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88
  • 79
  • 9
  • Tagged with
  • 89
  • 89
  • 80
  • 80
  • 38
  • 32
  • 30
  • 29
  • 29
  • 29
  • 26
  • 26
  • 22
  • 18
  • 18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31

作業動因基礎在多產品線動態不確定現金流量預測之研究-以原始設計製造商產業為例

林碧煊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球經濟景氣與企業經營環境快速且複雜的動態變化,讓企業家面臨更多嚴苛的挑戰。現實環境中,企業經營者雖知財務規劃的重要性,卻普遍缺乏簡便有效的財務規劃工具以及管理控制機制,造成企業的財務規劃品質普遍極為粗糙。為突破傳統財務規劃困難的窘境,本研究的目的本研究的主要課題,在探討以下問題: 一、 找出一套現金流量預測模型,以便即時動態報導公司的現金流量,允許所有作業單元的現金流入及現金流出量,按照其在時間軸上的時距先後、順序與空間軸上的距離、位置等因素分析他的分佈狀況,同時紀錄相關現金流量所對應的價值平台。 二、 此模型允許彙總某一時距中的總合現金流量,分析其尖峰值與時點。亦可鍵入視窗觀察某一價值驅動單元的現金流量,同時可針對視窗中的現金流量受定一套績效衡量方法,觀察將資源配置於該價值平台是否達到股東價值最大化。 三、 現金流量的預測,其現金流入量與流出量依其確定的程度可分為: 1、 十分確定如現金銀行存款 2、 可部份確定者如應付帳款,應收帳款金額已確定或者如估計帳款其時間及金額均還有修正空間。 3、 □確定的現金流量,仍可依其不確定的情形,來區分其確定的程度如此區分我們可隨時觀察公司總体及個別部門專案或任一價值平台的確定現金流量及不確定現金流量及其分布的時點。 四、 據此確定與不確定現金流量的分布量與時點,擬定對應方案。 有別於應用傳統的科學方法,本研究依據系統動力學的理論方法實際建立了「企業動態性的財務規劃模式」,本研究將現金流量預測之方法,納入了作業動因因子,與動態進展測度,改良了傳統現金流量預測在財務及管理應用的局限性,與廣泛的管理技術及公司評價技術,建立了溝通介面平台。這是本研究的具體貢獻,分述如下: 一、金流量預測的方法上,以作業項目為分析單位,使得每一筆支出與公司價值驅動因子的關系十分明確,使得以公司評價的各種績效評估方法輕而易舉可以采用,以作業動因項目分析、解決作業細節復雜。 二、在現金流量預測另一不易克服的難題,是未來現金支出流量與收入流量的不確定性,本研究采用動態復雜分析,認為一項作業在時間軸上,會因為前面不同時間區隔內由客觀環境帶動或決策者主觀決定驅動而影響了這一時間區隔及接續的相關時間區隔的作業動態。因此必須為編定動態進展字典,伴隨每項被預測的作業動因項目。如完全確定與完全不確定之間增加若干測度,以更精細的衡量,兩者之間具有意義區分。 三、經由作業動因項目伴隨動態進展字典的應用,對相互競爭資源的作業項目,采取實質選擇權模式分配現金流量資源,僅延遲其分配之決策點直到動態進展已到達成熟狀態,如此求取資源分配最佳化。 四、對於資產價值,采取未來所有可能的現金流入量的評價模式,提供了從個體(作業項目)到總體資產評價的操作介面,對於各項公司價值管理建立了一個有效的平台。
32

台灣TFT-LCD產業上市公司投資價值之研究

陸家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TFT-LCD產業特性之ㄧ為投資支出龐大,並且由於其遞延效果,故需要經過一兩年後才能量產並由其投資成果中獲利;另外,產業有明顯的週期性景氣波動。目前TFT-LCD產業正值逐漸景氣的階段,各家面板廠商的股價也在2003年至2004年間逐漸走揚,然而這些公司的真實價值應該多少才合理?唯有一套好的評價模式客觀評估,將各公司的未來獲利性考量進去,投資人才不致在景氣波動時無所適從,也才能為股價快速上漲的面板公司,給予合理的解釋。 本研究以友達光電、奇美電子、中華映管、瀚宇彩晶及廣輝電子等五家上市櫃面板公司為研究對象,根據1999年至2003年之財務數據作為預估個案公司未來成長率及獲利率的依據,利用現金流量折現法採銷售導向與盈餘導向兩種模式,依照最樂觀、最可能及最悲觀等三種情境,估算其真實價格區間,並與各股目前的實際股價比較,以推論目前股價的合理性以及目前股價所隱含的銷售成長率及盈餘成長率,另以敏感度分析將各個評價因子繪製成龍捲風圖來觀察個別關鍵評價因子對股價的影響程度。 實證研究顯示,友達光電、奇美電子、中華映管、瀚宇彩晶及廣輝電子之合理股價分別為47.40元~86.20元、52.33元~101.87元、16.95元~41.71元、19.45元~45.64元以及20.60元~57.70元,將其與最近十個月(2003年8月至2004年5月)之股價走勢比較發現,友達光電與奇美電子最近的股價在合理範圍,而中華映管、瀚宇彩晶及廣輝電子之股價略微低估;在敏感性分析方面,經由個案公司的龍捲風圖發現各家公司對於股價影響幅度最大的評價因子都是邊際利潤率。
33

企業購併評價-實質選擇權評價法

吳子南, Wu, Tzu-N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企業購併已逐漸成為台灣企業追求快速成長的手段之一,主併公司為了讓被併公司經營者與股東接受被購併,經常會付出溢價給被併公司股東,溢價是否就代表主併公司買貴或折價就表示檢便宜? 本研究以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併國碁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為樣本,以現金流量折現法評價,同時考量加計綜效後之現金流量折現法,進行情境分析後,發現不考慮綜效時,保守情境下合併案所產生淨現值為負值,不值得合併。由於現金流量折現法未能計算「彈性」價值,因此以Black-Scholes買權計算模型為基礎,建構簡明的評價模式,將購併活動中的彈性價值列入投資計劃評價分析中。 結果顯示:購併案如果考慮成長與彈性,評價結果可增加淨現值,避免值得投資案件被錯過,以實質選擇權評估本案例,求得保守情境之淨現值亦為正值,表示值得進行投資,有機會增加股東權益,本研究可解釋經營階層對購併案提出溢價,已無形中使用實質選擇權評估合併案,只是缺乏理論證明,本研究目的即在於透過合併案實例證明實質選擇權已被運用於購併案中。
34

圖書出版業與音樂產業的現況與未來發展 /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s of the Book Publisher Industry and the Music Industry

戴伯勳, Tai, Po Hs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從2007年發生的「金石堂、凌域事件」到2008年初誠品書店重新制訂和上游廠商的交易方式,都很明顯地顯示出國內出版業大型連鎖書店獨大的情形。另外,數位化隨著科技的進步對於產業的衝擊與影響越來越大,許多公司皆陸續推出數位化的相關服務,以滿足在這波趨勢下消費者逐漸改變的需求。像是圖書出版產業最近面臨電子書所帶來的數位閱讀風潮,正慢慢的在改變消費者的閱讀習慣。反觀音樂產業內,數位音樂的出現逐漸顯示多數消費者從以往購買實體唱片CD,轉變成直接從網路或手機下載歌曲、聆聽音樂;整體而言,兩產業內的廠商可說在先後面對產品數位化所帶來的衝擊,需要擬定轉型策略和未來發展方向。 本研究藉由蒐集圖書出版產業和音樂產業的次級資料瞭解現況,再經由相關文獻理論的探討後擬出訪談大綱,深度訪談兩產業價值鏈中的主要關鍵角色,希望融合第一手的訪談資料與理論文獻,找出存在於兩產業中的問題並加以分析解決,最後提出兩產業的未來發展模式與經營之道。 經由瞭解兩產業於產品流通時歷經的物流、金流與資訊流情況後進行比較分析,並在最後以價值鏈為基礎結合產品流通情況後發現,目前圖書出版產業內最大的問題為逆物流作業成本過高與資訊流不暢通,導致握有資訊流程度高與物流成本低的廠商,得以主導產業走向並擁有高議價力;而實體音樂產業內業者目前遭受最大的困境則為數位化下造成實體產品消費減少,以致廠商利潤降低。此外,現今在兩產業實體部份最具議價力的角色皆為下游大型連鎖零售商,而圖書出版產業中議價力最低的角色為中間商,音樂廠商則是唱片公司。 在兩產業共同面臨實體產業衰退與數位化衝擊下,由於產品本質上的差異,讓音樂產業數位化的腳步較早,因此所採取的因應措施與發展對於具有相同產業結構的圖書出版產業有很大的參考價值,經過整合歸納後,未來圖書出版產業除了物流整合與資訊流順暢的當務之急外,應掌握實體書籍本身產品本質的優勢並藉由口碑傳播效應創造更多商機,同時透過減少廠商家數或縮減價值鏈長度,讓產業內廠商的獲利空間得以提升。 關鍵字:價值鏈、交易成本、物流、金流、資訊流、圖書出版業、音樂產業 / The dispute between the Kingstone Bookstore and its distributor in 2007 and the revision of transaction with upstream firm made by the Eslite Bookstore in the value chain of the industry revised at beginning in 2008 represented the situation that huge chain bookstores obviously had great bargaining power in the book publisher industry. Furthermore, with progressing technology, digitization brought about a big impact and influence on industries. One after another, many companies continually provide services related to digitalization to satisfy the consumers’ changing needs. For instance, the book publisher industry faces the challenge of gradually changing reading habits resulting from the digitalized reading trend brought about by electronic books. Similarly, the music industry is experiencing a comparable situation in which the flourish of digitalized music resulted in consumers directly downloading and listening to music through the Internet or cell phones. These consumers originally bought material music products, e.g. CDs. Overall, firms in the two industries are sequentially confronted with the impact of digitalized products, and they need to make reform strategies and think ab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his research collected secondary data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book publisher industry and music industry and through relevant literature reviews, interview outlines were drafted so as to capture information on the key roles of the value chain of these two industries. In addition to combining the primary data and literatures to discover and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two industries, this research also suggests the ways of development and business models of the two industries in the future. After understanding and comparing the logistic, cash, and information flow related to product flow in the two industries, this research, based on the value chain theory, discovered that the present most serious problem in the book publisher industry is that the high cost of adverse-logistic and block of information flow result in the situation in which firms who control information flow and firms that have low logistic costs hold high bargaining power and guide industry trends. On the other hand, the most difficult situation faced by the music industry faces now is the declining consumptions of material products under the digitalizing trend leading to the firms’ decreasing profits. In addition, big wholesaler chains hold the highest bargaining power in the brick-and-mortar sections of the two industries, while distributors and record companies hold the lowest bargaining powers in the book publisher industry and in the music industry. Both industries confront the decline in the material industry and the impact of digitalization. Resulting from the intrinsic product differences, the music industry digitalized early. Consequently, the developments and the measures firms took in the music industry have high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book publisher industry which shares the same industry structure as its predecessor.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book publisher industry must promptly conduct logistic integration and smoothen information flow, as well as capture the advantages of the nature of material books so as to create more sales resulting from the word of mouth effect. Simultaneously, firms in the book publisher industry must raise profit by reducing the numbers of firms or by shortening the length of value chain. Keyword: value chain, transaction cost, logistic, cash flow, information flow, book publishing industry, music industry
35

首度上市公司盈餘管理與股價關聯性之研究

張至善, Chang, Chih-S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首度上市公司上市前,管理當局因存在達到上市審查條件與提高股票承銷價格的動機,使得首度上市公司上市前運用可能利用盈餘管理提高財務報表盈餘數字。本研究藉由選取民國82年初至民國86年底首度上市公司共136家,其中包括電子類股42家,非電子類股94家,以統計配對樣本Z檢定與複迴歸分析方法,進行首度上市公司之盈餘管理與股價關聯性實證研究。本研究獲得的結論如下: 1.就民國82年初至民國86年底間首次上市公司上市前應計項目呈正向增加的現象顯著,證實首次上市公司上市前有盈餘管理現象。 2.不論電子類股或非電子類股之首次上市公司上市前以增加應計項目,進行盈餘管理的現象並未呈顯著的不同。 3.股市多頭或空頭走勢,並未在首次上市公司於上市前增加應計項目變動的現象產生顯著的差異。 4.首次上市公司上市交易的前十個交易日股價累積報酬明顯為正值,同時又高於同期間大盤指數的累積報酬率。(本指數係採不含金融類股的加權股價指數作為比較基礎) 5.上市交易的前十個交易日股價累積報酬率,與上市前應計項目變動關係不顯著,而與上市前二年至上市前一年的現金流量變動呈正相關。
36

員工分紅對企業價值的影響

陳建忠, Chen, Chien-Ch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內將企業的員工分紅列為盈餘分配項目,在以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法做為企業評價的模式時,若未將員工的現金分紅自本期的現金流入中扣除,將使股東角度的自由現金流量虛增,從而高估其股價。另一方面,員工的股票分紅使股東的股權逐期稀釋,若不考慮此種稀釋情形,而將未來各期現金流量的折現值全數分配於現有股東,同樣會造成股價高估。 本研究探討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法應如何調整員工分紅因素,並針對選擇後的國內377家上市公司,以民國86年底的角度分別評估其考慮員工分紅與不考慮員工分紅的每股價值,同時以民國86年底實際股價分別檢測各理論股價的評價效度。 研究結果發現: 1.稀釋比率低者(股權稀釋較嚴重)其評價傾向高估。 2.高股票紅利者多為高ROIC之公司,以致股權稀釋較嚴重者有伴隨高持股報酬率的現象。 3.股權稀釋比率高低、成長型或價值型、股價高低以及產業別均會使評價效度有差異。 4.P/B高低,其評價效度則無顯著差異。 5.現金分紅率在1%至2%間之公司比2%以上之公司分配較高的員工股票紅利,股東持股報酬率也最佳;而現金分紅率1%以下大於0%以上之公司,其股東持股報酬率則最低。
37

會計盈餘與現金流量對股票報酬影響之研究 /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Impact of Accounting Earnings and Cash Flows on Stock Returns.

周寶蓮, Chow, Pao L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會計盈餘的產生係根據應計基礎,應計會計程序預期會緩和時間性及配合性的問題,而繼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九十五號公布二年後,國內於民國七十八年十二月發布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十七號『現金流量表』,故本研究探討盈餘與現金流量究竟何者較能解釋股票報酬,應計會計程序所扮演的角色為何?本研究首先分析不同累計期間下盈餘與現金流量和股票報酬的關聯性,以及,在不同運用資金的變異性及營業循環期間下,盈餘與現金流量對股票報酬的解釋力,俾瞭解盈餘與現金流量基本財務資料,在投資人決策制定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何者為解釋股票報酬的良好指標。   本研究係由探討國內外相關文獻,並參酌國內環境,加以延伸,蒐集民國七十五年至八十二年的資料,以Pooling方法分析,比較盈餘與現金流量和股票報酬的關聯性,進一步使用Vuong Z-statistic從事測試工作。   經由實證結果,本研究獲致如下的結論:   1、在短的報導期間下,盈餘和股票報酬的關聯性並未較現金流量強,而淨現金流量對股票報酬的解釋力隨著期間的增加而增加。   2、在不同的報導期間下,當公司有重大應計數時,盈餘對股票報酬的解釋力並未較現金流量佳。   3、當公司及產業的營業循環期間愈長,非現金流量的運用資金變異性愈大,達顯著水準,惟其並不影響盈餘與現金流量對股票報酬的解釋力。
38

可支配現金流量假說與產業投資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國營事業為例 / Free Cash Flow Hypothesis and Investment Behavior

陳崇欽, Chen,Chung Ch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乃針對國營事業可支配現金流量的代理問題及可支配現金流量高低 對企業投資行為的影響加以探討。在研究方法上,由於受限於樣本家數, 對於可支配現金流量大小、投資種類及規模和企業特質等方面只能作敘述 性統計分析,而有關投資行為方面,則利用個案分析法及人員訪談方式得 到的資料,進行相關研究,研究結果經整理得到以下幾點: 1.以成長機 會和可支配現金流量兩構面將國營事業分群,可分成三個群體,其中台糖 公司、台肥公司及中石化公司為低成長機會且擁有高可支配現金流量,台 電公司、中油公司、中鋼公司為中度可支配現金流量群體,而中船公司、 台機公司、中華工程公司等三家則為低度可支配現金流量群體。2.高可支 配現金流量群體的國營事業,平均而言,其" 營業內他營業費用 "支出比 例較高,且管理費用增加的速度較快。3.國營事業可支配現金流量增加時 ,其" 營業內其他營業費用 "亦會增加。4.管理費用較低的國營事業,大 幅降低其可支配現金流量,可減少管理者的權衡性行為,因此 " 營業內 其他營業費用 "會下降。5.管理費用較高的國營事業,降低其可支配現金 流量,並無法降低其" 營業內其他營業費用 "。6.高可支配現金流量群體 的國營事業,平均而言,其總投資支出比例的增加速度較快。7.降低成長 型國營事業的可支配現金流量,不會抑制其總投資支出比例,該類型國營 事業會透過金融市場,籌措投資所需的資金。8.高可支配現金流量的國營 事業,其非計劃型投資支出增加率較快。9.高可支配現金流量群體的國營 事業投資時較會依賴內部資金,會保留較多的舉債能力,其負債比率會較 低,且會降低此一比率。10.高可支配現金流量群體的國營事業,風險迴 避程度較高,較會依賴短期負債,較不願舉長期負債。11.企業風險較低 的國營事業,較易產生高可支配現金流量。
39

國際財務報導準則新擬議現金流量表增額資訊內涵之研究 / A study about the incremental information content of the statement of cash flows under IFRS draft

鄭巧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於2013年即全面採用IFRS編製財務報表,而在IFRS新擬議下,將出售與購固定資產現金流量改分類為營業活動現金流量項目。本研究旨在探討在IFRS新擬議下之現金流量表,其分類之是否具增額資訊內涵、變革後之財務報表是否更具攸關性?此變革後之會計、經濟上的解釋為何?   本文共分五章,架構概述如下:第壹章說明本研究之時代背景、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第貳章介紹現金流量表之演進,以至於現今IFRS下之變革以及文獻整理;第參章建立本研究之假說與模型;第肆章利用統計方法分析第參章之研究樣本,並分析證明實證結果是否符合第參章之研究假說。第伍章則提出結論,並對後續研究者提出建議。   本研究之實證結果顯示本期稅後淨利與其現金流量項目組成項目皆具資訊內涵,而在IFRS新擬議下之現金流量組成要素亦具增額資訊內涵,代表IFRS草案中變革極具攸關性之資訊納入。 / In 2013, all of the companies in Taiwan will be forced to adopt IFRS when preparing financial statements. In IFRS draft, cash flows from selling and purchasing of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should be reclassified as cash flows from operating activities.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discuss whether the cash flows from operating activities in IFRS draft contain incremental information content and is more relevant to investors. Furthermore, this thesis tries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the cash flows in IFRS draft.   This thesis is composed of five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is a preface which illustrates the motive, the approaches,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Beginning with the evolution of statement of cash flows, chapter two discusses some literatures relating to the thesis. Chapter three sketches three hypotheses and establishes models. Following chapter three, chapter four then analyses the sample using statistics methods. Finally, chapter five makes conclusions and some suggestions to future studies.   This thesis supports the hypotheses that the net income and cash flows from operating activities possess incremental information contents, as well as the cash flows from operating activities in IFRS draft, which means that IFRS draft reforms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hat is more relevant to investors.
40

台灣光碟片產業上市上櫃公司投資價值之研究

白瑞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光碟片具備高容量、壽命長、體積小、易攜帶、價格低廉等優點,目前已成為主要之儲存媒體。然而,光碟片製造商歷經2004與2005年價格競爭與製造成本上揚之壓力,各廠商均承受大幅之虧損,小廠不堪虧損逐漸退出市場,產業目前正朝向大者恆大之趨勢發展,一線廠現今已逐漸跨進高毛利之DL DVD與次世代藍光光碟領域,未來高階光碟片是否能如預期為廠商帶來利潤,現有CD-R與DVD之發展現況為何,各光碟廠商之股價是否能走出陰霾、抑或持續低迷,本研究將探討國內光碟產業上市櫃公司投資價值之分析。 本研究主要以錸德、中環、精碟、利碟、國碩、巨擘等六家上市櫃公司為樣本,依其2001年至2005年之財務報表作為預估個案公司未來成長率及獲利率的根據,利用現金流量折現法,並以銷售導向及盈餘導向二種模式,依照最樂觀、最可能發生與最悲觀等三種情境,估算其實質價格區間,並與個股目前之實際股價互相比較,以推論目前股價的合理性,以及目前股價可能隱含的銷售成長率及盈餘成長率,另以敏感性分析將各個評價因子繪製成龍捲風圖來觀察個別關鍵評價因子對股價的影響程度。 實證結果顯示,錸德、中環、精碟、利碟、國碩、巨擘的股價合理區間分別為13.49元~22.28元、6.86元~16.93元、0元~6.09元、1.82元~6.21元、2.57元~6.33元、23.29元~40.91元。另外,在敏感度分析上,經由各個案公司的龍捲風圖得知,邊際利潤率對錸德、精碟、巨擘的股價影響最大,ROIC對中環、利碟、國碩的股價影響最大,銷售成長率與盈餘成長率對股價影響程度不若上述兩者者為大。

Page generated in 0.019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