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823
  • 771
  • 52
  • 12
  • 2
  • Tagged with
  • 837
  • 254
  • 236
  • 227
  • 219
  • 203
  • 196
  • 179
  • 176
  • 160
  • 150
  • 140
  • 125
  • 119
  • 116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81

價值型與成長型投資風格於台灣股票市場實證 / An Empirical Study of Value Investing and growth investment style in Taiwan’s Stock Market

彭添得, Peng, Tien T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投資風格為主軸,探討2001年七月到2010年六月間台灣股市的股票區分價值股(value stock)與成長股(growth stock),並篩選樂透型股票(lottery type stock)其具備低股價與高的公司特有風險,探討整體台灣股市依據相關分類的報酬率與風險並探討影響投資報酬率與風險的主要原因。結論如下: 以市價/淨值比、本益比與殖利率分類上,投資績效是價值股優於成長股,以市價/淨值比的價值效益最明顯,同時市價/淨值比之價值股表現亦高於其它分類組合。市價/淨值比、本益比與殖利率分類的二因子分類, 投資績效是價值股優於成長股,以市價/淨值與本益比兩因子做分類的價值效益最明顯。同時市價/淨值與本益比之價值股表現亦高於其它分類組合。不論多頭或空頭市場, 價值型的投資績效投擊敗成長型,空頭時期的價值型投資相對較抗跌,而成長型股票跌幅較市場大。 風險衡量上,樂透型股票的風險最高、成長股風險次之,價值股最低,但成長型投資績效較差,因此高風險不一定有高報酬。樂透型股票於此期間有異常超額報酬,報酬率高於價值型股票,但其風險(標準差)高於任何分類投資組合,夏普指數(每單位風險所獲得的超額報酬)則以(市價/淨值比、殖利率)分類的價值型組合最佳,主要原因為2001年六月股市屬於低檔,此期間加權股價指數上漲的50.09%,除金融海嘯期間股市大跌外,樂透型股票具備高波動性所以期間股市具備超額報酬。
82

現金減資對股東價值影響之研究

闕志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內上市櫃公司歷經大量增資膨脹股本,致EPS、ROE及每股淨值每況愈下,經營者壓力日增;直到民國91年晶華酒店完成第一例現金減資案,開啟了績優公司也可以透過減資的方式,成功改善財務績效(EPS、ROE及每股淨值),使股價更上一層樓,原股東可取回一大筆現金,且可以有效降低代理成本,逐漸引起其他上市櫃公司群起效尤。 本論文採用從民國91年起至96年3月31日止董事會宣告辦理現金減資案之上市櫃公司,共計10家公司14件現金減資案,其中中連貨運連續4年辦理選取第一次進行研究,故本論文實際探討個案共計10家11件個案。 為檢視辦理現金減資公司之財務背景,本論文選擇每股盈餘、營收成長率、負債比率、現金及短期投資佔資產比率、現金及短期投資佔股份及每元股本之營收為財務指標,於個案內容中加以探討,以檢視辦理減資公司之財務業務特性。 本論文採樣之現金減資個案宣告效果,係分別從董事會公告及新股票重新掛牌等兩個階段之宣告前三日、第一日、後三日、後一週、一週後至二週、二週後至一個月之股價表現,扣除同期間大盤指數表現後,得出之異常報酬率,再除以標準差,算出標準差之個數,藉以衡量宣告之效果。 辦理現金減資公司之重要財務特性: 1.本業營收多數處於減緩之趨勢,或是所營事業屬於產業之成熟期。 2.負債比率低,案例中平均負債比率低於兩成。 3. (現金+短投+股本)除以總資產之全體平均數接近8成。 4.平均每股有超過5元以上現金可退還給股東。 5. 股本太大以致於每元股本產生之營收太小。 辦理現金減資公司宣告效果重點如下: 1.董事會宣告第一天平均值有非常明顯之正向宣告效果,其他時間則不明顯。 2.新股重新掛牌當日平均值有非常明顯之正向宣告效果,其他時間則不明顯。 3.中長期(一個月至一年)宣告效果並不明顯。 理論上現金減資前後股東持股之總價值不變,但由於在董事會第一日或新股掛牌當日多數會有宣告效果,而且退還現金可讓股東做更有效率運用,因此,上市櫃公司適度辦理現金減資,對股東價值而言的確會有某種程度之助益。
83

集團企業執行庫藏股之個案研究 / Corproate stock repurchases case study

胡為之, Hwu, Wei Jy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實施庫藏股制度自民國八十九年八月七日開始實施以來,許多上市上櫃公司紛紛宣告買回本公司股份,實施初期,適逢企業母子公司交叉持股盛行,國內外經濟情勢丕變,高科技產業泡沫化…..等因素影響,上市櫃公司投入的情形踴躍,後歷經景氣的衰退、復甦及擴張等階段,庫藏股執行的情況漸趨平穩,相關法令經歷數次增修後亦漸趨完備。 本研究主要係針對庫藏股制度實施以來,前六年半期間,以個案公司-華新麗華(股)公司【以下簡稱華新】為例,探討公司買回庫藏股的動機,以及與同樣上市公司中,經篩選實際買回股數、金額最高的前4家對照組公司相較,華新的股價、經營績效的評比如何?華新本身的經營績效產生了什麼變化?股東、投資人的財富效果為何,從中得到哪些啟示,以下為對華新研究的發現: 一、動 機:經營管理人員認為公司股價被低估,為買回庫藏股的主要動機,其次為對未來盈餘與股價具有信心,轉讓員工排名第三,與訊號發射假說關係密切;經營管理者認為執行庫藏股並非單一財務事件,而是公司整體策略面變革的一環,可協助公司達成每股盈餘的改善目標。 二、股價、經營績效:華新在7項分析項目中,分別排名居1~3位,在營運資金管理、每股盈餘、股價淨值比有較優異的表現;股價年化報酬率高於大盤5.3%,僅次於宏碁;經營績效的改善,來自經營管理者聚焦本業,處分長投,提高資產的運用效率,管理現金流量,積極實施庫藏股,以提升每股盈餘及每股淨值。 三、股東、投資人:華新的累計報酬率為63.2%,年化後7.8%,優於大盤及其他3家公司;投資人應避免景氣循環剛開始向下時投入,留意公司發出的訊號,當公司以『維護股東權益』為目的買回時,投資人的長期報酬率是可預期的。
84

金融控股公司投資法律問題之研究-以長期股權投資為中心 / A study of legal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investment of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focusing on long-term equity investments

王允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於民國90年公布「金融控股公司法」並於同年11月施行,允許金融機構成立金融控股公司(以下簡稱金控公司)跨業經營,金融機構自此可以交叉銷售、跨業經營,金控公司制度的建立,提供金融機構規模及範疇擴張的平台,可有效提高經營績效及增加獲利能力,並有助於我國金融業走入國際金融市場,以面對區域性及全球性跨國金融集團的競爭。至民國100年12月厎,除已成立之15家金控公司,合作金庫銀行亦已獲准設立金控公司,使我國金控公司達到16家之多。 金控公司雖可藉由整合銀行、保險、證券子公司之通路進行交叉行銷,以達多引擎獲利之目標。然而隨著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各銀行展開價格競爭,存放利差縮小,獲利能力降低;另一方面,近年來匯、利差損不斷侵蝕保險公司獲利,金控公司唯有藉由投資整併,壯大子公司之陣容,才能充分發揮金控之綜效。於民國93年10月20日總統府經濟顧問小組宣布金融整併之4大目標,即所稱之二次金改,在政策之鼓勵下,至97年底陸續發生中信金控投資兆豐金控、開發金控投資金鼎證券、兆豐金控投資台灣中小企業銀行、新光金控投資元富證券及台新金控投資彰化銀行等併購案,惟該等併購案均引發相當大之爭議,多數以失敗告終。若撇開政治上之爭議而重行檢視該等的併購案,發現該等併購案,在一些重要因素上,如第一次併購時未取得控制性持股、財務槓桿比率是否過高、併購之手段是否透明及引入私募對象是否合適等因素,均值得深入進行探討。另金控公司係以投資並取得控制性持股為主要目的,若其無法順利完成併購,是否應容許該等狀態繼續維持?或應令其退場?事涉金融市場之穩定,亦值得探討。 本文將先說明金控公司投資之意義及利弊,進而說明我國對於金控公司進行投資之規範,接下來就外國立法例對金融機構投資規範加以介紹。以往金控公司進行併購係依據「金融控股公司轉投資作業管理規則」為之,惟本規則屬行政規則之一種,並無法律之授權。自98年1月21日金融控股公司法修正公布後,於第37條第9項新增主管機關得對金控公司申請投資訂定應遵行事項辦法,使主管機關取得規範金控公司投資之法源依據。故自98年起,主管機關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即著手開始訂定金控公司投資之規範,並於99年12月1日發布「金融控股公司投資管理辦法」,本文亦將對本辦法訂定之重點及背景加以說明。 金控公司屬於高度監理之行業,併購案之成功與否,牽涉到金控公司投資之法令是否完備、國內金融併購市場之環境是否成熟及國際金融市場之變動。而上開辦法發布後,陸續有中信金控公司併購大都會人壽、元大金控公司併購寶來證券及中華開發金控併購凱基證券等3件併購案依此規定向金管會提出申請並獲核准。故本文將歸納實際金控公司併購案例來探討金控公司進行併購時,所面臨之問題,並就該等問題來檢討現行金控併購所應適用之法令面是否均足以規範、其規範是否有效,加以檢視並提出建議。
85

集保總人數變動與股價報酬之關聯性分析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 in the number of shareholders and stock return

余宗穎, Yu, Tsung 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希望透過股權分散的變化,來預測下週或是下月的股價報酬率。因為,假設流通在外股數不變下,當股份從眾多持有少量股票的散戶,集中至持有大量股票的大股東或法人時,集保總人數會下降。而我們認為可以透過觀察集保總人數的變動率,來推測法人及大戶整題而言對該股票的預期方向,因為交易往往伴隨著成本,假設投資人為理性下,法人及大戶會買進或賣出股票往往是因資訊的流入,使得他們認為需要調整持股部位。 透過迴歸模型中的普通最小平方法,當週集保人數減少1%,下週股價報酬率平均而言顯著上升0.055%,年化後的報酬率為2.86%。而當月集保人數減少1%,下個月股價報酬率平均而言顯著上升0.074%,年化後的報酬率為0.89%。由上述結果,可以推斷集保總人數的變化,在統計上會顯著影響下週或下月的股價報酬率。另外,欲瞭解此指標是否適用於所有產業,發現使用上需避開造紙工業及資訊服務業,因該產業之迴歸分析結果為顯著正相關,無法與原先的假設推斷一致。 / Several researches discuss the predictability of the movement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major shareholders because they probably have better ability to analyze the stock or to gather relevant information.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observe what they are doing especially major shareholder that don’t have obligation to disclose their holding rate. As a result, we wonder if the change in shareholders’ number implies the view of major players in stock markets. The empirical result demonstrates that decrease in shareholders’ number accompanied by positive stock return next period in a significant level 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conomic intuition that we suppose the total number of shareholders could reflect the transition of stock shares from many individual investors to some major shareholders. Furthermore, there are systematic cross-industrial differences in the stock return reactions to the prior change of shareholders’ number. In spite of that, all of the industries with negative relationship reach significant level but the industries with positive relationship don’t.
86

內部人員持股比例與承銷價格間關係之實證研究

翁國華, WENG, GUO-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87

每股盈餘之研究

廖秀雲, LIAO, XIAO-Y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約七萬字,分八章,每章含四到五節,以下為各章簡要內容: 第一章 緒論:概略介紹論文的研究動機、目的、研究範圍、方法及限制,以及有關 名詞之定義。 第二章 每股盈餘之介紹:說明每股盈之性質、功能及其衡量與表達,並略述每股盈 餘報導之沿革。 第三章 約當普通股與可轉換公司債:討論約當普通股之性質,可轉換公司債之性質 、功能及其價值之決定,並說明其與約當普通股、每股盈餘之關係。 第四章 約當普通股之測定:討論各種約當普通股之測定方法、測定時間,及各種方 法之優劣。 第五章 每股盈餘之稀釋測定:說明認股權及可轉換證券對每股盈餘之稀釋測定。 第六章 每股盈餘之報導:探討每股盈餘報導之各種問題及可能的改進方法。 第七章 我國上市公司報導每股盈餘之問題:簡要說明我國上市公司每股盈餘之報導 現況及其可能的發展。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
88

台灣股票市場新上市股票投資報酬率與市場效率性之研究

洪日爛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89

重要事件對我國股價影響之研究

余榮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共分五章,各章內容摘述如下: 第一章: 本章是研究導論,敘述本研究之動機、目的、範圍、方法、及限制。本研究之動機有二,一篇分析我國股價行為(Behavior)的特性,二為探討重要事件對股價波動影響的大小和方向,基於上述動機,希望能達成下列四個目的:(1)分析我國近年來股價波動的型態,(2)研究股價對重要事件的反應,(3)檢討內容分析法在股價分析上的實用性,及(4)印證前人之研究成果。本研究以民國五十九年至六十二年,四年期間為時間範圍,所稱重要事件是指:(1)經「聯合報」第一版以六欄三行以上頭條標題報導,及(2)同版另有一則以上報導與其有關之事件。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將一百三十件重要事件分為十二類,並加以量度,以進行定量分析。在諸多影響股價之因素中,本研究尚無法將其他因素對股價之影響加以隔離,此為本研究之最大限制。 第二章: 本章分析重要事件之特性,敘述重要事件分類及度量之方法,重要事件發生之特性及其意義。在五十九年至六十二年間,符合重要事件定義之新聞標題共一百三十則。依本研究之分類準則將其分為十二類,並將每則標題對我國整體利益之影響,按極好、好、稍好、中、稍壞、壞、極壞等七個等級加以度量,分別以+3,+2,+1,0,-1,-2,-3代表。重要事件之發生不具季節性,但各類重要事件有集中於某年發生之傾向。在一星期各天中,亦有明顯傾向顯示星期一發生之次數較其他各天為少,可能與假期及時差有關。在一百三十則重要事件中,有50%之等級為0,3.1%之等級為+3,4.6%之等級為-3,而各類重要事件之等級有相當差異,有的類本身即具有極端性質。 第三章: 本章分析我國股價波動型態,敘述股價指數,及波動之意義與特性。本研究有關股價資料係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所編製之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而來,並以前一交易天指數為基礎,計算每一交易天股價漲跌之幅度。在五十九年至六十二年1174個交易天中,股價上漲之交易天有656天,佔55.9%,下跌之交易天有514天,佔43.8%。在一年各月中,七、八、九三個月,股價下跌之交易天數多於上漲之天數。一星期中各天,股價漲跌次數無明顯差異。我國股價漲跌次數頻繁,其漲跌只能維持一51.7%,兩天者佔24.2%,六天以上者只佔2.5%。本研究以每日股價與前一交易天相較,漲跌2.2%以上者為重大波動,在1174個交易天中,有89天股價發生重大波動,佔總交易天7.6%。 第四章: 本章分析重要事件對股價影響,敘述重要事件發生後,股價波動情況,及各類重要事件對股價之影響,對於六十二年中,股價劇烈波動影響研究信度(Reliability)之可能性,亦於本章提出檢討。據研究分析顯示,重要事件發生後第一交易天,股價發生波動之機會大於一般交易天,股價發生重大波動之機會,其信賴度可達90%,而其波動之幅度及方向,與重要事件之性質間,存在中度正相關(相關係數+0.58)。重要事件發生後第二交易天,股價亦有較易發生重大波動之傾向,但其信賴度只達73%,且波動之幅度及方向,與重要事件之性質存在低度負相關。重要事件發生後第三交易天,股價波動之情況與一般交易天無明顯差異。在各類重要事件中,以「金融情勢變化」、「外國對華政策於我不利」、及「經濟情勢變化」三類,對我國股價之影響最為顯著,其餘各類,影響不甚顯著。在研究時間範圍內,各年重要事件發生次數及股價重大波動次數間,相關係數達0.92,故六十二年股價劇烈波動不致引起分析結果之重大偏差。 第五章: 本章是研究結論,分為三個部份:研究成果部份,敘述研究發現;前人研究之印證部份。比較我國與美國股價對重要事件反應之異同;研究過程部份,報告本研究應用內容分析法之困難。
90

理性投機與股價波動

許振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要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國際資金的快速移動,造成外匯市場和股票市場巨大的震盪,特別是股票市場的波動會影響財富的價值,進而影響消費和投資的決定,以及實質的經濟活動。因此,股價波動成為近幾年來文獻上探討的主題,本文建構一理性投機的隨機模型,從理論上探討股票市場的波動。 當討論到股票市場的波動時,常常會認為股價的劇烈波動是由於非理性的投機者追高殺低所造成的。但根據Friedman (1953)的論點,若市場上存在投機者,則只有擁有成功策略的理性投機者能存活,而且這些理性投機者將不會造成市場波動。在此,顯現了一個令人關心的議題,是否理性投機者會因某些情況而使股價波動劇烈呢? 因此,理性投機者在市場中的角色有必要深入探討,尤其在國際資金快速移動的時代,外資的角色更是不容忽視。有鑑於此,本文也將探討外資的角色。 本文的研究結果發現,當經濟體系發生短暫性的外生衝擊,導致長期和短期的股價存在價差,理性投機者預期股價會回復長期均衡值,而進場買賣以套取價差時,此種套取價差的行為能使股價穩定。但是,若此一衝擊同時使得理性投機者面臨有額外的損失或利得,因而調整其應持有的部位,則最後將有可能使得股價的波動變大。因此,理性投機的外資可能穩定股市,也可能是股市波動的來源。

Page generated in 0.019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