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137
  • 2922
  • 241
  • 214
  • 107
  • 21
  • 1
  • 1
  • 1
  • 1
  • Tagged with
  • 3507
  • 909
  • 807
  • 799
  • 766
  • 622
  • 603
  • 578
  • 532
  • 504
  • 494
  • 428
  • 422
  • 400
  • 39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31

銷售通路對傷害保險損失率之影響分析

李文斌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內保險經營,行銷通路長久以來均以業務人員直銷通路及經代通路為首要業務來源,近年來新興保險業務通路崛起,最被看好的為電話行銷通路、網路通路及銀行行銷通路,其中影響最鉅者即是銀行行銷通路。 本研究乃針對銀行通路行銷傷害保險之效益與職業團體通路、直接業務通路、經代通路、電話行銷通路、網路通路與客服中心八種通路比較,對於保險公司保費收入與理賠支出面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 (一) 銀行通路損失率顯著低於直接業務通路的損失率,是保險公司可以加強銀行通路業務 (二) 電話行銷通路及網路通路在損失率比銀行通路顯著較低,為值得注意之新興通路 (三) 電話行銷通路及網路通路在保險費比銀行通路顯著較低,可見傷害保險業務在通路尚有極大發展空間 (四) 職業團體通路、直接業務通路與經代通路之損失率相對偏高,個案公司應積極改善此通路績效
132

平行外交的概念與應用—以魁北克經驗為例 / the concept and application of paradiplomacy-take Quebec experience as example

侯乃云, Hou, Nai-y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平行外交」是1980年代以來新興出現的專有名詞,其意味著中央政府與次國家政府之間可能因為各種因素導致不同外交政策的出現。筆者以魁北克的經驗為例,探討次國家政府發展外交關係的背景、動機以及最終獲致的成效如何。筆者結合了平行外交的相關理論、魁北克的歷史、魁北克發展外交的進程、魁北克現行的外交關係網絡,以及加拿大聯邦政府的反應,歸納出對於上述提及問題的各個觀點,最終呼應至論文題目「平行外交的概念與應用」。 / “Paradiplomacy” is a specialized term which appeared since 1980, it means different foreign policy could happen between central government and sub-national government due to any kinds of causes. Take Quebec’s experience as example, the author wants to analyze that how a sub-national government has gone under such context, also included his motives and the effects of paradiplomacy. The author will end up a conclusion of this article “the Concept and Application of Paradiplomacy” in terms of 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ies of paradiplomacy, the history of Quebec, the progress of Quebec’s foreign policy, the contemporary diplomatic networks of Quebec, and the response from the federal government of Canada.
133

德意志銀行國際化演變之研究

李欣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科技的發展與法規的變革為銀行傳統的經營帶來挑戰,再加上全球銀行業的制度改善,帶動了金融的全球化,對銀行業的傳統經營方式帶來很大的衝擊。順應總體環境的變動,許多國際性的大銀行趁此趨勢成為全球性的金融機構,因而為金融業帶來了一場購併風潮,且購併金額越來越大,而購併區域,也漸漸由國內購併走向以跨國購併。 / 本論文以最大的德國銀行-德意志銀行為研究的標的,主要分析其國際化的行為。德意志銀行從1870年設立至今已有138年歷史,在這長時期的發展中,總體環境及德意志銀行自身條件的改變,影響了其對外擴展的策略及途徑。 / 面對總體的衝擊,德意志銀行因應銀行中介角色的轉變,在收入結構上由以利息收入為主調整為以非利息收入為主,這也和其併投資銀行的國際化策略有關。另一方面,從德意志銀行的發展軌跡中,也可以發現德意志銀行在國際化的拓展上採用的是先成為一區域性的銀行,成為一個歐洲區域的大銀行,再逐步成為全球性的金融機構。
134

企業贊助之整合行銷傳播研究-以統一超商的Simple Life簡單生活節為例

馬其文, Ma,Chi 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消費習慣的改變以及新興媒體的出現,企業透過傳統行銷模式進行行銷手法,已經無法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傳統媒體漸漸的被新興媒體所取代,企業在廣告投資上也逐漸分散到各不同型態的媒體上。取而興起的整合行銷傳播概念,強調透過行銷訊息的整合,建構出企業行銷的「綜效」。 企業認知整合行銷傳播對於行銷的重要,以廣告、公關、促銷或事件行銷、直效行銷等方式,藉由不斷重複溝通訊息,達到加深消費者印象的目的,在其整合行銷傳播的操作工具中,用贊助活動方式的案例也越來越普遍,他們開始強調以「感性」為主軸來進行行銷,期望藉之接近消費者,加強企業形象,進而達到增加銷售的最終目標。因此,本研究將針對企業贊助下之整合行銷傳播的內容、模式與操作手法作深入探討。 本研究以2006年7-ELEVEN贊助中子創新公司舉辦的「Simple Life簡單生活節」專案為個案,訪談專案負責人輔以蒐集的初、次級資料分析,期望透過企業與活動主辦單位之操作經驗與整合行銷傳播模式,瞭解在企業贊助情況下的整合行銷傳播內容為何,提供未來企業在操作相關專案時之參考。 研究發現在2006年舉辦的「Simple Life簡單生活節」專案,以多元價值的整合行銷傳播行銷策略,在場地和節目上做出切合主題的設計,並依據主題特性選擇較能深度溝通的媒體工具進行傳播操作,強化網路與在途媒體的應用,企圖影響目標族群的生活。也因為贊助企業7-ELEVEN的涉入較高,更能達到贊助目的,不過研究也發現「Simple Life簡單生活節」的操作缺乏長期的規劃,讓這次以LOHAS為主題,強調永續經營概念的行銷專案影響性受到打折。 本研究結論符合研究目的:1、7-ELEVEN贊助交換資源之外,並且在「Simple Life簡單生活節」內傳達LOHAS觀念。2、7-ELEVEN贊助「Simple Life簡單生活節」,可累積企業品牌正面形象,創造領導形象。3、7-ELEVEN透過一致性的訊息傳播,以及三階段整合行銷策略,透過「Simple Life簡單生活節」達成LOHAS觀念的深度溝通。4、趨勢潮流的操作,可整合商品資源,達到商業規模經濟的效果。5、以在途媒體當做整合行銷傳播的工具將越來越普遍。能在消費趨勢改變的時代,提供企業在操作贊助相關整合行銷傳播模式之參考。
135

颱風土石流受災地區行動弱勢族群疏散避難行為模式之研究-以水里、尖石地區為例

黃冠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近年來發生許多土石流災害,導致許多傷亡與損失,而行政單位在救災時,往往忽略土石流潛勢溪流地區民眾的避難決策需求,尤其行動弱勢族群。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與訪談的方式,針對新竹縣尖石鄉、南投縣水里鄉的一般家戶行動弱勢者,調查實際土石流災害下行動弱勢族群之災害認知與疏散避難行為特性再與無土石流災害下之預期認知及國外研究案例進行分析比較。土石流消息來源方面,實際避難時除了最為信賴「行政單位的廣播宣導」之外,對於網際網路消息有增加信賴的趨勢;土石流認知方面,實際避難行為較預期認知認同「土石流防災宣導與避難演練對您很有幫助」之認知;避難考量因素方面,實際避難行為則明顯比預期認知較為重視「過去的受災經驗」此項因子,因此災害之預期認知與實際行為兩者並非全然相同。 應用二元羅吉斯特迴歸方法,建立行動弱勢族群「是否採取避難」、「是否需要協助」、「避難過程所需時間」之三種避難疏散行為模式,解釋災害認知、外在環境與災民本身特質等避難因素間之關係。模式發現有接獲避難訊息、所得較高、有危機意識與土石流防救災知識的行動弱勢族群,進行疏散避難的比例較高;也發現行動弱勢族群最需要交通工具與輔助設備的協助;此外行動弱勢族群傾向選擇熟悉的路線,而造成整體避難過程較為耗時。最後依據前述對行動弱勢族群之疏散避難需求與行為特性之掌握,本研究對相關公部門提出行動弱勢族群防救災對策之建議。 / / For realizing the evacuation behavior of disabilities in debris flow disaster, the study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for the disable groups to understand their disaster perception and actual evacuation behavior. Two debris flow vulnerable townships were selected including Shuili Township in Nantou County and Jianshi Township in Hsinchu County. Therefore, their decision and perceived attributes in Debris Flow were clarified, in addition to examine if evacuation expectation corresponds to actual behavior. This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evacuation expectations shows significantly differ from the actual behavior on the source of debris flow warning, the debris flow awareness, the consideration of evacuation factors, and the choices of evacuation sites. So evacuation expectation isn’t totally correspond to actual behavior. Research result by evacuation behavior models, disable groups that are “alert”, “have safety knowledge”, “higher income”, are outstanding factors ,it is relatively high to evacuate the proportion of taking refuge. On the other hand, models find disable groups need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to help most. In conclusion, before drafting emergency planning, 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sider more the disable group’s expectations and actual evacuation behavior than the request of the situation to ensure the planning is good to work.
136

中國大陸行政監察制度之研究

董樂群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共建政之後,雖在1949年即成立「人民監察委員會」組織,但改隸為國務院下之監察部,則是1954年之事。由於受到共產教條極權化之影響,加上毛澤東專制性格,監察工作的成果殆可預期,終在1959年4月第二屆人大決議裁撤監察部,結果造成往後數十年中國大陸監察制度嚴重傷害。其後至1986年11月第六屆人大常委會第18次會議,根據國務院提案,才決議恢復設立監察部與各級人民政府監察機構。又於1990年11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條例」經國務院審議通過,同年12月9日發布,由於監察部門的成立及行政監察條例之公布,使中國大陸完成了監察制度法制化的程序。 本論文首先探討中國大陸行政監察權的理論基礎,並就其監察權的特徵加以闡述。其次,關於中國大陸行政監察制度經歷4個時期的波折起伏(第1個階段:規制初創時期(1949―1954),監察機關表現的形式是政務院人民監察委員會;第2個階段:賡續發展時期(1954―1959),監察機關表現的形式是國務院監察部;第3個階段:中斷停滯時期(1959―1986),為行政監察制度遭破壞的階段;第4階段則為:恢復確立時期(1986迄今),監察機關表現的形式是國務院監察部),亦在論文中分別為詳細的說明。再次,針對中國大陸行政監察法制深入予以分析,這是本論文篇幅最多的章節,其重點為:行政監察的原則性規範、行政監察的組織機構、性質與領導體制、行政監察的對象與管轄、行政監察的職責與權力,以及行政監察的程序。其後,更論及監察機關與中國大陸其他的監督系統間的關係,主要有黨的監督(紀檢機關)、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全國各級人大)、司法機關的監督(人民檢察院與人民法院)與審計等財經部門的監督,對於充分瞭解整體監督體系效能的運作,具有重要意義。再後,並對於中國大陸行政監察制度的現狀及問題剖析探討,重點包括了:行政監察權獨立性的問題、行政監察機制面、職能面、法制面及幹部成員的問題等。最後,筆者擬總結以上各章的分析,歸納研究心得,並嘗試檢討提出大陸行政監察制度的變革意見。 如眾所周知,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共政權仍然會致力保持穩定,並且緊抓未來20年的歷史機遇期,在和諧穩定的內外環境中,全面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雖然過去數十年來,大陸行政監察功能的之實踐性不足,有效性也頗令人質疑,但行政監察制度既為大陸現存之事實,若能在既有基礎上,改善體質結構,並汲取西方監察制度的優點,強化行政監察的職能,或可以期待其能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並提升整體行政績效的成果。
137

地方行銷之研究:以彰化縣政府為例

黃進陽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全球化的影響及競爭壓力下,面對國內及國際環境的轉變,政府角色與職能無可避免地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其中地方政府面對的挑戰尤甚,地方政府成為地方發展的主導者,一種不同於以往運用全國一致經濟政策之作法「地方經濟發展」逐漸成形,造成全新之地方自治時代的來臨,以地方經濟發展來導引全面性地方發展,己是較為可行與必要的方式,而其中以地方公眾群體凝聚共識力量所採用的「地方行銷」(Place Marketing)模式更是其中極為創新且有效的作法,地方行銷已成為地方發展經濟的最佳利器之一。 本研究以彰化縣發展為研究對象,探討地方政府如何運用地方行銷來規劃地方未來的發展定位,並且基於發展定位,擬定各項行銷策略,探討彰化縣在全球化趨勢下如何利用地方行銷手法來提升競爭力。經由深度訪談與SWOT對彰化縣發展環境之分析,彰化縣的地方行銷意象可規劃為「生活、觀光、科技,打造博物館文化縣」,在此行銷定位下,從事行銷組合策略。 本研究發現,地方行銷對地方的發展確有一定的影響力,然而有效的地方行銷須具備眾多因素及相關制度的配合,因此,本研究嘗試提出以下建議供彰化縣政府及相關人士加以運用或參考:一、設立公民會議;二、統一地方行銷權責;三、強化公私協力合作機制;四、加強改善彰化縣發展環境。 另外,本研究亦發現,地方行銷的主體已逐漸從以一個地方為主體,轉向為「區域行銷」或「區域策略聯盟」,如何擴大地方行銷思考的層面,把區域概念也納入地方行銷的範圍,亦是後續研究者可供參考的方向。
138

政策行銷研究—以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為例

陳文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時代的演進,今日政府的角色已大大不同於以往,從威權、統御性的角色,轉而強調傾聽人民的聲音、重視人民才是政府的頭家。政府該如何推動並執行政策,挑戰著決策者的智慧。本篇研究欲以政策行銷理論檢視1999臺北市民當家熱線這項政策,自試辦以來所運用的行銷策略及工具為何,執行成效如何,並分析此項政策後續行銷的方向,以作為政府在面對今日嚴苛的挑戰下,運用行銷管理技術的參考。這項政策不僅僅重視市政府對外行銷的能力,同時也考驗市政府內部整合及內部行銷的能力。因此,本研究試圖回答以下問題: 1.瞭解1999臺北市民當家熱線的政策目標、政策行銷策略,及是否達到政策預期效益?執行過程中,遭遇到那些問題,如何克服。 2.瞭解1999臺北市民當家熱線的內部行銷策略,市政府如何對內部進行整合及內部行銷,遭遇到那些問題,如何克服。 3.以政策行銷理論檢視1999臺北市民當家熱線往後努力的方向,以作為政府運用政策行銷理論之參考。 本研究期以政策行銷模型及內部行銷衡量指標所建構出的理論架構,分析1999市民熱線的政策行銷、1999市民熱線的內部行銷及1999未來的行銷策略。最後,提出本文的結論及研究發現,身為公務人員的一份子,見識到政府並非不作事,而是許多辛苦與努力被埋沒在層層的公文程序與機關的本位主義之下,或者未藉由良好且適當的溝通管道讓民眾瞭解並取得政策的相關資訊,導致政策無法獲得民眾的認同與配合。希望藉由此一案例分析,能使政策行銷的運用更為廣泛,並使政府能夠儘量用合作取代脅迫,用共識取代立法,主動出擊,而非被動等待、墨守成規,才能達成今日民眾對政府的期待。
139

以4C策略行銷架構分析A食堂創業計畫的可行性 / The analysis of possibility of new business model by 4C strategic marketing: A restaurant for example

葉詩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台灣的食安風暴全面引發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感與憤怒,一向以美食自豪的台灣,我們追求的應該是經濟發展之後的生活品質的提升,甚至還擔心大陸進口的東西來源製程不明我們沒信心不敢吃,不料,食安問題就發生在自己家,其實我們每天吃進去的每一口食物都充滿了危機。 另一方面,由於台灣工作步調繁忙工時又長,三餐外食是很普遍的現象與需求,加上人口結構改變,單身人口與頂客族人口龐大,與婦女就業人口的增加、很多家庭也加入外食一族的行業,外食需求強勁,但台灣餐飲業多為中小型規模業者,或是獨立的個體經營戶,因此雖然食安議題引發全民關注,但是餐飲業者回應的行動有限。對應消費日漸升高的食安涉入度與需求,外食又是台灣人解決三餐飲食問題的重要方式,是否有消費者未滿足的缺口? 要外食但是同時希望能滿足食安的需求?是否有新品牌建立的空間與機會? 因此開啟了本論文的研究動機。 本論文是針對A食堂在台灣外食市場創新品牌的策略行銷為研究主題,探討如何以策略行銷4C交易成本理論(邱志聖,2010)架構分析自身的挑戰,找出現有市場競爭對手的4C問題,然後以4C架構的角度提出策略行銷的規劃。 期望透過這個案例,探討台灣中小企業結合台灣製造優勢與網路科技,創立自有品牌開拓國際市場的可能性,同時透過這個個案的經驗也希望能為其他台灣中小企業提供實務經驗的借鑑。假如食品安全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消費者的需求缺口已然出現,身為新創品牌如何在傳統的產業中發展品牌與建立高的附加價值,因此本研究希望透過A食堂的案例,透過品牌的建立,打破以往傳統餐盒產業只有通路據點為王的傳統思考,打造一條策略行銷建立品牌的新路。
140

國際新產品上市之行銷溝通行為與績效之研究

林慕軒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是在探討台灣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市新產品所採用之行銷溝通行為,研究目的共有三個:1.瞭解不同行銷溝通行為之間的關係;2.研究行銷溝通行為與新產品績效之關係;3.探究國際市場環境對新產品績效之影響。易言之,本研究試圖透過對行銷溝通行為本身,以及對新產品績效影響之瞭解,探究如何透過操控行銷溝通行為以得到最佳的新產品的績效,而另一方面則是研究市場特性對於新產品績效之影響。  本研究的模型分為三大部分,包括行銷溝通行為、環境因素與新產品績效。其中行銷溝通行為劃分為五個構念,包括有溝通努力之相對程度、當地化程度、訊息一致性、訊息可見度與溝通組合廣度等,探討各個構念間的相互關係以及對於新產品績效的影響;環境因素方面則分為市場競爭強度與市場變動性兩個構念,探究其對於新產品績效的影響。  根據本研究經由實證結果發現,行銷溝通行為對於新產品績效的影響包括:當行銷溝通行為的訊息可見度越高時,新產品的績效會越好。當行銷溝通行為的訊息一致性越低時,新產品績效會越好。  行銷溝通行為本身內部五個構念之間的相互關係包括:當訊息當地化程度越高時,訊息的一致性會越低;當訊息當地化程度越高時,訊息可見度會越高。當行銷溝通行為的溝通努力之相對程度越大時,其所選擇的溝通組合廣度會越廣。而當行銷溝通行為的溝通組合廣度越大時,訊息可見度會越高。  環境因素對於新產品績效的影響包括:當市場競爭強度越高時,新產品績效會越低;當市場變動性越高時,新產品績效會越高。

Page generated in 0.023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