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
台灣各縣市所得水準與所得分配對其國民健康之影響魏郁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欲探討國民健康、所得水準與所得分配之關係,檢視兩者對國民健康是否造成影響,利用內政部戶政司之「中華民國台閩地區人口統計」年報,以及行政院主計處「台灣地區各縣市重要家庭收支指標」之資料,建立台灣地區1998年至2005年23個縣市所得與健康的資料,以標準化總死亡率、男性死亡率、女性死亡率及嬰兒死亡率作為衡量國民健康之指標,平均每人每年可支配所得衡量絕對所得,Gini係數來衡量所得不均度,採固定效果模型,實證分析各縣市所得水準、所得分配與各死亡率間之關係。
根據實證結果發現,台灣地區絕對所得對各死亡率影響方向為負,而絕對所得之平方,對各死亡率影響符號為正,但均僅對標準化後之國民總死亡率、男性死亡率及女性死亡率影響顯著,對嬰兒死亡率並不顯著,故可知台灣地區除嬰兒之外,絕對所得增加可降低死亡率,改善國民健康,且隨著絕對所得的成長,呈現邊際報酬遞減效果,支持絕對所得假說。而所得分配對各死亡率影響均未達顯著水準,顯示台灣各縣市所得分配對國民健康影響並不顯著,不支持所得不均假說。此結果顯示所得水準的提升對台灣地區國民健康之改善有顯著的貢獻,而所得分配對國民健康並無顯著影響,因此增加經濟弱勢者之所得水準為提升國民健康之有效方法。
|
52 |
面臨高齡化時代榮譽國民之家組織再造之研究楊雨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面對高齡化社會來臨,如何維持長者尊嚴和自主的生活是整個社會和政府的責任;由於老化趨勢,長者醫療需求遠較一般人高,因此,除了照顧食衣住行育樂外,如何在渠等生理機能日趨老化情形下,獲得妥善的醫療照護,實應一併予以思考。
政府為安置體能傷殘及單身無依退除役官兵(簡稱榮民),陸續成立18所安養機構(簡稱榮家),現渠等年齡已逾82歲,人數正逐年遞減;在面對人口結構改變與社會快速老化壓力下,行政院國軍退除官兵輔導委員會(簡稱輔導會)亟應思考,如何達到在地老化,將榮家原僅單純負責生活照顧之安養、養護,進一步與醫療體系結合,擴大服務類型為失智及長期照護,實為本研究關注焦點。
本研究經由深度訪談及綜合分析發現,榮家如欲永續發展,必須能捨才能得,換言之,安置率偏低的榮家應予整併,並釋出部分資源協助地方政府照顧弱勢民眾;且擴大服務類型,使住民雖因生理機能老化,但仍能在同一園區獲得全程完整的妥善照護;同時提出榮家與榮民醫院(簡稱榮院)在健康管理及醫療照護、復健治療等方面如何結合,使住民長者能即時享有安養與醫療照護;另將榮家現行組織架構修正為依對象和功能來區分,以縮短服務流程,朝向安養精緻化,養護專業化之境界發展。榮家經由前述再造,使住民能獲得全人、全程、全家、全隊的妥善照護,得以節省成本、提升品質、使整體服務獲得肯定外,同時創造榮民、榮家、榮院三贏的效果。 / Facing the arrival of the ageing society, how to maintain the dignity of elderly people and their autonomous livelihood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entire society and the government. Due to the trend of aging, the medical treatment requirement of elderly people is far much higher than general people. Therefore apart from taking care of their requirements on food, clothing, housing, transportation, education and entertainment, how to enable them to obtain proper medical treatment and car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ir aging physiological function day by day should be considered jointly.
In order to help the settling down of the disabled and single and helpless retired officers and soldiers (abbreviated as veterans), the government established eighteen home-care institutions consecutively (abbreviated as Veterans Home). Now their ages are more then eighty two and the number of people declines year after year. While facing with the change in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the pressure of rapid aging in the society, the Veterans Affairs Commission, Executive Yuan (abbreviated as the Veterans Affairs Commission) should anxiously consider how to achieve localized ageing and change from the condition that they simply bear the responsibility of settling down and maintaining the home care of the veterans home to the state of combining with the medical treatment system and expand the type of service to people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and long term care. This is the focus of concern of this research.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is research discovers that if the Veterans Home intends to achieve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me sacrifice has to be made in order to obtain gains. In other words, Veterans Home that the settling down rate is low should be combined together and part of the resource should be released to assist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take care of the minority group. In addition, the type of service should be expanded so that although the residents are facing with aging of their physiological function, yet they still can obtain full course and complete proper care in the same area. At the same time, this research also presents on how to combine the Veterans Home with the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abbreviated as the Veterans Hospital) to provide heath management, medical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This is to enable elder residents to enjoy instant care and medical treatment. Moreover, the present structure of the Veterans Home shall be revised and shall be distinguished according to the target and function. This is to shorten the service flow and to move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 of exquisite caring and professional caring. With the above restructure on the Veterans Home, the residents can obtain proper care fully with full course for the entire family with a complete team. Cost can be saved and quality can be enhanced. Apart from wining affirmation on the overall service, the treble win effect of the veterans, the Veterans Home and the Veteran General Hospital can be achieved.
|
53 |
宜蘭縣公立國民中學人力資本之衡量 / A study of human capital in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I-Lan County王虎存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校人力資本的內涵,並發展較為完整的學校人力資本衡量方法,據之調查宜蘭縣公立國民中學人力資本現況。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輔以深度訪談法,研究工具採用自編的「公立國民中學人力資本調查問卷」,以等比例抽樣法,抽取1/3宜蘭縣公立國民中學的教職員進行施測,共計發出447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410份,有效問卷率為92%,問卷資料運用SPSS 12.0統計套裝軟體建檔整理,以敘述統計、t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呈現宜蘭縣公立國民中學人力資本的實際情形,另透過訪談資料分析,藉以探討各該現況的形成原因並尋求可能的因應方法。本研究結論為:學校人力資本是全體教職員知識、能力、經驗、創新學習、工作態度、團隊精神的總和;學校人力資本衡量方法分為四個面向及10項指標;目前宜蘭縣公立國民中學整體人力資本情形堪稱健全,教職員具有年齡低、學歷高、年資淺等特質;不同性別、年齡、學歷、在校年資、總年資、職務的教職員在部分人力資本指標有差異存在。本研究所建構的衡量工具可供各級公立中小學組織診斷及人力規劃之用,各項研究發現亦可做為學校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參考。
|
54 |
我國「國民年金被保險人繳費率提升計畫」之過程評估 / Process Evaluation on the “Project for Promoting Contribution Rates of the National Pension Insurance”連婉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高齡化與少子化的現象日益明顯,長者退休後的經濟生活保障逐漸受到重視,國民年金是目前納保人數第二多的社會保險政策。在國人普遍對國民年金保險認同度不高的情況下,衛生福利部藉由補助地方人力,讓各縣市擁有充沛的人力協助中央執行該項政策,以提高國民年金的繳費率。本研究以「103~105年度勞工保險局補助地方政府辦理所得未達一定標準認定及國民年金被保險人繳費率提升計畫」為主要研究範圍,採用立意抽樣來訪談新北市政府、各區公所與民眾,瞭解新北市如何透過訪視、宣導、保費減免等措施來提升該市的國民年金繳費率,以及該市民眾的經濟狀況如何影響其繳費意願,最後,就新北市達成計畫評估指標的情形,思考該計畫與現實狀況的落差,提出未來國民年金政策的改善方向。
在提升繳費率方面,藉由增加服務員、建立跨區合作、定期關懷訪視個案、建立機關配合獎勵機制、結合當地社區資源等來提升訪視的效益。同時,運用多元活動場合及結合他機關宣導的方式,提高國民年金認同度。最後,增加相當期限未繳費即取消保費減免規定,以及輔導民眾就業,穩定其繳費意願與能力。在繳費意願強化方面,則分別針對欠費原因與訪視未果類型進行統計分析,擬定因應對策。在制度設計修正方面,建議縮短保費補繳期限、增加滯納金規定,以督促民眾繳費;其次,建立資訊交流平台,俾利各機關經驗交流與傳承;再者,從繳費意願與生活保障角度修正納保資格,減少行政費用的浪費;最後,建立中央決策機關與基層執行人員的有效對話機制,擴大該計畫的實質效益。
|
55 |
1950年代台灣台籍菁英與中國民主黨組黨運動. / Taiwanese elites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democratic party in the 1950s / 1950 nian dai Taiwan Tai ji jing ying yu Zhongguo min zhu dang zu dang yun dong.January 2008 (has links)
余祺爗. / "2008年9月". / "2008 nian 9 yue". / Thesis (M.Phil.)--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8.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 Abstract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Yu Qiye. / Chapter 第一章 --- 緒論 --- p.1 / Chapter 第一節 --- 硏究動機 --- p.1 / Chapter 第二節 --- 硏究目的 --- p.2 / Chapter 第三節 --- 硏究方法 --- p.3 / Chapter 第四節 --- 硏究範圍及重點 --- p.4 / Chapter 第五節 --- 有關硏究的回顧 --- p.8 / Chapter 第二章 --- 組黨運動 --- p.12 / Chapter 第一節 --- 雷震、《自由中國》與反對黨主張的演化 --- p.12 / Chapter 第二節 --- 組黨運動的醞釀 --- p.27 / Chapter 第三節 --- 組黨運動的歷程與失敗 --- p.37 / Chapter 第四節 --- 小結 --- p.49 / Chapter 第三章 --- 民主的承傳 --- p.53 / Chapter 第一節 --- 日本治台時期民權份子的非暴力政治抗爭 --- p.53 / Chapter 第二節 --- 國民政府收復台灣初期地方領袖的功能 --- p.61 / Chapter 第三節 --- 二二八事件的沖擊 --- p.66 / Chapter 第四節 --- 小結 --- p.80 / Chapter 第四章 --- 地方自治與台灣菁英 --- p.82 / Chapter 第一節 --- 地方自治的實施 --- p.82 / Chapter 第二節 --- 地方自治的不足 --- p.83 / Chapter 第三節 --- 台灣籍菁英對地方自治的追求 --- p.86 / Chapter 第四節 --- 小結 --- p.100 / Chapter 第五章 --- 台灣人´Ø大陸人´Ø國民黨 --- p.102 / Chapter 第一節 --- 台灣人與大陸人 --- p.102 / Chapter 第二節 --- 統治菁英與地方菁英 --- p.109 / Chapter 第三節 --- 地方菁英間的不和 --- p.115 / Chapter 第四節 --- 新黨與群眾 --- p.117 / Chapter 第五節 --- 小結 --- p.119 / Chapter 第六章 --- 結論 --- p.120
|
56 |
國民黨地方政權的軍事化與統治危機: 民國時期廣東的例子(1929-1936). / Militarization and governance crisis of a Kuomintang local empire: Canton in Republican China, 1929-1936 / Guo min dang di fang zheng quan de jun shi hua yu tong zhi wei ji: Minguo shi qi Guangdong de li zi (1929-1936).January 2008 (has links)
謝尚偉. / "2008年8月". / "2008 nian 8 yue". / Thesis (M.Phil.)--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8.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193-218). / Abstract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Xie Shangwei. / Chapter 第一章 --- 導論 --- p.7 / Chapter (一) --- 緒 言 --- p.7 / Chapter (二) --- 「西南事變」與「兩廣事變」 --- p.17 / Chapter (三) --- 前人研究概論 --- p.21 / Chapter 第二章 --- 國民黨廣東地方政權的特徵 --- p.47 / Chapter (一) --- 革命正統與半獨立實況間的矛盾 --- p.50 / Chapter (二) --- 現代國家建構與地方政權 --- p.54 / Chapter (三) --- 直達基層的軍事教化 --- p.60 / Chapter 第三章 --- 思想灌輸 --- p.73 / Chapter (一) --- 地方主義與國家主義的悖理 --- p.76 / Chapter (二) --- 效忠黨國與叛逆中央的矛盾 --- p.91 / Chapter (三) --- 保守思想與時代潮流的背離 --- p.104 / Chapter 第四章 --- 社會控制 --- p.117 / Chapter (一) --- 軍事化的地方行政系統 --- p.120 / Chapter (二) --- 整飭學風 --- p.130 / Chapter (三) --- 國民革命與專制統治 --- p.140 / Chapter 第五章 --- 軍事動員 --- p.147 / Chapter (一) --- 第一集團軍為主軸的廣東武裝力量 --- p.151 / Chapter (二) --- 派系整肅與嫡系獨大 --- p.160 / Chapter (三) --- 動員的失效 --- p.170 / Chapter 第六章 --- 結語:對國民黨地方政權統治危機的審視 --- p.184 / 參考書目 --- p.193
|
57 |
台灣股票市場的政治經濟分析(1962-2000)黃宗昊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股票市場的表現,常是台灣民眾關心的焦點,由其產值之高和參與人數之多可見一斑。經由股價指數演變和經濟指標衡量可發現,台灣的股市是一「交易熱」、「價位高」、「結構脆」和「波動大」的場域,呈現出高風險、高投機、不穩定的特徵。如此的股市現象可解讀成是市場中充斥著高額交易成本的結果。
欲探究此種現象的成因,本文運用新制度主義的研究架構,以「交易成本」概念為分析的脈絡,檢視了七組和股票市場運作相關的制度安排對交易成本的影響。制度創設的初衷是為了降低場域中的交易成本,但分析的結果卻發現,七組制度安排中只有一組對交易成本的降低有正面貢獻,有三組則是負面的影響,而有三組則功能不確定。正是由於制度安排的功能沒有發揮,無怪乎股市的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呈現出高風險、高投機、不穩定的現象特徵。
而為何這些制度安排的功能無法發揮,則要深入台灣更根本的政治經濟制度環境中尋找原因。台灣的制度環境是由三個關鍵行動者-國家、國民黨、財團間的制度性關係所構成。從1980年代以後,由於政治民主化及經濟自由化的影響,使得國民黨從黨國體系中分離出來,並和逐漸興起的財團聯盟向國家展開競租,運用國家內部的「政治領導」和「立法部門」來牽制「行政官僚」的作為,使國家有效治理的角色無法發揮,進一步也扭曲了台灣政治經濟場域中的資訊配置和誘因結構,這也就是股市現象的根本成因。
2000年總統大選的結果已打破現今制度環境中的均衡,此一制度環境的變動會對台灣股市的制度安排和股市現象產生如何的影響,有待進一步的發展與觀察。
|
58 |
德國軍事顧問團與國民政府的陸軍教育改革(1927-1938)江廣元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59 |
國民年金與職域保險之選擇模型楊純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針對我國現行的職域保險中的二大職域保險體系-公教人員保險、勞工保險和經建會所規劃的國民年金保險草案(88年5月),建構一個國民年金在實施過渡期間,個人可自由選擇留在現行職域保險或加入涵蓋國民年金新制之無次序的多重選擇(Unordered Multiple Choices)模型,以分析各影響變數對選擇新制的機率的相關性。並依據現行勞保、公保和國民年金新制的相關變數進行數值設定及調整率預測,模擬不同薪資階層的現行公保、勞保被保險人,在不同的年齡層下,其加入新制的可能性,以及當政府改變制度變數數值時,對被保險人選擇加入新制意願又有何影響。
從本文研究發現:
一、在公保方面
影響現行公保被保險人加入新制的主要影響因素是被保險人的年齡和保俸。被保險人的年齡愈大或保俸愈高,則加入新制的可能性愈大。而提早退休之機率對公保被保險人選擇加入新制之影響為負相關。另外,在制度變數中,全額年金對公保被保險人加入新制的影響為正面,而年金給付年齡的影響則為負面。
二、在勞保方面
決定現行勞保被保險人是否加入新制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年齡,被保險人的年齡層愈低,則愈不願意加入新制。而提早退休之機率對勞保被保險人選擇加入新制之影響為負相關。另外,在制度變數中,基本薪資和全額年金的兩制度變數對被保險人加入新制的影響為正面,而年金給付年齡上,其對被保險人加入新制的意願是負面的。
由本文發現並非所有在選擇時點下之現行公保、勞保被保險人會全部加入新制。因此,在估計國民年金制度的開辦成本和政府開辦初期財政負擔規模時,並不能全盤假定所有年齡層之個人均會加入新制,必須再考慮不同的薪資階層其各年齡層加入新制的機率,來估計可能加入國民年金新制的人數,方能正確估計政府的財政負擔。
|
60 |
台北市國小學生適性賞罰策略之研究吳美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下二個問題:一、國小教師對不同年級學生的常見行為,運用了哪些有效的賞罰策略?二、不同年級、性別、學業成績的國小學生選擇接受的賞罰策略有何差異?
以台北市公立國小師生為研究對象,運用隨機抽樣方式選取受試樣本,二者的有效問卷回收率皆達五成以上。研究分為二階段,首先針對教師進行「國小學生適當與不適當行為的出現頻率」暨「國小教師對學生適當與不適當行為有效的賞罰策略」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進行次數百分比的統計,以獲得教師運用了哪些策略的發現,並據以編製「國小學生對賞罰策略的接受度」問卷(二、四、六年級部份),為第二階段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再進行對數化變異數分析(logit分析),以探索不同特質學生對選擇接受策略的差異。
本研究之主要發現有以下幾點:
一、「公開口頭讚美」、「告知家長」的獎賞,以及「口頭提醒、勸導或警告」、「告知家長」、「剝奪喜愛的活動或時間」的處罰,都是各年級教師一致最為常用的有效策略。
二、相較之下,同一年級教師所使用的有效策略大致類似,但各年級之間仍有部份差異存在,越低年級給予較具實質性的獎賞,「榮譽簿上打×」及不當社會行為的「暗示應注意的警告」處罰;越高年級給予重視同儕、成績的獎賞,「糾正」或「公開」的處罰。
三、在獎賞方面,各年級學生一致較選擇接受有形的獎賞,而「教師喜悅的表情」、「對學生的好表現點點頭」等非實質、較輕微的方式也多被選擇接受,但「公開稱讚」則較少被選擇接受。在處罰方面,各年級學生則較選擇接受輕微的,以及符合不當行為性質或原因的策略,但「剝奪喜愛的活動或時間」、「告知家長」則較少被選擇接受。
四、多數教師使用的有效賞罰策略和學生多數選擇接受的賞罰策略,二者之間的排序比較結果,除了「口頭提醒、勸導或警告」、「暗示應注意的警告」為有效與接受的處罰策略外,多顯示出負向的關係。
五、各年級學生對選擇接受策略的個別差異效果考驗結果,就各年級來看,越高年級有較多行為的選擇接受策略有性別的效果、成績的效果,其中又以性別的效果最多。
六、中、高年級女生比男生較多選擇接受重視和老師之間關係的獎賞,教師間接或私下提醒、告誡的處罰;而中、高年級男生則比女生較多選擇接受「喜愛的活動或時間」的獎賞,以及或許會令教師較有情緒反應,並且是比較直接或公開方式的處罰,但卻較少選擇接受「剝奪喜愛的活動或時間」的處罰策略。
七、較輕微、私下的,且讓學生有改過機會的處罰,是中、高年級成績較好的學生比成績較差的學生較多選擇接受,至於「剝奪喜愛的活動或時間、告知家長」(四年級)、「教師常駐足學生身旁」(六年級),則是成績較好的中、高年級學生較少選擇接受。
八、僅在六年級「有禮貌,態度謙和」的行為上,顯現學生對選擇接受獎賞策略的性別與成績的交互作用效果,並可大致發現,就同一策略來看,成績較好的女生比男生較選擇接受的策略,多和成績較差的男生比女生較選擇接受策略的結果一致,反之亦然。
九、各年級學生對選擇接受獎賞策略的成績差異效果考驗,及對處罰策略的性別與成績的交互作用效果考驗,並未獲得統計上的顯著性,此一部份仍待更多進一步的研究。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提供教師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問題…………………………………………………………………2
第三節 名詞界定……………………………………………………………2
第四節 範圍與限制…………………………………………………………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賞罰的爭議………………………………….……………….……5
第二節 賞罰的運用………..…………………………………………….17
第三節 適性的賞罰策略……………………………….…………………51
第三章 方法
第一節 樣本…………………………………………….………………66
第二節 工具………………………………………………………………68
第三節 實施程序…………………………………………………………70
第四節 資料處理…………………………………………………………71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學生常見行為分析………………………………………………73
第二節 教師使用的有效賞罰策略分析…………………………….. .78
第三節 學生接受的賞罰策略分析………………………………………91
第四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15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85
第二節 建議……………………………………….…………………..189
參考書目……………………………………………………….………….194
附錄
附錄一「國小學生適當與不適當行為的出現頻率」暨「國小教師對
學生適當與不適當行為有效的賞罰策略」調查問卷………202
附錄二「國小學生對賞罰策略的接受度」調查問卷(二年級部份).210
附錄三「國小學生對賞罰策略的接受度」調查問卷(四年級部份).216
附錄四「國小學生對賞罰策略的接受度」調查問卷(六年級部份).222
圖表目次
圖1 建設性管教的三角模式………………………………..…………...30
圖2 實施程序流程圖…………………………………………………….. 71
表1 獎賞(正增強)、處罰、負增強的區別………………………….….9
表2 日本國小學生希望的處罰方式………………………………….…..56
表3 我國國小學生最喜歡的前三項增強物……………………………….58
表4 賞罰(處置)策略的接受度評定之相關研究一覽表………….…..60
表5 教師部份的調查問卷發放與回收統計表…………………...……..66
表6 學生部份的調查問卷發放學校與回收年級統計表…………….....67
表7 二年級學生回收有效問卷統計表…………………………………….67
表8 四年級學生回收有效問卷統計表…………………………………….68
表9 六年級學生回收有效問卷統計表…………………………………….68
表10各年級學生和學業有關的常見適當行為出現頻率百分比及次序….73
表11各年級學生和學業有關的常見不適當行為出現頻率百分比及次序 74
表12各年級學生和日常生活規範有關的常見適當行為
出現頻率百分比及次序….....................75
表13各年級學生和日常生活規範有關的常見不適當行為
出現頻率百分比及次序.......................76
表14六大類114項獎賞策略合併為29個獎賞策略表……………………. 78
表15六大類109項處罰策略合併為39個處罰策略表……………………. 79
表16二年級教師對學生適當行為有效獎賞策略的使用百分比統計表.…85
表17二年級教師對學生不適當行為有效處罰策略的使用百分比統計表.86
表18四年級教師對學生適當行為有效獎賞策略的使用百分比統計表.…87
表19四年級教師對學生不適當行為有效處罰策略的使用百分比統計表.88
表20六年級教師對學生適當行為有效獎賞策略的使用百分比統計表.…89
表21六年級教師對學生不適當行為有效處罰策略的使用百分比統計表.90
表22不同性別、成績的二年級學生在第1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91
表23二年級第1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 .92
表24不同性別、成績的二年級學生在第2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92
表25二年級第2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92
表26不同性別、成績的二年級學生在第3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93
表27二年級第3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93
表28不同性別、成績的二年級學生在第4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93
表29二年級第4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94
表30不同性別、成績的二年級學生在第5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94
表31二年級第5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94
表32不同性別、成績的二年級學生在第6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95
表33二年級第6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95
表34不同性別、成績的二年級學生在第7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95
表35二年級第7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96
表36不同性別、成績的二年級學生在第8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96
表37二年級第8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96
表38不同性別、成績的二年級學生在第9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97
表39二年級第9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97
表40不同性別、成績的二年級學生在第10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98
表41二年級第10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98
表42不同性別、成績的二年級學生在第11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98
表43二年級第11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99
表44不同性別、成績的二年級學生在第12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99
表45二年級第12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99
表46不同性別、成績的二年級學生在第13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00
表47二年級第13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00
表48不同性別、成績的二年級學生在第14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00
表49二年級第14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01
表50不同性別、成績的二年級學生在第15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01
表51二年級第15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01
表52不同性別、成績的二年級學生在第16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02
表53二年級第16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02
表54不同性別、成績的二年級學生在第17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02
表55二年級第17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03
表56不同性別、成績的二年級學生在第18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03
表57二年級第18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03
表58不同性別、成績的二年級學生在第19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04
表59二年級第19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04
表60不同性別、成績的二年級學生在第20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04
表61二年級第20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05
表62不同性別、成績的二年級學生在第21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05
表63二年級第21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05
表64不同性別、成績的二年級學生在第22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06
表65二年級第22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06
表66不同性別、成績的二年級學生在第23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06
表67二年級第23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07
表68不同性別、成績的二年級學生在第24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07
表69二年級第24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07
表70不同性別、成績的二年級學生在第25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08
表71二年級第25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08
表72不同性別、成績的四年級學生在第1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08
表73四年級第1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09
表74不同性別、成績的四年級學生在第2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09
表75四年級第2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09
表76不同性別、成績的四年級學生在第3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10
表77四年級第3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10
表78不同性別、成績的四年級學生在第4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11
表79四年級第4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11
表80不同性別、成績的四年級學生在第5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12
表81四年級第5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12
表82不同性別、成績的四年級學生在第6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12
表83四年級第6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13
表84不同性別、成績的四年級學生在第7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13
表85四年級第7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13
表86不同性別、成績的四年級學生在第8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14
表87四年級第8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14
表88不同性別、成績的四年級學生在第9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15
表89四年級第9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15
表90不同性別、成績的四年級學生在第10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16
表91四年級第10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16
表92不同性別、成績的四年級學生在第11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16
表93四年級第11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17
表94不同性別、成績的四年級學生在第12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17
表95四年級第12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17
表96不同性別、成績的四年級學生在第13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18
表97四年級第13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18
表98不同性別、成績的四年級學生在第14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19
表99四年級第14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19
表100不同性別、成績的四年級學生在第15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20
表101四年級第15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20
表102不同性別、成績的四年級學生在第16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21
表103四年級第16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21
表104不同性別、成績的四年級學生在第17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21
表105四年級第17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22
表106不同性別、成績的四年級學生在第18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22
表107四年級第18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22
表108不同性別、成績的四年級學生在第19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23
表109四年級第19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23
表110不同性別、成績的四年級學生在第20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24
表111四年級第20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24
表112不同性別、成績的四年級學生在第21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24
表113四年級第21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25
表114不同性別、成績的四年級學生在第22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25
表115四年級第22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25
表116不同性別、成績的四年級學生在第23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26
表117四年級第23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26
表118不同性別、成績的四年級學生在第24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27
表119四年級第24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27
表120不同性別、成績的四年級學生在第25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27
表121四年級第25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28
表122不同成績的四年級學生在第25題行為接受策略之logit分析……128
表123不同性別、成績的四年級學生在第26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28
表124四年級第26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29
表125不同性別的四年級學生在第26題行為接受策略之logit分析….…129
表126不同性別、成績的四年級學生在第27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29
表127四年級第27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30
表128不同性別、成績的四年級學生在第28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30
表129四年級第28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30
表130不同性別、成績的四年級學生在第29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31
表131四年級第29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31
表132不同性別、成績的四年級學生在第30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31
表133四年級第30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32
表134不同性別、成績的六年級學生在第1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32
表135六年級第1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32
表136不同性別、成績的六年級學生在第2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33
表137六年級第2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33
表138不同性別、成績的六年級學生在第3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34
表139六年級第3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34
表140不同性別、成績的六年級學生在第4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35
表141六年級第4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35
表142不同性別、成績的六年級學生在第5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35
表143六年級第5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36
表144不同性別、成績的六年級學生在第6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36
表145六年級第6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36
表146不同性別、成績的六年級學生在第7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37
表147六年級第7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37
表148不同性別、成績的六年級學生在第8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38
表149六年級第8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38
表150不同性別、成績的六年級學生在第9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39
表151六年級第9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39
表152不同性別、成績的六年級學生在第10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40
表153六年級第10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40
表154不同性別、成績的六年級學生在第11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40
表155六年級第11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41
表156不同性別的六年級學生在第11題行為接受策略之logit分析…..141
表157不同性別、成績的六年級學生在第12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41
表158六年級第12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42
表159不同性別、成績的六年級學生在第13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42
表160六年級第13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42
表161不同性別、成績的六年級學生在第14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43
表162六年級第14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43
表163不同性別、成績的六年級學生在第15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43
表164六年級第15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44
表165不同性別、成績的六年級學生在第16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44
表166六年級第16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44
表167不同性別的六年級學生在第16題行為接受策略之logit分析….…145
表168不同性別、成績的六年級學生在第17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45
表169六年級第17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45
表170不同性別、成績的六年級學生在第18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46
表171六年級第18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46
表172不同成績的六年級學生在第18題行為接受策略之logit分析…….147
表173不同性別的六年級學生在第18題行為接受策略之logit分析…….147
表174不同性別、成績的六年級學生在第19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47
表175六年級第19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48
表176不同性別的六年級學生在第19題行為接受策略之logit分析…….148
表177不同性別、成績的六年級學生在第20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48
表178六年級第20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49
表179不同性別、成績的六年級學生在第21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49
表180六年級第21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49
表181不同性別、成績的六年級學生在第22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50
表182六年級第22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50
表183不同性別、成績的六年級學生在第23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51
表184六年級第23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51
表185不同性別的六年級學生在第23題行為接受策略之logit分析…….151
表186不同性別、成績的六年級學生在第24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52
表187六年級第24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52
表188不同性別的六年級學生在第24題行為接受策略之logit分析…….153
表189不同性別、成績的六年級學生在第25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53
表190六年級第25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53
表191不同性別、成績的六年級學生在第26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54
表192六年級第26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54
表193不同性別、成績的六年級學生在第27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55
表194六年級第27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55
表195不同性別、成績的六年級學生在第28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55
表196六年級第28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56
表197不同性別、成績的六年級學生在第29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56
表198六年級第29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56
表199不同性別、成績的六年級學生在第30題行為接受策略之人數及百分率…157
表200六年級第30題行為對數化變異數分析……………………..………157
表201不同性別的六年級學生在第30題行為接受策略之logit分析…….157
表202二、四、六年級學生常見行為的比較……………………..……..158
表203二年級教師與學生對適當行為有效與接受的獎賞策略排序情形一覽表..177
表204四年級教師與學生對適當行為有效與接受的獎賞策略排序情形一覽表….178 表205六年級教師與學生對適當行為有效與接受的獎賞策略排序情形一覽表…..179 表206二年級教師與學生對不適當行為有效與接受的處罰策略排序情形一 覽表.....180
表207四年級教師與學生對不適當行為有效與接受的處罰策略排序情形一覽表.....181
表208六年級教師與學生對不適當行為有效與接受的處罰策略排序情形一覽表......182
表209不同年級學生對適當行為選擇接受獎賞策略的
性別、成績效果達統計顯著性一覽表………………………183
表210不同年級學生對不當行為選擇接受處罰策略的
性別、成績效果達統計顯著性一覽表………………………184
|
Page generated in 0.02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