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4
  • 42
  • 2
  • Tagged with
  • 44
  • 44
  • 19
  • 18
  • 18
  • 15
  • 14
  • 10
  • 9
  • 8
  • 8
  • 8
  • 8
  • 8
  • 7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1

台灣財經雜誌論述中的氣候變遷議題建構(1992-2011年) / Framing of climate change issues in Taiwanese financial magazines(1992-2011)

李雅雯, Li, Ya 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觀察近年國內數本財經雜誌的封面專題題材,可見其中不乏氣候變遷影響相關議題討論的刊載,以商業金融趨勢為議題主要切入角度且納入目標閱聽眾考量的財經雜誌,如何於其文本中建構氣候變遷議題為本文欲探討的核心問題意識。故此,本研究依循框架分析的建構論途徑,採納由比利時學者van Gorp所提出的質量兼具分析架構,以國內具相當指標性和流通率的《商業周刊》、《天下雜誌》與《遠見雜誌》三份財經雜誌為研究對象,藉由框架別、消息來源等綜合政經、社會文化脈絡的討論,由歸納和演繹兩階段中瞭解1992至2011年期間的氣候變遷議題於財經雜誌文本中被建構的樣貌。透過561個有效樣本的反覆檢視,歸納得出解決責任、經濟影響、災難末日、環境永續與衝突競爭五個框架別,《商業周刊》所建構的氣候變遷議題以經濟影響框架出現頻率最高;《天下雜誌》與《遠見雜誌》則以解決責任框架為最彰顯者,災難末日、環境永續與衝突競爭三個框架於文本中的出現頻率則皆偏低,三份財經雜誌在援引框架的議題建構過程有顯著差異。輔以質化討論的研究結果,研究者從中觀察到各框架別之間沒有時間流變上的差異,但各框架別所屬的範本運作在不同時間階段則有細微的差異表現。隸屬解決責任框架的政府責任範本密集出現在2007年之後,推估此與IPCC所發布的第四次評估報告有關,其對氣候變遷人為論的高度肯定促成解決責任分配的呼籲聲浪;2009年底於丹麥哥本哈根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峰會再次強化地球村中各個國家政府必須肩負的解決責任;企業責任範本與政府責任範本的表現有相似的趨勢,自2007年起企業責任範本始頻繁出現;個人責任範本的相關論述則於2008年之後密集表現於文本中,此與2008年台灣二次政黨輪替後的施政方向有關,如執政黨將低碳家園以及推動綠能產業納為重要的施政方向,在政府官員大力推廣個人日常生活的減碳實踐下,減緩氣候變遷影響的風險分散至個人身上,氣候變遷議題氛圍有成為大眾論述的趨勢;科學社群責任範本所展現的人定勝天和科學至上態度,多出現於2008年底與2009年初,此與美國在氣候變遷議題上作為意見領袖的動態有著密切相關。在經濟影響框架的部分,研究者發現自1990年代初,財經雜誌已將環境保護和氣候變遷議題融入經濟脈絡的討論中,直至1990年代末期,代表負向意涵的衝擊範本對於能源密集的高耗能產業規劃多是給予掌聲,傾向保護產業忽略環境的態度。2000年台灣經歷首次政黨輪替,面對氣候變遷議題的態度仍舊延續過往的發展主義意識形態,對氣候環境的友善開發管制偏向保守。然這樣的經濟中心思維在2011年國光石化設廠案的質疑批評聲浪中看見具體轉變。強調氣候變遷影響下的各式災難現象與人禍的災難末日框架,其展現的範本模式在20年的歷時中則未出現不同時間上的特色,此與災難框架事件導向的屬性有關。無論是和諧共存範本或自然教育範本,環境永續框架在文本論述中出現的頻率皆偏低,無法反映其在20年的歷時過程中所彰顯的範本演變特色,但根據分析結果可觀察到的是環境永續框架與大眾文化之間的密切關係,包括好萊塢電影、環境紀錄片等片段內容、環境理念與應變態度,皆在文本論述中以貼近閱聽人的方式引用展現,環境永續的環境中心價值觀在大眾文化的氛圍中建立。衝突競爭框架的框架包裹運作反映在科學不確定性與政治陰謀角力兩範本上,此兩類範本非規律性地出現,無特定的範本論述轉變差異。整體而言,三份財經雜誌在氣候變遷議題上展現了經濟影響成改變誘因、環保團體聲音的微弱、由大眾文化領導議題和強化解決責任等文本論述特色。
22

因應氣候變遷綠色專利制度之談討 / Discussion of green patent system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王麗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氣候變遷」此一名詞出現時,大多被認為是人類活動對氣候所造成之影響與後果,1988年成立的《聯合國跨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of the UN , IPCC)每六年發表一次《全球氣候評估報告》,於2001年第3次氣候評估報告即點出,未來之氣候變遷將不再侷限於評估人為活動對氣候的影響,氣候自然變化同為評估重點。而最近一次在2013年發表第五次氣候評估報告則指出,預估到本世纪末全球地表温度將持續升高1.5至2.0℃,該報告指出有95%的可能性,人類活動是自1950年代以来地球暖化之主要原因。 科學家們早已一再提出警告,氣候變遷將導致水災、旱災、沙漠化、海島陸沉、糧食危機、氣候難民、戰爭、生態浩劫等各種無法逆轉的事件層出不窮,本論文將就因應氣候變遷而衍生之綠色專利審查機制,得以快速取得綠色專利權,進而可適度抑制溫室現象之綠色產品將大量出現,與智慧財產權有關之綠色專利亦將被大量運用。人們可盡一己之力來為減緩地球暖化做出貢獻,徹底實現世代正義,於此同時綠色經濟所帶來之商機亦將無可限量。 關鍵字:氣候變遷、智慧財產權、綠色專利審查機制、世代正義
23

職場受害的前因後果:知覺組織正義氣候的調節效果 / The Antecedent and the Outcomes of Workplace Victimization: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Organizational Justice Climate

高兆祥, Kao, Chao Hs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過往職場負向互動的研究多關注加害者與加害行為,但負向互動對於受害者的衝擊則該端視受害者本身的屬性與主觀理解而有不同,而職場受害試圖從受害者的角度來理解職場間的負向互動。本研究希望能探討個體的受害者敏感性與職場受害的關聯,以及職場受害對個體的幸福感及離職意圖造成的影響,此外更進一步探討知覺組織正義氣候可能對受害者敏感性與職場受害關係的調節效果。本研究採時間間隔的方式,以問卷調查法施測,共得222份有效樣本,研究結果發現受害者敏感性能預測職場受害,而職場受害能負向預測幸福感以及正向預測離職意圖,但是知覺組織正義氣候對於受害者敏感性與職場受害關聯的調節效果則未獲支持。最後,針對本研究之結果進行討論,並說明理論貢獻、管理意涵、研究限制以及未來建議。
24

不同資本市場氣候下資訊內涵差異之研究

陳重光, Chen, Chung-Ku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檢視不同市場氣候如何影響資訊內涵。我們透過分析性模式建立理論基礎,並發展可驗證的假說。實證假說如下: 1.市場氣候會影響投資組合的系統風險係數值; 2.多頭市場氣候下的盈餘反應係數大於空頭市場氣候下的盈餘反應係數; 3.股利決策受到市場氣候影響且具有不同的資訊內涵。 實證結果支持上述假說。首先,我們發現投資組合系統的風險係數受到市場氣候的影響,且空頭市場氣候下的 值大於多頭市場氣候下的 。其次,實證結果亦顯示,多頭市場氣候下的盈餘反應係數大於空頭市場氣候下的盈餘反應係數。最後,我們亦發現,在多頭市場氣候下提高股票股利且降低現金股利的公司與在空頭市場氣候下降低股票股利且提高現金股利的公司,在事件期中皆能獲得正向超額報酬。 / This study reports the results that how differential market climates affect information content. We theoretically derive analytical models and empirically develop testable hypotheses. The hypotheses are as follows: a.Market climates will affect the systematic risk of the portfolios. b.The earnings response coefficients in bull markets will be larger than in bear markets. c.The dividend policy will be affected by market climates and will signal differential information content. The empirical evidence provides support for the above hypotheses. First, we find the systematic risk coefficient (beta) will be smaller in bull markets than in bear markets. Second, the earnings response coefficients in bull markets will be larger than in bear markets. Finally, both of those companies that increase stock dividends and decrease cash dividends in bull markets and those companies that increase cash dividends and decrease stock dividends in bear markets will obtain positive abcdrmal return in event periods. These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cision-making of dividend policy should consider the effect of market climates.
25

國民小學學校組織健康、組織學習與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 / A Study of Relationships Among Organizational Health Climat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Teacher Efficacy for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wan.

張嘉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探討國民小學學校組織健康、學校組織學習與教師效能感之關係。研究方法為文獻分析與調查研究法。研究對象為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共發出794份問卷,回收率85.39%,有效樣本共566份。問卷回收後分別以因素分析、信度分析、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逐步迴歸分析以及結構方程模式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根據研究結果與分析後歸納之研究結論如下: 壹、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覺學校組織健康、學校組織學習與教師效能感之現況屬中等程度,仍有相當進步空間。 貳、不同背景因素的教師在學校組織健康、學校組織學習與教師效能感等整體及分向度的看法上有差異。 參、國民小學學校組織健康、學校組織學習與教師效能感之間彼此關係密切。 肆、國民小學學校組織健康與學校組織學習對整體教師效能感有顯著聯合預測力。 伍、國民小學學校組織健康、學校組織學習與教師效能感之間的結構關係佳。 最後,本研究依研究結果分別提出以下建議: 壹、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提倡學校組織健康概念,促進學校組織學習,以提升教師效能感。 二、強化教師職前培育與在職進修的「引導學生效能感」課程規劃。 三、發展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充實教師專業知能。 四、因應地方需要,發展適當學校規模。 貳、對校長培育機構之建議 一、營造更健康的學校組織氣候,並建立良好學校公共關係。 二、奠定良好組織學習文化,強化學校組織學習動力。 三、塑造學校組織願景,強化學校知識管理策略,以提升教師效能感。 四、活化學校氣候與文化,試行教師輪調制度。 參、對校長之建議 一、瞭解不同校長培育機構之課程規劃,持續校長自我專業發展。 二、理解校長實踐學校績效管理之流程與作為,力求自我知行一致。 三、建置校長專業發展之知識分享平台,提升校長績效管理能力。 四、培養校長面對變革之自我因應能力,掌握學校多元之情境脈絡。 肆、對後續相關研究之建議 分別就研究範圍、研究對象、研究變項、研究方法、研究工具以及統計方法等方面,對未來的研究提出建議 / This study is focus on investigating relations between organizational health,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teacher efficacy in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process combines literature review and questionnaire method.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ipei County are the main survey subjects. In total, 794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to the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ors. In addition, the amount of return questionnaires stands for 85.39% of the total amount, which includes 566 questionnaires are valid. The data is analyzed through the statistics methods of factor analysis, reliability analysi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multipack regression and SEM.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of Taipei County show median level of perception in school organizational health, school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teacher efficacy aspects. Thus, the level of perception could be improved. 2. The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show different opinions in school organizational health, school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teacher efficacy aspects, no matter in the whole evaluation or in the divided examination. 3. The relations between school organizational health, school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teacher efficacy in elementary school are quite close. 4. The school organizational health and school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show significant predictability to the whole teachers’ effectiveness. 5. The structure relations between school organizational health, school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teachers’ effectiveness are good. Furthermore,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above findings: I. The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 Schools should advocate the concept of school organizational health, and promote school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er efficacy. ii. Teacher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take more the pre-work training and further education, which are related to how to inspire students’ effectiveness. iii. Schools should develop the supervisor system and further education program to improve teachers’ profession and skills. iv. Governments should depend up the needs of area to build up appropriate school scale. II. The suggestions for principle training institutions i. To build up a more healthy school 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develop good school public relationships. ii. To create the goo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ulture and strengthen school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ower. iii. To develop the school organizational vision and extend the strategy of school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eacher efficacy. iv. To implement the teacher rotational system, in order to encourage the active school climate and culture. III. The suggestions for principles i.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programs of principle training institutions, in order to continue principles’ self-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i. To recognize the process of school management and how to meet to achievements; moreover, to realise these. iii. To build up the sharing platform of principl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 order to enlarge the ability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v. To develop the ability to face changes, and handle the multiple aspects of schools. IV. Th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 This study advises some implications on research scale, subjects, methods, tools, and statistics methods aspects, respectively; moreover, it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as well.
26

資源餘裕、實驗氣候與實驗行動對組織創新活動影響之研究

顏如妙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創新已成為現代組織成長及獲利之關鍵,卻因其多變且不確定的本質使組織承擔了高度風險,而進一步觀察組織創新流程,可說是透過一系列的實驗行動來加以實現,對組織競爭力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以探討促進與維持組織實驗行動及其影響要素為研究目的,經由文獻探討與前導個案之觀察與分析,認為資源餘裕與實驗氣候將影響企業投入實驗行動的意願與能力,並進而影響組織創新活動。因此,透過研究變項量表之發展及衡量方式之界定,針對組織資源餘裕、實驗氣候、實驗行動與其創新活動間之因果互動關係加以釐清。 本研究以台灣地區資訊服務業廠商作為實證研究的對象,有效分析樣本廠商共115家,並分別以變異數分析、迴歸分析及結構方程模式等統計方法對回收資料進行分析。 主要結論包括:(1)以變項間之因果關係觀之:組織資源餘裕對實驗氣候、實驗行動及創新活動具有正向影響;實驗氣候對實驗行動及創新活動有正向影響;而組織實驗行動進行越多,將越有助於組織創新活動的推展;(2)路經分析結果顯示,組織實驗行動扮演著關鍵性中介角色,資源餘裕/實驗氣候對組織創新活動之正向影響,乃透過實驗行動之中介而達成;(3)「組織實驗氣候」構念主要乃由「意會學習」與「失敗免疫」兩次構面組合而成;(4) 大型企業在資源餘裕、實驗行動與創新活動等三研究變項之表現顯著優於中小企業。
27

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氣候、組織溝通與組織效能之間關係研究 以越南北部紅河平原地區為例

杜氏秋香, Mary D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民教育乃是一國教育之一切教育的基礎,本研究以越南北部紅河平原地區國民中小學學校教師為樣本,以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一、國民中小學校組織氣候對組織效能有顯著的影響。組織氣候各層面中,校長支持行為與教師投入行為對組織效能具有顯著影響。 二、男教師與女教師樣本相較,其組織效能均受到組織氣候之顯著影響且兩者所受到的影響層面相同。 三、目前是否兼任行政工作樣本相較,其組織氣候對組織效能均有顯著影響力,但組織效能所受之影響層面不同。目前不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其組織效能知覺受教師離心行為層面之影響。然而,目前兼任行政工作教師樣本,其組織效能感受並不受此層面之影響。 四、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溝通對學校組織效能有顯著影響力。 五、就市鎮與鄉村學校樣本,其學校組織效能均受組織溝通所影響,但所受影響層面不同,市鎮學校教師,其組織效能知覺受到組織溝通之暢通性所影響而後者則無;鄉村學校教師組織效能知覺受到組織溝通意願所影響,而前者則無。 六、學校組織氣候與組織溝通在組織效能上並未發現有交互作用。 七、學校組織氣候、組織溝通各層面對組織效能影響力不同,其中,「下行溝通」對組織效能之預測力最高,連25.2%,次為「平行溝通」、「溝通意願」,其對組織效能之預測力分別達23.9、17.4%,接下為「溝通意願」、「校長支持行為」與「上行溝通」。 八、教師不同人口層面中「目前是否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其在織氣候感受上有顯著差異。「目前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對組織氣候較為開放。「目前不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其在組織氣候感受上較為封閉。 學校不同情境層面中,學校位於市鎮、鄉村,其教師在組織氣候感受上有差異。位於市鎮學校,其教師組織氣候知覺較為封閉。位於鄉村學校,其教師組織氣候知覺較為開放。 九、教師不同人口層面中,教師不同年齡與不同服務年資在組織溝通上有顯著差異。 學校不同情境層面中,學校位置於市鎮與鄉村,其教師在組織溝通感受上有顯著差異。鄉村學校,其教師在組織溝通知覺上較為積極。市鎮學校,其教師之組織溝通知覺積極程度不如鄉鎮學校。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就越南國民中小學校之未來運作提出以下建議: 一、改善學校組織氣候,強化行政功能 1、培養校長支持、引導成員之能力,主動促成學校組織開放氣候。 2、學校組織中教師問需培養人際和諧。 3、鼓勵教師參與行政工作以促使其對學校運作、目標之瞭解、增加對組織參與、共識,力求組織眾人齊心達成目標。 二、加強溝通協調,推行參與管理:改善學校組織之下行溝通與平行溝通,促進溝通協調以增進學校組織效能。 三、由相關文獻探討之建議 〈一〉、學校的領導哲學與各項行政措施應重視「人」的因素。 〈二〉、學校校長與教師應建立一套適當的「學校溝通網路」,使的學校各項訊息能順利交換以提高運作的效能。 〈三〉、學校應鼓勵各部門、各單位革新發展。 論文提要 圖表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果討論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參考書目 附錄 / This research uses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survey research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ganizational climate ,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basing on the sample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the North of Vietnam. The research has found following results: The organizational climat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The frutrated aspect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 perceice in the sample teachers who do not cumulate admistrating works. The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school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Comparing samples of city school and remote erea school , the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has signifcant influence on two sample, but in diffirent levels. The statistic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no interaction between 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communication on the effectiveness . Each school 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communication aspect has diffirent influence on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nd "down communication" has influence rate of 25.2%.
28

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候、教師內外控信念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 /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chool climate 、teachers internal-external control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in elementary school

蔡寬信, Tsay Kuan sh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候、教師個人背景變項、學校背景變 項、教師內外控信念與教師組織承諾之關係。從相關理論分析和實證調查 的結果,獲得結論和建議以作為提升或改進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承諾之參考 。研究樣本來自高屏地區公立國民小學教師,採分層隨機取樣方式,共抽 取76所國小1022位教師,所得有效樣為859人,以組織氣候描述問卷、內外 控量表和組織承諾問卷進行調查研究。根據實證調查結果與討論,本研究 結論歸納如下:一、教師在開放型的學校組織氣候中,組織承諾最高;在 投入型和離心型的學校組織氣候中,次之;而在封閉型的學校組織氣候中 ,組織承諾最低。二、內控型信念教師的組織承諾高於外控型信念教師。 三、學校組織氣候和教師的內外控信念在組織承諾上無交互作用。四、個 人背景變項與教師組織承諾的關係: (一)男性教師在組織認同方面高於 女性教師。 (二)年輕、未婚和新進教師的組織承諾較低。 (三)教師服務 年資愈長,組織承諾愈高。 (四)一般大專院校畢業背景的教師組織承諾 最低。五、小型學校和偏遠地區、鄉鎮地區的學校,教師組織認同高。六 、組織變項對教師組織承諾的影響大於個人屬性變項。七、校長的支持行 為影響教師的組織承諾最大。最後,根據研究結果與結論,對教育行政機 關、師資培育機構、學校校長、教師本身和進一步研究等五方面分別提出 具體建議。
29

颱風洪水險作為政策性保險之可行性探討 / Discussions on the feasibility of typhoon and flood insurance as government sponsored insurance

張嘉敏, Chang, Chia 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聯合國環境署和世界氣象組織在1988年成立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公佈之「2007氣候變遷報告」中指出,近五十年來觀察到之暖化現象極可能係由人類活動所導致。報告中引用最新科學研究資料指出,氣候變暖之趨勢正在加快,明顯可觀察到之現象包括:極端氣溫天氣之增多、全球海平面上升、一些地區乾旱加重、冰川融化、冰蓋萎縮等等。這種快速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對於地球生態而言,是一種嚴峻的考驗。 台灣地處亞熱帶,且因所在地理位置,深受海洋與大氣交互作用之影響,再加上地形狹窄、河道短促等自然環境因素影響,使台灣成為颱風頻繁的地方;除了颱風本身外,颱風之累積雨量與單位時間內之降雨量又屢創新高,甚至出現了罕見之冬颱;其所附帶的豪雨,造成重大損失。 我國文獻對於颱風洪水險是否作為政策性保險之討論較少,故本論文希望能就颱風洪水險是否適合做為政策性保險加以探討。首先,從氣候風險管理之角度著手,收集現行國內外氣候變遷現況之資料,提出氣候巨災風險管理之方法。再介紹外國與我國現行之颱風洪水保險制度,並論述颱風洪水保險制度之設計原則與方式。接下來,介紹政策性保險,並針對颱風洪水保險可否為政策性保險為違憲審查。最後,針對颱風洪水險作為政策性保險之可行性進行研討,提出可行之方案,並與我國現行已存在之政策性保險相比較,討論我國現行颱風洪水保險之優缺點,再為制度之抉擇。之後,再討論相關問題,以作為我國以後是否發展強制或半強制颱風洪水險之參考。
30

意見的感知與表達:以沈默螺旋和多數無知角度觀察意見氣候

曾如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  本研究在研究期間正好適逢2004年總統大選,藉此選舉,以民意調查瞭解當人們使用錯誤資訊時,很容易產生誤知意見氣候的情形,形成不同的感知意見形式,例如多數無知和看鏡效果等。除此之外本研究也希望再次探究沈默螺旋是否在選舉議題上發酵。   研究者選取「總統選舉的投票取向」、「選民對前總統李登輝的喜好程度」、「是否贊成320廢票運動」以及「是否贊成320公投和大選一起舉辦」四項議題作為初探民意資訊性和規範性影響的觀察議題。 Price & Oshagan(1995)從社會心理學觀點指出,感知意見氣候對人們有兩種功能:規範性(normative)和資訊性(informational)功能。 從社會總體層次來說,Price & Oshagan(1995)和Noelle-Neumann認為民意具有整合規範功能,因為害怕孤立或者想得到社會認可的肯定,人會不斷感知意見和瞭解主流意見為何,以確定自己符合主流價值。如果認為自己的意見和主流意見不同,會趨於沈默,反之則樂於發言,這種現象後來稱為沈默螺旋(Spiral of silence),此為民意規範效果。 然而Price & Oshagan(1995)強調,並不是每項議題都有清楚的主流意見,特別在團體對於何謂主流意見的紛歧情形下,對民意的不確定程度,使得民意的資訊功能發揮作用。為了瞭解當前的混亂的意見趨勢,人會藉著不斷溝通和蒐集資訊,以瞭解社會環境和感知他人意見,作為形成自己意見的參考,此稱為民意的資訊性功能,像是多數無知、看鏡效果,。 本文藉著分析分析在「總統選舉的投票取向」、「選民對前總統李登輝的喜好程度」、「是否贊成320廢票運動」以及「是否贊成320公投和大選一起舉辦」四項議題的瞭解民意規範性和資訊性效果,如何在這些議題中運作。 研究發現選民看鏡效果、教育程度高低會影響選民對於議題的意見,此外,選民的意見強度、對議題關心程度、年齡都會影響其意見表達意願,並部分支持沈默螺旋假設。

Page generated in 0.060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