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823
  • 771
  • 52
  • 12
  • 2
  • Tagged with
  • 837
  • 254
  • 236
  • 227
  • 219
  • 203
  • 196
  • 179
  • 176
  • 160
  • 150
  • 140
  • 125
  • 119
  • 116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01

企業政商關係對股價之影響 / The Impact of Business-Government Relations on Stock Prices

胡漢揚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從資源基礎說的觀點,政商關係可視為個人網絡能力之一,不僅有助於資訊、資源取得,降低經營的不確定性,有時更能為企業創造市場優勢,為企業帶來龐大利益。若從制度理論觀之,政商關係可視為企業對政治正當性的追求以回應外在制度環境的壓力。而企業影響政府的方式多樣,其中以個人服務(出任政府官員、雇用退休官員)一類最能為企業創造排他性利益。 本研究以1996年至2004年間,新聞媒體報導所報導之卸任政務官以及企業主擔任總統府資政與國策顧問的企業為樣本,經台灣經濟新報資料庫資料篩選後共66筆。透過「事件研究法」來探討政商關係事件的宣告是否使股票市場產生異常報酬。更進一步瞭解此類重大消息的宣告,首次與重覆宣告是否在影響效果上有所不同。經由實證分析得到下列結論: 一、象徵企業建立政商關係的事件宣告會使公司股票股價產生異常報酬。 二、政入商、商入政樣本均會使公司股價產生異常報酬,但在股價反映上有所不同,政入商樣本對投資人而言是個好消息,商入政樣本則出現負向的異常報酬。 三、首次與非首次宣告在股價反映上有顯著差異,首次宣告樣本累計異常報酬(SCAR)明顯走跌,非首次宣告的SCAR則在事件日後明顯攀升。 本研究以不同於過去研究的樣本類型重新探討個人服務類的企業政治策略對公司股價之影響。結果顯示此類事件對股價確有影響,建議企業應強調聘用政府官員的專業背景與個人操守,以強化民眾對企業專業經營、重視企業道德之認知。
102

金融業與製造業股利政策之比較

陳育燕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司在決定最適合公司的股利政策時,會在考慮政府法令規定及公司特性之因素。從國內許多與股利政策相關的研究中,實證結果均指出公司政策與股利政策有一定程度的關係,然而其主要選用之樣本幾乎都排除了產業性質特殊之「金融業」。故我國金融業的股利政策的決定,是否與代表其他一般產業的製造業之間存在相同或相異的決定因素,以及在平衡股利政策實行後,各種股利支付率是否考量之財務變數因而不同,此為本研究的重點。本文主要採用TOBIT MODEL來驗證其相關性,實證結果發現金融業與製造業在決定現金股利以及股票股利時,其所考量的財務變數有很大的不同,主因在於其產業特殊性。然而在平衡股利政策實行後,對於金融業股利政策決定之考量因素有明顯的不同,造成之原因在於金融業在該政策實行之後,股利發放之型式明顯的從現金股利轉為股票股利之趨勢。
103

股東會通訊投票制度與少數股東權益保護之研究

李長錦, Li,Chang Ch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公司法在94年6月22 日通過增訂修正條文,新增通訊投票制度,並賦予股東提案權及董事、監察人提名制度。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配合公司法新增通訊投票相關規定,於94年12 月15 日發布修正公開發行股票公司股務處理準則,以使公開發行公司採行書面或電子方式行使表決權時之股務作業有所依循,使我國上市上櫃公司正式跨入股東會通訊投票時代。不過法令修正後逾三年除台灣期貨交易所股東會採用通訊投票外,並無其他上市上櫃公司採行,使通訊投票制度徒託空言。 97年6月13日共計有637家上市櫃公司選在同一天召開,過度集中化的結果,不僅股東分身乏術無法參與公司一年一度股東會,也嚴重影響小股東參與監督、瞭解公司經營等權益。 股東會是小股東實踐股東權益及落實股東行動主義最佳的場合,也是公司實行公司治理具體表現。但近幾年股東會撞期情況始終未獲改善,為有效解決此一問題金管會證期局積極宣導通訊投票制度的優點,希望上市上櫃公司採行通訊投票制度,讓股東在親自出席和委託出席之外,多增加一項參與股東會方式。 股東會通訊投票制度亦新增股東會提案權和董監事提名董監事制度,讓少數股東權益能擴大參與公司決策與經營。我國通訊投票制度雖然已有法源和運作平台,但企業普遍對此制度仍不熟悉,未來要擴大推行,有賴主管機關政策輔導和提出獎勵措施,初期如果能鼓勵大型企業或法人持股比重較高公司帶頭做起,則我國通訊投票制度則可望步上正軌。 通訊投票制度最早由美國開始,目前英國、日本、澳洲、香港等國皆已實施多年,我國起步並不算晚,實施股東會通訊投票不僅與國際接軌對我國企業推動公司治理和股東行動主義亦有正面評價。
104

反向操作之最適策略-以台灣股票市場為例 / The optimal contrarian strategy in Taiwan stock market

林韋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研究台股之最適反向操作策略,與過去研究不同的,在於使用個股觀點,且使用價格水準決定輸家及贏家。實證結果顯示,當個股價格低於52週高點的一半,且本益比低於10時買入,並在上漲5~10%左右或下跌75%以上或持有2或3年時賣出,可創造最高報酬。研究結果並顯示,在台股採用此策略,以電子股和傳產股最適合。 / This paper tries to construct the best contrarian strategy which means that past losers will outperform past winners for Taiwan stock market. Instead of following previous papers to use past returns and be portfolio-oriented, “price” and “individual stock” are the main factors in the strategy. Initially, the most adequate timing for buying stocks was determined. Then the feasible selling policy was formed. After the optimal contrarian strategy was constructed, industrial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uggest buying stocks with P/E ratio under 10 when their prices are lower than their half of the previous 52-week high, and selling them when prices drop about 75% or rise about 5% or 2 or 3 years later since buying them, depending on which one appears earlier. Finally, the findings also show that electronic stocks are most applicable to the contrarian strategy.
105

公司盈餘宣佈對個股選擇權之影響

林耿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透過研究個股選擇權在盈餘宣告日附近的價量變化關係來探討公司盈餘發佈對投資人投資決策的影響,研究對象為在LIFFE掛牌之49家個股選擇權,資料期間為2003/01/01至2007/12/31共五年,蒐集到盈餘宣佈日樣本共636筆,透過研究公司盈餘宣告日附近,個股選擇權之隱含波動度、交易量、未平倉口數之變化情形來試圖找出投資人對盈餘宣告期間的投資決策。並進一步將公司盈餘宣告分類為正面消息與負面消息,觀察不同消息類型對投資人投資決策之影響。最後採用拔靴法,在不破壞原資料結構下來擴增研究樣本數至5000筆,來消除可能因為樣本不足所造成之統計誤差。   實證結果發現:一、隱含波動度在盈餘消息公布當天,因為消息已經揭露,隱含波動度會下降。並在之後逐漸下降到長期均衡狀態。而在消息分類下,好消息同樣因為消息已經確定,所以隱含波動度下降;但在壞消息卻不是如此,當壞消息出現時,由於有消息確定造成隱含波動度下降及槓桿效應使得隱含波動度增加兩種不同方向的影響。所以,隱含波動度走向端看此兩因素的影響大小而定。二、異常交易量確實存在於盈餘宣告前後幾天,且在盈餘宣告當天異常交易量達到最大,顯示市場上存在著資訊不對稱,造成當日交易頻繁,存在許多投機客在個股選擇權市場上進行交易。也發現在盈餘公告前幾天交易量有微幅上升的現象,顯示在LIFFE中,存在些許資訊外露的現象。三、未平倉口數在實際取得樣本的檢驗中顯著天數並不多,約略有出現在盈餘宣告前未平倉口數會增加,而在盈餘宣告日後投資人逐漸結束倉位的趨勢,但這趨勢並不明顯。在利用拔靴法擴大樣本後,盈餘宣告前異常未平倉口數增量顯著的天數增加,改進原有資料顯著天數過少的結果,確實達到修正因為樣本不足所造成之統計誤差,讓本研究的結果更具可信度,更能確實捕捉到盈餘宣告對個股選擇權造成的影響
106

我國上市公司實質庫藏股資訊內涵之研究 / The Information Contents of Treasury Stock Repurchase

翁世錦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亞洲金融風暴逐漸席捲台灣之際,無可避免的,我國股市受到嚴重衝擊。基於美國庫藏股在股市非理性下跌時具有實質的效果以及各界要求政府放寬買回自己股份的限制,允許公司進入市場護盤下,主管機關推出了許多挽救股市的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庫藏股草案的推動。雖然目前我國法規不允許庫藏股的行為,但是我國股市卻存在實質庫藏股的情形。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我國上市公司實質庫藏股的相關現象,並以子公司買回母公司股票的情況、動機、及其可能之行為,例如作帳行情等作一相關探討。綜上所述,研究問題區分如下: 1、到底我國上市公司實質庫藏股的行為如何? 2、我國股市如何反應上市公司的實質庫藏股行為? 3、我國上市公司實質庫藏股行為是否涉及公司派大股東在董監改選之後運作手法之一? 4、我國上市公司實質庫藏股行為是否會引起公司在結帳日作帳的行為? 5、不同的產業別對於相同的訊息是否會有不同的股價效應? 本研究資料取自民國八十三年至民國八十八年母公司替子公司公告買回母公司股票之樣本。本研究採用事件研究法來作實證分析,實證結果發現: 1、當有子公司公告買回母公司股票之時有正向的資訊內涵。 2、當有子公司公告買回母公司股票之後有負向的資訊內涵。 3、電子業與傳統產業對於公告相同的訊息會產生不同的顯著效果。 4、董監改選之後六個月內有子公司公告買回母公司股票之樣本者其股價異常報酬並無顯著差異。 5、有子公司買回母公司的樣本在結帳日時具有拉抬股價的作帳行情且比其他無子公司買回之樣本更顯著。 目 錄 謝辭‥‥‥‥‥‥‥‥‥‥‥‥‥‥‥‥‥‥‥‥‥‥‥‥‥‥壹 中文摘要‥‥‥‥‥‥‥‥‥‥‥‥‥‥‥‥‥‥‥‥‥‥‥‥貳 英文摘要‥‥‥‥‥‥‥‥‥‥‥‥‥‥‥‥‥‥‥‥‥‥‥‥肆 目錄‥‥‥‥‥‥‥‥‥‥‥‥‥‥‥‥‥‥‥‥‥‥‥‥‥‥伍 圖次‥‥‥‥‥‥‥‥‥‥‥‥‥‥‥‥‥‥‥‥‥‥‥‥‥‥柒 表次‥‥‥‥‥‥‥‥‥‥‥‥‥‥‥‥‥‥‥‥‥‥‥‥‥‥捌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3 第三節 主要名詞定義 4 第四節 研究步驟流程與架構 7 第二章 法規探討 9 第一節 實質庫藏股之相關行為 9 第二節 公司取得自己股份之評析 13 第三節 公司取得自己股份的方式 15 第三章 文獻探討 17 第一節 國外購回及購併的文獻 17 第二節 我國有關庫藏股之相關文獻 19 第三節 我國有關交叉持股及其他之相關文獻 21 第四章 研究方法 32 第一節 理論架構 32 第二節 研究假說 33 第三節 實證方法 36 第四節 資料來源及樣本選取 44 第五章 實證結果分析 48 第一節 公告買回樣本之宣告效果 48 第二節 不同產業別之宣告效果 51 第三節 董監改選之宣告效果 55 第四節 結帳日之結帳行情 6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5 第一節 結論 65 第二節 研究限制 67 第三節 研究建議 68 參考文獻 71 附 錄 78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market responses of treasury stock repurchase in the Taiwan stock market Since the related regulations in Taiwan prevents listed companies from obtaining treasury stock, this study defines the cross investment from subsidiary to parent's stock as treasury stock. This study predicts that the main purpose of treasury stock repurchase is to manipulate voting right, stock price, and earnings number. In order to verily the hypotheses of this study, this study selects relevant samples for the period from 1994 to 1999 excluding finance and insurance industries.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include: 1. The market does positively response to treasury stock repurchase prior to the announcement date and four days before the announcement date. However, the result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different industries. 2. The market negatively response to treasury stock repurchase announcement subsequent to the announcement date. However, the result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different industries. 3. This study finds the stock price behaves abcdrmally prior to the end of each quarter, including quarterly, semiannual and annual reporting dates.
107

台灣電子業上市公司策略聯盟宣告對股東財富影響之研究

邱柏彰, Chiou, Po-C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幾年來台灣的產業不但外熱內冷,就連外銷產值也逐漸傾向一支獨秀的現象;毋庸置疑的,這個動輒佔股市成交值六、七成以上的明星產業,就是眾所矚目的電子業。 然而,在"超優勢競爭"(Hypercompetition)的時代中,電子業的經營對"公司控制"(Corporate Control)方式的使用更為多樣且靈活,"策略聯盟"逐漸取代"購併"而成為企業外部擴張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在大量仰賴國際市場與技術交流的台灣,策略聯盟的重要性不可言喻。本研究以股東財富為出發點,希望藉由股價波動的現象了解投資人對企業策略聯盟這項行為的看法,以提供企業經理人、投資人與政府主管機關的決策參考。 本研究以"事件研究法"探討國內電子業上市公司在策略聯盟訊息宣告對該公司股東財富的影響,發現策略聯盟宣告對股價的確有其影響力,但資訊提前揭露與市場效率不佳的情形並存,推論為機構投資人與散戶大眾不同的資訊來源所在成的影響。接下來依國際策略聯盟與國內策略聯盟予以分群探討,結論是國際策略聯盟由於外銷市場與技術支援的雙重利多,其聯盟宣告對股東財富有顯著的幫助,而國內策略聯盟則無顯著影響。雖然國內策略聯盟對股東財富並無顯著幫助,但本研究依聯盟對象為上市或未上市公司再作數個事件窗口的差異性檢定發現,國內聯盟對象不同對事件窗口的累積報酬率的差異亦有不同。 最後,本研究附上三家國內電子業上市公司高階主管的訪問內容,印證實務界在作策略聯盟決策時的想法與考量,並將其意見融入最後一章結論與建議,以期能由學術觀點與實務觀點相互搭配來解釋策略聯盟這個複雜的企業高階決策。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4 第三節 研究限制......................................6 第四節 研究流程......................................8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相關名詞定義與界定...........................10 第二節 國內相關實證文獻.............................33 第三節 國外相關實證文獻.............................38 第參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假說.....................................44 第二節 資料蒐集與樣本...............................47 第三節 研究變數與操作性定義.........................52 第四節 研究方法......................................55 第肆章 實證結果分析 第一節 取樣期間說明.................................65 第二節 全體樣本分析結果.............................67 第三節 分群樣本分析結果.............................76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96 第二節 建議.........................................101 參考文獻..........................................106 附錄一.............................................111 附錄二.............................................116 附錄三.............................................119 附錄四.............................................124 附錄五.............................................125
108

集團以交叉持股方式買賣股票對集團整體股價影響之實證研究

王俊淵, Wang Chun Y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不少上市公司以交叉持股方式炒作或維持股價,而使公司因資金調度困難而爆發財務危機後,讓人不得不注意上市公司過度交叉持股的嚴重性。由於公司法對公司持有庫藏股仍有諸多的限制,集團企業為達其特定目的,大多以交叉持股的方式買賣股票。然而集團若過度的使用交叉持股這個高財務槓桿的方法,是會使整體集團處於高財務風險狀態,大大提高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因此集團以交叉持股方式買賣股票,對集團整體股價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便是本研究主要想瞭解的。以期能找出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集團以交叉持股買賣股票,對集團整體的股價會有最顯著的影響,也希望能從研究過程中提供相關的資訊與建議給有關單位參考。 本論文係以民國85年1月至87年12月,台灣集中市場78家上市公司共33個集團為研究對象,採用事件研究法市場模式,探討集團以交叉持股方式買賣股票對集團整體股價的影響。經實證結果得如下結論: 一、買進組部分在事件期有顯著的異常報酬,顯示集團以交叉持股方式買進集團的股票對股價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且此影響力為正的。而賣出組因樣本不足則無法做推論。 二、Beta值大於一的集團,其以交叉持股方式買進股票的效果比Beta值小於一的集團為佳。 三、集團以交叉持股買進集團股票,在多頭市場時較易推升股價;但在 空頭市場時要穩定股價,只有在事件發生月有顯著效果,之後則無。 四、若集團在事件發生月之後,仍有持續的買進集團股票,則事件期中 的異常報酬率會比無持續買進的有較高較顯著的異常報酬。 第壹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2 第三節 研究流程 3 第四節 研究架構 4 第貳章 集團企業之定義 5 第一節 集團企業相關文獻的定義 5 第二節 相關法令的定義及規範 11 第參章 研究設計與研究方法 13 第一節 研究範圍與期間 13 第二節 研究設計 18 第三節 統計檢定方法 21 第四節 研究限制 25 第肆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26 第一節 市場模式適切性檢定 26 第二節 集團間以交叉持股方式買賣股票對集團整體股價的影響 32 第三節 Beta值不同的集團以交叉持股方式買進股票對集團整體股價 影響 36 第四節 在多頭與空頭市場集團以交叉持股方式買進股票對集團整體 股價影響 41 第五節 集團是否以交叉持股方式持續買進股票對集團整體股價影響 之比較 50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54 第一節 結論 54 第二節 建議 56 參考文獻 58 一、英文部分 58 二、中文部分 60 附錄一 61 公司法關係企業專章 61
109

交叉持股與現金增資之關係研究

彭光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乃在於探討國內企業進行「交叉持股」與現金增資間所存在的關係,探究其如何利用現金增資題材來籌措交叉持股所需的資金。 本研究利用民國七十二年至民國八十七年九月的資料,將有交叉持股可能性的企業篩選出來,並且,根據相關雜誌中有關交叉持股行為的報導,定義出五種指標: 營業性資產比率指標、流動性負債比率指標、業外投資損益率指標、長期投資備抵損失指標、可裁決性應計項目指標,並利用兩獨立母體差異t檢定和Mann-Whitney U檢定,以檢測在這五項指標中是否會與一般性公司有顯著的不同。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有交叉持股可能性公司在營業性資產、流動性負債、業外投資損益及可裁決性應計項目有顯著的差異(90%信賴水準)。因此,吾人推測,進行交叉持股的公司有可能會利用操縱損益的方式來美化公司業績,再配合適時的舉債來買進標的股票及所謂的現金增資利多,來拉抬股價而順利地完成現金增資的募集,進而再將資金投入交叉持股的循環行為中。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5 第三節 研究假說概述……………………………………………..6 第四節 研究步驟流程與研究方法概述…………………………..8 第五節 論文架構……………………………………………………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12 第一節 國外相關文獻………………………………………………12 第二節 國內相關文獻……………………………………………..15 第三章 研究方法…………………………………………………………….30 第一節 觀念性架構………………………………………………..30 第二節 研究假說……………………………………………………36 第三節 變數衡量……………………………………………………38 第四節 樣本資料來源與選取標準………………………………..40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44 第一節 營業性資產比率指標(A)差異分析……………………….44 第二節 流動性負債比率指標(B)差異分析……………………….47 第三節 業外投資損益率指標(C)差異分析……………………….49 第四節 長期投資備抵損失指標(D)差異分析…………………….53 第五節 可裁決性應計項目指標(E)差異分析…………………….55 第六節 交叉持股行為時點之推測…………………………………58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59 第一節 研究結論……………………………………………………59 第二節 研究限制…………………………………………………..61 第三節 建議…………………………………………………………62 參考文獻………………………………………………………………………64
110

台灣未上市股票市場之市場結構與市場效率

林安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在介紹國內未上市股票市場的概況並對其市場結構與市場效率性等議題作一探訂為了對市場實際交易情形作深入瞭解撰寫之初曾三次訪問盤商-仲介未上市股票的自營商。而在實證分析方面主要包括序列相關分析與股價報酬變異分析以此來刻畫未上市股票市場的特性並期能對市場效率性略作探討。由於未上市股票交投的活絡程度與上市上櫃題材的湧現有顯著的關係我們感興趣的是隨著上市上櫃的可能性增加或是上市上櫃日期的逼近市場的結構性特徵會不會也隨之政變 我們以幾個攸關上市上櫃的事件日期作為分界探討事件日前後的序列相關性與股價波動程度結果發現事件日前市場呈現顯著序列相關與高股價報酬變異上市上櫃之前與之後的比較分析亦呈現出序列相關程度與報酬變異在未上市市場均較公開市場要來得高;之後的價差分析我們以價格、價格差異、刊載個股行情的報紙家數作為價差的解釋變數得出價格、價格差異與價差成正向關係報紙家數與價差為反向關係的結論並發現價差與價格之比隨著上市上櫃日期的迫近會逐漸縮小以及高價位個股相對價差(relative spread)會較低價位個股要高的現象我們據此認為未上市股票市場價差的收取具有價格與數量的規模經濟。

Page generated in 0.023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