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597
  • 562
  • 35
  • Tagged with
  • 597
  • 597
  • 294
  • 206
  • 131
  • 120
  • 108
  • 108
  • 106
  • 103
  • 101
  • 94
  • 92
  • 91
  • 9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321

台灣軟體產業創新平台之研究

王緯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軟體產業一直是我國積極發展的重點產業,在政府及業界的積極努力下,許多優秀的軟體公司逐漸展露鋒芒。軟體產業涵蓋廣泛,包括套裝軟體、系統整合、網路服務等6大類,其中套裝軟體又可區分成防毒軟體、影像處理軟體、遊戲軟體等不同類別的產品。隨著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軟體領域未來將擁有可觀的前景。 軟體公司要獲取競爭優勢,持續性的創新是一個重要的要素。知識創造是企業持續創新的關鍵所在,而新產品開發過程正是組織知識創造的核心過程。本研究針對多媒體軟體公司進行研究,希望從組織知識創造的角度出發,來探討多媒體軟體公司的產品創新過程,並且試圖歸納出不同類型多媒體軟體公司其成功創新平台之特點,以提供投入此領域的軟體公司參考。主要的研究發現與結論如下﹕ (一)不同類型多媒體軟體公司,其技術知識特質不同。 遊戲軟體與幼教軟體開發,其整合技術知識多元程度高,且技術知識內隱程度高。影像工具軟體(影像處理、影像辨識、3D工具)開發,其整合技術知識多元程度低,且技術知識內隱程度低。 (二)技術知識特質會影響多媒體軟體公司之創新平台。 1.整合技術知識多元程度高,則概念的生成與發展來源較為廣泛。整合技術知識多元程度低,則概念的生成與發展來源較為集中。 2.整合技術知識多元程度愈高,則團隊成員多樣性愈高。整合技術知識多元程度愈低,則團隊成員多樣性愈低。 3.整合技術知識多元程度愈高,則愈需要廣泛的開發合作網路。整合技術知識多元程度愈低,則較不需要廣泛的開發合作網路。 4.整合技術知識多元程度愈高,愈需要具備T型技巧、甚至A型技巧的團隊領導者。 5.技術知識內隱程度高,則概念溝通與問題解決傾向採用較多元之原型方式。技術知識內隱程度低,則概念溝通與問題解決傾向以規格(spec)方式。 (三)不同類型軟體公司其專案組織結構並不相同。 遊戲軟體與幼教軟體公司,其專案組織結構傾向組成固定工作團隊。影像工具軟體(影像處理、影像辨識、3D工具)公司,專案組織結構傾向採用重型團隊。 第一章 緒論 1-2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第一節 軟體產品開發相關文獻 2-1 壹、 國內學者研究 2-1 貳、 國外學者研究 2-3 參、 小結 2-8 第二節 組織知識創造 2-9 壹、 Nonaka & Takeuchi(1995)的研究 2-9 貳、 Leonard-Barton(1995)的研究 2-16 參、 Clark & Wheelwright(1993)的研究 2-25 第三節 技術知識特質 2-34 壹、 技術知識內隱程度 2-34 貳、 技術知識複雜性 2-36 參、 小結 2-37 第四節 技術知識特質與組織知識創造之關連 2-39 壹、 技術知識內隱程度與組織知識創造 2-39 貳、 技術知識複雜程度與組織知識創造 2-40 參、 小結 2-4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1 第二節 研究變項說明 3-2 壹、 技術知識特質 3-2 貳、 多媒體軟體廠商之創新平台 3-4 第三節 研究設計 3-6 壹、 研究方法 3-6 貳、 研究對象 3-6 參、 資料蒐集 3-9 肆、 研究限制 3-12 第四章 研究個案彙總 4-1 第一節 U公司影像處理軟體開發個案 4-1 壹、 公司背景 4-1 貳、 “PhotoImpact 4”開發專案 4-5 第二節 S公司遊戲軟體開發個案 4-17 壹、 公司背景 4-17 貳、 “仙劍奇俠傳”開發專案 4-21 第三節 B公司幼教軟體開發個案 4-35 壹、 公司背景 4-35 貳、 互動媒體部簡介 4-39 參、 “未來EQ小領袖”開發專案 4-40 第四節 B公司3D影像工具軟體開發個案 4-51 壹、 公司背景 4-51 貳、 國際產品研發中心簡介 4-51 參、 “Chart3D”開發專案 4-52 第五節 I公司幼教軟體開發個案 4-63 壹、 公司背景 4-63 貳、 “阿毛的ABC新樂園4”開發專案 4-65 第六節 I公司遊戲軟體開發個案 4-76 壹、 公司背景 4-76 貳、 “幻影特攻”開發專案 4-76 第七節 N公司影像辨識軟體開發個案 4-91 壹、 公司背景 4-91 貳、 “丹青黃金版 4.0”開發專案 4-94 第八節 Y公司幼教軟體開發個案 4-103 壹、 公司背景 4-103 貳、 “十二生肖多媒體魔法屋”開發專案 4-104 第五章 個案分析與研究發現 5-1 第一節 多媒體軟體廠商技術知識特質分析 5-1 第二節 技術知識特質與多媒體軟體廠商創新平台 5-6 第三節 其他研究發現 5-4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6-5 壹、 多媒體軟體公司之管理意涵 6-5 貳、 後續研究建議 6-6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1 一、 中文部分 參考文獻-1 二、 英文部分 參考文獻-5
322

台灣精密機械業產品創新與組織知識流通之研究 / Product innov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flow in Taiwan precision machinery industry

許月瑛, Hsu, Yueh-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土精密機械產業在世界舞台上漸受矚目,台灣廠商之突破與創新,是促成產業前進之重要動力。本研究欲以台灣精密機械產業廠商為研究對象,以廠商之產品的開發案為主題,深入探究廠商知識資產的創造累積與能耐打造。 本研究以個案訪談法為主要研究方式,共訪問台灣精密機械業 6 家公司/機構產品開發專案。本研究以「技術知識特質」與「團隊特質」兩項變數探索台灣精密機械產業廠家「組織知識流通」之影響。本研究之發現如下: 一、技術知識特質對組織知識流通的影響 (一) 技術知識模組化程度影響組織知識流通 台灣精密機械產業其技術知識模組化程度較低之廠家,其知識吸收來源關係愈緊密。台灣精密機械產業其技術知識模組化程度較低之廠家,以人員或實做為主要之學習方式。技術知識模組化程度愈高,則團隊創造的知識亦較能以模組的形式蓄積,有利於其它專案的進行;反之,則較難以模組的形式蓄積,傾向師徒制的方式傳承。 (二) 技術知識外顯程度影響組織知識流通 台灣精密機械產業技術知識內隱程度較高者,知識吸收以人為主要媒介。台灣精密機械產業技術知識內隱程度愈高者,知識創造過程中人員培育時間較長,新人培育時間皆超過 2 年以上,而國內研發機構更在此年限之上。台灣精密機械產業技術知識內隱程度較高者,其知識儲存傾向蓄積在人員經驗中(如:師徒制) 二、團隊特質與組織知識流通之關係 (一) 團隊成員異質性影響組織知識流通 團隊成員異質性愈高,則吸收之知識越多元;反之,則吸收之知識越有限。團隊成員異質性愈高,則知識創造過程中解決問題的方式越多元;反之,則其問題解決的方式較有限。 (二) 團隊成員溝通影饗組織知識流通 團隊成員以面對面溝通形式,則成員於知識創造過程中較能達成解決問題的共識。團隊成員電腦網路溝通程度越高,則較能促進團隊內與團隊外知識蓄積與分享。 三、台灣精密機械產業的創新以「零件的模組創新」和「零件的漸進式改善」為主,與協力廠家有密切的互動。 四、台灣精密機械產業跨業的產品創新,傾向與國內研究機構合作研發。 / Product Innov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Flow in Taiwan Precision Machinery IndustryYueh-Ying HsuDirect Professor : Jen-Fang LeeIntroductionIn the effort of Taiwan machinery tools firms, Taiwan machinery tools has become a new shining star in the world. In 1997, the industry production value of Taiwan machinery tools is up to $1,758,000,000(US dollar). Taiwan is now top6 only after Japan, Germany, America, Italy, and Swiss. Drucker(1993) in his book "Post-Capitalist Society" had pointed out that future society is knowledge economies. Traditional production factors, such as capital, land. labors, no mor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lace of those is knowledge capital.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researching how Taiwan precision machinery firms use their knowledge to develop a product, how they import knowledge, and how they save knowledge.This paper can make reader understand Taiwan precision machinery firms more how they use their technology and how they raise their capability from traditional fields to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Research QuestionsThe research questions is:1. What is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features of product development project in precision machinery industry?2. What is team features of product development project in precision machinery industry?3. How do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features and team features affect organization knowledge flow?4. What is product innov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aiwan precision machinery industry?Method1.Research Structure2. Variable Definition2.1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Feature(1) Modularity* Separate degree of product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The standard degree of product technological knowledge.(2) Explicitness It can be written down, transferred and shared. It is explicit on media, such as papers, and screens. 2.2 Team Feature(1) Heterogeneity Capion, Medsker and Higgs(1993) define heterogeneity as: difference of team member's ability and experience.(2)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Capion, Medsker and Higgs(1993) define it as: team members exchange opinions each other and complete the mission together.4. Data Collection(1) Interview Data Fourteen key product developers were formally interviewed. The interview took about 17 hours from December 1997 to May 1998.(2) Secondary Data The secondary data about these companies and industry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from company year reports, books, journals, newspapers, and internet.
323

代工模式與創新能力關聯之研究--知識管理觀點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EM model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

卓秋季, Cho, Chiou-J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電腦及其週邊產業,台灣是全球專業委託製造的重鎮。乍看之下毫不起眼的經營模式--代工,一直是台灣多數企業賴以為生的方式。從十多年前台灣的電腦工業萌芽以來,成本低、速度快,再加上產業結構完整,一直是委託製造的競爭優勢。以資訊硬體產業而言,近三年來代工所佔之比值為 66%、73 %、73.86%,且逐年增加中。近年來,台灣的 IC 產業亦走向晶圓代工之專業委託製造,所佔的比例亦佔 IC 產值 45% 以上,同時也不斷在提高。回顧整個台灣資訊電子產業之成長史,不難發現與代工息息相關。 為何我們能在成本快速的降低、不斷推出新產品呢?依據知識管理觀點,研究者認為台灣廠商必定在此建構了某種程度之專業與知識,如此才能在眾多的競爭者下脫穎而出。因此,本研究將以資訊電子及 IC 代工產業為主體,以知識管理觀點回答以下問題:代工類型分為那幾類?不同類型下之知識流通方式為何?累積之何種知識?以及對創新能力之影響?並希望能由台灣代工模式之發展歷程,提出其演化模式。 研究發現包括以下數點:1)代工模式除了以 OEM 及 ODM 劃分,可以由知識管理角度劃分為 「準整合型」、「合作型」、「寄生型」攻 「準買賣型」四種類型;2)代工買主之知識專精度及代工買主評估權重組合會影響代工之合作模式;3)代工合作是知識引入之重要來源之一;4)不同代工模式下,其知識流通介面及關係維持機制不同;5)不同代工模式下,因為知識流通方式不同,其蓄積知識類型不同;6)不同代工模式下,其蓄積知識類型不同;7)代工模式具有動態演化之現象。
324

組織創新對人力資源管理角色影響之研究

賴姿蓉, Lai, Zi-R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今日的組織環境與社會結構的不確定性與變動性正急速增加,被動反應式的變革理論將不足以因應未來的挑戰。而組織創新理論正是一程以更積極預警的態度,來創造組織的不斷更新並帶來更豐富的資源與活力,而它更強調對整個組織甚至社會導入全新的建構,「創新」比「變革」更多了一層策略的意涵。本文採用多元的觀點來解釋『組織創新理論』,簡言之,組織創新可以區分為「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兩個面相。 而組織裡最有價值的資產「人」,則是本文另一個研究焦點。近年來,由於組織面對著更急遽的變化與競爭壓力,不管是公部門、私部門與非營利組織均面臨人力資源管理轉型的迫切需要。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角色偏重於作業性與靜態性業務,然為了創造組織人力資源最大的價值,現代的人力資源管理,逐漸發展出更具策略性與動態性的角色。 從資源基礎的策略觀來看,可以發現人力資源是組織競爭力的基礎點; 而創新能力則為組織核心能力的一大動力,它具有持久性與稀少性的特質,為了幫助組織提升競爭優勢的來源,因此將創新能力導入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為當務之急,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動機。 組織創新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主要有四個層面: 技術層面的創新、管理層面的創新、人力資源部門的革新與人力資源管理未來的創新重點。
325

外匯期貨暨選擇權之研究─金融商品開放與金融規範析論

黃志松, HUANG, Chih-s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分七章二十七節。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撰寫本論文之動機和目的、研究方法、範圍暨限制以及論文架構。 第二章為金融創新之本質與金融商品開放之理由。介紹金融創新的定義、種類、源起及發展,並探討外匯期貨暨選擇權在金融創新中之歸類、定位,以及金融商品應開放之理由。 第三章為我國現行的外匯管理制度及避險工具。首先說明我國目前外匯管理制度的特色,其次就外匯風險之類型加以分類,並介紹我國現有之主要匯率避險工具-遠期外匯暨其它匯率避險工具,最後則針對我國遠期外匯市場交易清淡之原因進行探討。 第四章為外匯期貨契約。除了介紹外匯期貨契約的起源、經濟功能及法律概念與規範意義外,並對保證金之制度及法律性質加以說明。另外,則對美、日、新加坡之外匯期貨交易制度進行比較,並特別介紹互相結轉沖銷系統(MOS)及全球交易系統 (Globex)。最後,則針對外匯期貨交易中之避險及投機操作,逐一舉例說明分析。 第五章為外匯選擇權契約。本章首先介紹外匯選擇權之起源、定義及種類;接著說明其法律性質、規範意義與實務操作,並綜合比較遠期外匯、外匯期貨暨選擇權;最後則對我國國外期貨交易法加以評釋。 第六章為金融規範分析-Laffer Curve 於政府修法時之應用。本章為法律之經濟分析,筆者嘗試將成本效益分析、博弈理論(Game Theory)及諮商(Negotiation)策略應用到政府之立法上面。探討法令規範之最適規模及其與時間函數之關係,並檢討「立法從嚴、執法從寬」暨「惡法亦法」之不當。 第七章為結論與建議。本章以摘要方式將前述章節內容做一總結,並對正草擬中之國內期貨交易法提出筆者淺見,俾供參考。 / GATT is the most important organization which governedrld trade since it was founded in 1948. since China15th trader in the world,so it certainly cannotutside of GATT.China's special case has given rise to certain legalonomic problems,which have made its participation intill remain unsolved.legal issues come from China's request for "resumptioninal membership".This request will cause difficult whens to som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under GATT such asion ticket,grandfather clause and non-application clause.ms GATT will "acknowledge" China's orginal seat,butneeds to negotiate is terms and obligations as a newant.economic problems are caused by China's non-marketic system and its claim for developing country status.hough China has carried out many reforms on economicure,major GATT contracting parties still think China'sy and trade regime are not liberlized enough to fit GATT.ina's great potential export power makes other countriesant to give China special treatment which other developingies enjoy.to China's reform of its trade system,China only has toake tariff concession without undertaking other importments which some East European countries have made. Chinareally like to avoid discriminatory quantity restriction special safeguard clauses,but other contracting partiest likely to permit this.use of changes in international circumstances, theation of China's participation has made no progress during991.After 1992,the negotiation begin to accelerate,butcan' t reach a certain conclusion.
326

架構式創新對供應鏈結構的影響 —以台灣NB產業為例 / 無

楊強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etbook在2007年成為PC產業的另一話題,且其成長速度實不如忽視,如此一個產品,是如何影響到既有的產業供應鏈,是本論文想要探討之處。且這樣一個產品的出現,影響不僅止於研發此產品的創始公司,其再再影響到與此產品有關的其它供應商。PC產業一直在Wintel的箝制之下,能夠出現這樣一個創新的產品更加值得探討。 Henderson的架構式創新是由產品所影響到的層面,進而探討組織會有不同的應變措施,不過較少探討到架構式創新會間接影響到產品背後的整個供應鏈。 本論文透過對生產Netbook的個案公司(A公司)進行訪談,並將NB產業中不同架構下影響到的供應鏈結構做一比較,其中分別探討影響供應鏈結構的三個面向進行分析,其面向分別是「關係的緊密程度」、「互動方向」與「供應鏈型態」。 Netbook為一架構的改變,主要是由以下的觸發因子所引起:「低價」、「移動性」、「省電」和「外觀設計」。由此使得其在處理器的選擇、面板背光模組的選用與機構設計等與過往都有所不同,由此決定本研究供應商的訪談對象。 研究發現Netbook與NB之間的供應鏈結構會有所不同。Netbook的創始公司,更藉由這樣的一個產品增加了其對上游供應商如Intel的議價能力。
327

台灣筆記型電腦廠商兩岸產品創新分工研究

許文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透過台灣筆記型電腦廠商兩岸產品創新分工情形,探討產品開發能力移轉層次對科技能力移轉程度及兩岸新產品開發流程活動的影響,深入訪談具有兩岸產品創新分工經驗的專案/研發主管,瞭解筆記型電腦廠商外移大陸初期之技術移轉過程及新產品開發與專案移轉過程,本研究結果顯示如下:   一、大陸投資動機與產品開發能力移轉層次之相關性    1.大陸投資動機影響產品開發能力移轉層次   二、產品開發能力移轉層次與科技能力移轉程度之關連性    2.產品開發能力移轉層次影響科技能力移轉程度    3.研發中心的設立可作為從「調適到零件本土化」到「產品再設計」間的重要參考指標   三、產品開發能力移轉層次對新產品開發流程與活動之關連性    4.產品開發能力移轉層次不影響新產品開發流程    5.產品開發能力移轉層次越高,兩岸專案轉移時點越早,新產品開發過程中之互動更密切   四、其他研究發現    6.低廉的勞動力為台灣筆記型電腦廠商外移大陸之主要動機    7.筆記型電腦廠商在外移大陸前之績效影響產品開發能力移轉層次    8.廠商之垂直整合程度影響實體系統的移轉程度    9.科技能力移轉程度與進入該國時機似無明顯的關連性    10.產品開發能力移轉層次影響研發生產據點數量    11.筆記型電腦廠商之科技能力移轉程度受各廠商於大陸原有其他產品線之影響程度不同    12.筆記型電腦廠商在台灣之廠辦合一/分離經驗對於兩岸產品創新分工之影響差異不大
328

多國公司創新網絡構形與網絡管理機制之探討 / Explor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MNCs' innovation networks and network management mechanisms

曾淑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技術日益複雜,企業紛紛透過和外部組織合作形成聯盟或網絡,以學習或取得創新所需的資源和能力。許多研究已探討網絡的成因及網絡特質與績效的關係,但較少探討創新網絡中成員的組成和管理的課題。本研究以多國公司為焦點,探討多國公司創新網絡構形(如成員的組成與聯結程度),以及多國公司對創新網絡採取的網絡管理機制之內涵等課題。 本論文包括兩個研究,均採用多重個案研究法,探討前述課題。研究一選擇四家多國公司,以廠商基礎的網絡為主要分析單位。本研究從內部網絡研發子公司家數多寡(反映研發策略集權程度)與外部網絡成員家數多寡(反映開放創新的程度)兩構面,提出多國公司創新網絡之分類架構。研究發現技術多樣化程度、產品多樣化程度與國際化程度,會影響創新網絡的類型。多國公司採取多重機制來管理網絡,而創新網絡類型會影響網絡管理機制的正式化程度。 研究ㄧ發現多國公司創新網絡成員組成會隨著專案而異,於是研究二改以專案基礎的網絡為主要分析單位,選擇ㄧ家多國公司三十餘個新產品發展專案為個案,進一步探討專案網絡構形。本研究從參與NPD專案的海外子公司家數多寡(反映各NPD專案研發集權程度)與外部網絡成員家數多寡(反映開放創新的程度)兩構面,將多國公司專案網絡分類。研究發現NPD專案重要性、新穎性與技術複雜度,會影響專案網絡類型。而多國公司很重視選擇網絡成員與劃分網絡成員工作範疇兩種網絡管理機制。 總結而言,與過去的研究相較,本論文的研究系絡涵蓋權益關係與非權益關係的組織間網絡,能更完整的探索多國公司創新網絡的全貌。本論文的研究發現對於多國公司創新網絡成員組成及網絡管理機制,也提供了理論與實務上的建議。此外,本論文採取兩種分析單位研究創新網絡,發現以專案網絡為分析單位能更深入探索創新網絡之內涵。故建議後續研究者以專案網絡為分析單位,進行網絡管理相關研究。 /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MNCs) can innovate with external organizations by forming innovation networks. Previous studies focus more on the motives or outcomes of innovation networks but pay less attention to configurations of innovation networks such as the members involved. Taking the perspective of an MNC, in this thesis we explore how innovation networks are configured and how these networks are managed. The thesis consists of two studies using multiple cases study approach. The first study explores the configuration of firm-based innovation networks. We provide a typology of different forms of firm-based networks, with one axis representing degree of R&D subsidiaries joining innovation activities. The other axis represents the extent of external firms joining innovation activities.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we find that degree of technical diversification, product diversific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will affect forms of firm-based innovation networks. MNCs adopt multiple mechanisms to manage networks. The forms of innovation networks will influence extent of formal mechanisms adopted. The second study explores the configuration of project-based innovation networks. We also provide a typology of different forms of project-based networks, with one axis representing number of subsidiaries joining innovation project. The other axis represents the number of external firms joining innovation project. We find that importance of projects, newness of projects and complexity of technology will affect forms of project-based networks. MNCs usually manage innovation networks by selecting members of project-networks and dividing the scope of cooperating with members. Comparing with past research, the context of this thesis contains of internal (equity based) and external (non-equity based) networks. These findings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literature on MNCs’ innovation network by advancing ou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configuration of innovation networks. Furthermore, we suggest some mechanisms for MNCs to manage networks. Some practitioners as managers and R&D leaders can draw useful implications from this study.
329

國民中學校長賦權增能領導行為、組織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 The Relationship of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Empowering Leadership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黃哲彬, Che-Bin Hu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分析國民校長賦權增能領導行為、組織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間關係。研究採用調查研究法,以臺灣地區之公立國民中學教師為研究對象抽自北中南東71所學校,計有820位。問卷調查結果採用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以及結構方程式等統計方式加以分析。 本研究得到下列項結論:一、目前國民中學校長賦權增能領導行為情況良好,並以「參與及自主決策」為最佳,二、目前國民中學組織創新經營表現良好,並以「組織氣氛創新」為最佳,三、目前國民中學的學校效能情況良好,並以「校園規劃設施」為最佳,四、背景變項在國民中學校長賦權增能領導行為、組織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差異情形,五、國民中學校長賦權增能領導行為、組織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三者間具有正向的關聯。六、國民中學校長賦權增能領導行為及組織創新經營的分層面,對學校效能有正向的預測作用。七、國民中學校長賦權增能領導行為可透過組織創新經營,增強對學校效能的正向影響力。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主要結論與相關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與國民中學之參酌。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owering leadership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820 teachers of 71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wan.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tepwise regression,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Finally,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ings: 1. The perceptions from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bout empowering leadership behavior are positive. Furthermore, “participation and autonomous decision-making” is the highest. 2. The perceptions from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bout organization innovative management are positive. Besides “organizational climate of innovation” is the highest. 3. The perceptions from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about school effectiveness are positive. “campus planning and facilities” is the highest in addition. 4. To describ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background of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empowering leadership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5. There a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principals’ empowering leadership behavior as well as betwee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6. The sub-level of the principals’ empowering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can apparently predict the school effectiveness. 7. The results from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indicated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indirect effect between principals’ empowering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whe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served as a mediating variable. At las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conclusion and the suggestions particularly for the institution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330

新產品與創新之討論-以某電子化學品公司為例

覃彤, Chin,T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進行,乃因於電子業製程與技術推陳出新之因應不易;並且全球對化學品環保標準要求日高致用料受限之背景;因而為利於個案公司對對電子化學品業者進行客製化問題的挖掘與克服,進而協助個案公司整體營運績效的提升的動機下;本研究乃從個案公司的內部環境、外部環境與通路成長策略三方向進行分析,以期益於個案公司的整體銷售與成長之目的。除此,本研究亦期經此個案研究,可提供學術探討與企業實務相關的參考,而利於電子化學品此類新產品創新的研究領域與營運方向之發展。 為促使本研究的周延,乃從新產品與創新之行銷與營運策略兩方面進行文獻探討,藉以獲得正確的研究知識與並啟發基礎的研究觀念,進而奠立本研究的研究架構與實施步驟,以促研究有序進行。 基於本研究議題之敏感,且願意公開的電子化學品企業家數甚少,再加上本研究主題乃目前經濟現實自然演變而產生,故本研究採取探索性的個案研究。而研究架構,以個案公司的內外部環境為自變項、新產品創新為控制變項與公司營運策略為應變項三方面為主發展。研究方法,主要採行文獻探討、個案研究與資料分析。 對於個案公司的分析,首先從個案公司所處產業的範圍、類型、特點與外部、同業環境等基礎面進行探討;次而對個案公司的運作、願景與規劃、產品與應用、研發與表現等營運現況進行分析;而後則從個案公司的未來趨勢、市場競爭、重點策略未來發展策略之契合等進行綜整分析。 最後,本研究提出如下的結論: 1. 產業環境:要求多、競爭者多為跨國大企業與高技術者。 2. 營運現況:具有十一類解決方案、品管嚴格、營運成長。 3. 未來發展:環保與競爭高、實驗室、市場與成本具優勢、強化研發與顧客關係、落實規模經濟與客戶聯盟。 本研究的建議,對個案公司的建議其降低自我與顧客成本、為客戶量身訂做產品與服務、提供綠色環保解決方案、建立個案公司品牌形象;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乃期研究資料的增加、研究方法的改進與研究方向的拓展,以促本領域研究的深入與完整。

Page generated in 0.039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