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山原鄉與平原鄉排灣族在民族發展上的比較研究-金峰鄉vs太麻里鄉尤天鳴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蕃政事務的核心為開發蕃地資源,以達「殖產」台灣的目的。因此日本政府對於台灣原住民各族治理的態度便建立在開發蕃地的戰略眼光上。為了方便開發「蕃地」,日本政府將「蕃人」居住的「蕃地」劃為特別的行政區,與普通的行政區分開治理。國民政府來台後,為推動地方自治上的方便考量,也仿效日本政府的作法,將「蕃地」從新編組為三十個山地鄉,至於日本時代已編入普通行政區的「蕃人」雖承認其「山胞」身分,但並無將其分佈地編組為山地鄉,依舊納入改制後的平地鄉鎮中。回顧原住民族之行政區劃,不論日本政府抑或是國民政府,基本上皆否定台灣原住民族的民族屬性。視原住民族「開化」、「進步」的程度,硬性劃入兩種行政區統治。隨著原住民族分開被統治的時間越長,影響也越深。
經過本文之研究,我們發現所比較的山原鄉-金峰鄉與平原鄉-太麻里鄉,不論在政治參與、經濟發展、教育文化及醫療衛生方面,確實深受原住民族行政區劃之影響,隨著行政區劃之時間越久,所影響的層面越廣越深。正當,全球吹起轉型正義之風潮時,且臺灣業已通過原住民族基本法之同時,原住民族行政區劃有必要重新檢討之。因此於文末結論中提出下列建議方案,1. 擴大辦理原住民行政區劃之相關研討2. 原住民族政策應朝向「民族發展」思考3. 宜建構排灣族跨界治理相關組織4. 應廢止山地原住民與平地原住民之分類,俾利解決原住民族行政區劃或自治尚未全面改革或開辦前,目前原鄉因為行政區劃所面臨的窘境。
|
12 |
公共圖書館讀者使用之城鄉差異現象研究─以台北縣為例袁鴻祥, Yuan,Hung-Hs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五十年來,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伴隨經濟成長,已然建立完善的圖書館系統。然而一般民眾對於公共圖書館所提供服務之認識與利用,尚未普遍,顯示從服務利用的角度來看,現階段公共圖書館之成效仍未臻理想。因此,如何針對不同地區之讀者群需求,研擬服務策略,以吸引民眾利用公共圖書館之各項服務,並提升現有讀者之服務利用層次與深度;同時掌握不同地區之讀者所重視之服務項目,據以改善不同地區之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品質,遂成為公共圖書館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
本研究以臺北縣十市、四鎮及十五鄉之公共圖書館之讀者為研究對象,以問卷調查到館讀者對於公共圖書館服務之要求與讀者利用公共圖書館之行為,並且將讀者利用行為分成城市地區與鄉鎮地區二部分作為比較,找出造成公共圖書館讀者使用之城鄉差異現象之因素。本研究之具體結論可以歸納為四方面,並提出改善公共圖書館城鄉差異現象的九點建議。
|
13 |
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組織與職能之研究--台北縣、市實施狀況之比較為例--蘇德全, SU, DE-G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現代工商業社會、人類生活趨於繁雜的今日,如何在積極方面重建人際關係,提高
生活品質,以求物質與精神並重;而在消極方面防止人際衝突,以求社會和諧安定,
當為社會建設之首要。但在現代國家體制之下,此種原應藉道德與禮俗規範實現的社
會關係理想境界,卻往往難以具體的政治作為或法律程序達成同樣的目的;甚至若過
度強調嚴型峻法,將可能使社會正義淪為功利本位。故如何將傳統美德具體化、制度
化,厥為法制上之重要課題。
鄉鎮調解制度,即是由中國固有的傳統美德予以法制化的一種典範。此制是由鄉鎮市
區公所設置之調解委員會,對於地方上所發生之民事事件及刑事告訴乃論事件加以調
解,勸導雙方當事人互相讓步,並就其所達成之合意,作成調解書,依法賦予一定效
力的制度。因其具有自治性、迅速性、合意性及情感性,不但能便民利民,疏減訟源
,輔助補充司機機關功能之不足,更能以彈性而符合情理方式,達到安定社會,促進
地方和諧之目的,所以是值得發揚光大的制度。
我國自民國四十四年「鄉鎮調解條例」公布施行以來,調解制度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
,功能一直不很顯著,及至七十一年修正公布施行「鄉鎮市調解條例」後,此種情況
乃漸獲改善,惟對調解委員會組織之規定,仍有未盡理想之處,以致功能尚未充分發
揮,本文即以探討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的組織與職能為主體,採用人員訪問調查法,
以台北縣、市為範圍,從事比較分析,以瞭解其業務機構組織與職能的概況及缺失,
並期有所建言藉以提升調解制度的功效。
本文共分六章,廿一節,計約十萬餘言,內容要點如下:
第一章、緒論:主要將本文研究的動機、目的、方法、範圍與限制,予以概略說明。
第二章、鄉鎮市區調解制度的意義與特質:旨在闡釋鄉鎮調解的意義,並和我國及外
國類似的相關制度作一比較,以見其異向及優劣,同時對調解制度的特徵與性質作詳
細的歸納說明。
第三章、鄉鎮市區調解制度的緣起與發展:乃由行政生態的觀點來說明我國鄉鎮調解
制度之緣起,並對其在我國發展的經過與現狀作一概略的描述。
第四章、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組織的透視:旨在以組織目標、結構型態,員額編制及
運作程序等大項,檢討調解委員會的組織現況及問是所在。
第五章、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職能的剖析:乃檢討調解委員會的職權,以及其重要的
功能。同時,分析若干調解委員會目前功能尚未充分發揮的原因及相關問題。
第六章、緒論:根據前項各章的分析和探討,作一綜合性的評述,並根據個人研究心
得提出改進的建議事項,期能供作今後調解業務推行的參考並有助於增進其制度實施
的功效。
|
14 |
山地保留地利用管理研究--以南投縣仁愛鄉為個案分析林芳祺, LIN, FANG-G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為緒論。指出研究動機、目的、範圍與方法。
第二章為仁愛鄉現況簡介。分成自然、人文、生活、及生產環境四大部份,以明瞭本
鄉的發展現況。
第三章則深入探討保留地利用上現存的幾個主要問題,包括土地的超限使用,作物售
賣青苗的情形,農業教育的推廣,及經營貸款等四者,最後並試擬改善措施。
第四章則論及保留地管理執行上現存的幾個主要問題,如法令的體系內容、平地企業
的引進成效、土地轉租轉讓及入山管制的執行等四者,然後再提出改善辦法。
第五章為結論與建議。包括本省三十個山地鄉平地化程度的分析,作為主管機關釐訂
放寬保留地政策的參考。
|
15 |
事件行銷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 以天下雜誌「微笑台灣319鄉+」活動為例 / A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of event marketing- a case study of Taiwan’s 319 townships徐子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因應多變的市場環境,近年來「事件行銷」已成為各大企業熱門的行銷手法。本研究以天下雜誌主辦的「微笑台灣319鄉」活動為個案,從活動參與者觀點來了解企業舉辦事件行銷活動的成效。本研究首先進行針對活動參與者進行焦點團體訪談,以得知民眾實際參與情形,並參考過去相關研究發展出調查問卷,透過網路連結方式收集資料,探究活動參與者的特性、參與動機、參與行為、整體活動滿意度及忠誠度,以及參與此事件活動對企業產品交叉購買意願(購買天下雜誌產品)。同時本研究也深度訪談天下雜誌內部主管及相關企劃人員,以了解「微笑台灣319鄉」活動架構與運作模式等。本研究成果可針對此事件活動提出具體建議,並提供未來企業界在策劃類似活動時之參考。
|
16 |
鄉鎮圖書館運用社區資源之研究:以苗栗縣三灣鄉立圖書館為例 / A Study of the Community Resources Utilization by the Rural Libraries on the Basic of the Sanwang Library at Miaoli County林美玉, Lin, May 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共圖書館中以鄉鎮圖書館和社區關係最為密切,並在社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對於社區整體發展,亦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鄉鎮圖書館囿於有限的人力、經費與物力下,須與社區資源相結合,才能拓展圖書館本身之服務。本論文旨在了解國內外鄉鎮圖書館社區資源運用之具體成效,就苗栗縣三灣鄉圖書館為個案,深入探討其館務營運及社區資源運用情況及困境。
本研究採文獻分析法與深度訪法,參考國內外圖書館運用社區資源相關文獻,設計訪談大綱,並另蒐集93年度全省各縣市評鑑優良之十所鄉鎮圖書館與國外三所圖書館,對於其社區資源運用情況詳加分析。訪談對象為苗栗縣文化局圖書資訊課的課長、三灣鄉鄉長、鄉民代表主席、以瞭解地方行政首長對於社區圖書館發展之概念與參與熱誠,並訪談三灣鄉立圖書館館長,探析圖書館執掌者對於社區資源運用之概念、三灣鄉圖書館社區資源運用現況以及對於社區資源運用面臨之困境與展望,藉以建立鄉鎮圖書館社區資源運用之模式。
歸納研究結果重點如下:(一)鄉鎮圖書館對社區資源認識不足;(二)地方首長重視與否影響圖書館發展;(三)社區意識不足導致社區資源運用困難;(四)社區中缺乏資訊交流整合中心;(五)鄉鎮圖書館並未有系統的建立與保存社區資源。對研究結果提出建議如下:(一)延伸社區資源運用範圍;(二)多元化思考開創社區資源運用之可能性;(三)加強與地方首長的溝通;(四)鄉鎮圖書館彼此間建立社區資源網;(五)充實鄉鎮圖書館網站內容;(六)架構社區資源運用資料庫。 / Among the public libraries the rural libraries ha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ith the communities,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grat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ies.
But since the rural libraries have limited manpower, budgets and the material resources, they can only develop their libraries with the conglomeration the community resources.
This thesis aims at understanding first the concrete effects of utilization and the takes the resources of communities by the rural libraries at home and abroad Sanwang Library at Miaoli County as a case study to probe in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at predicament it its library operations and community resources utilization.
This research adopt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s analyzing and in-depth interviews by consulting the relevant documents of the communities resources utilization by librari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interview outlines and designed .And details of the community resources utilization by the ten good-service rural libraries evaluated in 2004 and three foreign rural and collected for the in-depth analysis.
This research as to the interviews, the interviewer include the chief of the information section of Miaoli County Library, and the head and chief preventative of Sanwang Town. The purposes are to find out local administrative leader’s concepts the community libraries development and their enthusiasm in the participation for such developments. There has been am in-depth interview to the director of Miaoli County Library for the about mentioned aim and analysis so as to find out a model for the communities resources utilization.
The highlight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The rural libraries are in short of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community resource; 2.The concerns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heads and councilors have great influence our the library development; 3.The local of communities consciousness leads to the difficult in the communities resources utilization ; 4.The community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integration is not available; 5.There is no systematic establishment and preservation communities resources in the rural libraries.
Therefore six suggestions are made as follows: 1.To extend the scope of the utilization of the community resources; 2.To consider though multiple approaches any possible ways of the communities resources utilization; 3.To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local government heads; 4.To establish the mutual community resource networks among rural libraries; 5.To enrich contents of the rural libraries websites; 6.To set the community resources utilization databases.
|
17 |
山地鄉的平地客家人—以新竹縣尖石鄉前山地區客家住民之經濟活動為核心之研究 / Non-Indigenous Hakka People in the Indigenous Township—A Study of Economic Activities of Hakka Residents in the Front-Mountain Area of Jianshi Township, Hsinchu County羅文君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新竹縣尖石鄉前山地區的旮旯牌與尖石兩個客家聚落的經濟活動為研究範疇,藉由史料爬梳與深度訪談建構兩個移居聚落的形成過程、產業類型及社會關係網絡的樣貌,細緻地討論兩者的經濟活動如何運作,並於原鄉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中扮演角色;同時,運用鑲嵌理論討論經濟活動與社會關係如何交織互動。本研究有三個主要的研究發現:一、在平地人無法輕易取得原鄉土地所有權的情況下,地權狀態與地理區位對於移居聚落的經濟活動與社會關係形塑具有決定性影響;二、不同時期出現的平地人聚落處在原鄉經濟發展的不同位階上,從早期作為泰雅族人的佃農與第一線山林資源採伐的勞動者,轉變為平地商品與山林產物交換的中介者;三、Polanyi與Granovetter對於經濟與社會鑲嵌的討論,提供本文不同的觀察尺度來解釋兩聚落中出現的不同鑲嵌型態;此外,本研究以兩個聚落雜貨店交換行為為例,指出經濟活動的「鑲嵌標的」,以及作為「交換媒介的物品特質」皆可成為觀察鑲嵌性質的指標。整體而言,本文突破以原(被剝削者)漢(剝削者)的二元架構來解釋原鄉中經濟關係的討論模式,並對鑲嵌理論的實際運用提出新的思考方向。 /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economic activities of Ga La Pai Community and Jian Shi Community in the front-mountain area of Jianshi Township, Hsinchu County.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depth interview, this study retraces the history of the forming of these two communities, explores the industries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 within, reveals how their economic activities operated, and the roles they played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of this region. Base on the concept of embeddedness, this study also discusses the role of social relations in economic activities. There are three main findings in this study. First, the land tenure and location of settlement area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residents’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social relations. Second, non-indigenous settlement are in different stratums of indigenous economy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y were at once peasants of Tayal people and workers of forest logging, but later they transformed into agents for the exchanges of forest products and commodities from urban area. Third, the different concerns of embeddedness from Karl Polanyi and Mark Granovetter provide multiple scales of view to approach several types of embeddedness occurred in each community. Besides, the comparison of exchange systems between two grocery shops respectively from Ga La Pai Community and Jian Shi Community points out that both of “the subject of embeddedness” and “the nature of medium for exchange” can be the indexes reflec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beddedness. In general, this study makes a breakthrough in elaborating the roles of non-indigenous in indigenous economy other than the “Han-Chinese (exploiter)/ indigenous people (exploited)” dichotomy. Furthermore, this study makes additional remarks to the concept of embeddedness after practice case studies.
|
18 |
台灣地區區政府設置可行性之研究-板橋地區的個案分析 / Feasibility study on the City Office in Taiwan-A Case Study of Banqiao王克殷, Wang, Ke Y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民國87年省虛級化之後10年,我國地方政府再次經歷大幅度的層級調整,省虛級化時以取消「省」作為地方公共團體的方式,配合《地方制度法》之訂定,確定直轄市、縣(市)、鄉(鎮、市)為地方政府普遍的層級。《地方制度法》制定後地方政府的層級並未趨於穩定,而係呈現「縣(市)與直轄市同級化」、「直轄市化」、「去鄉(鎮、市)自治化」的發展趨勢,總結兩次大幅度的層級調整,其特徵為著重高層次的地方政府、由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或地方政府之間的垂直整合、並以取消自治作為提升效率之手段。晚近的直轄市升格,更顯現出層級集中發展的傾向。
本文採取板橋區為個案研究,運用地方治理分析架構對於組織設計及地方輸入的描述及引導,探詢「去法人化」、「去自治」、「增加官僚層級」的一致化設計,或是多元中心的差異化設計,何者有助於治理績效之提升,側重在組織功能、公共服務、領導、基層政府型態四個面向上比較舊臺北縣板橋市與新北市板橋區之差異,首先利用地方法制的演變,爬梳整理自治的基本要素:自主財政、組織、立法、人事在直轄市與鄉(鎮、市)的歷史發展脈絡與特徵,並探討晚近兩個層級所遭受的挑戰及其轉變。其次採用訪談法,採訪經歷自治時期與非自治時期的行政首長、民選公職人員、公務員及自治監督機關的官員,試圖歸納出基層地方政府在地方治理曾發揮的功能、基層政府在升格過程中被忽略的價值,以建構直轄市差異治理的可能性及區自治政府的可行性。研究發現藉由重新設計原鄉(鎮、市)政府的民選職位、矯治過往地方治理上鄉(鎮、市)的負功能、考量各行政區的先天治理條件,差異化的區政府或可在直轄市內部獲得實踐。研究進而對基層地方治理提估實務的研究建議,無論針對現狀的六都、或未來可能的北北基合併,基層自治都有鑲入現存法制的可行性。
|
19 |
台灣鄉鎮權力結構之分析--以K 鄉為例蘇家聲, SU, JIA-S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寫作的目的除豐富對我國地方政治研究的內容外,亦含有彌補制度法弱點的目的
。故而全文使用社區權力結構研究法為經,派系理論為濟;以探索台灣鄉鎮權力的結
構和明瞭其如何在現有的制度下運作,為求理論與實際能相印證,本文特以一個職業
結構轉型的鄉鎮∼K 鄉為田野研究的場所,透視其權力結構的形成和派系權力的分配
。作者以人類學家參與研究法,長期的在K 鄉作實地調查,並以問卷方式做深度訪談
,期能深切體會K 鄉政治的運行,至於文獻資料主要參考中外學者探索社區權力結構
和派系的著作及學術性期刊的若干專文,並佐以民國七十一年一月至民國七十七年十
月為止所有關於各大報報導K 鄉的地方版新聞、政府出版的文件和檔案、及K 鄉鄉公
所相關的會議記錄。
本文共分五章、十三節約七萬字,第一章導論,說明研究動機、目的、方法及資料來
源等。第二章為社區權力結構的相關研究法,分為五節。第一節界定社區、權力、權
力結構等名詞的定義,第二節為社區權力結構研究法之一∼職位研究法;第三節為社
區權力結構研究法之二∼聲望研究準;第四節為社區權力結構研究法之三∼決策制定
研究法;第五節為社區權力結構研究法之四∼台灣地方派系研究法。第三章為K 鄉的
權力結構分為四節,第一節為轉變中的K 鄉人文及生態環境;第二節為K 鄉權力人物
認定的方法;第三節為K 鄉權力的資源及權力的來源;第四節為K 鄉的權力結構。第
四章為K 鄉派系與權力的分配,又分為四節,第一節為派系的結合關係;第二節為派
系競技場之一∼農會;第三節為派系競技場之∼鄉公所與鄉民代表會;第四節為國民
黨區黨部的策略。第五章為結論,將本文研究內容作綜合性的摘要,並從其中發現台
灣鄉鎮權力結構研究的未來展望。
總言之,本文認為台灣鄉鎮政治是值得研究的領域,為免於研究結果流於空泛和抽象
,嘗試以個案研究的方式,以理論為本文分析的架構,透視研究對象∼K 鄉權力結構
及派系和權力的分配,期能抓住台灣鄉鎮政治核心之所在。
|
20 |
屏東縣牡丹鄉社區發展之研究張遂琍, Zhang, Sui-L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目的
簡述山地社區發展特質與重要性,並試擬評估模式,以為今後推行山地
社區發展之參考。
第二節 研究內容
說明社區理事會、基層工作人員、居民參與三者間溝通橋樑關係與重要
性,亦即社區發展成敗關鍵。
第三節 研究方法
以參與觀察,深入訪問、文獻資料、問卷調查及統計技術等從質量雙方
面作深入探討。
第二章 牡丹鄉社會結構與社區發展
第一節 變遷中之農業經濟與社區發展
第二節 變遷中之親屬結構與社區發展
第三節 變遷中之權力結構與社區發展
第四節 教育程度與社區發展
第三章 居民參與及社區發展
第一節 居民參與的意義與重要性
第二節 社區團結與居民參與
第三節 需要的滿足與居民參與
第四節 良好環境的期望與居民參與
第四章 基層社區發展工作員知能
第一節 基層工作人員特質分析
第二節 基層工作人員對社區發展認知
第三節 敬業精神與工作態度
第四節 溝通方式與推行方法
第五章 社區理事會組織之重要性
第一節 理事會組織體系及重要性
第二節 現任理事特性分析
第三節 理事對社區發展之認知
第四節 與有關機關之協調與合作
第六章 結論:說明山地社區發展之趨勢及建構山地社區發展之模式。
|
Page generated in 0.023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