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94
  • 264
  • 67
  • 30
  • 4
  • Tagged with
  • 365
  • 365
  • 94
  • 70
  • 55
  • 54
  • 53
  • 51
  • 50
  • 49
  • 48
  • 47
  • 44
  • 41
  • 39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91

行動服務設計與個人特質配適度評量 / Accessing the fit between mobile service design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林嘉仁, Lin, Jia R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In the service economy, as markets change from offering physical products to offering service products, organizations across many industries must embrace this transformation to remain competitive. Mobile techn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transformation because of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mobility. According to customer variability in service encounters, we identify several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service encounter and try to determine how these factors moderate the effect of mobility in the design of the mobile service. Therefore, we argue that a fit exists between mobile service design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that increases service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of this inquiry can guide service providers in developing more attractive mobile services through mobile technology.
92

資訊型行動內容服務經營模式探討─以中央社行動內容服務為例

劉政權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手機功能不斷創新,行動內容服務應運而生,使得行動電話由溝通工具,變身為訊息載具,資訊型行動內容服務尤其凸顯了行動電話「隨時隨地、傳播訊息」的特性。以台灣行動電話用戶密度達100%,高居全球第一之現況,資訊型行動內容服務之經營應有其值得關注之處。   本文以中央社為例,探討資訊型行動內容服務經營模式,先藉由瞭解全球發展行動內容服務先進國家之現況,進而剖析台灣各行動內容服務廠商之競爭、合作關係,最後綜合分析中央社之業務狀況,提出資訊型行動內容服務經營模式之建議。   本文以參與觀察與深度訪談的方式,總共訪問了七位行動電話系統業者加值服務業務承辦人,以及五位中央通訊社負責行動內容服務網站的編輯及程式工程師,以瞭解面對行動電話加值服務快速成長及演變下,中央社如何設定及調整其行動內容服務的經營模式。   研究結果顯示,「資訊好用、操作簡單」是資訊型行動內容服務最重要的特質;反映時事變化製作專題報導與有效編輯、整理內容重點,則是吸引用戶使用服務的守則;而專責團隊經營則是因應行動內容市場多變的重要經營要素。   本文雖然指出中央社發展行動內容服務業務面臨許多內外環境障礙之衝擊,但中央社行動內容服務憑藉「即時資訊」的優勢,配合行動電話「隨身」及「隨時隨地」的特性,讓資訊傳播有了更大的想像空間,也更加凸顯資訊型行動內容服務的重要性。由於資訊型行動內容服務網站之經營模式,至今尚未見具系統性研究,本研究之分析訪談不僅試圖填補過去研究的缺憾,也指出未來研究值得探討的方向。 / The functions of mobile phones have continued to evolve, most significantly from simple tools for communications to ones that provide up-to-date information. Informational mobile content services are especially remarkable in that they bring any amount of data to the user at any time, anywhere – the essence of valued-added service. This is certainly important in Taiwan given that the penetration rate for mobile phone subscribers is 100 percent – the highest in the world.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business model of the Central News Agency(CNA)'s informational mobile content services. Discussions range from a global view to management in the domestic market. This study looks at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s at CNA with regard to informational mobile content services and how best to optimize them. Through observations and extensive interviews, 12 key people involved in informational mobile content services were contacted for this study. Seven of them are mobile content service product managers of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mpanies and five are editors and programmers from the Multimedia News Center of the CNA. This was done to understand the operational model of CNA's mobile content services given the rapid changes being made in mobile phone value-added services. 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on-demand, real-time data that is easy to access is the key to quality informational mobile content services, and that special news projects are attractive to potential subscribers. Moreover, a professional team is the cornerstone of operations to ensure the success of these services. Although the study found that CNA faces internal and external challenges for its mobile content service operations, it has made significant strides in bringing the message to the people of the importance of real-time mobile content services. Since there have been few studies on the subject, this analysis will break new ground and set the stage for further discussions on the issue.
93

買賣雙方於C2C行動電商平臺之體驗流程探討-以蝦皮拍賣為例 / Understanding Customer Experience Throughout the Customer Journey in a C2C Auction Context

蕭舜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 要 電子商務行動化已變成趨勢,而消費者個人間的C2C交易市場也越來越受到注目,尤其是讓使用者輕鬆上架商品、簡化繁複流程的新型態行動拍賣App,更是熱門議題。本研究欲了解台灣目前C2C行動拍賣App中,最具話題性及代表性的「蝦皮拍賣」之顧客體驗流程,研究方法採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以使用網路購物經驗超過五年以上且使用蝦皮經驗滿三個月以上、同時具有買家跟賣家雙重身分之使用者為研究對象。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1.使用蝦皮的正向使用經驗在於有清楚直觀好用的使用者介面、擁有即時性及雙向互動並保有使用者隱私性的即時通訊「聊聊」功能、採用可降低風險的第三方支付、因免運費帶起的方便性物流選擇-超商寄貨取貨、讓賣家寄件步驟簡化的整合寄件物流以及使資訊透明的物流追蹤。2.初次使用動機則是受到免運費吸引及社群口碑推薦影響。3.持續使用因素除了涵蓋正向使用經驗因素外,還包括常有免運費或運費補助的促銷活動、同時身兼買賣家身分、因平臺上商品及賣場多而選擇性高及免費的商品置頂推廣功能。4.蝦皮的待改進項目則在於商品上架過程從簡易變複雜、評價多為制式評價因此參考價值有限、推播通知字數多易遭使用者忽略。本研究並且透過「顧客歷程地圖」來綜觀傳統網路拍賣流程的問題,並以訪談內容對照以往流程上的階段,檢視蝦皮是如何提升顧客體驗。 最後,根據訪談發現,提出蝦皮可思考之改善建議為: 1.加速刊登功能及改良照片上傳便利度。2.提供誘因讓使用者填寫真實評價並改進評價機制。3.推播通知精簡及圖像化。4.從後勤面降低物流成本。5.透過推薦系統提升使用者黏著度。本研究以使用者角度出發,建議企業應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來思考使用者需求,才有機會提供更好的顧客體驗,持續吸引使用者,本研究之發現希望有助於行動電商平臺往後策略發展時的參考。 / Abstract E-commerce has become a universal sales trend that has spread from consumers shopping on their home computers to shopping on their mobile phones through the use of various shopping apps.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laced on consumer C2C transactions, especially with respect to consumers’ access to store goods. Simplifying this access, which can be a complicated process, through a new mobile auction app is a highly relevant issue.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customer experience flow of the most current representative C2C mobile auction app in Taiwan from Shopee Taiwan Co. Ltd. This study adopts a semi-structured depth interview method for users that have over five years of Internet shopping experience in total, and at least three months of experience with the Shopee Mobile Auction App. Both buyers and sellers are classified as users in this study.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Positive experiences with the Shopee Mobile Auction App are due to its clear and intuitive user interface, instant messaging two-way interaction availability, high degree of user privacy, third-party risk reduction payment systems, and convenient logistics through the availability of free shipping. Consumers have the option to pick up their goods at local convenience stores, which simplifies the shipment process for sellers, and leads to a clear and streamlined logistics process. 2) The initial motivation for consumers is the reward of free shipping and public recommendations. 3) The factors behind the continuous use of this mobile auction app service include the positive experience, the free shipping or freight subsidy promotional activities that are often included for both the buyer and seller, the wider product selection than what is offered in physical stores, and the offers for promotional free products with the purchase of related goods. 4) The Shopee Mobile Auction App still leaves something to be desired, including: (a) The processures of putting the items for sale have become time-consuming due to more and more requrements. (b) Standardized evaluations and rating systems may limit reference values. (c) Current promotional messages sent via app notification are easily ignored by users. This study uses the customer journey map to take a broad view of issues related to the traditional online auction process, and uses customer experience-based interviews to examine how the Shopee Mobile Auction App improves on these issues. Finally, based on conducted interviews,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of the Shopee Mobile Auction App include the following: 1) increasing the speed of new feature releases, and improve the convenience of the photo upload process; 2) providing promotional incentives for users to complete the evaluation, thereby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3) streamlining push notifications and images; 4) reducing logistical costs; 5) improving user loyalty through implementing a recommendation system. This study simultaneously considers both sides of C2C commerce (i.e., the sellers and buyers). It focuses on the user point of view, as selling platforms need to be aware of the opportunity to provide a better customer experience, which will in turn attract more users. Th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can assist mobile platform creators with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94

國中三年級理財教育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 / Action Research on Financial Educa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Third Grade of Junior High Schools

張君端, Chang, Chun T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理財教育課程發展,研究目的有四:(1)探討國中理財教育課程發展的意義與內涵。(2)探討國中生理財素養能力指標轉化為理財教育課程模式。(3)探討國中理財教育課程發展行動方案,包括課程與教學設計、課程實施,以及學生學習評鑑與課程評鑑等行動方案。(4)探討國中理財教育課程發展行動方案的實施歷程與結果。 本論文採用行動研究法並以問卷蒐集資料,以南投縣某國中之三年級兩班54位學生為研究樣本。依據學生之「理財觀念與規劃」和「儲蓄與投資」前後測成績,用T檢定來分析比較兩班學生理財行為變化。從學生滿意度問卷填答狀況來統計分析學生之學習成效與進行回饋修正理財課程行動方案。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在「探討國中理財教育課程發展的意義與內涵」方面,經文獻探討和教師會議後選擇「理財觀念與規劃」和「儲蓄與投資」兩單元。 二、在「探討國中生理財素養能力指標轉化為理財教育課程模式」方面,從「理財觀念與規劃」和「儲蓄與投資」兩單元分別發展出各三個國中理財素養能力指標。 三、在「探討國中理財教育課程發展行動方案」方面,將課程發展成包括知識、技能和情意的教學策略、學習成效與滿意度評鑑回饋檢討等行動方案。 四、在「探討國中理財教育課程發展行動方案的實施歷程與結果」方面: (1)本研究兩單元發展行動方案,分別在個別班級內有學習成效且學生滿意度高。 (2)「理財觀念與規劃」的先備知能男性優於女性,但學習成效在性別間無顯著差異。 (3)「儲蓄與投資」的先備知能女性優於男性,且學習成效在性別間有顯著差異,尤其學生對本單元採桌遊教學策略滿意度高於前一單元。 (4)總體學習成效在班級間及性別間無顯著差異。
95

集體行動的形成──社會困局的分析

林錫興, LIN,XI-X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如果集體行動的目標是生產為團體共同享用的公共財, 依公共財的特性, 公共財并無 法排除團體中任一成員的享用或消費, 理性的個人為何自願參與集體行動完成集體的 目標? Olson 在其The Logice of Collective Action 中指出, 在大團體中除非具有制裁或 選擇性誘因, 否則大團體的成員很難甚至不可能為集體目標而奉獻。個人理性的抉擇 反而導致集體不理性的結果。Olson 的理論發表后在學界引起廣泛的爭論。而近年來 社會心理學者對社會困局賽局之實驗, 和社會運動的成功發展, 更加深某些學者對Ol -son理論的質疑。 本論文意圖分析在交互依賴的社會情境中, 理性的個人有無可能自顧參與集體行動為 團體的目標奉獻? 作者認為:Olson的理論并未對公共財加以明確的區分, 以致引起理 論上的爭議。因此本論文針對公共財的生產是否具有總和性, 公共財的享用是否具有 可分性, 個人對公共的評價和個人對集體行動的效能感, 來分析理性的個人在何種情 況之下願意參與集體行動。 基本上, 本論文認為: 如果公共財的生產具有總和性, 則公共財的提供因須跨過較高 的門檻, 自願負擔成本者較少; 倘若個人對公共財的評價高、對集體行動的效能感高 或公共財的享用不可分時, 自願負擔成本的人數將較多。然而這并未能解決公共財生 產次適的問題。
96

美國用兵索馬利亞(1992-1994年):媒體與民意之研究

陳玉芝, Chen Yu-chi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 要 美國在國際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因世局的變動而轉移,由立國之初的孤立主義到積極參與國際事務,而今更躍居自由世界的領導地位,因此美國外交政策的動向自為世人所關切。而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因素很多,如民意輿論、利益團體、政黨、行政部門、國會、大眾播媒體、總統聲望等等。在美國民主自由開放的國家,大眾傳播媒體對外交政策的影響,更隨著資訊事業的蓬勃發展而加重其份量,大眾傳播媒體如何正確地向人民報導政府的外交政策,又如何將民意反映於外交政策上是一重要的工作責任。在美國外交政策制定中,大眾傳播媒體尤其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因而使得民意在何種條件下,會支持或不支持行政當局的因素,在決策者做決策時倍受重視。 本研究認為,在美國未來的維持和平與人道干涉行動中,民意所扮演的角色是必要受到限制的。民意對於國際事件反應的主要來源,基本上消息是來自電視媒體,如果民眾持續對國際危機的反應,主要根據影像的傳送,則民眾的反應中只有純粹的情緒層次,而欠缺對於美國執行危機任務其中複雜與危險全盤的理性了解。在美國以民為本的民主社會中,民意對於外交決策佔有相當的影響力,政府中的決策人士亦重視民意與輿論,在民意不支持甚至反對行政當局的情況之下,容易造成美軍草率的撤軍,使任務失敗,例如此次的索馬利亞恢復希望行動(Operation Restore Hope),便可以由本論文印證。近年來,學術界有許多不同的論證探討了美國未來人道干涉的角色,但本研究著重在「探討民意與美國海外用兵兩者間的關係」,重點在研究索馬利亞個案(1992-1994)。且必須回顧美國先前的海外用兵經驗,其中最值得借鏡的是「越戰」與「波斯灣戰爭」。戰爭後期在國內輿論大力反戰的聲浪中結束的越戰,行政當局記取了在越戰的慘痛教訓,對未來美國處理海外用兵時的新聞媒體表現,予以管理,故在爾後的波斯灣戰爭中,便對當前影響民意最巨的新聞媒體,實行新聞檢查制度。 儘管美國涉入各個海外危機的理由各不相同,但行政當局與媒體和民意之間的關係,必須有良好的溝通,不但有利於軍事任務的成功達成,且可以成為一個可供日後處理海外危機的依據。
97

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變遷與發展-波士尼亞案例之研究

戴慶正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面對無休止的區域衝突,和平維持成爲聯合國最關心的問題。在國際衝突頻繁的今天,聯合國的維持和平行動十分引人矚目。因此,筆者希望能從研究聯合國的維持和平行動中,發現其中所可能存在的問題或相似處,做為將來研究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參考資料。 由於世界上仍存在著各種衝突及複雜的利益糾葛,因此,維持和平行動已經成為聯合國維護國際職能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手段,以使國際關係正常化。為此,其行動已從傳統的監督停火、居中斡旋,擴大到開展預防性外交、維持和平與重建和平,相關的行動也為之擴大,更引人注意的對於和平維持觀念的修正。如擴大的維持和平部隊及第三類的維持和平行動,同區域組織的維持和平部隊合作,監督和平協定的執行;維持和平衝突後的「締造和平」;而維持和平行動所執行的任務範圍,除了傳統的軍事觀察任務外,更大幅擴張了。 國際社會只相信實力,這種調整在國際上有其行事模式,隨著時空環境的變化和國際社會的需要而有所改變。維持和平行動的任務增加,目的改變,進而執行和平協議,強制恢復或重建和平秩序,已成為聯合國維持和平的新趨勢,但無論聯合國維持和平如何變遷與發展,它還是需要依靠各會員國支持的。 我們了解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演變過程,有利於準確把握維持和平行動的走向。由於,聯合國宗旨為: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並爲此目的:採取有效集體辦法,以防止且消除對於和平之威脅,制止侵略行爲或其他和平之破壞;因此,應規定聯合國與區域組織的合作應在《憲章》的框架內解決,聯合國應發展出屬於聯合國自己的「固定模式」與反應,以維持國際的安全與和平。 然自波士尼亞內戰爆發後,聯合國必須在大國一致下作成決議;必需靠調解、談判的進行及協議來達成目標;維持和平與調解應該是同步進行和平解決衝突的;但是,波士尼亞危機還是變成戰爭了,這顯示主要問題出在調解、談判及協議的進行,而不是維持和平行動失敗。 以本論文波士尼亞個案而言,聯合國介入波士尼亞問題的過程中,制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這些因素之所以會發揮作用,主要還在於美國缺乏足夠的意願去協助解決紛爭。事實上,這些制約因素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所產生的,國際環境的變化及聯合國內外在因素的變化,無疑會使一些制約因素變的不再重要。但是,一些重要因素在今後仍然存在;所以,從整體上考察美國外交政策,對美國維持和平政策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98

當前中華民國反恐對策之研究

陳雙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傳統以來,各國政府所面臨的最大危機與災難莫過於來自敵國所發動的戰爭,然近年來國家安全的威脅已不再侷限於傳統性的戰爭,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跨國恐怖組織所從事的破壞行動。2001年9月11日,以賓拉登為首的國際恐怖份子,對美國紐約世貿大樓及國防部五角大廈發動恐怖攻擊行動,事件發生後,我政府立即啟動國安機制,採取因應措施,預防恐怖份子連鎖反應,對國內治安造成衝擊。政府為因應反恐的需要,召開「三芝會議」、制定「反恐怖行動法(草案)」、成立「反恐怖行動小組」與「反超限戰策劃與指揮小組」、實施各項反恐演習、尋求國際反恐合作…等作為,均顯示政府對此議題的重視,惟反恐作業與相關措施在國內尚屬草創,確實有很多待克服之處。 國際恐怖主義的廣義定義有100多種,比較集中的也有20多種,迄今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定義。恐怖主義有著極其複雜的背景和根源,在一個恐怖組織或一件恐怖主義事件的背後,往往混雜著政治、經濟、社會、宗教、民族等多種因素,同時又有其與眾不同的特殊性。綜觀恐怖主義的發展趨勢有:謀求利用核、生、化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電腦網路成為恐怖活動的新領域;宗教狂熱型恐怖主義出現上升趨勢,其破壞性和殺傷性不受制約;恐怖組織呈現多元化發展;恐怖襲擊以象徵性、經濟性目標為重點。 聯合國已制定了12項全球公約,亦設立反恐怖主義委員會(CTC)、特設委員會及恐怖主義政策工作組,並運用相關機構從事反恐工作。九一一事件後,國際間的相關組織亦體認反恐意識主流,紛紛將反恐合作列為組織的重要工作,主要的作為包括建立反恐合作機制、反恐情報合作、簽署反恐協定、反恐軍事演習等。這段期間,世界各國和有關國際組織加大了反恐力度,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成效包括對阿富汗和伊拉克反恐戰爭的勝利、逮捕了伊拉克前總統海珊及數千名恐怖份子、國際反恐合作、及凍結了一億多美元與恐怖主義有關的資金。但是,從全球範圍來看,恐怖活動依然猖獗,賓拉登至今仍是漏網之魚、「基地」組織不但沒有被打垮,反而擴散至世界各地,當前國際反恐行動形勢仍然嚴峻。 台灣不是國際恐怖主義攻擊的主要目標,但不能排除成為恐怖份子藏匿地點或犯罪活動之中繼站、及恐怖攻擊報復美國的目標之一(已遭基地組織點名);國內至目前為止沒有形成恐怖組織的條件,但需注意內在可能的潛在威脅因子,政府必須提出解決方案予以消弭;中共以超限戰之恐怖主義手段對台實施攻擊的可能性亦不大,惟需嚴防其為達目的採取非實體破壞之手段打擊台灣。 現行我國危機處理法制歸納起來略可區分為重大國家安全事件、實際戰爭狀態、重大災難事件、緊急危難或財政經濟重大變故、平時的安全及治安事件等五大類型,我國目前的反恐機制亦是依其相關規範而建制。依據相關的法令規定及現況,我國反恐怖危機處理機制有:國家安全決策機制及行政院反恐怖行動小組。恐怖主義活動的攻擊方式,概可分為五大類,即傳統性恐怖攻擊(爆炸、暗殺、武裝襲擊、綁架與劫持人質、劫機與劫持車船)、核、生、化及網路恐怖攻擊等,我國在反恐的整備上亦涵蓋這些威脅,在行政院反恐怖行動小組的統籌下,各有其中央主管機關策頒應變機制,負責指揮、督導、協調各級相關行政機關及公共事業執行各項反恐、防恐及救護工作。除了這些應變危機處理機制之外,當危機發生後,尚須啟動兩個救援體系:一是災害防救體系;二是緊急醫療救護體系。並視情況啟動一個備援體系:即全民防衛動員體系。以強化災害防救功能,確保緊急傷病患之生命及健康。 我國在反恐措施方面,從法律修訂、情資整合、維護海域(岸)安全、關鍵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國軍應變整備、核生化處置能力、到資訊安全等工作,均積極的完成整備。在國際合作方面,亦與相關國家實施情報合作、洗錢防制工作、提供人道援助、簽訂「司法互助協定」、防杜高科技物資非法輸出、簽署「貨櫃保全計畫(CSI)」及配合「防止擴散安全倡議(PSI)」等反恐合作。 在我國反恐對策之建構方面,本論文分別從政策規劃、機制運作、執行措施、反恐能力、國際合作等五方面來探討,期能建構完備的反恐對策。 一、在反恐政策規劃方面:在外交戰略上,緊密與美關係而取得所需奧 援,且能與中共和平相處,另應提升與日本之安全交流;在國土安全上,將恐怖主義的威脅,由國安會納入國家安全戰略之中,作為政策指導原則,並由行政院負責全盤性反恐政策規劃。 二、在反恐機制運作方面:強化情報預警功能;加強情資整合及通報;提升情資研析能力;落實反恐機制整合;修訂重大劫持、破壞事件權責;精實反恐演習。 三、在反恐執行措施方面:儘速完成反恐怖行動法立法工作;修訂民航法設置安全人員;制定保防法;做好關鍵基礎建設弱點評估工作及強化安全維護;加強機場安檢工作;精進簽證及移民政策;嚴密空域安全管制;強化現有民防功能;化解國內統獨爭議與族群衝突;有效打擊相關金融犯罪;做好社會公共關係與媒體倫理工作;落實宣導教育工作。 四、在反恐能力整備方面:精實反恐能力;強化反恐訓練;嚴密網路安全維護;落實核能電廠安全工作;健全生化災害防救體系;加強生化防疫及醫療救護能力;做好毒物管制工作;精進生化戰劑反恐訓練;明訂國軍支援事項。 五、在國際反恐合作方面:持續與美國進行各項合作;以人道救援扮演「貢獻者」角色;以經濟實力推動反恐合作;加強洗錢防制合作;強化安全合作;全民外交首重文宣與鼓勵民間參與;發展亞太地區國家的關係;藉海軍巡防台海南疆及南海尋求與美軍合作。 最後,本論文之研究發現概述如次: 一、國際社會對恐怖主義一直沒有統一的認識,妨礙了反恐怖的國際合作。 二、恐怖主義發展走向,將使危害更加嚴重。 (一)宗教狂熱不斷上升,大量殺傷不受制約。 (二)結合運用現代科技,恐怖攻擊手法多樣。 (三)活動範圍逐漸擴大,攻擊目標趨向多元。 (四)運用資訊技術領域,組織呈現多元發展。 (五)組織串連策略聯盟,相互為用各取所需。 三、應發揮聯合國在國際反恐中的主導作用,增強國際合作效率。 四、國際反恐合作將是長期而複雜的工作。 五、我國應更重視非傳統性安全威脅。 六、我國現行反恐體系尚未完備,有賴政府積極建構。
99

如何評估及承作資產管理公司標購不良債權授信案

劉懿愔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資產管理公司在國內是一個新興行業,濫觴於金融合併法的通過,其立法目的是希望藉由法律上之優惠及國外專業知識,協助解決我國金融機構日益嚴重的逾放問題。資產管理公司標購不良債權有資金需求,符合銀行為因應微利時代尋求新種授信業務的時代背景。這類融資項目當時國內並無類似案件可供參考,因此以遵循銀行內規及金檢單位授信規範為前提,「創新」出一套適合這類案件的徵審條件,正確評估及承作此新種業務為本論文之研究目的。 本文以三家資產管理公司標購不良債權為例,以「專案融資」的相關授信流程為起點,根據三個個案的問題進行行動研究,以行動研究的結果逐步修正,經過持續螺旋探索和改進得到一個最佳的結果,可供未來承作類似案件之參考。 本研究經過半年行動研究為此類融資案設計出好的流程,包括前期作業、徵審方式、授信條件,及資產管理公司標購不良債權相關的風險評估。在授信條件方面,本研究歸納出一些通用的條件,如各項手續廢條款、承作利率、反面承諾、股權設質、確認函的條款、自有資金比等。惟銀行除參考通用條款外,針對承作放款時仍需依不良債權性質逐案設計適合的條件,如:資產管理公司處分不良債權越早處理完畢的價錢越高,因此需逐案針對前期現金流量設計適合的「加速還款」條件,方能有效掌握還款來源;銀行承作此類案件授信成數除比照同業貸放慣例外,應考慮得標成數,以利授信風險之評估;不良債權因產業別所採取的處分方式不同,以本研究三個個案為例,資產管理公司處分不良債權可採取直接買低賣高賺取差價,或將企業重整賺取資本利得等方式,後者處分流程遠較前者為長,應以現金流量的回收型態設計還款條件。承作這類案件除了有妥善的授信學件設計外,應注意不動產景氣循環所產生之效應,當景氣不佳資產管理公司標購不良債權得標成數較低,隨著景氣漸佳得標成數亦將同步提高,惟銀行承做這類融資如未減少承作成數,甚至以提高承作成數爭取業務,對銀行承作風險較高。
100

行動通訊產業上市公司投資價值之研究

陳茵茵, Chen,Ying-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行動通訊技術變革快速,僅歷經數年就進入成熟期,導致產業變動及產業內競爭劇烈。目前面臨第三代行動通訊技術即將脫離導入期,在行動通訊技術交替之際,產業的未來變數仍大。面對產業的波動,企業經營者應如何因應以提高企業價值?對投資者而言,行動通訊產業是否具有投資價值?合理的投資價格又為何? 本研究首先以產業界定與關連、手機成本結構、產業演進與產品特性、配銷體系、產業結構、產業規模與成長、產業趨勢與發展七個層面,針對行動通訊產業進行分析,目的在於對行動通訊產業有一深入瞭解。 其次,在進行企業評價前,本研究先針對明基、大霸與華寶三家樣本公司,就財務比率分析、超額報酬率分析、盈餘品質分析以及財務決策分析四個層面,進行企業評價之前提分析。 接著,本研究以產業分析及前提分析為基礎,採用三階段現金流量折現模式,計算樣本公司之股票真實價值,並利用敏感性分析來觀察個別關鍵評價因子對股價的影響程度。 最後,本研究將評價結果與目前股價做一比較,檢視行動電話製造業者之股價是否出現異常現象,並探討目前股價背後所隱含之變數值。 實證結果顯示:明基除權後之合理股價介於32.9元∼51.76元,大霸介於10.33元∼14.91元,華寶則介於72.63元∼88.14元。現金流量折現模式對於明基與華寶股價具有一定的預測性,銷售導向DCF模式對於大霸股價預測的準確性亦相當高,但盈餘導向DCF折現模式則較不適合。此外,經由目前股價隱含變數之分析得知,投資人對明基與華寶的未來成長仍存有疑慮,卻對大霸預期較為樂觀,推測投資人可能認為大霸股價已近谷底,因此對大霸抱持較樂觀態度,但仍須觀察其股價後續表現。

Page generated in 0.029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