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
無線電遙控休閒產業於中國大陸競爭策略之探討林崇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成長趨緩的無線電遙控休閒產業,欲進一步追求整體的成長,除了持續維持目前以歐美市場為主的經營之外,尋找下一個新興市場積極發展,包括中國大陸市場,是產業未來成長策略必要的考慮之一。
目前中國大陸市場的規模仍小,也處於渾沌、前景不明的狀態。多數人假設隨著國民所的的增加,未來整體市場應概會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但這些僅止於臆測,無資料或數據可以證明。而在中國大陸本土新競爭者的崛起,扮演世界工廠的角色的同時,既有廠商將面對與日俱增競爭壓力,卻也亟望及早完成進入市場的佈局,搶先取得有利的市場立足點。
本研究透過「結構-行為-績效」SCP模型的產業組織分析架構,針對全球無線電遙控休閒產業之產業特性,分析探討其市場結構、行為及績效所受影響因素與三者之關聯性。並依據Porter的五力分析釐清企業所處的競爭環境,點出產業中競爭的關鍵因素。同時經由產業生命週期分析,發現全球市場與中國大陸市場分別處於成熟期與導入期,而應有不同的競爭策略。
從研究結果發現,無線電遙控休閒產業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關鍵成功因素包括採取平穩的價格政策,應該避免低價的滲透策略。同時提供低技術門檻、化繁為簡的產品線。在行銷活動方面,需以教育消費者為主體。並以傳統零售通路為主要銷售管道,以服務「高需求」消費者;網際網路及郵購通路則以服務「低需求」的消費者進行規劃。而與消費者間的溝通,則應以建構能傳遞「產品、技術知識」的機制為主要目的。
關鍵詞:結構-行為-績效、無線電遙控、產業生命週期、關鍵成功因素
|
22 |
環境報告書設計與編製之個案研究陳拎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環保意識抬頭使企業面臨揭露環境資訊之壓力,進而發佈環境報告書。由於環境報告書在國內尚處發展階段,企業對其了解不深,使相關同業之經驗分享,尤其重要。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以個案公司為例,探討其發佈環境報告書之動機、設計與編製過程、相關內容及發佈後之效益。透過實地訪談、數次電話聯絡與書面文件相互比對後,有下列四點發現:
一、個案公司發佈之動機主要受日本母廠感召,並希望藉此達成對內、外之有效溝通、提升公司競爭力與形象,進而追求永續發展。
二、由事務局搭配相關管理機制,設計與編製出涵蓋產品生命週期之環境報告書。
三、報告書之內容從環境管理開始,進入綠色設計、綠色採購、綠色生產與綠色消費;至於環境資訊,有財務與非財務兩種表達方式。
四、發佈後之效益與動機相呼應,表現在公司形象、競爭力之提升與良好溝通上。 / Due to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the enterprise is faced with the exposition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then issues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port (CER). However, CER is still in a developing phase domestically, and the enterprise doesn’t understand about it deeply. Thus, sharing in correlative experience of the profession is quite important.
This research adopts case study, and takes the case company as the example to probe into the motive of, the design and the establishment process, the correlation content and the benefit of disclosing CER. After comparing with the penetration on the spot interview, the telephone contact and the written document mutually, there are four findings as below:
First, the case company was affected by the Japanese Parent factory, and hoped to get up to communicate with its stakeholders effectively, to raise its competitive power and image, and to pursue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econd, the Affair Bureau introduced some management mechanisms into design and establishment process of the CER which covered a product’s life cycle.
Third, the content of the report started from the environment management, then the green design, the green purchase, the green production and the green consumption came after; As for the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could be divided into financial and the non-financial two statements.
Finally, the benefit of disclosing CER responded to the motive, and displayed in the company’s image, the competitive power promotion of and the good communication.
|
23 |
台灣老人休閒參與之轉變:成因及影響 / The Change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among Older People in Taiwan: Cause and Impact林冠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人口快速老化以及平均餘命的延長,老人福祉成為各界討論議題,又由於老年時期可運用在休閒活動的自由時間增加,加上近年來醫學進步、衛生保健之提倡、退休與各種福利、津貼等制度的建立等,促使老人得以追求更活躍的晚年生活,而積極參與休閒活動對於成功老化有正面的效果,爰此,老人的休閒參與逐漸受到重視。本研究從連續理論和生命週期觀點出發,視休閒參與為一連續的過程,探討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休閒參與在量及類型方面的維持與轉變;此外,亦納入世代差異的概念,試圖描繪出台灣現今老人與過去老人的休閒參與有何異同。據此,研究目的在於:一、比較台灣1989年的老人和2003年的老人在休閒參與量和活動類型方面之異同。二、以生命週期觀點分析台灣老人隨著年齡增長在休閒參與量及類型方面的轉變與維持,並探討造成轉變的形成因素。三、探究台灣老人休閒參與轉變與其生活滿意度的關係。四、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供老人實務工作者及老人福利政策制定者參考。
本研究透過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人口健康與調查中心所進行的「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系列」1989年第一主波調查資料以及2003年第五主波調查資料進行分析,主要分析策略可分為兩個部分,一為比較1989年和2003年台灣老人的休閒參與情形,屬於橫斷性資料分析,研究對象為1989年年滿65歲的老人,共2,567人,以及2003年年滿65歲以上之老人,共2,864人。第二部分分析焦點在於老人休閒參與的轉變,屬於貫時性資料分析,研究對象為1989年第一主波調查中年滿60歲以上的原追蹤樣本至2003年完成訪問的74歲以上老人,分析樣本數為1,743人。針對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卡方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多項式邏輯迴歸分析、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綜合研究主要發現,得到以下結論:
一、 2003年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的休閒參與量顯著低於1989年的老人,且社交型和運動健身型活動也是呈現減少的趨勢;惟2003年女性老人在看電視或聽收音機、下棋或打牌、參加團體活動的比例則較1989年女性老人來的高。
二、 整體來說,休閒參與量呈現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的趨勢;老人從事獨自型活動以及與親友鄰居聊天、散步等花費較少體力和資源且可及性較高的活動傾向隨著年齡增長而維持,但在運動健身型活動方面則出現明顯減少的轉變。
三、 影響老人橫跨十四年間休閒參與轉變之主要因素包括:老人1989年的年齡、性別、教育程度、收入、1989年之健康資源和1989年至2003年健康資源的轉變、1989年之社會支持和1989年至2003年社會支持的轉變、十四年間經歷喪偶、退出工作崗位等。
四、 老人目前從事愈多項休閒活動、參與獨自型和運動健身型活動,生活滿意度愈高;而老人經歷十四年生命週期中,若能維持或增加休閒活動參與總數、維持獨自型活動之參與,對於目前生活會愈滿意。
依據研究發現,研究者提出四點建議,作為未來規劃老人休閒活動之參考:一、鼓勵老人適度、持續參與休閒活動,提高生活滿意度。二、廣闢休閒場所與設施,創造友善老人的休閒環境。三、針對老人提供多元化、多樣化的休閒活動,以符合老人之休閒需求。四、規劃休閒教育,提倡退休準備,進而促進老年生活福祉。
|
24 |
小筆電興起與宏碁筆記電腦經營策略之研究-以技術採用生命週期觀點分析黃清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小筆電可說是筆記型電腦所演化的新產品,這個新產品在近兩年經濟不景氣的時代背景之下,迅速熱賣,市場的接受度可說是非常的高。本研究以文獻分析法探討小筆電的興起、宏碁公司的經營策略、筆記型電腦產業的競爭策略、筆記型電腦產業的核心能力分析模式、以及科技行銷策略,以「技術採用生命週期」的分析理論,建構研究模式。
近兩年小筆電的熱銷讓宏碁Aspire One出奇致勝,即使宏碁並不是首推小筆電的廠商,卻迅速反應,在很短的時間內,搶佔市場。Aspire One的熱銷是宏碁不巧受到幸運之神眷顧?還是宏碁在策略上運用得宜?小筆電的興起對宏碁筆記型電腦經營的策略有何特別的意涵?
本論文以個案研究法,除了相關文獻的蒐集與分析之外,輔以筆者在筆記型電腦大廠深耕約二十年的工作經驗,深度分析小筆電的興起、以及宏碁公司的經營策略。 / Netbook can be seen as the new product developed from Notebook computer. In the wake of economic recession in recent two years, market acceptance for Netbook has become extremely high.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literature analysis, aims to analyze the rise of Netbook era, Acer‟s corporate strategy, the competitive approach in Notebook computer industry, the analysis model upon core competition in Notebook computer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marketing strategy. The study is taking “Technology Life Circle” as research model .
Acer‟s Aspire One is the biggest winner in Netbook selling record. Even Acer is not the first one to promote Netbook, its prompt response to the market brings Acer to the biggest Netbook player. Is Acer just lucky for perfect timing heading to this triumph, or it indicates Acer‟s strategies properly deployed? Besides, does the rise of the Netbook era since change the direction of Acer‟s business strategy?
The research is doing in the manner of case study. On top of related literature analysis, my professional working experience within Notebook computer industry nearly twenty years is crucial for insight analysis of the rise of Netbook era and Acer‟s business strategy. Hopefully, this research brings reference value to industry.
|
25 |
LED產業技術採用生命週期管理—以LED背光源應用為例 / Technology Adoption Life Cycle Management in LED Industry – Taking LED Backlight Application as an Example黃嘉敏, Huang, Jia-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技術採用生命週期(Technology Adoption Life Cycle)理論探討技術擴散過程中各階段消費者的行為,並進而使業者了解未來產業的發展趨勢與方向。本論文即嘗試透過結合技術採用生命週期理論,分析LED背光源應用所處之時空和市場,觀察LED產業商業模式的發展,從中尋找LED產業之智慧財產管理課題。LED產業於小型面板背光源的應用,如:手機、MP3、PDA、GPS、數位相機等,已然跨過技術採用生命週期所描述的龍捲風暴階段,進入康莊大道。另一方面,LED於中大型面板背光源的應用才正要刮起風暴,並期待著下一個殺手級應用—通用照明,引領極富綠色環保色彩的LED 產業繼續起飛。然而,因關鍵性專利始終握在國際大廠手上,限制了我國LED產業的發展,也阻礙了技術的擴散。幸而我國LED業者依舊在一片紅海中殺出重圍,成為LED產值世界第二大的基地,也成了國際大廠不得不倚重的對象。下一個風暴的成功,國際大廠仍需要透過授權或策略聯盟繼續壯大其勢力,這是我國LED業者的機會,亦可趁此持續發展技術,配合擅長的系統端整合應用,一舉取得逆轉勝門票。 / Technology Adoption Life Cycle theory discussed various behavior in different phases during the technology diffusion process to let industries learn the trend of future development. The thesis tries to analyze LED backlight application at this point of time and also tries to link up with Technology Adoption Life Cycle theory to find out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issues in LED industry today. The LED backlight application on small LCD display, such as mobile phones, MP3, PDA, digital cameras, and GPS, had already passed through the tornado stage in the description of Technology Adoption Life Cycle theory, and it got into the main street stage for sure. On the other side, LED backlight application on medium/large LCD display is just blowing a storm now, and waiting for next killer application, general lighting, to lead the green energy industry a bright way as well. Nevertheless, the essential patents of LED are held by international firms all along. Our LED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certainly limited and technology diffusion is restricted. Fortunately, LED firms in Taiwan still made a great breakthrough that Taiwan has become one of the top two LED product bases in the world. It made international LED firms have to rely on us in some degree. The next triumph to achieve may so far require licensing from big firms or to form a strategic alliance to foster it. It is our opportunity to keep improving our technology in system integration that we are good at, and cooperate with big firms to win the coming game in the foreseeable forture.
|
26 |
公共資訊政策之探究--理論、方法與議題牛萱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資訊是所有生命體的構成要素亦國家發展的資產,如何使用資訊決定了如何生活及運作、社會如何發展。資訊政策的發展可追溯至16世紀時政府管制資訊的政策,直至1960年代起資訊政策的內涵才由「規範資訊的移動與使用」轉至「資訊相關議題」,美國政府於1993年大力推動國家資訊基礎建設(NII)之後,世界各國無論發展程度均開始正視「資訊化發展」對國家社會所帶來的影響,如何利用有限的國家資源來增加國家競爭與建全社會發展便成為各國關注的重心。因此,本研究從資訊政策中發展出「公共資訊政策」的概念,並分為理論與應用兩個層面進行討論,以呈現公共資訊政策的面貌。
公共資訊政策,強調具有國家整體性與國際性的宏觀視野,從國家整體發展與公部門的立場著眼以發展出一套管理「資訊生命週期」的整體策略,即針對資訊的取得、生產、處理、傳遞與應用等過程所制定的一套公法、管理規則與政策。
一、理論面
首先先介紹國內外學者所提出的相關理論、方法論的內容,期望能透過各種內涵與政策制定理論的呈現;並透過公共資訊政策的定義與範圍的釐清,將政策的內涵區分為法律、社會、經濟、政治與科技等五大層面,並針對各個層面提出相關的議題內容進行討論,提供研究與發展的基礎。
二、應用面
經由公共資訊政策內涵與理論面的發展,提出六項公共資訊政策的原則作為政策發展的指標,並應用本文建構出來的公共資訊政策架構,針對「國民卡」之個案進行研究。
近年來,公共資訊政策在實現社會發展上的重要性,逐漸為世界各國肯定。公共資訊政策的目的在於透過前瞻性、整體性與計畫性的規劃以減輕資訊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進而建構出資訊社會的發展藍圖,以引導政府重新思索其在資訊社會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
公共資訊政策之探究-理論、方法與議題
目 錄
第1章 緒論
第2章 文獻探討
第3章 法律面之議題
第4章 社會面之議題
第5章 經濟面之議題
第6章 政治面之議題
第7章 科技面之議題
第8章 結論與建議
|
27 |
產業生命週期與合作策略關聯之研究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y evolution and cooperative strategy洪一權, Hung,Yi Ch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競爭策略的風潮,在80年代由Porter帶入了最高峰。但是隨著企業組織的
日漸龐大、區域整合的盛行和國家競爭的日趨激烈,使得合作策略成為組
織購併、內部成長及市場交易外另一種取得所需資源的策略性選擇。在合
作策略風起雲湧的同時,靜態和比較性靜態的合作理論已不足以去解釋合
作此一課題的重要性,其並無解釋合作在時間的變化下如何去演進,以及
如何去協調、轉變和終止。然而為了去解釋廠商間的合作關係如何去因應
環境之變化,動態理論是需要的。而產業生命週期理論是劃分動態演進的
工具之一,因此本研究以產業生命週期的觀點來觀察合作策略演進的情況
。本研究採用定性的個案研究法,透過文獻整理出與合作動機有關的環境
構面以及合作策略的構面,去觀察環保產業、IC產業、重電機業以及成
衣業中合作策略的演進情形,從而得到以下發現: 1.在不同的產業生命
週期階段,會有不同的風險、市場潛力及關鍵成功因素。 2.風險的高低
,會影響到合作的結構程度、期間、依賴程度以及統治類型。 3.市場潛
力的大小,會影響到合作策略的方向。 4.合作策略的形態將會與產業之
關鍵成功因素相配合。 5.不同的產業生命週期階段,將適用不同的合作
策略。在策略涵義上,廠商應隨著產業生命週期的演進,調整自己的合作
策略,以因應風險、市場潛力以及關鍵成功因素的變化。合作是借力使力
的好方法,但是仍要謹慎使用,在有限的資源下選擇最適的合作策略,才
可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
28 |
影響現金增資決策之關鍵因素 -企業生命週期、市場時機、現金短缺 /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 market timing, corporate lifecycle, and Cash Shortage盧雅馨, Lu, Ya Hs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台灣上市櫃公司從事現金增資之決策是否受公司所處生命周期及市場時機影響,並進一步探討增資公司是否因市場時機有囤積現金的現象。
本研究檢視民國83年1月1日至95年12月31日止,共十三年期間台灣發生之現金增資。本研究以羅吉斯回歸檢定企業生命週期與市場時機之替代變數,發現兩者對台灣上市櫃公司增資意願之影響皆為顯著,而企業生命週期對增資之影響比市場時機的影響更大。雖然生命週期與市場時機的替代變數皆為顯著,但迴歸的預測模型對增資機率的解釋力低,因此本研究進一步探討增資公司於增資前後的現金水準變化。最後發現台灣增資公司利用市場時機進行增資而短期現金水準提高的現象並不算常態,多數公司於增資後會用盡增資現金,且多數公司若未進行增資則可能面臨現金短缺的狀況。因此,本研究之實證結果顯示,市場時機與公司所處生命週期雖會影響現金增資之機率,但只能解釋為一小部分的增資動機,而大部分的公司之所以從事現金增資是因為面臨現金短缺,為避免進一步的財務危機而向資本市場籌資。
|
29 |
Web 2.0 服務發展生命週期管理之研究 / The management of Web 2.0 services development life cycle林俊成, Lin, Chun-C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動機是希望透過Web 2.0服務以善用集體智慧,目的在建立一個Web2.0服務發展的管理架構。從文獻中,我們整理Web2.0服務發展的特性,發現共創者和訪客的取得是經營Web2.0服務最重要的任務。根據印象管理理論以及臉書和維基百科兩個Web2.0服務發展過程,這項研究提出了一個四階段的Web 2.0服務發展生命週期。這四個階段依序是:模式確立、創新傳播、社群擴展和服務再造。除此之外,針對每一個階段,這項研究提出四個管理面向。這四個管理面向是:共創者管理、內容管理、控制管理和動態能力管理。接著我們深入探討台灣六個Web2.0服務的案例—玩運彩、愛評網、地圖日記、愛合購、MyGo和WEnews,進一步驗證我們提出的管理架構,並且豐富我們對Web2.0服務發展生命周期的認識。透過對於Web2.0服務發展生命週期的深入探討,期許研究成果能提供給Web 2.0服務管理者做為在管理上的參考依據。 / This study is motivated by the prospect of harvesting the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of the Internet via Web 2.0 services and aims at building a framework for the management of Web 2.0 services development. By reviewing specific features of Web 2.0 services, we identify the acquisition of co-creators and viewers as the most influential task of Web 2.0 service development. Based on impression management theory and two typical Web 2.0 cases—Facebook and Wikipedia—we distinguish four phases of co-creator and viewer development throughout the life cycle of Web 2.0 services. The four phases are: model establishment, innovation dispersion, community expansion, and service re-invention. Besides, we also identify four dimensions of the management of Web 2.0 services development. The four dimensions are: co-creator, content, control, and dynamic capability. The four phases and the four management dimensions of Web 2.0 service development life cycle are then validated by industry experts and enriched by six Taiwan Web 2.0 service cases—PlaySport, iPeen, AnswerBox, ihergo, MyGo and WEnews. It is hoped that the elaboration of the life cycle of Web 2.0 services development can provide strategic input into the management of Web 2.0 services.
|
30 |
系統整合商T公司於雲端運算趨勢之商機及因應策略 / Making cloud computing new business models and market strategy for T company邱明雄, Chiou, Shafer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雲端運算帶來商機,同時也產生經營挑戰,各種雲端服務於眾說紛[雲]或各自表述的狀況下,從界定雲端服務內容、產業分析、科技發展、產品生命週期、新市場機會及個案公司營運…等方向探討後,提出系統整合商T公司如何有方法來選擇新市場機會,及明確的定位其因應雲端的策略。
協助T公司持續於競爭的產業鏈下,以白地策略來分辨新市場機會及提出可能的雲端運算新商業模式建議。 / Cloud computing brings not only business opportunities but also managerial challenges. All kinds of cloud computing vary in defining the cloud service, industry analysi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duction life cycle, new market opportunities, T company business direction …and etc. By considering all topics, we will provide a system solution to assist
T company locating the stand, making cloud market strategy, and finding their way in a right direction.
Under keen challenges from the supply chain and apply white space strategy, we will continuously assist T company discovering new market opportunities and providing suggestions for new business models with potential cloud computing.
|
Page generated in 0.013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