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97
  • 179
  • 36
  • 15
  • 7
  • 2
  • 1
  • Tagged with
  • 241
  • 241
  • 85
  • 66
  • 62
  • 56
  • 53
  • 52
  • 51
  • 47
  • 42
  • 39
  • 36
  • 31
  • 30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肉與字:九0年代後小說中的死亡與自殺書寫--以張大春、駱以軍、邱妙津、黃國峻為考察對象

劉淑貞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從中文的書寫政治出發,試圖由中文的落後宿命及其話音機制的模仿論,重省現代中文的本質,正是建立在對語言起源處的「某物」之擬仿。擬仿壓抑異質,試圖收編起源,建立書寫者的主體性,因此,現代中文書寫鑄造了它內部語言經濟的生產迴圈,而其語言性質無論在四0、五0甚或最靠近西方現代主義系譜的六0年代,都將難逃其自身作為一種陽性語言的本質。這種語言本質在五0年代乃至七0年代,書寫的對象物被投射到「君父」的場域,而更見其隱喻。書寫者「兒子」作為起源之處的「父親」之意志的傳遞者,導致凡是啟動寫作,就等同被「父」生殖:及物就是生產,文本就是產物。在這種意義下,現代中文可視為是西方現代性的共謀,它用自身的政治性參與生產經濟的迴圈,從而鑄造後殖民主體。這基本上是作為「求生」之用的現代中文、在拒絕文言文抑或古中國體系崩潰後的死亡異質的同時所必然延展出來的一種語言本體的形貌。 本文認為八0年代中期後的張大春在書寫裡所展現的對語言及物本身的揚棄、對書寫載體的反覆質疑與撲殺,恰可視為對符號起源處那被壓抑之異質的一種召喚。這個手勢召喚出了八0年代中期自張大春以降乃至九0年代後非常整齊的死亡異質世代──拒絕再以文字生產主體,正視符號異質,承認主體在文學面前的失效──尤其是駱以軍,他基本上承接了張大春對書寫及物性的質疑,同時也面臨了作為「作家」該「如何再寫」(如何及物──)的問題。如果張大春試圖以「將軍」錯亂的「碑文」改寫那位於語言起源處的「父親」,駱以軍則以個人家族史演繹了一場語言自「父親」處逃逸向「母親」的劇場,而最終找到了他自己那從異質處回來後的「重寫之道」。書寫拒絕成為主體的奴僕,寫作反而成為個人向異質投遞的一場祭儀與耗費,在黃國峻與邱妙津的文本與自殺行動中,都可以看到書寫作為斬斷陽性及物經濟迴圈的利刃,拒絕產出符號化的主體──而這把利刃最終是指向「自己」這一「絕對符號」的──當然最終即是肉身的自殺。作為陽性經濟迴圈的對立面,九0年代後的死亡場域與自殺書寫基本上乃是呈現了中文百年以來那「被壓抑的現代主義」及其背後被重建「現代主體」的願望所抑制的異質。本文亦欲在語言本體論的前提下,重新定位九0年代向來被稱之為「後現代主義」的世代,其實在語言與自殺的本質行動上,根本有其現代主義精神的重要實踐。
2

大眾傳播媒介反映國人現代性的研究—報紙第三版的內容分析

蘇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目的,在於明瞭目前台灣社會生活特質是否已趨向現代化發展,同時探討這種發展速度在各層面是否不同;及大眾傳播媒介是否因選擇新聞差異,反應不同的現代性特質。 中央日報、聯合報與中國時報是本研究藉以探討台灣現代性的傳播媒介,並以這三家報紙民國六十七年全年及六十八年一、二月報紙中第三版的內容為調查分析的對象。因為時間與金錢的限制,僅能就這段期間的所有第三版抽出一五九份,作為研究的調查樣本。三家報紙的第三版包括有新聞報導與專欄,這些資料主要是有關發生於台灣社會的事件與問題。在一個變遷中社會,現代性發生與傳統性的改變,將會顯示著問題與事件,因此,第三版的內容是探討台灣社會,現在階段之社會秩序的一種有用來源。 資料分析過程,以百分比說明現代性與傳統性取向,以凱氏平方說明二者差異,並用列聯系數觀察現代性與其價值指標的關係程度(傳統性亦然)。 研究結果發現:台灣社會的生活特質已趨向現代性發展,傳統性特質在減弱中;這種發展在各個社會生活特質層面的程度並不一致;參與、成就與時間觀念的現代性取向較多,而理性及效率之現代性發展仍未顯著;三家報紙中,以中央日報反映現代性最為強烈,聯合報與中國時報較弱。同時正時間、參與及成就觀念之現代性反映,三家報紙尚能一致;在效率與理性特質卻不甚一致,中央日報的效率反映趨向現代性,聯合報與中國時報趨向傳統性:理性方面中央日報及聯合報趨向現代性,而中國時報趨向傳統性。 三家報紙因本身之目的與性質的差異,影響了它們對於現代性與傳統性的報導有不同的強調。這可能影響媒介促進現代性發展的協調步驟。又現代化中兩個重要層面「效率」與「理性」的發展仍嫌不夠,媒介似應發揮其增強的功能,以加強它們的發展。
3

科層組織理論之反省─後現代途徑的觀點

張蘭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4

林燿德詩中標點符號之研究 / The Study of Punctuation Marks In LIN,YAO-DE's Poetry

黃彥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林燿德為台灣文學史上的重要人物,向來被視為「後現代」的里程碑與代表人物,而其現代詩的藝術成就向來被學界關注。而現代詩則是各類文體中,對於標點符號的使用與否擁有特權。本研究以林燿德的現代詩為主要討論範圍,以其他詩人文本相互參照。第二章先敘述標點符號在台灣的發展、流變,再以林燿德的成長及創作背景切入。   第三章開始以「音樂性」、「圖像性」、「語義性」為出發點,解讀標點符號在林燿德詩作中的所展現的功能性,是以「性質」為出發點。四、五章則是以「標點符號」本身為探討對象,討論各個標點符號在詩人作品中的展現方式,主要是以教育部現行的《重訂標點符號手冊》修訂版為主逐一比對,楊遠、林穗芳二位學者的專書為輔,列出標點符號在詩人作品中的藝術價值。第六章則與第二章相呼應,探討林燿德的「繼承」、「轉向」、「突破」。   林燿德是台灣文壇「後現代」的開路先鋒,但對於前輩們的成就並不否定,反而是有所繼承,更有所突破,「後現代」只是手段、「突破」是目的。而標點符號在林燿德筆下,除了基本的斷句、標記作用外,還創造出屬於自我的風格,而林燿德現代詩的新穎題材,更是讓他異於前人的的最大後盾。   標點符號發展至此,已非原本單純的工具,筆者希望能盡量以各種角度去解讀林燿德詩作中標點符號的各種可能性,讓林燿德相關研究有另一種切入點。
5

中共四個現代化時期新聞政策之研究

蕭迪玉, XIAO, DI-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約六萬字,分為五章,各章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是研究動機,說易本研究旨在探討中共在「四個現代化」時期,所採用的新聞 政策,及其在改革過程中所可能產生影響。 第二章是大眾傳播理論的文獻探討。由傳播與發展理論出發,以檢視大眾傳播媒中共 現代化過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三章特別針對中共的歷史、社會、意識型態及新聞哲學加以探討,並與第二章的理 論配合,提論文之研究假設。 第四章說明以內容分析法檢視中共報紙內容的研究過程。 第五章是研究發現與結論。
6

施叔青小說研究

魏文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施叔青的文學實踐(1961~1997), 來觀察一個小說家的發展和改變,從她創作的階段性表現特徵和關懷重心,實可掌握其生命道路的遷徙軌跡,以及勾勒出一清晰的時代演變圖像。為了更清楚地呈現施叔青小說各階段的表現,筆者採取將她的文學歷程加以分期,並逐一做一截面的分析。 在論文架構上,本論文從施叔青的文學啟蒙與寫作歷程為起點,探討作家個人的生活經歷與文學活動之間的關係。其中特別拈出兩個重點來進行討論:一是施叔青生長的故鄉鹿港對她創作所造成的影響,檢視鹿港的成長記憶是如何形成她作品中詭異、神祕的氛圍;繼之論述現代主義對思潮對施叔青創作理念的啟發。 至於施叔青創作的三個階段,則呈顯出不同的風格。在最初的創作階段□,我們發現施叔青小說的內容主要集中表現個人的心理風暴,及渲洩年輕生命的騷動,她嘗試以女性的視野來探討性壓抑的問題,凸顯傳統文化力量對人性的壓制,同時她也思考「人」存在普遍的處境,藉用小說的形式來探尋生命的真實本相,這都顯示了她此刻的創作實深受了現代主義、存在主義、心理分析的影響。而就這一階段的作品風格來看,施叔青雖借重的是鄉土題材,可是小說的敘述模式卻充滿了現代主義美學的前衛色彩。她「堆積木似的」創作方式,使她的小說表現出「夢及驚詫」的色彩,卻也成就了以變異來顛覆父權理性思維的女性書寫策略。 在第二個階段□,施叔青的創作題材和風格起了不小的變化,這和當時的文學氛圍有著極大的關聯。七○年代,台灣國際政治地位迭遭挫敗,因此激發了知識分子民族意識的高漲,連帶地整個文學主流也開始回歸現實主義、回歸鄉土。觀諸施叔青在這個階段的作品,不但在內容上,由早期心理層面的思索擴展到社會文化認同及鄉土救贖方面,在小說的風格上,也捨棄了以前那種誇張地營造「陰森鬼魅」的氣氛的現代主義表現手法,而呈現出樸實平穩的特色。另外,施叔青的婚戀小說雖寥寥幾篇,但是她表現出的新女性主義的傾向是頗為鮮明的,她不但對父權宰制下的女性處境備加留意,對傳統婚姻與性別角色扮演也提出強烈質疑,展現出女性自覺意識。 第三個階段進入施叔青以香港為背景的小說。在「香港故事系列」□,我們看到施叔青以「既是局內人╱又是局外人」的眼光來描述香港色彩繽紛的物質文化之景象,寫盡香港紙醉金迷的繽紛嘈雜,以及劫毀將近的末世憂思。小說□的人物,在「惘惘的威脅」中,縱情於聲色犬馬之中,聚散無章,浮面的喧嘩只是一層華麗的泡沬,其下卻是無限的荒涼與冷清。到了《維多利亞俱樂部》□,施叔青則有意將視野擴大,嘗試對香港的殖民歷史文化做深入的探討,她不但點出了殖民╱被殖民的微妙歷史關係,也抨擊香港司法制度的不公。到了《香港三部曲》,施叔青則透過一個妓女情史與發達史,使歷史的面貌在以女性為主要象徵的世界□被建構起來。小說□施叔青以女性意象來顯示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權力徵逐與角色替換,解構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二元對立的大框架,實有顛覆殖民論述的意味。施叔青《香港三部曲》這部巨構,不僅締造了書寫的奇觀,也展現了相當深刻的文化與政治意涵。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分期界限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論文大綱 第二章 施叔青的文學啟蒙與寫作歷程 第一節 創作的原鄉——鹿港 第二節 現代主義思潮與施叔青的文學觀 第三章 現代派的心靈夢魘與對生命意義的探索 第一節 心靈的夢魘——性、死亡、瘋狂 一 性心理的呈現 二 女性書寫 第二節 生命意義的追尋與探索 一 存在的孤獨感與荒謬感 二 小人物的生存困境 第四章 小說家的社會關懷 第一節 七○年代的時代變遷與文學典範的興替 第二節 文化認同與鄉土救贖 一 中西文化的差異與認同問題 二 鄉土救贖 第二節 繭裡的女人——變調的愛情與危機四伏的婚姻 一 父權制度下對婚姻的迷思 二 女性的「他者性」 三 女性與情慾 第五章 所羅門的寶藏:施叔青和她的香港 第一節 浮城的繁華與失落——有關「香港的故事」系列與「新移民」系 列 第二節 殖民地大觀園的衰敗——《維多利亞俱樂部》 第三節 蝴蝶,我的黃翅蝴蝶——《香港三部曲》 第六章 結語
7

文星時期的余光中

廖敏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試圖爬梳余光中如何在六0年代建立其詩壇和文壇偉岸的文學地位。從五0年代反共文學退潮之後,文學風向開始向現代主義傾斜,但眾家喧嘩,國族與個人之間的彼消我長,更使這個時期文學走向始終如同政治時局動盪難安。但大趨勢則在民族訴求、創作自由與文化薪火相傳之間激盪磨合,意在尋求彼此之間的最大公因數,最終目的無非一個強國的想像。 本文從當時各種思想交匯情況下切入,分析《文星》雜誌在思想文化上的影響力,再從中演繹彼時以《文星》雜誌為場域平台,最為賣力推廣現代詩、現代散文的余光中,如何在這最具影響力的雜誌裡,結合當時的現代文藝家,開創一波又一波的「文藝復興」。 除了和志同道同的作家、藝術家共同掀起文學狂潮外,藉由《文星》的影響力和個人的才氣與努力,余光中也逐漸建立起屬於他自己的灘頭堡。這個階段他的文學生命最具實驗性、也最為狂熾,凡舉現代詩的改造、現代散文理論與創作的建立,還有批評與翻譯地位的確立,都可見其奮鬥不懈的痕跡。因此以《文星》為基礎,爬梳余光中在五、六0年代的風格轉變與文學實驗,最終得出在文壇強烈的西化風下,他選擇告別虛無,改造當時被詬病的現代主義文學,且以回歸文化中國的手法,使五0年代以降,知識分子的文化想像有了具體的作品呼應。這樣的過程中,余光中一方面完成了重要的文學革命,一方面此確立他自身的文學地位,也為六0年代文學史中寫下璀璨的一頁。
8

尉天驄與臺灣現代主義文學運動 / 無

廖任彰, Liao, Jen C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題目為《尉天驄與臺灣現代主義文學運動》。結構上析分為七章,第一章「緒論」,首先說明研究動機,其次對研究題目、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逐一界定。第二章「尉天驄早期的文學活動」,沿著生平與經歷介紹,試圖清晰早年尉天驄與現代主義文學接觸的軌跡,透過分析其少作,驗證尉天驄對現代主義美學的接納程度,試圖探索出尉天驄參與運動的起點。第三章「尉天驄與現代主義的接軌─革新《筆匯》,《筆匯月刊革新號》」,道出尉天驄投身運動的沿革,闡述《筆匯月刊革新號》發刊的時空背景,勾勒其所實踐的理想藍圖,以比較同時期同性質之刊物,論斷時代價值。第四章「尉天驄之現代主義文學研究與創作」,筆者試圖透過解讀尉天驄的論文與評論,歸納其對現代主義文學的主張,並且採取貼近閱讀,以分析詩作與小說呈現尉天驄的藝術高度,兼以檢驗主張與實踐是否產生落差。第五章「尉天驄對現代主義文學的反思─從現代過渡到寫實的《文學季刊》與《文學双月刊》」,介紹尉天驄所主導的第二波現代主義文學傳播,澄清向來對刊物的誤解,透過量測與《現代文學》的距離,凸顯個別價值,達到經緯文學史座標的目的。除此,強調刊物的過度色彩,檢視尉天驄與所屬文學集團之現代主義文學觀的轉變,為接下來全面揚棄現代主義預作伏筆。第六章「尉天驄與現代主義文學的訣別」,利用文學的內外緣發展與時局的困頓,建構出對批判平臺─《文季季刊》─的論述,並且延伸時空軸線至鄉土文學論戰,見證尉天驄與現代主義文學的決裂,完整尉天驄對現代主義文學運動的參與歷程。第七章則為結論。
9

從國語流行情歌看現代性之下的愛情

黃昭容 Unknown Date (has links)
Giddens曾指出,現代社會或說現代社會晚期的特徵,是透過兩種方式表現出來的:在外延方面,是範圍十分廣泛的全球化方式;在內涵方面,則是一種十分集中和個人化的方式,它們正在改變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熟悉和最帶個人色彩的領域。(Giddens & Pierson,2001:95)換言之,在現代性的脈絡下,公領域的重大變革也無可迴避地滲透入私人生活的領域了,而其中親密關係的民主化正是最主要的轉變之一。 有鑑於此,Giddens為現代社會裡親密關係的轉變專門著了一部書(即《親密關係的轉變:現代社會的性、愛、慾》)加以討論,而屢屢和Giddens合作,共同鼓吹「第二現代」(the second modern)、「反思現代性」和「風險社會」等理論的德國社會學家──Ulrich Beck,也和他同為社會學家的妻子Elisabeth Beck-Gernsheim共同撰了《愛情的正常性混亂》一書,來探討愛情在現代社會的嶄新樣貌。 正是因為他們都發現面對現代社會的快速變遷,研究者需要理論典範的轉移,才能更充分掌握現代社會發展的脈動及人們所面臨的問題。因此,他們所關照的愛情議題,已不再單從家庭社會學或是女性主義思想的角度去討論愛情,而是根據他們對整體「現代性」的分析所發展出來的理論,去探索愛情與現代社會兩者之間的關係。因為對他們而言,從愛情,就可以看到整體現代社會運作的特色及發展的問題。 本研究正是延續上述「從整體現代性的脈絡中觀察當代愛情的特色,反之並從當代愛情的樣貌中窺探整體現代社會的運作與發展」這樣的出發點,透過這篇論文,意圖把學術的觸角探入與庶民生活更接近的流行歌曲領域中。藉由對流行歌曲之歌詞的分析,本研究的目的有二: (一) 西方的社會學者Giddens和Beck兩人都對當今這個高度現代社會的愛情做出了相當細膩的論述,因此本研究將進一步把研究的焦點集中在最近這一、兩年以來的國語流行情歌之歌詞內容,透過大量的歌詞材料,深入去剖析其中所透露的當代愛情特質和普遍意識,以玆對照Giddens和Beck他們對於「現代性」之下的愛情之論述,驗證社會學理論的觀察是否得到支持;此外,也幫助我們在理解歌詞中所傳達的想法時,有更深刻的視角和分析工具。 (二) 本研究還將透過不同時期國語流行情歌之內容的比對,從而檢驗現代人關於自我與愛情的觀點是否已經產生了變化,如果有,那麼又是怎麼樣的變化;以求能更深入的對現代愛情做出觀察,理解「現代性」對台灣社會中的兩性關係所造成的影響與作用。
10

好萊塢後現代童話電影的敘事轉向分析

呂妮霖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童話電影的發展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從早期迪士尼一系列的經典童話電影,到今日的《史瑞克》、《KUSO小紅帽》以及《曼哈頓奇緣》每每上映皆屢創票房佳績。自此,童話電影作品明顯出現了「後現代」的氣息及風格,它們以符合時代潮流的觀點大幅改編與篡改童話故事,使情節、主題與原初的童話故事大異其趣,重新燃起了閱聽眾觀看童話電影的熱潮。 本研究首先依據時代背景整理出童話電影近百年的發展歷程,歸納近期美國好萊塢童話電影的「後現代特徵」-「顛覆」、「諧擬」、「反諷」。據此,瞭解「後現代童話電影」的敘事結構與模式,是否異於以往「迪士尼古典童話電影」的敘事模式。 研究發現,僅管「後現代童話電影」具有後現代的相關特徵,但是從敘事理論分析上即可看出其主要的敘事結構與「古典童話電影」無異,皆能符合好萊塢古典敘事結構,故事裡的事件皆環繞著迷團和解答的基本架構。 但是「後現代童話電影」可透過後現代特徵的形制,背離傳統童話中強而有力的原始概念,它們藉以「顛覆」、「諧擬」以及「反諷」的手法崩解了過往的童話敘事經驗,解構原初童話故事的風格與意識型態,於重複的解構與重構之中,持續轉向並與現下的時代背景有所關聯。 「後現代童話電影」豐富了古典童話故事,其具備的「後現代」多元風格,引領童話電影走向新的道路,童話電影得以施展魅力、永續長存。

Page generated in 0.024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