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大眾傳播與中共的政治社會化過程趙壽星, Zhao, Shou-X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政治社會化的定義
第二節 政治社會化的理論
第三節 政治社會化的機構
第二章 共黨理論與大眾傳播的運用
第一節 馬列主義中的有關理論
第二節 毛澤東思想與群眾路線
第三節 統一戰線與大眾傳播利用
第三章 中共的大眾傳播機構和政策
第一節 大眾傳播機構演變
第二節 大眾傳播的政策(1 )
第三節 大眾傳播的政策(2 )
第四章 大眾傳播工具-文字性的工具
第一節 報紙與大眾傳播
第二節 出版與大眾傳播
第三節 大字報的運用
第四節 文字性工具與政治社會化
第五章 大眾傳播工具-視聽性的工具
第一節 廣播與大眾傳播
第二節 電視與大眾傳播
第三節 視聽性的工具與政治社會化
第六章 大眾傳播工具-藝術性的工具
第一的 戲劇與大眾討論
第二節 電影與大眾傳播
第三節 藝術性工具與政治社會化
第七章 結論
#2810463
#2810463
|
12 |
大眾傳播媒體性別訊息融入性別平等教育團體對青少年性別平等觀念與態度之研究葉惠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心理與輔導組九十一學年度第二學期碩士論文摘要
論文名稱:大眾傳播媒體性別訊息融入性別平等教育團體對青少年性別平等觀念與態度之研究
指導教授:井敏珠博士
研 究 生:葉惠鳳
論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瞭解「媒體性別訊息融入性別平等教育團體輔導方案」對青少年性別平等觀念與態度之輔導成效。並根據團體輔導成效進行方案評估與修正,以做為日後高中職進行性別平等教育之教材。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採用參與觀察法與訪談法,以多元方法搜集相關資料,期能對研究問題有更深入的了解。研究對象為某高職一、二年級學生共八名,進行為期七次(實際六次),每次150分鐘的團體輔導活動。
研究發現:一、達成團體部份目標:經過小團體輔導活動,成員能對媒體性別訊息進行察覺、批判及省思,輔導方案未能有效達到影響或建立成員性別平等觀念與態度之目標,但能強化成員原本正確之性別平等觀念與態度;並促進成員在性別觀念之自我瞭解;同時活動內容有助於成員增進性別平等之相關知識。二、單元成效方面:成員能發現並批判大眾傳播媒體偏差之性別訊息,包括羅曼史小說及漫畫中偏差的兩性特質、性別角色及男強女弱不平等的兩性互動關係之描述、女性身體和專業展現之錯誤聯結;但對於電視廣告、童話故事及流行音樂中偏差的兩性互動、兩性特質及性別角色之刻板印象,與女性身體商品化之迷思覺察度不足。因此,有關「身體意象」、「兩性互動」、「性別內涵」、「兩性交往」之單元活動成效較佳;「性別刻板印象」之單元成效不顯著。三、成員最常接觸或使用的媒體為電視及網際網路,認為「小說」、「漫畫」及「網路」中最常出現偏差的性別訊息,對這類訊息多抱持不接受、避免收看的態度。四、輔導方案轉化為一般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之建議獲得成員贊同。
根據本研究結果,針對輔導工作,包括小團體輔導、班級輔導、教學媒體、教學策略、有效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因應不同性別設計適合之教學活動,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關鍵字:大眾傳播媒體性別訊息、性別平等教育團體、性別平等觀念與態度
|
13 |
普丁時期俄羅斯大眾傳播媒體與政權關係之研究 /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ss Media and Regime under Putin趙瑋, Chao, W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民主政治中,所謂「第四權」的大眾傳播媒體,具有監督國家的功能。大眾傳播媒體的自由與獨立的程度,乃是民主化的重要指標之一。本論文旨在探究普丁時期,俄羅斯大眾傳媒體與政權的關係。
俄羅斯大眾傳播媒體的功能與運作模式,隨著蘇聯解體與民主轉型,有著重大的改變。然而,普丁政權藉由「愛國主義」和「管理式民主」,對俄國傳媒進行控制,從新聞自由的角度來看,此舉造成了俄國民主的倒退。
普丁藉由國家控股公司、大眾傳播媒體法,以及限制國外媒體等手段,達成媒體國家化的目標。雖然電視深受俄國人民喜好與信賴,但是多屬國營電視台。作者分析了政治對大眾傳播媒體的影響,尤其是電視台在處理俄國總統大選及對於反恐怖行動的新聞及議題設定上,均可看出克里姆林宮高層所操作的痕跡。 / The mass media, the so-called fourth estate, have a function of oversight over the state in democratic politics. The extent of the mass media’s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riteria of democratization. The thesis aim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mass media and regime in Putin’s Russia.
The functions and operational mode of Russian mass media have chang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and during democratic transition. However, the mass media have been under regime’s control through “patriotism” and “managed democracy” in the Putin era, and that has caused Russia’s democratic setbac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ess freedom.
The Putin regime used state holding companies, laws on the mass media, and limitations on foreign media to achieve the goal of nationalizing the mass media. Television is popular and trusted by Russian people, but most of Russia’s TV stations are under state control.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olitical effects of the Kremlin-controlled mass media, especially the impact of television broadcast on presidential elections and anti-terrorism campaign.
|
14 |
社會行銷的媒介管道與參與者關連性之研究-以各級學校申請感恩護照為例 / A Study on the Relevance of Media Pipeline and Participants in Social Marketing --A Case Study of Applying Thanksgiving Passports林益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民感恩心生活運動從2004年夏天舉辦,舉辦至2010年結束。這六年光景,參與校園數超過2500個,接觸教師超過1200名,索取感恩護照已達350萬本。計畫的開頭往往沒有偉大的願景,初時只是贊助者鑑於社會負面消息不斷,希望提昇社會正面的風氣單純,筆者提出以感恩為主題的社會行銷活動,第一年竟意外獲得各界熱烈支持,也讓贊助者聯繫舉辦六年。幸運的是,隨著索取校園和參與人數不斷增加,我們也不斷思考要如何檢驗活動成效,卻意外引起品格教育、社會行銷與校園生態的種種議題;
如何將一種認知與態度轉化成具體的習慣、行為?
如何透過有效的傳播方式,深入各類校園不同階層的特性呢?
在充斥各類政令宣導的校園裡,感恩心生活運動只是近年蓬勃社會運動的小小光點,難能可貴的是,這一個活動沒有贊助者仔細盤算企業形象與廣告效益多寡,單純地回歸社會行銷中增進個人、團體或社會整體福祉的本質。經過多年來的摸索和實際運作,個人分享一點點社會行銷中進入校園教育的行銷心得,希望未來可以作為校園活動推廣的參考。
|
15 |
傳媒"越軌"在中國 : 以《南方週末》為例 = Media "deviance" in China : the case of Southern Weekend李小勤, 01 January 2005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16 |
製造中產階級的消費夢想 : 中國傳媒與消費主義的個案分析 = Representation of the consumption dream of middle class : a case study of China media and consumerism黃果, 01 January 2004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17 |
七O年代台灣鄉土文學運動析論李祖琵, Li, Zu-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分三節,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架構、研究限制等,企圖對七○年代台灣
鄉土文學運動,文學、社會學與大眾傳播學整合分析之。
第二章分四節,從五○年代反共懷鄉文學,六○年代現代主義文學到七○年代鄉土文
學以及之後的流變,做一概略社會、歷史背景介紹。
第三章分五節,沿用傳播學者拉斯威爾(H.D. Lasswell )的五W 公式來探討鄉土文
學的傳播過程。包括傳播者、傳播內容、傳播頻道、閱聽人及傳播效果。上述推而演
之即是探討鄉土文學運動中的主要作家、作品內容、作品分佈頻道、讀者 及影響效
果。
第四章結論,就鄉土文學運動的功過做一檢討。並提出若干個人省思與建議。
|
18 |
我國報紙議題設定工能之研究──以六十九年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為例徐惠玲, Xu, Hui-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包括前言, 研究目的, 理論與文獻, 以及問題與假設的提出。第二章研
究方法─抽樣調查部分。第三章研究方法─內容分析部分。第四章結果分析與解釋。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主要內容: 議題設定功能研究為近期大眾傅播媒介效果研究的主要趨勢之一。議題設
定理論從認知角度重新肯定了大眾媒介的影響力: 認為大眾媒介雖然不能成功地教我
們怎么想, 但是卻能有效地決定我們注意那些問題, 想那些問題。
本研究以民國六十九年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為例, 以木柵地區居民為對象, 探討我
國報紙在選舉過程中是否如國外文獻所顯示般, 具有議題設定的功能, 影響選民對重
要論題的認知。為驗證此一理論, 本研究在方法上同時採用抽樣調查與內容分析兩種
方法。在問題層次上, 則一方面從整體觀點著眼, 探討報紙對一般選民是否具有影響
認知的效果; 一方面從個人觀點著眼, 採列聯分析法, 進一步澄清在何種情況下議題
設定功能加強, 在何種情況下減弱。 #40001154
設定功能加強, 在何種情況下減弱。 #40001154
|
19 |
高中生傳播行為與政治社會化張妮秀, Zhang, Ni-Xi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大意乃先闡述何謂政治社會化, 繼而陳述有關大眾傳播媒介與政治社會化的關
係。
第二章則說明本篇論文的理論部分, 包括傳播的功能理論, 效果理論及學習理論。
第三章以研究方法為主, 說明取樣, 施測之經過。
第四章的重點在于資料分析, 本研究所用的統計方法有皮爾遜相關法, 項目分析, 因
素, T 考驗等。
第五章為結論, 包括說明與建議兩部分。
|
20 |
媒介記憶與新聞儀式-二二八事件新聞的文本分析(1947-2000)夏春祥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探討新聞媒介如何建構過去,二二八事件則為研究案例。所關心的問題有二二八事件在新聞上的集體記憶有哪些?如何分類?它們的變遷情形又如何?研究中所採取的方法,則為文本分析法。
在二二八的媒介記憶中,共計可分為三個階段十七種類型。第一階段為1947年的事件初始期,有合理改革等五種類型、第二階段則為1948年到1983年的社會失憶期,包括了偶發型、共黨叛國型與遺忘型等三種類型。第三階段的眾聲喧嘩期,由1984到2000年,共計有派系鬥爭型等九種類型。十七種類型的分類依據,是依照新聞論述所形成的文化景觀而來,它們先後出現在1947年至今的台灣社會之中,並累積形成四種傷痛記憶的理念型要素,分別是污名、壓抑、故事/戲劇,以及形式化等。
在研究中,我們發現二二八新聞在事件初始、社會失憶期,以及眾聲喧嘩期等三階段的分佈數量有很大的落差。社會失憶期的新聞只有區區數則,這構成了台灣社會中的結構性健忘。而新聞在二二八事件的發展過程中也有了相應的變與不變。不變的部分,如新聞的本質是論述的,故新聞論述實比新聞報導為更適合的描述詞彙。變化者則有大眾傳媒在台灣社會中的角色變遷,從最早的「宣傳者」、到後來的「國家意識型態機器」等,其執行的功能也有凝聚個體於社會、抒解集體情緒,以及文化實踐等不同作用。本文主張以「詮釋社群」的概念來理解新聞事業,以補傳統上「侍從報業」之不足,這是新聞儀式觀點的具體表現。
|
Page generated in 0.0167 seconds