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72
  • 165
  • 7
  • 3
  • 2
  • Tagged with
  • 176
  • 176
  • 57
  • 47
  • 45
  • 43
  • 39
  • 37
  • 32
  • 29
  • 29
  • 28
  • 28
  • 28
  • 26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51

南錐共同市場的發展--以新區域主義方法分析 / The Developmenet of MERCOSUR: the New Regionalism Approach

黃文傑, HUANG WEN-JI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80年代,全球化在新自由主義的經濟發展模式驅動下,風起雲湧的在世界各地攻城掠地,不到幾年的光景,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型態成為世界各國主要的經濟發展模式,就連一向為保護主義大本營的拉丁美洲,也改弦易轍的擁抱新自由主義,希望這樣的琵琶別抱,可以獲得一個美好的未來。 全球化由經濟力量帶領,對人類舊有的世界秩序產生衝擊,衝擊的層面不只侷限在經濟面向,社會是一個整體,經濟面向進一步影響了政治、社會、文化、安全等,帶來了一個廣泛而全面的鉅變。然而,經濟全球化的速度發展過快,人類社會還來不及產生一個相應社會來配合發展,於是,一股來自社會的政治力量反撲,也從世界每個角落,吹起出征的號角。政治反撲的形式之一,就是1980年代中期開使興起的新區域主義,南錐地區便由巴西、阿根廷帶頭,成立了南錐共同市場,以區域整合來迎接全球化所帶來的衝擊。 舊有的世界秩序,在全球化與區域化兩股力量的衝擊下,正在改變,新的世界秩序,在這兩股力量的激盪下,正在形成。處在一個舊世界秩序正在改變,新世界秩序尚未形成的年代,必須有一套理論來解釋這樣的現象,舊有的國際政治經濟理論無法給人類一個滿意的答案,於是到了1990年代中期,Bj□rn Hetten等人為主的「新區域主義方法」興起,強調區域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從區域性來看區域整合,將其分為區域空間、區域複合體、區域社會、區域共同體、區域國家等五個階段,此外,新區域主義方法認為區域化動力來自於多面向,必須從文化、安全、經濟政策、政治體制等多面向來觀察,而在層次上,則可從世界體系、區域間、區域、次國家等多層次來分析。對於形成中的新世界秩序,新區域主義方法也提出新世界秩序必須包含和平、發展和環境永續的價值,而這些便可透過安全區域主義、發展區域主義和環境永續來達成。 南錐地區的區域整合,在1979年之前,由於安全上處於衝突形成狀態,經濟往來程度亦不高,屬於新區域主義方法下的區域複合體階段。1979到1991年之間,南錐站在區域複合體的基礎上,加速了區域整合的進程,南錐地區的實質區域形成,區域性增加,進入新區域主義方法的區域社會階段。1991年之後,南錐共同市場成立,南錐地區的整合成為一個具有正式組織的法理區域,整合的速度、廣度、深度都不斷的成長,成為一個具有認同的區域主體,尤其在對外談判上,更是展現南錐共同市場作為一個活躍區域主體的實力,經過這些區域整合的努力,南錐地區已經達到新區域主義方法中,區域共同體的階段。 全球化對於舊有的世界秩序帶來衝擊,人類社會處在一個十字路口,未來的世界新秩序到底要往哪裡走,仍舊是目前爭辦的課題之一。當今浮上台面的世界新秩序選項,主要為以區域為主體的後西發利亞秩序,以及以國家為主體的新西發利亞秩序,這兩個選項的背後,隱藏著全球化與區域化兩股力量的相互激盪,而其中南錐共同市場的整合,也深受這兩股力量的影響。當我們對未來混沌不知時,掌握這兩股力量的脈動,將有助於我們走向下一個路口。
52

中共第二砲兵戰略與運用之研究 / The study of strategies and applications of PLA Second Artillery Force

林麒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共近年經濟力量大幅上揚,並且於2010年超過日本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軍事力量亦逐年提升,雖然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2年在北京舉行的世界和平論壇開幕式上發表談話,向世界各國表示中國將繼續走和平發展的路。但對於台灣卻從未放棄過以武力解放,二砲部隊成立迄今已將近半個世紀,其發展也不可同日而語,從過去的「擇機發射」到現在的「隨機發射」,從「固定發射」到「機動發射」,從「和平環境」到「戰場環境」,幾乎每年都有近千件新的科技研發。如何因應中共飛彈的威脅已經成為各國的課題之一了。
53

最適投資問題之研究–區域投資配置模型之修正

張健邦, Zhang, Jian-B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壹冊,約四萬字左右。全文分為七章十五節及附錄一、二。其內容為: 第一章:緒論。主要在說明研究動機、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及全文結構。 第二章:區域投資配置問題之簡介。分兩節:第一節說明Rahman氏之研究。第二節說 明Dorfman氏之研究。本章目的在使問題之來曨去脈能有清晰了解。 第三章:最適控制理論的應用與檢討。分三節:第一節說明取適控制理論的應用。第 二節說明Rahman氏的批評。第三節為著者對應用控制理論於區域投資配置模型錯誤之 處所作的補遺。 第四章:區域投資配置模型的進一步分析。分兩節:第一節說明Rahman目標函數下的 模型。第二節說明Intriligator目標函數下的模型。 以下為著者對前所論及之各文獻所作的擴展與修正。 第五章:區域投資配置模型之擴展。分四節:第一節說明Rahman目標函數下的擴展模 型。第二節說明Intriligator目標函數下的擴展模型。第三節Bang-bang 解。第四節 對Tabata文獻之批評。 第六章:區域投資配置模型之修正。分四節:第一節說明模型之假設。第二節說明模 型之建立。第三節為模型討論。第四節為結論分析。 第七章:結論。對修正後之模型加以檢討,並指出有待進一步探討之方向。 附錄一 附錄二
54

全球化下外資對台灣區域發展的影響分析 / The impacts of FDI toward Taiwan regional development under globalization

陳榮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電信科技的快速發展,與市場自由思潮和企業對外擴張的需求結合,形成了全球化的現象,其特徵為資本快速的在國際間快速流通。跨國企業為了降低成本而至其他國家直接投資生產,而對地主國產生了許多的影響。外國直接投資往往能增加地主國的就業機會、促進地方稅收、提高國民所得,帶來新的科技與技術等,因而促進了地主國經濟的發展,使得許多的國家積極的去吸引外資來投資。隨全球化不斷發展,其新的潮流為各地方政府亦希望可以吸引外資,來引導地方和國際接軌而有所發展。 本研究針對台灣在這一波全球化下受到外資進駐所受的影響進行探討,利用會計成長模型來檢驗過去外資對本國總產值的影響,並去檢驗外國投資對各縣市產值以及就業的影響,以瞭解外資對台灣的影響以及其在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本研究結果顯示,外國廠商來台投資,無論對整體的國內生產毛額和地方的產值及就業,都有正面的影響效果。顯示了台灣過去引進外資促進發展的策略相當成功,外資成為過去台灣經濟發展的ㄧ大主因,因而地方政府也應當積極去爭取外國廠商至當地投資。本研究亦發現,外資集中密集度越高其正面效果越強,而不同的外資產業進入不同的區域,其產生的效果也不一致,因此引進外資時,若地方政府考量本身特性利用相關優惠,加以中央政府的輔助引進適當的外資產業,並開發專區以集中發展,將會是比較有利的方式。 / With th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rapidly developed、the liberation of thought around the markets、and the need for enterprise to expand as well、globalization was formed. In order to decrease the production cost、International enterprises went abroad to engage in direct investment、which caused considerably different effects in host country.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always provides mor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n host country than domestic investment、it also increases regional taxation and wages paid to workers、and brings new technology and technique to host country. Therefore、FDI promote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ost country. Because of those advantages from FDI、now many countries are eager to attract foreign capital to come to invest. As the globalization continue to boom、the new trend of globalization is that the competition for new investment by local governments seems to be ever increasing. Local governments want the FDI to help regional redevelopment. This paper inspects the effects of FDI toward Taiwan regional development under globaliza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ffects of FDI in Taiwan and what kind of role FDI plays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y development in Taiwan、this paper use growth accounting equation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FDI toward regional output value and GDP of Taiwan. This paper presents evidence that foreign investment not only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GDP but also regional output value. It indicates that the strategy of using FDI to improve Taiwan economic development was successful in the past. FDI was one of those main factors to make Taiwan economy prosperous; therefore、local government should spare no efforts to attract FDI to local area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higher the density of FDI in those areas、the stronger the positive effects might be .In addition、different industries of FDI in different areas would have different effects. In this way、the best way for central government to do is to help local government consider about their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provide specific incentives to attract appropriate industries into specially designated area.
55

亞洲區域營運策略 - 美國半導體設備公司之個案研究 / Regional Operations Strategy in Asia — A Case Study of an US Semiconductor Capital Equipment Company

張翰, Chang,Kevin Han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Please see the English Abstract /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globalization movement to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s an inevitable process to maintain the continuous business growth. Asia, in particular, has drawn all the attention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worldwide and is considered as the region of the century. This research is designed to study the Asian regional operations of a multinational corporate in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industry. In response to the regional customers demand, the regional competition, and the regional operations cost reduction, the case company has strategically established regional operations centers in Asia, covering the aspects of technical support, technical training, parts logistics, parts sourcing and repairing, as well as service outsourcing.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outstanding regional operations strategy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industrial competition and the overall operational excellence. The service enhancement through the technical support and spares sourcing can directly benefit the IC manufacturing customers and reword to the cost reduction of the regional operations. The studied case company clearly can be a benchmark of the regional operations practices for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industry as well as for other related industries. Furthermore,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provide useful suggestions that may help the firms in the industry on their future regional operations strategies setting as well as offer the academic researchers with a good cas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operations in Asia.
56

俄美中三國在中亞的競逐 / The Competition of Russia, America and China in Central Asia

蘇葆忠, Zheng,Su B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冷戰結束後,由於蘇聯的崩解,致使中亞地區權力出現真空狀態。中亞新興獨立的五個國家援引俄羅斯、美國、中國等外力,來協助國家的進步。俄羅斯自詡為中亞的保護者,並且認為中亞為其勢力範圍。美國為霸權擴張、西方式民主鼓吹者,致力於反恐戰爭與中亞資源的開發。中國的崛起需要的是中亞區域的穩定以及中亞各國與中國的相互合作。本研究試圖透過中亞本身內部安全、資源、民族、文化等因素以及外部國際環境變化,來探討俄、美、中三國與中亞五國之間的關係發展與演變。 / After the cold war,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has caused a power vacuum situation in Central Asia. The five newly independent Central Asian states have cited external forces, including Russia,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o assist their own countries’ progress. Russia treats itself as Central Asia’s protector, and considers Central Asia under its sphere of influence. As a hegemony expansionist and western-style democracy promoter, the US strives for anti-terrorism and the extrac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Central Asia. For China’s rise, China needs regional stability and maintains mutual cooperation with Central Asian states. This study explores Central Asian states’ relationship with Russia, America and China through domestic security, natural resources, nationalities, cultures,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57

中國大陸區域經濟發展策略研究(1979-2000)-產業結構觀點

張德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觀察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軌跡不難發現,長期以來,區域經濟發展策略對總體經濟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力。整體而言,中共建政迄今,大陸區域經濟發展歷經了從「均衡」到「不均衡」,復又回到「均衡」的三個階段。其區域經濟發展策略之更迭,不外乎在追求總體經濟的最大效益,然地區經濟的成長以及經濟實力之消長,則絕大部分取決於地區產業結構之良窳。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與市場機制的引進,中國大陸各地區經濟雖得以快速發展,但地區產業結構趨同化現象卻日趨加劇,條塊分割、相互封鎖、自成體系、重複建設、重複引進等問題日益嚴重。中共乃於2000年3月5日召開的九屆「人大」四次會議中強調「調整產業結構」將為「十五」計劃的「關鍵」指導方針,並要求「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顯然中共已意識到區域產業結構失衡現象已嚴重阻礙總體經濟的持續發展。而其自2000年開始大力推動「西部大開發」,作為區域協調發展策略的重點政策,是否能徹底解決改革開放以來不均衡發展策略所導致的東西經濟差距、產業結構趨同化、地區利益衝突等問題,並促使大陸經濟獲得突破性之發展,尚待評估。 基此,本文將探討中國大陸區域發展策略對區域產業結構之影響,並分析產業結構之經濟效益與發展過程中產生之問題。全文共分六章,二十節,計七萬餘字,各章提要如次: 第一章:緒論部分,包含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限制、文獻探討、研究方法與架構。 第二章:探討區域經濟理論體系架構,藉以明確區域產業結構在區域經濟學中的研究範疇,並探析區域產業結構理論的實質內涵。 第三章:回顧中共建政以來各階段區域經濟發展策略的內容,並探討各階段發展策略的宏觀環境以及影響因素。 第四章:採實證分析法,分析1979年至2000年間中國大陸三大區域產業結構的變化趨勢與經濟發展之關係,以及區域產業結構的經濟效益。 第五章:進一步探討中國大陸各區域間產業結構變換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及其原因,並瞭解中國大陸為解決區域產業結構問題的設想方案。 第六章:提出本論文之研究發現,並作一反思評估。
58

試論改革開放後中共區域政策對其中央與地方關係的影響 / On the effect of the Central-Local Relations by the regional policy in China since its reform open

鈕則謙, Niu, Tse Chi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在於嘗試去解析中共改革開放後所採取的「梯度發展」的區域政策以及配合著該政策所實行的配套措施─外資、產業及財政政策等對於中共的「中央與地方關係」所產生的影響。本論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主要說明研究的動機、過程與範圍以及研究的限制。第二章為理論探討,分為「區域發展」及「中央與地方關係」兩者。第三章為中共區域發展政策的分析:首先回顧改革開放前的區域發展政策及影響、然後介紹改革開放後的區域發展政策及各地發展策略、跟著指出「梯度發展」政策的配套措施─外貿、產業及財政方面,最後檢視在以上區別性的發展政策下各地發展的結果。在以上的前提下,筆者以各地人均國民收入的標準差來分析,發現改革開放後中國呈現著發展不均有逐漸擴大的趨勢。第四章則集中探討中共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區分為改革前、後兩個階段。改革開放前,中共在「保證中央的統一領導、充份發揮地方積極性」的原則下以前者為重心;在改革開放後,由於產權地方化及財權下放使得中央政府的財政支配能力下降,;而地方政府由於自足體系歷史和產權地方化使得地方政府與企業結合等使其權力增加,這種情形更配合區域發展政策下外資與地方政府的結合及產業結構趨同等背景下導致的諸侯經濟等情況而益形加重,使得中央與地方既有的「命令」關係轉變到「談判」關係。第五章的個案分析,則在東、中、西部各選取一個省級行政單位分別分析其區域發展政策及與中央的關係。首先分析三省的發展特色。另外就個別的發展特色、國民收入、財政包乾方式及財政收支等三方面來分析三省與中央的關係,可發現江蘇省與中央的關係中中央較有主導權,而湖北、新疆則呈現出地方較有具優勢。第六章的結論部份則指出由於國家在區域政策及配套措施方面採取「梯度發展」政策的結果同時,為了配合發展所採取的放權政策,使得原有的中央與地方的關係由原先的命令式轉為談判式,充份顯示了中央政府能力衰退與地方政府勢力勃興,更為中國未來的發展注入了變數。因此,筆者以為從經濟方面導致的問題似乎應當從經濟方面加以解決,可以從中心城市的確立著手→實行各地產業分工→區域市場的建立→經濟圈的發展方式→統一市場的形成,同時並配合中央政府在法律方面的健全及其他的一些相關措施,如分稅制與政企分離等。
59

中國大陸區域發展策略與「諸候經濟」之形成 / China's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Formation of " Dukedom Economies"

周枝田, Chou, Chi T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舊蘇聯的解體和東歐各國的「非共化」,中國大陸經濟改革的成 敗也逐漸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總的來說,十年經改提昇了人民的生活水 準,消滅了一部份的貧窮落後,推動了經濟的快速成長,其成就不可忽視 ;但是,由於經濟運行機制的轉換並不順利,經改過程也就無可避免地出 現了一些結構性矛盾。由經改試驗所引伸出的一連串問題中,「沿海與內 地的關係」和「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是兩個特別值得注意的課題。近年來 ,中國大陸地方經濟勢力的迅速擴張和區域間發展不平衡的惡化,不僅使 中共中央與地方矛盾、衝突日益加劇。形成所謂「諸候經濟」的格局,更 對中共政權的統治基礎和控制能力帶來嚴重的挑戰。本論文的主旨在於利 用當代區域成長理論( Regional Growth Theory)來分析中共區域發展 策略的本質,並探討地方保護主義的形成和沿海、內地經濟差距的擴大對 中國大陸經濟改革可能造成的制約。筆者認為,中共區域發展策略由毛澤 東時期強調自給自足、重視國防安全的「平衡發展策略」轉變為後毛澤東 時期強調區域分工、重視經濟效益的「不平衡發展策略」,此種政策轉變 雖然符合改革開放基本國策的要求,卻也使得東西部貧富差距日益懸殊; 再加上地方政府經濟自主權的增強,使得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更為不易,衍 生出貿易封鎖、資源搶奪等「諸候經濟」現象。然而,經濟領域的地方保 護行為在短期內仍不可能發展為政治上的割據分裂。換句話說,地方政府 的經濟勢力雖然有可能進一步擴張壯大,但不致於使中共陷入政權解體的 局面。
60

東亞區域經濟整合與兩岸經貿自由化--以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為例 / East Asian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Cross-strait Economic and Trade Liberalization--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陸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90年代以後,全世界各地區幾乎都已成立地區性合作組織,唯獨東亞地區,卻仍未形成特有的地區組織,僅出現一些涵蓋東亞國家的合作組織和論壇,如東協、亞太經濟合會;嚴格而言,此二組織無法真正代表東亞地區合作組織,因為東協並未包括東亞地區的中共、日本和亞洲四小龍(新加坡外);而亞太經合會涵蓋的區域過於廣闊,成員也不僅限於東亞國家。東亞區域化早在1980年代即展開,政府間合作主導的東亞區域主義也於1990年代後期開始快速萌芽,其中以東協為軸心的「東協加N」系統的區域經濟整合發展更是明顯。 1990年代末期,國際間簽署區域或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蔚為風潮。中國面對世界經濟環境變化,以及促進國內經濟結構轉型的實際需求,對外洽簽FTA的態度也越顯積極。尤其中共總書記胡錦濤2007年明確提出「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此係中國首次將對外布建自貿區列為國家級戰略,其與主要貿易夥伴洽簽FTA,更邁入全面快速進展新階段。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中國積極發展區域經貿關係,融入世界經濟整合的面向與深度均有顯著擴展。從近年中國與貿易夥伴洽簽FTA的現況與展望,亦可窺見其布局策略取向,係著眼於「立足周邊、邁向市場、掌握資源」等三大面向。迄2010年9月底,中國已簽署及商談中的FTA計14個,除涵蓋範圍東亞地區,更擴及富藏能源與潛在商機的新興市場(如:海灣國家、智利、秘魯),逐步建構橫跨全球5大洲的自由貿易網絡。同時,中國更積極爭取與日本、南韓洽簽FTA,期建立「東北亞自由貿易區」,與北美、歐盟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中國洽簽FTA快速進展,不僅有助加快其企業「走出去」步伐,提升中國在國際經貿分工地位,也因其潛藏貿易競合與區位戰略動機,勢將牽動東亞、乃至全球的區域經濟整合走向。 二十多年來兩岸經濟關係演變與發展,與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產業分工深化發展密不可分。目前,兩岸經濟關係已成為兩岸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的重要平臺,推動了兩岸經濟的轉型與發展。面對臺灣被排除在東亞經濟整合體制之外的嚴厲挑戰可能是臺灣生存危機,但也可能是臺灣發展契機,端視臺灣的因應思維與回應戰略,以及臺灣政府的決心與能力。東亞經濟整合體制的發展是全球貿易、投資與生產要素流動更加自由化的契機。因此,東亞經濟整合體制的建構正提供臺灣一個絕佳的揮灑舞台。臺灣在全球經貿表現有目共睹,臺灣面積不到世界萬分之3、人口僅占千分之4,但按貿易總額,為全球第16大貿易國,按GDP,是全球第18大經濟體;另臺灣居全球投資風險排名第5名、全球競爭力排名第8名,投資環境評比全球排名第4名,另在晶圓代工、IC封裝、光碟片、Mask Rom、電解銅箔等全球市占率第1,惟過去因為國際政治處境特殊,一直被排除在亞太或其他地區經濟整合之外,對臺灣經貿造成一定衝擊,特別是亞洲各國積極投入FTA的簽署,而臺灣卻被排除在外無法參與最為明顯,但在兩岸於2010年6月29日完成洽簽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已開啓臺灣與其他重要貿易夥伴的經濟整合之門,為臺灣經濟前景創造新的契機。ECFA後,臺灣從此邁入嶄新的經濟時代,除加速兩岸經貿正常化外,還將開啟參與國際及區域整合,逐步邁入自由貿易島。

Page generated in 0.013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