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996
  • 879
  • 114
  • 9
  • 1
  • 1
  • 1
  • Tagged with
  • 1005
  • 1005
  • 482
  • 267
  • 200
  • 177
  • 148
  • 138
  • 128
  • 128
  • 123
  • 122
  • 121
  • 119
  • 11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441

醫療保健支出對台灣縣市失業率影響之實證研究 / The effects of medical expenditure on unemployment rate in Taiwan

簡庭芳, Chien,Ting-F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之主要研究目的為探討當一縣市的醫療保健支出較相鄰縣市完善時,是否會提升該縣市之就業率。國外已有文獻探討醫療保健支出對失業率的影響,但是,針對台灣各縣市醫療保健支出對失業率的效果,目前尚無學者加以論述。本研究利用台灣各縣市政府 2000 年至 2010 年的追蹤資料(panel data)研究此一課題。 除地方政府醫療保健支出外,本文並納入其他可能影響失業率的因素,進行實證。而衡量失業率時,除針對地方整體失業率外,並依性別、教育程度及年齡細分各個不同群組的失業率,以進一步瞭解這些因素對不同性別、不同教育程度及不同年齡層失業率的影響是否一致。實證方程式分為 A、B 兩組,以固定效果模型估計,總共十八種迴歸方程式,以捕捉台灣各縣市醫療保健支出對失業率的影響效果之全貌。 本文之主要的研究發現為台灣各縣市的醫療保健支出會影響失業率,且為負向影響,地方政府醫療保健支出增加可降低該地區失業率,亦即台灣各縣市實證結果符合本研究之假設。並且,在 A 組中,男性的邊際效果較女性大,表示醫療保健支出對男性的失業率影響較大。而 B 組只有女性失業率受到醫療保健支出占歲出比率之效果為顯著,男性不顯著。在年齡組失業率中,A、B 兩組醫療保健支出對青少年、中壯年和中高年失業率之影響皆為顯著。其中,對青少年失業率之影響又較中壯年和中高年顯著,而且影響的邊際效果也比較大。在教育程度失業率中,A、B 兩組皆只有對大專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的影響顯著,對國中及以下者和高中(職)者失業率皆不顯著。
442

台灣銀行業投資大陸的發展策略 / The investment strategies of Tiwanese banks in China

林鈺容, Lin, Yu R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兩岸金融政策的開放,國內銀行將會面臨新的局勢。中國大陸經濟崛起是台灣銀行業者的發展契機,同時因為兩岸在經濟與金融發展脈絡上的不同,亦會造成雙邊交流的阻礙,在機會與困境的新局中,國內銀行要如何找出因應之道將會格外重要。 本文透過文獻回顧、SWOT與個案分析的方式描繪出,未來可能出現的交流新貌。首先在文獻回顧上,台灣目前面臨銀行家數過多的問題,雖然歷經多次改革但是成效仍舊相對有限,未來銀行在中國大陸拓展事業版圖後,有機會改善國內的金融環境。 其次在SWOT分析中,台灣銀行產業發展得較早,所以培養出不少優秀的人才,而且銀行也擁有成熟的金融技術,此為國內銀行交流的優勢,不過國內銀行面對大陸銀行的競爭,規模與營業據點不足卻是發展上的劣勢。 最後在個案分析中,外資金融機構赴大陸發展,其業務經營方向越來越偏向當地市場,不僅各國逐漸轉型為獨資外資銀行,而且也開始經營本地業務,未來國內銀行也應該把目光從台商轉到大陸市場。 兩岸金融談判持續進行,期盼雙方可以透過了解降低雙邊交流可能造成的摩擦,更希望兩岸在互信互利的基礎下,共同創造出繁榮的大中華經濟圈。 / Open cross-strait financial policy has led to domestic banks are facing a new situation. China market is an opportunity for banks in Taiwan,but different financial environment will result in communication barriers. In this situation, how to find the solu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We have gone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SWOT analysis’,’ Case Studies’ and reached conclusion. In the literature review, Taiwan faces overbanking problems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domestic reform several times but the effect is relatively limited. Banks enter the Chinese mainland market, overbanking will be improved. In the SWOT analysis. talent and technology is the development advantages.Industry of bank started early, so the country has many excellent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Taiwan has also been leading in the financial technology. It’s the bank's strength. However, domestic banks face competition from mainland banks, lack of scale and business units are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In the case studies, foreig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enter the Chinese market, more and more close to the local business direction. Foreign Capital Bank not only transformed into wholly foreign funded commercial bank, but also operating a local business. Domestic banks should also target customers from Taiwan enterprises into local enterprises in the future. In the ECFA framework, the Government will continue to conduct financial negotiations. Hope that through exchange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to reduce cross-strait friction. Taiwan and China Construction China Economic Circle.
443

高級職業學校教師教學成敗歸因及其相關因素之硏究

梁茂森, LIANG, MAO-S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應用Weiner之成敗歸因及相關理論,以瞭解高職教師教學成敗歸因及其歸因後情緒反應、教學效能信念與教學信諾感等實際情形,藉供教學實際、行政措施、師資培育等興革之參考。 本研究採比例分層隨機取樣法,抽取1700名公私立高級職業學校專任教師為研究樣本,施以研究者自編之「高級職業學校教師教學生涯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藉以蒐集資料,並運用SPSS/PC+套裝程式,經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分析、卡方考驗等統計方法處理分析資料。 本研究結果有下列數項主要發現: 一、公立高職教師比私立高職教師傾向於將教學成功歸因於外在環境,而私立高職教師較傾向學生因素歸因;在教師失敗歸因後情緒反應上,公立高職教師較趨於內在歸因情緒反應,而其教學信諾感高於私立高職教師;另外,公私立高職教師之教學效能信念並無差異。 二、不同類別高職教師之教學成敗歸因、教學成敗歸因後情緒反應亦無差異;在教學效能信念上,商業高職教師高於工商業高職教師,而在教學信諾感方面,工家及工商業高職教師較低。 三、院轄市高職教師較傾向於教學成敗歸因於教師個人因素,而縣鄉鎮高職教師則偏於外在環境因素、激勵教學因素、學生因素之歸因。院轄市高職教師比縣鄉鎮高職教師在教學成功歸因後情緒反應上趨於內在歸因情緒反應;省轄市高職教師之教學效能信念較高,而院轄市高職教師之教學信諾感偏低。 四、女性高職教師較傾向將教學成敗歸因於教師個人因素,男性教師則偏向激勵教學因素歸因。在教學信諾感上,男性教師較女性為高,至於在教學成敗歸因後情緒反應、教學效能信念上則男女性教師並無顯著差異。 五、不同學歷之高職教師在教學成敗歸因及教學成敗歸因後情緒反應上並無差異;在教學效能信念上,師範院校及研究所學歷者較高,而一般大學及師範院校畢業者之教學信諾感較低。 六、年齡愈大之高職教師愈傾向於將教學失敗歸因於教師個人因素,而年齡愈輕者則傾向於激勵教學因素歸因。在教學成敗歸因後情緒反應上,年齡較大者傾向於內在歸因情緒反應,年齡較小者趨於外在歸因情緒反應。在教學效能信念及教學信諾感上,年齡較大者均高於年紀愈輕者。 七、教學年資愈長者愈傾向將教學失鉃歸諸教師個人因素,而年資愈短者則趨向激勵教學因素歸因;在教學成功歸因後情緒反應上,教學年資在五年以上者傾向內在歸因情緒反應,而五年以下者偏於外在歸因情緒反應;另外,教學年資愈長者,其教學效能信念、教學信諾感均較高。 八、擔任農、海事、水產科教學之高職教師在教學失敗歸因上,比任教家事科者傾向於外在環境因素歸因;在教學成敗歸因後情緒反應上,任教不同科目者並無差異。任教家事科教師之教學效能信念高於任教醫護科者;在教學信諾感上,任教普通科目者偏低。 九、教學成敗判斷標準愈高之教師,其教學成敗愈傾向教師個人因素歸因,反之,則偏向激勵教學、外在環境及學生等因素之歸;教學成敗判斷標準愈高者,其教學成敗歸後情緒反應愈趨於內在歸因情緒反應。教學成敗判斷標準愈高者,其教學效能信念及教學信諾感亦愈高。 十、高職教師人格特質較自信自強自立者,較傾向於將教學成敗歸因於教師個人因素,其情緒反應較趨內在歸因情緒反應,而其教學效能信念亦高;另外,獨立性愈高者,其教學信諾感亦愈高。 十一、高職教師將教學成功歸諾外在相關因素者,其教學信諾感低,而將教學失敗歸因於外在相關因素者教學信諾感高。在教學成功歸因後情緒反應趨於外在歸因情緒反應者,教學信諾感偏低,反之,教學失敗歸因後情緒反應傾向外在歸因情緒反應者,教學信諾感高,反之,教學失敗歸因後情緒反應傾向外在歸因情緒反應者,教學信諾感高;此外,教學效能信念愈高者也愈有較高之教學信諾感。 十二、教學成敗歸因、教學成敗歸因後情緒反應與教學效能信念相互間,及前兩者聯合與後者之間皆有顯著的典型相關。 依據上述研究發現,本研究從行政措施、教學實際、輔導配合、師資培訓及進一步研究等方面提出二十四項相關之建議。
444

台灣廠商將原創動畫品牌推向全球之路 / The way of Taiwan's original animation brand

翁鶴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動畫,具有跨越文化和語言的魅力,也能產生極大的經濟效益。本研究著重於台灣原創動畫如何在全球市場發展,動畫產業發展到世界的意義,不只是擴展動畫產業本身的市場,同時也讓全球的許多國家聽到台灣人的故事、看到台灣人的創意。 本研究的研究問題包括: 一、 經營原創動畫有哪些挑戰? 二、 個案兩個台灣原創動畫的設計元素是什麼? 三、 台灣動畫廠商組織內部文化與能量如何過度到動畫? 四、 企業主推動電視動畫至全球通路時,會面對哪些不確定性? 五、 國際合作有哪幾種作法?如何克服主流國家的勢力? 本研究指出,台灣廠商要發展動畫品牌首先遇到四個困境:(1)主流國家的壟斷;(2)市場限制;(3)國際形象;(4)有限的財務通路資源。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以台灣目前最具全球知名度的兩部卡通「卡滋幫」、「水火108」為研究個案。本研究發現,台灣廠商要將動畫品牌推向全球,需透過國際合作,進入主流市場。台灣廠商透過不同的國際合作模式,克服高風險,將自己的原創動畫品牌推向全球,同時也藉由國際合作學到許多知識與主流市場創新的力量。
445

台灣報導文學獎傳播現象研究(1970-2010) / The study of communication phenomenon of literary reportage awards in Taiwan(1970-2010)

林家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長期以來的報導文學研究傾向將「台灣報導文學」視為一個統一的完整文類來進行歷史源流上的討論,卻不免忽略「台灣報導文學」這集合名詞下的多樣異質性,因此僅單純從線性時間做發展史的斷代切割並不足夠,更需要從各個時間點切入,來釐清台灣報導文學文類內涵的不停變動,進一步解釋為何直至今日我們仍無法對「什麼是報導文學」做出確切的答案。而報導文學作為一個與社會緊密連結的實用型文類,顯然必須被放置在更複雜、多重的文學傳播網絡之中,從「影響」與「被影響」的文學社會學模式著手,方能看出其千絲萬縷的發展脈絡。本論文以台灣報導文學獎為線索,分析台灣報導文學在不同時期、不同勢力的介入之下,從繼承中國報告文學傳統的宏篇巨製、主題明確的軍中報導文學,進展到副刊推動時期較為輕薄短小的議題設定模式,再到兩大報文學獎時期以結構完整的散文形式書寫台灣風土歷史與民情,乃至傳媒發達後由專門性雜誌如《人間》充滿圖文搭配的專題模式,最終進展到地方性、社區性的各地文學獎與在地文史書寫──台灣報導文學的內涵意義隨著四十年的時間遷移以及文學場域內部的權力轉移隨時發生著質變,並不斷在文學的場域中變換其位置,持續地發聲。
446

侯孝賢與蔡明亮之後:台灣電影於法國行銷之研究分析 / After Hou Hsiao Hsien and Tsai Ming Liang: A case study of promotion of Taiwan Cinema in France.

史靄琍, Stalens, Alize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海角七號在台灣上映之後,重新喚起了台灣觀眾對於國片的興趣。對於台灣的電影產業來說,海角七號象徵著該產業經歷一段長時間幽暗歲月後所出現的第一道曙光。回顧近二十年的台灣電影概況,雖然在1980年代,有一波新台灣電影浪潮,這時許多台灣導演試圖在國際舞台上角逐一席之地,著名的代表導演有楊德昌、侯孝賢、蔡明亮、李安等。其中侯孝賢和蔡明亮的作品深受法國觀眾的歡迎,並且大獲輿論好評,這也讓他們更容易爭取到一些國際的合作資源。不過,後來在2000年以降崛起的新銳導演,他們的作品所面臨的,又是怎麼樣的環境呢? 本論文針對台灣電影在法國的推廣來做為研究的主題,並且配合在世界著名的坎城影展所作的田野調查以及對於法國電影批發商的深度訪談來回答研究問題。本論文首先探討台灣新電影浪潮的背景以了解為何侯孝賢和蔡明亮兩位導演的電影能夠在法國受到推崇。而文獻資料也顯示,近期像是海角七號這類在台灣大受好評的電影,並沒有在法國獲得對等的口碑。事實上,在2008年以後以及海角七號所開創的票房以來,如果非蔡明亮或是侯孝賢兩位導演的作品,在法國只有引進兩部台灣電影:《停車》和《不能沒有你》。觀察台灣片商和坎城影展台北電影委員會可以發現,台灣其實並沒有花很多精力在歐洲推廣台灣的電影。除此之外,台灣與亞洲的電影在法國的市場,正面臨來自南美與非洲大陸等新興電影的強烈衝擊。另外,根據訪談的結果,法國片商普遍表達,在選擇要進口的台灣電影時,會偏好刻劃台灣社會議題的藝術類型電影,而不會去選擇商業類型,雖然就是這些電影在2008年之後重新受到了台灣觀眾的矚目。也就是說,即使台灣電影在一些小型的影展相當受歡迎,在歐洲這塊舊大陸的市場競爭力依舊是相當脆弱的。 / Since Cape No.7 was released in theaters in Taiwan, a new interest in local cinema was witnessed among Taiwanese audience. This movie represents the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 for Taiwan New Cinema after enduring a long period of “sadness”. When New Taiwan Cinema began in the 1980s, a few directors managed to be under the spotlights on the international scene, such as Edward Yang, Hou Hsiao-hsien, Tsai Ming-liang and Ang Lee. Hou Hsiao-hsien and Tsai Ming-liang have been particularly well received by the French public and the good reviews movie professionals and critics there gave them, probably helped their films to the point of enjoying some privileged collaboration. However, how is the situation nowadays, when it comes to newer directors’ productions, directors from the 2000s? This thesis aims to study the promotion of Taiwan Cinema in France firstly, through a field study during the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Marché du Film de Cannes that takes place during the prestigious Film Festival of the same name and, secondly, by leading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French films distributors. After reviewing Taiwan New Cinema background and understanding how Hou Hsiao-hsien and Tsai Ming-liang are still highly welcomed and respected in France,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Taiwan Cinema that started to regain local attention doesn’t really attract French distributors’ anymore. Indeed, since 2008 and after the success of Cape No.7 in Taiwan, only two Taiwanese films that were not made by either Hou or Tsai have been distributed in France: Parking and No Puedo Vivir sin Ti. Observations of Taiwanese distributors and Taipei Film Commission at Le Marché du Film de Cannes revealed a lack of efforts to attract French or European buyers. Besides, Taiwan and Asian Cinema in general are facing a great opponent as French distributors are now being attracted to more emergent cinemas coming from South America and Africa. Furthermore, interviews with French distributors showed that the type of films French distributors were more likely to buy was a art house type of cinema that related to social issues in Taiwan as opposed to the rather commercial type of cinema that regain Taiwanese audience attention since 2008. Even though Taiwan New Cinema is still welcomed in some smaller scale film festivals, its future on the old continent seems fragile.
447

低收入戶生活扶助對台灣各縣市所得分配的影響

劉宇晴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分析台灣各縣市的所得分配,同時檢驗1994年至2004年的社會福利支出決算審定數及低收入戶生活扶助金額如何影響所得不均度。本研究利用行政院主計處的家庭收支調查,來計算各地區特定年度的吉尼係數,並進一步估計區域的所得不均度迴歸模型。本研究的主要發現為,社會福利支出及低收入戶生活扶助皆確實改善台灣的所得不均度。然而,低收入戶生活扶助的達成效率卻更優於整體社會福利支出。故本研究建議低收入戶生活扶助的增加可能為降低台灣所得不均度的有效方法。最後,由實證分析亦可看出其他可供參考的改善所得分配政策制訂方向。例如:鼓勵並輔導傳統農業轉型,往精緻農業,甚至是工業及服務業轉型,以減少農業人口比例過高帶來的所得分配不均。再者,應提供人民更完善,更普及的教育,讓人口間的教育程度差異,不再持續擴大。並可對婦女提供完善的職前訓練及對其工作的補助或配套措施,使其能更快速且無後顧之憂的進入職場,縮小社會因其產生的所得惡化現象。而促進北、中、南、東區域間經濟發展的平衡,不使因地理區域造成的所得分配差距持續擴大,亦是政府在制定經濟政策時,需加以考量的。
448

國際化程度對銀行經營績效之影響—以台灣本地銀行為例 / Impact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th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Taiwan-based Banks

張燕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全球化的時代來臨,產業基於成本、市場、原物料供應以及追隨顧客等因素遂跨國經營,以追求利潤、提升競爭力或生存。銀行業也不例外,本文研究目的即在探討銀行國際化程度的高低對其經營績效的影響,並就相關文獻整理與資料蒐集彙整,研究台灣本地銀行赴海外設立營運據點的過程、背景,以探討銀行國際化程度對其績效之影響。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針對2002年到2005年底全體本國銀行之國際化指標、廠商特性與其財務績效等變數進行研究,以多元迴歸模型計進行實證研究。國際化指標方面,以海外據點占總據點、海外營收佔總營收、海外資產占總資產及海外員工占總員工人數比等國際化變數加以衡量;廠商特性則以代表規模的資產與代表經驗的成立時間衡量;銀行績效則以資產報酬率(Return On Asset,ROA)與股東權益報酬率(Return On Equity,ROE)衡量。研究結果發現銀行海外據點比、海外資產比與國外員工比等國際化指標對銀行ROA、ROE均有顯著的正面影響;而ROA較ROE更為顯著,顯示銀行的國際化程度對其經營績效的確有正向影響。本研究結果應可提供銀行業經營策略之擬定與政府訂定相關政策與法規之參考。
449

員工分紅入股制度與生產力關聯性之研究-以台灣本地銀行為例 / Correlations between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 and Productivity of Taiwan-based Banks

張力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目前的薪資制度,逐漸由固定薪酬制度走向以績效為導向的分紅制或獎金制,冀望藉由激勵(incentive)措施,吸引高素質的優秀人才,提高勞動生產力,進而提升企業生產力。屬於團體薪酬制度的員工分紅入股制度係將績效與報酬的關聯性相互結合,促進勞資合作,員工不僅可以分享企業利潤,並可藉由股權的取得,成為公司股東,參與公司經營決策,員工與公司的利益一致,共同為提升公司生產力而努力。然而團體薪酬制度搭便車(free rider)的行為,卻會降低生產力。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在於員工分紅入股制度的生產力效果是否存在。 以往台灣對員工分紅入股制度與生產力關聯性之研究大都以電子產業為對象,而對於商品同質性高、產品差異程度小,亟需具有研發創新與技術能力之金融專業人才參與,方能提升競爭力的銀行業之研究卻付之闕如,因此本文以1997年至2005年台灣本地銀行之非平衡追蹤資料(unbalanced panel data),搭配固定效果模型(fixed effect model)進行員工分紅入股制度生產力效果的實證研究。研究結果發現,第一、員工分紅入股制度以虛擬變數衡量時,對台灣本地全體銀行的影響並不顯著,但在α=10%的顯著水準下,對民營銀行的生產力會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此外,以平均每位員工現金分紅來衡量時,民營銀行的生產力效果亦為顯著正向,惟以現金分紅占全薪比率來衡量時,生產力效果則不顯著。第二、員工現金分紅對金融控股公司子銀行的生產力效果並不顯著。第三、平均每位員工股票分紅面值(市值)與股票分紅面值(市值)占全薪比率對台灣本地全體銀行生產力均有顯著的正向效果,顯示在台灣地區,股票紅利的激勵效果大於現金紅利的激勵效果,另股票分紅面值的生產力效果則大於股票分紅市值的生產力效果。 最後,台灣本地銀行所具有的固定(特質)效果,包括政府政策的扶植,集團文化、領導人風格,以及區域固定特質確實存在,並會對其歷年的生產力,產生長期的固定正向影響。
450

九0年代以降台灣女性成長小說研究

連培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女性成長小說呈現「女孩」蛻變為「女人」的過程中種種權力的運作、傾斜的現實,女性在試圖釐析自身與世界、自我與他者之間的關係中,思索「我」存在的意義。個人的成長無法自外於集體時空的影響,因此本論文在分析架構方面,分從國族歷史、家與家庭倫理、女性情慾自覺三個議題逐步切入,由外而內,漸次歸返自身,分析九0年代以降從「女兒」身份出發,書寫成長歷程、進行女性自我追尋的書寫,探討晚近這一波女兒書寫的新趨勢,女作家如何針對這三個議題進行發聲,回溯成長記憶、歸返女性身體、重析母女關係,進而達到探索自我的目的,也開啟了台灣女性小說發展的新貌。 本論文之內容綱要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第一節指出本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為文獻回顧與整理,第三節則說明論文的研究範圍與方法,第四節為分析架構與內容綱要。 第二章「我是她們是我:多重女性成長敘事與國族歷史」,旨在梳理出晚近女性歷史書寫的新趨向,不但以女性成長歷程與國族歷史進程產生對話,更在自我成長的回憶之外,拉進歷史或者家族中的女性人物,以及女妖、女巫、女神等女性文化形象,讓多重女性成長敘事軸線彼此指涉、聚合,以此特殊的書寫模式,構成女性生命史或者家族史。從《自傳の小說》、《沃野之鹿》到《海神家族》,女作家以文字歸返身體,釋放過去歷史書寫中被消音的部分,並特重空間的感知,呈現空間與權力的關係,以及歷史推進的痕跡,在完成自我追尋的同時,也思索女性命運的共同意義,並且在既有的歷史書寫中,開創另一種歷史詮釋的方向。 第三章「無家‧尋家‧返家:女性成長與家的反思」,主要透過新世代女性作家書寫自身成長經歷的作品:包括陳雪《橋上的孩子》、《陳春天》,鍾文音《女島紀行》、《在河左岸》,陳文玲《多桑與紅玫瑰》等文本,梳理出時代轉折中新一代女性成長的困境:理想家園的失落、家庭倫理的崩解、母女關係的纏結,家成為這一些新世代女性成長的壓抑所在。她們透過感官知能的記憶方式重拾與重釋成長回憶,從童少時期「家園」的內外部空間建構,投射其理想失落的心境,並經由一連串的記憶梳洗,嘗試解決內心的焦慮,找到自身安置的方式。 第四章「青春戀曲的悲唱:同女成長與女性情慾自覺」,關注女同志成長書寫在此一時期的蓬勃發展。九0年代以後的女性小說,兩性關係不再是情愛的唯一模式,異性戀機制的反思成為這波女同志成長書寫探討的主題。本章選擇邱妙津的《鱷魚手記》、曹麗娟的〈童女之舞〉與〈關於她的白髮及其他〉、陳雪的〈尋找天使遺失的翅膀〉、〈蝴蝶的記號〉、〈夢遊一九九四〉、張亦絢的〈家族之始〉、〈幸福鬼屋〉、〈性愛故事〉……等作品。此類作品表現女性成長的困境,在於體制壓抑情慾的定義,少女被期待長成為異性戀女性,她們述說自身成長困境的特殊敘事模式,有著死亡與青春交疊的成長特質,文本呈現校園空間的權力運作與監控、規馴中、離校/返校的抉擇之間,以及自我/他者的關係呈現,成長的可能與挫敗,皆是本章企圖討論的主題。 第五章,歸納前述研究成果,進行分析比較,具體指出九0年代以降台灣女性成長小說在敘事手法與文本內涵中呈現的特色、突破與價值,作為論文總結。

Page generated in 0.042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