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43
  • 305
  • 38
  • 5
  • 3
  • 2
  • 1
  • 1
  • Tagged with
  • 355
  • 355
  • 96
  • 83
  • 77
  • 71
  • 64
  • 63
  • 58
  • 58
  • 55
  • 54
  • 54
  • 50
  • 50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41

中共與商業--以華北抗日根據地為例(1937-1945)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Business in North China from 1937 to 1945

陳秀珍, Chen, Hsiu-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抗戰時期中共在華北的抗日根據地為例,說明此段時期中共統治區內公私營商業消長的情況,著重中共如何在華北抗日根據地中發展商業活動,及中共政權與私營及公營商業的關係. 從"中共與商業"在戰時不同階段所呈現出來的不同面貌為出發點,定位抗戰時期"中共與商業"在歷史長流中的角色與意義.
142

成就動機、作業重要性、與兩人合作結果對合作關係的情緒影響 / The effect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task importance and task outcome on individuals' emotion

胡昌亞, Hu, Chang-Y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探討在兩人合作狀況下,當個人相對工作貢獻較合作夥伴多時,其在得知合作結果前後,是否會有不同的情緒強度與理由?研究者首先以60名受訪者為對象進行探索研究,以了解可能影響個體合作經驗的因素,並根據探索研究的結果設計正式研究問卷。正式研究中則以情境實驗法對150名大學生進行研究,分別在受試者得知合作結果之前(階段一)與之後(階段二),測量受試者的情緒強度與理由。階段一為完全受試者間實驗設計(2 × 2),探討作業重要性(高、低)與個人成就動機(高、低),對個人得知合作結果前情緒強度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個人得知合作結果前的情緒,並不因為成就動機高低或是作業重要性高低而有所差異。階段二為完全受試者間實驗設計(2 × 2 × 2),探討作業重要性(高、低)、個人成就動機(高、低)與合作結果(成功、失敗)三變項,對個人得知合作結果後情緒強度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個人得知合作結果之後的情緒,會受到作業重要性、合作結果及此二變項交互作用的影響而有不同。作業重要性高組的負向情緒強度比重要性低組強;合作結果失敗組的負向情緒強度比成功組強;當合作結果成功時,作業重要性高組與重要性低組的情緒差異不大,但是當合作結果失敗時,作業重要性高組的負向情緒比重要性低組的負向情緒更強。 此外,研究者也以描述性的方式,呈現全體受試者得知合作結果前的情緒理由、成功組與失敗組受試者得知合作結果後的情緒理由、受試者情緒變化的動態歷程以及在合作之後受試者可能的行為傾向。研究者最後檢討本研究的限制,以對未來的研究提出建議,並討論本研究在工商實務上可能的應用。 /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individual's emotion intensity in a cooperative dyad when one's contribution to the task is more than his /her partner. Whether individual's emotion intensity differed after he/she knew the cooperative outcome was examined. Researcher first interviewed 60 subjects to gather the possible reasons that affect the cooperative experiences. The formal research design is base on the result of pre-experirnent interview. In the experiment, a story which described a cooperative condition of two people was used as the simulative task. 150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attended the experiment. Researcher measured their emotion intensity before (stage 1) and after (stage 2) they knew the result of the simulative task. A 2 (task importance : high or low) × 2 (achievement motivation: high or low ) between subject design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n stage 1. The result showed that individual's emotion intensity did not affect by these two variables. A 2 (task importance : high or low) × 2 (achievement motivation: high or low ) × 2 (cooperative outcome: success or failure) between subject design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n stage 2.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ask importance, cooperative outcome, the interaction of task importance and cooperative outcome affected subjects' emotion intensity. Researcher also narrated the reasons of each kind of emotion, the possible dynamic process of individuals' emotion shift, and the possible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individuals. Researcher discussed the restrictions of the research, th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possible applications of this research.
143

從中華汽車採購部門程序探討台灣汽車業合作網路關係 / The research of Taiwan motor industry corporation network relationship from pruchasing department process of China Motor company

黃國鈞, Hwang, Peter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合作網路關係是近年來甚受重視的一門管理學科,但在汽車業的運作實務中,中心廠和協力廠的緊密合作則是行之有年,也是許多探討合作網路關係的文獻所研究的對象.但以往文獻資料中大部份探討網路的形成原因和類型,或者針對美日汽車業作比較.本研究則從台灣汽車中心廠的角度出發,來探討台灣汽車業的合作網路關係,並希望能發展出一些具有管理涵意的命題. 研究結果大致整理成五大命題: 1.合作關係的形成可分為評估與選擇,互動與合作,關係的強化與終止三個階段. 2.選擇新合作夥伴時,私人關係的影響力受組織運作機制的影響. 3.合作時間長短,介面人員特質,溝通形式會影響雙方信任關係的建立. 4.雙方的信任程度會影響交易的重要性和危機處理時的態度. 5.組織間關係的強化與終止,受介面人員,雙方過去的合作經驗,未來潛力等因素影響. 最後,根據本研究的觀察,對台灣汽車中心廠提出四點建議: 1.導入新廠商的決策過程和標準應透明公開,並採集體決策方式決定. 2.遴選適當的採購人員,並灌輸正確的觀念. 3.鼓勵對內對外的面對面溝通. 4.努力將個人化的關係組織化. /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MC(China Motor Corp.)and its subcontractors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Purchasing Department of CMC. 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the stages of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 (IOR) and the variables that affect them. The followingsare the prepositions it finds:1.IOR contains three stages which are "evaluation and choosing","interaction and cooperation",and "strengthening and termination".2.While choosing a new partner,"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 relationships"is limited by "organizational mechanism".3.The establishment of "trust"between two parties will be affected by"the period of cooperation","the quality of the contact persons",and "the style of communication".4.The "degree of trust"betweentwo parties will affect the "value of the exchange"and "the way they go in special situation".5.The strengthening and termination of IOR are affected by "the contact persons","the cooperation experience",and "potentiality".
144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歐洲政治合作中角色之探討(一九六九~一九九二年) / The Roles of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in European Political Cooperation(1969-1992)

陳瓊玉, Chen, Chiung 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目的是從比較統一前的西德與統一後的德國在歐洲政治合作中的角色,來探究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於統一後是否會繼續支持歐洲政治合作的進展,並且解析其繼續支持與否的態度對歐洲政治進一步統合的影響。本文各章的重點如下:第一章前言說明本文分析德意志共和國在歐洲政治合作中角色的分析架構。第二章則對歐洲政治合作的歷史發展作概要性的敘述,並說明歐體與歐洲政治合作運作上的關係。第三章則從西德西歐整合的外交政策取向,分析其加入歐洲政治合作的動機。第四章由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歐洲政治合作中的行動來觀察其角色。一是從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統一前與統一後對歐洲政治合作加深與擴大的支持態度;二是從統一前、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歐洲政治合作處理國際危機中的行動轉變來觀察。第五章是歸結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歐洲政治合作的角色轉變,並從歐洲政治統合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重要性,以及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對歐洲政治合作影響力的互動中,解析統一後的德國在歐洲政治合作中扮演的角色,將對歐洲政治合作的進展持有何態度,且對歐洲政治統合的進一步發展有何影響。第六章結語則提出本文的研究發現與心得。
145

國小班級分組合作學習之研究 / The Study on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he Elementary Classroom.

周立勳, Chou Li-Hsi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驗證國外發展漸趨成熟的合作學習法於國內小學班級教學情境中的適用 性,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班級分組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表現的影響,釐清 分組合作學習中團體獎勵的效果。 本研究以國小四年級三班144位學生及五年級三班139位學生為對象,進行兩項為期四週之實地教學實驗,分別考驗四項主要研究假設。實驗所得資料經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單因子多變量共變數分析、二因子多變量共變數分析、多元迴歸及路徑分析等統計方法,考驗研究假設,結果發現: 1.班級分組合作學習對國小學生互動表現有顯著影響,對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表現無顯著影響;2.國小班級實施分組合作學習與學生「性別」、「焦慮」、「成就」、「控制信念」、「合作偏好」等特質對學習動機表現的影響,除「成就」特質外,餘皆無顯著交互作用存在;3.國小班級實施分組合作學習與學生五種特質對學生學習成就表現的影響無顯著交互作用存在;4.競爭與合作團體獎勵結構在國小班級分組教學中對學生互動、學習動機及學習成就表現無顯著影響;5.在使用團體獎勵的分組教學中,團體獎勵的作用主要係由小組的互動、成就預期與專注學習之學習動機的路徑,再影響學習成就表現。 綜合文獻探討的結果、實驗假設考驗及其他資料分析之主要發現,本研究獲致五項結論: 1.國小班級分組合作學習對改善學生學習表現具有一定程度的積極效果; 2.國小班級分組合作學習與學生個人特質影響學習表現之交互作用仍不明顯; 3.在國小班級分組合作學習中,團體互動經驗是影響學生學習表現的關鍵; 4.在國小班級分組合作學習中,運用合作與競爭團體獎勵結構對對學生學習表現無顯著積極的影響。 5.在國小班級分組合作學習中,團體獎勵結果對學生學習表現的影響重於團體獎勵結構。 根據研究結論,本研究從分組合作學習在國小班級教學的應用策略、國小教師運用分組合作學習能力的充實、以及未來研究方向等三方面,提出研究建議,做為應用分組合作學習提昇國小班級教學品質,以及未來研究發展之參考。
146

產業生命週期與合作策略關聯之研究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y evolution and cooperative strategy

洪一權, Hung,Yi Ch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競爭策略的風潮,在80年代由Porter帶入了最高峰。但是隨著企業組織的 日漸龐大、區域整合的盛行和國家競爭的日趨激烈,使得合作策略成為組 織購併、內部成長及市場交易外另一種取得所需資源的策略性選擇。在合 作策略風起雲湧的同時,靜態和比較性靜態的合作理論已不足以去解釋合 作此一課題的重要性,其並無解釋合作在時間的變化下如何去演進,以及 如何去協調、轉變和終止。然而為了去解釋廠商間的合作關係如何去因應 環境之變化,動態理論是需要的。而產業生命週期理論是劃分動態演進的 工具之一,因此本研究以產業生命週期的觀點來觀察合作策略演進的情況 。本研究採用定性的個案研究法,透過文獻整理出與合作動機有關的環境 構面以及合作策略的構面,去觀察環保產業、IC產業、重電機業以及成 衣業中合作策略的演進情形,從而得到以下發現: 1.在不同的產業生命 週期階段,會有不同的風險、市場潛力及關鍵成功因素。 2.風險的高低 ,會影響到合作的結構程度、期間、依賴程度以及統治類型。 3.市場潛 力的大小,會影響到合作策略的方向。 4.合作策略的形態將會與產業之 關鍵成功因素相配合。 5.不同的產業生命週期階段,將適用不同的合作 策略。在策略涵義上,廠商應隨著產業生命週期的演進,調整自己的合作 策略,以因應風險、市場潛力以及關鍵成功因素的變化。合作是借力使力 的好方法,但是仍要謹慎使用,在有限的資源下選擇最適的合作策略,才 可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147

台灣自行車業運用行銷合作進入市場之研究 / The Reseach of Market Entrance with Marketing Alliance in Taiwan Bicycle Industry

賴柏安, Lai,Po 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從產品( 以產品的特質為研究變數 )、市場( 以外界環境的不確定 性為研究變數 )以及廠商( 以廠商資源及廠商競爭策略優勢考慮 )三大因 素以定性分析台灣自行車運用行銷合作進入市場的可行性與穩定性,其中 使用的理論為交易成本理論、資源依賴理論以及企業競爭策略理論。本研 究並嘗試在了解其中的影響機制之後,能夠為國內廠商往後在進行類似行 銷合作之時有更好的建議。在產品因素方面,由於各零件產品存在強烈互 補性,而且自行車的各種子系統各零件產品表現息息相關,所以在技術上 也存在互相依賴的關係,進而造成交易資產的特質性,依交易成本理論, 此種交易資產特質性造成廠商之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從市場因素來看,由 於環境的不確定性也會造成廠商的交易成本。適中的交易成本則容易形成 聯盟。本研究藉由個案分析以了解交易成本對於行銷合作的可行性與穩定 性之影響。在廠商資源因素方面,若廠商間存在重要資源依賴關係或此種 資源依賴關係呈現對稱性時,則廠商以行銷合作進入市場較具可行性與穩 定性;在廠商策略考慮因素方面,廠商可以從行銷合作獲得的策略愈大或 是合作廠商從行銷合作之中所獲得的策略優勢呈對稱性時,則廠商以行銷 合作進入市場也較具可行性與穩定性。本文最大的貢獻在於嘗試以交易成 本理論解釋自行車業界的行銷合作行為;但也由於偏重於交易成本理論, 致使部分合作現象無法充分獲得解釋。
148

互動式數位學習之設計 / An Interaction-centric e-Learning Design

余玫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資訊科技對學習引發了全面性的變革,網路無遠弗屆、快速便利的特性,更使得網路學習、線上學習、數位學習等利用網路與資訊科技的結合的學習方式為大家所重視。未來邁入知識經濟後,人們更需要不斷的學習來提昇自己的競爭力,透過學習獲取知識。資訊科技與網路的結合,為數位學習帶來許多的優勢與好處,但是雖然數位學習的網站很多,大多數仍無法達到如傳統學習的學習效果,學習者通常瀏覽過一兩次後,便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數位學習系統仍缺乏整合性的規劃與開發。   目前網路上許多的數位學習系統提供的互動機制不足,學習者缺乏人際互動的工具與活動,除此之外,許多互動工具無法得到參與學習的使用者之青睞,學習者甚少使用,如同虛設。因此本篇論文企圖設計出一套整合性與互動的數位學習之設計,解決目前網路學習在互動中所遭遇的瓶頸。   本研究從適性學習(Adaptive Learning)、合作學習(Collaborative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與建構學習(Constructive Learning)三方面進行設計,互動機制可以達到此三個目的,進一步讓系統可以支援達成合作學習與建構學習的活動設計。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have brought the revolution of learning, training and education. The knowledge economy in the 21st century has made the knowledge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critical success factor. We must continuously learn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Many corporations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have developed their own e-Learning web sites. Because the lack of adequate interactive mechanisms, most of them cannot provide the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learning results. Our research aims to develop an interaction-centric e-Learni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the adaptive learning, collaborative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constructive learning concepts, we design an integrated interaction-centric model to develop a set of toolbox to enhance the interactive activities of e-Learning.
149

高科技新創企業合作網絡模式之研究

巫立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儘管實務上創業活動屢見不鮮,但是有關創業的範疇在學術上之研究仍有待開拓。本研究建構出一高科技新創企業之合作網絡模式,一方面期能突破現有理論的藩籬,另一方面希望對實務現象提供有效的描繪和詮釋。此模式共區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說明高科技企業在草創期之合作網絡模式,第二部分說明高科技企業在成長期之合作網絡模式,第三部分說明草創期和成長期合作網絡模式的關聯性。此外,本研究也發展出衡量高科技新創企業競爭力的方式,並對高科技創業實務提供具體建議。   本研究發現,高科技企業於草創期,可透過創業家個人的人際網絡,吸引如創業團隊成員及其他廠商的投入合作(如供應商、經銷商、創投),以獲得重要或互補資源。這些草創期合作夥伴的「合作意願」主要與「信任」創業家有關,而與創業家個人擁有的資源多寡無關,這顯示「關係和情感」是主導草創期夥伴投入合作的一項最重要考量因素。這同時也說明,在草創期合作網絡的關係內涵中,「情感信任」的比重較「經濟利益」重要。   在成長期合作網絡中,本研究發現,透過「信任」可吸引新的高階主管及其他新的廠商投入合作(如新的供應商、經銷商、創投等),據以取得重要或互補資源,顯示處於成長期的高科技企業,運用人脈關係仍是企業營運的一項重要策略。此外,成長期之「夥伴合作意願」會受到「信任」、「企業草創期競爭力」的影響,而與「企業資源」的多寡無關。這表示在成長期才加入的合作夥伴,除因信任創業家而強化合作的投入,新創企業在草創期所展現的競爭力,同樣也是引發夥伴合作意願的主因。因此,在成長期的合作網絡關係內涵中,「情感信任」與「經濟利益」皆重要,不可偏廢。   在高科技企業草創期與成長期的關聯性部分,本研究發現「創業家資源」會影響「企業資源」、「企業草創期競爭力」會影響「企業資源」、「企業草創期競爭力」會影響「企業成長期競爭力」、「企業草創期競爭力」會影響成長期之「夥伴合作意願」。因此,根據路徑相依理論,高科技新創企業可透過學習,累積資源與競爭力,藉以獲取與維繫競爭優勢。   針對高科技新創企業競爭力的衡量,本研究發現,「企業草創期競爭力」可使用「創業方向」、「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等三項指標加以衡量;「企業成長期競爭力」可利用「創新速度」、「迅速回應市場能力」、「產品品質」、「研發能力」和「組織成員凝聚力」等五項指標加以衡量。使用此種方式衡量高科技新創企業的競爭力,較能區別出不同高科技新創企業的實際績效。
150

學習社群在電腦支援合作學習環境中的知識共構--以自然科學史為例 / Learning community constructing their knowledge of natural science history in a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吳佳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協助學生發展更主動與合作的學習方式,透過「學習社群」(learning community)以共構知識,本研究運用以知識翻新(knowledge-building)(Scardamalia, 2002)理念為基礎所建立的數位學習環境—知識論壇(Knowledge Forum)—進行教學。研究目的主要在於探究學生如何透過數位學習平台以進行合作學習、並共構自然科學史知識。研究對象為修習自然科學基礎課程的大學生(N=42)。教學目標主要在幫助學生瞭解自然科學的內涵與歷史發展,並希望藉由知識分享與共構活動讓學生在平台上合作建構科學史。資料來源主要為:(1)授課教師和學生在知識論壇平台上的活動紀錄;(2)學生在知識論壇平台上的貼文與討論;(3)學生共構的科學故事;以及(4)學生對自我學習歷程的期末反思。資料分析主要透過:(1)描述統計—以計算學生在平台上所共構的科學史故事數目貼文數、回文數、與文章閱讀百分比等;(2)內容分析法—以分析教師如何營造知識翻新環境和學生如何發展對科學理論的理解;以及(3)史皮爾曼等級相關分析—以瞭解學生在知識論壇上的活動情形與期末反思強度間之相關性。研究結果發現:(1)以知識翻新原則為取向的課程設計有助於促進學生主動學習;(2)學習社群集體共構科學史可以促進學習者以較宏觀的視野看待科學史;(3)提供合作學習與知識翻新環境(即知識論壇平台)能有效幫助學習者共負集體合作的責任;以及(4)使用知識論壇平台有助於學習者進行更有效益的集體知識建構活動。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供未來有興趣進行知識創新教學的教師之參考:(1)教師應適當採用彈性的課程設計、同時避免過度使用傳統劇本式教學,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2)教師應讓學生學習如何面對較彈性、多元的學習內容,使其對某一學習主題可以有機會做更深層的理解;(3)教師應為學生營造知識共構的學習環境,協助學習者創建集體知識;以及(4)教師應善用電腦支援合作學習環境的相關工具以協助學習者進行知識共構與翻新。

Page generated in 0.019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