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12
  • 205
  • 7
  • 1
  • Tagged with
  • 213
  • 213
  • 136
  • 79
  • 61
  • 50
  • 46
  • 44
  • 41
  • 41
  • 40
  • 37
  • 36
  • 35
  • 3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51

歷史建築再利用之創新事業模式探討

謝佩含, Hsieh,Pei-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與歷史建築相關的討論開始於古蹟的專業保存,由1978年因都市計畫拓寬拆除的「林安泰古厝保存事件」以及官方1981年《文化資產保存法》的制訂與頒佈,至此傳統建築的保存有了上制度的支持。 1982~1994年之間對於古蹟的態度處於上對下的保存與修護時期;主導者為政府,採取凍結式的修護管制方法。此時,公有產權下的古蹟大多以延續原有使用方式或以展示為主,這些使用模式都是〝再利用〞發展的前端,另一方面關於私有產權下的古蹟,則囿於民眾對於古蹟保存觀念不了解並無太大發展。 1994年之後,學界對於古蹟(歷史建築)保存理論的研究逐漸開始發酵,加上許多醞釀已久的保存團體發起了老街保存推動事件;這些除了顯示出民間單位越發增加的保存共識外,亦可發現民間對於歷史建築的觀念由以往政府倡導的凍結式轉向多元再利用。 本研究主要在於探討「歷史建築再利用」之創新商業模式,利用Gary Hamel於啟動革命一書中所提出的四大要素作為分析項目,得到的發現如下:1.歷史建築再利用之創新事業模式中,「經營者」與歷史建築本身之『策略性資產』關連性強者,可讓事業本體的『核心策略』有效運用其『策略性資源』。2.歷史建築再利用之『價值網絡』若有效發揮,則為有助於本身『策略性資源』累積。3.歷史建築再利用與原建築用途二者之鍊結度強者,可較有效使用其『策略性資源』。4. 歷史建築再利用在事業模式中的『策略性資源』項目,並非如傳統認為的僅有〝建築〞部分,另外有著許多〝軟性意涵〞的項目;例如她本身所具有的歷史意義、地理意義、人文思維…等等。而這些唯有透過其『價值網絡』與『顧客介面』才可充分發揮。5. 以〝再利用〞為目標之歷史建築其重點在於〝與人的互動〞,否則將淪為單純的古建築保存。
152

公共空間的私營化?由「市定古蹟紫藤廬」審視台北市古蹟委託經營管理的政策與執行 / Privatizing the Public Space? A Review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istoric Conservation Policy in Taipei through the Case of Wisteria Tea House

余映嫻, Ying-Hsien Yu January 1996 (has links)
市定古蹟紫藤廬是台北市文化局第一個古蹟委託私部門經營的館舍,也是嘗試將物理性的、實質的古蹟空間與紫藤廬長期的使用者與經營者所在意的,有茶文化與都市公共空間意涵的相互結合的,整合性保存案例。 在歷經一連串的保存運動而指定為古蹟之後,紫藤廬由一個私人經營的茶館,轉變為由台北市文化局委託社團法人中華紫藤文化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協會再將大部分空間以分包的方式承租給紫藤廬小吃店,以此構成市定古蹟紫藤廬的委託經營主體。 本研究以公共空間的理論角度切入,以四個層次的公共性,審視在台北市古蹟委託經營管理政策的執行下,市定古蹟紫藤廬的「公共」如何在這過程中挪移。市定古蹟紫藤廬的委託經營管理,原是摸索一個公共空間私營化,並將部分回饋於公共的創新方式,但在執行過程中,新的政府的公權力介入,原先私人經營的茶館轉而變成在契約下的商業行為,以及在公權力及私人經營主體之間扮演中介角色的協會,這三者之間交錯的關係,權力的拉扯,正是本研究的核心。 / Wisteria Tea House is the first case of the privatiza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 historic site which also an integrated conservation case to attempt to integrate the physical historical space with the tea culture and the public space/sphere in the city. After the designa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 due to a series of conservation movements, the manager of Wisteria Tea House had transformed to Chinese Wisteria Cultural Association from private Wisteria Diner (an informal restaurant). Then the Association subcontracts the most of the space to Wisteria Diner to constitute the management subject. This research analyses the four dimensions of publics through a perspective of public space to review “the shift of public”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istoric conservation policy of Taipei municipality. The management of Wisteria Tea House was an innovative way to search for the privatization of public space with the feedback fund. The core of the research is the tensions of power and the interwoven relationships through the commercial contracts among public power of municipal government, the mediator of the public organization of Association, and the real private manager, Wisteria Diner. / 第一章 導論 1 1.1研究緣起 1 1 .2文獻及理論回顧 4 1.2.1從公共的觀點談起:公共的多重性展現 4 1.2.2文化消費與古蹟保存 8 1.2.3作為一個個案:紫藤廬的既有研究 11 1.3研究發問與研究方法 13 1.3.1研究發問 13 1.3.2研究方法 14 1.3.3寫作架構 17 第二章 市定古蹟紫藤廬形構的歷史脈絡 19 2.1紫藤廬的歷史 20 2.2在什麼脈絡下保存策略提出 21 2.3從私人茶館到承租古蹟的私營關係 23 第三章 臺北市政府公權力的介入 27 3.1古蹟保存政策的轉變:從保存到管理維護到委託經營 28 3.2古蹟委託經營相關法規與其續約合約書的對照及現況分析 30 3.2.1委外經營雙方應簽訂書面契約 31 3.2.2委託經營管理項目 32 3.2.3再利用及委外經營管理 33 3.2.4經公告程序徵求民間機關參與 35 3.2.5委託時間(約期)的限制 36 3.2.6關於經費之編列 37 3.2.7定期監督 38 3.2.8市定古蹟紫藤廬租金及相關使用費 39 3.2.9各項稅捐 41 3.2.10各項收費 42 3.3契約書之比較分析 43 第四章 社團法人中華紫藤文化協會的角色與作用 45 4.1混沌之期:從無到有的過程 45 4.1.1紫藤廬指定古蹟之後的摸索階段 45 4.1.2成立紫藤文化協會:呼應市民連署之名,強調由下而上的組織 46 4.2古蹟委託經營管理時期:紫藤文化協會的更替及分析 47 4.2.1紫藤文化協會的更替 47 4.2.2協會更替所帶來的角色轉換 49 4.3紫藤文化協會及其協同團體的轉變及分析 50 4.3.1社區互動從有至無 50 4.3.2協會協同團體的轉變 51 4.3.3從相互合作到互相競奪 53 4.4分包合約的比較分析 56 4.4.1關係切割:從營業額回饋到租金概念 56 4.4.2免費活動場次消失 58 4.4.3資金流向 58 4.5在紫藤文化協會與公部門之間 59 4.5.1優勢?茶館為原有經營團隊 60 4.5.2古蹟營運督導委員會 61 4.6修繕計畫 65 第五章 紫藤廬的公共的多層次意義 69 5.1從私營變成公共空間私營? 69 5.2從產權為公的官員宿舍到私人經營的茶館,公與私的不清 70 5.3成為古蹟必須延續的精神與公共性 71 5.4忽略差異,對公共性的實質傷害 72 5.5市定古蹟紫藤廬:私營化下的公共領域 73 5.6轉變:是公共還是私人 76 5.7假公共之名? 77 第六章 結論 79 6.1古蹟委託經營管理:公權力與私經營的角力競奪 79 6.2市定古蹟紫藤廬作為一個公共空間的恢復 80 6.3古蹟委託經營是萬靈藥? 81 參考文獻 83 書目及期刊 83 相關法規 88 其他資料 90 附錄 93
153

劣勢者的競選策略 / The Campaign Strategy of Underdog

楊家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目的以個案研究的方式,探討2009年民進黨候選人周柏雅及其競選團隊在大安區立委補選過程當中,如何攫取運用哪些議題以形成競選策略,其輔選團隊內部如何評價其他重要議題,以及輔選團隊成員間對這些議題影響選舉結果之評估的異同。希望藉由本研究,能完整呈現候選人競選策略形成的動態過程,有助於對競選相關理論建構之基礎。在方法上,本文以參與觀察法、內容分析法、菁英訪談法進行研究。透過實際地參與相關競選活動與會議,不但可實地觀察政黨及競選總部在選舉過程中的運作模式,亦有助於貼近瞭解相關行為人的思考模式。同時輔以文獻分析法,整理並分析競選過程中所蒐集之二手資料,與參與觀察之所得動態地進行相互檢證對照。深入訪談法則是本研究的核心,以參與觀察及文獻分析之所得為資料,在競選過程中訪談輔選團隊之重要成員,以深入瞭解競選策略之形成過程及其對選舉結果的影響。
154

孤臣•孽子•台北人──白先勇小說中的同志書寫研究

曾秀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為緒論,敘述本文的研究動機、範圍、定義、方法、架構與前人研究回顧,瞭解目前研究概況後,提出本文所能突破之處。 第二章「破繭而出:尋找同志身影」開始為正文寫作,本章首先探討同性情欲成為古今中外禁忌之因;次則結合白先勇創作時期,台灣的社會背景與同志處境,瞭解同志被污名化的實際生存困境,更可以看出他在同志題材創作上的突破與創新。以小說發表的先後,討論白先勇在《孽子》之前的短篇同志書寫,確立同性情慾在白先勇小說中實際的存在與份量。這些少作鮮少被提及,然而卻蘊藏著許多重要關懷,而這些關懷是貫串著他的同志書寫,乃至於其他創作的,因此本文由這些短篇同志小說開始,挖掘白先勇的同志書寫軌跡與重要課題。 由於《孽子》為其唯一的長篇小說,因此也涵蓋了他對同志身份與書寫的整體思考,可謂集其大成之作,而其中的情欲、族群、經濟、權力與認同問題也是白先勇同志書寫中最為複雜的,因此,三到六章以《孽子》為討論核心,由私領域擴展到公領域,由家庭延伸到學校、國家、社會、媒體,從具體衝突推衍至抽象文化,探討同志從外在放逐到內在流亡、無根失落的處境,與其中錯雜的權力關係。 由於家庭是人倫與人際關係擴展的核心,在華人社會中更有著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因此第三章「流亡的起點:從家庭到學校的放逐」乃始於家庭權力結構的探究,比較小說人物同志身份曝光前後,在父親與師長中評價的起落,解決小說人物與情節推展間的關連,確立「孽子」被放逐的重要關鍵便是其同志身份,論證同性情欲與同志在小說中,並非如一般評論所認為的無足輕重,也非只是一個可有可無,或者可以被隨意置換的框架;並藉由家庭與學校的反應,探討家庭與學校的運作機制與潛在邏輯。 遠離家園和校園,走入新公園的孽子,是否就此擺脫束縛,形成穩固的族群與認同呢?四、五章兩章「青春鳥的夢土:《孽子》的同志族群屬性與建構(上、下)」便分別從族群內部和外部討論相關問題。首先,反省《孽子》與國族論述的關係,因為族群屬性,關係到同志主體認同的建構,若不明辨而遽然以國族論述框架,則會導出類似「同志建國」的偏失。因此本章從族群次文化、價值觀與娼妓活動、擬親關係中,探討同志族群的屬性,嘗試以「幫派」和「擬團體」的角度切入,對《孽子》的族群建構提出新的解釋;進而在第五章中,探究同志在政治現實與文化歧視下的邊緣處境,與其族群建構所遭遇的困境,並從空間、商業機制、人際互動等方面,探討「安樂鄉」是否只是「黑暗王國」的縮影?若不是,那兩者間存在著怎樣的關連與差異?而這些因素又如何影響孽子的認同? 第六章「在父名之下:《孽子》中的『肖╱孽』問題」,由外部權力關係的探討,回歸到內在心靈的探索,剖析孽子在空間流放下的心靈流亡,並且釐析男同志與父權體系間相抗相依的弔詭之處,論證白先勇同志書寫的顛覆性,並不如當前評論所期。 第七章「作家身份及其同志書寫定位」,則總結白先勇同志書寫的兩大形象──「美少年」與「老父親」,並探究其深層的關懷;從作品中尋繹作家的同志身份與其書寫間的關係,探討其土地認同的轉折,反省現下文學史與同志文學研究的侷限,開發新的思考面向。 第八章「結論與反思:鄉關何處?」則總結研究發現,並評價白先勇在「孤臣」、「孤兒」與「孽子」三大文學創作上的開展與地位。 文末收錄兩篇附錄,附錄(一)〈從同志關懷到人生關照:白先勇談創作與生活〉是專訪白先勇的記錄;附錄(二)白先勇與其他台灣作家同志書寫、評論年表,整理戰後至今的台灣同志書寫與文學評論,和白先勇的創作相互關照,可一窺同志書寫與評論的發展概況。
155

台北縣社區大學成立經過之研究

郭殊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縣五所社區大學的成立經過的情形為何?藉由台北縣社區大學一開始的成立過程,探討民間、地方、中央三方的互動過程;台北縣五所社區大學的發展做為一種社會運動,具有什麼樣的意義?而在這樣的成立過程中,國家(包括地方:如台北縣政府、縣議會,和中央:如教育部、立法院)與民間社會的互動如何?意義又是什麼?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以文件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進行,研究的範圍限定於由黃武雄教授策畫的五所社大:永和、板橋、新莊、蘆洲、汐止,而起迄約從黃武雄教授一開始提出構想,到五所社大開學為止。根據這些研究方法所獲得的資料,研究者試圖回答上述問題。 研究結果發現:台北縣社區大學之發展經過可分為四期:萌芽期、籌備期、關鍵期與搶救期;對北縣社區大學成立經過做分析發現,社大做為一種社會運動,屬於台灣新興的社會運動後起的一支,其蓬勃發展有其社會背景和情勢,因素包括:台灣知識份子的反省、終身學習風潮促使國家釋放資源、社區大學延續四一0的訴求、提供各社運一個發展的施力點;而它的社運特色從社區大學的實際籌備和理念號召中都可以看出,但這也預示了社區大學將面臨的問題,例如與國家的關係複雜矛盾、理想與現實的距離難拉近,社大如何走的更穩健等等;在北縣社大與國家的互動分析方面,首先分析社會運動者眼中的『國家』面貌,包括地方首長、地方政府、地方議會、中央政府(主要是教育部和立法委員)等幾個面向,而對推動社大的民間改革者而言,希望國家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下放國家教育權,轉化為國民教育權的方向:排除國家對於教育內部事項的介入,讓教育的內容決定權還給人民,負起教育『外部事項』整備的義務,做資源上的合理分配,以保障人民的權利。 研究者建議:社大的在發展過程上要注意到的是民眾學習文化的改變與成長,和對於弱勢團體的重視和在地社區的經營,在不犧牲理想性和前瞻性的前提下求取民眾的支持,以及與各級政府間的關係該如何運作以維持一個適當的空間;以民間社會的力量要求國家的配合,但是也能以體制的保障換取發展的前景;研究者最後對本研究限制進行討論並對未來後續的研究提供些許建議。
156

台湾の日式住宅における居住空間の変容過程に関する研究 - 台北市青田街を対象として -

郭, 雅雯 23 March 2010 (has links)
Kyoto University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工学) / 甲第15362号 / 工博第3241号 / 新制||工||1487(附属図書館) / 27840 / 京都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都市環境工学専攻 / (主査)教授 髙田 光雄, 教授 小林 正美, 教授 川﨑 雅史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157

電視競選廣告產製策略:2014連勝文參選台北市長個案研究 / TV Campaign Advertising Production Strategy:the Case Study of Lien's Camp during the 2014 Taipei Mayoral Election.

朱凱翔, Chu, Kai Hs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2014年台北市長選舉,連勝文陣營為個案,探討其電視競選廣告的產製策略。首先根據外在環境因素與內在組織因素,將選戰劃分為三個時期,再分別探討連勝文陣營在這三個時期的競選傳播策略,以及組織動力,如何影響電視競選廣告的產製。研究方法為深度訪談法與參與觀察法。 研究結果顯示,由於連勝文陣營缺乏競選傳播策略,無法產製有效文宣,在選戰早期就該形塑的候選人定位也始終不明。選戰中遭遇危機,無法適時調整策略,競選廣告沒有扣連明確功能,而成為創意的試驗場,甚至造成反效果。 若從組織動力的角度切入,連勝文陣營競選傳播策略不明的問題,與遲遲無法建立領導核心有關。競選陣營的決策機制,往往是多元與效率的拉鋸,但為了因應瞬息萬變的選戰情勢,必要時應以效率為先,只是在組織與內規建立時,也應設下內控機制。 /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Sean Lien camp’s strategy on the production of televised campaign communication during the 2014 Taipei city Mayoral election. First, the campaig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hrases in terms of external factor and internal factor. This research will further look into the campaign communication strategy, and how televised campaign communication of Lien camp’s organization during the three phrases. The research methods are in-depth interview and observation in person.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Lien camp lacks campaign communication strategy, so Lien camp cannot produce effective campaign ads during his campaign. Lien camp fails to identify what kind of the candidate will play if elected, and also cannot adjust its campaign strategy to cope with urgent situation. Lien camp’s campaign communication cannot effectively promote candidate, but just to become the experiment of imagination and leads to counter-effect to the campaign. Judging from Lien camp’s organization, Lien camp fails to establish a clear leadership which is related to ineffectiveness of campaign communication.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of campaign headquarters is the tug-of-war between diversity and effectiveness. Sometimes, campaign headquarters must set effective measures as top priority in order to deal with changing campaign situation. However, internal control mechanism must be built while the establishment of organization of campaign headquarters and internal rules.
158

都市地區佛教團體活動多元化及選擇性提供模式之探索性分析

陳曼玲, CHEN, MAN-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佛教活動近年在社會上的興盛景象可謂臺灣現階段宗教發展之重要內涵,本論文正 是基於當今社會上佛教的蓬勃發展所進行之探索性研究,試圖立基於Rodney Stark 之宗教經濟(religious economy) 觀點,將佛教活動視為一種宗教經濟體系,其供 給面在都市社會所呈現之頻繁、多元、高密度分化狀態進行結構性分析。 本研究針對台北市所有佛教道場進行普查,探討議題為:佛教經濟體系供給面本身 多元化的程度如何?受到市場經濟邏輯所支配之程度與方向為何?市場需求、教團 組織本身之宗教理念、與寺院空間結構之限制三大面向對整體佛教經濟之作用方式 又為何? 研究結果證實我們的假設,即表面上佛教活動多元分化現象的背後仍有一套內在網 絡進行支配,絕非隨機發生的偶然,而是具有結構性的社會意義。具體言之,本研 究所建構出的臺灣都市佛教活動模型,有以下重要發現: 一、台北市佛教團體的地理空間分布受到區位特性所影響,多集中於人口數多、經 濟活動繁盛之區,但在活動內容上卻不受地區特性影響,而是受到宗教組織內部發 展因素的控制。顯示佛教團體乃為一種社團型的宗教組織,其發展目標之空間模式 非受制於地理空間,其潛在市場是訴諸於全社會而非地方性的。 二、佛教活動結構中供給面提供之宗教產品異質性高,且相應於需求面之異質需要 ,每項活動又皆為一種有選擇性的提供,此即意含有佛教經濟體系區隔市場之事實 。此種多元活動現象之運作受到市場機制之有力支配,受組織本身控制的程度較少 ,受制於寺院空間結構的影響則值得加以重視。 三、整體觀之,可將佛教活動結構分為二層:上層以菁英型活動,著重理性思辨的 知識性活動為主,影響機制為寺院空間結構之建築物型態。位於公寓、大廈等非獨 立建築物中之教團,比擁有獨立建築物之教團提供更多的知識性活動。下層以大眾 性活動,注重感性魅力的儀式性服務及儀式性法會為主,影響機制主要為信徒規模 。信徒規模愈龐大,教團提供儀式性活動之種類就愈多。共修性活動與出版服務則 同時受到信徒規模與教團領導者特性兩方面的作用,呈現一種教團內部供給面與需 求面交互影響激盪的局面。整體佛教活動結構內部就是儀式層面的宗教性與知識層 面之宗教性、感性魅力與理性思辨、大眾化與菁英化、以及信徒社會需求及原本宗 教理念二股勢力的交互辯証過程。 四、模型之預測: (一)應蘊都市化而生的公寓式教團正是推動佛教理性化與知識化活動的重心,隨 著非獨立建築道場量上之增加,未來都市佛教供給結構在知識性活動的提供上應有 愈形增多之趨勢。 (二)出家教團與居士教團在台北市之分布量幾佔各半,弘法之重心似乎有從以往 之出家僧侶漸漸轉移至在家居士之勢,可見居士在佛教結構中的影響力已從邊陲地 位擴展至核心。另外,教團領導人受過專業教育之數目已凌駕中等學歷者之上,故 可預期佛教本身在居士佛教之興盛與信仰人口教育程度提昇之結構性轉變下,必將 帶動佛教經濟中活動結構的轉變,有朝向出版服務的方向發展之趨勢。
159

臺北都會區行政區劃之研究

黃正全, Huang, Zheng-Q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工業化的結果,農村人口不斷湧進都市,都市向郊區膨脹發展,人口持續的成長 且愈來愈向都市集中,導致都會人口、產業活動密集、都市圈逐漸向外擴展的趨勢, 都市與鄉村互動,為適應社會結構分化與工業化的衝擊,台北市已迫切需要做整體的 規劃,以適應台北市都會區的均衡發展。 台北都會區,中心都市與鄰近的衛星市、鎮、鄉發生密切關係,都市問題跨越了不同 的行政區域,且分屬不同的行政層級,在行政組織管理,財政支出、公共設施建設、 公害垃圾環保教育文化發展方面隨之發生,而影響到市民之福祉。交通問題。河川汙 染整治更無法單方實施,教育設施、醫療保健等公共設施之服務水準,因地緣靠近, 公共需求程度相同,但分屬不同層級地方政府財政稅基不同差異鉅大,造成建設差距 擴大,台北縣、基隆市與台北市公共服務建設之差異擴大。 大台北市所轄其地方政府的層級與區域劃分調整,更應具有前瞻性規劃,透過政策分 析,做最適的選擇。未來行政區域調整歸併,關係都會區的成長與發展,其具體因應 措施宜未籌謀,儘早規劃循序漸進。 本文係以台北都會區行政區劃實況,地方自治的理念,探討台北縣基隆市併入台北市 ,台北都會區行政層級之設計,與都會區的組織架構,期能使台北都會區都市化的發 展,適應政治經濟的演變,均衡地方發展,縮短城鄉差距。
160

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事務行政管理與學校組織效能相關之研究

蘇水柳, Su, Shui-Li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學校事務管理必須配合行政的運行,且事務管理與員工關係極為密切,同時外界環 境對事務管理亦將發生某種影響。因此為期事務管理趨於完善,尚需注意事務管理 的科技面以增進效率,注意事務管理的人性面以消除員工的不滿心理,及注意事務 管理的權變面以增加管理的彈性。 本研究乃以台北市國民小學事務管理人員、老師、職員、工友為對象,選用個人背 景、組織效能及管理方法等變項,來探究學校事務管理與學校組織效能的關係。 本研究主要採用文獻法及問卷調查法,以台北市立國民小學82校教師1180人為樣本 ,並以自編「學校事務行政管理與學校組織效能相關問卷」為工具進行研究。研究 過程分別以因素分析、變異數分析、共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分析、區別分析與多 元迴歸分析等方法對相關資料進行資料分析與處理。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的事務行政人員學歷、年齡、行政年資、影響事務行政 管理達顯著水準。 (二)台北市國民小學事務經費、學校規模大小影響事務行政管理甚微。 (三)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及行政人員之學歷、年資,顯著影響事務行政效能。唯 學校規模對事務效能之影響並不顯著。 (四)台北市國民小學事務行政管理指標對組織效能的影響多達顯著水準,唯進修 次數對組織效能的影響未達顯著。可能的原因是樣本本身的變異如何積極有 效地使用才是真正的關鍵。 (五)台北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人口變項、學校情境變項、事務行政管理與組織效 能變項間之因果關係,尚難完全獲得支持。可能原因為樣本過少、組織效能 的影響因素很多且理論模式乃未有定論。 (六)台北市國民學校八十一學年度組織效能的表現,採Ward方法可分區分為: 1.教育評鑑:極佳、良好、普通、欠佳等四種不同類型。 2.事務工作評鑑:極佳、良好及普通等三種不同類型,因此台北市公立國民 小學各學校八十一學年度組織效能間是有差異的。

Page generated in 0.055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