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67
  • 67
  • 16
  • 14
  • 13
  • 1
  • Tagged with
  • 99
  • 99
  • 48
  • 44
  • 36
  • 31
  • 29
  • 27
  • 23
  • 20
  • 20
  • 18
  • 15
  • 15
  • 15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61

日本人の景観認識と景観政策 / ニホンジン ノ ケイカン ニンシキ ト ケイカン セイサク

土岐 寛, Hiroshi Toki 03 March 2016 (has links)
都市機能の高度化が目覚ましい日本で、ヨーロッパ諸都市などと比較して都市景観が貧弱な根本的原因と背景を探り、あるべき日本の景観政策を考察することが研究の目的である。そのために、日本の都市景観の現況、都市景観研究の軌跡、日本人の自然観・風景観と集落・都市形成、日本の近代化過程、自治体の景観政策、市民意識の動向、景観訴訟からアプローチし、展望を試みた。 / Today, Japanese enjoy very convenient urban life. On the contrary urban landscape and aesthetic order are in confusion and disorder in comparison with european cities. To improve such condition, I considered the present problems in Japan, preceding studies, japanese consciousness on nature and landscape, process of formation of cities, characterisitics of japanese modernization, lawsuit on urban landscape. And lastly several proposals and conclusion are presented. / 博士(政策科学) / Doctor of Philosophy in Policy and Management / 同志社大学 / Doshisha University
62

多宗教・多民族社会における「共棲」の政治―南部フィリピンの日常生活、エリート支配、和平プロセス― / Politics of “Cohabitation” in a Multi-religious and Multi-ethnic Society: Everyday Life, Elite Rule and Peace Process in the Southern Philippines

吉澤, あすな 24 November 2023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地域研究) / 甲第24976号 / 地博第318号 / 新制||地||124(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アジア・アフリカ地域研究研究科東南アジア地域研究専攻 / (主査)教授 速水 洋子, 教授 片岡 樹, 教授 小林 知, 教授 石井 正子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Area Studie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63

精省後中央與地方權限衝突之研究

林谷蓉, Lin, Ku J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旨在探討精省之後的中央與地方於權限所生之衝突。以法制研究途徑,檢視現行法律規範中關於權限劃分之方式及內容,分析其缺失;對於權限衝突之內容、爭點,以文獻分析、歷史研究與比較研究的方法,從相關法律、實務運作與學說見解等角度,進行下述之探討: 一、 從權限劃分制度,探討我國均權制度形成背景( 中山先生對於集權分權 主義的省思)、內涵(權限劃分之原理原則),以及現行憲法關於權限劃分 相關規定,尤其對於造成權限衝突根源的第十章劃分方式與均權理論加以分析並檢討;進一步介紹美國、德國、日本與英國之權限劃分制度與經驗,以作為吾國制度的借鏡與學習。 二、 地方自治是否為憲法保障之制度,將影響地方自治團體與國家間之關 係,及其運作與呈現方式。藉由探討地方自治之憲法理論,明瞭地方自治的意義、本質、保障之重要性,以及地方自治團體的任務與高權,進而對照並分析我國地方自治法制化歷程,方能理解地方自治在我國因實踐經驗與程度之不足所造成今日中央與地方衝突之時空背景。 三、 對精省後中央與地方權限衝突中最具代表性的四大面向-自治事項與委 辦事項之釐清、立法權、人事權與財政權,深入分析現行法制的規範缺 失、明白實務操作之情形與落差,並探討學說爭議,以發現衝突所在。 (一) 、自治事項與委辦事項之釐清部分: 從憲法、地方制度法與專業法律中關於權限劃分之規定加以析論;自治事項與委辦事項的定義、意義,在學說與實務的看法與相關問題均加以分析,繼而提出判斷標準,再從其影響範圍肯定區分兩者之必要性。 (二) 、立法權限之衝突部分: 認識立法權體系與內涵,探討其與中央立法權之範圍、界限與法律位階之爭議;自治監督引發之衝突常為造成中央與地方施政受礙或關係破劣之因,故監督之方式與實施,以及救濟管道,均為探討所在。 (三) 、人事權限之衝突部分: 最大爭議為中央一條鞭體制的專屬管轄問題,故而將一條鞭制度之意義、由來、實施與適用範圍、與地方行政權之爭議先予以釐清,再反省改進之道;並介紹我國人事權之沿革,從三個時期(自治綱要、自治二法、地方制度法)之法制加以分析;探討人事權今日爭議的處理與解決機制,並從最具爭議代表的警察人員的任免與遷調、消防人員之人事管理與體制問題、政風人員考核與懲處問題等深入析論。 (四) 、財政權限之衝突部分: 財政為庶務之母。今日財政爭議不免因中央本位主義心態,不重視地方分權而造成,故須正視地方財政分權的價值。從中央與地方財政權之規範法源,探討財政收支劃分法的理念、演進與內容。對於當前財政權衝突問題分別由收入、支出與調整面深入剖析,其中對於課稅權之設計、造成地方財源困窘因素、統籌分配稅與補助款本身的問題與爭議,尤為探究重點,並呼籲建立正確之財政分配理念以為解決財政權衝突之基本理念。 四、 嘗試對於精省後中央與地方權限衝突類型化,藉由近年爭議最具代表 性,且受矚目之案例(里長延選案、健保釋憲案、地方民意代表費用支給及村里長事務補助費補助條例與地方自治權之關係、中央與地方在教育權限之衝突、各級地方選舉委員會為隸屬中央選舉委員會之疑義、財團法人許可設立及行政監督與管理的問題、公益彩劵發行權之收回中央爭議、台北市擬定之「台北市資訊休閒服務業管理自治條例」與台北縣原擬定之「台北縣民宿輔導管理自治條例」的「核定」問題)共通性歸納為「中央函令與地方立法權限衝突」、「中央立法與地方立法並執行衝突」、「中央立法並執行與地方立法並執行衝突」與「地方先立法,中央後來居上立法權之疑義」四大類型。深入分析衝突原委,並提出己見。 五、 自美國、德國、日本與英國之解決機制作為借鏡與參考,尤重視自治經 驗相仿的德國、日本的法制;主張權限衝突之解決當有事前之預防機制與事後解決機制的處理,前者乃治本之道,須從檢討並健全法制著手,且須重視地方有效參與;後者為必須及時建立之機制,鑑於我國已有的機制基礎,提出行政爭訟與權限爭議調解委員會雙軌制的新思維,以及強化爭訟途徑的構想。 六、 綜合四大面向的研究心得,以期發現造成中央與地方權限衝突的「五大 衝突原因」----自治事項與委辦事項難以釐清、地方自治意識之覺醒與高漲、政黨因素、監督法制未成熟與欠缺落實大法官揭示事前參與機制研究等,作為探討衝突問題後之研究發現並提出能預防衝突又解決衝突的具體建議;以「三大建議」----權限明確劃分與精緻化、建設中央與地方參與夥伴關係、衝突解決爭訟機制之強化,作為本文探討精省後中央與地方權限衝突心得之建議。
64

大學生學習權之研究

林世昌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大法官在釋字382號解釋打破了學校與學生特別權力關係的存在。抑有進者,大法官更言明人民有「憲法上受教育的權利」存在。雖然本號解釋值得喝采,但似乎僅是曇花一現,諸如一連串的退學案例,實務見解仍普遍認為有關退學處分的規定乃屬大學自治事項,因此便將法治國原則的適用排除在外,大法官釋字563號解釋即認為有關大學生資格考規定,屬大學自治範疇並不需法律保留原則,此等見解似乎又向特別權力關係開了倒車。有別於此,本文認為大法官釋字382號解釋既然承認人民有憲法上受教育的權利存在,佐以國際社會對於「學習社會」及「終生學習」等理念的重視,即應探尋其具體依據 — 以憲法第二十二條 — 作為大學生學習權的憲法基礎。對斯項權利性質,應具有分享給付請求權的社會權性質。 既然肯定憲法第22條為大學生學習權保障的憲法基礎,即應據此勾勒出大學生在校園中學習權保障的具體圖像。 實體面的保障,以二一退學制度為例:當作為一權利主體的大學生受到作為國家公權力一環的大學剝奪其學習權時(如退學),即應有法律保留原則的適用,此係立基於國家(大學)與人民(學生)間的權力關係所導出 ; 另一個觀察角度乃將大學與大學生之關係,視為兩權利主體間基本權利衝突之關係,則此時大學所為之退學處分仍應受利益衡量原則之拘束。無論從「權力面」或「權利面」的角度來觀察,二一退學制度皆無法通過憲法上法律保留原則與比例原則之要求,是為一違憲制度。 程序面的保障,本文以學生懲戒制度、學生申訴之制度及學生自治與學生參與校務等相關命題作為探討對象。總的來講,各項制度之設計仍應以大學生憲法上學習權之誡命為依歸,並輔以落實法治國原則之要求,如此方不致使大學生之「在學關係」成為法治國的化外之地而走回傳統特別權力關係的老路!
65

飲食, 傳統和社會變遷: 雲南德宏景頗族飲食方式研究. / 飲食傳統和社會變遷: 雲南德宏景頗族飲食方式研究 / 雲南德宏景頗族飲食方式研究 / Yin shi, chuan tong he she hui bian qian: Yunnan Dehong Jingpo zu yin shi fang shi yan jiu. / Yin shi chuan tong he she hui bian qian: Yunnan Dehong Jingpo zu yin shi fang shi yan jiu / Yunnan Dehong Jingpo zu yin shi fang shi yan jiu

January 2010 (has links)
馬欣. / "2010年8月". / "2010 nian 8 yue". / Thesis (M.Phil.)--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0.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144-151) and index. / Abstract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Ma Xin. / 致謝 --- p.ii / 摘要 --- p.iv / Abstract --- p.v / 圖表及照片索引 --- p.vii / Chapter 第一章 --- 導論 --- p.1 / 研究範疇 --- p.4 / "飲食,傳統與變遷 " --- p.6 / 田野選擇與方法論概述 --- p.13 / 論文結構 --- p.19 / Chapter 第二章 --- 歷史背景與民族志概述 --- p.21 / Chapter 2.1 --- 德宏景頗:歷史源流 --- p.22 / Chapter 2.2 --- 合作村簡介 --- p.26 / Chapter 2.3 --- 小結 --- p.33 / Chapter 第三章 --- 村寨中的景頗飲食方式 --- p.35 / Chapter 3.1 --- 日常飲食變遷:承繼與擯棄 --- p.35 / Chapter 3.2 --- "儀式節慶的飲食變遷:大事中的酒,食物與人際往來 " --- p.46 / Chapter 3.3 --- 象徵層面的變遷:移動的火塘和家堂 --- p.53 / Chapter 3.4 --- 變遷原因探求: 1990年以後的動遷 --- p.57 / Chapter 3.5 --- 小結 --- p.64 / Chapter 第四章 --- "“名""與“實´ح售賣景頗飲食 " --- p.66 / Chapter 4.1 --- 景頗園:來自內部的觀察 --- p.67 / Chapter 4.2 --- 官方運作的民族餐廳 --- p.82 / Chapter 4.3 --- 小結 --- p.87 / Chapter 第五章 --- 傳統一一割裂或延續 --- p.90 / Chapter 5.1 --- 堆疊的傳統:今昔對照 --- p.90 / Chapter 5.2 --- 民族志觀察:一場社會主義時代的“鬼´ح宴 --- p.99 / Chapter 5.3 --- 小結 --- p.107 / Chapter 第六章 --- 應變:民族關係與复歸傳統 --- p.112 / Chapter 6.1 --- 口舌之爭:應對傣與漢 --- p.112 / Chapter 6.2 --- 族群內部:“再社會化´ح的景頗 --- p.118 / Chapter 6.3 --- 小結:复歸傳統 --- p.125 / Chapter 第七章 --- 結論 --- p.128 / 參考書目(按作者姓氏拼音為序) --- p.144
66

廣西龍勝伶話語音的歷史層次研究. / Study of the Longsheng (Guangxi) Linghua phonology and its historical strata / Guangxi Longsheng Ling hua yu yin de li shi ceng ci yan jiu.

January 2009 (has links)
何丹鵬. / "二〇〇九年九月". / "2009 nian 9 yue". / Thesis (M.Phil.)--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9.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355-363). / Abstract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He Danpeng. / Chapter 第一章 --- 引言 --- p.1 / Chapter 第一節 --- 研究背景 --- p.1 / Chapter 第二節 --- 龍勝概況 --- p.2 / Chapter 第三節 --- 伶話簡介 --- p.3 / Chapter 第四節 --- 調查情況 --- p.4 / Chapter 第二章 --- 伶話語音糸統 --- p.6 / Chapter 第一節 --- 聲韻調糸統 --- p.6 / Chapter 第二節 --- 聲調調值的分析 --- p.8 / Chapter 第三節 --- 連讀變調 --- p.16 / Chapter 第四節 --- 聲韻調配合關係 --- p.23 / Chapter 第五節 --- 伶話同音字表 --- p.55 / Chapter 第三章 --- 伶話聲母的古今演變與層次 --- p.78 / Chapter 第一節 --- 中古聲母與伶話今讀比較表 --- p.78 / Chapter 第二節 --- 全濁聲母今讀的層次 --- p.80 / Chapter 第三節 --- 幫、非組聲母今讀的層次 --- p.91 / Chapter 第四節 --- 泥'來母今讀的層次 --- p.95 / Chapter 第五節 --- 端、知組聲母今讀的層次 --- p.96 / Chapter 第六節 --- 精、莊、知、章組聲母今讀的層次 --- p.99 / Chapter 第七節 --- 見組聲母今讀的層次 --- p.108 / Chapter 第八節 --- 曉、匣母今讀的層次 --- p.113 / Chapter 第九節 --- 影、喻母今讀的層次 --- p.117 / Chapter 第四章 --- 伶話韻母的古今演變與層次 --- p.122 / Chapter 第一節 --- 中古韻母與伶話今讀比較表 --- p.122 / Chapter 第二節 --- 果、假攝韻母今讀的層次 --- p.125 / Chapter 第三節 --- 純四等韻母今讀的層次 --- p.130 / Chapter 第四節 --- 梗、曾攝韻母今讀的層次 --- p.136 / Chapter 第五節 --- 陽、人聲韻母今讀的層次 --- p.142 / Chapter 第五章 --- 伶話聲調的古今演變與層次 --- p.150 / Chapter 第一節 --- 古平聲今讀的層次 --- p.152 / Chapter 第二節 --- 古上聲今讀的層次 --- p.159 / Chapter 第三節 --- 古去聲今讀的層次 --- p.160 / Chapter 第四節 --- 古人聲今讀的層次 --- p.163 / Chapter 第五節 --- 小結 --- p.164 / Chapter 第六章 --- 結語 --- p.168 / Chapter 附錄一: --- 伶話字音對照表(附苗話、桂林話) --- p.172 / Chapter 附錄二: --- 伶話分類詞表 --- p.281 / Chapter 附錄三: --- 伶話語法例句 --- p.341 / Chapter 附錄四: --- 伶話語料 --- p.351 / 主要參考文獻 --- p.355
67

論股東會與董事會之定足數門檻 / A study on the quorums of shareholder meetings and board meetings

施佩均, Shih, Pei C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司法上股東會與董事會之定足數門檻(Quorum),規制股份有限公司作成決策時,應有一定比例之股份數及董事人數出席會議。然而隨著現代公司經濟規模擴張,面對眾多的股東人數,及瞬息萬變的資訊,既有規制方式是否應一併調整值得研議。為深入研究此議題,本文將先介紹定足數門檻所涉之上位概念,說明多數決原則下,為保障公司決議之作成具有一定民主基礎,應設定法定出席門檻規制,確保公司治理運行。 就股東會決議之定足數門檻,目前我國法院見解認為,此係股東會之法定成立要件,如未達定足數,股東會決議當然不成立,顯示公司法對於資本多數決原則「程序正義」與「實質正義」面向之重視。然而,我國法律實踐上,為使一般股東亦有意願出席股東會,以達定足數要求,部分公司股東會開會成本偏高。是以,本研究擬參酌外國法制及分析我國規範後,重新思考就目前規範放寬之可能性及其限度,以合理減輕實務負擔。 至於董事會決議部分,我國法亦定有定足數門檻要求,彰顯立法者認為在於追求議事效率同時,應同樣重視董事之出席義務及受任人義務。惟我國法上董事會決議區分普通與特別決議,而有不同之定足數門檻,係比較法上較為少見之立法模式。因此,本文將分析現行規範,對公司董事會運作產生何種影響、實務上發生之爭議,及是否有調整規範之必要性,期望能使公司運作更為流暢。
68

文化旅遊中的文化想像與文化生產: 麗江古城木雕與繪畫的旅遊藝術品研究. / 麗江古城木雕與繪畫的旅遊藝術品研究 / Cultural imagination and cultural production in cultural tourism: a case study of woodcrafts and paintings as tourist arts in the old town of Lijiang / CUHK electronic theses & dissertations collection / Wen hua lü you zhong de wen hua xiang xiang yu wen hua sheng chan: Lijiang gu cheng mu diao yu hui hua de lü you yi shu pin yan jiu. / Lijiang gu cheng mu diao yu hui hua de lü you yi shu pin yan jiu

January 2012 (has links)
过去十年,许多学者都对丽江古城的旅游发展与文化变迁进行过批评。文化真实性的丧失和文化商品化是这些批评中的重要主题。这些问题不仅反映了丽江古城在文化旅游发展下的困境,也是众多其它文化遗产地共同面对的难题。本文通过对丽江古城的木雕与绘画旅游艺术品的研究,探讨了文化旅游中的文化生产与文化想像,并回应了这些相关问题。 /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云南旅游艺术品市场的形成,以及丽江旅游纪念品与木雕绘画产品的发展历程。接下来的讨论通过三个主题来进行:传统与原始、真实与消费、混杂与重构。在传统与原始的讨论中,笔者结合东巴象形文字在现代东巴画和旅游艺术品的应用,分析了当代纳西知识分子和精英画家对东巴文化的想像和艺术再现。所谓的传统生活与文化被绑定在了文化的原始性和艺术的原始性表现中。古城艺人在继承了现代东巴画派的成果的基础上将艺术品与现代生活做了更多的联接。但是传统与原始的联接仍然在很多方面建构着当地的文化想像和实践。真实与消费的讨论中,文章认为文化真实性既有客观性的一面,也有主观性的一面,他们共同构成了文化遗产地的文化真实。许多旅游艺术品的生产都与当地的文化想像有关,它是具有实践性的文化生产。在文化商品化的过程中,文化想像也发挥着作用,它使真实与消费联系起来。不同的参与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着文化变迁与重构的协商。在文化生产的过程中,当地的艺人运用混杂的方式不断试验着新的可以表达自己又获得市场认可的作品。他们通过与不同人的交流与想像,在古城的混杂的空间里寻找着自己可以发声的位置,对艺术的追求和艺术家身份的建构成为其中的一个硕果。 / 随着旅游的发展,古城空间和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新的文化群体和文化空间正在形成,对文化想像的追寻代替了对文化真实性的追寻成为了旅游活动的主导。文化遗产概念在传播与应用过程中不断被文化想像所填充。尽管古城的木雕与绘画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但它却孕育出了一批有理想的当地年轻人,他们在文化变迁中正以自己的力量努力着。 / Since the last decade, many scholars have undertaken critical researches o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culture changes. Cultural authenticity and cultural commercialization have been the main topics in the discussions. These problems exist generally in most heritage sites. This thesis proposes to further explore these topics by studying the case of Lijiang old town in Yunnan, China. It focuses on the local woodcrafts and paintings, two popular tourist art forms, to examine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imagination in cultural tourism. / Based on field studies, I have reviewed the formation of the market for tourism art in Yunnan Province and the short history of souvenir and tourism arts in Lijiang since 1990s.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ree main topics: tradition and primitiveness, authenticity and consumption, hybridity and reconstruction. The first topic studies the cultural imagination in contemporary Dongba paintings from Naxi intellectuals and elite artists by analyzing the wide use of Dongba hieroglyphic characters. Cultural primitiveness is used to represent traditional life and culture in the paintings. Although the local craftsmen and painters try to connect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modern life, the bond between cultural tradition and primitiveness is still a major influence on cultural imagination and practice. For the second topic, I argue that cultural authenticity has both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sides, and both sides interact with local cultural imagination at the heritage site. Many tourism arts are produced with local cultural imagination, and in turn they influence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culture. Cultural imagination is the bridge between authenticity and consumption. Various stakeholders are participating in the negotiation of cultural changes in their own ways. For the third topic, at the production side, local artists experiment with hybridity on their craft works and have found an efficient way to express their ideas as well as getting feedbacks from the market and consumers. The local craftsmen find their identities and positions in the old town as a result of communication and practices. The pursuit for art and the identity of artist are their major achievements.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the Lijiang old town has completely changed in terms of both space and function. Newer and younger cultural groups and cultural spaces are emerging, seeking cultural imagination instead of cultural authenticity in the tourism activities.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heritage is filled up with cultural imagination during its spread in practice. 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woodcrafts and paintings in Lijiang still has many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t has successfully cultivated a group of local artists who have dreams and will put all their efforts to develop the local culture in their works. / Detailed summary in vernacular field only. / Detailed summary in vernacular field only. / Detailed summary in vernacular field only. / 周蔚蔚. / Thesis (Ph.D.)--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2.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269-279) and indexes. / Electronic reproduction. Hong Kong :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2] System requirements: Adobe Acrobat Reader. Available via World Wide Web. / Abstract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Zhou Weiwei. / 导 言 --- p.7 / Chapter 第一章 --- 研究背景及文献回顾 --- p.11 /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产生 --- p.11 / 相关概念及文献回顾 --- p.16 / 理论资源 --- p.36 / 研究方法 --- p.48 / 论文框架 --- p.50 / Chapter 第二章 --- 九十年代以来纳西民间木雕与绘画的发展概况 --- p.57 / 旅游艺术品市场的形成 --- p.57 / 丽江古城旅游纪念品(旅游艺术品)的概况 --- p.65 / 九十年代后古城木雕绘画旅游艺术品的概况 --- p.71 / Chapter 第三章 --- 传统与原始:东巴象形文字与雕刻绘画 --- p.88 / 从宗教语言到艺术语言 --- p.88 / 主题的模式化 --- p.97 / 新力量的出现与主题的延伸 --- p.109 / 传统与原始性 --- p.115 / 抽离与全球化 --- p.123 / 小结 --- p.128 / Chapter 第四章 --- 真实与消费:雕刻神灵 --- p.131 / 《归猎图》的传奇 --- p.131 / 《黑马图》与《归猎图 --- p.133 / 云南重彩画与云南少数民族的艺术再现 --- p.139 / 三朵指涉的形成 --- p.146 / 《东巴神像》 --- p.164 / 真实性的协商 --- p.173 / 小结 --- p.182 / Chapter 第五章 --- 混杂与重构:古城与艺术家 --- p.184 / “我爱丽江 --- p.185 / 再现古城奇观 --- p.189 / 凝视混杂的古城 --- p.198 / 在凝视中交流与创作 --- p.204 / 混杂的力量 --- p.209 / 对艺术家的文化想像 --- p.221 / “要不择手段地成为艺术家 --- p.223 / “丽江混混 --- p.229 / 中间人的缺失 --- p.233 / 小结 --- p.244 / 结 论 --- p.250 / 文化想像、文化生产与文化遗产 --- p.250 / 古城、木雕绘画与旅游艺术品 --- p.256 / 尾 声 --- p.259 / Chapter 附录一 --- 现代东巴画派主要画家简介 --- p.261 / Chapter 附录二 --- 古城木雕绘画艺人简介 --- p.263 / Chapter 附录三 --- 田野调查访谈的主要人物与时间列表 --- p.265 / Chapter 附录四 --- 本文所引用图表索引 --- p.266 / Chapter 附录五 --- 本文所引用木雕绘画作品索引 --- p.267 / 英文参考文献 --- p.269 / 中文参考文献 --- p.275 / 未经发表的资料 --- p.280
69

新縣制之研究

張俊顯, Zhang, Zun-X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民國廿八年九月十九日,國民政府頒布「縣各級組織綱要」,通令後方各省自廿九年 度起實施,這是抗戰時期,政府在內政方面的一大改革措施,也是我國地方自治史上 的一件大事。一般稱之為新縣制。 抗戰期間,政府採取了抗戰建國並行的方針,新縣制適逢其會,肩負了一部分抗戰建 國的任務。自其實施以還,各界頌揚與批評之文字不少,惟作有系統之研究者,尚不 多見。本論文系就新縣制始末,作一嘗試性之探討。全文共一冊,約一萬字,分為八 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分析其產生之原因,第三章嘗試性之探討。全文共一冊, 約十一萬字,分為八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分析其產生之原因,第三章敘述其制 訂之經過,第四章敘述其主要之內容,第五章探討其實施之梗概,第六章檢討其優劣 得失,第七章就它與台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之異同,作一簡單之比較,第八 章為結論。
70

我國現行地方自治行政監督之研究

田黎麗, Tian, Li-L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導論,先對地方自治與自治監督之意義分別說明,而後說明自治監督之種類, 包括立法監督、司法監督、考試監督、監察監督、行政監督五種。最後,探討自治監 督的發展趨勢乃是以行政監督為主流。 第二章探討我國地方政治制度的生態環境,分三節,第一節討論我國自秦漢以來至明 清之中央與地方之關係,此乃歷史背景因素;第二節說明國父孫中山先生創均權主義 之地方制度之原因及其精義,此乃思想、罐因素;第三節探討二十世紀現代政府功能 擴增以及行政工作性質轉變的現象,該現象之造因為工業化、科技化的世界潮流,此 乃世界潮流所趨的外環境因素。 第三章討論目前我國地方政府受中央政府或上級地方政府行政監督之方式及其內容, 包括一般性之規則命令之頒布、核準備案、指示、視察等行政監督與對地方議會、地 方政府中公務員之人事監督以及透過預算、會計、審計、補助金等途徑所實施之財政 監督。 第四章對現行地方自治行政監督之檢討。分三節,即分為一般性行政監督方面、人事 監督方面及財政監督方面分別予以檢討。 第五章改進意見及結論,共分四節,乃探討如何運用黨政關係,如何提供專技人才, 如何改進補助金政策以促使我國地方自治行政監督,以積極性方式發揮其功效,來完 成自治監督之目的,進而使均權制地方體制得到更完善的發展,並使地方自治精神得 以充分發揮。

Page generated in 0.016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