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43
  • 233
  • 10
  • 2
  • Tagged with
  • 245
  • 245
  • 77
  • 71
  • 63
  • 57
  • 50
  • 48
  • 43
  • 36
  • 36
  • 35
  • 34
  • 34
  • 3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01

我國電視新聞報導方式之研究

黃少芳, HUANG, SHAO-F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係以內容分析法,分析國內台視、中視、華視三家電視台之電視新聞,主播及文 字記者,對於新聞的報導形態係以事實陳述、推論,或判斷何類語句為主,藉此提供 作為改進國內電視新聞從業人員改進報導方式之參考。 為明確突顯新聞議題對於新聞報導方式是否具相關性,本文選擇七十五年底中央公職 人員選舉期間的三台晚間新聞作為樣本。 研究結果發現我國電視新聞報導方式,以事實陳述占多數,判斷語句次之,推論語句 較少。且報導方式與新聞議題性質之間有顯著相關。
102

家庭傳播形態與兒童對電視廣告之反應的相關性研究

翟敬宜, ZHAI, JING-X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計一冊約三萬五千字,共分五章。以下即根據各章內容,簡介如下。 第一章:「緒論」。共分「研究問題之背景與研究動機」和「研究目的」二節。藉由 「兒童之消費者社會化」楖念的引進,說明試圖解答的研究問題。 第二章:「文獻探討」。共有三節,分別為:「家庭傳播形態對社會化影響之研究取 向」,「消費者社會化的指標之一一一對電視廣告之反應」,與「研究問題與假設」 三節。整理有關「家庭傳播形態如何緩解電視廣告對兒童產生的各層面效果」的理論 和研究,並進衍出研究架構和問題。 第三章:「研究方法」,對整個研究所採用的問卷調查之細節,加以說明,並陳述預 測的過程。共分「研究對象」、「抽樣方法」、問卷設計」三節。 第四章:「資料處理與分析」。乃針對正式施測後收回之資料,根據研究問題加以考 驗,並說明主要之統計方法一一變異數分析(ANOVA )。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即對資料分析的結果加以解釋,並提出本研究之限制,以 為日後從事相似研究者之參考。
103

國語時裝單元劇所描述的人際衝突

劉菁菁, LIU, JING-J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人際衝突乃電視戲劇節目常見的主題。本研究即試圖觀察台灣的電視戲節目在人際衝 突問題的展現上,是否提出很好的洞察和建議。 並且擇定研究對象為75年播出之三台國語時裝單元劇,以與播出實際情況相符的劇 本為分析資料。研究方法為內容分析法。企圖解答下列四個問題:(一)電視戲劇節 目所描述的人際衝突主題為何﹖(二)電視戲劇節目所建議的人際衝突解決方式為何 ﹖(三)電視戲劇節目中所描述的人際衝突主題與劇中人物人口學變項之間有何關連 ﹖(四)電視戲劇節目所描述的人際衝突解決方式與劇中人物之人口學變項之間有何 關連﹖ 行文之安排大致如下: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文獻探討。 第三章:研究方法。 第四章:研究結果。 第五章:結論和建議。
104

職業婦女的生活型態與電視廣告訴求方式接受性之相關研究

鄭秀麗, ZHENG, XIU-L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共一冊,共二萬字,共分五章。 第一章:緒論 本論文研究目的與研究動機是布望瞭解職業婦女的生活型態與媒體接觸習慣之間的關 係,以及廣告訴求偏好為荷,並提出研究假設及研究架構,且對操作性名詞做一定義 。 第二章:理論及文獻探討 對於生活型態及廣告媒體與廣告訴方式有關之文獻做一番瞭解,且對相關之研究加以 闡述。 第三章:研究方法 對於抽樣方法與過程以及抽樣結果做一說明,且對測量工具及分析方法做一解說。 第四章:研究結果 將分析結果加以說明,以明其隱含之意義。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之結果可對於廣告媒體的選擇及應採取何種廣告訴求方式有所貢獻。
105

臺灣地區民眾收看電視新聞與氣象報告的動機與行為之研究

杜麗芳, DU, LI-F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研究動機與目的:電視新聞是少數高收視率電節目之一,本研究要探討台灣電 視觀眾抱著什樣的動機看電視新聞,以及收看動機和收看行為之間有何關係。 第二章文獻探討:本研究的理論架構由「使用與滿足」理論而來。國外已有針對電視 新聞觀眾做的研究,國內則欲由本研究建構出我國電視新聞觀眾的收看動機類目。 第三章研究方法:本研究使用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根據行政區域、人口密度及第三 類行業等標準,在全省抽選十個地區作為訪問地區,訪問九百位十八歲以上的民眾, 有關收看電視新聞的動機及行為。 第四章資料分析:採用內容分析法分析收看動機。並用電腦統計分析收看動機和收看 行為、人口變項等之關係。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106

台灣區彩色映像管之供給與需求之研究

陳修乾, CHEN, XIU-G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全文約有六萬字左右,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為導論,說明本論文之研 究背景、問題與目的、研究架構、研究方法、研究限制等。第二章為彩色映像管之產 業特性,本章中對彩色映像管作概略說明並對此產業之一些特性加以說明。第三章為 國內外彩色映像管市場之供需現況及市場趨勢,本章中除引用國內外之統計資料及專 業文獻來分析目前國內外彩色映像管市場供需現況及市場趨勢外,並以國內彩色映像 管使用業者之問卷及親訪調查之資料來做印證。第四章為國內市場供需配合之情況分 析,本章主要根據使用業者之問卷及親訪調查之資料來分析國內供需配合之問題點。 第五章為國內彩色映像管生產業者之發展方向,本章中根據前面幾章中所發掘出來供 需配合之問題點及未來市場趨勢來說明國內映管業者應如何發展。第六章為結論與建 議。
107

有線電視產業市場之管制與競爭

李岳霖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選擇以政府對產業活動之管制為研究領域。惟著眼於政府管制的多面向內容,因而必須處理兩個層次的問題:首先應對於管制行為在學理上的理由構成、演進及內涵加以審視;其次是在實證上以產業之實際狀況或問題加以對應時,相關之管制結構與管制行為能否發揮應有的成效或應為如何之改進?以及管制結構與管制行為間,目的與手段的關係究竟如何調整契合?   政府對產業活動之管制,沿革已久,發展至今,隨著時空背景與各類產業經濟活動發展的不同,運用的手段方法亦隨之改變。惟無論從管制性規範到競爭性規範的法制發展;抑或從管(regulation)-不管(de-regulation)-再管(re-regulation)的政策思維演變,在在都顯示了規範法制基本哲學的重要,此為應理解、認識的第一個問題。而每當政府展開任何管制行為時,在某程度上也會衝擊當時的法律體系,特別是在數種利益或目的同時交錯或整合,而使政策制定者徘徊、衡量。因此,對於規範法制在法體系下的定位及應為何種考量,將是本論文所欲處理的另一問題。 在國際化之潮流與資訊科技朝向整合的發展環境中,促進電信、電子媒介中之有線電視以及網際網路的健全發展,因時制宜導正管制之手段與方式,實乃迫切之課題。惟鑑於電信、電子媒介與網際網路等三種產業,就各別而言,其早已形成具跨學科特色之研究領域;且拜資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之賜,該三種產業間互相整合所可能發生之市場影響力更是無遠弗屆而不容輕忽。因此,如何再進一步地加以規制並兼顧市場秩序及公益,在可預見的將來,將是極具挑戰與複雜的課題。   本論文選擇以有線電視產業做為政府管制產業行為法規範的觀察、檢驗對象,主要處理在國際化及資訊科技朝向整合的發展環境中,為促進有線電視的健全發展,如何對傳統的命令管制方式加以改革,朝向以市場導向為主的管制方式並妥善顧及公共利益的增進,乃是在審視產業管制之理由後應再加以探討的任務。於此所涉及的將有市場結構的規制、事業間競爭行為的管制及事業對於消費者交易行為的管制等一連串問題。   本論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介紹本文之研究動機、目的、方法與範圍。第二章管制論,首先從「有線電視市場之管制」研究所欲探尋的目標--『管制』(regulation)談起,對於產業行為規範之法制加以介紹,自政府對於產業行為與產業發展加以介入之動機出發,探討所謂合目的性與正當性的理由構成,資以演繹歸納出對於產業行為規範--即「管制」的定義。自縱剖面觀察,政府對產業行為之管制形態有市場結構的管制與事業競爭行為的管制兩個層次,前者著重於社會管制(social regulation) 所具有的制約;後者則側重於經濟管制(economic regulation)所產生的機能。而從橫切面言,觀察政府對產業行為管制的發展歷程,其無可避免地皆會面臨兩個階段的挑戰與任務,一是隨著經濟高度發達與市場機能愈發健全,政府對於產業活動之介入是否仍有必要,或應加以撤除?此乃管制與競爭兩不同執法思維的衝突與調節,亦即解除管制(de-regulation)與再管制(re-regulation)的問題;二是當市場持續發展,競爭轉趨於激烈之時,公共利益如消費者保護如何並進落實的問題。   本文第三章選擇有線電視產業作為分析對象,對於整個有線電視產業在市場上之競爭狀況加以分析,以便瞭解有線電視系統之市場結構。即:當政府的管制行為實施於任何一個產業,無論在目的上或效果上,如何維護公共利益並促進競爭,將是最主要的考量之一,有線電視產業的發展亦是如此。故本文在第四章中擬就前述二章加以綜合觀察論述,從管制的理念與規範開始,依序檢討整個有線電視市場的結構與市場中個別業者的行為;驗證政府的管制手段或方法施行於有線電視此一個別產業時,其可行性或可能產生之問題;以及在比較法的觀察角度下,政府立於管制者之地位所實際採行的手段及面臨的問題點。   最後,本文擬分別從競爭法及消費者保護法的觀點,就先前各章節所述產業活動與政府管制在互動時所產生的問題點提出調和競爭與公益之可能的規範管制方向,同時兼能顧及消費者利益之維護,期使我國政府主管機關對於有線電視產業之經營管理、政策擬定與執行時,得為檢討之參考。
108

比較海峽兩岸電視廣告中的性別角色

陳虹余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兩岸的經貿關係日漸密切,兩岸的互動也愈來愈頻繁,雖然海峽兩岸共享傳統中華文化,但經過五十年的分治,文化上必然產生了不同的變化。在兩岸互動的同時,這些文化上的差異,便可能會對互動的人及組織造成衝擊甚至誤解。因此,若能對兩岸文化有更深一層的瞭解,勢必能夠提供更廣泛的視野、良好的溝通基礎以及行銷上的助益。廣告是傳播媒體中重要的一環,具有文化的承載性,更能與文化互動進而塑造文化,其中電視廣告因為具有兼具聲音及影像的特性,對文化有更深入的影響。而女性商品及女性消費力均是不可忽視的經濟力量,故廣告中的性別議題更是不容忽視,廣告中的性別刻板印象,持續的對社會大眾產生影響,也有探索的必要。 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是進行海峽兩岸電視廣告中性別角色意涵之異同比較,並探討此差異的意義,希望能一方面提供廣告主制訂行銷策略之參考,減低因文化衝擊造成的誤解,二方面瞭解兩岸兩性在性別刻板印象上的現況。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分析台灣及大陸的電視廣告中的性別角色,由三位過錄員(包含研究者)進行內容分析。分析主體為台灣及大陸黃金時段電視各338、314支廣告,扣除無人、無明顯主角及信度使用之廣告,計有效廣告台灣223支、大陸173支,有效過錄廣告中的人次各386、311人次。 本研究結果發現:1.以Bem的性別角色量表的架構為分析類目,兩岸電視廣告中,男性角色的男性化特質皆顯著高於女性,女性角色的女性化特質亦皆顯著高於男性,包括具有親切、對他人需要敏感、具同情心等等特質;兩岸差異部分,大陸的男性化特質高於台灣,女性化特質亦高於台灣。2.以兩性在廣告中的活動場景及旁白聲音為分析類目,發現兩岸女性出現場景絕大多數為家庭中,男性出現於職場場景比例遠高於女性。純為家庭主婦之比例雖較以往研究減少,但新出現的現象則是具有職業婦女形象的女性在家仍負擔家務重擔,男性多扮演職場上強者角色、職位高、工作繁重。旁白聲音部分,大陸男性配音約為女性的兩倍,台灣則略少於兩倍,即使男女皆有配音,多半仍為男性作為訊息的解說者,女性則為訊息之接受者。3.以研究者自行編制之性別角色量表為分析類目發現,權力角色方面,女性較為依賴、男性則多是指揮別人;情慾角色方面,女性仍多以性感形象出現,以外在吸引男性,男性則較以內涵吸引女性;兩岸差異部分,大陸廣告以內涵吸引異性的程度比台灣更盛。綜上所述,性別刻板印象仍普遍存在於兩岸的電視媒體中,繼續對文化產生影響。 最後,本研究針對研究結果,進一步討論兩岸文化在共通與差異性上表達出來的意涵,以利兩岸互動與相關廣告策略之參考。
109

臺北市有線電視公共頻道行銷策略之研究

薛秋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臺北市有線電視公共頻道行銷策略之研究 論文提要 臺北市政府為落實有線廣播電視法中,有關有線電視系統需提供「近用頻道」供市民及公益團體免費使用之規定,多次協調九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讓其同意釋出「77頻道」作為「臺北市公共頻道」。此舉對於我國落實媒介接近使用權,積極保障言論自由,促進社會多元發展有足具意義深遠的內涵。臺北市公共頻道也因此在臺灣媒體發展上,有了歷史性的位置。 本研究經由初級文獻資料分析,發現政府良法美意無法落實,實係市民普遍對「77頻道」認知較為不足及使用率低,爰本研究擬構思一套政策行銷的策略架構,提供適用臺北市公共頻道的行銷組合策略,以有效推廣「媒體近用」的核心概念,發揮臺北市公共頻道的設置的目的及應有功能。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從媒體近用理念出發,探討言論思想自由市場、平等傳播權、公共領域理論、多文化主義、公共利益及閱聽人需求,作為臺北市公共頻道的整體政策發展背景、目標及內涵,所欲探究的問題如下: 一、 臺北市公共頻道的政策目的或理念? 二、 臺北市公共頻道的定位? 三、 臺北市系統業者推廣臺北市公共頻道的態度及面臨困境? 四、 推廣臺北市公共頻道的行銷組合策略建議? 本研究藉由文獻資料分析、參與觀察、焦點團體討論、深入訪談等質的研究技術,針對臺北市公共頻道面臨的問題及發展的困境加以探討,並根據行銷組合理論6Ps,分別就臺北市公共頻道受眾與使用者、頻道定位、政策、節目來源與時段安排、推廣、頻道位置、合作伙伴關係等面向進行質化分析。就整體結論而言,對於臺北市公共頻道的媒體近用功能的長遠發展仍持正面的觀點,惟必須透過結構性的行銷組合策略,將臺北市公共頻道的理念加以推廣,有效提升其認知度與被使用度。茲摘要重大的研究發現如下: 一、 臺北市公共頻道的特色:為臺北市有線電視近用頻道,可免費播送市民及公益團體提供之公益性、藝文性、社教性節目。 二、 臺北市公共頻道經營目標:為「媒體近用與公共利益」與「需求滿足與收視率」。 三、 臺北市公共頻道之定位:可提供市民所需資訊與優質節目及一個可自由使用之平台。 四、 臺北市公共頻道政策問題:臺北市政府每年應編列預算來共同負擔所需經費,且公部門的預算應該只用在宣傳推廣部分,而非介入臺北市公共頻道的經營。 五、 臺北市公共頻道的產品提供:目前一般民眾缺乏臺北市公共頻道使用之觀念,更缺乏節目製播之能力,致使臺北市公共頻道之節目來源相當有限。 六、 臺北市公共頻道的推廣:臺北市公共頻道推動委員會必須擬具一套執行性的推廣計畫,然後逐步落實;文宣重點要將臺北市公共頻道的設立理念清楚表達出來,讓目標群眾除了知道之外,也能產生使用的動機。 七、 臺北市公共頻道位置與宣傳通路:臺北市公共頻道之位置尚稱良好,然而礙於節目來源不足,亦無法對收視行為有助益;另外民眾可獲取臺北市公共頻道相關資訊之通路亦有待開發。 八、 臺北市公共頻道的合作伙伴關係:臺北市公共頻道之經營體系主要之成員為新聞處、臺北市公共頻道推動委員會及系統業者。 在未來行銷方面,分別從價值、架構、資源、流程、關係及推廣等構面提出組合策略,建議如下: 一、 價值:提出市場區隔策略,將臺北市公共頻道媒體近用(access to the media)理念突顯出來。 二、 架構:提出組織架構發展策略,短期內確認臺北市公共頻道推動委員會的定位,長期則推動該委員會轉型為公法人組織,吸納更多的資源。 三、 資源:提出資源擴大策略,讓臺北市公共頻道能獲取政府公部門預算的挹注與將民間資源作充份利用。 四、 流程:節目多元化策略建立足夠資訊暢通管道,規劃節目播出時段及政府修改著作權法等手段,擴大節目來源。 五、 關係:提出合作關係策略,鞏固臺北市公共頻道推動委員會、系統業者及臺北市政府的關係。 六、 推廣:提出推廣策略及資料行銷策略,透過平面、電子媒體、專屬網站、公關活動等持續性推廣。 綜上,本研究肯定臺北市公共頻道對於實踐我國媒體近用權及促進公共利益有其正面意義,且立意良善值得發揮其功能,期能依照本研究提出之建議,從價值、架構、資源、流程、關係、推廣等面向,積極落實各項實務建議,健全臺北市公共頻道的發展,落實設置理念,也才能契合社會和人民的需求。 關鍵詞:有線電視、公共頻道、行銷策略、6Ps、媒體近用、77頻道
110

台灣有線電視收視戶對分級付費制度接受意願之探討 / A study of Taiwan cable TV viewers' willingness to accept the tiering system

傅俊貿, Fu, Chun M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探討台灣有線電視收視戶對「分級付費制度」之接受意願,本文參考相關文獻,建立台灣有線電視收視戶對「分級付費制度」接受意願的邏輯式模型(logit model),並採用中央通訊社於2000年8月針對台灣有線電視收視戶進行電話訪查之調查資料進行實證分析,先以圖表進行交叉分析,再進行邏輯式迴歸分析,探討消費者人口統計變數(如性別、教育程度等)、收視行為資料(如每日收看有線電視時數、最常收看頻道數等)對「分級付費制度」接受意願之影響程度。依實證結果,男性、教育程度較高、年齡較大、每日收看有線電視時數較低、收看頻道數目較少及目前繳交有線電視費用較高之收視戶,較有意願接受「分級付費制度」。 / To analyze Taiwan cable TV viewers’ willingness to accept the tiering system, this study first attempts to build a theoretical model of cable TV viewers’ willingness to accept the tiering system based on prior related researches. Secondly, this study applies the logit model to estimate cable TV viewers’ willingness to accept the tiering system based on Central News Agency (CNA) 2000 survey data of cable TV viewer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male viewers are more willing to accept the tiering system than female. Besides, age, education and current monthly cable TV fee hav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impact on cable TV viewers’ willingness to accept the tiering system while daily watching hours and the number of channels viewed hav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impacts.

Page generated in 0.015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