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63
  • 244
  • 19
  • 7
  • Tagged with
  • 270
  • 270
  • 111
  • 97
  • 73
  • 60
  • 60
  • 57
  • 55
  • 49
  • 45
  • 44
  • 43
  • 43
  • 40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61

應收帳款內部控制評估與審計程式規劃之研究-審計人員之判斷行為

陳春宏, CHEN, CHUN-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之目的是應用透視模型來捕捉審計人員對應收帳款內部控制及審計程式規劃的 判斷政策,以及衡量審計人員判斷的一致性。同時亦研究審計人員的經驗及會計師事 務所規模對審計人員的判斷是否有所影響。 本研究之自變數為在評估應收帳款內部控制強弱程度時,最具攸關之五個線索。採用 內部控制問卷的形式,每一個線索均以「是」或「否」二個水準(LEVEL )來加以操 弄,因而組成了32種不同的狀況。為顧及受試者負擔,採用1╱2之部分因子設計 ,選出16種狀況,再加上4種重覆狀況。應變數則為根據上述每一種狀況,所作的 內部控制強弱之評估,及規劃應收帳款審計程式時,所預計應花費的人工小時數。 受試者共有30位,係由國內四家會計師事務所中選出領組以上的審計人員。 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審計人員在內部控制評估方面的平均共識為0.66,而在審計 程式規劃方面則為0.58。判斷的穩定性方面,內部控制評估部分較高(0.88 ),審計程式規劃部分較低(0.56)。自我洞察方面,內部控制評估及審計程式 規劃二者均很低(前者為0.38,後者為0.13)。就判斷政策而言,不論內部 控制評估或審計程式規劃,審計人員較重視的線索均為有關「核准」的線索,與美國 方面以往文獻所顯示出重視「分工」的線索不同。
62

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研究及評估

鄧泗堂, DENG, SI-T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要旨如下: 1.近年來社會經濟犯罪問題層出不窮,許多大企業如聿津、和信興、寶隆、中信、 丸億、偉成及怡興商行,相繼山現財務厄機,但即使是公開上市卻尤未能察覺所投資 事業實情,此乃導因企業對外報表虛飾行為。大型企業如此,更遑論中小企業對外報 表更是隨意操縱損益編製與事實完全背離之報表。欲防止這種弊端雖有賴各方面之配 合,但卻以企業均能建立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為基本要件。再者,目前國內中小企業現 均面臨轉型之時代,由於經濟之不穩定,大企業競爭及內在各種經營危機等不利因素 ,中小企業要再持續成長,端賴於是否重視管理功能之發揮,而內部控制制度正是基 本管理制度之一種,缺乏此一制度,企業無論實施任何現代化管理制度均將歸於失敗 。 2.研究及評估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首應考慮中小企業之特質,例如規模小、資金 缺乏,管理權與所有權不分等,此與大型企業顯然有別,因之若以大型人企業內部控 制之標準研究及評估中小企業內部探制制度將造成重大歪曲,而且擾亂中小企業建立 內控制度之方向。 3.目前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導因於政府輔導措施、政策、法令等錯誤偏 差所佔因素很大。若政府能以無比決心,改正各種措施,督導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建立,則中小企業重視內部控制制度之情形,將普遍獲得提昇、改善。
63

銀行舞弊防範之研究

周志誠, Zhou, Zhi-C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內容係針對銀行舞弊問題, 分析其原因, 對此提出防範對策。第一章緒論: 敘述本文研究動機、目的、範圍限制、主要假設、邏輯網、及章節之安排。第二章銀 行舞弊問題剖析, 首就銀行舞弊下一定義, 次就銀行舞弊原因作一詳究, 再次敘述舞 弊之影響及型態。第三章銀行舞弊防範對策一--基本之防範方法、人事政策、會計制 度、﹙基本防範方法包括1﹒職務劃分, 2﹒雙重控制, 3﹒工作輪調, 4﹒強迫休 假; 會計制度包括內部牽制制度﹚分就此三者提出防範策略。第四章銀行舞弊防範對 策二--有效稽核及其他控制: 分從內部稽核、外部稽核及其他控制﹙如實體安全控制 系統、強調品格正直、加強董事會力量。外部牽制等﹚提出對策。第五章銀行電腦舞 弊控制策略: 內容有銀行電腦化之趨勢、電腦舞弊案例分析、電腦之一般控制、應用 控制、線上即時系統控制及電腦稽核人員訓練等, 逐一探討。第六章結論及建議。
64

會計資訊在回饋控制上應用之研究

張雅芬, Zhang, Ya-F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 緒述研究動機、目的, 研究範圍、限制等。第二章「回饋控制概念 簡介」, 闡述回饋控制之意義, 介紹回饋控制之種類、功用, 以及建立有效回饋控制 系統之條件。第三章「會計資訊與回饋控制」, 說明會計人員在回饋控制系統中所扮 演的角色, 會計資訊之意義與回饋控制所需之會計資訊標準。第四章「會計回饋資訊 在績效評估上之運用」, 介紹回饋報告之編製, 如何利用回饋報告評估及提高工作績 效, 及運用上之限制。第五章「會計回饋資訊在更正決策上之運用」, 分析差異應否 調查、更正決策如何做成, 以及例外管理原則之運用等。第六章「結論與建義」, 提 出建議與彙總說明。
65

人壽保險公司之最適盈餘管理(Optimal Surplus Management for Life Insurance)

黃美慧, Mei-Hui Silvia Hu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人壽保險機構為中長期經營之投資者,盈餘或是淨值定義為資產市值減除法定負債之餘額,本研究探討保險人於投資評估期限內,欲達到最適盈餘目標之投資策略,於給定之負債組合及預估現金流量,同時考量保險人之風險接受程度、市場隨時間變化程度與財務收益評估目標,求得每期之最適資產組合及報酬後,檢視公司最適盈餘之分佈狀況。為充分說明模型內容及結果,本文以經營達二十年之某人壽保險公司為例,商品類別包括終身壽險、定期險、定期養老險及終身養老險,依據精算模型預估未來各期之現金流量及準備金,以動態控制理論發展之多期最適投資組合模型運算投資不同年期之債券及股票之資產配置,以檢視最適盈餘數值。經由模擬運算歸納分析結果:(1)資產配置差異的重要因素在於公司對風險趨避程度的不同,因此長期而言,公司盈餘的穩定性也不同;(2)投資期間影響債券年期之配置比例,多期投資模型可定期調整資產配置組合,當投資期間愈長,長年期債券配置比例較高,到期績效較佳,(3)由於壽險商品定價利率於商品銷售已訂定,準備金提存利率愈大於市場利率時,盈餘值為負值之機率愈大。預測壽險公司之清償力,除今年七月份即將實行保險法之風險資本額(RBC)制度,亦可參考本研究之動態財務模型,建立公司內部資產負債管理模型,以提供管理者之財務決策參考及經營決策管理工具。
66

經理人異動與董事會特性關聯性之研究

陳慧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將總經理之異動分為自願性與非自願異動二種,主要探討董事會之特性與、控制股東與總經理發生非自願性異動間之關聯性,並且強調從董事會獨立性及最終控制者對董事會之控制力觀點,探討董事會解除總經理職務之決策行為。除此之外,本研究尚探討總經理異動後影響董事會選任繼任總經理之決策行為,主要從董事會之獨立性與異動前績效兩項觀點。研究樣本為民國八十八年至九十二年之台灣上市公司,探用Logit model來檢驗假說。 在總經理發生非自願性異動方面,實證結果顯示,當前期的績效愈差時,總經理發生非自願性異動的機率愈高,本研究並將董事會特性分為股權結構及董事會獨立性兩種,並加入最終控制者觀點,實證結果顯示,獨立董事的比率愈高,總經理發生非自願性異動的機率愈高,惟其結果不具統計上的重大性。總經理之持股比率佔董事全體持股比率較高時,愈容易發生總經理非自願性異動,但不具有統計上的重大性。當董事長與總經理為同一人時,較不易發生總經理非自願性異動。此外,在最終控制者方面,實證結果顯示,當控制股東席次控制權愈高時,總經理發生非自願性異動的機率愈低,控制股東的盈餘分配權與席次控制權的偏離程度愈大時,總經理發生非自願性異動的機率愈低,但不具統計上的重大性。 在繼任總經理特性與董事會特性關聯性方面,實證結果顯示,當異動前績效愈差時,董事會愈傾向於選用外部繼任者,但不具有統計上的重大性。獨立董事比率愈高,董事會愈傾向於選用外部繼任者。   整體而言,績效是影響我國上市公司總經理發生非自願性異動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董事長兼任總經理之情形,讓董事長有能力去阻止他們被撤換,進而降低總經理非自願性的離職機率。由於我國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權結構,使得控制股東掌控了董事會並且積極參與公司經營,造成董事會流於形式,無形中降低了董事會的監督職能,而設置獨立董事是提高董事會職能發揮的重要機制之一,在本研究中,雖未發現獨立董事的設置對於董事會的監督職能之顯著助益,但發現設置獨立董事在決定繼任者方面,能提出專業建言,使得董事會選任繼任總經理能有更廣泛的人選,而非侷限於公司內部。 / This research CEO turnover will divide into voluntary turnover and non- voluntary turnover. This research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orporat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board of the directors, non- voluntary CEO turnover and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This research emphasizes the board of directors independence and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controlling force over the board of directors and discusses the board of directors’ policy-making behavior of firing CEO.In addition, this research also discusses how does the board of directors appoint succeed CEO.The sample consists of all public companies listed on Taiwan Stock Exchange Corporation over the four-year period 2000-2003.According to previous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are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independence. This research also considerate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This research provides evid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n- voluntary CEO turnover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The likelihood of non- voluntary CEO turnover i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pre-performance. Non- voluntary CEO turnover rate is low when the chairman of the board and CEO are the same person. In addition, this research provides evid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ard of directors independen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cceed CEO.When the fraction of outside directors is high, the board of directors comparatively possibly appoints the outsider successor.
67

論產物保險業之內稽內控–就日月光公司案分析

羅錫標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時代轉變、環境變遷,現行內部稽核之工作,除了顧及傳統之消極防弊,也轉變成積極降低公司不合理之浪費、提升效率與競爭力,創造公司財富極大化。因此,內部稽核制度於現行之保險業中擔任非常重要的角色。 對於國內產物保險業而言,內共保制度已著實運作了數十年之久,然而同業間長期建立之互信與依賴,卻因2005年5月1日發生之日月光公司火災事故,而衍生出國內產險同業間的紛爭與自身內部稽核制度的問題,使得我們對於產物保險業內部控制及內部稽核的意義、目的及執行方法產生更多的想法與看法。本研究針對日月光公司火災事故,進行個案討論,包含國內產險市場的內共保制度,並討論其中之缺失及對於國內產險同業間的互信與依賴。最後提供良好的解決方案,使保險人與被保險人之間達成雙贏的局面。 最後,本文籲請產物保險同業必須擬定相同之業績計算標準,將內共保案件歸屬於分進之再保業務呈現。如此,不僅可使整體市場業績統計的依據一致,也可讓損失率之統計更趨向真實,對於日後火險費率之擬訂有更正確的方向。
68

影響海外子公司協調控制機制之研究 / study the impact foreign oversea subsidiary the coordination control mechandism.

黎維山, wei-shan le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敘述本研究之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及相關之研究問題、相關名詞定義以及論文主要結構。 第二章文獻探討:首先探討海外子公司內部控制機制之方式,其次再針對影響海外子公司控制機制相關變數作一探討。再來是對企業經營績效評估之探討,最後則是了解控制機制和子公司績效間之關係。 第三章研究方法:根據文獻探討所得的初步結論,與研擬對個案公司的訪談計劃可行性分析,提出本研究的研究架構,並提出關鍵性假設命題。並說明研究變數定義及個案研究方法設計,及個案研究資料分析方法。 第四章個案描述:對包含神通電腦集團旗下子公司在內的四大企業集團,其在海外九個據點所作的投資個案,依訪談結果作一彙整描述,並且對各海外據點所面對環境前提及策略角色扮演之不同,所運用之控制協調機制,作深入之了解。並進一步了解其績效評估之實際運作方式。 第五章個案分析與命題發展:本章進一步將個案初步分析所得加以彙總、比較。並進一步根據個案分析中發現,驗證理論與實務上的相關性或邏輯性。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綜合本研究結論與成果,提出我國企業海外投資的協調控制權變模式,和協調控制與績效評估之關係。並據以為其他海外投資企業實務運用上之建議。 目 錄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論文結構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多國企業內部控制機制 8 第二節 影響控制機制之因素 23 第三節 績效評估 40 第參章 研究方法 5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5 第二節 研究變數定義與衡量 61 第三節 樣本設計與研究對象之選擇 70 第四節 資料蒐集 72 第五節 問卷設計 74 第六節 研究限制 76 第肆章 個案描述 77 第一節 燦坤集團 77 第二節 聯華神通電腦集團 97 第三節 大潁集團 112 第四節 慶豐集團 126 第伍章 個案分析與命題發展 140 第一節 個案分析 140 第二節 基本命題 155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172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72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80 表 目 錄 表2-1 BALIGA & JAEGER的控制型態 10 表2-2 企業控制子公司的模式 15 表2-3 環境對多國籍企業控制機制之影響 17 表2-4 多國企業控制機制之相關研究彙總表 22 表2-5 資訊特性的控制機制(工作可規劃性) 27 表2-6 各國際企業的組織特質 33 表2-7 子公司的策略角色(以知識流構面) 35 表2-8 子公司策略角色分類表 36 表2-9 影響控制機制變數之相關研究彙總表 37 表2-10 績效衡量指標彙總表 53 表3-2 個案公司受訪人員名單 73 表4-1 燦坤A、B兩子公司投資和營運現況 82 表4-2 燦坤A、B子公司投資策略因素 84 表4-3 燦坤A、B公司績效評估的特殊考量因素 87 表4-4 燦坤A、B子公司財務性指標之運用 89 表4-5 燦坤A、B子公司非財務性指標 91 表4-6 燦坤A、B子公司營運目標控制重要性程度 93 表4-8 神達電腦A、B子公司投資和營運現況 100 表4-9 神達A、B子公司國外投資策略因素 102 表4-10 神達A、B子公司績效評估特殊考量因素 104 表4-11 神達A、B子公司財務性指標 106 表4-12 神達A、B子公司非財務性指標 108 表4-13 神達A、B公司營運目標控制之重要性程度 110 表4-14 神達A、B子公司功能性控制因素 111 表4-15 大穎A、B子公司投資和營運現況 115 表4-16 大潁A、B子公司國外投資策略因素 117 表4-17 大潁A、B子公司績效評估特殊考量因素 119 表4-18 大潁A、B子公司財務性指標 121 表4-19 大穎A、B子公司非財務性指標 122 表4-20 大穎A、B子公司營運目標之協調控制 124 表4-21 大穎A、B子公司功能性之控制 125 表4-22 慶豐集團個案子公司投資和營運現況 129 表4-23 慶豐集團國外投資策略 131 表4-24 慶豐集團績效評估的特殊考量因素 133 表4-25 慶豐集團各子公司財務性指標 135 表4-26 慶豐集團各子公司非財務性指標 137 表4-27 慶豐集團對子公司營運目標之管理控制 138 表4-28 慶豐集團對子公司功能性控制 139 表5-1 個案公司營運現況彙總表 141 圖 目 錄 圖2-1 資訊處理觀點的組織設計 25 圖2-2 在不同關係下,對子公司控制系統和授權程度 28 圖2-3 高階管理者觀點之管理型態 29 圖3-1 研究架構 58 圖5-1 觀念性架構 156 / 1.studying the taiwan four large mncs hq, what about the investment strategy factor in the foreign oversea subsidiaries. 2.the taiwan four large mncs ,in the foreign oversea how to set up their internal control mechandism. 3.what is the relative avaliable factor to impact foreign oversea subsidiaries internal control mechandism. 4.studying between the mncs hq and subsidiaries about the ways coordination and control(include hq to subsidiary operation goals,and functional operation). 5.what is the difference to do performance evoluation in the different investment areas.what is the meaning finance- performance index,and what is the non-finance performance index.
69

自尊、內外控、控制歷程與生氣表達之關係

許靜怡, Xu, Jing 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盛氣是個體遭遇到引發生氣的刺激後,經過個體的感受、認知處理,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出情緒的連續性歷程。本研究以「雙重控制歷程—生氣反應/表達」模式,嘗試說明個體因應生氣引發事件時所採取的控制歷程,對於生氣的反應/表達方有所影響。 根據對於「控制」一概念的探討,發現日常生活中的控制行為有不同的目標向度,因此在預備研究的第一階段,以晤談法訪問政大心理系28名學生,搜集大學生日常生活的「個人」、「人際」、「社會政治」三個向度中,可能遭遇到的生氣引發事件,並與李瑞玲(民82)之研究得到的「大學生生氣前置情境」合併整理,得到個人事件8項、人際關係30項、社會政治事件18項。 預備研究的第二階段,以政大二、三四年級學生共112人為樣本,將第一階段預備研究所得的生氣引發刺激事件作量化分析,找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遭遇到、又很令人生氣的事件情境,再以因素分析加以分類,結果得到「個人與人際事件」與「社會政治事件」兩大生氣引發事件向度,篩選出15個個人與人際事件、16個社會政治事件作為正式研究的生氣引發刺激。此外,第二階段的預備研究並根據Rothbaum、Weisz and Snyder(1982)提出的「雙重控制歷程」,編製成「雙重控制歷程量表」,正式研究中並再度分析此量表,也得到良好的內部一致性,驗證了「初級控制歷程」與「次級控制歷程」為兩種獨立的控制機制。 正式研究以政大學生409人為樣本,除了驗證本研究的「雙重控制歷程—生氣反應/表達模式」,也探索「自尊」與「內外控」兩項人格因素對控制歷程、生氣表達的影響。結果「雙重控制歷程—生氣反應/表達模式」中,「次級控制歷程會導致向內表達生氣」的假設獲得了印證。整體而言,本研究發現人格因素對於個體因應事件時的控制歷程及生氣表達均有強烈的影響,其中對於控制歷程的影響是直接,對於生氣表達方式則可能是透過控制歷程而間接影響。另一方面,個體遭遇的事件性質也會影響個體採用不同的控制歷程、生氣表達方式:就個人與人記關係而言,個體雖然傾向採用初級控制歷程改變外在環境,卻會控制住生氣或向內表達生氣;在面臨社會政治事件當時,個體較傾向向外表達生氣,在事後才努力進行初級控制歷程。高自尊者在面臨個人與人際事件時,傾向採用初級控制歷程、向內表達生氣;但在社會政治情境中,雖亦採用初級控制歷程,卻向外表達生氣。低自尊者在因應兩類事件時,均採用次級控制歷程、向內表達生氣。內控者採用的控制歷程與生氣表現方式與高自尊者類似;外控者雖傾向次級控制歷程、向內生氣,卻仍可能向外生氣。本文的討論部分對這些現象也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釋。 本研究的另一項發現是:憂鬱的形成原因與個體採用次級控制歷程來因應事件有關,而非因為向內生氣所致,向內生氣與憂鬱可能同是「次級控制歷程」的產物。低自尊與外控性格亦與憂鬱有關。
70

臺灣地區集團企業對關係事業控制與激勵的研究 / Control and Motivation on Business Units --Research in Diversified Firms in Taiwan

陳驪夫, Chen,Li F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有鑑於國內企業集團在經濟活動中所佔的地位越趨重要,本文嘗試由集團 對旗下關係事業間的控制與激勵的活動出發,研究集團特性、關係事業特 性與控制、激勵程度及績效之間的關係。研究結果顯示如下:1.集團擁有 的關係事業越多,其多角化程度越高。2.集團對關係事業最常用的財務控 制指標依序為「稅前淨利」、「營業淨利」及「稅後淨利」等會計利潤指 標,而非財務控制指標則為「銷售成長率」、「市場佔有率」及「顧客滿 意程度」。3.集團對隸屬於服務業的關係事業控制程度顯然較製造業的關 係事業為高,推究其原因,乃因為服務業需直接面對客戶,集團對其本質 上乃採取一種「過程導向」的控制,與傳統上對製造業採取「結果導向」 的控制程度相較為高。4.對關係事業的控制程度雖然無法充份解釋績效的 高低,但將關係事業劃分為製造業與服務業後,其解釋能力大有增進,兩 者績效與控制程度均成正相關,且服務業的控制程度對績效敏感的程度高 於製造業的關係事業。5.此外,關係事業若已上市,則因為業務關係穩固 、資金成本較低,對集團整體稅前純益的貢獻也大。6.多角化程度的高低 雖無法自本次實證結果證實是否影響集團整體績效;但擁有關係事業數目 越多的集團卻有較好的績效表現,顯示集團經營宜以擴大規模為要務,但 資源配置的方向(關連或非關連多角化)仍有待進一步驗證。

Page generated in 0.024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