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03
  • 98
  • 5
  • Tagged with
  • 103
  • 103
  • 29
  • 28
  • 23
  • 23
  • 22
  • 22
  • 21
  • 19
  • 18
  • 17
  • 17
  • 17
  • 16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1

建構論之超文本(Hypertext)教學設計研究 / The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on Hypertext mediated instructional design

許惠美, Hsu, Hui-M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共涵蓋三個主要的學科領域:學習理論、媒體與教學設計。其焦點在於透過對於建構論、超文本以及教學設計的剖析,勾勒出本研究題目所揭示之「建構論之超文本教學設計」。在理論上藉由文獻分析的方式,分析詮釋理論的內容,此外在應用上提供一個簡單的教學模型,做為理論上的實踐。 本研究首先透過對於媒體的探討,重申近來做為教學科技的媒體不僅式侷限於以往傳輸資訊的功能,此外更進一步協助學習者監控、調節認知活動,並使得學習者主動投身於深度的資訊處理過程,當媒體能夠符合以上的敘述時,其本身即是一種認知工具(cognitive tool),而超文本即具備這樣的潛能。認知工具是必須奠基於建構論的基礎上,才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習,因此在學習理論上進一步廓清建構在哲學知識論及學習理論上的意涵,做為從事教學設計時的理論基礎。之後,從教學設計的歷史發展,澄清建構論教學設計之適當性問題,主要從 Merrill 等人所倡導之第二代教學設計,與建構論教學設計之衝突上著手,並且從一個教學者的立場提出建構式教學應有的策略及其可能的限制。最後提出一個教學系統的雛形以供未來發展之用。 / The research contains three main subject matters; they are learning theory, medium and insturctional design. By analyzing constructivism, hypertext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 researcher wants to make the topic clear, the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on hypertext mediated instructional design.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the researcher adopts document analysis to analyze and interpret the thesis. In addition, a simple instructional model is provided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ory.
22

從消息來源途徑探討議題建構過程─以核四建廠爭議為例 / The agenda building process of news source :the debate of the fourth nuclear power station

楊韶彧, Yang, Shao 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消息來源與媒介的互動過程如何創造出媒介議題。研究問 題包括:ぇ哪些消息來源有較多的機會來界定議題?針對這個問題,本研 究從消息來源的背景和媒體策略兩個因素來探討。え媒介立場與消息來源 建構議題的關係為何?本研究議題為「核四建廠爭議」。研究方法採內容 分析法,將核四議題週期分為四個階段,從民國69年4 月24日起,至81 年12月31日止,以中央日報、中國時報及自立晚報三家報紙的相關報導為 抽樣對像,共計抽出163 個樣本。研究結果發現以下現象:ぇ解嚴前,界 定者和第三者的近用媒介機率大於抗爭者;同時在受到媒介處理顯著性上 ,界定者和第三者亦大於抗爭者。但隨年代的轉移,不同背景的消息來源 近用媒介的機率上差異漸小;同時受到媒介處理的顯著性也漸不顯著。え 媒體策略愈具體的消息來源不一定愈易近用媒介。ぉ媒介對核四議題的處 理,會因媒介立場不同而強調不同的議題面向。お媒介對核四議題的處理 ,會因媒介立場不同而有不同的處理態度。か消息來源對議題所宣稱面向 與媒介著重之面向愈接近者,其近用機會愈大。が消息來源對議題所宣稱 態度與媒介處理態度愈接近,其近用機會愈大。
23

顧客滿意模式建構之研究

林佳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這個顧客導向的時代,行銷的重心變成了顧客滿意、顧客服務。企業也開始體認到經營顧客關係的重要性,企業必須先瞭解顧客,認清顧客在市場上所尋找的價值,讓顧客感到滿意、與顧客建立良好持久的關係,企業才較能確保長期利潤。因此本研究試圖蒐集歸納過去與顧客滿意經營相關的文獻,發展出一顧客滿意經營模式,再以非主流音樂唱片公司為例,運用本模式探討個案公司顧客滿意經營活動的各個工作流程,將企業與顧客接觸的實點分為產品接點、設備與資訊接點、人員接點,一一檢視個案公司的作法,期能夠對於國內唱片產業對於顧客滿意經營活動規劃有所幫助。
24

優質學校校園營造指標建構之研究-以臺北市、新北市為例 / A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the indicators of campus management of quality school- Taking Taipei and New Taipei City as examples

楊佳娟, Yang, Chia Ch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建構優質學校校園營造指標及其指標細目,並研究指標及指標細目之相對權重、整體權重,以提供各校進行校園營造之具體明確方向。為達上述研究目的,首先本研究以文獻分析為基礎,初擬優質學校校園營造指標,接著採專家審查、模糊德懷術及層級分析法進行調查。   專家審查問卷以學者專家、臺北市優質學校校園營造及新北市卓越學校環境營造獲獎校長為對象,共發出16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6份;模糊德懷術問卷共發出16份,回收有效問卷16份,經統計分析刪除未達門檻值之指標細目,建構出優質學校校園營造指標架構。另以前揭調查結果為基礎編製層級分析法問卷,共發出16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3份,以調查各指標項目、指標及指標細目之相對權重與整體權重。 本研究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一、以模糊德懷術建構之優質學校校園營造指標分為4個項目、16個指標和59個指標細目。 二、優質學校校園營造指標項目以「安全健康」最重要。 三、優質學校校園營造指標「安全健康」項目以「1.1安全無虞的環境設施」最重要、「人文藝術」項目以「2.1人文的學校建築風格」最重要、「自然科技」項目以「3.1 自然的綠色建築環境」最重要、「學習資源」項目以「4.1 可操作學生學習資源」最重要。 四、指標下之相對權重分別以「1.1.1 校地安全,校舍建築結構良好(如耐震性等),設施堅固安全」、「1.2.1 辦公室配置鄰近教學區,能有效督導校安,並達緊急應變之效」、「1.3.2 能依課程教學需求設置體能活動設施,並有效提升學生體能、促進健康」、「1.4.2 提供數量適足、情境優雅、舒適通風、整潔的廁所及安全衛生的飲用水」…等指標細目最重要。 五、優質學校校園營造指標整體權重以「1.1安全無虞的環境設施」、「1.2整合的安維管理資源」、「1.3健康的體能活動設施」、「1.4舒適的生活休憩環境」、「4.1可操作學生學習資源」等指標最重要。 六、優質學校校園營造指標細目整體權重以前20名指標最重要,占整體權重47.82%。   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提供未來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及未來研究有關優質學校校園營造指標評估及使用之參考。 / This research was aimed to construct the indicators of campus management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priority weight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concrete directions for shools. To achieve those research purposes above, this research firs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ocuments to establish relevant indicators about campus management, and adopted three methods: Expert Survey, Fuzzy Delphi and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o survey. The samples of Expert Survey contained 11 experts and school principals who aquired the award of campus management of Quality School in Taipei city or the award of Excellent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and 11 vali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order to select the applicable indicators, individual answers of 16 experets and principals are analyzed by “Fuzzy Delphi” method.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indicators which were lower than the threshold value were eliminated, and the outline of the indicators of campus management of Quality School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result of Fuzzy Delphi survey, the questionnaire of AHP was compiled, and 13 out of 16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he main conclusions obtained were as follows: 1. The indicators of campus management of Quality School included 4 dimensions, 16 indicators, and 59 subordinate indicators. 2.“Security and health” is the most important dimesion. 3. “1.1 safe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ies” was the most important indicator in the dimension of “security and health”; “2.1 humane school building style” wa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in the dimension of “humanities amd art”; “3.1 natural green building” wa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in the dimension of “nature and science”; “4.1 operable sduty resources for students” wa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in the dismension of “study resources”. 4. “1.1.1 safe school lands, nice structure of school buildings, and solid facilities”, “1.2.1 office near the teaching area”, “1.3.2 Setting up physical activity facilities according to the need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1.4.2 providing sufficient, ventilative, and tidy restrooms and healthy drinking water ”, and …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subordinate indicators in each indicator. 5. Regarding the overall priority weights of the indicators, “1.1 safe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ies”, “1.2 intergrated resources of security maintenance”, “1.3 healthy physical activity facilities”, “1.4 comfortable living environments”, “4.1 operable sduty resources for students” , and … are the most important ones. 6. As for the overall priority weights of the subordinate indicators, the top 20 are the most important ones, and they accounted for 47.82% in the overall priority weight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the education authorities, schools, and future researches to review and to use the indicators of campus management of Quality school.
25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建構之文化基礎研究

陳明崙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信心建立措施」(CBMs)屬於單純的政治命題?或是一個文化與政治的關聯命題?若將其用於解決兩岸問題上,可能就不是單純的政治命題。因為,兩岸從1949年起雖處於敵對狀態,但並沒有因敵對而影響民間經濟活動的交流發展,而且這種政治冷、經濟熱的特殊現象,還是沒有使得中共方面放棄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選項。但是,自1958年「八二三金門砲戰」後雙方又沒再發生過軍事衝突,同時也默守互不逾越「海峽中線」的規範,這種不同於西方軍事互信的概念似乎又存在於兩岸之間。因此,有人認為是美國與兩岸間構成的和平穩定架構發揮功效,或因經濟因素的介入使然,唯少有從「文化」這個面相來研究解讀的。事實上,英國哲人羅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曾說:「中國的軍人是一個有理性的人。」可謂道出華人文化的特質。由於,兩岸文化系出同源,所以在相同文化邏輯涵泳出的國民性格,不僅有著共通的語言、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而且是一個極為重視人情、面子和關係的生活世界,與奠基於民主法治的西方社會大異其趣。 由於,CBMs畢竟係西方文明的產物,雖有完善堅實的理論基礎及實踐經驗,但逕自套用或作為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理論,不僅不能解決問題,也因為缺乏對文化差異的理解,從迄今懸而未決的結果足以證明西方理論未必全然適用。因此,興起於1980年代末的建構主義,因蘇聯解體後,東歐與南歐共產國家產生的「認同政治」(identity politics)問題的研究,促使建構主義逐漸成為國際關係理論研究的重要理論之一。而且,著名的建構主義論者溫特(Alexander Wendt)認為:當具有共用觀念的集體認同建立後,國家可以超越自助特性,相互間構築起高度信任,彼此以和平途徑解決衝突,而不是訴諸武力,從而實現洛克(John Locke)文化向康德(Immanuel Kant)文化的轉變。由於,華人文化本就具有建構主義的精神,運用於具有共通文化背景的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建構,理應是合理的選項與嘗試。
26

誰在散播時尚的秘密? 數位時代的時尚話語流動 / Who’s Spreading the Secret of Vogue ? The Flow of Fashion Discourse in the Digital Age

陳曼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援引Bourdieu的文化中介者及其資本概念,探討傳統時尚雜誌、時尚部落客,以及原生資訊網站編輯的競逐關係。三種媒介無不利用自身資本傳播時尚訊息,並爭奪時尚的詮釋權。此角力過程改變了文化中介者的內涵,同時讓時尚話語呈現多元發展。 研究者以2013年時尚圈掀起的「花朵浪潮」為例,檢視《VOGUE》美國版至台灣版(包含紙本雜誌與網站),以及其他時尚網站對此流行的報導做個案分析,歸納大眾媒體建構時尚的基本模式,做為後續參考標準。接著探究流行變遷理論與傳統時尚核心角色,了解在數位時代之前時尚話語的流動。另外,爬梳新型文化中介者-時尚部落客與網站時尚編輯的相關研究,歸納其獲取資本之策略與現行運作模式等。 與八位時尚文化中介者訪談後發現,在時尚多元化的背景下,雜誌內的文化中介者並不認為部落客與自己處於相同的時尚位階,但為維持雜誌的話語權,他們一方面鞏固傳統守門人之權威,二方面則透過編輯部落客化等策略,向線上社群靠攏。而部落客的轉譯策略則是以個人魅力為核心,並致力於自身象徵資本的累積,透過品味傳遞與強化使資本不斷增加,成為影響力足以與雜誌抗衡的意見領袖。在此資本轉換的循環過程中,由於部落客的籌碼、品味不盡相同,因此獲得的時尚話語權、詮釋權也會出現地區型、全球型之別。最後,網站編輯以多元品味出發,藉由突出的資訊能力與社群互動良好,同時,亦能開發經紀人等新的中介模式,不僅替網站爭取到時尚話語權,也使文化中介者的內涵產生新的意義。
27

醫療科技、風險與新聞建構:以台灣與美國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爭議報導為例 /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isk and news construction: A case study of Taiwan and American HPV vaccine report

蘇凌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HPV疫苗一方面是新興醫療科技產物,另一方面牽涉科學風險與社會影響力未知的議題,是當前醫療科技風險即具代表性的例子。在各利害關係人的論述競逐下,媒體如何建構此類新聞鮮少有研究關注。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即在探討台灣與美國媒體如何建構人類乳突病毒疫苗(簡稱HPV疫苗)爭議新聞內涵,而在地社會文化特色是否影響傳播文本的疫苗風險知識建構與定義。此外,閱聽眾對新藥的認知受媒體報導內容影響,本研究同時將疫苗風險、利益與侷限性等資訊納入分析標的,探討台灣與美國媒體HPV疫苗新聞品質。 本研究以2003年5月1日《蘋果日報》發刊為起點,至2009年6月30日為止,《聯合報》、《蘋果日報》、《紐約時報》與《今日美國》共245則HPV疫苗新聞為樣本,採用內容分析法檢視四報的HPV疫苗新聞有何特性,如何呈現HPV疫苗風險與利益資訊。 研究結果發現,HPV疫苗新聞的版面會因報紙類別、媒體屬性呈現差異,《聯合報》、《蘋果日報》、《今日美國》的HPV疫苗新聞較常出現在「生活版」或「健康」版;《紐約時報》則是以「焦點/綜合」版和「評論」版為主。且菁英報較常以硬性新聞取徑報導HPV疫苗新聞,通俗報則多以生活、消費情報處理之。在新聞形式方面,《紐約時報》與《今日美國》的「評論性文章」較其他兩報多,而通俗報出現以「專題/特寫/專訪」提供HPV疫苗爭議深度報導的趨勢。在新聞篇幅方面,《紐約時報》「1001字以上」的報導最多,《蘋果日報》以「601-1001字」為主,其於兩報多為「301-600字」的報導,但新聞篇幅不因媒體屬性而有異。 各報對HPV疫苗新聞的重要新聞主題選擇小有差異,但皆以「科學與醫學資訊」類和「政策法規」類主題的報導最多。此外,菁英報較重視政策爭議,但通俗報較聚焦科學研究成果。而台灣地區報導關注「喚醒疾病防治意識」類主題,但美國地區則企圖以「喚醒用藥安全意識」類報導提醒民眾HPV疫苗存在的未知風險。但HPV疫苗主要新聞主題呈現不受報導時間影響。 HPV疫苗新聞消息來源分布會因報導地區而出現差異。雖然「科學界人士」為各時期、各報引用傾向最高的消息來源,但台灣媒體提供「科學界人士」與「政府官員」較多的HPV疫苗議題發言權;美國媒體則是讓「使用者/民眾」有較多的發言空間,並較台灣媒體更常刊出HPV疫苗相關社論。此外,美國媒體較常註明消息來源與利害關係人的互動狀況。 至於新聞框架方面,整體而言,「科學創新框架」與「醫學藥品框架」為報導比例最高的二個新聞框架,但重要性隨時間變化遞減,然「希望框架」和「質疑科學框架」則是出現相反趨勢。此外,菁英報刊出「質疑科學框架」的比例亦高於通俗報。再者,美國媒體較常以「質疑科學框架」、「性/文化框架」建構HPV疫苗新聞;台灣媒體則偏好「希望框架」。 疫苗風險與利益資訊呈現各項目受報紙類別、媒體屬性與報導地區的影響不一。首先,《蘋果日報》提供較多關於「僅預防特定型別」、「抹片檢查」與「安全性行為」的資訊,而通俗報出現「僅預防特定型別」與「安全性行為」兩項目的比例較菁英報高。此外,美國媒體報導「疫苗利益」、「疫苗風險」、「僅預防特定型別」、「施打疫苗後仍須進行抹片檢查」的比例較台灣媒體高。
28

台灣文化觀光中的認同建構--以客家桐花祭為例

朱婉寧, Chu wan-n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在近十年本土化呼聲之下,意欲脫離所謂的「中國文化」,找尋屬於「台灣」本土的文化認同,已是不爭的事實,針對這樣的呼聲,政府也透過多種方式來實踐,而推行台灣本地文化觀光正是其中的一種方式,包括1994年文建會提出的「社區總體營造」,以及1995年再度提出的「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甚至提出2008年為台灣觀光年,其主要訴求均為「建構台灣本土文化特色以發展文化觀光」。本文爬梳關於文化觀光、認同、國族之間的脈絡關係,釐清這些觀念目前在台灣社會的意義、及其在國家政策中的整套論述。研究發現,隱身於這一套運作模式下的邏輯,是將「認同」建構藏在發展觀光產業的訴求之中;其建構方式,乃是以觀光為實際操演方式,藉由「土地」概念為中心,將族群、文化認同串連在一起,使土地成為認同的主角,召喚特定的族群與角色進入到新國家認同的文化建構當中。建構的過程中,愛鄉愛土的意識型態、觀光的資本主義邏輯這兩者乃是限制條件;觀光客、政府、實踐觀光的參與者三者在此條件下進行協商,雖然政策及觀光資本主義邏輯的限制,將使地方發展文化觀光業可能扭曲變調,但也可能透過協商的民主機制,活化成為地方異質的溫床,真實解決地方可能有的困境。
29

媒介報導之政策議題類型與其框架之研究--以第五屆立法委員為例

王光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則新聞是否會被報導,取決於該事件是否具有爭議性、衝突性或戲劇性。而基於菁英理論,政治人物所提的各種言論或對事件的看法,就會成為主要的報導對象。因此,本研究選取立法委員的相關報導,用以檢視媒介所報導之政策議題的方向。由於使用內容分析法,必須取得該屆立委任內的完整新聞,因此,便以上一屆,也就是第五屆的立法委員為研究對象。在本研究當中,媒介(報紙)與消息來源(立法委員)之間的互動部分,以社會建構論的觀點來說明真實被建構的過程。其中也利用框架理論來說明,社會大眾每天所接收的新聞,其實都是媒介重製真實社會事件,並且將其轉換成不同的符碼之後所得來。在這之中,記者利用他對事件的觀點,將真實事件框架之後,成為一則新聞。 新聞報導的選取有相當多的考量,希望藉此研究能夠了解那一類型的政策議題容易成為新聞。為了更深入的瞭解不同類型議題的呈現方式,本研究套用了遊戲框架與議題框架的概念,並試著從中歸納出何種政策議題適合採用遊戲框架,而又是哪種的政策議題偏好使用議題框架來呈現。
30

Facebook情緒按紐使用與連結強度之探討:以互依我為調節變項 / The impact of tie strength on use of Facebook reaction buttons: 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 as a moderator

林宛瑩, Lin, Wan 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Facebook的情緒按紐於2016年2月24日全球正式開放上線,在功能上作為「讚」(Like)的延伸功能,讓使用者可以透過情緒按鈕更精準地表達自己對貼文的情緒反應。雖然情緒按鈕的使用情形已經相當廣泛與普及,但學界目前卻缺乏情緒按鈕的相關研究。本研究承接過去Facebook使用者行為研究之脈絡,透過社會人際面向與個人內在面向切入,試圖提出一個調節中介模型,以探討影響情緒按紐使用的因素,並釐清使用者選擇情緒按紐的心理歷程。 研究架構以選擇情緒按鈕的行為本身作為核心,探討使用者與他人的連結強度對於選擇情緒按鈕頻次的影響,同時討論觀看貼文所產生的「情緒感染」是否扮演「連結強度」與「選擇情緒按鈕」之間的中介角色,並藉由「連結強度」與「互依我」高低來探討其對於情緒感染的調節效果。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結果顯示,使用者與他人連結強度為強連結時,比起弱連結,回應貼文選擇情緒按鈕的頻率較高;且「情緒感染」在「連結強度」與「選擇情緒按鈕」之間具有中介效果。就調節作用的部分,無論互依我較高或較低者,「使用者與他人的連結強度」對情緒感染皆有顯著差異。此外,本研究於假設之外發現到其他交互作用的方向:在強連結的情況下,互依我高低對情緒感染有顯著差異;但在弱連結的情況下則否。

Page generated in 0.015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