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65
  • 345
  • 20
  • 1
  • Tagged with
  • 366
  • 366
  • 133
  • 111
  • 85
  • 77
  • 73
  • 70
  • 68
  • 60
  • 60
  • 57
  • 55
  • 55
  • 5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51

影響海外投資廠商對國內產品多元化的因素 / The impacts of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product diversification in taiw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梁鐙勻, Liang, Deng Y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企業為擴大市場版圖分散營運風險,進行對外投資已經成為必要的趨勢;面對日新月益的市場需求,向海外擴張的同時,紛紛開始發展新產品與新市場以提高利潤。臺灣屬於島嶼地形環境,資源及內需市場有限,因此為了因應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產品多元化已成為企業追求成長重要的經營策略。本研究採用經濟部統計處2007年製造業對外投資的實況調查問卷資料,有效樣本計1770家,並依據對外投資與產品多元化的相關文獻,歸納為組織因素、投資因素、資源因素、策略因素、資金因素,並以probit model進行實證分析,探討影響海外投資廠商對國內產品多元化的決定因素。經本研究實證發現,就組織因素而言,「廠商規模」與「廠商行業」是影響海外投資廠商對國內產品多元化的重要因素;而投資因素中,「投資地區」、「投資擴充」及「投資動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資源因素之「技術來源」是重要因素;策略因素之「經營策略」為重要因素;就資金因素而言,「資本支出」及「獲利狀況」是影響海外投資廠商對國內產品多元化的重要因素。
152

國內銀行存放款成長率與資產品質之相關性研究 / The research on causality analysis between deposit and overdue loan ratio of bank and asset quality in Taiwan

張振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從全球各國家逐漸走進工業時代之後,隨之帶動的是國家經濟迅速的成長,此外,也同時隨之引發國家的間歇性金融危機之情事。首先,回顧前一世紀(20世紀),全球所發生的美國華爾街股市崩盤(1929-1939)、石油危機(1973-1975)、拉丁美洲債務危機(1982-1988)、亞洲金融危機(1997-1998)等重大經濟與金融危機來看,雖然工業的發展會造就國內生產毛額(GDP)或經濟成長率的提昇等經濟蓬勃發展的現象,但同時也可能會產生金融危機的情況。其次,再從本世紀(21世紀)的美國次貸危機及全球金融危機(2007-2011)的角度來看,也再一次說明金融風暴所帶來的影響。 本研究導入集群分析、母體平均數檢定、相關分析及多元迴歸等方法,研究存款成長率及放款成長率等變數對資產品質(包含逾放比及放款覆蓋率等)間的關係。研究分析發現如后: (1)本國銀行之資產品質有逐漸改善之趨勢; (2)民營銀行的存、放成長率均較泛公股銀行為高; (3)泛公股銀行的淨值較民營銀行為高; (4)放款成長率與泛公股銀行之逾放比呈負向相關。
153

網路外部性與相容性對市場競爭的影響 / On Network Externality and Product Compatibility

張宏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電子產品及通訊產品具有相容性與網路外部性的產品特性,本文探討電信產業中,通訊產品與服務所特有的「網路外部性」以及「產品相容性」之間的關係,文中利用兩階段的雙占Hotelling模型,說明相容性與網內外費率之間的關係,而產品相容性問題導致電信業者的網內外費率有所不同,形成的網路外部性也各不相同,廠商如何利用此一特性進行訂價與競爭,並分析不同的技術、成本的廠商訂價,與相容程度大小的決策。本研究顯示廠商擁有較高的技術時,將會使相容性提高,使網內外費率的差距減少,所產生的網路外部性也越高,相較於對手廠商,產生更高的利潤並且產生較高的消費者剩餘。若消費者對於品牌有不同的偏好,廠商將會減少網路的相容性以提高利潤。最後並解釋廠商之間若有勾結之情形,將會依據消費者的願付價格來訂價,且社會總福利將會較雙占競爭高,雙占競爭時廠商因為提供了過高的相容性而損失了效率。
154

終端消費者研究於研發創新流程導入—以M布料供應公司為例 / The Role of End-user Research 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An Example of Textile Manufacturer

林天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球紡織產業鏈已從傳統的生產者導向轉為消費者導向,終端消費者需求主導紡織產業提供的產品。因此位於產業樞紐的台灣布料供應商,應跳脫「直接接受大型零售商、貿易商、品牌商指令」的新產品開發流程,主動挖掘終端消費者需求,減少供應商與市場的資訊不對稱,以求新產品能獲得客戶及終端消費者滿意最大化,同時強化ODM能力、提高產業地位。 本文以M布料供應公司為例,經由台灣紡織產業價值鏈的探討,分析布料供應商的當今處境及未來發展趨勢,建議從產品研發流程開始轉變,主動提供貼近終端消費者需求的創新產品。藉由兩階段的消費者研究:消費者焦點團體訪談、消費者樣衣試穿,挖掘終端消費者對於機能性服飾的需求,以及對M布料供應公司新產品「經編燒花布種」進行產品測試,將「創新流程」的概念灌輸且落實於M布料供應公司的新產品研發過程之中。 第一階段消費者焦點團體研究發現,高爾夫球等長時間持續運動者,相較於室內運動者及一般戶外運動者,對運動服飾有加強型的機能性需求。 再者,消費者對於居家服亦有機能性需求,居家服為經編燒花布種之潛在市場。 以上結論經由第二階段消費者樣衣試穿研究進行驗證,測試消費者是否可明確感受經編燒花布種之機能性訴求,且優於既有布種。分為兩項子研究:研究一、高爾夫球運動者樣衣試穿研究,針對目標市場;研究二、居家服樣衣試穿研究,檢驗潛在市場。綜合兩項研究結果顯示,經編燒花布種的機能性訴求與消費者的「排汗透氣」、「乾爽不黏身」實際感受相符,但與既有產品的感受差異不大,尚未達到新產品令消費者耳目一新的突破效果。而消費者反應經編燒花布種「肌膚觸感」不佳,影響整體偏好不如既有產品,為M布料供應公司須於積極改善的研發重點。 本研究協助M布料供應公司實踐「創新流程」的「辨識機會」階段,回饋消費者需求。建議「速乾、不易臭、不黏身」三大訴求,以符合高爾夫球終端消費者之加強型機能性需求,提升顧客價值。並主張尚未改善經編燒花布種的「肌膚觸感」前,暫不進入居家服市場。
155

新產品智慧資本與服務創新的建構及知識流動的過程

黃凱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知識經濟時代與顧客服務導向的競爭環境中,企業的成功已不再僅靠自然資源、龐大資金與不變的服務內容,知識亦稱為智慧資本,已經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資產,而創新的服務內容更是企業獲利的致勝關鍵,因此對於智慧資本的管理與客戶服務的創新,也成為企業經營上最重要的課題。 在新興的市場需求中,新產品開發的過程關係著企業未來的成功與否,也成為企業在智慧資本管理與應用效能上的試煉,更是考驗企業如何將客戶服務理念落實的執行,因此在新產品開發的過程中,企業應該審視本身智慧資本的運作,並提出創新服務的新思維,才能達到企業永續的成長,以及確保獨特的產業競爭力。 本研究以晶圓代工產業的新產品開發為例,針對開發活動與其中知識流動的情形,來探討智慧資本與服務創新的建構過程,以及分析兩者之間的關係,並從中歸納出重要的影響因素。研究問題如下: (1) 晶圓代工產業中,新產品開發是否有階段性的里程碑,應以那些時間截點來分析。 (2) 新產品開發時的智慧資本與服務創新構面及其內涵為何,以及智慧資本三構面與服務創新四構面之間的相關性。 (3) 發展服務創新在實務上的關鍵影響因素為何,其中與客戶端有那一項影響較大。 (4) 智慧資本與服務創新各構面的建構過程中,是經由那些開發活動所進行,個別構面成長與變化的情形是如何。 (5) 新產品開發過程中知識流動的情形為何,與智慧資本以及服務創新個別構面的相關性為何,不同的知識流動對於不同構面間是否有影響。 最後本研究得到下列結論: (1) 晶圓代工新產品開發過程中,以專案啟動、進入試產與進入量產三個階段作為新產品開發的里程碑,文中並作為智慧資本與服務創新構面累積過程的時間截點(文中定義為 、 與 ),所達到的服務分別為特殊產業知識、差異化的服務以及創新產品的服務。 (2) 新產品開發時,服務創新以新服務構面、新客戶介面、新服務傳送系統與技術選擇四個構面來分析。智慧資本以人力資本、關係資本與結構資本三個構面來做分析。 (3) 服務創新第一構面「新服務構面」與智慧資本的結構、人力資本相關;第二構面「新客戶介面」與智慧資本的關係資本相關;第三構面「新服務傳送系統」與智慧資本的人力資本相關;第四構面「技術選擇」與智慧資本的結構資本相關等特性。 (4) 發展服務創新的關鍵因素有,新服務概念仰賴組織的調整;新客戶介面發展仰賴專案成員的素質;新服務傳送系統仰賴資訊技術;技術選擇構面仰賴資訊儲存能力與專案人員經驗。 (5) 服務創新中客戶端導入的技術,可以將原有技術能力提升,再以產生的新技術來服務顧客,而形成「良性循環」。 (6) 不同知識流動中,有形、契約化與詳盡說明式的知識流動相關性高,無形、非契約化與潛移默化式的知識流動相關性高。 (7) 有形的知識流動可增加結構資本與人力資本,無形的知識流動則以增加關係資本為主;直接溝通式的知識流動以新服務傳送系統為主,非直接溝通式的知識流動以新服務構面以及新客戶介面為主;詳盡說明式與契約式的知識流動,都以人力資本和結構資本的增加為主,集中於新服務傳送系統與技術選擇構面;潛移默化式與非契約式的知識流動則以關係資本的增加為主,集中於新客戶介面的構面。 關鍵字:智慧資本、服務創新、知識流動、產品開發、晶圓代工
156

新品關鍵成功因素與品牌行銷策略探討 ─以水果啤酒為例 / Key Success Factors and Marketing Strategy of New Product: Case Study of Taiwan Fruit Beer

蕭曉涵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台灣菸酒公司所屬品牌「台灣啤酒」為研究品牌,蒐集並分析2012年台灣地區啤酒市場非常成功之新品「台啤水果啤酒」。本研究從新產品管理、品牌管理、創新擴散、傳播中介者管理、廣告傳播法則與瘋潮行銷之理論出發,探討水果啤酒開發與上市過程中之關鍵成功因素;並針對2012年下半年後水果啤酒銷售衰退進行因素分析,找出品牌經營之困境,提出行銷策略建議;最後,更探討在數位與社群時代下,品牌發展新的傳播模式。 本研究基於上述之研究架構下,深度分析台灣啤酒各品牌行銷策略以及新產品發展意圖,並且就水果啤酒上市行銷活動進行資料的蒐集與整理。透過本個案,可以速覽台灣地區啤酒市場概況、台啤水果啤酒的發展歷程、上市過程與銷售分析、消費者使用經驗分析,並同時思考品牌目前面對的經營問題。 本研究提出台啤水果啤酒目前面對的問題可從需求力、銷售力與產品力三個面向進行更深度的探討,並且提出建議之行銷方案,期能帶給該品牌更具體之經營決策助力。
157

應用RFM於K公司觸控玻璃基板之研究 / The Application of RFM Analysis on Glass Touch Panels of Company K

李銘洛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現今智慧型產品需求量龐大且消費金額高,其附屬品價值隨之上升,觸控式玻璃面板為許多高科技產品必備素材,而哪些類型的玻璃面板在市面上有較佳的發展,以及客戶對於玻璃面板的需求與偏好都是製造商想知道的。 本研究將利用K公司所提供之客戶訂單交易資料,其中交易資料包含單據、產品代號、玻璃型號、尺寸(長)、尺寸(寬)、體積、銷售數量、銷售體積、銷售金額、單價、銷售日期與品牌客戶,據以透過統計檢定分析及RFM分析等方法的應用,分析重要客戶群及觸控玻璃面板產品,其研究發現概述如下: 一、B、A與L為對公司貢獻最高的顧客; 二、在顧客之下玻璃型號19銷售金額、體積、次數最高; 三、玻璃型號17、53的交易成效不佳; 四、品牌客戶X對公司貢獻最高; 五、公司營收來源比例分布不均。
158

運用階層分析法之產品生態效益評估-以桌上型顯示器為例 / none

劉勝傑, Jason Liu January 1990 (has links)
永續發展在企業經營面的影響愈見顯著,WBCSD及OECD等組織均倡導以生態效益作為企業永續發展的評估指標。目前除了整廠或製程中的生態效益研究文獻外,以之為主軸的產品評估研究較為少見。本研究依生態效益評估的多評準決策特性,以階層分析法(AHP)對產品的生態效益進行探討。 產品的生態效益評估分為兩個面向,一是產品的正面效益或功能(function),另一則是產品所帶來的環境負荷,由於產品生態效益評估具多功能與多種環境負荷之特性,故研究中引入AHP的方法,使之成為生態效益評估的基礎架構。產品功能包括基本功能、操作性及進階功能等;而環境負荷可能包括資源耗損、能源消耗及有害廢棄物等。 研究發現在功能評估方面,CRT優於LCD,而在產品環境負荷評估值方面,結果以CRT顯示器產品表現較差。因此,目前LCD顯示器產品生態效益的表現優於CRT顯示器。 本研究有助於將消費者與設計師之觀點融入生態效益之中,同時對於未來綠色產品的評估,乃至於綠色產品研究發展方向及研發資源之配置,均能提供決策者一對於經濟與環境之權衡(trade off)依據。 / none / 摘要 ……………………………………………………………….... Ⅰ 謝誌 ………………………………………………………………… Ⅱ 目錄 ………………………………………………………………… Ⅲ 表目錄 ……………………………………………………….………. Ⅴ 圖目錄 ………………………………………………………………. Ⅵ 第一章 緒論 ………………………………………………….……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4 1-3 研究方法與流程……………………………………….… 5 1-4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前人研究與文獻探討 ……………………………….…….. 8 2-1 生態效益………………………………….……………... 8 2-1-1 生態效益之回顧………………………………….. 8 2-1-2 生態效益之量制…………………………….……. 10 2-2 生命週期評估…………………………………………… 15 2-3 產品功能屬性評估……………………………………… 20 2-3-1 消費者意見導入產品評估………………………. 20 2-3-2 產品功能評估方法…………………………….…. 22 2-4 階層分析法…………………………………………….... 25 2-4-1 階層分析法的基本假設………………………….. 26 2-4-2 階層結構之建構與評估尺度…………………….. 27 2-5 陰極射線管顯示器及液晶顯示器之發展背景…..…….. 30 2-5-1 陰極射線管顯示器……………………………….. 33 2-5-2 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 34 2-5-3 陰極射線管顯示器與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之環境負荷………………………………………….. 36 第三章 產品生態效益評估架構 …………………………………... 39 3-1 產品功能評估與AHP…………………………………… 41 3-1-1 功能屬性分類與階層架構…….…………………. 41 3-1-2 功能屬性值……………….………………………. 43 3-1-3 問卷與權重值計算…….…………………………. 44 3-2 產品環境負荷評估與AHP……………………………… 46 3-2-1 環境負荷屬性分類與階層架構…….……………. 47 3-2-2 環境負荷屬性值…………….……………………. 50 3-2-3 問卷與權重值計算……………………………….. 51 第四章實證研究:桌上型顯示器產品 …………………………….. 52 4-1 顯示器產品功能評估流程……………………………… 52 4-1-1 功能評估準則及階層架構….……………………. 53 4-1-2 顯示器功能屬性………………………………….. 57 4-1-3 功能屬性值評分方式…………………………….. 63 4-1-4 功能評估之階層權重值…………………….……. 66 4-2 顯示器產品環境負荷評估流程………………………… 67 4-2-1 環境負荷評估準則及階層架構……………..…… 68 4-2-2 顯示器環境負荷屬性…………………..………… 73 4-2-3 各種情境之盤查資料…………………..………… 76 4-2-4 環境負荷屬性值評分方式………………..……… 80 4-2-5 環境負荷評估之階層權重值…………..………… 81 4-3 產品生態效益評估值之比較……………..…..………… 8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87 參考文獻 ……………………………………..……………….……. 91 附錄A 網路問卷系統展示 附錄B AHP之計算 附錄C NGM法
159

產品品質、服務品質與教師滿意度與忠誠度之關係研究-以國中參考書採用為例 /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roduct quality, service quality, teachers’ satisfaction and royalty—Take adop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s’ textbooks’ supplemental materials for example

游仕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 1.探討「產品品質」、「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顧客忠誠度」之內涵。 2.分析不同人口變項對「產品品質」、「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顧客忠誠度」之差異性。 3.檢測「產品品質」與「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顯著關係。 4.探討「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間是否具顯著關係。 5.經由量化分析結果與質化相關訪談,提出研究國中參考書行銷策略建議。 本研究對象是「全省採用康軒版參考書之國中老師」,但因考量研究人力、經費與時間等因素,因此採用便利抽樣(convenience sampling)較容易取的樣本數特性,並經由70位業務人員協助將本問卷發送給符合條件之老師填答,問卷調查期間合計回收587份有效問卷。 研究結果發現: 結果一:「產品品質」與「顧客滿意度」之關係呈現顯著正相關。 結果二:「產品品質」與「顧客忠誠度」之關係呈現顯著正相關。 結果三:「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之關係。出版社在:「資訊提供」、「企業形象」、「問題解決」、等構面呈現顯著正相關。 結果四:「服務品質」與「顧客忠誠度」之關係。出版社在:「資訊提供」、「企業形象」、「問題解決」、「適時補充更新教材內容」、等構面呈現顯著正相關。 結果五:「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關係。「產品滿意」、「價格滿意」、「形象滿意」、「整體滿意」等顧客滿意度構面與顧客忠誠度呈顯著正相關。 結果六:不同人口統計變數在「產品品質」上呈現顯著差異性。 結果七:不同人口統計變數在「服務品質」上呈現顯著差異性。 結果八:不同人口統計變數在「顧客滿意度」上呈現顯著差異性。 結果九:不同人口統計變數在「顧客忠誠度」上呈現顯著差異性。 / This thesis’ major research purposes are: 1.To study the contents of “Products Quality,” “Services Quality,” “Customers Satisfaction,” and “Customers’ Royalty;” and 2.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curred by the variables of population against “Products Quality,” “Services Quality,” “Customers Satisfaction,” and “Customers’ Royalty;” and 3.To examine the obvious relationships among “Products Quality,” “Services Quality,” “Customers Satisfaction,” and “Customers’ Royalty;” and 4.To study if obvious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Customers Satisfaction,” and “Customers’ Royalty;” and 5.To propose suggestions of doing researche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textbooks’ supplemental materials marketing strategies. Nine research results are found: 1.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t Quality” and “Customers’ Satisfaction” is obviously positive. 2.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t Quality” and “Customers’ Royalty” is obviously positive. 3.Relationship between “Service Quality” and “Customers’ Satisfaction” is upon factors of publisher houses’ ability to “Provide Information,” to “Amend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s;” such factors are obviously positive. 4.Relationship between “Service Quality” and “Customers’ Royalty” is upon factors of publisher houses’ ability to “Provide Information,” to “Amend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s,” to “Update the Contents of Teaching Materials at Proper time” and their “Enterprise Image;” such factors are obviously positive. 5.Relationship between “Customers’ Satisfaction” and “Customers’ Royalty” is upon factors of “Satisfaction to Product,” “Satisfaction to Price,” “Satisfaction to Image,” and “Satisfaction to Complicity;” such factors of Customers’ Satisfaction are in obviously positive relationship to Customers’ Royalty. 6.Different population variables show obvious differences in “Products Quality.” 7.Different population variables show obvious differences in “Services Quality.” 8.Different population variables show obvious differences in “Customers Satisfaction.” 9.Different population variables show obvious differences in “Customers Royalty.”
160

應用九力分析建構企業競爭智慧系統之研究---以某食品公司新產品開發為例 / Appling nine forces analysis to construct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ystem-----New product development from the case company

裴珊淵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市場全球化、國際化競爭的環境中,企業需加強對競爭對手的了解、對競爭市場變動的認知,並致力於開發有特色創意的商品、開發多元化的行銷通路、及提供多元化的創新服務,此一趨勢,突顯競爭智慧(Competitive Intelligence,CI)的重要性。競爭智慧是一種過程,蒐集分析競爭環境的變化、競爭對手相關資訊,包括企業的競爭對手是誰、他們在產業的地位如何、競爭對手的策略等資訊,所產生的產品為智慧與謀略,提供給企業高層進行決策分析與提出因應對策,以取得競爭優勢,而競爭智慧系統也是企業預警的必要條件,企業可以利用競爭智慧系統,更彈性、 更快速的回應市場的變化。 本研究以個案公司進行案例分析,探討個案公司在中國發展冷藏飲料,因為產業環境競爭劇烈及個案公司經營不善情況下,個案公司應採取何種策略來改善現況,從九力分析推論出個案公司應主動操作科技作用力及新產品開發,讓消費者接受新產品,創造個案公司營收及利潤。故本研究選擇以新產品開發為研究方向,根據新產品屬性及影響消費者購買因素之分析,設計新產品開發模型結合競爭智慧,為個案公司設計創新流程,創造競爭優勢。 研究結果發現,商品競爭智慧之建立能幫助個案公司相關人員提高作業效率,亦可藉由此模型所提供的流程,快速反應市場的變化,提升消費者滿意度,間接提高企業品牌知名度,建立品牌優勢。此新產品開發模型可降低產業內競爭及購買者議價能力,對企業產生之威脅,提高企業在產業中的競爭力。因此市場追隨者更應建置競爭智慧流程,以提升自身的競爭優勢。 / In a globalization market and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enterprises need to understand their competitors and be aware of changes in the competitive market .They also have to develop products with unique characteristics. Both to expand the diversified marketing channels, and to provide a wider range of innovative services .This trend, put across the importance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s a process to collect and analysis the changing information of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and competitors. The essential factor in keeping continuous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firm’s strategic position,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altogether to develop the fit strategy or tactics to respond to the rapid changing of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How can firms use the immediateness , Comprehensiveness, Integration, and the extens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to provide cross-sectional data collection as well as longitudinal trend analysis to assist decision makers make a more professional decisions instead of a personal experience .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ystem shows warning signs of enterprises, so that decision makers can be more flexible and rapid in responding to the changing of the market. This research takes the case as an example case study of a lagger company. To study what strategy should be applied to the company in order to face keen competition under the pressure of both the market and the non-marketing environment of Chilled Non-alcoholic Beverage Industry in China. From the analyise of “The Nine Forces Analysis”, the company has been good at utilizing the IT and th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 to assist their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process. To have the consumers accept the new product, and to increase the firm’s revenue and profit. Through combining th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ystem with th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 model, it will be helpful for any company to evaluate their own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comparing with other competitors. Result shows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t system will improve the staff’s operating efficiencies and the process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 model can quicker in responding to the change of the competitive market. Competitive intelligent system will enhance the consumer satisfaction, their brand visibility, and build advantages for the brand itself. The office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 model in the competitive intelligent system can decrease the threats of competition within the industry and the enterprise bargaining powers of buyers, and increase the competition powers within the industry. So the followers of the market should have the process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ystem on their side, in order to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 advantages.

Page generated in 0.028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