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86
  • 166
  • 20
  • Tagged with
  • 186
  • 186
  • 74
  • 73
  • 62
  • 59
  • 57
  • 43
  • 40
  • 38
  • 33
  • 31
  • 31
  • 30
  • 29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61

海峽兩岸網路廣告中價值觀之比較研究

王奕晴, Wang I-ch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中國大陸(以下簡稱大陸)的改革開放,海峽兩岸的商業貿易日益繁盛,帶動著廣告蓬勃發展,尤其網路廣告的快速成長,已是不容小覷的新興勢力。但由於兩岸五十年的分治產生價值觀的差異,使得在互動交流易產生誤解導致投資失敗、關係惡化,瞭解兩岸文化差異已是刻不容緩。本研究主旨即是進行兩岸網路廣告中文化價值觀與訴求價值觀的差異比較,以瞭解網路廣告中兩岸呈現出的價值觀異同。 研究樣本自兩岸最受歡迎的入口網站中收集文化意涵完整的網路廣告,共收集407則,其中台灣174則、大陸233則。採用Stern(1998)的文化價值觀量表,以及Hetsroni(2000)的訴求價值觀項目,再加上「兩人的情感」以及「異國風情」兩項,共計有27項訴求價值,由三位過錄員(含研究者)進行內容分析,評分者間信度為 .70至 .74。研究結果發現:(1)兩岸在網路廣告產品類別有差異,可能與兩岸的經濟水準有關;(2)文化價值觀整體分析中「社會正義感」、「財富」為台灣顯著較高,「影響力」、「敬重長者」、「多變化」、「刺激」為大陸較高;(3)訴求價值觀整體比較中,訴求「方便性」、「經濟」、「愉悅歡樂」、「個人主義」、「休閒放鬆」、「助人」、及「財物豐富」等價值為台灣顯著較高,而訴求「聰明智慧」則為大陸較高;(4)「網路產品」類別在文化價值觀與訴求價值觀皆未達到顯著差異;(5)在文化價值觀與訴求價值觀都有「歪曲鏡」的現象;。研究最後提出實務上的建議、研究限制以及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 / In past decades, Mainland China(China) has made large improvement in economic power. The amount of business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a and Taiwan has made the commercial industry become booming, and the new growing media—‘web ads’ are no exception. But even thought the people in two regions speak similar language and have shared a par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ere are still many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m. Historically, Taiwan and China have separated over 50 years from 1949, leaders in two countries take the different policies to manage and structure people’s life and ideology. Comprehending the different of values will be helpful to cross-strait business interaction, cultural exchange, personal friendship, and so on. The main of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get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values and appeal values on Web ads in Taiwan and China, and contrasts valu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 content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a total of 407 Web ads with completed cultural meaning selected from the two countries. The cultural values sheet is from Stern’s(1998)study, and appeal values sheet is from Chien Yu-Fen’s(2003) study. Results of the content analysis on Web ads show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productions and frequencies in production categories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And there are some important differences of cultural values and appeal values are significant. The most worth to mention is that there are no any significant on values comparison in ‘Web production’ category, and this category seems be possible a production with universal values.
62

比較海峽兩岸電視廣告中的性別角色

陳虹余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兩岸的經貿關係日漸密切,兩岸的互動也愈來愈頻繁,雖然海峽兩岸共享傳統中華文化,但經過五十年的分治,文化上必然產生了不同的變化。在兩岸互動的同時,這些文化上的差異,便可能會對互動的人及組織造成衝擊甚至誤解。因此,若能對兩岸文化有更深一層的瞭解,勢必能夠提供更廣泛的視野、良好的溝通基礎以及行銷上的助益。廣告是傳播媒體中重要的一環,具有文化的承載性,更能與文化互動進而塑造文化,其中電視廣告因為具有兼具聲音及影像的特性,對文化有更深入的影響。而女性商品及女性消費力均是不可忽視的經濟力量,故廣告中的性別議題更是不容忽視,廣告中的性別刻板印象,持續的對社會大眾產生影響,也有探索的必要。 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是進行海峽兩岸電視廣告中性別角色意涵之異同比較,並探討此差異的意義,希望能一方面提供廣告主制訂行銷策略之參考,減低因文化衝擊造成的誤解,二方面瞭解兩岸兩性在性別刻板印象上的現況。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分析台灣及大陸的電視廣告中的性別角色,由三位過錄員(包含研究者)進行內容分析。分析主體為台灣及大陸黃金時段電視各338、314支廣告,扣除無人、無明顯主角及信度使用之廣告,計有效廣告台灣223支、大陸173支,有效過錄廣告中的人次各386、311人次。 本研究結果發現:1.以Bem的性別角色量表的架構為分析類目,兩岸電視廣告中,男性角色的男性化特質皆顯著高於女性,女性角色的女性化特質亦皆顯著高於男性,包括具有親切、對他人需要敏感、具同情心等等特質;兩岸差異部分,大陸的男性化特質高於台灣,女性化特質亦高於台灣。2.以兩性在廣告中的活動場景及旁白聲音為分析類目,發現兩岸女性出現場景絕大多數為家庭中,男性出現於職場場景比例遠高於女性。純為家庭主婦之比例雖較以往研究減少,但新出現的現象則是具有職業婦女形象的女性在家仍負擔家務重擔,男性多扮演職場上強者角色、職位高、工作繁重。旁白聲音部分,大陸男性配音約為女性的兩倍,台灣則略少於兩倍,即使男女皆有配音,多半仍為男性作為訊息的解說者,女性則為訊息之接受者。3.以研究者自行編制之性別角色量表為分析類目發現,權力角色方面,女性較為依賴、男性則多是指揮別人;情慾角色方面,女性仍多以性感形象出現,以外在吸引男性,男性則較以內涵吸引女性;兩岸差異部分,大陸廣告以內涵吸引異性的程度比台灣更盛。綜上所述,性別刻板印象仍普遍存在於兩岸的電視媒體中,繼續對文化產生影響。 最後,本研究針對研究結果,進一步討論兩岸文化在共通與差異性上表達出來的意涵,以利兩岸互動與相關廣告策略之參考。
63

陳水扁執政時期兩岸經貿政策之分析(2000~2004年)

姚思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0年,民主進步黨籍的陳水扁以39.3%得票率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完成中華民國歷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陳水扁就任後,台海兩岸的政治關係雖然沒有顯著的進展,但是兩岸在經貿方面卻是屢創紀錄,兩岸貿易金額超越台灣-美國、台灣-日本之間的雙邊貿易額,中國成為台灣最大且最重要貿易夥伴。 任何國家的經濟政策,皆必須因不同時空背景、內外環境及政策目標而適時修訂與調整。特別是在2000~2004年,兩岸先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彼此的經貿關係從此進入國際經貿框架中。本文希望探討台灣政府如何因應加入世貿組織後的新局面,構思並提出適宜的兩岸貿易與投資政策,並嘗試分析直接通航對台灣的利弊與衝擊。因此,本文選定「小三通」政策、「8吋晶圓廠赴大陸投資」政策以及「春節包機」政策進行個案分析,探究這些政策的成效與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陳水扁在首次執政期間,對於兩岸經貿的往來相當重視,也提出不少試辦性或開放部分管制措施;然而,這些動作卻是在外在壓力環境下不得不為的動作,缺乏主動性與積極性。此外,扁政府主導的大陸經貿政策受限於多方角力的制約,導致政策開放幅度與內容不盡理想,不能滿足企業的佈局和民眾之需求。本文建議,台灣政府應以積極、開放且主動的策略與中國大陸就經濟層面的議題進行合作與協商,未來亦可朝向「兩岸自由貿易區」的層次邁進,方能有效維持台灣整體競爭力與國家最高利益。
64

反恐時期美中台三角關係:2001_2003

陳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在反恐優先的前提之下,對於安全威脅產生了新的指標與定義,這些新的威脅指標與定義亦促使美國與中共、台灣等三方面之間發展出新的互動關係。而這些新的互動關係亦具有三種指標:第一,不合作就是對立;第二,不對抗恐怖主義就是與美國利益衝突;第三,反恐行動與美國充分合作,將持續與各國發展關係。 二、「反恐」成為九一一事件後美國最重要的議題,美國將不斷加強其軍事力量,深化與擴大反恐戰爭,並加強與其理念相近的國家合作,同時布希政府也企圖以美國領導的「反恐聯盟」與「民主聯盟」來對付恐怖主義集團與「邪惡軸心」,以建立「飛彈防禦系統」與「先發制人」的戰略原則來因應「惡棍國家」的挑戰,以取得反恐戰爭的最後勝利。 三、九一一事件為美國與中共之間的關係提供改進的機會,中共調整對美國的策略是以善意合作來培養和美國布希政府的良好關係,同時瞭解美國不太可能會在主要戰略議題上讓步,因此,中共僅將目標定位在積極建構與美國政府正常的工作關係。所以,九一一事件後,美中關係發展在反恐戰爭前提下有顯著的改善,因為美中雙方在區域安全及經貿交流上仍存有許多共同利益;但是雙方的發展在台灣議題、人權及防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問題上,美中雙方立場仍有歧異之處。但未來反恐戰爭告一段落之後,美中雙方基於國家戰略考量,美中關係的衝突與矛盾又將會重新浮現,美中關係將會呈現出跌宕起伏,各類衝突相互交織的格局。 四、布希總統執政初期,美台關係顯然呈現出比以往「更為親密」的格局;九一一事件後,儘管美台雙方的政治與軍事關係持續進行,但明顯地受制於美中關係的發展而有所限制,美台關係「呈現倒退」的發展趨勢。但未來反恐戰爭告一段落之後,美台關係也將跟隨著美中關係的跌宕起伏呈現出「維持現狀」或「呈現倒退」亦或「更為親密」的不同格局。 五、中共歷來對台工作最高原則,一直是「一個中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政策不變,但有關執行策略的運用卻是變化多端,將隨著國內外環境變遷而時有轉變。中共在「十六大」之前的對台政策,仍是秉持「江八點」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作為推展兩岸關係的基調,及強調不放棄使用武力。「十六大」後,中共提出的對台政策,基本上維持「江規胡隨」,仍然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發展兩岸關係和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呼籲兩岸暫時擱置某些政治爭議,並提出「三個可以談」-可以談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問題、兩岸應擴大交流交往、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 六、在美中台三角關係中,台灣介於美國(世界超強)與中共(區域強權)之間,所能發揮影響的空間相對較小。在九一一事件後,美中之間基於反恐戰爭的需要,使得美中關係獲得改善,美中關係已由2001年間的「戰略競爭者」走向2003年間的「建設性合作關係」,只要反恐戰爭沒有宣告結束的一天,而中共的改革開放政策持續不變,雙方為了維持國際環境的和平與穩定,美中關係將會朝向穩定的格局發展,不會受到雙方的歧見而有所改變。台灣處在這個反恐時期裡,要生存、要維護國家的安全,就要設法淡化兩岸緊張的關係,加強與美國維持密切的關係。
65

當「理性遇上感性」:民眾兩岸經貿立場分析之研究

黃冠博, Kuanpo,Hu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如今「民間熱絡、官方冷漠」為吾人看到的兩岸互動圖像。然一般咸信,經貿層面的頻密交流,將促成政治層面的漸進整合,而兩岸間的關係,是否將循此途徑,走向統合的未來?兩岸的經貿互動,是否又將註定趨於大幅開放,終而產生莫之能禦的政治影響?這些問題的答案相信須追根究底的自影響台灣民眾對於兩岸交往所持立場之因素談起。即便兩岸政府間互動有限,民間交流卻逐漸擴張,日益衝擊兩岸關係的現狀,然此類經貿範疇的互動,即便發生於民間社會,而其幅度與方式雖仍受兩岸政府的節制,但在民間社會力量持續壯大的態勢下,台灣當局有關兩岸交流的政策,最終仍將決定於台灣的民意走向。   然而台灣民眾對兩岸交流所持立場為何?又受何種因素左右?學界對此似未進行更有系統的探究,本研究之目的便在彌補此項缺憾,作者透過「2006年台灣認同的起源與政治效果之民意調查」所得民眾對於兩岸交流的態度,追蹤此類立場背後的決定因素。然為求前瞻未來,研究設計中將此類因素區分為可能變化的「理性層面」以及根深蒂固的「感性層面」藉此觀察台灣民眾對兩岸經貿交流立場的由來。換言之,吾人認為台灣民眾在面對兩岸交流議題時,存在一個「理性 vs. 感性」的二元空間,前者訴諸「自評利益」、「階級劃分」、「經濟區域」、「部門利害」以及「競爭能力」;後者則受「省籍認同」、「身份認同」、「政黨認同」以及「台灣意識」的影響。此外,「自評利益如何認知?」乃是啟人疑竇的,此看似理性但卻暗藏權力與情感糾葛的經濟收益認知,其背後所不為人知之處則將引人遐想。
66

從框架下的主管回饋看部屬的面子知覺對自我、主管、組織之評價的影響:以兩岸員工為例

林立揚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中國人的社會文化特質對於主管回饋歷程的影響,尤其著重於探討社會文化特質中的「面子」因素,在人際互動中,對回饋接收者反應的影響。本研究嘗試在職場情境中,將主管回饋以「面子框架」-「有面子/沒面子」兩種訊息呈現方式給予員工,觀察兩岸員工之面子感受與評價反應是否出現差異。本研究包含三項研究:研究一與研究二驗證和蒐集當前之「面子內涵」與「面子事件」,以此結果作為建置「面子框架」的基礎。研究三則以兩岸之職場工作者為對象,透過問卷法進行「面子框架」影響之施測,同時對兩岸之職場工作者進行現況比較。研究結果發現,不同「面子框架」下之「面子知覺」沒有顯著差異,而不同的「面子知覺」會影響兩岸職場工作者對自我、主管、組織類的評價反應。大體而言,有面子感受狀態下之評價較沒面子時為高,高度有面子感受狀態下之評價時較低度有面子時為高,低度沒面子感受狀態下時之評價較高度沒面子時為高。本研究之價值有五:(一)探索「框架效果」在實務應用上的「新構面」-人際溝通;(二)檢驗「框架效果」作為人際溝通上「面子」特質之操弄原則的可行性;(三)檢驗「面子知覺」對部屬評價反應的影響;(四)透過對兩岸職場工作者之現況比較,提供管理者兩岸員工各自適合的管理與回饋形式;(五)提出「面子管理」的方向與參考原則,幫助人際溝通,以維護關係、凝聚團隊、提升績效。
67

革命不只請客吃飯:中共對台青年交流的政治影響

曾于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針對漸行漸遠的兩岸關係,對岸近年推出一系列的惠台、交流政策,試圖強化兩岸民間互動,促進雙方和平統一。此類政策核心環節之一是兩岸青年交流,自2004年以降,邀訪活動即不斷擴大規模,參與頗為熱絡,但此類政策能否發揮所對岸期待的政治影響,目前未見系統的實證研究。有鑒於此,作者乃透過深度訪談,搭配以問卷分析,探討此類交流接觸經驗,能否轉變參與者的政治認知及政治認同。根據作者研究發現,參與此類活動後,台灣青年既有的刻板印象,產生相當顯著的變化,但若觸及深層的身份認同及統獨立場時,交流互動並無法發揮撼動的力量。
68

「兩岸自由貿易區」經濟效益研究

蔡欣茹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採用FTAP模型配合GTAP第6版資料庫,模擬分析兩岸組成自由貿易區對雙方總體經濟與各部門長期變動的影響。本文除了考慮商品部門和服務業貿易自由化以外,同時也加入兩岸直航和撤除台灣對大陸進口限制的討論。實證結果顯示,兩岸建立自由貿易協定對台灣有益。兩岸自由貿易區同時帶來台灣與大陸在進出口貿易量和國內生產毛額的提高。在社會福利方面,台灣社會福利每年增加74億美元,大陸則是每年減少24億美元。造成大陸利得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其製造業部門的貿易條件惡化。就產業的長期影響來看,兩岸自由貿易區可使台灣和大陸淨出口金額上升,分別增加251.76億美元與292.92億美元,其中以台灣紡織業和化工產品的淨輸出為最高。農業貿易自由化和取消進口限制,導致台灣農產品在產出和淨出口金額上多半低於大陸。開放服務業市場以及直航帶來的大陸運輸量提高,顯示推動兩岸自由貿易區服務業廠商傾向於提高對大陸投資並減少在台灣的投資。 / This paper adopts the FTAP model, 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to analyze the long run economic effects of a cross-strait FTA on Taiwan and China. In addition to the liberalization of trade in goods and services, the direct cross-strait transportation and removing restrictions on imports from China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FTA of Taiwan and China might resilt in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both Taiwan and China. First, Taiwan and China have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their total volume of trade and GDP. Second, the social welfare of Taiwan increases $US74.64 billion, but the social welfare of China decreases $US24.42 billion because its TOT of manufacturing sector is worse off. In addition, the FTA makes the net export of Taiwan and China increase $US251.76 billion and $US292.92 billion, respectively.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of Taiwan and China have the greatest increases in their net export, patticularly the textile and chemical products of Taiwan. Because of the liberalization in agriculture trade and removing restrictions on imports from China, the increase in agriculture output and net export of Taiwan is lower than those of China. Finally, the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iberalization of services trade and the direct cross-strait transportation attract services industries to raise their investment into China and decrease the investment in Taiwan.
69

台灣地區「國中歷史課程」對國中生兩岸關係看法之影響--以台北市國中生為例 / Shaping the next generation:influences of Taiwan’s “course of history” o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views on cross-strait relations:take junior-high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as an example

李淑芸, Li, Shu Y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兩岸關係對台灣政治、經濟之影響甚鉅!台灣地區國中生對於兩岸關係之看法主要是受到大眾媒體之影響,其次則為家庭之影響,歷史課程對於國中生兩岸關係之看法的影響僅次於傳媒及家庭。根據統計分析,對歷史課程興趣越高、成績越好的學生對中國大陸之看法越正面,同時也較支持兩岸更積極之交流。此外,公民課程及同儕對國中生兩岸關係之看法也有影響,但不如傳媒、家庭及歷史課程重要。 /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has considerably affected Taiwan’s politics as well as economy for decades. Therefore, it plays a very significant role of people’s perspectives o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ssues in Taiwan. During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junior high students in Taiwan mainly cultivate their views on cross-strait relations under the influences of family, mass media, peers and school education. Findings of the survey conducted for this thesis reveal that the mass media is the main source of influences on students’ views about cross-strait relations. Parents’ educational level, party identification, ethnicity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also affect students’ views on the same issue remarkably. Regarding influences of course of History, it ranks the third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cross-strait relations. Students with higher interest in history and better grades of history tend to have more positive impressions on China (except for its democratic development) and take a more open stance toward Taiwan’s cross-strait policies. Besides, they are more enthusiastic about interaction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As for peers and course of Civics, they are able to affect students’ views on cross-strait relations as well, yet, not as influential as mass media, family and course of History. In addition to these factors, whether students have visited China or have family in China also influences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Chinese government and people. In general, mainland experience increases students’ good impressions on China along with will to have interaction with Chinese people.
70

兩岸婚姻法關於離婚當事人間財產關係之比較研究

蔡麗清, Tsai, Li Ch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兩岸離婚當事人間財產關係之比較研究」為題,將重點集中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於2001年通過之新婚姻法及我國於2002年民法修正後之離婚當事人間財產關係之相關規定,探討兩岸離婚當事人間財產關係之規定及比較,以期尋求我國法在面臨離婚當事人間財產關係之相關法律問題時,可行的解決之道。 本論文第二章即按我國民法規定之形式,將離婚當事人間之財產關係分為離婚之損害賠償、離婚後之扶養及財產分割等三部分之學說加以介紹,並針對我國實務見解加以整理。 第三章則係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於2001年通過之婚姻法規定來加以探討,包涵夫妻財產制度、離婚時之財產分割、離婚時分別財產制之離婚補償、損害賠償請求權、經濟幫助等規定之介紹與整理。 第四章則綜合兩岸離婚當事人間財產關係之規定加以比較分析,最後即透過兩岸制度規定之介紹,並整理、分析、比較實務上與學術上爭議問題之見解,互相取長補短,作為將來彼此立法上之參考。

Page generated in 0.02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