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56
  • 51
  • 5
  • 1
  • Tagged with
  • 57
  • 57
  • 23
  • 17
  • 17
  • 16
  • 14
  • 12
  • 11
  • 11
  • 10
  • 10
  • 9
  • 9
  • 9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主權基金之研究─兼論台灣是否需成立主權基金 / A study on sovereign wealth funds:Whether Taiwan needs to establish a SWF

沈鈴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天然資源價格高漲,及全球貿易失衡,造成新興國家累積大量美元資產,資本市場自由化、投資商品多元化,促使主權基金備受矚目。擁有高額外匯存底的台灣,是否需成立主權基金,成為國內學者專家關注議題。贊成者認為可以降低持有外匯存底機會成本,增加財政收入;扶植國內產業、提升國際競爭力,反對者認為主權基金並非穩賺不賠;容易特權干預、政商勾結,不符合企業報酬最大化原則。各種研究報告顯示主權基金有可能變成金融巨獸,但是,歷經金融海嘯的洗禮,面對投資績效與保護主義雙重壓力,會不會逐漸萎縮泡沫化,值得進一步觀察與研究。 本篇論文希望透過有關文獻的整理與回顧,對主權基金相關概念做一彙整與分析,歸納主要主權基金之經驗,包括政治環境、資產規模與追求目標等共同屬性,與台灣財政、經濟現況做相關性研究,佐以其他國家成立主權基金與否原因之比較結果,傾向現階段台灣以尚不需成立主權基金為宜。 關鍵詞:主權基金、外匯存底 / The prices of natural resources have increased, while global trade has became unbanced; as a result,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accumulated lots of reserves assets, which are invested in diversified financial products. The above situation has caused Sovereign Wealth Funds (SWFs) to attract a lot of attenti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whether Taiwan, should establish its own Sovereign Wealth Fund. Supporters of the SWF believe that it will reduce the opportunity costs of holding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while increasing revenues, supporting domestic industries, and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contrast, opponents of the SWF argue that it is too risky, easy prey to government and business collusion as well as corruption. Various studies indicate that SWFs may become financial giants, but after the latest financial crisis, investment performance is limited by conservative hedging. The new development of SWFs are worthy of further observations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aims to review the literature on SWFs. It goes through the world’s major SWFs, asset scales and objectives.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due to Taiwan’s specific finan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it is not appropriate for Taiwan to set up a Sovereign Wealth Fund at this moment. Key words:Sovereign Wealth Funds、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12

執政時期民進黨「台灣主權論」之分析

林德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0年3月18日,台灣人民用選票共同創造了中華民國史上首度的政黨輪替,終結了兩岸「國共內鬥」之格局。民進黨長期以來的台獨主張是否落實為政策作為,成了國內外各界對民進黨新政府關注的焦點。 從民進黨創黨脈絡、在野闡述及執政實踐來觀察,其「台灣主權論」乃是一脈相承、與時俱進,其最主要的內涵就是維持「台灣與中國是兩個主體」的一個狀態,但是其包裝及闡釋的手法則隨著時空環境演變與政治態勢變化而有所調整。尤其是對「中華民國體制」之態度,從不承認、排斥、接受、承認,甚而內化揉合為「中華民國是台灣、台灣是中華民國」的過程演變,就是民進黨在確保台灣主體的基礎上,一種「審時度勢、借力使力」的作法。 本文認為,在野時期民進黨對於「台灣主權論」主張論述有著「台灣住民自決」、「台灣獨立建國」、「台灣主權獨立」與「台灣(中華民國)主權獨立」之論述焦點,而在執政時期民進黨「台灣主權論」主張論述則有「穩定和平現狀」、「探詢發展新機」、「彰顯台灣主體」、「建構國家內涵」與「實踐兩岸和平」之論述焦點。 台灣政黨間最大差異表現於其對台灣的「國家定位」與「主權論述」主張之不同,而前後執政的國民黨、民進黨對此之主張正分列於光譜兩端。為探究民進黨執政與國民黨執政對台灣主權論之異同,本文從「對台灣的定位」、「對中華民國的定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定位」及「終局選擇」等四個面向檢視。 如果「保台灣」是民進黨在握有執政機會時對台灣主權論的終極價值,那麼民進黨在做與不做是如何衡量,在兌現理想與兼顧現實間是如何取捨,本文則從「政黨理念」、「執政機會」、「執政責任」、「國家前途」等四項變數進行分析。 本文對執政時期民進黨的「台灣主權論」研究,提出下列看法: 一、民進黨在野至執政時期「台灣主權論」演變特徵:「一個不變、兩個堅持、三個轉向」。 二、執政時期民進黨與國民黨「台灣主權論」的差異:「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之別,「選項之一」與「唯一選項」之別。 三、執政時期民進黨「台灣主權論」闡述與作為之平衡:法理闡述—籌碼運用,政策作為—紮根台灣。
13

各國主權債務之比較分析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overeign Debt

何菁華, HO, Chin 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0年以來臺灣中央政府公債由1.4兆元快速累積至5兆元以上,加上年金潛藏負債問題,引發國人擔心臺灣未來是否會發生主權債務危機,因此主權債務的影響與相關政策的採行成為現今關注與討論的重要議題。過去探討主權債務的文獻並未將日本、臺灣、希臘以及美國一起分析,本文旨分析比較日本、臺灣、希臘以及美國主權債務,進而發現:一、四個國家過去為了促進經濟成長,採擴張性財政政策,造成政府債務持續攀升,目前均採緊縮性財政政策;未來人口老化,將對各國財政產生進一步壓力,其中臺灣人口老化速度最快。二、以外債為主的國家,有對外債務需償還,一旦國內外經濟情勢變化,可能會面臨舉債困難,及國際投資人因信心不足,導致資金立即撤出,本國幣貶值問題。三、希臘政府債務以外債為主,債務風險較高,又因採用歐元,無法採用貨幣政策,只有財政政策可以用,易引發主權債務危機。日本以內債為主,所以日本政府債務達GDP兩倍以上,尚未發生主權債務危機。至於臺灣,目前無外債,與他國相較,政府債務占GDP比重尚低,發生違約可能性較同屬內債的日本低。而美國雖以外債為主,但美元是國際主要儲備貨幣,引發主權債務危機可能性也低。
14

冷戰後中國人權之發展--兼論中美關係中的人權問題

游靜雯, Yu,chin 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人權在國際政治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僅涉及到國家與其人民之內部問題,更影響一國的外交政策。本文藉由四種國關理論的探討:現實主義、理想主義、新自由制度主義、馬克思主義,對於人權的觀點進行分析與研究。次就東西方文化間的差異,探究國際人權建制的形成對於國際政治的發展及國家固有的主權觀念造成何種衝擊與挑戰。相較於西方強調天賦人權,以儒家思想為主流之中國傳統文化標榜群體之和諧,此種將個人與群體視為一體之想法,使中國強調社會整體利益。中共強調其提倡人權之目標在於促進社會進步,而非僅係單純在於保護個人之權利。本論文針對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以及胡錦濤四個時期之中共領導人,就其對人權議題之主張進行進一步之分析和比較;其中,國際環境的結構性因素,係中共推動數次國內人權政策調整暨修正的重要變數,而美國則是主導或介入其中的樞扭性關鍵。另一方面,雖說自推動改革開放以來,中共已擴大和國際社會之接觸,積極地加入國際組織與人權建制,然而,若仔細探究北京政府背後真正的動機,仍與「國家利益」脫離不了關係。基於主權至上的思考,中共反對假借保護人權之名而行干涉內政之實的人道干預行動,更對由美國或西方國家發起、主導的干涉行為抱持負面之評價;而西方世界,特別是美國,則認為中共強調應由「文化相對主義」出發來發展人權的論述,實為中共政權為其人權惡名尋求辯解之藉口。 / Human right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play the role not only in the sec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s and their people, but in the division of foreign policy deeply. This thesis through four kinds of theory (Realism, Idealism, Neoliberal institutionalism and Marxis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alyze and research the issue of human rights. Secondly, depending on the gap between the culture of occident and orient, the author explored impacts and challenges which originate from the development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states’ inherent knowing of sovereignty by international regimes. Comparing with western states which accentuate natural human right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hat has been influenced on the Confucian in China emphasize the according thinking. This thinking considered that individual and universal are the one without difference, under this way, China propose that the goal of human rights is to promote social progress, not to only protect the rights of individual. The thesis focus on Mao Zedong, Deng Xiaoping, Jiang Zemin and Hu Jintao, all of them are the CCP’s leaders in the different period, researching and comparing their policies of human rights; through this way, the author found that international system, the structural factor, is the momentous variable in pushing China promotes and modifies its human rights policy, and America, the very point, take the predominance in the sector. On another hand,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 door policy performing, China although has engaged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 more than before, joined together with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regimes of human rights; however, in light of the motive behind the Beijing carefully, we can know the China’s behavior still can’t leave without national interests. On the basis of national sovereignty, China against any hypocritical pretext like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 or human rights protecting, because these have possibility for western states, especially the America, to adopt the action for intervening its domestic affairs. But in the view of western states, the United States plays the leading role, think that “cultural relativism” and the conception of human rights from it are the sophism for PRC escape from the notoriety in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and practice.
15

中國大陸與越南南海政策之比較研析 /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s and Vietnam's policies on the South China Sea

黃建銘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南海是太平洋與印度洋間的重要國際海運航道,因為具有重大的地緣戰略利益,對亞太安全有重大的影響,因此涉入南海爭端的國家眾多。在南海主權的各聲索國中,越南宣稱擁有西沙群島與南沙群島的全部主權,是中國大陸南海爭端中的最大競爭對手;南沙群島周圍近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的海域已有相當量油產,全球貿易有25%經過南海,其中臺灣、日本及南韓的石油輸出線均依賴此航道,漁場亦為周邊國家最重要的漁獲來源,是西太平洋中最具戰略和經濟價值的群島,也是目前國際糾紛最多之處;2010年越南利用擔任東協輪值主席國的機會,刻意引進美、日等區域外勢力,將南海問題導向國際化與東協化,以構建與各大國間的等距平衡交往戰略,藉以抗衡中國大陸,並從中獲得外交自主性。目前中國大陸對南海問題係採取「主權歸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政策,但仍積極強化南海戰力與維權執法作為,並堅持「反對區域外國家參與」及「雙方協商」的原則,以獲得最大的優勢。中越南海爭端涉及國際衝突管理與權力平衡,臺灣為南海主權聲索國之一,占有南沙群島的最大島嶼-太平島已60餘年,在面對中國大陸與越南等國積極強化南海經營管理策略及戰略部署的同時,我國更應思考如何強化南海主權作為,積極參與南海競局,以確保國家最大利益
16

美中台三邊關係(1996~2005)之研究:從台灣總統選舉因素分析

邱泰淵, Chiu, Tai-y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美中台三邊關係是東亞區域安全的重要熱點議題之一,不僅牽涉到美國西太平洋的重要戰略利益,更加上綜合國力不斷上升、並且尋求相應國際地位的崛起中的中國。處於美中兩強激烈的競合關係之下,中華民國台灣生存不易,外交政策上一方面要配合、符合美國的意向,一方面在國家定位上又必須保持獨立自主性、避免過度刺激中國,無論政策調整幅度多大均動見觀瞻,選項相當有限。本論文一開始將從美中台三邊關係、以及台灣內部政治變化這兩部分的相關文獻進行探討。
17

商業化新聞操作下的自主空間:記者的反抗策略

吳佩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報紙正面臨廣告主、讀者市場失利,報社調整組織目標,加強業務合作案已成為報業新趨勢,報社記者長久以來秉持的新聞意理,與報社商業化新聞操作方式多所衡突。本研究援用傅科權力的觀點,深入地方記者的工作情境,以瞭解報紙企圖透過與消息來源交換業務合作案,增加報社的盈收,是如何妨礙記者的工作自主權?而記者面對報社內外諸多權力的夾擊,又是如何絕處逢生?在組織中存活,並展現反抗的策略。 本研究發現,面對報社目標的改變、組織權力的施展,新聞工作者雖然夾處在報社、消息來源、廣告主等三方權力的操弄下,壓力沈重,但記者仍可以藉著制度的漏洞與權力的縫隙,累積資源,施展反抗策略。 本研究進一步主張,記者應該善用人際網絡中的社會資源,適時與組織內外的權力進行「合縱」或「連橫」,必要時還要對權力進行分化、阻斷策略,才能在權力的夾縫中求生。
18

中山先生主權在民理論之研究

李西潭, LI, XI-T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旨在從西方民褚政治理論的發展探討民權主義,進而研究政治制度設計如何配 合中國未來民主政治的發展方向。計分六章,約十萬字。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旨趣、方法、架構、、範圍及限制。第二章為「主權在 民理論與民主政治」,從主權在民理論的浦源與演進及民主政治理論的發展與爭論, 探討現代民主政治中主權在民的意義。第三章為「中山先生主權在民理論的基本主張 」,剖析 中山先生權能區分、直接民權、全民政治、民權初步、建國三程序等與主 權在民相關性的理論。第四章為「中山先生主權在民理論的制度設計」、檢視中山先 生國民大會、總統、五院、均權主義與地方自治及政黨政治等為達成柱權在民目標的 制度設計。第五章「現行憲法有關主權在民理論的實踐」,分析現行憲法制定的背景 、有關主權在民的規定及臨時條款的調適。第六章「結論」,綜合評述 中山先生主 權在民的理論。
19

從國際法觀點分析南海主權爭端與中華民國的南海政策

陳希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南海問題涉及法律與政治兩個層次,就某種程度而言,南海爭端的本質即在於資源的爭奪與控制。「海洋法公約」於1994年正式生效後,南海主權爭端主要是領土取得以及如何適用「海洋法公約」的問題,不同於一般海洋劃界爭端,國家惟有取得島嶼後方得依據陸地支配海域原則主張海域管轄權。南海主權爭端為高度政治性問題,期望純粹藉由法律手段以解決此爭端,仍有其侷限性,有關國家須依據國際法的相關基本原則以決定領土主權的歸屬問題。相較於其他爭端國家,我國對南海的主權擁有歷史證據與法理依據,應在法律層面上站穩立場,臺灣斷無理由在主權的爭端中過度自我退讓。臺灣南海政策的一大侷限在於,政府最高決策者始終未能體認南海問題對我國影響的重要性,以及臺灣在與其切身相關的議題中被邊緣化的危機。質言之,南海問題並非政策可行性的問題,在於行動的意志問題,積極作為並不保證能獲致預期成果,但被動消極肯定將一無所成。若再不拿出一套具體的有效政策,而滯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其他聲索國家卻積極在南海問題上快速前進,而我們仍裹足不前、劃地自限,最終臺灣可能無法避免被邊緣化的危機發生。
20

性犯罪的刑事立法規範~以性自主權的保障為核心~

張峪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民國八十八年刑法修正,象徵刑法處罰性犯罪行為,所保護的法益已經由過去的貞操走向性自主權。然而貞操所捍衛的性資源獨佔意識與性自主權內涵中的自主、自決精神相抵觸的情形,依然存在於局部的刑法性犯罪刑事立法規範體系中。例如以刑法處罰通姦、性交易、媒介性交易、公然猥褻、散步猥褻物品等行為,是否與保障個人性自主權的精神有所違背,不無疑問!本論文的研究即以此為出發點,以性自主權的保障為核心,全面檢討民國八十八年刑法修正後的性犯罪刑事立法規範。

Page generated in 0.014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