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63
  • 244
  • 19
  • 7
  • Tagged with
  • 270
  • 270
  • 111
  • 97
  • 73
  • 60
  • 60
  • 57
  • 55
  • 49
  • 45
  • 44
  • 43
  • 43
  • 40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31

地方性非營利組織內部控制之研究─以婦女福利基金會為例 / A Research on Regional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ternal Control:Take Woman Welfare Foundation for Example

沈慶鴻, Shen, Ching H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長期以來,國內非營利組織的運作經費大多來自於社會大眾的捐款,然而透明度不足,捐款是否善用及管理是否妥當等責信上的質疑,一直困擾者非營利組織。針對此一現象,研究者嘗試引營利組織中為解決代理問題和資訊不對稱等問題之「治理」概念,並以「治理」之□石—內部控制做為研究的焦點,進行探索性研究,了解國內非營利組織在組織運作上的內部控制制度,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資訊與溝通及監督等部份的概況。 本研究以立意取樣的方式,以台北市四個地方性婦女福利基金會為研究對象,並以個別訪談的方式邀請基金會的主要管理者參與研究資料的收集工作。本研究除了呈現受訪基金會和受訪者的基本資料、內控觀點外,還分析受訪基金會的內控風險。最後,研究者歸納出受訪基金會在資源募款、制度設計、透明度和監督上的風險,並據此提出討論和建議。 / The funding of domestic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has mainly come from the donation of the public for quite a long time, however, due to the lake of transparency, the doubt of whether the donation is properly used and well controlled is always bother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executives. Awaring of this problem, the researcher try to bring the governance concept which is used to solve the agency problem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n profit-seeking organizations into the research and focus the research on internal control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 The exploring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the domestic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n organization operation, including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control environment, risk assessment, control activitie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nd monitor. This research is done through purposeful sampling and on four regional woman welfare foundations located in Taipei. The researcher invites the executives of these foundations individually to join the project and data are collected from them. In the report, there are the basic data about those selected foundations and the executives viewpoints on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 researcher’s analyses can also be found. The analyses are on risk and other aspect of the selected foundations. The research is concluded with a discussion on the risk of fund raising action, system design, transparency and supervision, the researcher’s suggestions also present in the report. Key word: nonprofit organization, governance, internal control
32

是利器?是枷鎖? --公關人員行動電話使用與影響

游敏鈴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球行動電話用戶數已超越了傳統室內電話(fixed-line)的總數,這項新媒介的普及率不斷竄升,成為人們每日的生活元件,其可攜性和移動性產生了流動空間,超越了物理環境的限制「無所不在、無所不能」,人們可以隨時隨地聯絡別人,同時也可以隨時隨地被聯絡,當它的普及性從私有化走向機構化之際,雖然可以提升組織的工作品質,但也左右了個人的生活品質。 本研究鎖定企業公關人員為研究對象,試圖探討行動電話在公領域近用之後,對社會人士在工作與生活上的正負面影響。行動電話的媒介豐富度充分符合公關的工作特性所需,可以強化公關的組織功能,因此在這個業務網絡中,它代表的不僅是一個通訊工具,而是重要的溝通管道,而公關人員的使用中更有了創造性的轉化,藉以提升個人的工作資本和生產權力。儘管在工作上具有高度的正面價值,行動電話卻成為行使權力的傳輸載具,箝制了個人生活的主控權,其中因為所處的工作社會環境差異,公關人員承接到的壓力有強弱之分,給予的使用評價好惡各不相同,但整體皆呈現擴大使用的效應,不論公關人員察覺與否,他們普遍受到工具制約的束縛,形同處於全視空間的工作場域,研究發現職場的行動電話近用,因為有更複雜的權力政治介入其中,其使用影響和一般人大不相同。
33

台灣金融機構落實內部稽核制度之研究-以本國銀行為例

方建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爰於各國主管機關非常重視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與內部稽核制度,但是仍然無法避免各類舞弊情事發生,遂由金融主管機關金融檢查人員,本國銀行內部稽核人員及營業單位人員的觀點,分別探討台灣金融機構如何落實內部稽核制度。主要研究目的有下列三項:(一)以主管機關金融檢查人員的觀點,探討銀行應如何落實內部控制與內部稽核。(二)以個案銀行內部稽核人員的觀點,分析哪些因素會影響內部控制與內部稽核的實施。(三)以個案銀行營業單位人員的觀點,探討銀行實施內部控制與內部稽核有何缺失?並以描述性統計分析、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檢視各變項間的相關性。實證研究發現:(一)內部稽核的中階主管,不論係經由金融監理機關或公營銀行、民營銀行的角度探討內部控制之落實,均居於相當重要的地位。 (二)金融監理機關檢查人員的角度觀之,本國銀行內部稽核與超然獨立性、保持客觀性方面的關係均較弱。又以本國銀行營業單位人員的觀點,認為內部稽核在具備超然獨立性的情況下,於實際執行稽核工作時較能確保克盡稽核職責。(三)組織一致性的需要對於內部稽核維持獨立性、保持客觀性、誠實正直有顯著相關性,其中內部稽核人員的維持獨立性則與保持客觀性,彼此間最為相關,形同一體兩面,並需要誠實正直,始能相輔相成;銀行經營要降低成本及為符合競爭的需要,均與專業技能較有顯著關係。(四)落實內部稽核與內部控制間,顯然為一體的兩面,兩者相輔相成,息息相關。 / Even though overseeing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and internal auditing systems of financing institutions has been regarded as the top job priority of financial regulators in most countries, the occurrences of various wrongdoings and misconduct are still inevitable. This paper tried to discuss how to ensure that Taiwanes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effectively carry out their internal auditing systems through the viewpoints of financial inspectors of regulatory authorities, internal auditors and business unit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respectively. The main focus of this study had the following 3 perspectives: 1.From financial regulators’ viewpoint, what steps banks should take to reinforce their internal control and internal auditing? 2.From a bank internal auditor’s point of view, what kind of factors will influence the execu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internal auditing? 3.For staff in the bank business unit, what defects might be caused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internal auditing? This paper adopted various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empirical studie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reliability analysis, validity analysis, t test of independence sample,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ble, pearson’s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analysis, to examine correlations between each variables and found out: 1.The mid-ranking internal auditors, despite the perspectives of financial regulators, private-owned or government-controlled bank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on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2.Most of inspectors in the financial regulators discovered that it was very difficult for internal auditors in domestic banks to maintain their independence and objectivity. The staff in the bank business unit thought internal auditors only with greater independence could perform their jobs better. 3.Only with unanimous support of the whole bank, independence and objectivity of internal auditors could be well preserved. It was also obvious that independence and objectivity of internal auditors had to be closely connected to their integrity and honesty. In addition, cost reductions and competitiveness enhancement of a financial institution were much relied on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experiences of its staff and management team. 4.Internal auditing and internal control are vitally related
34

學生運動與臺灣自由民主發展之研究(1981-1992)

郭凱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49年遷至臺灣的中華民國,由於蔣中正政府在取得臺灣統治權的正當性充滿爭議,加上恐懼中國共產黨的滲透破壞,和蔣不願政治權力被分享的心態。以蔣中正為中心的「強人威權體制」在確立前後,對內便以動員戡亂、戒嚴法規結合情治機關,大肆搜捕異議分子,於是臺灣進入了「白色恐怖」籠罩的人權黑暗時期。 強人威權體制製造全面性的白色恐怖,影響遍及社會每個角落,校園自然難以倖免,而被當局建構了「校園控制體系」加以管控。校園控制的結果,不僅安定了校園,無形中亦延緩臺灣自由民主的進展,讓中國國民黨在1990年代巨大的民主潮流壓力下,還能繼續維持部分強人威權體制時期擁有的政治利益、從容地處理各項政治爭議。 不過,強人威權體制加諸於學生身上的言論、行動限制,引發了學生的反抗,最後形成1980年代初期臺灣學運重新出現的因素。經過學生們的努力,使得大學校園漸漸擺脫校園控制的枷鎖,進而成為臺灣自由民主改革思想、行動發展的根據地。 此外,學運參與者更逐漸投入爭取臺灣民主憲政改革的運動。由於學生擁有的良好形象,使得學生之主張常能受到較高的社會關注及支持。經由學生運動的努力,最終使臺灣人民對國會全面改選、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止懲治叛亂條例、修正刑法第一百條等議題形成「全民共識」,因此加速了政府自由化、民主化的腳步,讓臺灣脫離非常體制,告別白色恐怖的時代。
35

公司控制行為與股價關連性之研究-以資訊電子業上市公司為例

陳憶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中,公司經由合併、購併、合資及控股公司之方式來達成控制資源之活動已蔚為一項風氣。本研究在假設合併、購併、合資、控股公司之形成在追求股東財富極大下,探討我國上市之資訊電子公司進行外部成長活動之宣告時對股東財富是否具正向之影響。以民國80年1月1日至民國89年12月31日為研究期間,並以資訊電子業第一次在工商時報或經濟日報揭露上市公司之外部成長訊息的時間為宣告日及其相關資料。共取得購併樣本42個,合資樣本31個,以及控股公司樣本30個;本研究以公司控制行為宣告日前31日至前150日為市場模式之估計期,而以宣告日前30日至後30日為事件觀察期,利用事件研究法分析其宣告效果。經實證結果分析,本研究得到以下之結論: 1. 購併之宣告對股價之影響在宣告日當天具有正向不顯著之異常報酬率;而整個觀察期之累積效果為負向不顯著。 2. 合資之宣告對股價之影響在宣告日當天具有正向不顯著之異常報酬率;而整個觀察期之累積效果為正向不顯著。 3. 控股公司之宣告對股價之影響在宣告日當天具有正向不顯著之異常報酬率;而整個觀察期之累積效果為負向不顯著。 4. 合資宣告對股價的影響程度大於購併之宣告,但效果並不顯著。 5. 合資宣告對股價的影響程度大於控股公司之宣告,但效果並不顯著。 6. 購併宣告對股價的影響程度大於控股公司之宣告,但效果並不顯著。
36

父母管教態度與青春期子女控制知覺之關係 /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renting and Perceptions of Control in Adolescence

倪履冰, Ni Lu-P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了解現今青少年對父母管教態度的知覺,青少年在學業、人際、運動、一般等事件層面上於成功及失敗事件結果的控制知覺差異,以及父親和母親的管教態度分別與不同性別子女控制知覺的相關情況,本研究以台北縣市國一、國二學生六百一十六人為研究對象,藉由父母管教態度問卷和兒童多維控制感知測驗等研究工具,蒐集所需資料,再以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分析等方法進行統計。   主要結果發現:(1)青少年子女知覺父親管教態度較偏權威,母親管教態度較偏引導。(2)在成功事件中,青少年對學業層面的內控知覺最高,未知控制知覺最低,人際層面的外控和未知控制知覺最高;在失敗事件中,青少年對學業的內控知覺仍最高,運動層面的外控知覺最高,一般層面的未知控制知覺最高。(3)父母管教態度分別與不同性別子女控制知覺的典型相關呈現引導和權威、引導和放任、引導和回收愛、權威和回收愛及引導等五種組型,對於子女在不同事件層面的事件結果控制知覺上有優劣互見的影響。最後,本研究並根據研究結果,對親職教育中父母管教態度、控制知覺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名詞詮釋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父母管教態度 .................................... 6 第二節 控制知覺 ........................................ 14 第三節 父母管教態度與控制知覺 ........................... 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對象 ......................................... 22 第二節 研究工具 ......................................... 22 第三節 實施程序 ......................................... 25 參考文獻 ................................................ 27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perceptions of teenagers toward the parenting, the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of control over success and failure outcomes on cognitive performance, social relationship, physical and general domains ,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arenting and the perceptions of control of male and female children.The subjects were 616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area, and data was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 of Parenting and the Multi-dimensional Measure of Children's Perception of Control, and analyzed with ANOVA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The major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the adolescents acknowledge that fathers are inclined to adopt the discipline of authority and mothers are inclined to adopt the discipline of induction, perceptions of control over success outcomes, the adolescent have the highest level of perceptions of internal control toward the cognitive performance, the lowest level of the perceptions of unknown control, as well as the highest level of perceptions of external control toward social relationship; and over failure outcomes , the adolescents still have the highest level of percep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the highest level of perceptions of external control toward physical domains, and the highest level of the perceptions of unknown control toward general domains.In addition, suggestions for parenting education, perceptions of control and further study were proposed.
37

自行評估內部控制之探討-以美國個案公司為例

趙曉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是針對內部控制自行評估(CONTROL SELF-ASSESSMENT簡稱CSA) 探討由理論到實際的實行的每一個階段的重點:為什麼需要CSA的概念?CSA的架構及方法為何?CSA實行的方法? 以及CSA在美國實行的情形?希望藉由本項研究所得出來的概念,不但揭開CSA的面紗,更期望能幫助各公司能藉著CSA結合績效風險管理、目標管理達到其營運、財務、法令遵行的效果及效率。 本論文之研究程序為: (一) 收集國內外有關自行評估內部控制的文獻及法令,並探索自行評估內部控制的由來、實行的必要的理由,CSA的過程中內部稽核角色如何轉變及如何與內控理論的本意配合。 (二) 收集國外實行內控的最佳實例並在每種實行方法下,選出一家代表性的個案。 (三) 分析所選出的實例,並分析每個個案所實行的特色及成果。 (四) 歸納出各種實行方法的適用性及優缺點。 目 錄 圖次……………………………………………………………………2 表次……………………………………………………………………3 第一章緒論 4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4 第二節 研究方法 7 第三節 論文架構及大綱 11 第二章 內部控制制度概述 12 第一節 內部控制的定義及種類 12 第二節 內部控制制度的組成要素 15 第三節 企業目標與組成要素間的關係 21 第四節 與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關聯之團體 23 第三章自行評估內部控制制度概念(簡稱CSA)之探討 29 第一節 CSA的定義及要素 29 第二節 CSA之必要性 31 第三節 實行CSA的三種模式 34 第四節 CSA的關鍵成功要素 38 第五節 CSA對稽核角色的影響 40 第四章 自行評估內部控制個案分析 42 第一節J C PENNY個案分析 42 第二節MAPCO公司個案分析 52 第三節CENTERIOR ENGERY個案分析 56 第四節 個案實施成果的分析 69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76 第一節研究結論 76 第二節研究建議 79 第三節未來研究方向 79
38

國際企業的組織結構與控制之研究 /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control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周鴻均, Chou, Hung C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當一個企業由國內企業逐漸國際化,而成為國際企業,必定在管理方式與組織結構上有相當大的改變,而改變的過程通常會經歷很多痛苦的經驗。而台灣的企業大多為中小企業,目前正處在轉型的重要時刻,紛紛走向國際化,正需要一套原則可以協助其組織結構的演化及管理控制的擬定。本研究的目的即是希望以台灣企業為樣本,對下列三個現象提供一些答案:(1)企業國際化過程中,組織結構的選擇與企業經營策略之間的配合關係;(2)企業在面臨全球整合與地區回應雙重壓力的取捨之下,所賦予國外子公司的策略性角色,及對子公司控制上的差異;(3)地主國環境對於國際企業控制行為的影響。希望透過對國內之國際企業的了解,印證國外國際企業國際化的發展軌跡與相關理論,進而對國內企業提出適當的建議。   經過實證結果有六項發現:   一、我國企業的國際化仍處於早期階段,有三分之一強的企業只是純粹從事出口業務;組織結構的選擇,以出口組織最多,其次是國際事業部,其餘的組織結構類型則很少。   二、在經營策略與組織結構之關係方面,在經營策略變數中,「國外涉入程度」、「產品變化比例」及「國外子公司數目」三項對於國際企業組織結構的選擇有顯著的影響。   三、國外子公司的策略性角色方面,依其價值活動之全球整合與地區回應的程度,可區分為四種策略群,分別為「自足型」、「主動型」、「聽命型」及「自主型」。   四、在國外子公司的策略性角色與控制之關係方面,國際企業母公司對具備不同策略性角色的子公司,所採取的控制行為在「行銷的授權程度」上有顯著差異,其中,「自主型」的子公司得到的行銷授權程度為最高。   五、在整合策略與控制之關係方面,當國外子公司與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全球整合程度愈高時,母公司對該子公司在行銷上的授權程度會愈低,不過,國際企業的國外子公司對地主國的回應程度之高低,並未發現對母公司的控制有影響。   六、在地主國環境與控制之關係上,國外子公司所處地主國的環境狀況會影響母公司對該子公司的控制行為。當地主國與母國的文化距離愈大時,母公司對該子公司在整體決策、財務及人事上的授權程度愈高,同時,在整體控制愈傾向非正式化。
39

論當代中國大陸網路文學 / Contemporary internet literature in Mainland China

林敬棚, Lin, Jing P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國大陸網際網路在 1994 年啟用,網路文學約在 1997 年興起,經過十餘年 的發展,成為時下許多年輕人的娛樂休閒方式之一。然而在中共專制政權的統治 下,網路言論受到政府嚴密的管制,作者因擔心遭受經濟損失,而產生自我政治 審查的現象,屈服於中共政府的霸權,然而其中也不乏有反抗政府的聲音。在商 業資本進入網路文學後,導致網路文學商品化,失去文學應有的開創性與深度, 淪為文化工業下的一種文化商品。此外,在市場經濟社會中成長的網路文學,文 學作品中所呈現的社會面貌,已非過去受到政治主導,以國家富強、共產革命的 主題,更多的是如何在一切向錢看的社會中生活的主題,轉向對個人物質生活、 慾望與金錢、前途的追求,更能體現改革開放後的市場經濟社會面貌與這一代人 們對成功的追求。 本研究分為五個章節,導論簡述本研究要旨,第二章進入主題,首先為本研 究的網路文學下定義,其次闡述網路文學的發展。第三章以文化工業的面向切入, 探討網路文學的商品化性質,並探討市場經濟下的網路文學提供大眾什麼樣的想 像與影響。第四章則從政治管制的角度探討網路文學如何被中共政權管制,什麼 樣的作品會被禁止、政治管制下的網路文學呈現什麼樣的面貌?最後總結前文, 提出研究發現。
40

控制 / control

謝宗翰, Hsieh, Chung 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創作是以「控制」作為主要概念,以人作為主體,思考「控制」之於人們的具象與抽象的連結意義。作品從微觀的個人生活開始,思考「控制」如何與人的日常生活連結,人們如何戮力控制外界事物;進而發展到在鉅觀的人類社會中,以相對被動的角度,思考人們如何在各種政經、社會、媒體層面,受到他者的控制;最後則以較為抽象的角度,思考「控制」概念的發展與極限,連結現代性,以譬喻的方式串連出「控制」 之於人類生活的觀點。 / This creation takes the verb "control" as the main concept, and takes human beings as the main subject, discussing the abstract and concrete significances of "control" in human’s life.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First, it starts from the micro- perspective of personal life, trying to connect with the daily life of people and how people control the outside subjects; Second, it reaches into the macro-perspective of human's society, discussing how people are controlled by others passively from an political, economical, media's point of view; Third, it concludes with the abstract angle to represent about "control," connecting with modernity, using metaphors to build up the development of "control" in human's life.

Page generated in 0.020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