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2
  • 22
  • Tagged with
  • 22
  • 22
  • 10
  • 9
  • 9
  • 7
  • 7
  • 7
  • 7
  • 6
  • 6
  • 6
  • 5
  • 5
  • 5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汽車分期付款買賣之研究

蔡炎暾, Tsai,Yen-d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汽車分期付款買賣坊間車商之定型化契約條款出發,依民法、消保法檢討相關約款之合理、正當性。
12

機關辦理工程採購涉及契約變更爭議之研究

陳世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共工程於政府採購之履約過程中常因政策性考量、實際施作問題、法令修改、民意反映、使用單位需求等因素,而須適當辦理變更設計、追加減預算,此時機關辦理程序除應依工程採購契約之規定,確認機關得辦理契約變更之內容及範圍;並應依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令頒「採購契約變更或加減價核准監辦備查規定一覽表」,確認該採購之核准、監辦及備查程序。 惟機關辦理工程採購實務上,對於工程契約變更的意義,以及何種情形可以構成契約的變更,得以調整契約之金額或工期,可說是最常見的工程爭議。而國內之工程契約,對於工程契約之變更,原則上均設有簡繁不一之契約條款,而這些條款對於工程契約變更之意義、內涵或態樣,在實務上究應如何解釋或適用,對於機關工程人員而言常生困惑。 因此本文首先就實務上常用得為契約解釋及漏洞填補之法律原則作說明。並透過民法第247條之1說明有關契約之規制,乃在防止契約自由之濫用,以避免契約淪為一方當事人剝奪他方權利之工具,而造成利益顯失平衡之狀態;而契約如發生非具體生活經驗所得預料之障礙或分配風險之契約條款因法律規定而無效時,則應依民法第227條之2第1項規定,透過契約之調整以維契約之公平。 其次,對於機關辦理之工程採購而言,為防範得標廠商不自行履行契約之轉包行為,政府採購法對於契約主體之變更或契約之轉讓有嚴格之限制。惟對於機關辦理之工程採購而言,如絕對禁止契約主體之變更或轉讓,在若干情形下並非當然符合機關之利益,此時仍有契約主體之變更或轉讓之可能。故本文除就契約主體變更之意義略作說明外,亦將對實務上可能發生契約主體變更之情形作一探討;另就工程契約客體變更部分,本文將以常見工程契約變更之原因及相關契約條款規定作說明。並就工程契約變更之範圍與限制、機關指示契約變更的必要性與容許性進行探討。 最後,依契約變更的內容,以新增契約工作項目、刪減契約工作項目、工作數量增減及工作性質與內容等四種變更情形分別討論之,期能理出工程契約變更相關爭議之處理方式,減少機關人員與廠商對於履約管理實務上之認知落差,進而降低政府採購履約階段糾紛之發生,並藉此提高政府整體之採購效率及經濟利益。
13

電子付款與轉帳之法律問題研究

馮馨儀, Feng, Hsin-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14

信用卡當事人法律關係與風險管理 / Legal issues and risk management of credit card payment system

林育廷, Lin Yu-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信用卡交易制度乃發軌於買賣雙方記帳消費之商業行為,隨著信用卡業務之漸次發展,而逐步自地區性之記帳消費措施迅速擴張成全面性之支付制度,為使此種支付之制度建立明確之交易及清算規則,銀行業便共同組織成專業信用卡規畫、交易授權及清算機構,並分別由銀行加入成為發卡銀行或收單銀行,分別在信用卡支付制度中扮演信用卡業務推展與特約商店推廣之相關事務。故在現代信用卡交易制度所涉及之當事人包括:1.發卡機構、2.收單機構、3.特約商店、4.持卡人及5.專責交易授權、清算之機構,由此五造當事人形成十分複雜之交易關係。 對於此種複雜之交易關係,英、美、日等國在其消費者信用保護之立法中,僅有針對發卡機構與持卡人之法律關係設有關於消費者保護之若干規定,但迄今並無全面性規範交易當事人法律關係之規定。 在吾國立法亦無全面性對信用卡交易當事人之規範,且國際間亦無具法律效力之統一交易規則供業者遵循,僅仰賴信用卡組織與會員機構間以組織章程、會員規約等方式自律。但由於信用卡交易基本關係始終未能釐清,實務與學說見解亦莫衷一是,此不但時肇致交易爭議之發生、亦影響交易安全之維護,另關於新興網路科技與信用卡交易之結合,亦產生新型態之法律問題,此亦未見有明確之法律規範可資遵循,凡此種種皆使從事信用卡業務之業者於業務之執行有無所適從之慮,亦承擔較高風險。 蓋發卡機構從事信用卡業務既需承擔相當風險,基於企業經營在於追求穩健成長及獲利之目的此一原則,發卡機構自需對其於推行信用卡業務所可能產生之風險預作風險分析並進而採行風險管理措施,然信用卡交易制度法律關係之無法澄清界定,造成風險負擔之歸屬未明,現行法令於規範信用卡關係捉襟見肘之不足,凡此將造成發卡銀行為推行信用卡業務承擔過巨或非其當承擔之風險及管理上之困難。 故本文即擬就此支付制度中各當事人之法律關係於我國法律中定位為研究,嘗試為信用卡制度建立明確之法律架構,並進而確定危險負擔之責任歸屬,俾便發卡機構於信用卡業務之推行得預為風險分析與管理,並同時進而保障信用卡制度之交易安全、促進信用卡業務之發展。 由於信用卡相關法令規範之不足,學說見解對於信用卡當事人關係見解之莫衷一是,及無論實務或學說關於信用卡法律關係之見解之不妥致與信用卡實際運作之流程產生扞挌。故筆者擬求諸學者之見解,並以信用卡實際交易流程為基礎,自為發卡機構為從事信用卡業務風險管理確認與分析之角度,探討信用卡當事人間之法律關係。 筆者擬於本論文中分六章論述: 首章概述發卡銀行從事信用業務所可能遭致之風險,並述明本論文之研究動機、目的及範圍。 第二章則自信用卡之制度發展,分別介紹信用卡之性質、定義、交易行為之類型與相關支付工具之討論。同時並於此章中概述美、德、日等國家之信用卡制度與發展。 第三章則以信用卡交易流程為主軸,求諸學說見解,並輔以實務之運作,於第一節中,初探信用卡交易制度中所涉及之當事人,並於第二節中,探究其於信用卡交易制度之定位與基本權利義務;第三節則自發卡機構之角度,切入探討其與信用卡交易制度中涉及他造當事人間之法律關係。第四節則進而討論信用卡交易制度中其他當事人間相互間之權利義務關係,以明其相互間之差異與關係。俾令信用卡交易制度此一涉及五造當事人龐雜之法律關係得以完整釐清。 第四章則以邇來蓬勃發展之網路交易為探究課題,淺探信用卡於網路交易之交易流程與安全機制,並以VISA及MASTER國際組織所積極推動之安全電子交易(SET)為主軸,輔以現行網路普遍之SSL交易方式之介紹。次概述信用卡網路交易之當事人架構與法律關係,並進而審慎研析信用卡交易於網路交易之運用所可能產生之問題與解決方案。 第五章則為法律規範層面之探討,首以信用卡交易十分普遍發展,相關法令規範體系相較完整,信用卡交易環境相當成熟之美國為討論主題,次再論及吾國就信用卡交易之相關規範與主管機關之監督。同時承接前開文中關於信用卡網路交易之探討,並於此章節中進而探究現行法令規範於信用卡電子交易可有之規範與保護。 第六章則綜合前述五章之相關爭點與討論,提出結論並嘗試為發卡機構提出風險管理策略,以竟全功。 第一章 研究動機與研究範圍 1 第一節 發卡銀行發行信用卡之風險 1 第一項 消費新寵兒-信用卡 1 第二項 發卡銀行所面臨之風險 2 第一款 營運風險 3 第一目 發卡機構之支出 3 第二目 發卡機構之收入 4 一、 年費 4 二、 手續費 4 三、 利息收入 5 第三目 小結 5 第二款 競爭風險 6 第三款 信用風險 7 第四款 信用卡犯罪 8 第五款 信用卡交易所生之爭議 9 第二節 研究動機 10 第三節 研究範圍 11 第二章 信用卡之性質及相關討論 13 第一節 信用卡之性質 13 第二節 信用卡交易之規範依據 18 第三節 信用卡交易之類型 19 第一項 外國之信用卡制度 19 第一款 美國之信用卡制度 19 第一目 美國信用卡之發展 19 第二目 美國銀行卡之交易制度 20 第二款 德國之信用卡制度 22 第三款 日本之信用卡制度 22 第二項 我國之信用卡制度 24 第一款 我國信用卡市場之發展 24 第二款 我國之信用卡交易類型 25 第一目 聯合信用卡 25 第二目 國際信用卡 26 第三目 其他類似之支付工具 28 一、 記帳卡 28 二、 簽帳卡 28 三、 支票卡 29 四、 銀行銷售點服務卡 30 五、 IC卡(智慧卡) 30 第四節 POS及電子資金移轉系統相關討論 33 第一項 銷售點交易服務(Point-of-sale Services, POS)之意義及發展 33 第二項 銷售點交易服務(Point-of-sale Services, POS)之功能 34 第三章 信用卡交易之當事人 36 第一節 信用卡交易之當事人 36 第一項 傳統學說上之當事人 36 第一款 二造當事人 36 第二款 三造當事人 38 第三款 四造當事人 39 第二項 信用卡交易之運作流程 41 第一款 現行實務運作之交易流程 41 第三項 傳統學說與現行實務運作之扞挌 54 第四項 管見 55 第一款 信用卡交易流程 55 第二款 信用卡交易之當事人 56 第二節 信用卡交易當事人之意義及相關事項 58 第一項 持卡人 58 第一款 持卡人之意義 58 第二款 持卡人之資格 58 第二項 發卡機構 59 第一款 發卡機構之意義 59 第二款 發卡機構之種類 59 第一目 一般金融機構 60 一、 聯合信用卡中心所屬會員銀行 60 二、 金資中心所屬會員銀行 60 三、 個別銀行 61 第二目 專業發卡公司 61 第三目 其他 61 第三款 發卡機構之業務 61 第四款 發卡機構應受之監督 62 第三項 收單機構 64 第一款 收單機構之意義 64 第二款 收單機構應受之監督 64 第三款 國內收單機構之市場現況 65 第四項 特約商店 66 第一款 特約商店之意義 66 第二款 特約商店之遴選標準 66 第三款 特約商店之種類 68 第一目 現場面對面交易 68 一、 CBL (Check Black List)特約商店 68 二、 CAT (Credit Authorization Terminal)特約商店 68 三、 EDC (Electronic Draft Capture)特約商店 68 第二目 非現場面對面交易 69 第四款 特約商店之基本權利義務 69 第五項 信用卡組織 70 第一款 信用卡組織之定位與意義 70 第二款 國內信用卡業務之運作 71 第三款 聯合信用卡中心定位檢討之管見 71 第三節 發卡機構與他當事人之法律關係 72 第一項 持卡人與發卡機構間之法律關係 72 第一款 當事人間法律關係定性 72 第一目 持卡人與發卡人之給付義務 72 第二目 契約類型判斷 74 一、 基本法律關係 75 二、 關於循環信用之法律關係 83 第二款 契約之成立生效 87 第三款 權利義務關係及相關問題討論 90 第一目 發卡人之其他義務 90 一、 發卡人之告知義務 90 二、 信用徵信調查與信用資料保密義務 91 第二目 持卡人之其他義務 92 第二項 信用卡組織與發卡機構之法律關係 95 第一款 信用卡組織與發卡機構之權利義務 95 第二款 法律關係之定性 97 第一目 學說見解 97 第二目 管見 97 一、 類似合夥關係 97 二、 類似社團關係 98 三、 小結--「類似社團關係」 100 第三項 發卡機構與收單機構之法律關係 100 第四項 特約商店與發卡機構之法律關係 102 第一款 信用卡交易所生之法律關係 102 第一目 授權交易之法律性質 104 一、 承諾附解除條件說 104 二、 承諾付款附有辨識持卡人同一性義務說 104 第二目 特約商店審核持卡人同一性任務之性質 105 第三目 管見 108 第二款 特約商店之直接給付請求權 109 第四節 其他當事人間之法律關係 110 第一項 持卡人與特約商店之法律關係 110 第一款 基本法律關係 110 第二款 持卡人之簽帳請求權 111 第一目 持卡人對特約商店之簽帳請求權 111 一、 第三人利益契約說 111 二、 附保護第三人作用契約說 113 三、 管見 114 第二目 特約商店之債務不履行責任 115 一、 採真正第三人利益契約說 116 二、 否認持卡人對特約商店之直接請求權者 116 三、 管見 117 第三款 特約商店之價金請求權 117 第二項 持卡人與收單機構之法律關係 120 第三項 特約商店與收單機構之法律關係 121 第一款 收單機構與特約商店之權利義務關係 121 第二款 法律關係性質討論 125 第一目 學說見解 125 一、 債權購買說 125 二、 債務承擔說 127 三、 保證契約說 128 四、 委任契約說 129 五、 類似於信用委任之法律關係 129 六、 行紀說 131 七、 類似保險契約說 132 第二目 管見 133 第四項 收單機構與信用卡組織之法律關係 133 第四章 信用卡於網路交易之運用 135 第一節 網際網路的發展與網路交易的勃興 135 第一項 網路交易之蓬勃發展 135 第二項 傳統法律在網際網路運用之扞挌 136 第二節 信用卡於網路交易運用之討論 138 第一項 支付工具的改變 138 第二項 SSL與SET的交易 139 第一款 SSL交易(Secure Socket Layer) 141 第二款 SET交易(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 144 第三節 信用卡網路交易之當事人 155 第一項 信用卡SET交易模式之當事人 155 第一款 持卡人(Cardholder) 155 第二款 特約商店(Merchant) 155 第三款 發卡機構(Issuer) 156 第四款 收單機構(Acquirer) 156 第五款 Visa及Master Card之國際組織 157 第六款 認證機構(Certificate Authority, CA) 157 第二項 CA之相關問題討論 159 第一款 CA之角色與功能 159 第二款 CA之架構 161 第三款 CA之法律責任 163 第一目 國際趨勢與發展 163 第二目 我國電子簽章法草案之規定 164 第五章 相關法令之管制與規範 166 第一節 美國信用卡交易相關法律規範 166 第一項 美國聯邦消費者信用保護法(The Federal Consumer Credit Protection Act) 166 第二項 信用卡交易相關規範 168 第一款 誠實借貸法(Truth-in-Lending Act) 168 第二款 信用卡發行法(Credit Card Issuance Act) 168 第三款 公平信用報告法(The Fair Credit Reporting Act) 169 第四款 公平信用收帳法(The Fair Credit Billing Act) 169 第五款 平等信用機會法」(The Equal Credit Opportunity Act) 170 第六款 公平信用及賒帳卡揭露法(The Fair Credit and Charge Card Disclosure Act) 170 第二節 我國相關規範制度 171 第一項 信用卡業務管理辦法 171 第二項 相關法令 172 第一款 定型化契約範本 172 第二款 消費者保護法 173 第三款 結論 173 第三節 電子交易之相關法令 173 第一項 國際趨勢 174 第一款 聯合國電子商務模範法 174 第二款 新加坡電子交易法 177 第二項 我國之立法趨勢 180 第一款 電子簽章法 180 第二款 個人資料保護法 182 第三款 其他 183 第三項 商業發展與消費者保護之迷思 18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90 第一節 當事人之法律關係 190 第二節 發卡機構之風險管理 192 第一項 危險責任之歸屬 192 第二項 風險管理之策略 194 第一款 交易制度之建立 195 第二款 安全機制 196 第一目 危險規避之策略 197 第二目 損失控制之策略 197 第三目 非保險方式之危險移轉 198 第三款 保險 199 第四款 類似保險之制度 201 第三項 結論 201 論文參考資料………………………………………………………………………………202
15

應用商業智慧於信用卡經營策略之研究 / The application of data mining in the study of the credit card business strategy

周俊隆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現今國內的消費金融市場,信用卡可說是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銀行大力推廣的一項金融商品。因此,信用卡的流通數量在2005卡債風暴發生前可說是呈現爆炸性成長,風暴後才有稍微減緩的現象,但大多數的銀行還是沒有放棄這塊市場,只是在信用卡發卡的控管上變得較為嚴謹,主要的原因還是隱藏於其背後的無限商機,諸如透過持卡人的消費記錄及習慣,經由交叉分析,進而推銷其他的金融商品,以賺取更多的利潤,這也說明了為何本國民營銀行願意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在信用卡業務上。 然而,過去文獻只著重於銀行傳統業務之討論,顯少對於信用卡業務之經營策略有所探討,基於上述理由,本文希望藉由差異分析、相關分析、迴歸分析及集群分析,來分析各發卡銀行的經營策略,其研究結果如下: 一、本研究發現,現階段民營銀行在信用卡業務方面的態度,乃是以穩健原則的策略,針對信用卡業務的主要收入來源,主要還是以相對穩定,且較有保障的簽帳金額手續費收入為主,反而對於預借現金手續費收入及循環信用利息收入,這種可能產生壞帳風險,且不確定性較高的收入來源,不論公營或民營銀行則皆轉為保守的態度。 二、本國民營銀行在信用卡業務的經營較公營銀行來的有效率,民營銀行在信用卡業務上的推動亦相較於公營銀行來得積極。此外透過電視媒體及報章雜誌亦不難發現,民營銀行在信用卡的行銷活動上較來的靈活且多元化,有別於公營銀行在這方面則較為保守。 三、從公營銀行集群分析分類的結果顯示,公營銀行之中,屬於中低信用卡有效卡數、中低未到期分期付款餘額、中低簽帳金額的計有6家銀行,占75%。由此顯示,公營銀行在信用卡業務推展的積極程度要再多加把勁。 四、由民營銀行集群分析分類的結果顯示,屬於中高有效卡數、中高未到期分期付款餘額、中高簽帳金額的計有11家銀行,分別是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花旗(台灣)商業銀行、玉山商業銀行、台北富邦銀行、台新國際商業銀行、永豐商業銀行、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聯邦商業銀行、星展(台灣)商業銀行、安泰商業銀行,占39.3%,顯示在低利差的台灣金融環境下,信用卡手續費顯然成為各民營銀行兵家必爭之地。由此也可知,民營銀行致力於信用卡業務推展的積極程度高於公營銀行。
16

電子票據發展趨勢之研究 / The Trend of Electronic Note

林占山, Lin,Jan S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現今資訊科技發展突飛猛進、通訊工具與網際網路日益普及,深深影響了人類的經濟活動,從傳統商務活動中,延展了物流、金流、資訊流的範圍,電子化提升了處理速度,改變使用模式,進而改變企業經營模式、人類思考模式與生活習慣。加上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等衝擊,除金融產業有擴大規模、擴大範疇之變革,金融服務亦為了因應客戶需求,趨向多元化與個人化。時至今日,商務活動中以金流的進展為最待加強,其中支付工具之電子化尤為重要。本論文研究電子票據之整體發展方向,探討電子票據能否成為安全、便利、有效、低成本之電子支付工具。 票據為支付工具之一種,其使用已久亦廣,為了能將其改進並予以電子化應用,乃有「電子票據」之電子支付工具產生。本研究旨在以票據之使用及電子票據之規劃設計機制,以我國之經濟、社會、技術、制度面等不同層面需求考量,參考歐美國家文獻與實務資料,從電子支付之角度,安全性、規模度、可靠度、低交易成本、用戶基礎等關鍵因素分析,針對電子票據發展趨勢探討,分析現行紙本票據與電子票據之優缺點,並進行電子票據與其他支付工具之比較,且比較國內外電子票據之差異性,期能對現行電子票據流程及架構提供改善及建議。此外,本研究亦研擬電子票據實施之程序及所需相關資源的配合,期能提供主管機關管理電子票據業務等之參考,進而更提昇電子支付之效率。 / Nowadays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media, and the Internet has deeply affected all the economical movements of the human beings. The traditional commercial activities have expanded in the areas of distribution, finance, and information, because the entire entrepreneurial management strategies along with the ways that people think and live have all changed with the electronicalization that accelerates and modifies the process and usage. In addition, the financial deregulation and globalization forces the finance industry to expand in size and areas. Moreover, the financial service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various and personalized to respond the demands of their customers. Up to the present day, the development in finance area has been the one that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most, especially the electronicalization of the payment tools. This essay is to study the entire development focus of the electronic note, and to find out whether the electronic note could be a safe, convenient, effective, and low-cost e-payment tool. Note is one of the payment tools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a long time. The so-called “electronic note” is produced in order to improve and electronicalize the traditional note. This study refers to the national documentation and practical data of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and the different demands of Taiwan’s economics, society, technology, and regulations. It analyzes the electronic note’s design and usage in terms of safety, standard, credibility, low-cost, and user’s backgrounds. Furthermore, it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electronic note and demonstrates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paper-note and electronic note. By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lectronic note and other payment tools and exploring the differences of the electronic note’s usage in Taiwan and in other countries, it is expected to come out some advice for improving the current electronic note infrastructure and the required resources. It maybe provides helpful suggestions for many financial organizations and increas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payment systems.
17

信用卡或融資型分期付款交易之研究

劉藝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傳統分期付款,原係由出賣人提供買受人之信用交易,後來因銀行等機構介入,使分期付款交易之兩造關係演變成出賣人、買受人及金融機構之三方法律關係。社會經濟活動不斷創新,交易類型早已脫逸出民事法律原本預期規制事項之外,實務上遂本於契約自由原則,而以交易雙方締結之契約作為決定當事人間權利義務之主要依據。 然而以定型化契約進行之信用卡或融資型分期付款交易,因為交易流程較為複雜,我國法律又欠缺詳細之具體規範,致使業者常利用其擬定不利於消費者之定型化約款而為交易。尤其是作為出賣人之企業經營者,以合作之金融業者所提供之信用貸款內容作為分期付款交易之條件,令消費者於交易時,同時簽下銀行信用貸款申請書,並由金融業者將交易對價總額一次撥付給出賣人,消費者則對於該金融業者分期償還。若交易標的為遞延型商品(服務),因可歸責於出賣人之事由致無法繼續履行給付義務,消費者卻因為銀行已經一次撥款,而無法行使同時履行抗辯等權利;此類交易複數契約間之關聯性與抗辯延伸之問題,頗值檢討研究。 本文擬以近年發生之信用卡或融資型分期付款交易等重大消費爭議,例如山基電信、亞力山大健身俱樂部等事件為主要研究對象,整理德、日兩國分期付款法制之沿革與重要規範,比較檢討我國法制之不足,並藉由釐清交易過程,探討對於此類交易之消費糾紛,應如何正確認定事實、適用法律,以避免經濟優勢地位者濫用契約自由。期能縮小分期付款交易相關當事人間權利義務與消費資訊之落差,以達成消費者保護法促進國民消費生活安全、提昇國民消費生活品質之目的。
18

消費信用保護 / Consumer Credit Protection

潘玥竹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現代社會中,信用交易普遍存在於每一個角落。急需現金之人,向銀行申辦貸款以應付生活所需;商品或服務提供人為增進消費者購買能力,同意以分期方式收取價金。利用不同形式的信用交易,可使個人之財務規劃有更佳之配置,對於企業經營者及金融機構而言,信用交易更是促進業績及繼續經營不可或缺之手法。然而,無論是消費者過度依賴信用交易、企業經營者或金融機構在定型化契約中設計不合理之約款,或為業績考量過度促銷信用交易,皆有可能對於整體經濟與社會造成傷害。我國在民國九十三年年底發生雙卡風暴後,社會各界對於信用交易多有檢討,本文則從定型化契約及現行法之規定,探討目前信用交易(以金錢借貸契約與分期付款交易為主)之法律問題。
19

信用狀統一慣例UCP 600相關問題之研究-以定義解釋及單據條款為中心 / Studies on issues related to UCP 600 - Focusing on the articles regarding the definitions, interpretations, and documents

馬翠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際貿易實務上,「信用狀」係往來銀行提供信用狀擔保付款之模式,確保跨國貿易之順利完成、加速貿易進行,為當今世界重要付款方式。「信用狀統一慣例(UCP)」係國際商會(ICC)制定之信用狀交易實務慣例,自1933年首次頒布以來,目前已成為全世界公認遵行之信用狀標準處理方針。2007年,國際商會公佈最新修訂版本之第600號出版物“UCP 600”,明定因應銀行及航運實務發展、檢討UCP 500之規範文字及語體、抑制銀行拒絕付款率等為主要修訂目標。 鑑於UCP 600對於未來國際貿易發展之影響力,實有全面且深入研究UCP 600條款內容及規範目的之必要。本文以UCP 600新增定義解釋條款、審查單據條款、及運送單據條款為研究主題,透過闡釋條文涵義、比較與UCP 500之差異、探究新條款影響、檢討修訂目標之成效等,俾使信用狀當事人及相關銀行正確理解及適用UCP 600條款內容。 本文首先介紹信用狀之特性、經濟功能及信用狀統一慣例之定位適用等基本概念;其次從文義解釋、法律性質及當事人間法律關係等觀點切入,闡釋UCP 600本次新增之定義及解釋條款;並研究銀行實務最常發生爭議之審查單據程序,詳盡分析UCP 600規定之審單標準、符合提示、拒付瑕疵單據等重要條款。此外,本文探討UCP 600所規定國際航運常見之提單、多式運送單據、不可轉讓海運單及傭船提單等運送單據條款。最後,本文針對UCP 600條款之重要修訂內容予以彙整,嘗試提出該等條款之修正趨勢及未來發展。 / In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letter of credit”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type of payment in the world is the means of settlement that an issuing bank independently undertake to honour a complying presentation , and that ensures international trade to successfully completed, and speeded up the transactions.“ICC Uniform Customs and Practice for Documentary Credit(UCP)”is the rules of international letter of credit practice promulgated by the Commission on Banking Technique and Practi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ICC).The 2007 Revision, UCP 600, is the latest of a series of revisions of these ICC rules that date from 1933 and have in their evolution become the universal norm for commercial letter of credit. The introduction of UCP 600 expressly indicated the main revised objective was to address developments in banking and transport industries, to look at the language and style used in UCP 500, and to reduce the rejections of the documents presented under letter of credit.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UCP 600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future, it was necessary to generally and deeply research the clauses and provisions of UCP 600 and the revised objective. This paper’s research subjects include the formal definitions and interpretations of UCP 600, the provision regarding examination of documents, and the provisions regarding transport documents. In order to make the parties of letter of credit and the relevant banks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apply the UCP 600 clauses,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meaning of UCP 600 clauses,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UCP 600 and UCP 500, analyses the influence of new provisions, and look at the achievements of this revision.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includ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letter of credit, the economic functions of letter of credit, and the pos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UCP 600.The second part is to discuss the formal definitions and interpretations that UCP 600 new formul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anguage interpretation, quality of law, and the law relationship of the parties. The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ules for the examination of documents that most controversial in banking industries, and analyses the important provisions regarding standard for examination of documents, complying presentation, and rejection of discrepant documents. Moreover, this paper is referring to the general transport documents clauses stipulated in UCP 600, including bill of lading, multimodal transport document, non-negotiable sea waybill, and charter party bill of lading. Finally, this paper synthesizes the significant revised provisions, and recommends several suggestions about modifying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in UCP 600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20

運用營運績效付款機制興辦社會住宅之探討 / Establishment Discussion The Social Housing by Using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Payment Mechanism

楊宛真, Yang, Wan 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政府為照護青年及弱勢族群的居住權利,興辦社會住宅為首要政策,然當前政府財政困境及資源不足情形,得運用民間資源以「公私協力夥伴(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下稱PPP)」模式共同興辦社會住宅。惟現行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有政府不出資金及民間財務自償率適用門檻等特性,民間企業對於低自償性且具高益性之公共建設案件投資意願低;若開放附屬事業增加投資誘因,則產生政府未達公共建設目的、犧牲弱勢權益及公益性不足等爭議及輿論。 為提高民間企業投資誘因及推動社會住宅政策,本研究以我國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設-營運-移轉)模式導入國外民間融資提案(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PFI)制度之營運績效付款概念為基礎,透過個案研究財務模擬,在促參法BOT制度下,進行現有民間自主營運及導入營運績效付款機制等兩模式進行財務效益分析,並以此作為深度訪談題綱資料,進行產、官、學三類型受訪者之個別訪談。 最後,經彙總深度訪談意見及各章節分析後,本研究得到下列幾點「運用營運績效付款興辦社會住宅」之重要結論與後續建議,以資作為未來政府機關以民間參與模式推動社會住宅或其他低自償高公益性類型之公共建設案件參考: 1.政府擔負租金率和租金調整風險,可降低民間企業營運風險,增加政府機關政策調整彈性和監督管理權力,具有達到興辦社會住宅政策目的及風險控制效益。 2.政府於營運期依營運績效給付固定價金予民間企業,除可提升公共建設服務品質,於民間企業可收取穩定租金現金流量佳,具投資誘因。 3.提供評估社會住宅之重大參數建議,包含:特許年期設定於20年~25年區間、合理利潤率設定於稅後報酬率8%~10%區間、付款機制於營運期間依服務可用度及績效評估分年付款,及土地租金得以公告地價1%或約定固定費率計收等,降低雙方案件執行風險及保障利潤。 4.促使案件順利執行之應配套事項,包含:政府機關確保長期預算編列及確保給付性、融資機構願專案融資可行性及合理制定成果規範、評核項目及扣款機制。 / To ensure the housing for young people and vulnerable social groups, implementing social housing is a top priority. Given the government’s financial difficulties and lack of resources,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PPP) could be used to provide social housing. However, the Act for Promotion of Private Participation in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the Act) stipulates that the government provides no funding nor an applicable threshold of self-liquidation ratio (SLR) for private enterprises. Private enterprises do not have such a great interest in investing in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with a low SLR or benefits. If affiliated business have a greater incentive to invest, it will result in a dispute or argument over the government’s disregard for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vulnerable groups, and public welfare. To increase private enterprises’ incentive to invest and promote the social housing policies, the study has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operating performance payment in the foreign PFI (Private-Finance-Initiative) system based on the BOT (Build-Operate-Transfer) model under the Act and has analyzed the financial benefit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payment through a case study. The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develop in-depth individual interview questions with respondents from the businessman, the government, and specialist. According to feedback gathered from in-depth interviews and the summary of each chapter, the study dre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 housing through operating performance payment. The conclusion and recommendations could be used as future referenc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 housing through PPP or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with a low SLR and high benefits: 1.The government shall bear the risks of adjustments to rental rates and rent to reduce the operational risk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increase the flexibility and power of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its policies with the aim of implementing social housing and controlling risks. 2.During operation, the government pays a fixed amount to private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ir operating performance, which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of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nd provide a more stable rent for private enterprises thus further increasing their incentive to invest. 3.Major parameters of social housing are proposed, including a concession period of 20~25 years, a reasonable profit margin set at 8%~10% of after-tax as a rate of return, the annual payment of which shall made according to the availability of service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during operations, and land rent charged based on 1% of the published land price or an agreed fixed rate. These parameters can help reduce the risks of implementation and guarantee profits. 4.Mechanisms that support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 housing are proposed, including the government’s guarantee of budgets and payments, the feasibility of project financing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per standards for evaluating the results, determining the evaluation citeria, and deduction mechanisms.

Page generated in 0.0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