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75
  • 167
  • 8
  • 5
  • 3
  • 1
  • Tagged with
  • 184
  • 184
  • 62
  • 61
  • 60
  • 58
  • 55
  • 53
  • 50
  • 47
  • 42
  • 42
  • 38
  • 37
  • 36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1

成為公民? 我國婚姻移民女性政治賦權之發展脈絡 / Becoming Citizens: The Political Empowerment of Marriage Migrants in Taiwan

張雅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移民浪潮隨著全球化的深化成為普遍的現象。臺灣社會逐年增加的婚姻移民人數意味著社會已有一群相似處境的群體逐漸成形,成為我們政治共同體的一部份。然而,台灣的婚姻移民政策依舊帶著管制思維,移民政策反映了國家對社群成員的想像,國家透過階層化的公民權政策限制了國家不想要的成員,而東南亞配偶和大陸配偶往往處於階層化底端。當國家仍將公民身分視為公民權利的前提下,剝奪了婚姻移民諸多的基本生存權利,使其陷入身份與處境連結的困境,即使取得公民身份,也不保證婚姻移民能獲得實質的公民權利。 面對這些管制結構,本研究焦點在這些婚姻移民女性如何透過社團參與成為公民的政治賦權歷程。政治賦權是一種讓社會不利者察覺到本身的處境、進而發展出相信自己有資格也有能力參與這個政治社群的意識化,以及採取政治參與的權力轉變過程,也是成為公民的過程。以往公民的概念是在國家的框架下被規範設定的,國家透過各種制度限制及資源配置等方式來界定公民的身份與權利。而我國婚姻移民女性做為弱勢的外來者,將透過社團參與來界定移民和國家的關係,也和國家重新協商公民內涵。在這個過程中,她們對公民身份的認知以及行動實踐的過程,呈現政治賦權與否,及呈現的賦權型態必然受到所屬的社團類型,以及社團和國家兩者之間的內外遠近關係所影響。個人會受團體的立場與詮釋的影響,解讀自己和政治體系的關係。而團體的立場又往往受到它和國家的互動關係而形成,使得處於不同團體中的人們,從意識到行動的政治賦權過程,都可能產生不同的發展型態。故,本研究將從國家的政策、作為中介角色的社會團體,這兩者的互動關係如何影響個人意識化和政治行動的過程,來探究我國婚姻移民女性的政治賦權發展。 首先,本研究發現國家透過制度、資源到社會形象控制的面向,針對不同婚姻移民身份建構了兩套管控體系。當婚姻移民來到台灣便進入了這些結構之中,在移民階層化下,大陸配偶傾向處於制度直接排斥的「制度弱勢」結構,而東南亞配偶雖然可以享有部分公民權,但相對而言傾向處於「社會弱勢」的結構。不同管制體系下,影響了社團組成(如陸籍社團需由台灣人代言)及不同婚姻移民者可能採取個人或集體式的行動策略。再者,扮演中介角色的社團,一方面社團能為成員提供更多的資訊網絡與資源,另一方面也在篩選資訊和型塑價值給社團成員。因此社團類型以及它和國家的互動關係是「倡議型」抑或「代言型」,將影響成員的政治認知詮釋與行動,形成不同的政治賦權差異。除了國家管控結構的差異、社團和國家互動關係的類型影響著婚姻移民女性的政治賦權情況外,大陸配偶相較外籍配偶所擁有的個人條件優勢,也影響著她們發展出個人式的意識和行動,但較高的個人政治賦權反而阻礙了集體政治賦權的發展,使得即使都是參與倡議型社團的大陸配偶和外籍配偶,也出現政治賦權型態的差異。 在不同國家管控體制、社團和國家互動關係下,東南亞配偶及大陸配偶透過社團參與各自發展出不同的政治意識和行動。本研究歸納出四種政治賦權型態,分別為:集體型公民、個體型公民、臣屬型公民、困境型公民。政治賦權發展包含了個人賦權和集體賦權兩種層面。個人賦權涉及到的是個人能力和政治效能感的提升,而集體賦權則是涉及了個人對社群的認同及集體行動的可能,透過集體行動來打破孤立性,改變原先不利的權力結構。在這個過程中,倡議型的外籍社團和大陸社團分別產生了集體型和個體型的公民。有意識且積極參與集體行動的集體型公民和個人政治賦權高的個體型公民重新詮釋了公民和國家的關係。而國家代理型的外籍社團和大陸社團則分別出現了臣屬型公民和困境型公民,強化了國家的權力結構。臣屬型公民無法將婚姻移民的處境提升為結構性問題,而是支持現有主從關係的權力結構,並將權利視為國家恩惠,而困境型公民雖然意識到不利的結構處境,但認為個人無法改變權力結構,反而產生行動困境。
22

公民投票之司法違憲審查正當性探討—以Bruce Ackerman二元民主理論為中心—

石凌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23

永和社區大學行政人員實踐公民教育經驗之研究

徐一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透過瞭解永和社區大學行政人員以往的經驗,梳理出辦學人員本身對於理想公民的想像,作為理解永和社區大學公民教育策略的作法與意義。研究目的有三:1.探討永和社區大學行政人員本身公民意識轉化歷程及對於理想公民的想像。2.瞭解永和社區大學在公民教育上的作法。3.探討永和社區大學推動公民教育策略的意義。本文以永和社區大學為研究場域,行政人員為研究對象,以質性研究方式進行。主要資料來源是半結構式訪談,再輔以相關出版品或文件分析佐證。 研究發現歸納為以下幾點: 1. 社區大學行政人員本身必須具有批判意識,對於理念及實踐的過程隨時保持反省與接納意見的態度,在行政的歷程上則以集體決策與理性溝通、協調為原則。 2. 永和社區大學行政人員的理想公民圖像是能體察自身與社會相關聯,具有公民意識;可以與人討論公共議題,具有批判能力;植基於公平、正義、開放及多元的價值觀上以實際行動參與社會的積極公民。 3. 永和社區大學公民養成的方式是創造一個充滿機會的環境、安全信任的空間、結合真實生活與行動;學校行政人員經由直接接觸學員,將社區大學作為一個民脈網絡,讓學員在其中開展各自的潛能。 4. 永和社區大學推動公民教育的基本價值觀是:公平正義、自由平等、尊重多元、重視弱勢、反省主流。 5. 永和社大的正式課程在公民教育上的意義是以學術課程引領批判思考、以社團促發學員的改變。社團顧問與課程講師的角色是組織者,將成員的能力帶出來。 6. 永和社大的潛在課程在公民教育上的意義亦為運用各種機會培養組織者,將公民教育的層次從個人延伸到組織。 最後,依據結論提出對永和社區大學、對其他推動公民教育的單位及後續研究者的若干建議。
24

台灣民主化過程中公民社會之研究(1987-2006)

林宜慧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依據過往經驗 ,公民社會力量與經濟發展是在民主政治發展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要角。然而,依杭廷頓對民主鞏固定義的雙翻轉理論(two-turn over test),台灣邁向民主鞏固之路仍尚待考驗;檢視過去,展望未來,在過去民主轉型扮演要角的經濟發展與公民社會,未來是否仍可期待持續為民主鞏固之路注入動能?從政治自由化、民主轉型,到現今歷經民主鞏固之際,面臨經濟衰退的現實面,公民社會的發展是否也受到影響?民主政治的發展是否增添變數等皆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是筆者主要的研究動機。本論文目的一方面嘗試將公民社會鑲嵌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檢視其發展與民主化之關係,並進一步探討資本主義深化的台灣現今經濟發展是否與公民社會發展存在正面或負面的影響,最後嘗試替目前台灣公民社會所面臨情勢與困境,思考可能的解決之道。
25

主權公投對台灣獨立的意涵與問題分析 / The Problem and Significance of Exercising Plebiscite Toward the Independence of Taiwan

林吟馨, Lin, Ying-sh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主權問題,不但是中國大陸和台灣之間的歷史糾葛,更牽扯複雜的國際政治因素,人民對此有強烈的不安全感,因此,有部份人提出,利用公投投票來確定台灣未來之主權。因此「主權公投」的政治問題除了從內部因素,政黨競爭的軸線來檢視外,也無法忽視國際因素,尤其是公投在美中台關係中起的作用和變化。 本研究藉由對國際法自決權理論與公民投票制度的研究,分析國際當前成功以公投而獨立的國家案例,並以此為啟示了解台灣目前現勢,深入研究「主權公投」的動機、價值,並據以評估因主權公投可能引發的爭議。 / Given the uncertainty of Taiwan’s political status, the sovereignty of the island has not only been an heated issue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but also an unceasing dispute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which results in strong sense of insecurity among people of Taiwan. Therefore, it’s been suggested by some that the sovereignty of Taiwan be determined through exercise of plebiscite. Looking at the act of plebiscite on sovereignty, we have to examine inner factors of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of political parties, as well as multilateral factors, especially its impact on the tri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wan, China and United States. The thesis examines theories of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and practice of plebiscite and analyses successfully executed plebiscites that result in independent nations. The motives and significance of plebiscite on sovereignty will be thoroughly discussed to evaluate controversies that may be invoked by practice of plebiscite, and finally to provide an insight into Taiwan’s political identity.
26

幼稚園教師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兼論隱涵領導理論對信任的影響

徐玉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幼稚園發展至今已然為一龐大的組織,在企業組織中「員工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而在教育的現場來說,教師可說是教育事業中最重要的推手。但是目前幼兒教師任教意願不高,自覺工作壓力太大,工作環境不甚理想,對於其工作缺乏認同,充滿職業倦怠,這些跡象使得OCB日益受到重視。 本研究主要探討OT及OCB的關係,另外兼論教師IlT及信任間的關係。過去研究提出OT就是對組織的制度、領導者或員工表達出信賴與支持,認為他們在做任何行動都會將我們的利益納入考量,而不會讓我們受到傷害。OCB是一種不考慮制裁或正式誘因的非正式奉獻,出現行為。IlT則是探討評估者內心隱涵的領導概念對其評估領導者的領導行為的影響。 本研究採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 (Pearson’s product-moment)及結構方程模式(SEM)探討OT對OCB的影響以及教師IlT概念對OT的影響。 研究發現幼稚園教師OT與OCB呈現高度正相關,而教師IlT與OT呈現中度正相關。在結構方程模式部份發現,教師OT對教師OCB以及幼稚園教師IlT與OT,均有顯著效果。因此,本研究提出可行的方案,供幼稚園園長作為提升OT的方式,及提供後續研究者建議。 / The scale of kindergarten has been evolved into a systematic organization. To industry,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employees are the most crucial property.” The same logic can also be applied to education: “teachers are the pivot of the whole operation.” However, people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lukewarm at the position of kindergartner due to the overloaded working pressure, unsatisfying working environment. The phenomena of lack of identifi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xhaust have drawn the attention of OCB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The thesis focuse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OCB and OT (Organization Trust)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the trust and teacher’s ILT (Implicit Leadership Theories). Previous studies defined OT as the trust and faith in the systems, leaders, and employees within an organization. It is also a belief in policy decision which always takes employees’ benefit into consideration and never damages it. OCB is a nonofficial devotion without inspection of penalty and proper purpose. ILT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participant’s original implicit idea of leadership when evaluating an external leader’s direction. The study adopts the one-way ANOVA, Pearson’s product-moment, and SEM in order to probe into the determinant of OT in OCB and the effect of ILT on OT. The research has discovered that there is highly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ers’ OT and OCT while the relation between teachers’ ILT and OT is minor. Furthermore, from the module of structural formula, both discoveries can be applied to each other. Hence, this thesis offers a possible scheme for kindergarten owners and other successors in promoting OT.
27

地方行銷之研究:以彰化縣政府為例

黃進陽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全球化的影響及競爭壓力下,面對國內及國際環境的轉變,政府角色與職能無可避免地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其中地方政府面對的挑戰尤甚,地方政府成為地方發展的主導者,一種不同於以往運用全國一致經濟政策之作法「地方經濟發展」逐漸成形,造成全新之地方自治時代的來臨,以地方經濟發展來導引全面性地方發展,己是較為可行與必要的方式,而其中以地方公眾群體凝聚共識力量所採用的「地方行銷」(Place Marketing)模式更是其中極為創新且有效的作法,地方行銷已成為地方發展經濟的最佳利器之一。 本研究以彰化縣發展為研究對象,探討地方政府如何運用地方行銷來規劃地方未來的發展定位,並且基於發展定位,擬定各項行銷策略,探討彰化縣在全球化趨勢下如何利用地方行銷手法來提升競爭力。經由深度訪談與SWOT對彰化縣發展環境之分析,彰化縣的地方行銷意象可規劃為「生活、觀光、科技,打造博物館文化縣」,在此行銷定位下,從事行銷組合策略。 本研究發現,地方行銷對地方的發展確有一定的影響力,然而有效的地方行銷須具備眾多因素及相關制度的配合,因此,本研究嘗試提出以下建議供彰化縣政府及相關人士加以運用或參考:一、設立公民會議;二、統一地方行銷權責;三、強化公私協力合作機制;四、加強改善彰化縣發展環境。 另外,本研究亦發現,地方行銷的主體已逐漸從以一個地方為主體,轉向為「區域行銷」或「區域策略聯盟」,如何擴大地方行銷思考的層面,把區域概念也納入地方行銷的範圍,亦是後續研究者可供參考的方向。
28

校長魅力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研究 /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ipals' Charismatic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高俊卿, Kao, Chun Ch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校長魅力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希望藉由理論探討與實證研究的結果,提出建議作為校長領導與提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參考。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台北市、台北縣共計抽取45所公私立國民中學的945位正式教師為研究對象,有效問卷752份,問卷回收後以描述統計分析、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分析,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本研究之主要研究發現歸納如下: 一、台北縣市國民中學教師對於校長魅力領導屬良好正向的狀態,以「願景塑造」的構面知覺感受最高。 二、教師之組織公民行為積極正向知覺發展。以「組織公民表現」構面自覺表現最佳。 三、教師對校長魅力領導的知覺會因為教師的性別、年資、職務、年齡、學校制別及學校規模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四、男性教師、私立國民中學、規模24班以下的國民中學教師對校長魅力領導知覺感受最高。 五、教師對組織公民行為的自覺表現會因為教師的性別、年齡、學歷、年資、職務、學校制別及學校規模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六、男性教師、一般大學畢業、年資16年以上、私立國民中學、規模24班以下的國民中學教師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表現最高。 七、國民中學校長魅力領導以「願景塑造」對教師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預測力最高。 八、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各構面與校長魅力領導皆呈顯著正相關。其中以「人際公民表現」與校長魅力領導相關程度最高。 九、校長魅力領導的表現愈高,對於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表現也愈高,尤其是校長在「願景塑造」及「環境知覺」能有較佳的展現時,就愈能提高教師在組織公民行為中的「人際公民表現」。 最後依據本研究之主要發現與結論,分別就實務應用及未來研究兩方面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學校及教育行政機關或後續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魅力領導、組織公民行為 / This research object is focused on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ipals’ charismatic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junior high schools, by way of related theory investigation and empirical study conclusions will be referred to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for principals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mprovement and reference.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under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iming at qualified teachers of Taipei public and private junior high schools with sampling size of 945 volunteer and withdrew 752 copies thereof effective. Regarding the research tool includes C-K education scale questionnaire and was collected ,compiled by the researcher, then follow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hrough SPSS package, t-test , one-way variance analysis, typ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model .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i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s as following: 1.Scale score statistics results revealed that teachers of Taipei public and private junior high schools recognized principals leadership of charisma and to be positive, among the charismatic leadership 5 dimensions, “strategic vision and articulation” perception ranks the top. 2.It also showed teachers well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mong the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3 dimensions, “OCBO “perception are of the most. 3.School teachers perceived principals leadership of charisma depends on teachers’ sex, seniority , position ,age, academic system and size of school. 4.School teachers who are male, in private junior high schools with classes under 24, perceived principals leadership of charisma the most. 5.School teachers towar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perception depends on teachers’ sex, seniority , position ,age, academic system and size of school. 6.School teachers who are male, university graduate , seniority over 16 years ,in private junior high schools with classes under 24, perceived “school -benefit orientation” the most. 7.School principals charismatic leadership appeal to “strategic vision and articulation” ,which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determinant of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8.Each dimension of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chool principals charismatic leadership, among the most is “ OCBI.” 9.The principals charismatic leadership performance is higher, teachers more behave with school -benefit orientation , especially principals performed well in “strategic vision and articulation”and“sensitivity to the environment”, which enhances teachers “OCBI”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 bring up some suggestions regarding practice applications and subsequent studies respectively to schools and education authorities.
29

公民會議對政策制定之影響—以代理孕母公民共識會議為例 / The Impact of consensus conference in policy making process: case study of consensus conference of surrogate motherhood

劉伊晟, Liou, Yi-S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民會議其強調平等深度之審議對話,透過理解溝通達到對彼此立場的認知與包容,其後嘗試達成團體的共識。然台灣自2002年起已累積近三十場公民會議之舉辦經驗,但仍並非每一場公民會議其結論皆能成為政策施政之參考。雖公民會議之緣起在於透過審議的過程提升參與者的政策知能與政治效能感,並促進民主之深化。進言之,公民會議對於政策是否具備影響力,亦間接影響民眾參與的意願與深度,並考驗公民會議該制度的實用性。   本文依據強度抽樣與最大差異抽樣之標準選擇代理孕母公民共識會議作為研究個案,在驗證代理孕母公民會議之影響力上,則選擇「政策制定過程」作為判斷影響力之依據,最後並比較公民會議結論報告與代孕生殖法間之關係。本研究發現在代理孕母政策個案中,代理孕母公民共識會議確實對於代理孕母政策之政策制定過程有顯著的影響,公民會議結論告除是代孕生殖法擬定之基礎,經比對兩者間也確有高雷同性。代理孕母公民會議對於代孕政策有實質影響的研究發現令人振奮,但有利於公民會議發揮效果之系絡亦不容忽略,行政首長積極處理代孕之態度、行政首長對公民會議正面之看法、代孕政策長期爭論無共識、適用道德議題而非技術問題、政策尚無定見等,此些因素是代理孕母公民會議對代孕政策產生實質影響的重要背景。然筆者建議若要提升公民會議之影響力,公民會議實應體制化鑲嵌於決策體系之中,其與現存代議體制之衝突應如何調整,使決策體系具代表性與理性審議,是未來政府體制可改進之方向。 關鍵字:公民會議、政策制定過程、代理孕母
30

轉換型領導,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連性研究--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小組化教會為例 /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A case study of cell churchs of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aiwan

蔡鴻禧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來積極推展基督教在台灣的宣教活動,興學、社會關懷以及民主的代議制度等對台灣的現代化與民主政治的推動影響十分深遠,除了歸功於 上帝的帶領外,各時代領導者的積極推動與領導亦功不可没,而近十餘年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屬小組化教會領導者都歷經前述種種困境,並成功推動組織變革,在績效上有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表現,許多施行小組化的長老教會在傳揚福音、會員增長、靈命成長以及樂於為教會犧牲奉獻的強度等方面均有令人刮目相看的跳躍式成長,固然絕對多數牧者歸功於”主的帶領”,也大多知何謂轉換型領導,然而仔細觀察其牧者和同工所呈現的領導模式,如個人信心與魅力的呈現,悲天憫人特性、平等與關懷之心,以及基督教本身即非常重視的異象(願景)提出等等特性,均和近年來所謂轉換型領導所強調的魅力領導、個別化關懷、願景提出…..等等呈現難以言喻的吻合,此領導型態和強化教友對組織的承諾甚至超越組織期待的公民行為之間所呈現何種關連,則是研究者著手本研究的動機。依據上述的背景和動機,本研究欲達成的研究目的: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小組化教會會友為對象,來探討轉換型領導、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間之相關。並以此相關和現代管理理論及實務作一對映,從其相關中對後續台灣基督教會的未來在台發展提出參考與建議。 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蒐集個案教會有效問卷達408份。資料分析則採用 SPSS 軟體之相關分析對轉換型領導、組織承諾與公民行為加以分析,結果發現: 一、轉換型領導 在小組教會的多數會眾,認為領導層的領導方式中,有針對會眾的需求而有「魅力領導與個別化的關懷」的現象存在,且其領導層有對組織目標「願景(異象)提出」的行為,並且認為其對會眾有進行「才智(靈命)啟發」的領導。 二、組織承諾 小組化教會會眾多數認同組織的價值觀與目標,並且願意為組織付出努力,且願意留在教會繼續服事──「價值與努力的承諾」和「留在教會的承諾」。 三、組織公民行為 顯示受試者對參與的教會有組織公民行為的存在: (一) 公私分明及不生爭利 會眾多能在公、私事上有所區別,並少生事爭利之情形發生。 (二) 協助同工 大部份會眾願意在事工上協助同工。 (三) 敬業守法及自我充實 會眾大多數都是敬業守法,並能常常利用時間進行自我充實。 (四) 認同組織 多數會眾對其教會是具有認同感。

Page generated in 0.025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