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
私募股權基金對目標公司股東財富及經營績效之影響-以大眾銀行為例 / The effect of private equity funds on the stockholders’ wealth and performance of the target company—the case of Ta Chong Bank李馥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2007年「凱雷私募股權基金入主大眾銀行」一案當作研究主軸,以個案方式來呈現私募股權基金入主案的整個事件過程。大眾銀行財務體質不佳,急需資金,最終在眾多的籌資方式中選擇透過私募現金增資發行新股及可轉換公司債,引進單一策略投資人,轉換後外資持股比率最高大幅攀升至30%以上。
以事件研究法衡量股東財富的短期績效,研究發現在宣告日當天,市場對凱雷集團入主大眾銀行的訊息給予正面的回應,而自宣告日前10天至宣告日後8天,有顯著的平均累積異常報酬率。本研究亦衡量股東財富的長期績效,研究結果顯示, BHAR的衡量方法顯示,買進持有至第28個月及第36個月達10%之顯著水準,私募股權基金入主後有部份顯著增加股東財富。
凱雷集團透過持有多數股權,成為大眾銀行的最大股東,並進駐董事會,拿下半數董監席次,成功取得經營控制權,引進專業投資人的資金挹注來打銷呆帳及國際級的專業經驗、併購投資建議、改善公司治理等方式來強化金融業者的營運體質,使大眾銀行的信用評等得以被調升,有助於增加未來的融資彈性。本研究發現凱雷集團以增設獨立董事、縮小董事會規模及提高股權集中度來改善公司治理,與過去文獻研究結果一致,不過大眾銀行在經營效率性指標並未獲得改善。最後,分析大眾銀行入主前後3年經營績效的變化,研究發現凱雷集團入主後,大眾銀行在資本適足性、資產品質和獲利性指標等經營績效指標都有獲得顯著的改善。 / In this study, using the case of “Carlyle Group took over the Ta Chong Bank in 2007” to understand how did private equity funds implement. Due to the poor financial structure, Ta Chong Bank eventually selected through private placements to issuance the new shares and convertible bonds in a number of financing ways. Ta Chong Bank decided to find a single strategic investor, so the highest rate of foreign investor ownership after conversion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o about 30%.
To measure the shareholder’s wealth, this paper divided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to analysis. First part, the capital market gave a positive response for the announcement of Carlyle Group took over the Ta Chong Bank.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average cumulative abnormal return between the ex-announcement and 8 days after announcement. In the long-term, the method of BHAR shows that buy-and-hold to 28 months and 36 months could get abnormal returns at 10% significant level. It presents that this case could increase the shareholder’s wealth in some specific periods.
In this case, we find that Carlyle Group became the largest shareholder of Ta Chong Bank through acquiring majority equity. Moreover, Carlyle Group obtained the half numbers of directors, and successfully won the right of operational control. Through the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operating experience, Carlyle Group improves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nancial structure of Ta Chong Bank and let the credit rating raised. This study also finds that Carlyle Group sets up independent directors, reduces board size and increases the concentration of ownership to improve corporate governance. It consists with the previous literature. But the operating efficiency indicator doesn’t improve so far. Finally, this study measures the change of operating performance. We find that just 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indicators of capital adequacy, asset quality and profitability have improvement significantly.
|
112 |
國內股票型基金市場風險管理:個案分析 / The market risk management of domestic equity fund, Analysis Study for specific mutual fund company丘慶龍, Chiu, Chin l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鑒於基金已成為國人主要投資工具,挑選基金當然是尋找投資績效優良的標的,但是除了績效以外,基金公司對於投資的風險管理,能否對基金的管理有所助益,本文探討投信公司可否藉由導入風險管理系統,設計相關規章,針對公司所管理的基金,研擬相關控管作業,管控基金風險進而能有效的創造公司管理績效,另外,對於管理國內股票型基金規模的前五大投信公司,其對於基金的風險管理究竟是透過工具或是導入系統還是有其獨到之處,均為本文探討的重點。
本文在研究之方法上,採用個案研究、質性研究法及實證分析,透過對於個案公司的探討及國內股票型基金管理規模前五大基金公司,進行深度訪談與觀察比較,並以投信投顧公會委由邱顯比及李存修教授所公布之基金風險評比資料實證探討,輔以文獻探討,進行次級資料分析。本研究的次級資料來源包括法令、投信投顧公會、期刊雜誌、論文、理財網站及政府主管機關網站等。以及個案公司研討,研討其對於國內股票型基金市場風險管理,借由訪談及個案公司導入風險管理系統,佐以訪談對象與個案公司風險相關資料實證,尋找其對市場風險管理的異同點,期能對於國內投信公司在風險管理上有一些建樹,尤其在台灣如此淺盤的市場,面對境外基金的強龍壓境,大量吸走了投資人的金錢,台灣與大陸簽署ECFA協定後,能否藉此風險管理的提升投信業界之風險管理並與境外基金相抗衡,進而讓台灣的基金信託業務可以走出台灣,替台灣甚至更多人做好基金管理的相關業務,提升業界管理水準。
本研究的目的是投信事業公司基金市場風險管理機制建構之探討,研究動機為基金公司導入風險管理系統對於風險管控是否有正面的助益,透過文獻探討及次級資料蒐集後訂定研究架構。經過產業分析及國內股票型基金前五大投信風險主管的深度訪談後,確立基金市場風險管理的主要成因,並希望藉由本文的研究,對於投信業界之風險管理,能有管理及設計上的助益。
|
113 |
金融業營業稅徵免政策之股市反應蔡文浩, Tsai, Wen-H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不論在台灣或是世界各國,金融業之營業稅稅制皆是個饒富爭議的問題。就我國而論,在短短的七年之內(民國八十八年至民國九十四年),對於金融業所採行的營業稅稅制就已歷經四次重大更動。與國外不同的是,我國之金融業營業稅稅制實富含經濟政策之目的性,亦即我國一方面以減免稅款等稅式支出方式,冀求提昇金融業之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亦以稅款撥充金融重建基金及強制提列壞帳等方式,期能達成金融改革之成效。此等措施使得我國之金融業營業稅稅制,有著與他國不同之特質,而本研究即以此特質為基點,觀察我國歷次稅制變動中所引發之股市反應,並進而探究該股市反應與金融監理政策間之關聯。
研究發現,稅負政策之更動的確會影響金融類股之股價,不過市場之反應方向似乎與稅負效果之預期結果不盡相同。究其原因,可能係因我國金融業營業稅政策所具有之特質使然。以營業稅徵免為手段之金融監理政策主要可區分為兩方面,即金融重建基金之建立(此關係2%續徵部分之營業稅稅款),以及強制打銷或提列呆帳之規定(此關係3%免徵部分之營業稅稅款)。研究顯示,此兩者的確對於市場產生了不等之影響。就前者而言,稅款之續徵提昇了體質不良之金融機構日後獲得救援的機會,使得市場對於稅款之續徵採取了正面評價之態度;而後者則迫使銀行承認其以往所低估之壞帳,並將其呈現予投資大眾知曉,此將使得市場對之採取負面之評價。由於同時存在此兩股方向相異之力量,故市場對於營業稅稅制改變之反應方向將變得極具不確定性。即使在稅負增加之政策演變事件中,市場亦可能考量金融重建基金在未來所可能產生之保障,而未必呈現負面之評價;而在稅負減少之政策演變事件中,市場亦可能因洞悉銀行以往所進行之盈餘操縱,而給予負面之評價。
|
114 |
勞工退休基金監理會行政法人化之研究陳立儒, Chen, Li-R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照顧勞工退休後之生活,我國設有勞工退休金制度,要求雇主按月提撥一定比例之勞工退休準備金,以作為將來勞工退休時給付之用。此由雇主按月提撥之準備金匯集而成者,即為勞工退休基金。勞工退休基金所肩負之任務,乃勞工退休金之「保值」與「增值」,以確保勞工之退休生活。然而,目前管理、運用勞工退休基金之主管機關,乃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下設之勞工退休基金監理委員會,為一任務編組,其所有之業務皆由勞委會各處、室之人員兼任。因此,其專業性有所不足;此外,其易受政府政策影響,故獨立性亦有所不足。凡此種種,實皆為影響勞工退休基金經營績效之重要因素。
晚近,新制定通過之勞工退休金條例,已於民國九十四年七月一日正式施行。其將立法前事業單位提撥準備金帳戶之方式,改為勞工個人退休金專戶之方式;並將先前「確定給付制」改為現行之「確定提撥制」。如此,則退休基金管理、運作之良否,將直接攸關全國數百萬勞工之退休權益,其影響不可謂不大。因此,如何確保基金之適正管理與運用,並同時兼顧安全性與收益性,即為將來勞退基金監理會組織設計上首要之點。目前提出於立法院審議中的勞工退休基金監理會設置條例草案,計有行政院提出的行政法人版本,以及立法委員提出的行政機關等版本。然經本文分析之結果,認為行政法人之組織型態,應為較值得考慮之選項。
是以,本論文關注之重心遂集中於,如果將上開勞工退休基金監理會之組織型態,改為行政法人之型態的話,是否即可達到排除上述退休基金經營與管理上之障礙,而確保基金之適正管理與運用,並同時兼顧安全性與收益性之目標?事實上,將某些行政部門法人化,並不等於將產生行政業務或事務減量及提高效率之結果。問題不在法人化本身,而係在於法人組織、財務及營運等內容設計。而目前行政院版勞工退休基金監理會設置條例草案(民國九十四年三月三十一日行政院會通過;同年九月二十三日交付立法院法制、財政、衛環委員會聯席審查)其內容設計,是否能適切地達到改制行政法人化之目的;抑或其只是新瓶裝舊酒,了無新意?亦為本文所斟酌、考量者。本論文透過對我國行政法人制度之理解與分析為基礎,進而對勞工退休基金監理會行政法人化之方向,以及設置條例草案之規定,提出個人之研究發現與建議。希冀能對將來勞工退休基金之管理、運作,提供、創造一個更有利之條件與環境。
|
115 |
兩階段求解校務基金最適資產配置張埕語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摒棄傳統上假設金融資產的報酬率呈現常態分配或t分配,而以定態拔靴法的方式來模擬真實報酬率的分配,配合最小要求報酬限制模型,在既定風險下追求校務基金的報酬極大。本研究使用由下而上的資產配置方式,透過某些篩選機制挑選出優異的十檔股票、四檔債券型基金、三檔公債和定存形成投資組合,並以1998年3月到2006年2月共96筆月資料進行分析,決定最適資產配置。此外為檢驗最適資產配置的結果和績效,分別以不同的最小要求報酬 (0、-5%、-10%)、不同的時間長度(月、季、半年、一年)為調整期間以及考慮實際交易費用與否來進行樣本外測試,做法為從1998年3月開始,每次皆以五年共60個月的資料來對下一年(12個月)資產配置的報酬進行測試,以rolling的方式每次去掉第一個月(一季、半年、一年),再補上新一個月(一季、半年、一年)來測試最佳的資產配置方式。實證結果顯示在考慮交易成本之後,最小要求報酬為0(即不損失)的投資組合其Sharpe ratio皆為負數,代表投資組合的績效不如定存,還不如將錢都放在定存。因此本文將建議使用 為-5%或-10%資產配置方式,同時一個月調整一次投資組合,將可獲得較佳的投資績效。 / In this study, we implement the simulation of the real distributions of financial assets by means of the stationary bootstrap method instead of assuming normal distribution or t distribution. With the assistance of minimum required return model, we pursue the maximum profit under finite risk. We use the bottom-up asset allocation and select excellent investments by some criteria to form the portfolio, including four bond funds, ten stocks, three bonds and a time deposit. We use 96 monthly data from March 1998 to February 2006 to decide the best way for asset allocation . Besides, to make sure the asset allocation is practical, we also take transaction costs into account and conduct an out-of-sample test with different minimum required returns (0, -5%, -10%) and different holding periods (a month, a quarter, half a year, a year) to decide the best way for asset allocation. Starting from March 1998, we conduct an out-of-sample test with a solid 60-month data each time to test the return of the following year under specified asset allocation decisions. This is then done repeatedly by using the method of rolling, replacing the 1st-month data (1st-quarter data, 1st-half year data, 1st-year data) with new monthly data (quarterly data, semi-annual data, annual data) to find the best asset allocation. The Empirical result shows that after transaction cost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Sharpe ratios of the portfolio with the equal to zero are negative and the return are worse than the interest rate of the time deposit. Therefore, the asset allocation with equal to -5% or -10% will be recommended. Besides, monthly portfolio adjustment is better.
|
116 |
國內基金會公共關係效果與組織績效關連性初探:以文化教育及社福慈善類基金會為主要探討對象 / A Surve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Relations Effectiveness and Organization Performance from Domestic Foundations:Cultural-educational and Social-welfare Philanthropy Foundations as Major Targets鄭資穎, Cheng,Tzu-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於探討非營利組織公共關係效果,及其對組織績效的影響。
本研究以Huang(2002)所提出之公關效果整合模式為基礎,將公共關係效果分為:傳播效果、組織—公眾間關係及組織聲譽三構面討論之,同時,為進一步瞭解公共關係對非營利組織績效的影響,本研究以平衡計分卡架構將非營利組織績效分為:募款成效、健全財務制度、提升服務品質、加強員工素質及改善組織內部結構等五面向加以探討。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為研究方法,調查國內三百家基金會中公共關係業務負責人,共得到132家基金會之回覆,回收率為47.8 %。研究者將所有回收問卷內容重新編碼後,以統計軟體SPSS13.0進行次數分配、相關分析及逐步迴歸分析等,以回答本研究三個研究問題。
本研究發現,非營利組織公共關係效果最主要展現在「使公眾信任組織、願意與組織保持良好關係」及「在公眾心中建立、維持正面形象」二方面。另外,統計結果不僅顯示非營利組織公共關係效果與其組織績效有很高的關連性,更進一步篩選出對組織績效具有顯著預測力的公共關係效果指標,包括:「傳播效果」的「媒體曝光」指標、「組織—公眾間關係」的「信任」、「相互控制度」指標、「組織聲譽」的「產品與服務」、「願景與領導」、「社會及環境責任」、「過往收益表現」及「工作環境」指標。可見公共關係對於非營利組織確實有所助益。
本研究已初步證實在非營利組織中公共關係的效果,故本研究建議非營利組織應將公共關係業務與組織之使命連結,並將重點轉移至「與內、外部公眾建立、維持良好關係」及「傳達組織正面形象」二面向上;同時,應正視公共關係的重要性,使公共關係擺脫「輔助」的角色,發揮其「管理」功能,以回應Grunig and Hunt(1984)所言,公共關係的最終目標應實現「組織與其相關公眾間的溝通與管理」。
|
117 |
台灣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的價格是否存在過度恐慌? / Does the price of REITs in Taiwan exist excess fear?沈容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早期國外學者指出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具有「低風險」與「防禦性」的特質,簡稱為「抗跌性」與「反槓桿效果」,亦即除了與大盤相關性較低之外,市場的負向衝擊對於其報酬的影響比正向衝擊來的小。為了瞭解台灣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的價格是否存在過度恐慌,本文分成兩部分著眼:過去的研究大都著手在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的價格上,而忽略其為封閉型基金的特性,故本文先從「封閉型基金」角度,以因素分析擷取其共同因子,再利用BGARCH模型,探討共同因子與台灣VIX指數變化間是否存在不對稱效果。第二則是將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折溢價進行拆解,分為價格與資產淨值,運用相同方式重新觀察反槓桿效果,探討台灣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的價格是否存在過度恐慌。
本研究得到一些與過去文獻不同的結論:
1.若市場出現正向或是負向衝擊,台灣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折溢價的波動會上升, 且過去的衝擊持續性強,反應財務資料呈現的波動叢集性。
2.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價格具有「槓桿效果」,市場的負向衝擊會額外增加報酬的波動,並無防禦性特質。
3.REITs價格與台灣VIX指數變動具有顯著相關,而資產淨值則無此現象,證明台灣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價格相對於資產淨值存在過度恐慌的現象。
|
118 |
互聯網貨幣基金對商業銀行經營的影響 / The influence of online money market funds on commercial banks黃啟人, Huang, Qi R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中國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以及金融市場的日漸開放,以餘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貨幣基金橫空出世。在2013年6月的“錢荒”背景下,這些互聯網貨幣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一度超過了7%,雖然後來“錢荒”有所緩解,互聯網貨幣基金依然可以給用戶帶來可觀的收益率。互聯網貨幣基金的迅猛發展,使得貨幣基金的總規模從2013年6月的3038.69億元一路漲至2017年10月的66818.58億元,這4年的規模年化增長率超過了200%。金融科技的迅猛發展改變了使用者的習慣,也導致了傳統的銀行業務遭到了衝擊,更有可能對未來商業銀行的整體經營、發展方向產生長遠的影響。
中國的商業銀行業務主要是經營工商存放款,盈利模式主要分為利差盈利、產品細分盈利、用戶細分盈利。而互聯網貨幣基金以及互聯網金融服務利用自己擁有龐大的網路用戶群、海量的交易信息與信用的大數據、方便快捷的網路支付功能以及更方便易用的操作流程,衝擊了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互聯網貨幣基金的代表餘額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餘額寶是零錢錢包的意思,希望成為大眾零錢的理財工具,用戶在理財生息的同時,能夠實時的將餘額寶中的錢利用支付寶為支付手段支付出去。在傳統支付業務逐漸被行動支付取代的時空背景下,銀行流失用戶的風險加大,民眾的儲蓄存款觀念也發生改變,部分銀行存款會流動到互聯網貨幣基金中去。
而未來,當80後、90後成為社會有影響力的消費族群時,他們的消費習慣、儲蓄觀念可能會導致傳統銀行業務被進一步的侵蝕。本文的研究立足於2013年互聯網貨幣基金誕生的一年,採用Panel Data的Fixed Effects Model考察2013年-2016年間187間銀行的盈利狀況,實證結果顯示,互聯網貨幣基金的崛起對銀行的盈利狀況造成負向影響。最後本文根據實證結果,探討現象出現的原因,為未來商業銀行轉型的決策提供建議。
|
119 |
台灣總代理制度下境外基金市場進入障礙分析及後進入市場者的突破障礙策略 / The Taiwan market entry strategies for the offshore fund companies陳遠成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的基金市場在1983年開始發展,隨著經濟起飛,國人財富累積,理財的需求大增,境外基金公司也陸續來台灣發展業務搶食財富管理的大餅。但目前台灣市場已經有73家基金公司,現在才要進軍台灣的後進市場業者應該採取何種策略才能在已經相當擁擠的市場中後發先至,產出令人滿意的銷售成果。
本研究認為後進入市場者進入台灣基金市場要處理兩個關鍵議題,第一是總代理人合作模式的選擇; 第二則是要如何有效突破由於市場結構、先進入市場業者及主管機關所構築的進入障礙。
本研究使用文獻探討、法規研究及實地訪談等方式,來探討相關問題的解答。個案分析部分則是以潛在的後進市場者BBVA為例,探討該公司的進入台灣市場的利基, 並參考在總代理人制度上路後才進入台灣市場的鋒裕基金、木星基金及荷寶基金的經驗作整理歸納。
研究結果發現,對於後進市場者來說,比較好的總代理人的合作模式的選擇是與獨立背景的總代理人合作,並且搭配反制措施,等到建立市場知名度後,再自行設立投信或投顧自行運作總代理業務; 在突破市場障礙部分,則分別在產品、目標市場、銷售通路等方面差異化策略會得到比較的成果。
|
120 |
基金投资者交易行为与投资回报的实证研究January 2020 (has links)
abstract: 中国基金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基金产品数量和管理资产规模稳步大幅增长。但是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多数投资者并没有赚到钱或者盈利体验不好: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2016年公布的数据,自投资基金开始运作以来,盈利的投资者占比为30.9%,而亏损的投资者达到45.3%,特别是权益类基金,普遍存在着基金产品长期业绩不错,但多数个人投资者投资回报不佳,导致权益类基金的规模近十多年持续不断萎缩。
本文根据市场有效性理论与行为金融学、交易反馈策略等理论,结合某大型基金公司过去16年累积的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的日度交易数据,对投资者投资基金的交易行为特别是持有时间与投资回报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验证投资期限与投资回报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时,研究投资者在不同交易结构下的申赎行为对投资回报的影响;以及投资者选择不同特征的基金产品对投资回报的影响和投资者持有基金期间的市场波动率对于投资回报的影响。
本文在实证研究的部分将通过数据分析验证理论模型,具体揭示不同因素(持有基金产品时间、申购赎回周期、基金经理换手率、大盘波动率、Jensen指数、基金资产规模、基金经理管理经验、基金经理更换频率等)与投资回报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背景,分析在不同情形下,基金投资者可以采取什么样的交易策略、应该重点关注基金产品的哪些指标,来调整自身的投资行为,提升投资回报;或者基金管理人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帮助投资者采取正确的投资行为。
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利用大量个人投资者的日度交易数据,去探讨其交易行为与策略对投资回报的影响,剖析基金投资者难以赚钱的实际原因,从不同维度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多方面影响因素,从微观层面实现对基金投资者交易行为与基金投资回报研究这一课题在学术研究层次上的有效补充。并以此为依据,对基金管理公司、个人投资者、基金销售机构和监管层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期望通过这些建议或措施逐渐改善基金投资者的投资回报。 / Dissertation/Thesis / Doctoral Dissertatio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2020
|
Page generated in 0.026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