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43
  • 233
  • 10
  • 2
  • Tagged with
  • 245
  • 245
  • 77
  • 71
  • 63
  • 57
  • 50
  • 48
  • 43
  • 36
  • 36
  • 35
  • 34
  • 34
  • 3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71

台灣電視新聞報導爭議女性之負面形象研究

呂雅惠, Lu, Ya Hu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探討女性在各種媒體中呈現的形象之研究數量繁多,但以「電視新聞」作為一種媒介類型,探討在電視新聞中女性的形象是如何在電視新聞這個特殊的文本上被呈現的研究卻付之闕如。台灣的電視新聞競爭激烈,經常為了收視率而錙銖必較,電視媒體成為了一窩蜂追逐八卦新聞的嗜血者,台灣的媒體幾乎年年都以「壞女人」為劇本,炒作驚世駭俗的新聞題材。本研究以電視新聞的報導作為分析的對象,希冀找出在電視新聞中這種被歸類為「壞女人」的爭議性女性是如何的被呈現,這種女性因為其哪些爭議性特質而成為媒體的焦點,進而被大眾消費。研究方法以量化內容分析法,分析台灣九家電視新聞台如何報導三位具爭議性的女性及其形象為何。
72

學術人看電視 - 電視批判的行動邏輯

洪軒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並非在於討論行動者如何觀看電視,而是關注於行動者在學術的場域底下如何去談論電視,我們必須注意到對於電視的研究主要是放置於閱聽人,也就是一個他者的位置,因此在本研究中主要討論的則是對於電視擁有自己的批判的行動者的論述,我們將這個行動空間稱為學術人;那麼本研究主要想要瞭解的則是,在一個學術場域當中行動者如何對於電視完成一個具備正當性的論述來作為行動策略?而在這些論述當中存在了哪些運作規則?這兩個主要的問題則是本研究要探討的問題。 本研究以深度訪談法針對了八名大學以上學歷的行動者做出訪談,企圖要去瞭解他們根據哪些原則以及策略去談論以及批判電視。在此外更深一步的去從論述方式以及身份之間去尋求行動者的個人風格。 而在研究成果中,我們發現了行動者擁有一套對於電視批判的標準答案,其實是具有一套主體技術使得個人能夠獨特的去思考電視的問題成為可能,而很驚人的是這些原則是共通且一致的,而在其中造成論述上的差異的則是引進個人風格的運作策略使得論述具備了個人的特質,而使得行動者能夠在共通的原則中保有個人的獨特性,然而有趣的是,正是個人的獨特性存在而使得他們能夠遵守共通的原則。 關鍵字:電視批判、學術人、主體、個人風格
73

電視廣告「效果」再探:語言遊戲的觀點

劉慧雯, Liu, Hui 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電視廣告有什麼效果?本文從互動式廣告引發的大規模討論談起,檢視電視廣告所具有的效果。   過去討論電視廣告的效果時,常從廣告主的角度出發,討論電視廣告如何說服閱聽人消費特定商品。這樣的研究取徑使得廣告效果研究多半以閱聽人認知歷程、態度改變、以及消費行為作為最主要討論題目。然而,本文對一般人閱聽行為的觀察發現:除了掏出錢來購買商品之外,電視廣告在閱聽人的使用中還有一種溝通、使用的效果。   本文認為,閱聽人在觀看廣告之後,除了理解廣告所宣揚的價值之外,對廣告內容同時還能夠進行許多相應於個人生活經驗延伸、應用而來的語言活動。透過對閱聽人語言活動的觀察,便能指出不同於消費市場邏輯的電視廣告新「效果」。在新的效果觀點之下,閱聽人對電視廣告語言的重複、應用,標示出電視廣告作為一種傳播內容所具有的溝通效果。本文稱之為「電視廣告效果的語言遊戲觀點」。   另一方面,廣告本身產生創意、引起討論的方式,也是經由對日常生活語言的延伸與重組的結果。本文透過符號學(Semiotics)所提示的相關概念,解析電視廣告的文本,指出在廣告文本中的語言遊戲。   最後,本文以後現代情境中的廣告表現,指出媒介內容不在遵守理性邏輯,而更傾向以「差異」作為產製媒介內容的原則。本文指出,這樣一種差異的邏輯更能為閱聽人提供不同的電視廣告經驗與想像。
74

論台灣地區有線電視「垂直整合」問題及其規範--以「斷訊」爭議為核心

官智卿, Kuan, Chih-Ch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有線電視垂直整合在營運上的高度效率,使其成為強勢市場潮流。就經濟效益而言,業者透過垂直整合可將「交易內部化」,為其上下游相關業者帶來高度的互利。只是,「垂直整合」事業本身雖可達到高度「內部」經濟效益以及部分外在附加價值,但就「整體經濟」面觀之,這些整合事業透過內部補貼的方式,卻可能造成「外部」上、下游市場俱遭封鎖;尤其當垂直整合事業又具備「獨占」實力或者已為獨占事實時,其「限制競爭」的效果將可能獲得高度擴張,以致嚴重排擠其他競爭者,並損害市場交易秩序及消費者權益。 觀察歷經幾番整合後的台灣有線電視市場,除了平日就在上演的「聯賣」、「統購」、「蓋台」、「併頻」等戲碼,每到年度換約時期,「斷訊」事件更是層出不窮。深究亂象叢生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財團勢力介入有線電視的上下游相關產業,並運用其獨占力量壟斷了市場的正當交易行為,以致產生了明顯的市場排擠效應,媒體秩序也多所鬆動,因而限制競爭與不公平競爭的個別行為層出不窮。更甚者,在這樣不均等的產業結構之上,根本難以反映出「多元」的媒介內容,媒體公共空間被財團擠壓,而人民言論自由的基本權利也隨之萎縮。因而,政府有必要介入管制,以維持各競爭力量的平等競爭關係,並保障人民基本權利與收視權益。 本研究發現,在有線電視「垂直整合」勢力的擴張過程中,以概觀而論,同時擁有頻道及系統通路的集團,對於事業體之外的未整合業者將可能發揮「拒斥」(或封鎖)作用,產生嚴重的排擠現象;同時,這些整合業者具備了違反「優勝劣敗」原則的條件,可選擇優先販賣自己的產品。在這樣的情勢中,沒有通路的頻道商,在頻道大戰中,往往只得任由有垂直整合關係的業者擺佈;而沒有雄厚財力作後盾的有線電視系統,多半也只能以合併股權或賣斷的方式尋求出路,結果仍難逃被財團兼併整合的宿命。 在對消費者的衝擊上,隨著有線電視「向前及向後垂直整合」的積極運作,多頻道商之間的傾軋也愈演愈烈,「斷訊」成為業者間的主要抗爭及談判手段,而消費者成了業者鬥爭下的犧牲品,每每必須忍受頻繁的斷訊干擾。另方面,財團業者透過所有權的控制,還可以進一步達成資訊控制的可能性,如此,不同族群、文化品味、意識型態者,將無從經由媒體發表意見或增進溝通;而民主社會中多元的、競爭的、開放的自由決策模式將消失殆盡;媒介公共領域與言論自由的建構,在媒體交相整合的遊戲規則中將變得弔詭而難辨,也將無從體現。 在相關法律規範方面,由於我國有線電視相關產業的發展遠遠早於法律規範的時程,因此即使立法當時訂定了詳盡的規範條文,卻也已泰半失去了引導的作用,往往還得以「就地合法」或者「避重就輕」的姿態向現實靠攏,接受業界既有生態。此外,多數相關法律的準用範圍及管制密度都有相當的侷限,在規範的過程中履次出現適用性存疑的窘境,法外空間無形擴大;而主管機關往往有決心不足或者立場傾斜的狀況發生,徒然有法律卻未貫徹其執法能力,常是一味尊重市場機能,放任其自由競爭,結果終致市場壟斷、垂直整合愈演愈烈,而收視戶在系統與頻道的頻繁斷訊衝突中,更成了主要的受害者。 事實上,「有線廣播電視法」的修法及「衛星廣播電視法」的立法,皆致力於防堵財團進行垂直整合。只是,相關財團業者卻仍可在「合法」的基礎下,以其水平挾帶垂直整合的強大威力橫行於有線電視上下游;並且透過統合上、下游市場的強大力量,作出不當的價格決定,以此迫使其餘未參與整合者加入整合或退出市場。 由此觀之,我國嚴重的「線纜糾結」在短期內恐怕難以獲得有效的解決;而面對如此惡質且「頑強」的有線電視生態,政府更應及時並積極地介入市場規範並調整產業行為,以免又失去了管制的適當時機,重蹈過去一再「亡羊補牢」的消極模式。
75

電視新聞製播品質管制--ISO 9002應用之研究

黃雅婷, Huang, Ya-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電視新聞是多數民眾的重要資訊來源,而電視新聞的競爭在眾多衛星頻道加入戰局之後,由原本三家無線電視台的競爭,轉變成為百家爭鳴的激烈戰況。新聞品質對電視台而言,代表其形象與重要財源收入。對於電視台管理階層而言,引進一套能兼顧提昇經營績效與獲利能力的新型態管理模式,是相當值得嚐試的做法。 ISO 9000系列是由製造業所發展的一套品質管理模式,其主要理念是將企業經營視為品質經營。此一針對「品質」要求所發展之管理方法,逐漸擴大應用至其他產業時,ISO系列即成為企業追求經營績效的一套方法。企業追求全面品質管理時,品質管制是最基本的要求。ISO 9000系列提供了一套品質管理系統與三種品保模式(9001、9002、9003)。既然新聞的產製對於電視台而言十分重要,本研究根據電視新聞製播內涵、ISO 9000系列內涵、品質管制基本概念等相關文獻探討,試圖將電視新聞製播品質管制與ISO 9002品質管理系統條文相結合,找出兩者間相互為用的關係。做為電視新聞管理人員在引進ISO 9002品質管理系統,提供其新聞製播品質時的參考。 本論文主要在探討品質管理對於電視新聞的意義、目前電視新聞品質管制所面臨的問題、如何將ISO 9002品質系統認證應用於電視新聞製播各階之品質管制,以及ISO條文的優先性與適用性如何。本研究所得之結論如下: 一、 新聞製播品質管制引進ISO 9002品質管理系統,可以幫助新聞組織重新思考增進新聞品質之管制事項。 二、 使新聞製播作業流程與品質要求成文,降低「人」的因素所造成的錯誤。 三、 對於新聞品管提供積極的預防錯誤的功能與助益,但對於提昇新聞品質的內容表現上有其限制。 四、 藉由教育訓練使新聞從業人員體認新聞品質管理的意義藉以提升整體品質管理意識。 五、 通過ISO品質系統認證不代表對新聞品質的保證,應不斷進行品質改進的各種管理工具的嚐試。 六、 實施ISO品質管理系統有助於重新思考新聞部組織架構之現況。 七、 正視在新聞品質管制的過程中,「人」的因素所造成的巨大影響。 八、 落實新聞人員作業品質之稽核與教育訓練,積極提昇人力素質。 九、 電視新聞部門推行ISO 9002品質管理系統之條文優先性依序是:4.10檢驗、4.1管理責任、4.2品質系統、4.8產品鑑別與追溯性、矯正與預防措施、4.13採購、4.6採購、4.9製程管制、4.15搬運儲存包裝防護與交貨、4.7採購者供應品管制第、4.19服務、4.11檢驗量測與測試設備、4.5文件與資料管制、4.20統計技術、4.16品質記錄管制、4.3合約審查、4.18訓練、4.12檢驗與測試狀況以及4.17內部品質稽核。排名愈前者,表示其與新聞品質、新聞製播效能之相關性愈高,受訪者認為此類條文在引進ISO品質管理系統時應優先採納應用。 十、 電視新聞部門推行ISO 9002品質管理系統之條文適用性依序是:4.1管理責任、4.3合約審查、4.9製程管制、4.2品質系統、4.8產品鑑別與追溯性、4.13不合格品管制、4.7採購者供應品管制、4.10檢驗與測試、4.15搬運儲存包裝防護與交貨、4.6採購、4.20統計技術、4.14矯正與預防措施、4.11檢驗量測與測試設備、4.5文件與資料管制、4.16品質記錄管制、4.19服務、4.12檢驗與測試狀況、4.18訓練以及4.17內部品質稽核。適用性排名愈前面者,表示條文實際應用於新聞製播品質管制實務時,在執行上困難度較低。
76

電視劇中家庭概念之呈現方式及閱聽人解讀型態之研究--以《中視劇場--花系列》節目為例

秦嘉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77

無線電視與衛星新聞頻道記者組織溝通、專業性與工作滿意度關聯之比較--以台視與TVBS為例

孫沛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組織溝通的研究,應用在各企業的相當多,但研究媒體的卻相當有限,因此本研究根據以往的文獻,探討國內電視媒體中組織溝通的情形,並且將組織溝通視為自變項,探究其對電視媒體記者工作滿意度的影響,此外本研究也探討專業地位特殊的新聞業,其專業性對工作滿意度的影響,並且也探討個人背景變項和工作滿意度的關係。最後整合歸納個人背景變項、組織溝通、專業性三者對工作滿意度的預測能力。 隨著有線電視及衛星頻道的蓬勃發展,也形成了和以往不同的媒體環境,因此本研究也希望探討無線電視和衛星新聞頻道的記者,在不同特性的組織當中,其個人背景變項、組織溝通、專業性和工作滿意度有何差異。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選取分別在無線電視和有線電視及衛星頻道晚間新聞收視最高的台視與TVBS進行調查,研究對象是兩台在台北新聞部採訪組的文字記者及攝影記者,根據研究所需設計出包括組織溝通、專業性、工作滿意度以及個人基本資料四部份的問卷,進行調查。回收之問卷以SPSS FOR WINDOWS套裝軟體進行資料分析,統計方式包括百分比、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相關分析、因素分析以及逐步迴歸分析等方法。 在資料分析之後,結果發現: 一、台視和TVBS記者的個人背景變項就兩台受訪記者在個人背景變項的百分比來看,台視男多於女,而TVBS則女多於男;年齡方面,台視最多的集中在31-35歲,TVBS則較多集中於26-30歲;婚姻狀況則台視已婚者較多,TVBS未婚者居九成;教育程度則兩台都以大學畢業者居多;專業背景方面兩台則以新聞相關科系者居多;職務上,兩台受訪者都是文字記者多於攝影記者;工作年資則台視最多的是3-5年,TVBS最多的則是2-3年;待遇方面,台視較多為60,001-70,000元者,TVBS則最多的是50,001-60,000元者。 二、台視與TVBS記者在組織溝通、專業性及工作滿意度的差異 (一)兩台記者在組織溝通當中的接受訊息、傳送訊息、訊息來源、以及溝通管道這四個層面的部份題項達到顯著差異。 (二)兩台記者在專業性有關經常充實專業知識以及在爭議事件中應避兔個人因素影響新聞報導的題項有顯著差異,其中台視記者比TVBS更認為應隨時充實專業知識及避兔個人因素影響新聞報導。 (三)在工作滿意度方面,在有顯著差異的題項上,台視記者比TVBS記者更認為自己的工作受到社會重視、較有成就感,並且更認同主管會讚美工作優異表現的記者,對福利及休假制度也感到較滿意;而TVBS記者則比台視記者認為目前工作有良好升遷機會、並更認為自己待遇比同業低、更覺得電視台未給予在職訓練機會,但覺得同事之間彼此較為關心。至於兩台工作滿意在因素分析之後,也產生不同因素,台視的五個因素分別是「工作本身及管理」、「升遷與福利」、「同僚相處」、「上司領導」以及「待遇」,而TVBS的五個因素則是「工作前景與管理協調」、「上司體恤」、「工作管理」、「升遷制度」以及「工作成就」。 三、個人背景變項、組織溝通、專業性對工作滿意度的影響及預測能力 (一)個人背景變項:台視方面,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以及工作職別會影響工作滿意度;TVBS方面,則是性別、婚姻狀況、教育程度以及工作職別會影響工作滿意度。 (二)組織溝通:台視在接受訊息、傳送訊息、訊息來源、溝通管道以及訊息回饋的時效性五個層面和工作滿意部份層面有顯著相關;TVBS則在接受訊息以及訊息傳送後所採取的行動和工作滿意部份層面有顯著關。 (三)專業性:兩台專業性都和工作滿意的部份層面有顯著相關。 (四)綜合個人背景變項、組織溝通專業性對工作滿意度的預測,則組織溝通中的溝通管道和專業性可以共同預測工作滿意度35.7%的變異量。 本研究在最後並根據研究結果對未來研究者以及媒體組織提供建議,以做為實務上運作的參考。
78

台灣地區衛星電視頻道商經營策略之研究 / On The Strategy of CATV Channel Dealers in Taiwan

欒錦榮, Luan, Chin-J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科技發展與國際社會變遷,傳播業的生態出現的巨大的市場變化。其中台灣地區的頻道商如雨後春筍般攢露而出,更是瞄準了大中華影視市場的大餅。為瞭解衛星科技的應用、國人最主要的休閒活動一收看電視以及頻道商如何吸引收視戶注意,便形成本研究之研究動機。   面對媒體發展迅速之際,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有三:1. 透過分析的工具瞭解頻道商經營策略的差異與成效;2. 透過個案的整理歸納出產業一般的經營作為;3. 為業界提供增加競爭力的建議。   本研究對頻道商之定義如下:「提供有線電視播送系統節目或訊號,且以有線電視播送系統或直播衛星為傳輸媒介的經營業者」。本研究採取個案研究法,針對九家頻道商依策略構面加以剖析策略的異同,以及相關的環境與條件的配合。   本研究發現如下。   .產業特性:1. 目前台灣的頻道市場處於引介期,大多的頻道商處於虧損狀態;2. 上、中、下游體系明顯,有專業分工;3. 向上整合進入障礙高;4. 收入來源未與頻道屬性搭配;5. 頻道商對人才的投資屬短視行為;6. 系統統購與頻道商聯售展開拉力戰;7. 分眾化的經營方向;8. 依內容與收視群為變數可將頻道商區分為地方小館、素食餐廳、自助餐廳及俱樂部餐廳等四種不同的類型。   .風險認知:1. 不同的風險認知程度造成不同的垂直整合程度,依不同價值活動組合可將頻道商區分為製造型、採購型、通路型及完全整合型四類;2. 產品來源、頻道組合與技術投入的風險認知程度高均偏向外購,低則偏向自製;3. 環境的風險源-管理/技術人才不足、缺乏融資管道、地方派系糾纏、同業惡質競爭以及系統統購行為。   .經營策略:1. 進入動機-被動地因下游生態改變及主動地掌握新機會;2. 營運所致的績效為原有事業創造新資源或累積資源;3. 產品可獲性高,頻道的進入障礙相對較低;4. 頻道商在此未成熟的市場,多以試誤法經營;5. 系統統購行為強化頻道商垂直整合的動機,方式有二-推的方式:直接投資或控股/拉的方式:利用品牌強度及產品力,透過最終收視戶強化系統的選購動機;6. 產品強度與產品供應來源多元化及穩定性,成就了頻道能否永續經營的要件。
79

我國無線廣播電視執照核發與換發之研究 / An Analysis of Broadcasting Licensing of Taiwan

洪貞玲, Hung, Chen-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80

有線電視頻道業者策略形態、行銷作為與績效關係之研究 / Strategic Typology,Marketing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 implication of CATV Channel Business

朱俊樺, Chu,Chin Hw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利用Miles and Snow與Porter之分類,針對有線電視頻道業者進行研究,主要研究重點為:   1. 研究事業策略型態與績效的關係。   2. 研究事業策略型態與行銷作為的關係。   3. 研究事業策略型態、行銷作為與績效的關係。   4. 以台灣有線電視頻道業者為例,驗證上述三者關係,並瞭解目前業界行銷作為的實施情形、有效性與未來的計畫。   將回收之問卷經過統計分析之後發現:   1. 擴張者在銷售額成長率及市場成長率上績效較其他二者為佳,獲利率則不顯著。   2. 各策略型態業者在大部份的行銷作為上有顯著差異,分別是:節目頻道數、製作技術複雜度、節目品質、服務品質、研究發展支出水準、自製節目比例、向前垂直整合程度、廣告費用、促銷費用、公共關係費用及客戶服務。   3. 在節目品質、服務品質、研究發展支出水準、行銷研究支出水準上,不論任一策略型態皆與績效成正相關。   4. 擴張者配合較高的節目品質、服務品質、研究發展支出水準、價格水準、行銷研究支出時,其績效較佳。   5. 差異化防衛者配合較高的節目品質、服務品質、研究發展支出水準、向前垂直整合程度、行銷研究支出時,其績效較佳。   6. 低成本防衛者配合較高的向前垂直整合程度、行銷研究支出時,其績效較佳。

Page generated in 0.030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