形; 5.總體經濟情勢。本研究除了對這些因素一一解釋之外,也提出其管理上的涵義。 至於本國壽險公司與美商壽險公司在投資策略制定程序與影響因素方面,基本上很相似,但由於美商公司可能因為規模尚小,或管理上較有彈性,因此其投資策略制定較本國公司有彈性。 而在投資活動上,則與部分本國公司一樣重視資產負債管理。 本文根據訪談的心得,以及參考國外的研究,建議中型壽險公司可採取「投資策略委員會會議」的方式,先預測現金流入及流出量,確定公司的投資目標,再參酌總體經濟情勢及各投資工具市場情勢,以制定投資策略,指導資金的分派。 最後本文則針對圍內現有壽險公司,將設立的新壽險公司以及政府主管壽險業務機關,提出建議。分別為建議國內現有壽險公司: (1)加速人才培育與網羅(2)落實各投資原則;(3)積極參與公共建設;建議將設立的新壽險公司:(1)要有連虧幾年的心理準備; (2)學習先進者的經驗;(3)利用外部人才;建議主管機關:(1)投資比例不宜武斷訂定;(2)積極提供公共建設的投資誘因;(3)放寬投資項目的限制:(4) 部分比例做自有資金。

Page generated in 0.015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