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 |
台灣企業應用投資決策系統模式之研究羅錫雄, Luo, Xi-Xi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除了敘述撰寫本論文的動機和目的之外,並對本論文之研究方法、研究範
圍及研究限制有所說明,使讀者對本論文有一概略性的認識。
第二章 以敘述性的方式對投資的意義,投資的類別及將投資加以分類的目的加以
說明,並敘述了投資決策的意意、性質和程序。
第三章 描述本研究所提出之投資決策系統模式,並對模式中每一部份予以詳細的
說明。
第四章 利用問卷調查所得之資料,對企業界實際進行的投資決策程序進行統計分
析,並試圖了解決策程序的差異對公司績效有無顯著的影響。
第五章 對本研究結果做一結論,並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筆者的建議。
#2810582
#2810582
|
272 |
我國對外貿易資訊系統建立之可行性研究吳明瑜, Wu, Ming-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說明本研究之動機與目的、研究架構、研究方法、研究範圍及限制等。第二章
敘述我國貿易發展概況。第三章簡介資訊系統之概念。第四章對於我國外銷廠商之外
貿商情資訊作業現況作一分析及檢討。第五章探討對外貿易資訊系統所應具備之內容
與功能,試建資料搜集、資料儲存、資料處理與分析、資訊傳輸、資訊發布等副次系
統。第六章討論對外貿易資訊系統建立之必要性與國際商情資訊中心之組織構想。第
七章根據前述討論予以總結並提出著者個人建議。
|
273 |
電腦化銷售管理資訊系統之研究吳丁財, Wu, Zheng-Ca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在說明電腦化銷售管理資訊系統應具備條件、建立方法及其操作運用。
第一章旨在闡述研究動機、目的、範圍與限制。第二章則說明銷售管理之意義、任務
、其對資訊之需求及電腦如何對銷售管理資訊系統產生裨益; 最後則以電腦化銷售管
理資訊系統之範圍及其應具備因素, 作一概括敘述。第三章則闡明銷售管理資訊系統
之建立程序, 包括: 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評估。第四章則說明一完整電腦化銷
售管理資訊系統之操作運用, 包括: 銷貨計劃、處理、分析、新產品發展計劃、市場
調查之運用。第五章則作一綜合性結論與建議。
|
274 |
電腦化人事管理資訊系統之研究盧廷劼, Lu, Ting-Ji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其內容大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 說明研究本文之動機、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範圍及限制等。
第二章「人事管理與資訊系統」: 敘述人事管理及管理資訊系統之摡念及內容, 以及
電腦之介入考慮。
第三章「電腦化人事管理資訊系統之建立程序」: 詳論電腦化管理資訊系統之發展程
序, 並以人事管理之薪資制度為例說明。
第四章「我國企業使用電腦處理人事管理資訊系統之現狀」: 實証研究國內工商業使
用電腦處理人事管理資訊之現況。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
275 |
我國企業利用電子計算機會計資訊系統之研究林保權, Lin, Bao-Q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電子計算機之技術不斷改進,應用趨向普遍,許多公司已經利用電子計算機
處理會計工作,更有許多的公司有此計畫。隨著經濟發展,人事費用會愈來愈高,再
加上企業環境愈來愈複雜,所以企業不得不依賴高速的電子計算機以滿足需要。本文
的目的除了在理論上加以探討外,並透過問卷的實證研究,以了解我國企業利用電子
計算機的動機、應用情形、績效等,全文共一冊,分成六章,其內容大要如下:
第一章 分成五節,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第二節,研究方法;第三節,主
要假設及邏輯網;第四節,本研究之限制。
第二章 企業組織與會計資訊系統,分成四節,第一節,會計資訊系統;第二節,企
業組織與會計資訊系統;第三節,電子計算機與會計資訊系統;第四節,電子計算機
對組織型態的影響。
第三章 建立電子計算機資訊系統之程序:第一節,電子計算機規劃;第二節,系統
分析;第三節,系統設計;第四節,可行性分析;第五節系統評估。
第四章 電子計算機會計資訊系統:第一節總帳制度;第二節,行銷資訊系統;第三
節人事資訊系統;第四節生產管理資訊系統;第五節財務管理資訊系統。
第五章 我國企業之實證研究:第一節利用電子計算機的抉擇因素;第二節應用作業
;第三節作業績效及困擾。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276 |
電子資料處理制度下內部控制問題之研究王志銘, Wang, Zhi-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內容為: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研究之目的
第二節 研究之範圍
第三節 本研究之假設及觀念性架構
第四節 本研究之限制
第二章 電腦舞弊之研究
第一節 成長中的電腦舞弊案
第二節 電腦舞弊案件之探討
第三節 電腦舞弊的技巧
第四節 誰應該對電腦舞弊負責
第三章 電子資料處理制度下之一般控制
第一節 組織控制
第二節 文書及制度控制
第三節 硬體控制
第四節 資料檔及文書之接近控制
第五節 其他資料及程序控制
第四章 電子資料處理制下應用控制
第一節 輸入控制
第二節 處理控制
第三節 輸出控制
第四節 錯誤改正程序控制
第五章 即時作業及其他高等電腦系統的內部控制
第一節 建立可靠的即時系統
第二節 環境控制
第三節 即時系統的檔控制
第四節 即時系統的輸入控制
第五節 即時系統的處理控制
第六節 資料庫的控制
第七節 電子資金轉帳系統的內部控制
第六章 電腦服務中心的內部控制
第一節 服務中心的類型
第二節 服務中心的組織及作業
第三節 文書的建立
第四節 使用公司及服務中心的內部控制
第七章 結論及建議
第一節 內部控制的必要性
第二節 最基本的預防工作(建議)
第三節 結論
#2810620
|
277 |
公務人力訓練之線上學習研究:以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訓練中心台北e大為例許玫琦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係以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訓練中心為對象,深入描述該中心之台北E大發展線上學習的實際情況。
研究發現該中心發展台北e大的成就不凡,其成功的原因包括:首長的理念與支持、靈活的經營手段、善用既有資源及殷勤的客戶服務。而其尚待改進之處則有:定位不明、傳統式訓練需求評估模式、課程互動性稍嫌不足、非引導式學習、學習網站認同感低、問題討論區未能發揮功能、評鑑指標無法據以測量學習效果等。
研究亦發現公務人員才剛剛開始接觸線上學習的領域,有許多人都是第一次嘗試,而其參加動機有二:沒時間及好奇,他們通常利用下班之後的時間居家學習,其訓練需求主要為實用性知識,然而學習的習慣仍舊停留在教導式學習,不習慣發問也不主動蒐集相關學習資訊。
歸納研究結果,個人認為公部門學習網站應以訓練為定向,以增進公務人員解決實務問題為目標,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線上學習教師應該改變傳統教導式教學策略與課程設計,而且應該由助教協助講師維繫學習社群。整個學習網站應該以學習者為中心,績效評量指標也應以學習效果為重。
最後提出數點建議供參考:
一、 公部門學習網站應策略聯盟,以避免資源重置與浪費
二、 公部門學習網站應善用終身學習入口網站
三、 利用學習管理平台,由學員主動提出訓練需求
四、 利用學員的好奇與需求,發展推廣策略,主動出擊
五、 結合建構式學習與訓練循環的概念
六、 鼓勵結業學員繼續參與線上學習社群
|
278 |
從傅柯的觀點析論愛德伍小說《使女的故事》中的權力流動 / Fluidity of Power in Margaret Atwood's The Handmaid's Tale: A Foucauldian Perspective陳詩瑩, Shih-ying 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試圖以米歇爾•傅柯的權力分析為理論基礎來分析和討論瑪格麗特•愛德伍的小說《使女的故事》。透過書中女主角奧芙弗雷德的論述,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不熟悉且極權統治的國度。小說中描述的高壓政策是對美國八十年代政治和社會趨勢的反諷,也呈現給讀者基列共和國中權力運作的刻畫和剖析;在此國度的權力運作中,不論男女都深受權力網絡的控制。小說中嵌入的是一個全面性且集中的權力機制。因此,本篇論文將以傅柯的權力觀為理論出發點,對於《使女的故事》中的權力機制做一個全面性的閱讀和探究。本論文中所強調的並不是舊權力觀中以壓迫和禁忌為主的權力。此處的權力是落實在策略和技術層面上,而這些手法顯現了權力的負面特性更強調正面的生產特性。權力足以生產出一個模範讓人們仿效,權力更有能力使人們內化這個模範並成為社會認可的正常人。這樣精細的權力運作是為了便於管理和控制。本論文將就傅柯的權力分析來探究小說中所彰顯的權力負面和正面特質。《使女的故事》的情節就像是揉和了傅柯的一些主要論點。小說和理論的對話呈現在權力與論述、與規訓懲罰、與性機制的關係,這些論點將會在內文中逐章討論。這些權力機制製造出奧芙弗雷德的歸順,也產生反抗。反抗則會巔覆既有的權力關係。本論文的最後結論將會說明權力的不確定性和易變性是如何反映在主角的反抗行為中。權力關係並不是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二元對立,而是一個變動的關係。這樣的不穩定性使得權力永遠呈現出流動和拉距的現象。 /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scrutinize Margaret Atwood’s The Handmaid’s Tale in terms of Michel Foucault’s analytics of power. Through Offred’s discourse, we perceive a totalitarian regime foreign to u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extremely high-pressure policy is a satiric response to 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1980s. This novel also presents us with an anatomy of power that lays bare the exercise of power in the Republic of Gilead, in which both men and women are caught up in the dense web of power. An overwhelming and compressive mechanism of power is embedded in this novel. Therefore, my argument will be based on Foucault’s elucidation of power to analyze The Handmaid’s Tale in a more panoramic perspective. The concept of power elaborated in this thesis is not the one that always says no through prohibition and interdiction. Instead, power is materialized in all kinds of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These tactics reveal the repressive and the produ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power. Power is capable of producing the norm for individuals to follow and also of transforming them into the “normal” ones for the purpose of administration and domination. Following Foucault’s analytics of power, this thesis will explore the productive and repressive manipulation of power reflected in this novel. The Handmaid’s Tale serves as an exemplary literary dramatization of some of Foucault’s major ideas.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Atwood’s work and Foucault’s propositions of power will be discussed in three separate chapters, in which the mechanisms of power are revealed in discourse, discipline and punishment, and sexuality. Offred’s submission is produced by those power mechanisms, yet power also produces resistance that subverts established power relations. The final chapter will conclude that Offred’s resistant behavior reflects the contingency and vulnerability of power. Power relations are not the binary opposition between rulers and the ruled but the mobile and negotiable relations, in which power flows quickly from one area to another.
|
279 |
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研究 - 以一所國中二位實習教師為例池勝源, chih sheng y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採用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所發展的「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作為研究工具,以台北縣一所國中的二位實習教師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學校本位教學視導的行動研究,藉以瞭解學校本位教學視導對實習教師在教學輔導上的成效。
本研究先以文獻分析法探討學校本位教學視導的理論內涵,再從實施學校本位教學視導所蒐集的教學觀察、座談回饋、學生反應、教師感想等等相關資料,分析比較二位實習教師在接受學校本位教學視導前後的教學變化情形,並與一位未接受學校本位教學視導的實習教師作對照,最後提出如下的研究發現與建議:
一、研究發現
(一)學校本位管理與教學視導為學校本位教學視導的理論基礎。
(二)學校本位教學視導的實施方式會因校制宜。
(三)實施學校本位教學視導可以幫助教師專業成長,增加教師教學信心;促進教學專業對話,建立教學專業團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培訓教學視導人員,成為校內種子教師。
二、綜合建議
(一)教學視導的規準與指標內容要具體、客觀、明確。
(二)依學校條件與教師需求權變實施學校本位教學視導。
(三)學校本位教學視導應成為學校例行措施。
(四)教師聘約上明文規定教師應接受學校本位教學視導。
(五)師資培育機構協助教育實習學校培訓教學視導人員。
(六)採用質量並行的研究方法繼續後續研究。 / The research adopts Developmental Instructional Assistance Program developed by the bureau of education in Taipei City Government as the study tool. The subjects of the research are two intern teachers who work in a junior high school of Taipei Count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ffect of school based 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on intern teachers’ teaching assitance, we proceed the action research of school based 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First, the research explores the content of the theory school based 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by mean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then put it into practice. In the wake of collecting relevant information about teaching observation, discussion feedback, students’ reaction, teachers’opinions etc.,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the two intern teachers’teaching, which is compared before accepting schoolbased 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and after accepting it. Moreover, in contrast with an intern teacher who does not accept school based 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we finally bring forward the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and suggestions as follows:
1. The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1) School based management and 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are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school based 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2)The method of implementing school based 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should be alternative.
(3)Implementing school based 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helps teachers cultivate professional, increases teacher’s confidence in teaching, promotes professional conversation in teaching, establishes professional group in teaching, uplifts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hances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and training 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personnel to make them beome seed teachers in schools.
2.Integrated suggestions:
(1) The content of the standard and indication for 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must be concrete, objective, and definitive.
(2) Delegate and implement school based 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depending on school’s conditions and teacher’s needs.
(3)School based 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Should become the routine in schools.
(4) It should be clearly stipulated in the formal letter of employment that teacher should accept school based 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5)The teacher training institutes assist educational intern schools to educate and train 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personnel.
(6)Adopt the method of research, which is qualifying accompanied with quantifying, to continue the follow-up research.
|
280 |
系統整合服務業經營策略之研究---以個案公司為例徐鴻森, Hsu, Hung S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要研究探討國內系統整合業與資訊服務業的關係,資訊服務業目前的產業生態與環境,系統整合服務業的關鍵成功因素,及研究業者應如何因應環境與擬定策略。
系統整合服務業產業的趨勢包括:顧客以強化既有投資為主,服務逐漸走向模組化,以服務為主軸,強調產業顧問、專案管理與服務分級能力,中小型專案市場之獲利性將逐漸變差。系統整合服務業的關鍵成功因素有:(1)特定行業的專業能力與知識,(2)使用者口碑建立與利用,(3)新產品的創新發展能力,(4)公司財務狀況,(5)行銷人員素質,(6)強烈企業文化,(7)公司形象,(8)策略聯盟,(9)與政府單位之關係,(10)立即回應之服務,與(11)對顧客之教育訓練等。
根據內外在環境分析和企業目標,研究顯示個案公司最適合採行成長策略,而以「集中多角化」之成長策略為個案公司未來發展之最佳策略。本文亦根據Aaker的分析架構與Glueck所建議的策略規劃流程,為個案公司做一策略規劃,可做為個案公司及類似之系統整合業者擬定策略的參考。
|
Page generated in 0.063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