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06
  • 392
  • 45
  • 14
  • 9
  • Tagged with
  • 461
  • 461
  • 181
  • 107
  • 106
  • 81
  • 80
  • 77
  • 77
  • 71
  • 69
  • 68
  • 66
  • 66
  • 6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81

我國制定政府審計準則可行性之研究 / Research of the Exercisability of Making Governmental Auditing Principles in Our Country

許明昌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幾年來,我國之政府預算一直不斷地膨脹,民國八十二年之政府歲出預算更突破一億台幣之歷史性關卡。由此可知,我國之政府就如同一個大企業,擁有很多資源,作很多的事,但支出與效益是否成比例,則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所以,如何促進政府對資源作更有效的利用,避勉舞弊以及浪費的發生,乃為當前政府所面臨的重大課題。尤其,最近因為重大工程弊案的不斷發生,使得大家逐漸瞭解到,唯有透過一套完整的監督及控制系統,才可徹底解決此問題。亦即,唯有建立一套健全的政府審計制度,才可避免政府的資源被不當或無效率的使用。政府審計的目的乃在瞭解政府的預算是否被妥善運用,是否遵照有關法令規定辦理,並對政府資金是否被濫用、誤用及有無達成既定目標尤其重視與關切。由此可知,政府審計主要著重在遵循審計及績效審計,與一般民營組織所著重的財務審計有所區別。由於我國為大陸法系國家,政府審計主要係根據審計法及審計法施行細則來執行,然而由於法律不易修訂,無法隨著需要作即時的改變,再加上審計法及審計法施行細則所規定都是一些程序問題。因此,近幾年來審計部乃醞釀制訂政府審計準則,以彌補審計法及審計法施行細則規定的不足,並使政府審計有一套原則性的規範,以提昇我國政府審計的品質。唯我國之情況是否適合制定政府審計準則,相關之條件是否成熟,都頗令人質疑,值得我們深入去探討。
82

國民政府工業政策之探討(1928~1937) / The Industrial Policy of Nationalist Government,1928∼1937

呂玲玲, Lu, Ling 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民國以來,中國工業一直有穩定的成長,回顧有關工業史的研究,偏向調查報告、統計及現象的分析說明,近年海峽兩岸對工業的研究則多是有關區域的或個別的企業。因此,專門探討工業政策之形成、制定、執行及其成效的研究比較欠缺,難與工業史或經濟史的研成果相比。筆者擬以北伐完成迄抗戰爆發前國民政府的工業政策作整體細部性的分析。本論文主體有五章,除了緒論和結論外,第一章論述國民政府成立前工業發展的特質,及中國工業化的障礙,藉以說明國民政府制定工業政策的背景。第二章首先說明國民政府中負責工業發展之主要機關及其組織和職掌,再析述國民政府工業政策之形成、制定。第三章就稅制及融資、國際貿易、交通運輸建設、人力資源問題、政府行政效率等五項直接影響工業消長的重要因素,評估國民政府工業政策執行上的一些問題。第四章敘述國營工廠籌辦經過,以瞭解政府所遭遇的困難。第五章就戰前工業發展狀況、工業動員準備來檢視工業政策的成效。民間輕工業既已迅速發展,政府依法保護獎勵與管理監督,在國家經濟資源有限的情況下,1935年以後始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戰前十年不是「輝煌的十年」,中國從事經濟建設所遭遇的挫折,除了長久以來的政治動亂和天災外,還有東北淪陷、世界經濟危機的沉重打擊,顯示出在工業成長率與北洋政府時期略同的表面下,另有意義,國民政府的保護、獎勵、標準化政策及工業化相關條件縱有其局限性或嚴重缺失,對改善工業發展環境和促進私營工業,仍發揮一定程度的效用;但就改善中國工業體質而言,國民政府是失敗的,也沒有機會盡心盡力。在重工業發展上,國民政府因為政治因素而分散力量,又為經濟考量而延誤時機,成就無多。依據戰前十年經驗,如欲強化中國工業體質,首要之務是幫助工業界籌得充足的資本,並設法掃除國人的投機心理。
83

盛世才與國民政府關係之研究(1933~1944) / Research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eng Shih-ts'ai and e National Government

高素蘭, Kao, Su L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盛世才在中國現代史上是一叱風雲而又極具爭議性的軍政人物,掌新十二年,周旋於國府與蘇聯間以圖存,是非功過尤多爭論,而中外學者以其與國民政府關係為題的研究,付之闕如,故本論文擬以《盛世才與國民政府關係之研究》為題,期對二者能有忠實的呈現。本論文除緒論及結論外,分為三章,各章要義如下:第一章「初掌新疆政權時期」,主要討論盛氏在新疆的崛起,取得政權的經過。盛氏參與新疆軍事,屢立戰功,被推為臨時邊防督辦,卻未獲得中央支持,致雙方產生疑忌,為了自存,乃尋求蘇聯援助,新疆暫時獲得和平統一。第二章「親蘇容共時期」,盛氏為建設新新疆,困於財力,不得已向蘇聯舉債,推行六大政策,雖使新疆變為中國先進的省區,新疆則從此受蘇聯控制。盛氏收容中共西路軍,予以訓練,使瀕臨崩潰的西路軍餘部發展茁壯。探討盛氏親蘇容共的過程,以勾劃出盛與蘇聯、中共的關係,並了解中央對盛、蘇及中共關係的肆應。第三章「中央勢力入新時期」,蘇聯對新疆各方面的控制,令盛氏不得喘息,乃利用蘇德戰爭擺脫蘇聯的羈絆,內附中央,蘇聯提出嚴厲指責,中央極力維護盛氏,蘇聯只有自新疆撤退,後盛又生反側,中央當機立斷,新疆正式回歸中央。盛氏主新,固有其過錯,但就事情輕重而言,其竭力捍衛新疆,未如外蒙、西藏般被外人入侵,疆土淪失,自有其頁獻,蔣委員長曾論其事:「不費一彈而璧還中央,此為邊疆大吏最大之功績。」「盛世才將省政交還中央,可以將功贖罪。」如專就盛氏此一交權舉動而言,尚為持平之論。
84

基於社會網路分析連結預測理論之政府官員職位與職務歷程影響研究 / Government post candidacy analysis based on link prediction in social network

黃俊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當面對總體蘊藏資訊量極為龐大,單筆資訊則較為零碎的資料來源時,社會網路分析同時兼具微觀及巨觀分析特點的方式,提供了一獨特的切入分析角度。目前在社會網路分析領域中,針對網路性質所發展的分析指標等相關理論,大多以1-mode網路為主要的探討模式,對於2-mode網路模式下的著墨則較為稀少。在本研究論文中,以政府人事異動資料庫為主要資料來源,建構出同時具有人物以及職務兩種不同類型節點的2-mode網路,並選擇以適用於2-mode網路模式下的連結預測理論為主要核心,建置出職務接替人選預測系統,其後透過配合不同的實驗模式設計進行接替人選的預測行動,希望能以此來探討單一職位對於其未來接替人選的考量上,受到其歷任人員職務歷程的影響程度。 實驗數據結果顯示,本研究所建置出的接替人選預測系統,對於不同的職務分類層級以及針對不同部門間的職務預測,均會產生不同的預測成效,而這些成果均可適切反映出因應於升遷法制規範或是部份部門於專業知識上的需求條件,因而使得其在對於職位接替人選的考量上,較易受到歷任人選於職務歷程方面的影響。 / When coping with the information source which can store quite high information load in total while one piece of that tends to be fragmentary,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provides a unique viewpoint to contain analyzing characteristics from both of microcosmic and macrocosmic perspectives. To date, when it comes to theories related to analysis indicator established from different analyzing characteristics in the field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effort is mainly made to explore 1-mode network. By contrast, little emphasis is put on 2-mode network. In this study, the database of government’s personnel change is adopted as the major information source. This study then establishes a 2-mode network with two different types of node, that is, personnel and position. Choosing Link Prediction Theory as the major core with its applicability of 2-mode network, the present study sets up a prediction system of position taking-over candidate. Then, in accordance with different designs of experimental model, the prediction is conducted in an attempt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consideration of future taking-over candidate for a certain position would be influenced by position courses of all past personnel in this position.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prediction system of position taking-over candidate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shows different prediction efficiency when predicting different position layers and positions from different sectors. These results all appropriately reflect that the consideration of position taking-over candidate is more easily influenced by position courses of past personnel due to the rules of promotion and the conditions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 some sectors.
85

政府公債佔GDP的最適比率 / The optimal ratio of public debt to GDP

林銘峰, Lin, Ming F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研究目的是在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當中,討論政府公債佔國內生產毛額的最適比率。本文建立一封閉經濟體系,討論政府公債佔國內生產毛額的比率改變時,對主要的經濟變數有何影響。不同於先前的研究,我們假設在極大化福利的前提下,找尋最適的政府公債佔國內生產毛額比率。靜止均衡的分析發現,政府公債佔國內生產毛額的比率與消費呈現正向變動的關係,與產出和勞動有著負向變動的關係。除此之外,當政府公債佔國內生產毛額的比率增加時,福利水準會越來越低,因此,最適的公債比率為零。 /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optimal ratio of public debt to GDP by using a micro-based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DSGE) model. In this paper, the model that we build is a closed economy. We discuss the effect of the optimal public debt to GDP ratio on primary variables.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research, we look for the optimal ratio of public debt to GDP that will maximize welfare. In the steady state analysis, we find that the ratio of public debt to GDP has the positive effect on consumption and negative effect on output and labor. Furthermore, the welfare level is lowered with the rise in the debt ratios to GDP. Thus, the optimal debt ratio should be 0.
86

我國非政府組織參與國際賑災對第二軌道外交之影響 / The Influence of NGOs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Disaster Reliefs on Second Track Diplomacy-A Case Study of Taiwan

侯佳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我國非政府組織表現越來越突出,政府亦逐漸重視民間團體的軟實力,設立外交部NGO委員會,企圖整合民間力量,提高臺灣在國際的能見度,尤其我國邦交國有限,與非邦交國之受援國接觸更必須透過民間組織為臺灣發聲,讓國際社會正視臺灣存在之事實。又因為非政府組織的加入,過去不受正式外交所重視的議題已逐漸顯得重要,例如人道救援,因為較不受到爭議,具潛力發展為一個較佳的議題,尤其是地球暖化後,氣候異常變遷,大型天災不斷,國際賑災將是未來常見的議題之一,馬政府更提出要將臺灣打造為「人道援助的提供者」,讓國際社會感受臺灣的愛心善舉,進而提高道德上的國際地位。   本研究針對個案以深度訪談法去探究這些從臺灣民間所發出的資源與愛心,是否有能力長期因應大型國際賑災,抑或僅限於某些規模龐大的慈善機構或宗教團體;其次,亦思考這些臺灣非政府組織歷年在國際賑災的耕耘,其人道救援的理念是否與帶有外交色彩的任務衝突,有違其非政府組織秉持中立之立場,或民間團體亦樂於藉此為臺灣拓展外交空間,而此種國際賑災行為之短期效力,是否足以建立與受援國的友好關係,獲得外交附加價值,皆是本研究重點所在。
87

地方政府運用ICTs建置就業服務網站促進就業之研究-以五都為例 / How do Local Governments Use the ICTs to Promote Employment - The Case of Job Bank Usage in The Five Municipalities in Taiwan

蔡君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網際網路發展迅速,將公共事務管理帶入新的境界。電子化政府的大力推動,公部門因應失業率攀高、日益增加的求職求才需求,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政府皆積極運用ICTs來提供就業服務。中央主管機關建置一套全國使用的就業服務網站,而地方政府建置就業服務網站的情形各有不同。差異為何?又為何有如此差異呢?考量就業議題深受一般民眾重視及關心,且強化網路的運用,亦是公部門普遍的現象,且最貼近民眾的地方政府,為促進就業,其運用ICTs建置就業服務網站之現況值得深入探討。 2010年12月25日五都成立,五都各項表現常被外界拿來相提並論,因目前尚無研究者針對各地方政府建置就業服務網站之情形、異同及公部門就業服務網站功能、服務、策略等進行實證研究,本研究以五都為例,利用次級資料分析法、內容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透過資料的整理與分析,訪談五都代表,探究五都建置就業服務網站之情形與差異,並進一步歸納出影響五都決策之原因,試圖對未來公部門應如何運用就業服務網站促進就業提出建議。本研究結果發現: 一、五都運用ICTs建置與發展就業服務網站之現況各異。 二、中央主管機關對地方政府經費的補助與態度影響到地方政府的政策選擇及內部的整合,另外主管重視程度皆是影響五都運用ICTs建置就業服務網站差異的主要因素。 三、「地方政策與內部整合」及「主管重視程度」等因素是影響五都是否建置就業服務網站的重要因素,而就業服務網站所呈現之內容與成果則受網站投入的「人力」及「預算」及「中央政府對於地方政府支持程度」等因素所影響。 四、五都雖有意持續運用ICTs提供就業服務,惟從目前現有就業服務網站之成效及運作看來,仍僅限於就業服務訊息之提供,尚難直接促進就業,且多數縣市需仰賴中央提供就業服務下,地方政府是否皆有需要且能夠發展就業服務網站,仍有檢討及深入評估之必要。 五、地方政府的就業服務網站應於與中央政府有效分工及與民間業者有所區隔下,妥善依轄區內之需求進行規劃,以提供求職求才者更有效之服務。
88

非營利組織在政府長照政策網絡中角色之研究 / The role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the government long-term care Policy Network

陳予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從1993年開始台灣已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所訂之老化標準,開始邁入老化國家之林,發展長期照護政策已是刻不容緩之事,政府也開始陸續推出相關計畫,但在發展初期,政府的長照政策無法滿足所有民眾的需求,再加上看到非營利組織所做出的成績,漸漸開始與非營利組織合作。現今多元化的社會中,社會福利的輸送方式已和過去大不相同,是由政策網絡中各方的參與者共同合作執行的,其中政府和非營利組織幾乎展現相當強的影響力。因此,不論是政府或非營利組織的角色及功能都產生了變化,使得雙方在政策網絡中的互動及協力合作程度,影響到政策規劃與執行的成敗。   本文以政策網絡之觀點,分析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在長期照護政策網絡中之互動、角色、資源狀況,並得出網絡內參與成員因環境與政策上的限制,參與者是有限的,在資源上互相依賴,目前資源上最缺乏的是人力及經費,人力的解決問題有建教合作、增加訓練場次、強化服務員專業形象、設立完整升遷制度等。互動的產生主要是基於資源的互賴,互動上的困難有本位主義、費用核銷問題、目標認知上的差異、承辦人異動率過高、財務補助與人力比例問題,為解決互動上的困難,通常是由第一線工作人員互相溝通,若溝通無效,再交由更高層來協商,層級會逐漸往上提升,但當問題過大甚至會影響整個長照服務的執行,則非營利組織會先將意見彙集至聯盟性組織,直接向中央主管部會進行政策倡導。
89

微型企業輔導模式個案探討 / A Case Study on the Consultant Models of Micro-enterprises

李金揚, Lee, Chin Y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經濟架構中,為數眾多的中、小、微型企業,相對於大型企業所具備的資源優勢,總是缺乏足夠的能力進行企業經營與體質的改善提升。事實上,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資源於中小企業輔導工作上,但在執行過程上卻仍存在許多待調整之處;在此一情形下,不論從政府輔導資源合理分配與有效利用的觀點論之,或是就中小企業經營特性與資源需求的角度而言,針對中、小、微型不同規模企業實施分級輔導,在政策上的確有重新評估的必要。 台灣東部因經濟規模不大,工作機會較西部地區缺乏許多,嚴重面臨人口外流及高齡化與城鄉沒落的問題。提升東部產業發展,除善用政府的資源、借力使力,引進先進技術與創新營運模式外,更應結合在地特色自然資源與多元社會文化優勢。而且東部大多數的業者均為5人以下之微型企業,規模小、產值低,很難自行投入技術升級或創新研發,缺乏互相連結交流的資訊平台,更不瞭解政府輔導方案及法人研發能量,形成難以跨越的死亡之谷,很難與西部業者競爭。 本研究逐一檢視政府目前的相關產業輔導方案,找出最適合東部微型企業的輔導模式。同時試圖找出政府輔導資源如何與東部微型企業者的專長結合,找到利基市場,取得適用資源,創造新價值。 研究發現,主動訪視、深入瞭解、客制化輔導是微型或特色產業輔導的關鍵成功因素。而本研究之實務貢獻,則是期望透過對東部微型企業輔導模式的建立,幫助全台灣更多需要的小型或微型企業。
90

本體論為基礎的統計資訊整合-以政府公開資訊為例 / Ontology-Based Statistical Data Integration for Open Government

梁世麒, Liang, Shih C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現代的民主國家無不致力於深化民主的價值,政府運用人民所繳納的稅金進行相關施政,在政府運用國家資源的同時,也應該提供各項施政的統計資料以便說明及用來監督政府施政的成效,政府提供的資料所涵蓋的領域及格式非常多元,若要加以運用產生具有附加價值的資訊,往往單一來源的資料無法滿足需求,必須透過多方的合併參照才能凸顯在資料背後所隱含的價值,因此使用者在運用前必須先針對不同來源的統計資料進行多方的蒐集、參考及比對,最後才能彙整成為有用的資訊,而政府將各種的資料進行公開之後也會快速累積出龐大的資料量,若要透過人工的蒐集比對其困難度也越來越高,因此如何能動態地從不同來源中萃取出有意義的內容便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本研究運用語意網技術來解決此一困難,透過單一平台來進行多元資料的彙整查詢,在此平台上使用者可以依其需要選擇特定資料維度或計量單位作為整合條件,並針對特定或不特定的對象進行查詢,最後透過彙整後的結果來提高資料本身的價值,本研究最終目的為提供系統化的方法將政府公開統計資料進行有意義的萃取、彙整及再利用。 / For enhancement of the value of democracy, the governments are expected to publish statistical data to explain and monitor the performance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while they utilize the national resources and the tax for the policies. The data provided by official departments usually contain multiple domain information with diverse formats, which cause the difficulty to generate value-added information from single source. The embedded values could be revealed only by cross-reference of multiple sources. Valued information must be collected, cross-referred, and compar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 In addition, after the government publishes the data, the database would be accelerated to accumulate. The difficulty of manual data collection and comparison would be enhanced consequently. Therefore, it is challenge to extract valued content from different sources dynamically.The study utilized semantic web technology to integrate the inquiry of diverse data with single platform. Users can select specific data dimension or measurement unit based on their requirement as the condition and inquire on specific or unspecific objects. The value of data could be enhanced with the integrated results.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a systematized method to extract, integrate and reuse government's public statistical data.

Page generated in 0.02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