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
型Ⅰ與型Ⅱ抽樣計劃下挑選最佳IFR母群體之比較許晉雄, XU,JIN-XI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產品開發階段中, 決策者經常面臨的問題: 如何在幾個設計母群體中, 選擇最佳之
設計, 而評估設計之優劣常用“可靠度”( 或平均壽命 )作為衡量標準。
本文考慮k(k≧ 2)個Increasing Failure Rate(IFR)的母群體, 其分配為F(x;θ ),
其中θ 是尺度參數(Scale Parameter)。 我們常見之IFR 分配有Gamma、Exponenti
-al、Weibull等等。而對上述K 個母群體, 我們感興趣的是挑選具有最大尺度參數母
群體。假設θ '……'θ 為(θ '……'θ )經過排序后之有序參數, 我們定
義最佳母群體為具有θ 之母群體。
由於完整資料不易取得( 成本高且實驗時間頗長),因此, 我們經常采用二種截略資料
來縮短時間, 分別是型Ⅰ截略抽樣計劃(type-Ⅰcensoring plan) 及型Ⅱ截略抽樣計
劃(type-Ⅱ censoring plan)。而上述兩種抽樣方法中, 對決策者而言, 究竟以那一
種方法較適合采用? 也就是說, 在決策者給定的要求水準, 那一種方法比較節省時間
?
一般而言, 正確選擇之機率(Probability of correct selection)是評估挑選法則效
率之常用方法, 本論文在決策者事先給定正確機率P 及錯誤機率α 下, 分別探討Ty
-peⅠ,TypeⅡ所需之截略時間、樣本數、截略數, 并比較TypeⅠ,TypeⅡ 所需之截略
時間、樣本數、截略數, 并比較TypeⅠ之截略時間與TypeⅡ之期望截略時間。以期能
提供決策者在實驗當中, 選擇一個較適當的實驗方法。
|
122 |
汽車消費者生活型態與對產品屬性偏好關係之研究王松洲, WANG, SONG-ZHO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不同的消費者生活型態群,對汽車產品屬性之偏好為何?比較其
間差異所在,並進一步模擬出消費者心目中汽車產品屬性之理想組合。
本研究所蒐集的資料包括:ぇAIO 生活型態量表資料,作為生活型態市場區隔之用。
え人口統計變數,以求得不同生活型態群於人口統計上的特徵。ぉ產品屬性偏好資料
,本研究之產品屬性有四,即價格、車型、耗油量及傳動方式,乃利用整體輪廓法及
直交排列法,以得出模擬之產品屬性組合,並請消費者決定其偏好順序。
本研究資料之分析,乃利用因素分析,以縮減消費者AIO 變數之構面,再以各樣本於
因素分析後所得之因子得點進行集群分析,以求得不同之生活型態群,之後針對不同
之生活型態群,利用聯合分析之Johnson 單調迴歸法,將依整體輪廓法所得之產品偏
好順序資料,分解成對各個產品屬性之成分效用值,藉以得出消費者理想之汽車產品
屬性組合。
|
123 |
消費者心理涉入層面與汽車購買行為之研究馮弘達, FENG, HONG-D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近年,探究各種消費者心理涉入的文獻紛紛湧現,可是在大多的研究中,都把心理
涉入以以二分法來歸類,而忽略它的連續性,遂造成一種非彼即此的假象。本研究的
目的是在檢視此一連續層面中,曾被忽視部份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以往的研究中
,也多以單一的指標去衡量心理涉入的程度,但業經多位消費者行為學家的探索,心
理涉入應是多重構面的,故本研究嘗試以國內的資料去驗證此一說法。
心理涉入在消費者行為學上的研究,主要區分為三大類,即廣告涉入、產品涉入及購
買決策涉入。茲因本研究是以探討消費者對產品涉入的程度,故在文獻探討上是以此
一部份為主,其中又以外國學者Bloch, Kapferer, Lastovicka, Laurent, Mitchell
, Rothschild及Zaichowsky等人的貢獻最多。
綜合Bloch, Kapferer, Laurent及Zaichowsky的意見,本研究以五種構面去衡量消費
者對汽車購買的心理涉入層面,此五項構面為愉悅性、重要性、象徵性、誤購可能性
及誤購的影響等,收集後的資料,利用因素分析,求得不同汽車廠牌內,各個因素它
的得分。根據文獻上的探討,從研究結果中可驗證出在不同汽車廠牌間,消費者心理
涉入的各個構面會有差異,即不同的消費者對同一品牌的涉入會有高低;而不同品牌
間的涉入構面強度也顯示有些差距。
基於資訊收集為心理涉入的可能結果,所以本研究進一步針對此一方面,檢視各心理
涉入構面與消費者的不同情報來源間的關係。冀能多瞭解一些消費者在態度及行為間
的聯繫情形。
|
124 |
產險業行銷組織與通路之研究許莉莉, XU, LI-L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提要內容:有鑑於目前我國產險市場上,產品方面各家保單內容幾乎大同小異;
價格方面(亦即費率)也幾乎全面呈現規格化的局面;由於我國產險業者根本尚未建
立行銷經營理念,各家產險公司仍以人力銷售為經營方針,在促銷方面,未見積極發
展,各家均是一門空白。因此,以當前情勢,欲開拓市場發展業務,唯能在行銷四大
構面中之分配通路方面較長短,我國業者應積極拓展新的行銷通號,以為競爭之正確
手段。筆者希冀藉本論文之發表,促使我國產險業者建立行銷經營觀念,積極改善行
銷組織結構,適當運用各種行銷通路,於合法合理範圍下公開競爭突破現境,創造產
險業的新氣象。
第一章前言,以行銷之沿革與意義,說明行銷在產險業之重要地位以及產險行銷在產
品(PRODUCT )、價格(PRICE )、通路(PLACE )與促銷(PROMOTION )之4P行
銷組合上的特色。
第二章行銷組織與通路之基本觀念,即以一般產業之行銷組織與通路作為本論文之理
論基礎,貫通應用於產險行銷之中。
第三章產險業之行銷組織與通路,本章分為二部分討論:第一部份為外國產險業之行
銷組織與通路應用情形;第二部份就目前我國產險業行銷組織與通路之實際運作為說
明。
第四章我國產險業與外國產險業行銷組織與通路之比較分析,係就前一章中之中外行
銷組織與通路為比較,以為我國業者取法與改進之參考。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乃就比較八析之結果,向我國業者與政府主管當局提出改進之道
,並舉出適合我國產險業之行銷組織與通路結構。
|
125 |
我國磁碟機產業現況之研究邱峻財, GIU, JUN-CA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共一冊,約五─七萬字,分七章。
二、章節分為:
第一章 緒論:研究目的、架構、方法。
第二章 產品概述:產品定義、功能、分類、主要零組件、發展歷史、市場特性。
第三章 世界市場與技術趨勢分析:國外市場之產銷分佈及予測、主要廠商、未來技
術及替代性產品趨勢。
第四章 我國磁碟機產業現況:基本統計資料、OEM 分析、零組件及其供需、成本結
構、生產品管及研究發展活動。
第五章 附加價值及自製率分析:自製率及附加價值之理論、產業內重要資訊產業間
、及與其他產業間之附加價值比較。
第六章 我國磁碟機產業未來發展方向。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
126 |
投入產品分析在管理決策上應用之研究黃肅賢, Huang, Su-X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六萬餘言, 主要內容簡介如后:
第一章緒論。首先說明引發本研究之動機及欲達成之目的。其次界定研究之範圍, 並
闡述研究方法及限制, 最後就本文架構作概略之介紹。
第二章投入產出分析與管理決策。闡明投入產出分析在管理決策上所扮演之角色, 且
指出其管理功能。
第三章投入產出分析之基本概念。介紹投入產出分析之意義與沿革、投入產出模式、
投入產出表、並檢討投入產出分析之應用範圍及限制。
第四、五章係投入產出分析之應用部分、為本文要點所在。前者為投入產出分析在規
劃上之應用。討論主題包括評估擴充方案、整合總體經濟計劃與企業財務規劃模式、
財務預測模式、多產品之主生產規劃模式。後者乃探討投入產出分析在控制上之應用
, 研討範圍包括績效評估、設立標準成本、差異分析、及成本分配模式。
第六章結論。彙述本文研究內容, 並提出若干建議或研究之方向。
|
127 |
我國製造業產品出品競爭能力分析(一九六五-一九七七))林志成, Lin, Zhi-C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分為七章,約五萬言。第一章緒論;第二章談到製造業在中、日、韓、星、
港經濟成長中所扮演的角色;第三章強調「固定市場佔有率」的理論基礎及應用解釋
上所應遵循的原則第四章就實證的結果作詳盡的分析。第五章估計各國製造業輸出之
所得與價格彈性,並從供給面來比較各國之出口價格競爭能力。第六章探討各國製造
業輸出之展望。最後一章謹就研究的結果,提出個人粗淺的意見。
本文係採取比較研究的實證分析法,其對象為日本、韓國、香港和新加坡,主要目的
是想利用時間序列的縱斷面剖析,來了解本諸國近十年來製造業產品輸出擴張的實質
內容。
|
128 |
住宅市場分析的三個議題--產品定位、餘屋、第二屋之研究楊宗憲, Yang, Chung-Hsi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台灣從事不動產市場研究的人,想必常有一種困擾,即理論與實務存在不小的差距,使得不動產市場研究並不易與實際市場行為產生密切的互動。這一方面是基於資訊的不透明,研究者不易取得足夠資訊進行實證研究;另一方面則是相關市場分析研究的累積太少,此二者相互影響,甚至惡性循環,以致研究者無法擴展市場分析的學術研究深度,並進一步與實務界產生更積極的互動。
本論文從住宅市場分析的角度出發,探討目前實務界最關心的三個議題:產品定位、餘屋、及第二屋。先從建商產品定位的行為研究開始,觀察建商的產品定位決策與其市場競爭環境的關係,以釐清建商在不同都市發展程度地區所採取不同的產品定位方式的原因,並建立建商在實務上產品定位的做法。接著,建商的推案有成功、有失敗,失敗意即被市場拒絕的產品,也就是餘屋,餘屋的存在意味建商市場分析及產品定位的錯誤,本研究透過建立餘屋機率模型,分析餘屋發生機率與餘屋本身屬性、產品定位、產品定價、供需環境間之關係,以找出何種市場分析及產品定位方式有助降低餘屋發生機率,進一步對建商的市場分析提供具體意見。最後,第二屋的議題在於換屋或第二屋市場已漸成為國內重要的住宅次市場,研究第二屋的購屋行為有助於建商在進入此一市場時擬定正確的產品定位,本研究從換屋自住與非換屋自住的動機差異去分析何種動機購屋者會選擇何種第二屋,並藉此建立第二屋購屋行為的輪廓。
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運用台北縣市15個地政事務所的建物登記資料及國泰建設公司的新推個案市場調查資料作為實證資料,前者為建物存量資料,用以建立市場新建住宅的產品定位屬性、找出餘屋、及擁有二屋之所有權人及其所擁有之二屋特徵;後者則藉由與餘屋的交叉比對,找出餘屋之興建建商及其推案時之個案產品定位、產品定價資訊,以進一步同時分析餘屋之產生原因。實為以往難得之實證資料。
在建商推案行為分析方面,過去一般認為建商在產品定位的追隨者是一窩蜂的盲目現象,實證結果顯示,建商在發展成熟都市推案時,由於成熟都市所呈現的高開發密度與高地價,使得產品定位的規劃彈性較小,此時建商易作為跟隨者,意即跟隨者的行為是現實環境促使建商皆呈現近似的產品定位;而在開發中的都市,由於地價與開發密度相對較低,產品定位變化彈性較大,此時建商易作為區隔者,而當建商面臨複雜競爭環境時,易以小面積或低總價作為避險的產品定位策略。
在市場分析差異性與餘屋之關連分析方面,實證結果顯示,餘屋存在非典型住宅特徵,主力面積因有較多之行銷資源,故其餘屋發生機率較低;而在某一面積類型供過於求之地區,該類型之住宅發生餘屋機率也高;此外,台北縣在產品定位規劃不當所造成餘屋機率較台北市大,顯示台北縣在產品定位時應投注更多市場調查與分析資源,避免產生較高的推案風險。
在第二屋購屋行為方面,實證結果顯示,相較於非換屋者,換屋目的購屋者會選擇品質較第一屋高的住宅,且換屋者在購屋行為上存有情感習慣性及地域性的偏好,較易購買與原居住房屋相同類型及相同區位的房屋;此外,購屋者在面臨自住與投資的住宅服務支出時,會優先將預算花在與自住相關的住宅服務上,使得換屋自住的第二屋購屋間隔時間較非換屋者為短。
|
129 |
付款機制、使用利益變化對於服務使用行為影響之探討—考慮產品利益類別曹惠棠, Tsao, Huit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根據心理會計理論指出,消費者心理認知的機制如同企業紀錄交易一般,在交易過程中會紀錄產生的認知成本與使用利益,因此認知成本與使用利益為影響使用行為的兩大因素。就使用的成本而言,在消費者不願意浪費的心態下,沈沒成本自然成為消費者使用產品或服務時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受限於本身處理資訊的能力,消費者常容易錯估了成本,使得沈沒成本的效果不如預期。例如,在不同定價方式或付款機制設計之下都容易使消費者對於沈入成本錯估,以及產品利益種類的不同也可能影響到沈沒成本的計算。此外,使用利益也會直接影響到消費者使用行為的重要因素,而使用利益的變化,例如網路外部性對於消費者使用行為的變化更有顯著的影響。本研究的重點在於,在付款機制與使用利益兩者考量之下,消費者是如何進行使用行為之決策。本研究有以下的發現:
沈沒成本與使用利益變化為影響服務使用意願的主要因素。但付款次
數對於服務使用意願並沒有顯著的影響,可能的原因是受到產品利益、使用利益變化等干擾。其次,服務利益種類對於付款次數的影響有所干擾:只有消費者在使用歡樂性利益服務時,付款次數、認知成本與使用利益才對於使用意願有顯著的影響。這是因為消費者在追求不同的產品利益時有不同的心理處理機制。最後,消費者的記憶效果也會影響到付款次數的影響力,相較於使用利益不變下,在網路外部性的情況下,付款次數對於使用意願的效果較沒有顯著的影響。這可能是因為消費者對於發生時間較久遠的事件因淡忘而降低了其影響力,而付款次數的效果也就容易被消費者忽略。因此,根據以上幾點結論建議實務上廠商服務管理的重點,服務業的廠商透過付款機制之設計可調節產能波動的現象,減少因擁擠帶來服務品質的低落;其次,良好的服務水準管理才能維持長期的顧客關係;同時,廠商因視不同服務利益種類,管理的重點也應有所區分,提升顧客滿意度。
|
130 |
組織特性對品牌策略選擇之研究黃靖容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面對知識經濟的來臨,產業升級的壓力,以及社會型態的轉變,「品牌」近年成為國內相當重視的議題。品牌之於國家競爭力,歐美國家早先致力於品牌的投入,至今所得的成果自然不需贅述,亞洲國家近年在品牌的投入也開始受到國際的重視,而國內產官學界對品牌議題的投入也逐年增加。品牌之於企業競爭力,近年有越來越多的國內業者不願再屈就於低毛利的代工生產,為提升企業競爭力而轉向發展自有品牌,並逐漸在世界舞台上嶄露頭角,獲得肯定。品牌對於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已獲得證實,深入品牌策略選擇議題,卻發現針對新產品延伸品牌策略相關研究相當豐富,但對於影響企業品牌架構因素之相關研究卻甚少,因此本研究由組織特性角度出發,探討組織結構、企業文化、領導人風格、企業成長策略、產品範圍以及市場結構對企業品牌策略選擇的影響。 / 本研究選取國內750家自有品牌企業,發放企業郵寄問卷,並透過媒介法發放問卷,有請高階主管或業務行銷相關負責人進行填答。總計回收101份問卷,其中無效問卷7份,有效問卷94份。並採用SPSS統計分析軟體作為資料分析工具,首先透過敘述性統計分析以說明樣本結構意涵,接續以區別分析與相關分析進行假說之驗證,接續採變異數分析以瞭解基本資料對於研究變數的影響,最後針對基本變數與品牌策略進行相關分析,並提出後續研究建議。在11項研究假說中,皆未獲得支持,但卻發現威權領導人因素與產品品牌策略之間的關係。 / 研究發現,企業領導人的威權領導風格程度越高,企業傾向選擇產品品牌策略,此結果與原研究假說不相符。此結果亦顯示領導人威權領導風格與企業品牌策略之間可能有其他外力的影響因素而導致此關係無法於本研究得證,筆者認為經營環境的變遷是導致威權領導者傾向採取產品品牌策略的可能原因,因為過往整體經營環境較單純,尚未受到科技或全球化的衝擊,因此過去威權領導人仍能以主導的企業品牌獲得市場青睞,但隨著經營環境競爭程度增加,致使強調業務表現必需優於同業的威權領導者也為了追求市場表現而採產品品牌策略。
|
Page generated in 0.014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