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93
  • 188
  • 5
  • 1
  • Tagged with
  • 194
  • 194
  • 104
  • 82
  • 74
  • 70
  • 49
  • 48
  • 47
  • 46
  • 45
  • 44
  • 42
  • 41
  • 4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1

從軍事全球化論析中日印戰略關係

龔隆生, Kung, Long S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研究是以軍事全球化的概念(concept)而提出對中國、日本與印度安全戰略的轉變,時間概從2000年開始至2009年為止。由於中日印三國國力的增長,而產生出這三個國家戰略互動關係,當然在競爭與合作兩相步驟中,即產生出顯性與隱性的關係(磨擦或衝突)存在,例如西藏問題、邊界爭議、東亞與南亞地緣爭端、南海孔道與印度洋海權之爭、印巴關係、中印核武問題等,因此在研究本文之前,應先行瞭解軍事全球化的戰略意涵為何?再回顧中日印戰略的轉變與互動關係,並加以探討雙方可能衝突的因子,以及以往歷史的夙怨。本論文研究主要的面向是以中日印關係的演變與發展,但在其中的過程,中國大陸在整個亞洲霸權崛起之後所產生的效應,也是主要的面向,儘管主題是針對中日印戰略關係演變為主,但是影響亞洲區域安全的因素亦為關切的重點。舉凡促成中印安全戰略演變與和平演變的內在思維與外在環境;諸如中日印安全的各項相關的國際關係(中印、日印或者是中日)等,都是本論文所關注的核心。此外,關於印巴衝突及核武競賽、南海能源等問題,亦為探討的子題。 本論文概分六大章,分別為第一章─緒論。第二章─「軍事全球化意義與未來之趨勢」─利用軍事全球化理論來論析其真正義意,以及在當今全球化之後,軍事領域的組織及武器系統未來趨勢與走向。第三章─「中國崛起後的戰略演變」─以現今歷史觀點來看中國在改革開放經濟與軍事崛起之後,所展現的經濟及軍事實力以及戰略佈局。第四章─「日本國家新戰略觀」─著墨於日本在冷戰後時期,其軍事自主能力、美日同盟、防衛省成立之後其軍事政策及戰略轉變的歷程與評估。第五章─「印度崛起對南亞戰略形勢之演變」─印度在南亞崛起的同時,採取多面向戰略來維持勢力,以掌握南亞第一大國的主控權。第六章、「結論」─包括研究發現與心得、策略性建議與願景。
22

東南亞區域整合之地緣戰略考量--以東協接納緬甸為例 / The geostrategic consideration for the regional integration of southeast Asia--examplified by the burma's case

舒俞敬, Shu, Yu-J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區域整合是國際現勢發展的主題,鑑於過去如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的多邊協商奴制發生了太多如區域集團發展差距引致之意念歧異、功能不彰等問題,甚或促使新保護主義的興起,因此歧異性較少而得以提昇共識及效率的區域性協商合作及整合,漸次取代了全球性的合作發展,然而另一方面,此種區域整合,實也為洲際合作甚或全球合作提供一定的基礎。 90年代初期以還,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趨勢迅速發展,以美國、加拿大及墨西哥組成的北美自由貿易區已開始運作,此區域集團還將向拉丁美洲其他國家拓展。而歐洲單一市場早已形成,歐洲國家並努力促使歐洲聯盟的發展能更趨成熟,正向著政治及貨幣同盟之路續進。世界各地漸次充斥著關稅領域、共同市場、經濟同盟、自由貿易區等等區域整合的趨向。在世界經濟及政治區域化、集團化趨勢愈趨明顯下,亞太地區的發展亦展現了部份成果,如1989年由澳洲總理霍克倡議成立的「亞太經濟合作理事會」(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結合該區十八個國家和地區之經濟合作等,但因此區域內各國經濟發展進程情形不一,存在不少差距及障礙亟待克服,使經濟合作的腳步至今一直無法大步向前,未來亦恐難以進展太多,反倒是以東南亞國協為主的東南亞次區域經濟合作有更樂觀的發展,或許是東協國家間的差異性不至於太大吧! 東南亞的區域整合於是在以1967年成立的東協為主的經濟合作帶領下展開了新頁,尤其在1980年代末期以來東協各國經濟爭先蓬勃發展及1991年之後東埔寨問題的陸續解決後,整合愈見長進,東協目前已決定在2003年成立自由貿易區,並且有許多政治及安全上的合作,為亞太地區的安全做出不少貢獻,例如1994年由東協推動開始運作的「東協區域論壇」(ASEAN Regional Forum, ARF)。而一般研究該區整合者多從經濟角度切入,本論文則嘗試由地緣政治的論點作為著眼點,探討東協各國在區域整合之努力中亦不乏有該種政治戰略考量。地緣政治一般公認的定義為「研究地理及地理條件對國家外交政策、國際政治及戰爭之影響的科學」;地緣戰略學為一種中間性科學(Intermediate Science),不但旁涉地理、歷史、政治學和國際關係,在國家安全戰略中亦備受矚目,某些方面並與大戰略相似,在五角大廈、白宮和克里姆林宮中,都成為其計畫作為之一部份,而地略學本身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其中許多觀念都是經過長期演進而來的。 東協國家多位於東南亞半島上,基於該區地緣政治之考量,本身必定很瞭解其戰略價值,而認知到有進行整合該地理板塊國家之必要,故結合中南半島諸國,以從東協七國(至1995年止)成為東協十國則是其進行區域整合之目標。在1997年7月舉行之東協外長會議上,頗受西方國家爭議的緬甸仍然在東協堅持下,與寮國正式成為東協之第八及第九個會員國,除了柬埔寨因戰亂導致內政不安而被延緩入會外。東協之不顧歐美國家抗議緬甸入會,且努力想完成東協十國的夢想,除了想擴大其政治經濟版圖之外,其所透露的地緣戰略訊息頗值得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戰略思考及作為多數是隱而未顯的,更有如大戰略等,非經數十年之長久時間,是不易為外人觀察得知的。另外必須重視的是,隨著21世紀來臨的腳步,「安全」的定義及內涵已然朝向綜合性及全面性的發展之際,戰略的設計與作為亦應嘗試涵蓋所有高、低階政治的議題層面,如此應使安全戰略內容更為完整。
23

冷戰後印度空軍現代化之研究 / A Study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India’s Air Force

陳福水, Chen, Fu-S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印度自獨立以來,極力想要成為世界大國,但一直受到不穩定的國內政治與國際局勢影響,以及世界強權在南亞競逐,對印度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制約力。冷戰後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促使印度實施經濟對外開放改革策略,與全球化經濟接軌。經濟力的持續擴大,同時也全力展開其延遲的三軍現代化建設,積極擴展軍備,致力實現軍事大國的目標。 蘇聯的解體,對一向依賴其軍備的印度產生巨大的衝擊,促使印度擴大尋求軍事合作對象及範圍。近代戰爭與世界軍事科技進步的影響,以及空權在現代戰爭中所扮演的關鍵性角色,啟發了印度在戰略思想的轉變。印度空軍也因此建立了有史以來第一個空中武力準則(APD:Air Power Doctrine),提出「戰略性威懾防空」作戰指導,以及制定「2020年遠景規劃」,要積極建立一支攻防兼具的戰略空軍。 一般對印度綜合國力的提升、軍事力量的擴增、三軍武器裝備現代化、以及印度空軍發展的研究報導頗多,而這些研究報導絕大部分都來自中國大陸。國內對印度軍事研究者不多,尤其是尚未出現對印度空軍現代化有系統的分析論著。本論文企圖從空權理論的概念探討印度空軍的發展歷程,在歷次戰爭中的所扮演的角色。進一步探討印度空軍在冷戰後的現代化歷程及策略,並以現在兵力情況與過去及鄰國戰力作比較,了解其階段性的成效與困難問題。歸納整理印度空軍現代化已具有引人注目的成果。但仍然存在有一些困難及制約因素,其未來發展仍值得觀察與注意。
24

二十一世紀中國能源戰略之研究-以俄羅斯因素之分析 / China's energy strategy in the 21st century :an analysis of the Russian factor

林泰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觀察美國占領伊拉克的首要目的並不是確保該國向美國輸送大量的廉價石油。其背後的真實目的,是直接控制伊拉克的石油,防止其流向潛在的對手,尤其是中國。這是一場先發制人的戰爭,試圖讓中國在英美控制的中東地區無落腳之地。波斯灣,世界石油供應的戰略重地,被美國控制已是不爭的事實,這個看法在中國之外也被廣泛認同。通過印度洋到達東北亞的海陸,是中國石油進口的主要通道,現在也被美國海軍所控制。讓人不足為奇的是,北京不僅關心這對其戰略的影響,還擔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更不用說對社會和政治穩定及整個國家的影響。北京最為擔心的是,美國會切斷中國的油路。 未來中國要如何因應美國亞洲戰略再平衡,除了以(一路一帶及亞投行)來解決減少麻六甲海峽的風險外,最為重要的關鍵點在於與俄羅斯的結盟因素及鄰近國家建立友好情誼,藉以突破美國的封鎖,冷戰雖然已經過去,但是看見圍堵政策似乎又悄悄啟動,這個議題是引起我關心進而產生興趣。
25

中共海軍現代化對美國亞太戰略的影響 / The Influence of the PRC Navy's Modernization on the US Asia-Pacific Strategy

王宜弘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1980年代以來,中共海軍展開了現代化工程。美國無疑是亞太地區安全的關鍵性角色,由於中美兩國存在戰略上的衝突,美國藉由駐軍、美日安保形成對中共的圍堵,其中美國海軍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中共海軍現代不乏對此一戰略態勢的回應。綜觀目前中共海軍的現代化發展,將使中共擁有「局部制海權」與「有效核嚇阻」的能力,提高美國介入東亞局勢的風險。對美國的影響包含兩個層面:其一,美國在東亞地區領導與影響能力將會縮小;其二,美國的軍事戰略優勢將受到挑戰。
26

從第二階段美蘇戰略武器限制談坢判看美

胡祖慶, HU, ZU-G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凡一冊,正文約六萬字:共分九章廿九節。 本文主要在於探討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七九年間美國最重要外交決策--限武談判的醞 釀,進行和落幕。前四章測重事實的敘述,包括決策過程的研究,歷史背景的敘述和 實際談判的分析。後四章測重爭議性問題的剖析,包括美國國內對核子戰略及武器發 展的爭辯;美蘇和解關係的惡化和美國國內信心和共識的動搖,最後則在結論當中分 析美蘇限武談判失敗的真正原因,和對未來的展望。 除了文字性敘述之外,為使讀者便於了解起見,本文尚附有決策流程圖、談判大事記 和重要協定內容等圖表。
27

當代中共空軍戰略演變及其對臺海地緣政治之影響

王長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際政治以地緣為首要,空權對地緣政治具有關鍵性影響,本文依據地緣政治及空權相關理論推演出國家空權武力平衡線的公式: 空權武力=F(空對空武力;面對空武力;面對面武力;空對面武力) 據此得到中共與臺灣國家空權武力優勢範圍,作為闡釋臺灣地緣政治的理論基礎。 臺灣首要威脅來自中共,中共空軍戰略轉變對臺灣具有重要影響,中共受到國內外、主客觀環境因素的影響,空軍戰略由「國土防空」大幅轉變為「攻防兼備」,並確立中共攻佔臺灣、抵抗美日的作戰目標。 「攻防兼備」空軍戰略的涵義:對應較強的敵國是採取積極防禦的策略;對弱勢的敵國卻是以攻擊來要脅。中共空軍戰略的轉變突顯臺灣地緣政治價值,對臺灣政治與軍事上造成嚴重衝擊,臺灣
28

冷戰後中共的中亞戰略

姜禮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亞地區自古以來即為列強爭奪的場域。冷戰結束後,中亞五國,即哈薩克共和國、吉爾吉斯共和國、塔吉克共和國、烏茲別克共和國、土庫曼共和國紛紛脫離蘇聯獨立,這一地區因蘇聯勢力退卻呈現「權力真空」狀態,各主要強國及其周遭國家紛紛開展對中亞國家的競逐,中共做為冷戰後的區域強國,自然對中亞地區有著極大的關注。再者,中共與中亞地區的邊界長達三千多公里,新疆內部之少數民族在種族、文化、語言及宗教上與其有著密切的關係。此外,在經濟上,中共亦謀藉由與中亞各國關係之推展,得以擴展其市場與戰略資源,同時對於中共的「西部大開發」政策亦多有助益。 故此,中共面對冷戰後地緣政治、經濟的重大變化,勢必要有其因應的新戰略與適當的作為。本論文欲探究的目標有:冷戰後影響中共的中亞戰略之主要因素為何?「上海合作組織」(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的發展過程及關注之議題;「九一一事件」後的中亞情勢與中共的中亞戰略之變化;冷戰後中共的中亞戰略的前景與可能面臨的困難。
29

小布希政府國家安全戰略之研究:2001-2003

張守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強,在政治、軍事、經濟等領域上扮演優越主導之地位,其國家利益、國家目標、國家安全戰略與外交政策作為,深深牽動與影響全球國家。2001年小布希總統上台之後,其現實主義的理念與強勢獨斷的行事風格,將美國帶向一個單邊主義取向的國家,引發各方之質疑與反彈。 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攻擊事件,除了打破美國堅不可摧的神話,改變了國際安全的環境,也讓美國體認到非國家行為者與國際恐怖活動對於美國國土的嚴重威脅,以及恐怖主義對於世界安全與和平構成嚴峻的挑戰。因此小布希大幅調整國家安全戰略的思維,追求積極主動與絕對安全的戰略作為。在此架構之下,小布希發動阿富汗戰爭討伐塔利班政權與剿除基地組織的巢穴,不顧國際反對執意「先發制人」攻打伊拉克,對國際社會產生重大深遠的影響。 本論文研究的重心,即針對小布希團隊的決策風格理念,分析其在安全、外交等方面之政策作為,並深入探討在「九一一事件」後,美國面對新的安全威脅所採取之本土防禦、國防戰略與核武戰略轉變的意涵,進行全球反恐戰爭與遏阻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之特點分析,處理北韓、伊拉克問題所面臨的癥結與阻力,以及美國相關政策作為對於國際安全的影響。
30

卓越軍職人員核心能力建構之研究--以陸軍校階主官管職為例

張孟剛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焦點團體座談及深度訪談等方式進行研究,核心能力為具體化組織願景的工具,能替組織創造競爭優勢與創造利益,也能塑造組織的文化與價值觀。因此,本研究於核心能力的理論與實務建構、軍事教育的基本規範與策略性(戰略)的領導風格等面向中操作,以建置核心能力庫。並經焦點團體座談之研討、篩選,以確立研究架構的模式,再於半結構式的訪談設計中,附加一份核心能力的優先選項表。最後,彙整訪談結果進行內容分析,並進一步提出研究發現與建議,期能達到以下之目的與貢獻: 一、建構陸軍校階主官管職的能力指標與整體架構,以做為型塑卓越軍職 人員的內涵特質之指引參考,與自我學習成長的目標。 二、藉由核心能力指標的建構,期能納入軍事教育培養目標的重點課程; 並能契合現代國防組織政策發展願景的需求,以提昇國防組織的效能   與競爭力。

Page generated in 0.183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